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_语文_杜甫诗三首_教案 - 副本

时间:2024.5.9

杜甫诗三首

一 教学导入

杜甫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的三首诗。在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课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来大体了解一下杜甫其人、其诗。(找学生介绍杜甫)

教师总结: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因此诗歌也经历了由盛唐时的浪漫豪情到“安史之乱”后的忧国哀民的转变。他的诗因为很好地反映了当时唐朝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民生活,被称为“诗史”,因其诗作杰出,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杜甫生活于公元712——公元770年之间,那么,在他生命中的736年、757年和759年,唐朝是一种什么状况?杜甫又是在诗中如何表现的呢?让我们先来了解那时的历史,再来学习《杜甫诗三首》。 交流查找的资料。

总结: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正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大唐就像个强壮的青年,有着无尽的理想和希望,宽广的胸怀似乎包容的下所有的豪情。这时正值青年的杜甫正在南北游历,他路过“五岳之尊”的泰山,写下《望岳》一诗。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大唐进入由盛转衰时期,玄宗早已弃都而逃,长安被攻占,人民生活在战乱中,大唐一片混乱。中年杜甫在投奔肃宗路上被判军所俘,困居长安,写下《春望》一诗 公元759年,尚未平息“安史之乱”,唐朝派大将郭子仪等九位节度史围攻安庆绪,兵败后到处抽丁补充兵力,人民既要遭受战乱之苦,又要受兵吏抽丁、生离死别之苦,民不聊生,杜甫这时被贬官,回华州途中,写出《石壕吏》等著名的“三吏”“三别”诗。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三首诗,可以看作是反映唐朝这一段历史的三个小片段,杜甫“诗史”的特点可见一斑,那么在这不同时期所写的诗作风格上又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在学习时仔细体会。

二、整体感知

首先,让我们对这三首诗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

听读,注意结合历史背景体会三首诗不同的感情。(放配乐录音朗读) 解决字音:决眦( zì ) 未了( liǒo ) 搔( sōo )

簪( zōn ) 逾( yá ) 邺( yè ) 戍( shù )老妪( yǜ ) 幽咽( yè )

我们先来学习一首——《望岳》

1. 自由大声朗读,琢磨体会节奏,用铅笔画出停顿岱宗夫如何? (体会五言律诗2 1 2 或2 3式停顿韵律)

2. 找个别学生读,要求读出诗歌的“韵律”,学生评价。

(注意停顿和尾字的粘连,形成诗歌抑扬起伏的音乐美)

3. 再自由读,体会作者在这首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4. 找多个学生读,要求读出自己理解的诗歌的“感觉”,学生评价。 (问:你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感情,能体会到少年意气的“豪情”即可)

5.全班齐读,要求大声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理解的“豪情”

三、研读赏析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的呢?让我们来细读此诗。

1. 默读,对照课下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要求:“诗无达诂”,大意了解即可。

2. 质疑

学生提问,教师解释字义上的疑点。(串讲诗意)

(1):指的是泰山上脉。它在上东中部,以北为古齐国,以南为古鲁国,绵延二百多公里,其上树木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极言泰山面积之“广”之“大”!

(2)聚集。有“钟情”一语可与之相互理解,有拟人意。言泰山之“秀”

(3)割:划分。有“刀切”联想。可想像泰山像刀一样切断阳光,使之一面阴。一面阳。极言其“高”

3. 请根据问题 理解诗歌

(1) 本诗抓住哪个字进行咏诵的?运用想象来描绘诗中图景。

(2) 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读读,说说。

(3) 谈谈你对这首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4.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5. 大课堂交流

总结:(1)抓住“望”字。从不同角度进行咏诵。由远观泰山的广大青翠,到近看泰山的高大秀丽。从早晨的阴阳变化看到傍晚的倦鸟归巢。从望眼前实景,到由望生出心底感受——游荡不平,又由望之感联想到望之愿——登上泰山顶,让天下众山匍匐于脚下——这实在也是人生之愿、之情。

(2)各抒己见。可从用词、意境、感情各方面谈,有自己体会即可。

(3)表达诗人的早年远大抱负——希望攀登上人生顶峰,兼济天下。

四、总结

这是杜甫青年时期激情所做。未登泰山已然有此抱负。其远大志向可见一斑。让我们发挥想象,做一次青年的杜甫,大声再次朗读本诗,深刻体会诗歌意境和感情。

五.当堂成诵

(二)《春望》

青年的杜甫写出激情飞扬的《望岳》,中年的他抱负实现了吗?还会有青年时的感情吗?让我们来看《春望》。

一. 整体感知

同(一)中的二1.2.3.4.5

感情:中年遭变后的“哀情”。

二. 研读赏析

同(一)中三的1.2

(1) 国破:国都(长安)被攻占。

(2) “感时”两句:互文,翻译时要注意。可结合课后一中第2题

来理解。谈谈理由。

(都可以。一为写实,一为拟人,都当时内心所能体察的愁苦之情。)

(3) 短:少。白发越来越少,为愁事所烦。

3、根据问题组,展开想象,理解诗歌

(1) 本诗中“望”的内容与《望岳》一诗有何不同?

