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之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0

教学精心设计,实现有效学习

——关于《相似三角形判定一》的教学反思 黄州中学 马利民

新的课改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相似三角形判定一》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的理念是:教学精心设计,实现有效学习。下面我将结合评课老师的指导批评和个人想法从几个方面通过对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之处的阐述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总结并对自己将来的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和目标:

一、教案课件设计要精

本节课的教案课件部分,个人在实际设计过中非常用心。我从“利用练习本分线段成比例”的问题切入,看似平常却另有深意。纵观本节课,“利用练习本分线段成比例”作为情境引入时缓解了学生公开课的紧张感,帮忙他们快速进行学习状态,让他们带着疑问学习,同时它贴合生活实际,来源于生活。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探究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让学生动起来,享受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总结和概括能力。在定理得出的基础上通过PPT的放映改变平行线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的同时发现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探究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接着是让学生完成《达标训练1,2》,这里的每一题都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并且在难度上有一个慢慢上升的坡度,目的是让学生及时的对本节课学习的定理和推论进行掌握巩固,并且难度的设计是为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关注教学效益

本节课流程分三个部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推论”及“达标训练题”,从知识点的数量上可以说不多,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一同不断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和学习方法,所以让人感觉课的容量之大,下课了也意犹未尽。现在我们很多的教师都认识到教学的有效性,但我个人认为教学效益不能简单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它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有时形式的过分强调和美化结果却是事倍功半。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的板书设计简明而清晰,PPT制作不花巧,课堂语言简练不拖拓,问题设计有层次为有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不过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和推论”的时候,学生们和我一起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细节上(比如请学生利用合比,等比,更比,反比的性质得出所有的比例式,又比如移动L1,L2时候的比例式是怎样?)花了大量的时间,这个时间虽花下去了我却认为非常的值!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学生经历了思考过程,得到了归纳提高!

三、“思路、教路、学路”三者有机结合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的客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思路、教路、学路”三者有机结合,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有机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教路、思路必须要建立在学路的基础上,要以学路为基本出发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本节课主要任务就是一个定理一个推论及巩固练习,当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思路固然重要,但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路”与“学路”是否与之匹配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纵观本节课,我的“教路”很明确,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和推论”时,我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引导完善,照顾到全体学生,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我注重问题的本质属性,善于将其归类、变式,总结出一般的方法和规律。在分析问题时,重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解题思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让“教路”更明确,让“学路”更自然。

四、关于不足之处的思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很多,首先在时间的安排上有所欠缺,造成《达标训练1,2》没有进行有效的讲解,从而无法在第一时间构建出完整的评价体系。时间分配的问题不仅仅是时间分配的问题,时间分配是很多问题的集合造成的,譬如,在课间教案的制作上是否还可以更精练完美一点?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接受能

力?自己的讲解是否可以更简练?是否能寻求到更完美的教学设计?自己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教材的精髓所在?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否在什么方面有欠缺?等等。所以,时间问题我认为是最值得我去深思的,从时间分配问题上来看,这节课是十分失败的,说明我对教材理解,过程设计,学生能力的认识,知识讲解,语言的规范及简练等方面可能都存在错误的认识,这点值得我好好检讨。

其次,在课堂气氛的调动方面,学生不是十分热情高涨,可能是公开课的原因。但是却可以说明,我没有将学生真正的带入到数学世界中去,没有让所有的学生沉浸在数学的思考中,使部分学生有所顾忌,而被外围事物影响。

五.关于有效数学课堂个人的一些思考 1. 有效模式

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著名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他的传世之作《怎样解题》中向大家总结出了他的智慧的精髓的总结“《怎样解题》表”,这张表主要包括“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四大步骤。实际上我认为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有效课堂实际上就是遵循了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初中数学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初中数学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应为:情境问题——探究知识——巩固拓展——反思小结。具体的说,即将数学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教师创设的与课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下,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情境问题数学化,通过这些从情境问题中引出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建构;第三阶段,教师选取某个问题进行变式教学,通过题组教学、模型识别、解后反思等一系列的手段,使学生在知识、方法上融会贯通,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得以进一步的培养;第四阶段,指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知觉的重组而产生顿悟,并以此来解决一些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实现了思维层次的提升。

而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精髓是启发你去联想。联想什么?怎样联想?现在的数学课不是正在启发学生去联想吗?所以我认为,有效课堂的精髓就是启发学生联想,这就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的重要性。

2.几点想法:

(1)集体备课要仔细认真,目标明确。要使每一节课都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效率”意识,知道如何把一节普通的课打造成为有效的数学课,而

且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样就要求实行集体进行有效课备课的必要性,以实现资源共享,使数学课的有效课堂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2)不搞题海战术,要注意适度练习。数学能力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以知识点为主线、以解题方法为线索、以数学思想为核心布置作业和编制试卷,以保证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教学反思,可能在很多方面的想法还不成熟,不完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的汲取他人的长处,多听到老教师的教诲,不断总结、反思,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成为有效课堂。


第二篇:相似三角形应用的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应用的教学反思

陵水东华初级中学 苏恩杰

与以前一样,学习定义后,由于定义的双重作用,在学习判定时就有了一些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的题目,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应用部分,尽量开阔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博而且精。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相似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延伸与拓展,是将相似三角形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本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影与平行投影的含义,掌握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例,使学生会应用上述定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了这节内容后觉得比较难。因此课前做了一些设计,先要求学生对书本后面的数学活动测量旗杆的高度进行独立的预习,获得一些个人的认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对测量某些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高度的方法的认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学生在富有故事性和现实性的数学情景问题中学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突出了“审题,画示意图 ,明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培养了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某些不能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高度,是综合运用相似知识的良好机会,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一节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考虑到部分学生基础较差,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共同提高。因此将大部分的时间交 1

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能上升为理论:画图形,找相似,得比例。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在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同样地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双基”,我们是在上有趣的数学课,而不是花哨的表演.我想,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

更多相关推荐:
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许剑九年级相似形这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与函数知识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历年中考的压轴题都以相似形与其他重要知识的结合形式出现因而这章的知识在整个...

相似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李国勇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由于上节课已经研究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引例而本节课内容在探究方法上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教学设计注意方法上的新旧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上的正...

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感受较好一这一节课通过情景创设引入新知较恰当切合实际教师用4分钟回顾提高后教师用教学用的三角板提出要学生举起看起来与老师的这块相似的一块学生用三角板接着让学生通过猜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数学组邓理学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时先复习回顾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即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相似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们进行了大胆猜想答...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的教学反思我的教学宗旨是一般情况下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只在关键处点拨补充尤其是在几何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力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本节课...

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

新房子中学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王小莉在学生学完“相似三角形”一章后,我们及时组织了两节复习课,第一节课着重复习比例线段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节课则采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收到了…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高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9下27.2《相似三角形判定(1)》教学反思

第2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学反思思必有所得本节课主要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引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探究的过程先让学生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作图工具作静态探究然后教师再应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作动态探究从而给学生...

相似三角形应用的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应用的教学反思陵水东华初级中学苏恩杰与以前一样学习定义后由于定义的双重作用在学习判定时就有了一些判定与性质综合运用的题目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在应用部分尽量开阔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博而且精相似三角形的应...

相似三角形性质(一)教学反思

相似三角形性质一教学反思相似三角形性质一教学反思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小节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了解相似三角形基本...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城关中小许晓燕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整个课堂教学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在课堂导入时我利用光盘演...

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