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时间:2024.4.29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摘 要

音乐剧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的一种歌剧形式。音乐剧一般主要凭借音乐、戏剧以及舞蹈来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以及展现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的。音乐剧在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演出甚密。

音乐剧通过数百年的创新发展,不乏我们耳染目睹的名剧,如安德鲁韦伯的《猫》和《歌剧魅影》,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和《魔笛》,威尔第的《茶花女》,戈齐的《图兰朵》。我们今天即将论述的是《悲惨世界》改编的音乐剧,作者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充分展现了19世纪法国最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现状,该剧由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作曲,阿兰·鲍伯利作词,特里沃·纳恩和约翰·卡尔德合作编剧、导演。1980 年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但上演16周后便被迫收场,历史上最成功的戏剧制作人麦金托什被其音乐感动,决定重新制作,并将之前的法语歌词译制成英语,重新修改加工,成为了通行的英语版本。重新包装后的音乐剧《悲惨世界》于1985年10月在英国伦敦首演,并大获成功。1987年3月又在美国百老汇公演,至今已在 35 个国家、200 多个城市用 21 种不同语言,演出过 54 个版本。并获得了多个国际重要奖项,其中包括八项托尼奖和最佳音乐奖。本文以音乐剧《悲惨世界》重要人物“芳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芳汀角色塑造和主要唱段的演唱进行分析,主要内容有:

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其次,第一部分概述了音乐剧《悲惨世界》,分析了其创作的背景,简介了其剧情概要;第二部分分析了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分析了“芳汀”的人物性格,介绍了“芳汀”的角色特点;第三部分研究了音乐剧《悲惨世界》“芳汀”的演唱特点,以主要唱段“我曾有梦”为分析对象,探究了其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演唱处理。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悲惨世界》;“芳汀”;角色塑造;演唱分析

Abstract

Musical "les miserables" according to the French the Madison Victor Hugo adapted to major novel of the same name, show the bottom of France in the 19th century labor of people's life miserable situation. It with epic music theme, form fit and dreamy stage effect became the most successful adaptation art form to the original novel,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faithfully. It by Alan BaoBoLi lyrics, Claude Michelle Schoenberg, composing, Trevor nun, screenwriter, director and John Calder cooperation. Is the earliest version of the French version of the show in Paris in 1980, gold producer mackintosh moved by its music, decided to make, dubbed the French words into English, and to modify the processing, become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assage. Premiere in London in 1985 a great success, and then in the Broadway blockbuster launch, has more than 200 cities in 35 countries, in 21 different languages, performed in 54 version. The play contains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than 50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wards. Based on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 main character "Fanti"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Fanti role shaping and concert, the main contents are:

First of all,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content and meaning; Second,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analyses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to the plot summary; I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characters,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fantine, introduced the "fantine" the role of motherhood, holy characteristic; The third part studies the musical les miserables "fantine" singing, "I dreamed a dream" as analysis object, explores its on 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 and singing.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Keywords: Les miserables. "Fantine"; The characters; Singing analysis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3

引言................................................................................................................................ 4

1、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 5

1.1 创作背景......................................................................................................... 5

1.2 剧情简介......................................................................................................... 5

2、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 7

2.1  “芳汀”人物性格塑造............................................................................... 7

2.2  “芳汀”人物情感表达............................................................................... 7

2.3  “芳汀”—善良、慈祥的化身................................................................... 8

3、 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演唱分析.................................................... 8

3.1 “我曾有梦”的情感表达............................................................................. 8

3.1.1 语气的把握.......................................................................................... 9

3.1.2 音量的控制........................................................................................ 10

3.1.3 音色的运用........................................................................................ 11

3.2 “我曾有梦”的演唱处理........................................................................... 11