(2) 你最喜欢哪一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

(3) 谈谈你对这首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4、四人小组讨论。

5、大课堂交流

总结:(1)望: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遍地,春城败相,让人触目惊心,满目凄然。望残花带泪,飞鸟惊心,触景伤情,情由景生。由望眼前之破败景象更想到亲人杳无音信,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不由得催人早衰,忧愁难解。

(2)在读中品位用词意境和感情。

(4) 抒发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三、总结

少年意气荡然无存,随着时事的变化,中年杜甫的心、笔都随着转移到忧国忧民、感时伤怀中去了。

1、 大声有感情再读,读出这种感情。

2、 当堂成诵。

(三)《石壕吏》

一、整体感知

同(一)中二的1、2、3、4、5

感情: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二、 研读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请你默读此诗,根据课下注解理解其大体意思,说

一说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有官吏夜晚抓人当兵,作者投宿的这家主人逃走了,他家的三个儿子被抓去当兵,死了两个,只有儿媳和小孙子在,最后老妇人只好被抓去给官兵做饭。)

思考讨论:

1、 你认为学习本诗可以抓住写诗中两个人物的哪几个字来理解?

2、 有人认为老妇“致词”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吗?请把“致

词”分为三个层次,根据内容想象一下吏是怎样问的?编一个小短剧,演一演。

3、 你认为在这首诗中作者除写了对百姓的同情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

情了,他们矛盾吗?为什么?

总结:1、吏:夜捉人、怒

妇:啼、苦

2、三层:(1)??长已矣!介绍家中情况,以博取吏的同情。

(2)??无完裙。保护儿媳妇,隐瞒老翁情况。

(3)??备晨炊。自请服役。

(编短剧即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又可锻炼他们的组织合作能力,教师需引导点拔)

3.对官吏阶段的“恨”,有些矛盾。是因为他的立场和特定的历史阶段,既需忠于皇室,征兵又是战争的需要,但民众所受之苦又是作者不忍看到的。

三、总结

深夜的哭泣声和晨光中的老翁孤独哀伤的身影必将成为杜甫人生剩余岁月中的“痛”,也是这种痛让他们写出了大量反映当时史实的诗。

从我们所学的这三首诗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杜甫诗歌由青年时豪情壮志向中年后沉郁顿挫的诗风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其实也是大唐由盛而衰的社会状况的改变。

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三首诗,体会一下这种变化吧。

课后反思:

对于这一课的设计,我力图能将这三首诗纳入一个较统一的框架中,让学生对其进行一个比较阅读,因此我选择了“诗史”这个突破口,以历史的兴衰与杜甫不同时期诗风的变化相联系,从背景的了解中体会诗歌感情,从而把握诗歌的内涵。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达成效果还不错,但耗时过多,在课堂上占比重有些过大,需在今后实际教学中注意酌情把握。

对诗歌的学习重点在于体会其意境,途径在于不同形式的朗读揣摩。从停顿节奏到感情揣摩,从诗眼字词到意境的琢磨,都是在朗读中完成的。本教案设计对诗歌分析框定的很少,留出空间在“小组讨论”和“大课堂交流”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赏析,提高学生的说与鉴赏力。当然,学生水平有限,不可能说的尽如人意,但只要尽量说就达到目标了。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赏析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赏析:

首联:以设问表达了诗人遥望泰山时内心的激动,惊叹,仰慕之情 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通过想象和夸张 表现了泰山的高峻,阔大 .

颈联:用云和鸟烘托了泰山的高峻陡峭.

尾联:写诗人想象登上顶峰后的景象,表现了 诗人浩瀚,开阔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气魄 .尽管诗中描绘的是泰山之景,但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以对比手法写在长安城望见的安史叛军惊人的破坏,荒草树木浓密,残破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颔联:以对偶和拟人手法,写花和鸟似乎也感怀时世,而落泪惊心.这是以移情于物手法深刻表现了作者感伤时世的凄伤之情.

颈联:以对偶和借代手法,写战争持续不断,作者与家人隔绝,家书难盼,对妻儿思念之情更浓.

尾联:作者望着眼前的破败景象,挂念着远方亲人的安危,忧国思家之情,使他焦急忧愁万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总结下文.以怒字写出差役的蛮横凶残;苦字写出了安史之乱带给人们的凄惨困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惨烈.)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写出了老妇人一家人生活的困苦)(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①体现了差役的凶残,步步紧逼.②老妇愿意为讨伐叛军尽一点力.③为了保护老翁,为家里留一个能耕田种地的男丁)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暗示了老妇已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及范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习作设计一想一想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下册作文教案(含范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下册作文教案含范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课余生活写事一出示范文谈写法1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2课余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3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及范文

习作一吃瓜趣与全班同学一同吃西瓜我还是第一次可不老师今天蛮开心的便像变戏法似的弄出了四个大西瓜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吃西瓜好不好好同学们都很兴奋异口同声地答道直接进入主题开门见山的手法运用娴熟喀嚓第一个西瓜切开了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及范文

三年级上册作文教案田林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习作设计一想一想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及范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及范文第一单元介绍家乡景物写景作文题目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组课文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案例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掌声案例分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掌声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以其细腻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一个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找到了自信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勇气开始微笑着面对着生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及范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及范文开心粽子PDF制作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介绍家乡景物写景作文题目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那数不清的山峦道不尽的江河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无不展示着自己的壮丽与神奇让我们一起阅读本...

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20xx20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案

习作1教学内容学会看图写话教学目标1看例图读例文脱棉衣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并结合例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段2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领会观察画面寻找联系合理想象的习作方法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五

语文园地五复备人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教学目标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3能发现同一个词有不同的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教案全套(18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六册作文教案习作1教学内容学会看图写话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1仔细观察四幅图说说他的四要素2分图简洁说说图的意思1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2一棵小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3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模板河南省商丘市红旗路小学崔东芳尊敬的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一设计理念在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