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杜甫诗三首

时间:2024.5.2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2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温州市第三中学 周敏慧

教学分析

1.《杜甫诗三首》中《望岳》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春望》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石壕吏》一诗,作者仅用了120字描述了石壕村一户人家在战争中承受的巨大灾难。诗人对贫苦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冷酷残暴的石壕吏给予了揭露和批判。教授此课以指导背诵为主,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艺术。

2.教学中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还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诗人生平有个大概的了解,为此,可以结合三首诗的时代背景,有针对性地介绍诗人,特别是他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的原因。同时通过朗读,把握其节奏韵律,感受古典诗歌的声韵美。通过反复吟诵,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要求眼到、口到、心到,把自己融入诗歌中去,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诗人的心声。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了解诗人生平、思想及其诗歌创作风格。并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两首诗。

2.方法和过程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感,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5.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今天,让我们走近被后人称为“诗圣”的杜甫,聆听他笔下流淌出来的歌声。

1.杜甫简介:

(画像),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经历了唐代由盛而衰的整个历史,他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就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真实的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杜甫诗三首(周敏慧).ppt

二、辨音识字,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dài ) (2)决眦入归鸟 眦(zì )

(3)白头搔更短 搔(sāo ) (4)浑欲不胜簪 簪(zān )

三、师生共同研讨《望岳》

1.朗读指导:杜甫诗三首(周敏慧).ppt

(1)听录音朗诵,听准字音,听出朗读的节奏。(落实生字,划出节奏,说明五言古诗的节奏特点。)相关素材\望岳音频朗读.wav

(2)全体配乐齐读。

(3)指名朗读,其余同学点评,特别注意朗读的节奏。

(4)再次齐读。

2.整体感知: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2)解题: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每一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到了什么,“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远望——近望——细望或凝望——由望岳所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3.品读赏析:杜甫诗三首(周敏慧).ppt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是哪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4.合作探究:

朗读背诵,并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啊,你???”的句式,讲讲你学了《望岳》的感受与收获。

四、阅读赏析《春望》

1.朗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相关素材\《春望》音频朗读 .WAV

(2)全体配乐齐读。

2.整体感知:

(1)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

(2)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3.点拨引导、品味全诗: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杜甫诗三首(周敏慧).ppt

首联:写了四种形象:国都、山河、城、草木;这四种形象特点: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组成了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丛生,使人满目凄然。(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颔联: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颈联:“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远离家眷,“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能有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

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3)播放音调低沉的背景音乐,师生再一次饱含感情地朗诵全诗。

五、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1.学生齐背《望岳》《春望》。

2.请学生辨析两首诗的风格。

明确:《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六、课堂练习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七、布置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预习第三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石壕吏》。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背诵全诗。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前面已经讲解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石壕吏(周敏慧).ppt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三、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诗歌,创设学习氛围。相关素材\石壕吏朗读.mp3

1.教师配乐朗读《石壕吏》,提示学生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

3.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

4.全班齐读。

四、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石壕村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有吏夜捉人石壕吏(周敏慧).ppt

2.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苦石壕吏(周敏慧).ppt

3.何处见其苦?石壕吏(周敏慧).ppt

4.用哪些凝练含蓄的语言来表现这种苦难?石壕吏(周敏慧).ppt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5、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倾注自己的感情再一次朗读课文。(悲愤沉郁)

五、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石壕吏(周敏慧).ppt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是在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所作的,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作者在诗风和诗情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大家一定要细细品味,认真体会。

七、作业:石壕吏(周敏慧).ppt

1.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2.背诵并默写《石壕吏》。

教学反思

《石壕吏》一诗,作者仅用了120字描述了石壕村一户人家在战争中承受的巨大灾难。诗人对贫苦百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冷酷残暴的石壕吏给予了揭露和批判。教授此课应以指导背诵为主,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艺术;教学中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从而把握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的美。教学过程要注重点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诗的内容并能熟练地背诵。还要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诗人生平有个大概的了解,为此,可以结合三首诗的时代背景,有针性地介绍诗人,特别是他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的原因。


第二篇:第25课《杜甫诗三首》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同步训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 基础知识应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 决眦() 凌绝顶() 烽火() 不胜簪() 逾墙() 邺城戍() 老妪()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齐鲁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 ...

⑶浑欲不胜簪————⑷天明登前途—————— ...

