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时间:2024.3.31

《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定理二主要阐述了幸福原则。虽然幸福原则不是康德所认为的普遍适用于每个理性存在者的实践法则,但是康德看不否认幸福的作用,并且认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本性。康德花了大篇幅论述幸福原则、幸福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

1幸福原则:一切质料的实践原则本身皆为同一种类,并且从属于自爱或个人幸福的普遍原则。即一切物质的、主观的实践原则都是从属于对幸福的欲求这股基本的原则。出自一个事物实存的表象的快乐,在它应当是对这个事物的欲求的决定根据范围内,是以主体的接受性为基础的,因为它依赖于一个对象的此在。即人们的快乐(幸福)它是由人对所希望得到的对象而确定的它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观感觉决定的,是依赖于人的愿望的那个对象而存在的,倘若人们想要的那个东西没有得到,那么这种幸福便不复存在了。从而它属于感觉(情感),而不属于知性,后者依照概念表达表象与一个客体的关系,而不依照情感表达表象与主体的关系。即幸福是之于主体(人)的一种感觉,它不是依赖客观实在而是依赖主体的感觉。于是,只有在主题期待于对象现实性的那种愉悦感觉决定欲求能力的范围之内,这种快乐才是实践的。但是,想在一个理性存在者有关贯穿他整个此在的人生整个此生的人生愉悦的意识就是幸福,而使幸福成为意志的最高决定依据的那个原则,正是自爱原则。于是,一切质料得原则既然将意愿的决定依据置于从任何一个对象的现实性那里感受到的快乐与不快乐之中,便在它们一并属于自爱原则或个人幸福的范围以内。即这种原则就人们的行动是以是否获得了幸福快乐为依据的。

2幸福与德行的关系:尽管康德把德行看做人之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尽管他把先天理性和感性经验对立起来,但他并不排斥幸福原则。相反,他认为幸福是一个完善的道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幸福虽然和德行相关联,但它既不是德行的附属品,也不是德行的派生物,如斯多亚派所主张的那样:幸福就是对德行的认识。在康德看来,一个有德行的人,还不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道德虽然是最高的善,但不是唯一的善也不是完全的善。一个有德行的人还应该得到幸福,最理想的情况是所得的幸福和他所有的德行在程度上相一致。不应得

的幸福是无价值的,得不到报偿的德行本身虽然可贵。而伴随着应得幸福的德行却最为理想。德行是幸福的条件,其本身必须是无条件得善。所以,康德的德行论并不否认幸福为完满的道德生活所必须。他所着重的不是幸福,而是去研究怎样才值得幸福才配得上去享受幸福,研究幸福的条件是什么,以及这种条件是从哪里来的。

3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由对幸福原则的论述可知,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只有自己期待的对象得到了,才算的上幸福,而每个人的对幸福的欲求是不同的,因此,幸福是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普遍法则。

整体来说,康德对于幸福的阐述是基于道德法则基础上的,是辩证论述的,因此,很有说服力。


第二篇: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免费 分享 创新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定理一定理二

定理二主要阐述了幸福原则。虽然幸福原则不是康德所认为的普遍适用于每个理性存在者的实践法则,但是康德看不否认幸福的作用,并且认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本性。康德花了大篇幅论述幸福原则、幸福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

1幸福原则:一切质料的实践原则本身皆为同一种类,并且从属于自爱或个人幸福的普遍原则。即一切物质的、主观的实践原则都是从属于对幸福的欲求这股基本的原则。出自一个事物实存的表象的快乐,在它应当是对这个事物的欲求的决定根据范围内,是以主体的接受性为基础的,因为它依赖于一个对象的此在。即人们的快乐(幸福)它是由人对所希望得到的对象而确定的它是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观感觉决定的,是依赖于人的愿望的那个对象而存在的,倘若人们想要的那个东西没有得到,那么这种幸福便不复存在了。从而它属于感觉(情感),而不属于知性,后者依照概念表达表象与一个客体的关系,而不依照情感表达表象与主体的关系。即幸福是之于主体(人)的一种感觉,它不是依赖客观实在而是依赖主体的感觉。于是,只有在主题期待于对象现实性的那种愉悦感觉决定欲求能力的范围之内,这种快乐才是实践的。但是,想在一个理性存在者有关贯穿他整个此在的人生整个此生的人生愉悦的意识就是幸福,而使幸福成为意志的最高决定依据的那个原则,正是自爱原则。于是,一切质料得原则既然将意愿的决定依据置于从任何一个对象的现实性那里感受到的快乐与不快乐之中,便在它们一并属于自爱原则或个人幸福的范围以内。即这种原则就人们的行动是以是否获得了幸福快乐为依据的。

