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剧作《北京人》解析

时间:2024.5.15

曹禺剧作《北京人》解析

1、新的突破:以平实内敛的笔触描写封建大家庭的精神破产:

在《北京人》中,曹禺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将笔触深入到封建大家庭内部腐朽陈滞的生活。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他放弃了在《雷雨》中戏剧性地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封建家庭毁灭的方式,转而以平实内敛的手法关系了一个“极盛一时”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细腻地刻画了几代人命运的磨难与消耗,在彻底否定封建宗法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同时,从封建精神破产的角度对封建文化思想做了整体的剖析和批判,使《北京人》呈现出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强烈的历史纵深感。

2、“北京人”的双重象征意义:

一方面,它是以那名机器匠和袁氏父女为代表的理想中的“北京人”;另一方面,它又是以曾皓、文清为代表的现实中的“北京人”,以及瑞贞、愫方等处于转变中的一代。如果说前一种“北京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体格上的强健有力和精神上的自由无拘,那么这后一种则表现为体格上的软弱乏力和精神上的僵死禁锢。

3、《北京人》的艺术特点:

《北京人》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人物之间不展现极端对立的矛盾,外在的戏剧动作比较平缓冲淡。剧作由故事链串联起来,事件之间没有绵密的联系,只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家务琐事的闲谈中,融入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貌似平静的生活画面下涌动着性格和情感的较量,具有内敛而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了含蓄蕴藉又精巧隽永的审美境界。

《北京人》整体氛围的成功营造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简约凝练、世俗人生意味十足的戏剧语言、散发着浓厚老北京地方特色的舞台布景和大小道具,既增添了剧作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也处处点染出一个浸润在烂熟的文化氛围中,正在走向溃散的封建大家庭的沉沉暮气。另外,剧中还有不乏意味的象征意象,像棺材、耗子等,突现了曾家弥漫的死亡颓败气息,而鸽子和“北京人”等意象,则以其复杂的内涵,有机地融入剧作表现的主题意蕴中。

可以说,就艺术的精致圆熟来说,《北京人》是曹禺剧作乃至中国现代话剧不可企及的高峰。


第二篇:曹禺 北京人


《北京人》是曹禺先生写的第四部杰作。剧本中的诗的语言和诗的情调以及剧作者透过剧情,对于生活所表达的强烈鲜明的爱憎,不仅是对人的日常生活的表面形态的关注,更是对人的生活的内在神韵与诗意的挖掘,普通人的精神世界的升华。只有在《北京人》中,才体现了曹禺“走向契可夫”的宿愿。

在曾家那间曾经煊赫一时、如今已显灰颓的小花厅里,生活被幽囚着。一代人追忆昔日繁华,眼前只能等候死日的来临;另一代人痛心于少年时的错着,无可奈何地缅想那逝去的岁月和残破的梦境;再一代人则不甘心于死气沉沉的禁锢生活,抱着冲向新天地去的企望。可是生活的羁绊,却使这些可怜虫群集在这间小花厅里。难道人们就不想迈出一步去呼吸一下清新空气,享一下人间幸福?不过冲出这一生活的重重障碍却需要无畏的勇气,要明白这一点,却也不是件易事。剧作者真替他们感到气愤,他借学者袁任敢的话,对于这孱弱的一代人,痛加谴责。袁任敢告诉大家“北京人”曾经如何生活,他说:“这是人类的祖先,这也是人类的希望。那时候的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不怕死,也不怕生??”对比之下,像小耗子样生活着的人真该愧对祖先!但是剧作者却没有就此失望。让卑怯者烂在土里,霉在屋里,让勇敢者跑出这囚笼似的小花厅走向宽广的生活去。他对生活的信心也感染了我们,因此对曾皓、思懿、江泰、文彩之辈我们无所顾惜,而对文清、愫方、瑞贞、曾霆却寄以无限的同情。

愫方是《北京人》的主要人物也是曹禺笔下最美的一位女性形象。曹禺是根据他死去的爱人方瑞来写愫方的,是用了全部的力量,也可以说是用他的心灵塑造成的。她是很文静的,这点已融入愫方的性格之中。她不像愫方那样的具有一种坚强的耐性,也没有愫方那么痛苦。但方瑞的个性,是他写愫方的依据,他是把对她的感情、思恋都写进了愫方的形象里,他是想着方瑞而写愫方的。没有方瑞,是写不出来愫方的。