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C白头骚更短,浑欲不剩簪。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按课文原句默写。

⑴《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⑵《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⑶《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⑷《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7、按课文原句填空

⑴————?齐鲁青未了。 ⑵烽火连三月,————。 ⑶夜久语声绝,——————。

8、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⑴三男邺城戍 生活贫困

⑵二男新战死 战争惨烈

⑶出入无完裙 兵役苛酷

课文精段赏读

(一)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齐天耸立的形象。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荡胸”即心胸摇荡,“决眦”即眼角几乎裂开,写出诗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诗人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实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尽泰山之风韵。

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由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最后顺理成章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小的豪情。

3、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4、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5、根据这首诗的描写,加上你自己的想像,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泰山,力求生动、细腻。(50字左右)————————————————————————————————————————————————————————————————————————————————————————————————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

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

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

———————————————————————————————————————————————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

5、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

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

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

(三)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加点的词。

⑴三男邺城戍——-—— ⑵二男新战死———— ⑶请从吏夜归——— ⑷犹得备晨炊—....—-——

2、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⑴老翁逾墙走——————————————

⑵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4、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5、老妇人被抓走了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这是指—————和————两人发动的叛乱。 拓展阅读:

(一)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看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 选出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独看”写妻子独自观月思亲的情景,“未解”写儿女幼稚不知思念长安的父亲。

(B)“云鬓湿”“玉臂寒”写诗人想象中月下的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以至雾湿云鬓,月寒玉臂。

(C)“倚虚幌”是说夫妻双双倚着帷幔看月,“何时”表示出妻子对这一刻的盼望之情。

(D)“双照泪痕干”是诗人想象中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3、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看月抒写离情,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真挚感情,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B)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通过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苦,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C)诗人从妻子儿女着笔,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思念和惆怅。

(D)全诗均是想象之词,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着力描写妻子“独看”思亲的情景。

4、 这首诗属于唐诗中的———(体裁)。

5、 古诗词中有许多借月思亲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1)——————,————————。(2)——————————,————————。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 B青春作伴好还乡 C白日放歌须纵酒 D却看妻子愁何在 .......

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作者寓居梓州,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狂喜而作。你能具体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自己的“狂喜”吗?————————————————————————————————————————————————————————————————————————————————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剑外忽传收蓟北—————— ⑵漫卷诗书喜欲狂———————— ..

4、说说下列诗句的大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对全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B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初闻涕泪满衣裳”,突出了狂喜欲绝的感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给人一种不够真实的感受。

C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作返回故乡的准备,突现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D作者用“忽”、“初”、“却”、“须”等虚词结构全诗,使全诗转折自然,舒缓自如,生动活泼。

(三)江南逢李龟年①

杜甫

岐王宅②里寻常见, 崔九堂③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①李龟年:唐开元、天宝间著名歌唱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每逢节日,为人唱歌,听者都感动流泪。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出蜀至湖南潭州(今长沙市)遇到旧识李龟年,诗即作于此时。②岐王:睿宗第四个儿子李范。③崔九:与玄宗关系极密切,用为秘书监。

1、 诗的前二句写过去,表现李龟年——————————

2、 诗的后二句写————————,点明了相遇的时间:——————————,相遇的

地点:——————。

3、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又”字表明——————————————。

4、 末句的“落花时节”仅仅是写景吗?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

5、 诗的末二句借景抒情,含蓄蕴藉,蕴含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我们学过的杜甫

诗作中,也有这样的名句,可以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知道是那几句诗吗?请写下来。

写作训练

文题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应用

1、dài zì líng fēng zān yú shù yù 2、⑴不尽;⑵聚集;⑶简直;⑷前面的路。3、唐,诗圣,诗史,杜工部。4、D(A“层”应为“曾”;B“河山”应为“山河”;C“骚”应为“搔”,“剩”应为“胜”,所以应选D) 5、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⑶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⑷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6、A(A项错在:《望岳》不是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而写于杜甫青年时期,即“开元盛世”时期)7、⑴岱宗夫如何?⑵家书抵万金;⑶如闻泣幽咽。8、⑴三男邺城戍——兵役苛苦;⑵二男新战死——战争惨烈;⑶出入无完裙——生活贫困。

课文精段赏读

(一)1、D(D应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C(上句是用虚笔,下句用的是实写)3、“割”字用的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4、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5、略。

(二)1、春天登高远望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国都长安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那个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借写景痛切地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4、诗人因为忧愁而经常“搔”头,使满头白发越来越短少,稀疏得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诗人者一年仅45岁,其苍老之态如此,可见他忧国、伤时、思家之切。5、C(C项:“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发动的叛乱,唐王朝为平叛而发动战争是正当的,杜甫他支持平叛。所以说“憎恶唐王朝发动战争”不妥,故C错)