4、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引言

   音乐剧是起源于19世纪末英国的一种戏剧表现形式。它一般主要凭借音乐、戏剧以及舞蹈来描写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以及展现人物情感和戏剧冲突的。我们今天即将论述的是改编自法国文豪雨果同名文学巨著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该剧由历史上最成功的戏剧制作人科麦隆麦金托(《猫》《西贡小姐》的制作人)制作, 阿兰鲍伯利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创作。音乐剧《悲惨世界》于1985年10月在英国伦敦首演,1987年3月在美国百老汇公演以来,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200多个城市演出并获得了多个国际重要奖项,其中包括八项托尼奖和最佳音乐奖。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音乐剧发展历史中史诗派音乐剧的先河之作。它使用了经典的音乐,并通过超流行的歌剧方式和壮阔的舞台效果,把原著演绎得活灵活现,深深打动了众多观众,赢得了不凡的殊荣。1986年的伦敦人奖,1987 年的东尼奖、剧评人奖和奥利弗奖。

   雨果曾在小说中写过:“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还得不到解决;换句话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内心的冲突都通过歌曲舞美戏剧等多种音乐剧的表现形式把原著的原汁原味诠释得淋漓尽致。我想这就是这部音乐剧最大的成功。

   音乐剧《悲惨世界》自诞生之日,西方界就从未停止过对其不懈的研究。其中大多涉及到戏剧、音乐、舞美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研究内容上也越来越细化。而国内对该剧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表面,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研究生,我觉得讨论研究该剧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很大,所以我想在此通过自己的微薄能力表达对《悲惨世界》原著和音乐剧的敬意。

    本文将使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来对音乐剧《悲惨世界》中人物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进行分析。

1、音乐剧《悲惨世界》概述

1.1 创作背景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创作者—法国人阿兰·鲍伯利和米歇尔·勋伯格,都是音乐剧的狂热爱好者。1973年,阿兰·鲍伯利应邀观看韦伯音乐剧 《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在百老汇的首演之后,两人萌发了创作一部史诗风格音乐剧的想法,经过几年的努力,鲍伯利和勋伯格在巴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项宏伟的工程。并于1980年在巴黎体育馆首演,但在上演后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场。哀叹之余,英国著名演出制作人麦金托什找到了鲍伯利和勋伯格,表达自己要把《悲惨世界》重新包装,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汇的想法之后,三人一拍即合,6年后,重新包装后的《悲惨世界》在百老汇首演大获成功,凭借其感人的故事,优美动人的音乐和庞大的舞美制作,连演16年不衰,并成为世界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

1.2 剧情简介

第一幕

故事从1815年的伦敦监狱开始,服役的人们在唱着劳作之歌(work song)。24601号囚犯冉阿让为救自己两个快要饿死的外甥而偷了一块面包,在服了19年牢役假释之后被人歧视排斥唯有主教接纳他。内心对世界充满怨恨的冉阿让再次偷盗了主教的银餐具准备离开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主教告诉警察那是他送给他的。主教的慈悲和宽恕让冉阿让灵魂触动,决定重新做人。

 1823年,改名马德兰的冉阿让已经成为工厂厂主还被任命为市长。他的工厂里有位名叫芳汀的女工,被情人抛弃后将女儿托人抚养。工厂的女工嫉妒芳汀的年轻美貌鼓动工头将其赶走。为了让女儿过上稳当安逸的生活,芳汀变卖了自己身上的饰品和头发,并且最终落得个沦为妓女的下场。在与一名想非礼她的男子发生冲突时被警察沙威不问缘由的送入监狱。此时冉阿让出现将受伤的芳汀送入医院治疗。

冉阿让在路边救起一名被马车压住的男子。沙威对冉阿让的真实身份生疑。冉阿让为了不让无辜的人代己受过赶去法庭坦承了自己的真实身份(Who am I?)。在沙威赶来逮捕他之前,他向即将离世的芳汀承诺了要帮她找回女儿且善待她。为了实现对芳汀的承诺,他击昏了赶到医院的沙威逃脱了。

