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时间:2024.4.27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我心中是难以言说的震撼,那优美的文字,那纯真的情感,那古老的民族,那种悠远的历史文化……全都泛着淡淡的暗香,不由分说地差我袭来,袭来……

面对这样一本著作,我想,也许任何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我更担心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会亵渎了作品的尊贵,怀着凝重的心情,我拼凑着以下这些破碎幼稚的文字,学习啊我对生命的敬畏,爱情的期待,文化民族的理解。

-------------题记

一、 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新月走了,带着楚老师的爱,带着生母的牵挂,带着对未来的愿景……当医院的上空还回荡着凄美温软的“梁祝”,当一切才刚刚开始,又似乎不带一丝犹豫地统统结束。

哲人们说:“人哪!总是向死而生。”没错。

可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不是胎死腹中的无奈,因为对于胎儿本身,并不存在痛苦。人生的悲哀,也许正是死在黎明前的黑暗,本来一切的美好即将华丽上演,却又瞬时灰飞烟灭。

新月的悲哀,也许正是这样,当爱情、亲情、事业的天平全都向她倾斜,生命的脆弱竟在顷刻间绽放,似夏花般绚烂,也似夏花般短暂。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那样:“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让我更加明白了书中敬畏生命的故事,要告诉我们所有人的箴言:“生命哪要珍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流年短暂地鸣叫声中,谁也无法弥合时间流逝的伤口。许多的日子,都在平平淡淡中悄悄地走过,许多值得珍惜的光阴,都蹉跎于毫无意义的琐碎,每日就这般机械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的没有故事的故事里。

而岁月的流逝从不计较恩怨,始终如一地坚持赋予时间永恒的留恋,在钟表滴答地恪守下,公平而又不苟言笑的分秒,就这样,抽走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年华。

梨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憔悴的容颜里,似水流年在阳光的挟持里作别。地上的小草绿了又黄,可以有无限的保质期,或者可以轮回永生,而我们却无法得知生命的终结,能不能找到新生的入口,求得永生不灭,

没了灵丹,死了婵娟!

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对于我们应该是个不赖的建议。

当我们紧紧握住拳头,自以为是地抓住手中纵横的生命线,却可悲地发现:“两手总是空空!”一如红楼梦中《好了歌》里疯疯傻傻的寓言。

生命对于我们似乎显得太抽象,没有人可以先知,可以丈量。但时间,这世上最长又最短的东西,却真切地属于我们个人,可以去珍惜,可以去把握。并且终于,让我们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绚烂,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静美……不留一丝一毫的遗憾。

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好问一问问千古:“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新月走了,楚雁嘲没有选择古老的殉情,我知道,这不是不爱。因为对于逝者,最大的安慰是更好地活。我想他的心,是随新月去了。16年后,荒冢旁,不变的小提琴,拉响不变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向每一个人诉说着他们爱的誓言。

泰坦尼克上,沉船的夜晚,漫天的星斗下,露丝对杰克深情地说:“YOU JUMP,I JUM.”

简单的台词,却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一如书中反复提及的小提琴声,老套却扣人心弦,生的力量与死的勇气无一例外的为爱证明。

楚雁潮选择活着,用他的余生,去祭奠这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巧遇上的感情。在这十六年里,或许在梦里,他也会如苏子瞻一般,与心爱的人相遇,相顾,默默无言,唯有泪千行……在这十六年里,或许,他也会像陆放翁一样,一遍遍故地重游,看物是人非,嗟叹:“错、错、错……”或许他也似六世达赖一般,摇动所有的经痛,祭拜所有的神殿,匍匐在朝圣的长路,只愿可以与她相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现实的沼泽里,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关于爱的假设与幻想,每个人都会怀着无限的憧憬,等待着自己的罗密欧亦或朱丽叶,哪怕有一天,这些美丽的愿望,纯真的想象,统统幻化成纷飞的七彩泡沫,在你我的眼前,稀里哗啦的碎成一片又一片。

我们任然固执地期待,他(她)的出现,好让我们为他们绽放一树的灿烂,歌唱一春的呢喃。新月等到了,楚雁潮遇到了,虽然短暂,却很完整。

记得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选我?”林徽因笑着回答:“这个问题很难,让我用一生的时光来回答你。”我想新月一定也问过楚雁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爱我。”于是楚雁潮预备了一生的光阴去作答。