(三)1、⑴防守; ⑵最近; ⑶请让我; ⑷能够。2、⑴老翁越过墙逃跑了;⑵活着的人苟且活着,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3、对偶;“小吏大声呼喝多么凶恶!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痛苦!”这两句描写真切地表现了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也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4、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的境况,说明这一家人已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诉说家中的现状。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人自请应役。6、安禄山,史思明。

拓展阅读:

(一)、1、时间、地点、人物2、C(“何时”表现出诗人对这一刻的期盼之情)3、D(不全都是想像之词,第一句是实写。) 4、五言律诗5、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二)1、C(A项“妻子”古指妻子儿女,今指男子配偶;B项“青春”文中指春天的美好景色,今指青年时期;D项“却”诗中指回头,今表转折,相当于“但是”;C项“放歌”古今均指放声歌唱的意思,故选C)2、通过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如“涕泪满衣裳”的神态、“漫卷诗书”的动作、“喜欲狂”的心理,无一不真切地体现出诗人的“狂喜”之情。3、⑴收复;⑵胡乱地。4、白天放声歌唱还要开怀畅饮,趁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还乡。5、B(诗人喜极而泣,这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恨真切,很感人,不是夸张)

(三)1、当年声名之盛,恩遇之隆。2、眼前的相遇情景,暮春时节,江南;3、杜甫与李龟年是旧相识。4、诗人以百花凋零象征世运的颓废,社会的动乱和李龟年与诗人自己飘零流离,饱含了深沉家国兴亡之感、身世沦落之悲。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写作点拨

同学们改写这篇文章时,在保持原文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可作适当添补和具体描写,使想像更丰富,内容更充实。改写时可以记叙为主,加以议论抒情,语

言要流畅生动,层次清楚,结构合理。

思路一

我们可以以第一人称“我”来改写此文,可采用顺叙手法,充分发挥合理的想像,描绘老妇人的语言、动作、神态,还可以补充一些原文中隐去的故事情节,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用“我”的眼光来洞察社会的黑暗腐朽。

思路二

我们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写此文,可采用到叙手法,作者和老妇人都是文章的主人公,我们展开合理想像刻画他们鲜明的形象,一个备受欺凌,一个富有同情心。也不要忽略对凶暴的石壕吏的描绘,这样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改写《石壕吏》

一阵寒风过后,一片片乌云也随着飘了过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谁会想到又有什么灾难临头呢?

我看着天色渐渐地黑了,便在附近的石壕村里找了一家农户住了下来。这时我才觉得身上非常疲乏。一天行走的劳累,迫使我躺下就睡着了。突然听到村里人群奔跑吵闹声,还不断传来“汪汪”的狗叫声,接着隔壁家的门也“叮铃哐啷”地响了起来,还传来了叫骂声。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爬起来站在窗边张望着,原来是城里的差吏来拉夫去当兵。老大爷见势不妙,急忙跳墙逃走了。这时门已经快被踢开,老大娘为了掩护老头便出来应付差吏。这时差吏在外边等得不耐烦,见有人出来,便大声嚷道:

“老太婆,你干什么去了啦?为什么不早点开门?”

老大娘气愤地说:“我们家没有男人,你们快走吧!”

“你男人干什么去啦?”差吏气急败坏地问。

“我的三个儿子已经被你们抓走了,你们怎么还来要人?前几天,我的小儿子来信说:他的两个哥哥全都战死了。在这个年月里,只能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也??”差吏不耐烦地打断了她的话,追问道:

“你丈夫呢?”

“出去了。”

“上哪儿了?”

“让你们当官的叫走了。”

“屋里还有别的人没有?”

“没有男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和他的妈妈。”差吏不相信,到处乱翻乱找。没有找着,要把孩子他妈带走,老大娘赶紧拦阻说:

“你们就放了她吧!她连一身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出门?再说还有个正在吃奶的孩子需要她抚养??”

“不行,每家都得出人!”

??

“那就让我去吧!我虽然年纪大了,不能打仗,但我还能给军队做饭,??”

老大娘含着泪看了看她的小孙子,对孩子他妈说:“你要把孩子养大,将来让他去打豺狼虎豹!”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目送着老大娘远去的背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夜深了,老大爷从野外回来,听着孙子他妈诉说刚才发生的事情,两个眼眶噙着泪水??