冉阿让找到了芳汀的女儿克塞特,发现其养护人对克塞特并不好,他付了一笔钱,把克塞特带到巴黎抚养长大。

1832的巴黎动荡不安。偶然的机会克塞特和年轻学生马吕斯一见钟情。此时一直追捕冉阿让的沙威也来到了巴黎。马克将军逝世,安卓拉和他的学生朋友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德纳蒂的女儿埃潘妮吕斯,但她还是带马吕斯去克塞特住处相见。德纳蒂纠集了一群流氓准备抢劫冉阿让父女。埃潘妮驱散了他们。但冉阿让以为是沙威发现了他们,立即带克塞特离开,两人暂时分手,随后马吕斯加入到学生起义军(One day more)。

 第二幕

 起义的学生们筑起街头堡垒,埃潘妮追随马吕斯,马吕斯为了她的安全让她送信给克塞特,但她只见到了冉阿让。沙威混进学生队伍想要破环他们当时计划却被流浪儿伽弗罗施识破。埃潘妮重回街垒却意外受枪伤死在马吕斯怀中。冉阿让读了马吕斯的信也来到街垒参加战斗。因为他战斗英勇,安卓拉要奖励他。他请求将沙威交其处置却又瞒着大家放走沙威。次日战斗再次打响,伽弗罗施跑出街垒找弹药不幸中枪牺牲。

在最后一轮战斗中,只有冉阿让和身受重伤的马吕斯幸免于难。他们从下水道逃走,遇上以盗尸为生的德纳蒂,他偷走了马吕斯的戒指和表。在下水道出口冉阿让碰到了沙威,他请求沙威允许他把马吕斯送回家然后任其处置。沙威同意了却又陷入矛盾,最后投河自杀(Stras)。

战斗结束,世界似乎未曾改变。马吕斯在克塞特的照料下日渐康复却不知是谁救了自己。婚礼前,冉阿让向马吕斯坦白了过去希望他能为他保密并好好照顾克塞特。冉阿让离开了。

 婚宴上,德纳蒂不请自来,拿出戒指和表为证据证明冉阿让是杀人犯意图敲诈。马吕斯这才知道真相,立即带着克塞特赶往冉阿让住处,但冉阿让已经快要离开人世了。最后,在亲人的陪伴下,冉阿让离开了人间。(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2、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

2.1  “芳汀”人物性格塑造

《悲惨世界》音乐剧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就要属女工芳汀了,也是深深被残酷现实社会摧残的悲剧人物。女工芳汀本来年轻貌美,天真纯洁,为人勤劳诚恳,待人友善。像大多数风华年纪的女子一样,芳汀心中充满着对未来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但不幸的是,她却深深爱上了一位资产阶级大学生的纨绔子弟,并且还以身相许。可恨的是这位资产阶级的阔少爷在玩弄她感情后无情地抛弃了她,而且芳汀还意外的怀上了身孕。这个时候,对于爱情和未来美好生活梦的破灭,芳汀感到难过和无助。芳汀在生下了女儿克赛特,但因为未婚而生子,使得她不敢回到家乡,于是她无奈之下只得冒险将女儿托付给路途中仅有一面之缘的旅店老板夫妇照料,她自己则去工厂干活辛苦拼命地挣钱养孩子。但是旅馆夫妇不断以孩子的需要为由,经常向芳汀所要钱,而且还经常虐待芳汀的女儿。当时工厂的工资非常低,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更别说加上养活一个孩子了。再加上残酷的社会现实,人性的冷漠,社会各界的鄙视,使得芳汀及其无奈和无助,每日以泪洗面,负债累累,生活陷入及其的困境,为了使女儿过上安稳的生活,迫不得已之下芳汀卖掉了自己美丽的长发和洁白的门牙,甚至到后来沦为娼妓。处处受到强迫和打压,后来因为打了一个辱骂她的男士,被对方告到警务处,关闭六个月。在牢狱之中,芳汀受尽了折磨和屈辱,终于到最后恶病缠身,眼见就要逝去。此时她的心中无限悔恨和无助,多么想在临时之前能见下自己的女儿。但是上帝并没有满足她这个小小的心愿,临死前她未能见到女儿,而是把女儿托孤给同情理解自己的冉阿让,最后只得含恨而死。作者雨果通过女工芳汀的人物形象,充分揭露和批示资产阶级下广大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和命运,也揭露了19世界法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现状。