我,同样也在期待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特别是在经历了一场失败的恋情之后,我更清楚自己对爱的鉴别,宁缺毋滥!爱情不是虚荣,爱情不是寂寞,爱情不是金钱,而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是一种触电的感觉,是一种灵魂的香味……爱不需要承诺,爱不需要永恒,爱不需要生生死死亦或朝朝暮暮,爱就简单爱着。

三、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演绎着时间上的战火,在某一段远去了的大背景里,发生的争夺故事,成就了后世奇闻的亘古传说。

时间不苟言笑的话语,记录了沉重而又自嘲的岁月时空,反省着因无能为力而流血润染得的历程。

在读《穆斯林的葬礼》之前,对于回族,我了解得甚少。我不知道,在中国广褒的土地上,还有这样优秀的名族,他们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一年年,怀着坚定的信仰,匍匐在朝圣的路上。他们开创了中国最早的航海通道,载着大明帝国的强盛,把脉海洋事业的历史沧桑。他们光光来,光光去,相信有人生的轮回和永生……

他们是那样的不同,可是,莫名中,又与我们汉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里尔克在《沉重的时刻》里写道:“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哭我。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望着我。”中华的血脉,龙的脊梁,民族的苦难,历史的沧桑,铸就了我们不变的牵连……对于不同的文化,除了认同,还有尊重,还有继承。文化没有高低,只有种类不同,不是鄙视,亦不是仰望。

弹指一挥间,路过时间的交错点,回首当年就使悠悠,多少如花似玉的少年被写进了昨天的册子。多少诗情画意的故事被幻化成往昔的车辙,怀着对历史的缅怀,我们像朝圣的回回一般,长跪匍匐在传承历史与未来的路上,用坚定的足音与历史交谈,与世界交谈……而不愿成为泰戈尔笔下的飞鸟,不留一丝痕迹,悄悄飞过……


第二篇:读穆斯林的葬礼2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本书作者霍达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同时还展示了中国的悠久的玉文化。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心灵,使人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所叙述的更加写实,那么这本书则可以用悲剧的爱情传记来表达,两代人的爱情悲剧活生生的刺痛着我们。

梁亦清,这个一辈子都在作坊里默默制作玉器的老人,当他把一件又一件的玉器交给那些商人的时候,他并没有去想那件玉器可以卖多少钱,他只要那微薄的手工费。因为他是真正的爱玉的。他爱上做玉时,不问世事,只有人玉合一。可就是这么坚韧,这么热爱事业,这么执着的老人,在制作自己平生最大也是最具意义的一件玉器时,在关键的时刻失败了。他带着莫大的遗憾和自己的玉,一起去见了安拉。

而这恰恰就是本书的转折点,老人的弟子韩子奇为了重振师傅的奇珍斋,忍辱负重在仇人的家里去做了3年的学徒,同时也让他不再满足做玉,他要卖玉。他要将奇珍斋响彻北京城,这样的转变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随着时间流逝,韩子奇完成了自己的梦想,重振了奇珍斋,买回了敬爱的“墨老”的宅子和玉器,甚至得到了师傅家人的谅解并且娶了师傅大女儿壁儿。看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些欣慰,至少可以让我喘喘气把心情平静一些。可突然19xx年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即将打到北平。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韩子奇怎么办?他太爱自己的玉器了,他要保护他们,他决定去英国,甚至不顾妻子的劝阻。在火车上,他发现自己还在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读书的小姨子玉儿也要一起去英国,而这件事情也成了故事的另外一个转折点。在英国他们一起办画展,一起生活,他们相互吸引,相互爱慕,用灵魂沟通。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生活并不轻松,但是他们很珍惜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这种默契甚至让他们生下了一个女孩。战争结束后他们决定一起回国面对现实。当然,在那个年代里,这种未婚生子的行为是壁儿不可容忍的,也是世间不可容忍的。在壁儿带着一些报复性的态度中,玉儿几乎没有办法生活下去。最后,她只好选择独自一个人离开。

韩新月,写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甚至有些不忍,多么富有朝气的女孩,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她正用20岁的年华释放自己的青春。但是她年轻的心中总是有一丝的遗憾,她不明白在为什么母亲身上总和自己有一层解不开的外衣,母亲为什么总是显得有些陌生。正当她种种猜测的时候,更大的不幸却降临在了她的身上,还在上学的她突然接到了父亲韩子奇重伤的消息,感觉世界一片天昏地暗。父亲,这个她生命中最敬重的人竟遭此惨祸。见到身上插满管子的父亲的时候,她倒下了,而这次倒下的结果则让我无法想到——风湿性心脏病,这个在60年代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降临在她的身上,而唯一治愈的方法就是在半年后进行风险很大的手术。

