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

时间:2024.4.5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八年级语文上25课杜甫诗三首

教材分析:

这三首诗创作于不同时期。《望岳》创作于诗人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春望》《石壕吏》写于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时期。诗人有“诗史”之美称,这三首诗不仅是唐朝由盛而衰的缩影,也是大诗人杜甫一生的写照。由此三诗,我们可窥见唐代盛衰的一斑,触及到当时时代的脉搏,更能感受到诗人杜甫青年时期的豪情壮志以及战乱时期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因此,教学前应让学生先复习刚刚学过的唐代历史,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并让学生查阅有关杜甫的生平资料,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学情分析:

小学时期,学生零零星星学过杜甫的诗,最近的历史课刚刚学习过唐朝部分,对杜甫有一些理解,但对杜诗的风格变化可能不甚了解,因此,教学时应利用学生在边缘学科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杜诗的风格变化。另外,学生对对对子会大感兴趣,教学时要做足充分的训练。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 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直至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1、 学生: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 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

2、教师:查阅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目标

唐代有位诗人,他的诗既抒写个人情怀,又描写国家时事,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入衰的过程,后世把他的诗称为“诗史”。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在几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

二、课前预习,自主完成。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他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现存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他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教你一招】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

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学习, 课堂展示

1、诗文诵读我来读

要点:

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

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 如其人,言为心声

2、写作背景我介绍

3、诗文大意我来译

4、诗文名句我来品

整首诗中,你最欣赏那句或者你对那句感悟最深?请大声吟咏你最喜欢的诗句,在你书上做好批注,可以从用词、修辞、写法、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品味赏析。

四、考考你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什么特点?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蕴涵着什么什么感情?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作者怎样的人生哲理?

4.《望岳》这首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为什么诗人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合作研讨:

对比阅读:比较这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六、小结:

陕西民歌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自己也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学完杜甫这两首诗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热爱祖国河山的杜甫,一个迎难而上的杜甫,而且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一个忧已思亲的杜甫。让我们一起背诵这两诗,永远铭记这两首诗,这是杜甫老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课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结束)

七、板书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青、秀、云、鸟 山河、草木、花、鸟

喜 悲

壮丽之景 凄凉之景

远大抱负 忧国思家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

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应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成学生思想自由地交汇、碰撞、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在授课过程中,遵循认知规律,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注重合作学习,并因此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还设想用自己的文化素养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欣赏的高度。

本堂课给我今后的教学以很大的启示:一是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要给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教师要甘当配角三是多创设开放性问题,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

单位:新密市西大街初中

姓名:杨银峰

邮箱:电话: 363377602@qq.com 139xxxxxxxx


第二篇:杜甫诗三首 文档


八年级(上)语文学案

课题:《杜甫 诗三首》 课型:新授 执笔人:孙现伟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理解他诗歌的风格变化。

【学习重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重点句子: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存者且偷生,出入无完裙,急应

河阳役。

【学习方法指导】

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是学习的重点,学习中可以按“读——品——背”的顺序进行,多读多背,以读代品,学习诗歌重在朗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这是朗读诗的第一步;体会大意,把握基调。在读好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要领会诗的大体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从而确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和语速来朗读,是高昂,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忧伤;是宜快,还是宜慢等;领会意境,读出感情。读诗,必须感情投入,一边想,一边读,进入诗的意境;反复吟诵,熟烂于心。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 ..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 ..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 ...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

(4)浑欲不胜簪 浑: .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

(7)急应河阳役 应: .

(8)独与老翁别 别: .

3.填空

(1)杜甫是________代大诗人,字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

(2)“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春望》中反映诗人忧国思家的愁苦之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诗句。

(1)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望岳》一诗虽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6.翻译下列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石壕吏》中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像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通过以上预习,你有什么困难,请写在下面。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 速读课文,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2.反衬是诗歌常使用的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请分析。

2.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同学们学过历史,请结合课下注释,谈谈这场战争。

3.是战争使这个家庭生活贫困艰难。老妇人一家仅仅是生活贫困吗?他们为这场战争还付出了什么?

5、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 “捉人”?

6、夜:为什么夜间出动?

7、从“吏呼一何怒”看出“吏”有着怎样的嘴脸?下面我们换个角度,来个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站在“吏”——一个军队的下层官吏的立场,说说他为什么“吏呼一何怒”?

【归纳总结】

1、 学了这三首诗歌,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了解?

2、以本诗为蓝本,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代替诗人把这首诗改写为现代短文。 提示:可以展开合理地联想,可以添枝加叶地描述。

三、拓展延伸 ·巩固

1.望岳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2、.《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_______而__________,时间是从________至________,并由________遥想将来的________。

3.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 )、南岳( )和西岳( )(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________的。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4.“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家别 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篙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鼙⑦。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⑧。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⑨。 ⑥④⑤①②③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⑾。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⑿。入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⒀

【注释】

①[天宝后]指安史之乱后。②[但]。③[里]村庄。④[贱子]老兵自称。⑤[蹊]小路。⑥〔安辞〕怎敢辞去。⑦习间鼓鼙"指参加军事训练。⑧[携]离,告别。⑨[终转述]终究是前途迷茫,生死吉凶难料。⑩[齐]同。⑾[委沟溪]丢在山沟里。⑿[酸嘶]痛楚悲苦地哭。⒀[蒸黎]老百姓。蒸,众多;黎,平民。

1、诗篇开头“寂寞”二字的作用是?