曹禺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愫方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她是在封建束缚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善良妇女的化身。她温柔、纯洁、真诚、富于同情心,多才多艺、情操高尚、吃苦、耐劳、勇敢、肯于自我牺牲,优美。读完剧本,掩卷抒怀,这些潜台词便源源而出。如果说《北京人》是诗,那么这首诗的灵魂是愫方。作家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她的心灵是深深地埋着丰富的宝藏的。”和她接触越多,读者越发现,这外表柔弱的女子,“并不懦弱”,“她的固执在她的无尽的耐性中时常倔强地表露出来”;在她的“异常的缄默”背后,是一个丰富的,博大的精神世界。

愫方的爱是深沉的,是博大而包容的,是欲说还休愁绪满头的爱,她是个在旧礼教里默默承受的孤独者,她像一块海绵,吸尽了生活的苦和累,却不挤出一滴眼泪来博取世人的同情,从某个程度上说,她是坚强并有韧性的,她无私包容的爱着一个也许并不值得她去爱的男人,但她的内心似乎并不是痛苦的,她甘愿为曾文清伺候他的父亲,

照料他的孩子;保管他的字画,喂养他的鸽子,她甚至“连曾文清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这是何其深刻的爱啊!

作者在理性上,在《北京人》中提出并暗示了一组“新人”形象,其中包括反抗性很强的瑞贞,无拘无束的袁圆,脚踏实地的袁任敢,还有并未出场的瑞贞的同学们以及吸引瑞贞投奔光明的革命者。但从感情上说,作者捧出的理想人物是愫方。愫方在生活中的态度很难为现代中国人所苟同。她知恩报恩、守本分、不强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她还“以德报怨”“逆来顺受”。后来更在这种自我道德完成中悟出了要“把好的送给别人,坏的留给自己”的人生哲学。所有这些,你都难以加以肯定或否定。你不能不承认,即使你不同意她的生活态度,却不能不赞扬她的善良品质。你自会觉得:这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信念,有着精神追求的女人,尽管她活的痛苦,但她的生命是充实而丰富的。剧作者在第三幕第一景的戏中,含泪把愫方推到理想的峰巅,然后在“天塌了”的情节中使她的幻想破灭。她“出走”了。很显然,“破灭”了的是愫方对封建制度的错误认识,被否定的是愫方性格中的消极因素,而不是“理想”本身。愫方是带着她已升华了的形象出走的!美丽善良的心灵是最容易接近真理的阳光的。愫方终于也觉醒了,而愫方的觉醒,使这样生长在黑暗山谷中的幽兰吐露出沁人心肺的芳香。

曾文清生长在北平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寂寞时徘徊赋诗,心境恬淡时,独坐品茗,半生都在空洞的悠忽中度过。曾文清表象看起来“温文有礼”,“清奇飘逸”,他实在“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他懒得要死,成天无所事事。守着家,吃、偷、拿、玩,是废物,典型的废物,像只耗子。曾文清身上也有曹禺大哥的影子。他那位大哥,是学法律的,抽鸦片烟,一辈子什么事也没做成。是一个士大夫家庭的子弟,染受了过度的腐烂的北平士大夫文化的结果。所以作为一种没落的贵族文化,他悠闲,雅致,却带有浓厚的寄生性,最能消磨人的生存意志,像曾文清陷入无可救药的怯懦一样,他的无处不在的颓废,沉滞,种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曹文清懒于宣泄心中的苦痛。懒到他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懒到能使一个有眼的人,看得穿:“这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

他时常“凝视出神“,但早已失去生命欲望,追求,活力,他甚至不会表现出刹那间的生之乐趣;但他对生活已经彻底“厌倦和失望”了,并且陷入无可救药的怯懦,颓废与 沉滞,懒散之中。因此,他“凝视出神”的前方,只是一片空白,沉默背后已空无一物。这是一个“精神上的瘫痪”者,他的灵魂里,不但失去了精神的追求,而且已经没有了精神的内容。尽管有着如此美丽的躯壳,却已经在事实上成为“行尸走肉”。这生命的“空洞”才是人的最可怕的堕落。 他想飞出“牢笼”,可又缺乏勇气。他爱愫方,却又无力冲破封建宗法制度的桎梏,只能眼看着爱情被扼杀。他嫉妒袁先生,又无法直