2幸福与德行的关系:尽管康德把德行看做人之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尽管他把先天理性和感性经验对立起来,但他并不排斥幸福原则。相反,他认为幸福是一个完善的道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幸福虽然和德行相关联,但它既不是德行的附属品,也不是德行的派生物,如斯多亚派所主张的那样:幸福就是对德行的认识。在康德看来,一个有德行的人,还不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道德虽然是最高的善,但不是唯一的善也不是完全的善。一个有德行的人还应该得到幸福,最理想的情况是所得的幸福和他所有的德行在程度上相一致。不应得的幸福是无

免费 分享 创新

价值的,得不到报偿的德行本身虽然可贵。而伴随着应得幸福的德行却最为理想。德行是幸福的条件,其本身必须是无条件得善。所以,康德的德行论并不否认幸福为完满的道德生活所必须。他所着重的不是幸福,而是去研究怎样才值得幸福才配得上去享受幸福,研究幸福的条件是什么,以及这种条件是从哪里来的。

3幸福之所以不能成为实践法则的理由:由对幸福原则的论述可知,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只有自己期待的对象得到了,才算的上幸福,而每个人的对幸福的欲求是不同的,因此,幸福是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人的普遍法则。

整体来说,康德对于幸福的阐述是基于道德法则基础上的,是辩证论述的,因此,很有说服力。

资料来源:/data/xdth/

更多相关推荐: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

68537BUS1009A商业伦理学实践理性批判康德曾说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已无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相对于广袤无垠的宇宙星河而言人不过是...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作者陈星专业广告1202学号20xx20xx0202学院人文科学分院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总算把纯粹理性批判读完虽说在读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磕磕绊绊但还是忍住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坚持读完它有一点我感到很...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及笔记

康德哲学思想初探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及笔记摘要本文通过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阅读与思考尽量在浩瀚如烟海的哲学长河中得到著名的康德的思想的冰山一角并以此指导我自己的人生成长关键词认识逻辑宇宙知识正文康德的生命几乎横跨...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篇一纯粹理性批判gt读后感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免费分享创新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书笔记主要内容纯粹实践理性分析论定理一定理二定理二主要阐述了幸福原则虽然幸福原则不是康德所认为的普遍适用于每个理性存在者的实践法则但是康德看不否认幸福的作用并且认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

牛津《纯粹理性批判》公开课,第三课——时间空间与经验类比,讲义整理及注释添加

狗能看见树吗你看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是吗毫无疑问顺便说一下就我本人而言我毫不怀疑狗能看见树而且事实上它们的知觉常常会留下记录但是看见树并不完全等同于仅仅正在看一棵树这一动作任何一颗给定的树是具有特殊性的但是看见...

知识道德与宗教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几个问题

知识道德与宗教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几个问题赵广明内容摘要理性自由是康德表达人的本质的核心概念尤其是他对自由概念的卓越阐释是其尝试解答传统形而上学问题道德与宗教问题的灵魂本文拟从知识道德和宗教三个方面对康德纯粹理性...

牛津大学公开课: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第二课目的将形而上学上升到科学层面上怀疑经验的本质是进入形而上学的条件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探究本体论与认识论结合的问题我们能够知道的物体数量取决于我们能提出问题的数量1某一物体存在吗2如何存在3在何种程度上存在4...

纯粹理性批判

浅谈康德的空间和时间10教育学田文群10120xx16摘要关键词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体系总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而先验要素论又可以分为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这里我主要就先验感性论中的空间和时间谈谈我...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课程名称西方哲学认识论专题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摘要康德哲学以其先验论而著称它把人的认识分为三个层次即感性...

邓晓芒讲《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知性论部分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节选四先验逻辑之一先验分析论先验分析论之一概念分析论同样先验逻辑理性知识也是一切自然科学知识之所以可能的先天条件一切知识里肯定要有理性层面的知识真正的知识不是说看见了红色就是知识还要对红色作...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读书笔记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读书笔记第一版序讲哲学的危机第二版序一上来就讲哥白尼革命由结果判断学问是否走上康庄大道的容易我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个结果有两个可能一自身无矛盾二实际应用康德显然指的是前一个这实际上是普遍同意作为标准...

实践理性批判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