2.2  “芳汀”人物情感表达

音乐剧是音乐戏剧的一种。音乐在音乐剧诸多元素中居首要位置,无可否认的是,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中的音乐具有时代感,并且要与剧中的人物性格统一起来,从而可以塑造经典的音乐形象。

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特色的优点和色彩,通过真实情感的歌声来表达人物的情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该剧的乐曲第一部分主要是悠长委婉的旋律来体现女主人公芳汀心中美好的梦想,以及通过人物形象和动作的展现,完美表达了芳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乐曲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凄凉悲伤地旋律,并且节奏明显加快很多。这一部分是整个故事的发展高潮,着力体现女主人公芳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怨恨。乐曲的第三部分则由E大调转为B大调的旋律,很有冲击性,主要体现女主人公芳汀在临死之前对人生充满的一丝丝希望,对亲人朋友以及女儿的不舍,对生存的期盼。但这都是无法实现的梦,通过临死之前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以及对女儿的叮嘱和关爱,充分展现出一位慈祥安和、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形象,让人感动不已,百感交加。

2.3  “芳汀”—善良、慈祥的化身

芳汀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有重要地位的女主角之一,是该剧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典型妇女形象。而想要完好地解读芳汀这一人物形象,就必须从主人公冉阿让谈起。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经历了“从人到恶魔,再从恶魔到天使”的人生过程。从他一开始为救侄子而偷盗一口面包,再到后来的19年牢狱生涯。可是后来经过主教的感化,走向“天使”之路。如果说主教是将他带上“天使”之路的那个人,那么女工芳汀则是冉阿让走向“天使”之路的主桥梁,是芳汀坚定了冉阿让的从恶为善的信念。

芳汀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卑微的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沦为孤儿。但这样的环境并没有扼杀这个生灵,反而造就了天使般的她。她温柔善良,纯结贤惠,天真热情。却由于人生爱情的失败,使得她一错再错,渐渐陷入困境。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冷漠的人性关系,世俗的鄙视和限制,充满挑衅和质疑的辱骂,使得她悔恨无助,不知所措。剧中通过前后巨大的剧情反差,完美地体现出社会残酷的黑暗和腐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再怎么纯洁的女性也会被这个黑暗邪恶的社会给吞没掉。女工芳汀在经历了人生不幸和残酷社会的打击下,唱起了那首撼动人心的《我曾有梦》。

3、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演唱分析

  “我曾有梦”是《悲惨世界》第一幕中女工芳汀的开场唱段。工厂里的女工纷纷在芳汀背后说她坏话,和她作对,处处为难作弄陷害她。并且她们还向厂长揭露,说芳汀有私生子,偷偷养了一个女儿,并且还是靠卖娼卖妓为生来养活这个孩子。而厂长马德兰先生(冉·阿让)对工人的要求恰恰是诚实和忠贞。芳汀虽然为自己辩解,承认其确实有一段不幸的爱情,确实有一个女儿,孩子父亲无情地抛弃了她们母女,无依无靠的她只好将女儿寄养在别人家里。但是在众多女工的排挤与诽谤之中,工头还是宣布将芳汀解雇。就这样芳汀被开除了,没了工作,但是她必须要维持日常生活和肩负着养育女儿的重任。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堪重负,于是此时她悲伤的唱出了“我曾有梦”。