说,正是在这时,忧伤至极点的他也只能像个被抛弃的女人似的哀吟《钗头凤》。在他的性格中,善良与懒懒,温柔和胆怯,贵族的老爷性格与奴隶的屈从性格,在他身上互相冲突,互相渗透,而且互为条件,他的温柔和安静的性格因素,和懒惰性格因素交织在一起,使他的温柔既是美的,又是丑的,那是一种“让自己的背脊给别人爬的温柔”。他的整个生活被另一种东西毁坏了,他始终做着别人意志的奴隶。他抽着鸦片烟,从始至终发出几声慷懒的敷衍或是几句小声的不算抗议的抗议。然后再抽着鸦片烟慵懒地死去。作家用诗化的语言精彩而又生动地为人物画了像。懒惰

曹禺在他的男女主人公曾文清和愫芳身上发现了自觉于心灵的隔绝,又渴望心灵的沟通的两个灵魂的接近,这一对“知己”尽管“在相对无言的沉默中获得了哀惜和慰藉,却又生怕泄露出一丝消息,不忍互通款曲”。然而曹禺终于发现了在这“静默”的表象后面,隐藏着两个不同的灵魂:一个(愫芳)像真正的“人”那样得活着,她拥有博大而丰厚的爱与坚韧精神,一个(曾文清)作为人早已死去,只剩下“生命的躯壳”。但是剧作家却在结尾处表现了理想主义精神,愫芳和文清人生道路有着不同的结局:文清自杀了,愫芳却在经历了精神的轰毁之后走上了新路:到广大的“天涯”去寻找真正的“知己”。这正是:“人”与“生命的躯壳“都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更多相关推荐:
《北京人》读后感

北京人创作的得与失洛阳一高高三8班王逸凡北京人曹禺忧伤艺术的高峰之作以旧社会没落的官宦之家为舞台展示了作者对旧生活的批判和新生活的向往剧情安排精巧节奏适中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然而人物塑造却是本篇败笔之一居中是...

北京人读后感

没落的压抑内容摘要他们是一群显贵后代当荣华尊耀随时光层层褪尽他们便不知所措时光悄然改变他们仍然固守一隅那在显贵时代养成的种种陋习转身变为凶猛的耗子食尽这个家族然而对于北京城却是无丝毫影响它仍然向前走着这个家族只...

北京地铁的观后感

北京地铁的观后感通过在课堂上观看了北京地铁的纪录片后我感到很震撼城市高速的发展使交通拥堵不堪让北京这座城市的未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站为了改善交通迫切地要建立世界上最大地铁的交通网络为把地铁建设出来一线的建设者们在...

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

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提要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自然吸引了无数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北京的研究但在北京历史时期人口这一方面深入研究探讨的学者就少之又少了研究的成果可谓是一片空白由北京大学地理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北京青年观后感

为青春采撷一朵玫瑰抛开北京青年重走青春的主题更觉是一部爱情故事各种形态的爱情或简单或疯狂或执着或痴迷庆幸的是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坚定何西与丁香的携手源自于何西的坚持这个总是将我爱你挂在嘴边的大男孩说着你若不离不弃...

北京青年观后感

1北京青年观后感走在青春的路上走在青春的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喜也有泪水有鸟语也有花香青春的路上总是有那么多绚丽的风景让我们每一个人驻足停留而我们伴随时间的流逝又匆匆向前去欣赏新的绚丽风景一伙重走青春的北京青年...

北京蚁族读后感

北京蚁族读后感最近看完了北京蚁族使我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很多的感触以前的我只是努力读书全然不了解社会中的事自上了这一年大学以来看了很多听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关于社会的现在知道了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过上好的生活就...

《北京精神》读后感

北京精神读后感北京精神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北京精神一书收获不少这是一本能充满着正能量的书能够让人积极起来城市需要属于它自己的精神这样的城市才算完整的一座城市有了自己的主体的精神就像是活了起来有了自己的灵魂当这个城...

《北京简章》读后感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读书笔记学号20xx33020xx专业城市规划姓名李璐指导教师李保民初探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对建筑设计学科的影响读北京宪章有感吴良镛先生在北京宪章中所倡导的着眼于人居环境的建筑学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自...

《雷雨》读后感

雷雨泪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石外初二3班米大仓我捧读雷雨一气呵成真令人荡气回肠爱不释手剪不断理还乱是悲剧雷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给我的第一印象雷雨前闷热的天气压抑的气氛以及伦理的纠结交错的情爱让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而...

雷雨读后感

雷雨是禺先生话最著名剧之一它与日出原野北京人被称为曹禺先生的四大经典名著雷雨写于19xx年一共有四幕是意在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之处同时一表达了新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取代尘封已久的封建主义制度读雷雨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从...

雷雨读后感(3000)2

雷雨读后感3000字范文二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

曹禺北京人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