2、家乡今昔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这也是____________的根源。

3、“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家乡已非“旧”时面貌,早被“蒿藜”淹没的情景。这句里的“_____”字用得特别传神。

4、“日瘦气惨凄”是“贱子”触景生情,烘托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心境;这一句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

5、“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深刻含意是?

6、“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中“永痛”的意思是?

7、“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的意思是?

8、翻译,并简略说明其写作特点。

【 中考链接】

(一)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完成俩列各题。

(一)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水槛遣心 ⑩

山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4.(一)首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 (二)首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

15.《江畔独步寻花》的地点是________,正面写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花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戏蝶舞姿的词语是________;标明娇莺啼声和谐悦耳的词是________。

16.《水槛遣心》是_______言律诗,首联标明草堂的_______和_______,写作者眺望所见景致的是诗的_______联和_______联,其中前者写_______景,后者是动态描写。一静一动形式活泼,相映成趣。“十万户”与“两三家”对比,更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水槛遣心》中的“遣心”为何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本文作者是________,在这篇短文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 .

②亭亭净植。________ ..

③香远益清。________ .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读《爱莲说》之后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他的观点目前有什么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陛下已登大宝(皇帝位),黎元(百姓)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对敌人的蔑称)之谋。而勤王(国君有难,拥护国君的人起兵帮助平乱,叫做勤王)御营(高宗即位时,卫士很少,诸将之间也很不统一,于是设御营司统一管理军政)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正在)谓我素(一向)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

而黄潜善、汪伯彦(黄潜善、汪伯彦是执掌政权的大官,都力主高宗迁都南方)辈不能奉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指在靖康之难中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奉车驾(皇帝乘坐的车,用来代指皇帝)日益南,又令临安(今浙江杭州)、维扬(今江苏扬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征兆),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合力)于外,终无成功。

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宋朝的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遭遇灾难)未久,虏穴(对敌人所在地的蔑称)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曲折绵延的样子)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13.这一奏章的作者岳飞,是________朝著名的________。

14.该奏章先写了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最后提出了________,气势极为雄健。

15.该奏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无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即位后,岳飞官职很低,寥寥千字指责了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错误。朝廷认为岳飞越职论事,便革掉了岳飞的官职。请你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2)使侄录之________

(3)侄罔然而止________

(4)执所书问曰________

2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我)

(1)皆讥笑之________ .

(2)诟其侄曰________ .

(3)汝胡不早问________ .

(4)致余忘之________ .

2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25.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推 敲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作“推”字,又欲作“敲”字,炼字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

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 pèi ).而归。留恋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4、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2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回答 ) (2)遂并辔而归 ( 于是 就 ) ..

(3)留连论诗 (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 (4)与为布衣之交( 结交 交往 ) ...

26、文中的“岛”即贾岛,是唐代诗人,韩愈是当时著名的 古文(散文)家,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文章表现了两人 在学习上及创作上精益求精 的特点(或精神)(3分)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一)语段点将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 )

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

拓展阅读

新安吏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哭,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据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11.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12.对本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点兵场面,采用问答形式,既暴露了唐王朝兵役制度所强加给人民的不幸,又劝勉应征者和送行者以国难为重,应役出征。

B.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和忧念时局的复杂心情。

C.“怜俜”是“孤独、孤单”之意,暗示瘦弱的孩子是个孤儿,已经家破人亡。

D.“肥男”和“瘦男”形成对照,表明在唐朝兵役制度面前,不管出身富门还是寒门都要服兵役,也表明在唐朝人人平等。

13.这首诗与《石壕吏》一诗比较,两诗有什么共同点?

14.唐代诗人中很多人都有一个雅号,例如杜甫被誉为“诗圣”,李白被誉为“诗仙”。你还知道唐代哪些诗人的雅号?请搜集整理。

【我的收获】

更多相关推荐: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教师刘芸诗文总有魂教师如能迅速把握诗魂往往能提炼出课之魂我上了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总体来说这两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首先自己准准备得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在教学...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课后反思岚皋县城关中学黄平东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古典诗歌语典雅而高度凝练情致深婉不像戏剧小说那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又与学生的生活距离相对较远因而在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传...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杨仁静陵水中学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3《杜甫诗三首》教案

平江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必修三主备人方兰天全期累计第课时

25杜甫诗三首 教案

布尔津镇初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12345678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成就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方法3背诵这三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3背诵并积累名句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二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意境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25杜甫诗三首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里有两副对联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撰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撰写的两副对联都提到了诗圣杜甫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课 杜甫诗三首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

八年级_语文_杜甫诗三首_教案 - 副本

杜甫诗三首一教学导入杜甫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三首诗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课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来大体了解一下杜甫其人其诗找学生介绍杜甫教师总结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一生经历...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课 杜甫诗三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1

杜甫诗三首 说课稿修改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一说教材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