村子平静下来了,我好像听到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我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早晨,天空阴云密布,我怀着极不宁静的心情,去向老大爷告别,登上了路程。 简评:

本文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显得真实可信,改写内容忠实于原作,又展开对人物细节的

合理想像,抓住老妇人、石壕吏动作、语言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地亮相在读者面前。文章以记叙为主,通过老妇人的哭诉,对文章中隐去的情节作了适当添补,表现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作者“我”深切的同情。

选自/hbx3.0/slhy—mh2.htm

例文2

《卖炭翁》改写

张平

雪花漫天飞舞,飘落在卖炭翁身上。北风无情地刮着,刮着卖炭翁的脸,而他似乎毫无知觉,呆呆地立在雪中的地上。望着那两位黄衣使者和那装满炭的车在朝皇宫奔去的背影。在他那苍老而刚毅的脸上,挂着两行浑浊的泪,他的眼中射出愤怒的火焰。他想大吼,可嗓子发哑,他知道自己斗不过黄衣使者,他知道再愤怒也是徒然,他知道老百姓只能忍受欺压,他知道??他握紧的两拳,无力地张开,眼中愤怒的火焰,渐渐地熄灭了。他想大笑,可泪水早已哭干,只有如泣如诉的自语,他问苍天:“公理在哪里?”他问大地:“生路在何方?” 他问白雪:“你为什么要覆盖这丑恶的世界?”

大风雪更疯狂地抽打着他,席卷着他,他踉踉跄跄地走到城墙边,终于跌倒在地。许久,他慢慢地支起虚弱的身子。忽然,他发现北边远处似乎有一个小黑点,而且越来越大。“那是我的牛,我的炭,我的车!”他心里一阵喜悦,猛然站起来,疯狂地向黑点奔去。距离越来越近,看清了,看清了,“那是我的牛,可是我的车,我的炭呢?”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使劲揉揉自己的眼睛,这才发现牛头上系着半匹红绡和一丈红绫。唉,他什么都明白了,他用颤抖的手解下那绫绡轻轻地抚摸着,抚摸着,像是在抚摸那一车炭。忽然,他把绫绡往空中一抛,“我每天天不亮就在终南山上砍柴,勒紧裤腰带在雪地里爬了一夜,就为了这不挡风寒,不能填饱肚子的破绫绡吗?原指望能卖个好价钱,好买点米,买点药,救救我那半死的老伴,这??这下可好。叫我一家人怎么活?”说完,他眼前一片发黑,摔倒在地。

当人们发现卖炭翁时,只见他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愤怒,充满了怨恨。

摘自《蠡中校园》

简评

小作者改写忠实于原作,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显得真实可信。同时抓住卖炭翁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动作描写非常细致,如“握紧的两拳无力地张开”、“猛然站起来,疯狂地向小黑点奔去”、“用颤抖的双手解下那绫绡轻轻地抚摸着??”等等,反映出卖炭翁在风雪中忍饥受寒,任人欺凌的现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作者还发挥合理想像,添上一些隐去的故事情节,结尾卖炭翁的悲惨结局更突现了文章中心。

更多相关推荐: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教师刘芸诗文总有魂教师如能迅速把握诗魂往往能提炼出课之魂我上了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总体来说这两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首先自己准准备得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在教学...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课后反思岚皋县城关中学黄平东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古典诗歌语典雅而高度凝练情致深婉不像戏剧小说那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又与学生的生活距离相对较远因而在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传...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杨仁静陵水中学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明星与李白并称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

3《杜甫诗三首》教案

平江县第三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必修三主备人方兰天全期累计第课时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

杜甫诗三首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八年级语文上25课杜甫诗三首教材分析这三首诗创作于不同时期望岳创作于诗人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春望石壕吏写于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时期诗人有诗史之美称这三首诗不仅...

第五课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2正确回答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感情和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板题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诗三首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目标能正确朗读并背诵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诗三首知识清单

杜甫诗三首复习课导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并正确默写古诗2鉴赏练习复习过程3学生自由背诵4老师检查学生自查5老师点拨古诗内容过程1复习文学常识1杜甫字是唐朝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

25.杜甫诗三首

教学设计城郊中学八年级语文科目学科长审核意见及签名课题25杜甫诗三首学科长杨欣华备课组长陈希备课组成员石翠菊金保旺肖志敏穆成龙吴啟团授课时间20xx年月日第节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望岳选自杜少陵集岳这里指东岳泰山主...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教材分析杜甫诗三首属于古诗其中望岳和春望是五言律诗石壕吏属于叙事诗简短精炼因此教学中前两首以诵读来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作者诗歌风格转变的原因后一首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诗的内容和主题感...

杜甫诗三首 说课稿修改

杜甫诗三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一说教材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他的三...

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生平有感情地朗诵并能默写三首诗歌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学过程教...

甘肃省宁县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5课 杜甫诗三首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反思(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