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时间:2024.5.4

教学反思:

今天教第一课时,我本来把任务定位最在朗读课文上,后来在早读课重新审查教案时,我又作了临时变动,决定把课文分开,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学。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起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而且把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反过来随着学生对文本思考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在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自然段只要三句话,第一句话我让学生抓住庐山为什么秀丽?引出神秘的云雾来,最后抓住神秘,让学生从二、三两句话中自己去体会。一共读了六遍,我引导学生读后思考,讨论后再读,就这样反反复复,最后书读熟了,文章也理解了。

第二自然段,我先让学生初读一遍,让学生在书上画出中心句,并大声读出来。然后再让学生仔仔细细地读:书上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学生读后,我帮助学生一个形态一个形态地分析写法,并对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探讨,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几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就能看着板书把这小节背下来。

当还有学生争着举手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宣布下课。对于这课的教学修改,我很满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告诉我,这节课是高效的。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本课第二段的教学中,我发现要想 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平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了“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了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凭借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有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有关庐山的古诗,有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相机引出课题,并结合课文第一句话指云雾是庐山众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随作者去登庐山,看看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的意思;结合学生以往看《西游记》等动画的经验,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意思;利用图片,想象“云遮雾绕”、“茫茫的大海”的景象。学习中抓住重点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深入体悟庐山云雾的体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感情的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体会的庐山的美,庐山的云遮雾罩的美妙景象,了解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在课前,布置学生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可以是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关庐山的古诗,还可以是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理解词语时可借助学生的已知经验,再适当引导,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720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介绍庐山的资料,可是,由于我们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缺少搜集的资源,学生仅止搜集到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虽然如此,学生还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定位《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6

定位——《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我是不怎么会上的,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大师于永正先生的这节课在我的头脑印象非常深刻。多年前,我在老家就听于老师上了这节课,听了以后,我本人就被云雾之美感动了,这种感动一直到现在,我一直思考,假如我上节课,我很难达到给予学生持久的感动。于老师的教学已经在我的头脑中定位了,这种定位是一种非常美的定位。现在的我还没有到过庐山,我觉得我一定会去的,那时我一定能够诵起云雾,感受着苏教版这篇课文给予我的世界。

因此,读这篇文章,我一直是想着“定位”这个词。我试图寻找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学生定下一个永恒持久的“位”。

一是这课的几个词,是个“位”。这课有几个词怎么也得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需。比如“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巨大天幕”、“瞬息万变”、“云遮雾罩”等。这些非常有动感。把这种动感交到学生心中,阅读之“位”就容易定了。

二是背诵课文是一种定位。背诵不只是为了考试,不只是没有积累,如果用“定位”的思维来认识,那背诵的另一种功能就自然体现出来。在这一课中,这种功能的表现便是享受庐山之美,这种美要想成为一种永恒,那就是艺术化背诵才能够达到。

三是研究研究让这篇文章变厚成书,这是第三种定位。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学习这课都能够到庐山,但网络信息这么多,让学生利用资源研究研究,在班级成立研究小组,让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认识组合起来,也许这一课就会更久地保存在人的记忆中。探究性学习,是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我们老师应该想办法来做的。这几天,我在读着王宏甲写的《中国新教育风暴》这本书,这本书告诫我们新课程老师,探究性学习是一条非常好的路,我们要把这条路铺在课堂中,铺在学生的心中,铺到世界里,不能仅仅地铺在试卷中。我们不可一味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探究,我们不能认为这一课,如果也去探究,会打破文章的美。我们应该改变思维,让学生认识的更多。要想让学生爱上庐山云雾,享受云雾世界,那就应该引导学生读超过这篇文章3至5倍量的庐山世界,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之举。

另外,这一课用了好多“一”这个字也非常有价值,我们用这些“一”也可为学生定位。比如,“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六个“一”连接在一起,也是一片好美的云雾光景。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近日,我上了《庐山的云雾》这一课,全班师生收获颇多。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课件动画的设计,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实现审美主义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范文,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我用课件呈现多幅庐山云雾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

验美感。看后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这样的句式来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的感受是十分丰富的,例如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马上来到这里,感受你的瞬息万变。”

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亲自站在大天池畔,伴着夕阳,欣赏绚丽多彩的云海。”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下你壮观美丽的身影。”

去年的这节课我听了曹校长上这一课,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在今年的教学上,我把读写结合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第二字让段我逐步讲解: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还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山峰的云雾还像什么?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庐山云雾变化是姿态的不同,姿态的美。而在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直接放手让学生读文本体会: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瞬息”,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万变”,然后给学生总起句“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让学生试着仿照课文练着说一说。虽然课堂上学生述说的语句有些值得商榷,但学生丰富的想象给了我许多的触动。在家庭作业“傍晚,天边的云彩千奇百怪。”的片断描写中,学生能从云彩的颜色、变化的多端,变化速度的快,三方面入手写作,效果比较理想。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教学第一课时时,特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展现给学生看,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说话练习打下基础。