当你怀揣梦想的时候,却突然感觉到世界已经失去了颜色。此时她的班主任楚老师走进了她的身边。这个外表文质彬彬,却至情至性的男人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一样为她指引方向,也让新月知道原来那些光秃的枝干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一样会重现生机。为了鼓励新月,楚老师几乎每两天都去看望新月,为她补课、和她谈心,甚至将自己正在进行的翻译书籍的工作分了一部分给新月,目的就是为新月带去更多的希望。我觉得看到这里,我的心中对于生命以及爱情产生了一丝的渴望和珍惜,我在新月身上体会到了那种无限的生命力,不放弃,只有珍惜。

但是,剧情的发展永远让我预知,就在所有人都充满希望的时候,新月因疏忽患上了急性感冒,对她来说这是要命的,她已经不可能再做手术了,她的生命就如同水上那点点的许愿灯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被淹覆。 为了不让新月失去信心,她的家人以及楚老师决定不告诉她真相。而楚老师几乎不能相信这个事实。这个只比新月大5岁的班主任甚至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新月,他喜欢和她一起笑,和她一起哭,喜欢为她分担一切。他最后决定新月最后的日子里,他要用爱来抚慰她。他们两个人平生第一次坠入了爱河,哪怕是已经到了最后一刻。

但是就算是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却还是受到了阻挠,韩壁儿,这个控制了韩子奇和这个家一生的女人,竟然为了回族的旧习而一再阻止两人的来往。最后楚老师为了新月只好和她达成交易,可以继续这样和新月的交流,但是不可以在提出结婚这样的事情。

到这里我觉得一种很暴泣的充斥着我,如果只是从我这个读者的角度出发,真的很生气,第一次如此的讨厌一个人。

然而剧情的发展最终成了悲剧,在一个意外下,新月终于知道了全部真相,但死亡也就离她不远了。

而韩子奇,这个经历过大势大悲,大起大落的男人,最终也没有保护住自己的宝物。红卫兵发现了他的宝物。在那个年代出现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不仅东西全部要充公,并且自己也被带上了“资本家”的帽子,不禁感叹,事事不可知,在两年后,这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带着遗憾和悲痛离开了这个世界。

故事发生到了这里,又回到了原点,玉儿在新月离开这个世界的12年后,玉儿从国外归来,当她来到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旧居时,我不知道她是如何的悲痛,只是在她想看看自己女儿的墓碑时,一个年近40岁的男人,拿着小提琴,靠在一颗树边,拉着那曲悠扬的歌,似乎在拉给谁听! 拥有生命,便是人生之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利,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埋怨命运呢?

更多相关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读完了这本600页四五十万字的书之后久久的不敢写下文字怕自己拙略的文字玷污了书中真挚的爱但是又忍不住要写要让自己记下记下那一段段的惊心动魄不知道从何处开始记录因为自己现在很乱乱的不知道思想的深...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口气完成了那漫长的4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月落玉河暗潮生

月落玉河共潮生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一直听人推荐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然而却一直拖沓至今终是用了两个晚上看完了这本50万字的小说不长却纠结缠绕了三代人的爱恨情仇一个玉器世家的六十年兴衰起伏文章结构很奇特玉月双线交叉并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近距离触摸穆斯林的葬礼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很多年前看的书很多年前写的感悟今天才来得及梳理一下但那份深深地感触却依然那么真实那么清晰整本书读后会让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能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月落玉河共潮生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纠结缠绕了三代人的爱恨情仇一个玉器世家的六十年兴衰起伏文章结构很奇特玉月双线交叉并进玉代表了爱玉成痴的韩子奇月则代表了静美无暇的韩新月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人生的思考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很有名气艾靖琅说读的让人一直哭推荐给我说早该读了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差不多8个小时读完可是让我两天来一直在思考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悬疑丛生而且唯美浪漫又...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是目前为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书并不说它的场面非常大而且整本书的内容情节都给我很大的震撼感由其它那悲剧中所产生的美读完后足以让我深思人生穆斯林的葬礼是以玉为线索写述了回...

穆斯林的葬礼 (1)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对这本书知道很久了但一直无缘品读这个假期终于从学校借到了它让我圆了这个久违了的梦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人们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揣着不同的心境来读呢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吧想抛开个人的感情客观评论一本书至少我做不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叫读后感而不是评价而我将要说...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著名长篇小说作者霍达这是一部具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书中描摹的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无一不让这部小说吸引读者的眼球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