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2

时间:2024.5.8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三、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文言故事——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弦”字的读音。

2、读了题目,你知道“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吗?

(二)学习过程。

1、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言文读通顺。

(2)出示带有停顿的课文让学生自读,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一句一句指名读,评价。

(4)这是一篇文言文,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所不同。如果要弄懂这些句子的意思,有些什么办法呢?

指名交流,教师小结方法,用课件呈现出来: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猜想。

学生和周围的小伙伴合作,采用以上方法理解句子意思。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重点理解四个“善”字,“谓”的意思(现场查工具书),边理解边引导学生根据意思读句子,读出恰当的停顿。

重点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 洋洋兮/ 若/ 江河 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

(6)教师范读,学生听,感受节奏。

学生齐读,读出节奏。

(7)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理解“知音”

(1)伯牙和钟子期分别擅长什么?(板书: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2)是阿,伯牙弹得一手好琴,所以成为了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对一个乐师而言,琴是多么地重要,可他为什么要破琴绝弦呢?

用文中的句子说。(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3)在你心目中什么叫“知音”?

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相机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钟子期,听到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琴声,你准备如何赞叹?指名感情读。

教师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感情读这两句话。

(5)伯牙擅长弹琴,他的琴声除了泰山和江河外,一定还有许多动人的场

景。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场景呢?

这些场景,子期都能听懂吗?文中哪一句话说到了这个意思?(课件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 必得之

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凡是伯牙心中所想的,子期都能一一领会,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

(6)那么在遇到钟子期以前,伯牙有知音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故事: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时,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然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学生自己读一读,说说了解到什么?伯牙此时的心情如何?

(7)遇到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伯牙的心情如何?他会对子期说什么?(引导学生用文言文说。)

(8)伯牙子期已经心灵相通,他们在一起共享音乐的美妙,畅谈人生,畅谈生活,分享快乐,是多么地和谐融洽啊。让我们一起读读1-4句,在此感受这样的融洽吧。齐读1-4句。

3、深悟绝弦

(1)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逝世。(板书:死)伯牙带着琴来到子期坟前,写下了这样一首短歌。课件出示短歌,教师配乐诵读。

(2)听了这首短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3)子期去了,伯牙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当他志在高山时,再也没有人这样称赞——学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他志在流水时,再也没有人称赞——学生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他心中所念,再也无人知晓。于是——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绝弦)

(4)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还有什么?

是阿,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找不到知音,琴又弹给谁听呢?于是——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知音走了,再也没有人了解伯牙的内心,在他的生活里没有了快乐,弹琴又有何用呢?于是——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万念俱灰,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恨不得随子期于地下,与他再话知音情。于是——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弦断绝了,前程断绝了,永远不绝的又是什么?(板书:情谊不绝)

(5)这就是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后来有人为这个故事编写了一首曲子——《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动人的曲子再读读这个动人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文。

(6)看板书练习背诵课文。

(三)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六、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 钟子期

善鼓琴 善听

所念 必得之

绝弦 死

知音

七、教学反思:

审视自己《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有着点滴收获,也有些许不足,总结自我以待提高,反思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是文言文,学生不是初次见识文言文,五年级的时候就接触了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对于文言文不是很陌生,但在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

对于文言文的朗读问题,我考虑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通读是无法准确感受文言文朗读的音韵与节奏,为此通过课件把朗读节奏的划分展示出来。教学中,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我也注重了朗读的结合体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

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可以说课件的运用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提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

但是认真总结这堂课的教学,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进一步努力提高: 课堂调控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我的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随机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得课堂上学生发言略显集中,关注了一部分学生,但也忽视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语言的精练需要进一步提高。个别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

我在教学设计中曾加进了延伸阅读一方面内容,由我给学生讲述伯牙在子期墓前作短歌悼念并决然摔琴的一段故事,同时给学生深情朗读伯牙所做短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知音”情深,理解“伯牙绝弦”。但可惜因为时间的关系,在授课结束之际,我不得不忍痛割舍。没有让学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一个遗憾。


第二篇:王蕊《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桂林路小学 王蕊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

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

.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

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

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

“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

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确认:“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2——4句。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

7.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8.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9.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师:这句话仅仅是讲

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10.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

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播放乐曲,学生欣赏)

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善听 必得之 死

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最后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更多相关推荐: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辅成教育集团顾玲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

教学反思——《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伯牙绝弦一课是我今年刚刚接触到的一篇新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河东街小学卢珺对小学生来说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两个学习方向一是学会借助注释和字典等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文意同时指导学生感悟文言文朗读的节...

25.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25伯牙绝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连城县林坊中心小学林金妹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一课它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这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在五年级学...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者赵福琴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

伯牙绝弦表格式教案(附反思)

20xx年上期百花杯实习教师汇报课课堂教学竞赛语文教学课例研究123456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学能力且这篇本文古今字义差别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意思在教学时老师采用以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体会...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郭昌秀)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冷水镇小学校郭昌秀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小学阶段出现的第二篇古文全篇文章虽只有77个字却字字经典学生要理解文章的内涵难度相当大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中国传统古...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伯牙绝弦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绝弦讲述的就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感天动地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