    这首曲目的音乐语言简洁、凝练。行板的速度,多次的转调,都十分到位的抓住了芳汀悲凉心情的幅度。开始的曲调很委婉,旋律线条优美动听,仿若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梦。随着调性的突然转变,悲惨命运的戏剧情节渐渐凸显出来。随着旋律的发展,这种戏剧性逐渐达到高潮,最终变成了芳汀挣扎于心的声声呐喊。这一曲目的表现要求演唱者要有宽广的音域,强大的爆发力,极富表情地表现力。

3.1 “我曾有梦”的情感表达

    芳汀咏叹调“我曾有梦”的艺术处理,应在把握好语气、音色、力度的基础上,做好咏叹调的情感表达。芳汀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事实上雨果就是因为这个人物的原型,有感而发写下的《悲惨世界》,因此这首咏叹调的情感基调主要是在悲伤、绝望的情绪之中,这一基调的依据来源于剧诗,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认为的歌词,歌词传递着歌曲的思想和意旨。莱茵曾经说过:“先对歌词进行学习,这样才知道你将要唱的是什么?”唱好这首曲目首先应对歌词进行研究,了解歌词的具体内涵,合理运用语气、音量和音色,是演唱好此曲的关键[1]。

3.1.1 语气的把握

这首咏叹调一方面要表现出芳汀开始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还要表现出最后她对于爱情以及生活的绝望,在这种有着巨大落差的复杂情感面前演唱时要注重元音的连贯和气息的平稳运用,各音区要做不同力度地调节,在清晰交代了辅音后,立刻将元音带入口腔后部,如开始对于爱情隆憬的部分never die(爱情永存)。(见谱例4-l)

谱例4-l

其情感爆发时,如storms(暴风雨),hell(地狱),killed(扼杀)等,应加强辅音的力度,及时开启口腔后部通向咽腔的通道,使声带受气流作用发出声音,使咽腔获得顺利而有效的共振,来表达芳汀内心强烈的情感。

3.1.2 音量的控制

    音乐剧主要是靠音乐和歌剧来表达和体现人物情感的,而音乐的音量控制则是展现故事情节和剧情的关键因素。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开头部分歌曲音乐部分主要是柔和、委婉和美好的旋律,主要体现出女工芳汀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对未来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这段歌曲旋律的音量控制地比较低,力度也控制在mp。接下来,随着故事剧情的迅速转变,芳汀对未来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梦的破灭,爱人无情地抛弃她们母女,自己含辛茹苦地养育女儿,辛苦劳累地在工厂干活,到后来为了维持生计和养育女儿,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头发和门牙,甚至到后来论文娼妓。这段歌曲旋律由一开始的唯美动听一下子转变为悲伤凄凉。音调一下子由E转换成bD调。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无情,音调一下子又换到了B调。在最后阶段,女工芳烃在临时之前,贫困交加之际,弥留着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人的悔恨,对社会黑暗的控诉。这不是是整个歌曲旋律的最高峰,音量和力度都及其鲜明,富有冲击力,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全曲的旋律音谱可谓是是一波三折,音量力度此起彼伏,跌宕回音。

(见谱例4-2 )

   谱例4-2

3.1.3 音色的运用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不同的情感表达须以不同的音色来表现并得以实现。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音色比较特别,属于女次高,音色较宽,而且复杂多变换性。这主要体现在女工芳汀的人生历程,从貌美如花的青春少女到后来的残肢败柳,从一个美丽善良的天使堕落成卖笑为生的娼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人性的冷漠和社会的残酷造成的。纵观全剧,芳汀是一个纯洁善良、命运多的悲剧人物,因此,此曲的基调充满了悲伤和绝望,音色需要偏暗[2]。开始的回忆年少时梦想美好爱情是歌曲最柔和的部分,如果这部分的音色太暗就很难对比出后面的情绪,因此此处的音色可以稍微亮一点。接下来的转调部分,预示着悲惨命运的来临因此这部分的音色应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转暗。歌曲的最后芳汀已完全绝望,此时的音色应在宽、厚中完成该曲的高潮。