首先,课前我让学生背诵他们熟悉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以这两首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让学生渐渐走进庐山,这时再引出课文,再合适不过了。

然后,在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了文章最后一句话:“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在学生理解“流连忘返”这个词语后立即问“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以此来引出这节课的重点。

具体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都是以总分的构段方式来描写庐山云雾的特点的。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我就让学生用读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来展开学习,并抓住关键的词语,如:“笼罩”、“缠绕”、“弥漫”等进行朗读感受,学生感受得很具体,朗读得也很有感情,可是我对于这一小节的板书设计稍显欠缺,为了便于学生背诵,我这一小节的板书设计成:山头、山腰、山谷、山峰。课后王老师对此进行了指点,由于这一段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进行描写,可否把板书设计为:绒帽、玉带、大海、天幕,这样学生在理解起来不是就直观形象了吗,而且更便于学生进行背诵。第三自然段的“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通过“随风飘荡”、“四蹄生风”、“漂浮”来体现云雾的动态的美。针对此段中的省略号,我小黑板出示了句式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姿态变化:“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由于上节课学生观看过多媒体图片,加之平时阅读量比较丰富,因此有的学生讲得非常好。如:刚刚还是星罗棋布的岛屿,一转眼,

就成了威武凶猛的巨龙。等等。

最后再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小节,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如今再来理解游客们对庐山的“流连忘返”,印象就更深刻了。

整堂课在师生的情趣盎然中结束,这节课中,虽存在着不足,但通过我精心的设计,还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想象,再加上王老师的指点,相信下次再上写景的课文时,我不再会望而却步了。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写出了作者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今天,正值介休的两位校长来我校参观调研,并深入课堂听课,那就让她们和我们一起共同感受这庐山云雾的壮美吧。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来展开教学的。师生共同学完第一自然段,明白庐山云雾的神秘后,出示自学提示:1、自学1、2自然段,看看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2、仿照2、3自然段,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一段话。

学生开始自学做批注,在有感悟的基础上,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其次,小组交流汇报。学生先汇报庐山云雾的第一个特点是千姿百态。然后展开具体分析:有的学生说:本段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把云雾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展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有的说:这段从庐山的山头、山腰、山谷、山峰不同的位置讲述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有的说:这段以总分的构段方式来描写庐山云雾的特点的。还有的说:我们组是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来学习的,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画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了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再次,汇报庐山云雾的第二个特点:瞬息万变。有的说:这段把庐山的云雾比作:“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有的学生说:从“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看出了庐山云雾的变化快。还有的学生对省略号进行了补充,如:刚刚还是一群群绵羊,一转眼,就成了一头威武的狮子。然后,引导学生读出庐山云雾的变化快。最后,升华总结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整堂课,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课堂气氛很活跃。他们主动参与,互相补充。在了解到庐山云雾特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智能。这课教学的一个缺憾是,时间紧,没有准备好相应的课件,写景的文章让学生多看些图片,会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


第二篇: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庐山的云雾课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约而同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

学生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生: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应该自己读一读,才能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师:我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弥漫:

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生:

幽谷是什么意思?

师:好,我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山峰才说高。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 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

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白马

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

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

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生:快标出来。

师:这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

生读。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教师板书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我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我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如果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我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我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我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我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我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我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我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我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习,先背一下。自己背自己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我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我们一起来吧。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快找找。

4.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瞬息万变

师:我们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呢?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就是总起句。学到的知识马上能运用起来,这不错 师: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师:不仅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

师: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它读的怎样?

生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生:你冰山读的延长一点,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生:你转眼间读得很慢,读的快一点。

生读。

师:转眼间能让它变化得更快一点吗?

师:这段话还能读得更快一点吗?

师: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变化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句尾。

学生写

师:

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你写得什么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别忘了,回家查查字典,张开大口的狮子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生:一只小兔子,

生: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师:【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生: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生: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小兔子在吃草。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生: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师:这么多的变化,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一眨眼的意思。

5. 学习第4自然段

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感受—— 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我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留恋忘返。

板书。

师:这也是我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学生读

师: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虽然我们恋恋不舍,但我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我请大家推荐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我们共同的感受! 师: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我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课文都用总起句写出庐山的特点,然后用比喻句,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特点。下一节课我们就学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推荐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找来读一读,看一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更多相关推荐: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近日青赛课我上了庐山的云雾一课收获颇多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惠农区惠农小学张银银一课文介绍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课文集中笔墨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

《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20xx年3月8日本课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比较独到非常值得学生模仿写作于是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概括的说说自己对庐山云雾的感受然后以学生为中心随着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郭镇中心小学李秀娟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绕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修理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今天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的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我初次面向全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我对这次公开课非常重视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听了全国的优质课借鉴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是上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分析反思一我的课堂教学借鉴了...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

《庐山的云雾》教案及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及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积累词句朗读和理解课文教学难点发...

庐山的云雾 教学设计与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及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积累词句朗读和理解课文教学难点发...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