3.2 “我曾有梦”的演唱处理

    在掌握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后,要运用与咏叹调思想内容、情感深度相符合的声腔来体现,做到“声情并茂”,用完美的歌唱技巧来演绎。在此段作品的演唱时要注意旋律线条的流畅,保持好情绪和大跳时的共鸣。

    第一、旋律线条的流畅

    无论是歌剧还是音乐剧作品,要想表现作品庄重、典雅、完美的风格,就必须要求声音的柔和、流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则应能娴熟地运用美声唱法中的连音的唱法,从气息与发声位置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譬如该咏叹调的大跳音程部分,沈湘教授明确指出过:“气息的连贯是声音连贯的前提,气息的稳定性是唱好连音的最好方法。”因此要唱好连音,必须用稳定的气息支撑住声音,与唱词语言连贯结合,清晰地交代辅音,保证辅音和元音在同一共鸣腔内保持声音线条的连贯,达到语音、音色、共鸣的统一,这样连音就自然表现出来了,旋律线条也就能表现得很流畅。

    第二、大跳时的气息控制

    古人云:“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好物乐也,恶物哀也”(《左传》)。现代声乐生理研究表明:大脑皮层通过视觉、听觉、内在的感受等方面来控制我们的行为,人的发声器官等各个器官的运动都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控制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个器官,感官能否协调统一发挥的问题。因此在演唱时要求情绪到位,使发声器官都达到协调统一,才能有效地使气息在大跳时得以保持。歌曲中运用了六度的大跳,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情。演唱时须注意换声区的音调调节,气息的合理运用及共鸣的保持。(见谱例4-4)

谱例4-3

    首先要及时调整好真假声的应用幅度,平衡呼吸力度,贯通共鸣腔体,保持喉头状态稳定。其次,大幅度的跳进常出现在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转换处,演唱时要注意把高音前的那个低音唱好,在低音共鸣位置不变的感觉下,保持气息的张力,稳定喉头的力量,让声音位置靠后,变暗而进入头腔,(即我们常说的贴着咽壁吸着唱),使其获得饱满圆润的声音效果。

    芳汀的出场主要集中在第一幕中,工厂里的女工纷纷在芳汀背后说她坏话,和她作对,处处为难作弄陷害她。并且她们还向厂长揭露,说芳汀有私生子,偷偷养了一个女儿,并且还是靠卖娼卖妓为生来养活这个孩子。而厂长马德兰先生(冉·阿让)对工人的要求恰恰是诚实和忠贞。芳汀虽然为自己辩解,承认其确实有一段不幸的爱情,确实有一个女儿,孩子父亲无情地抛弃了她们母女,无依无靠的她只好将女儿寄养在别人家里。但是在众多女工的排挤与诽谤之中,工头还是宣布将芳汀解雇。就这样芳汀被开除了,没了工作,但是她必须要维持日常生活和肩负着养育女儿的重任。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堪重负,于是此时她悲伤的唱出了《I Dreamed a Dream》“我曾有梦”。

    这首歌曲体现了像女工芳汀一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她们心中充满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但由于现实社会的残酷性和压迫性,使得他们身心疲累,贫困交加。歌曲开头部分音乐部分主要是柔和、委婉和美好的旋律,主要体现出女工芳汀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对未来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这段歌曲旋律的音量控制地比较低,力度也控制在mp。接下来,随着故事剧情的迅速转变,芳汀对未来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梦的破灭,爱人无情地抛弃她们母女,自己含辛茹苦地养育女儿,辛苦劳累地在工厂干活,到后来为了维持生计和养育女儿,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头发和门牙,甚至到后来论文娼妓。这段歌曲旋律由一开始的唯美动听一下子转变为悲伤凄凉。音调一下子由E转换成bD调。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无情,音调一下子又换到了B调。在最后阶段,女工芳烃在临时之前,贫困交加之际,弥留着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人的悔恨,对社会黑暗的控诉。这不是是整个歌曲旋律的最高峰,音量和力度都及其鲜明,富有冲击力,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全曲的旋律音谱可谓是是一波三折,音量力度此起彼伏,跌宕回音。

谱例4-4

本段旋律要体现的是芳汀的悲凄爱情。描述了自己深爱的男人如何从一开始不断追求取悦自己,再到自己深深爱上他,并到最后被无情抛弃的故事。这部分歌曲旋律变化反复,层次鲜明,音色可以柔亮一些,每个音符的结束都要拉得很长,并且还要注重元音与辅音的连贯性和结合性。在音量力度上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音量大而宽。总之要充分展现出芳汀心中矛盾复杂的情绪,既含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丝丝向往之情,有抒发了她对美梦破灭和现实社会黑暗残酷的控诉和悔恨之情。此时音量力度应该不断加强,情感爆发时,如storms(暴风雨),hell(地狱),killed(扼杀)等,应加强各个辅音和元音的协和,充分体现出芳汀心中矛盾复杂的情绪。

4、总结

   芳汀这一任务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不仅是资产阶级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现状的写照,也是揭露残酷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锋利武器。芳汀虽然并不是《悲惨世界》中的女主角,但我们并不能忽视她所带来的重要影响。她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无数劳动妇女从无助走向堕落的真实写照,很有力地披露了这个残酷吃人的社会。另外,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音乐主题依然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并没有因为角色的消逝而不再使用,反而作为音乐剧中经常出现的重要的主题曲,可见芳汀的音乐形象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芳汀的音乐主题一方面深刻传达出当时社会最底层妇女对美好生活和生命的憧憬和渴望,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美梦的破灭和社会的无情,让人感知到女性角色的悲剧人生经历。

    音乐剧《悲惨世界》是世界级经典之作。纵观全剧,每个人物的形象和人物感情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故事情节充满着跌宕起伏的悬念,视觉、听觉、意觉等上面都及其富有冲击力,给人炙手可热和耐人寻味的感觉,值得反反复复享受,是一部非常经典成功之作。该剧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演绎来展现十九世纪当时法国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惨状和压迫,揭露和批判社会的残酷和黑暗无情。

本文通过对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角色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来展现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惨状和压迫,社会的黑暗和残酷。重点分析和研究歌曲的旋律和演唱的技巧。由于搜集到的资料有限以及时间的紧迫,再加上自己能力的有限,对音乐剧《悲惨世界》了解的也不够深和透彻,因此在许多研究地方难免会捉襟见肘,希望各位导师和同仁能够多多指点,共同研究和分析,我也深深相信该剧的研究范围很广,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分析。另外,本人也希望通过对该剧中芳汀角色的研究和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此剧更多的关注与热爱。

参考文献

[1] [法]维克多·雨果,李丹,方于译.悲惨世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慕羽.西方音乐剧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 张旭,文硕.音乐剧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4] 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5] 蔡瑭,张夷,龙牙.音乐剧魅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费元洪.改变从《悲惨世界》开始 . 歌剧[J].2012,(11).

[7] 裴福林. 音乐剧《悲惨世界》导演创作谈.戏曲艺术[J].2013,(5).

[8] 张永和.谈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成功改编.戏曲艺术[J].2011,(11).

[9] 郝荫柏.音乐剧《悲惨世界》创作谈.中国音乐剧[J].2012,(3).

[10] 曹敏燕,姚红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西合璧新探索.中国文化报[J].2011,

(12).

[11] 居其宏.两只眼“描红”,三条腿“原创”——中国音乐剧界的发展理念之

争.艺术评论[J].2013,(7).

[12] 董克林.一个扭曲灵魂的再生——谈《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商丘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J].2012,(3).

[13] 袁素华.从人到恶魔,从恶魔到天使——试论《悲惨世界》中的人性问题.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J].2013(11).

[14] 张碧霞.论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审美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10

[15] 纪明明.《俄克拉荷马》的艺术表现及美学内涵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6] 张金芳.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0



[1] 居其宏.两只眼“描红”,三条腿“原创”——中国音乐剧界的发展理念之争.艺术评论[J].2013,(7).

[2] 曹敏燕,姚红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西合璧新探索.中国文化报[J].2011,

更多相关推荐: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曾经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现在又看了悲惨世界的歌剧我相信读过悲惨世界的人会理解这部书直击了人们灵魂最脆弱的地方整个歌剧淋漓尽致让人无法释怀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在序...

《悲惨世界》音乐剧观后感

悲惨世界音乐剧观后感最近在公选课音乐鉴赏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悲惨世界的音乐剧本来我对于音乐剧是不抱任何兴趣的但是在音乐剧开幕后不久我便被它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但是由于时间问题老师只播放一半于是回到宿舍继续看接...

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体育科学学院11体教3班黄栋20xx434306对音乐有些许兴趣的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学期我选修了音乐鉴赏这一门公选课课程这门课程的期中考核是观看悲惨世界后感之前我也看过了音乐剧但是这次观看悲惨世...

《悲惨世界》音乐剧观后感

悲惨世界音乐剧观后感前几天在西方文学概观的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悲惨世界的音乐剧本来我对于音乐剧是不抱任何兴趣的但是在音乐剧开幕后不久我便被它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我想下了我的感想悲惨世界的配乐是以古典乐为...

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

音乐剧悲惨世界观后感曾经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最近又看了悲惨世界的歌剧我相信一遍又一遍地读过悲惨世界的人会理解这部书直击了人们灵魂最脆弱的地方淋漓尽致让人无法释怀更无法逃避所有必须直面的主题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悲惨世界改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在英国公演于19xx年之后在世界各大洲都有不断的演出在近几年它的影响也波及到亚洲悲惨世界有日文版其他语种还有法语西伯来语匈牙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而在新加坡香...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曾经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最近又看了悲惨世界的歌剧我相信一遍又一遍地读过悲惨世界的人会理解这部书直击了人们灵魂最脆弱的地方淋漓尽致让人无法释怀更无法逃避所有必须直面的主题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

音乐剧《悲惨世界》10周年纪念演唱会(19xx年版)

音乐剧悲惨世界10周年纪念演唱会悲惨世界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一部划时代文学巨作这部名著问世以来曾被多次地改编成戏剧电影和电视剧19xx年在当代杰出的音乐家勋伯格阿诺德勋伯格187419xx的侄子与剧作家包比...

声情并茂音乐剧《悲惨世界》传四海

声情并茂音乐剧悲惨世界传四海齐贤学校王晓红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剧悲惨世界片断的欣赏了解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发展历史初步了解该作品中接近清唱剧的表演形式提高对音乐剧的鉴赏能力2通过音乐片段的欣赏讨论交流等感受体验探究音...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比较研究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比较研究虽然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与悲惨世界都从法国文豪雨果的文坛名著改编而来但因前者诞生于巴黎且由法国公司包装制作与推销而同样源于法国的后者却由伦敦西区的公司包装运作所以两者在很多方面存在...

悲惨世界音乐剧歌词

悲惨世界音乐剧歌词悲惨世界是百老汇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出色的剧本和歌曲使它成为传世佳作对面包来说入手的两个DVD版本中最好的就是colmwilkinson和philipquast领衔主演的一部了除去优秀的ca...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的电影本就根据歌剧改编所以在电影中演员的对白几乎都是通过唱腔来表现的不仅变现出了人物的内心独白更是丰富了当时的语境展现出的历史情节引人深思电影伴随着低沉的鼓点声开始给人以低沉的情绪之后大屏幕上打出181...

悲惨世界音乐剧观后感(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