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

时间:2024.4.21

读《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有感

[提 要] 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自然吸引了无数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北京的研究,但在北京历史时期人口这一方面,深入研究探讨的学者就少之又少了,研究的成果可谓是一片空白。由北京大学地理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韩光辉教授所著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无疑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本文是我在读过《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之后,对其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更重要的是将本书的知识和自己的思考相结合,阐述了我自己认为的辽代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的共同点。

[关 键 词] 北京 历史时期 北京地区 历史人口地理 内聚迁移 离散迁移 人口增长理论 区域建置

当今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同样,近些年,北京市人口激聚膨胀,给北京的环境、能源、水源、住房、交通、教育等各方面的管理造成许多的困难,也激起了社会各方的关切。控制北京城市人口的规模,协调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变得尤为的紧迫,《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的出版,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认为,不了解北京人口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过程,也就无法深刻地认识北京人口的由来。“对人口现状的研究从来离不开对历史上人口状况的研究”,这就是结论。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是在面临着诸多困难的条件下写成的。比如古代都城户口五方杂处,隶属关系不明确,户籍制度复杂,户口管理与统计系统不统一,直接户口统计资料稀少等等。但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在学术上百折不挠的态度终于完成这本著作。

在此书中作者主要介绍了研究历史人口地理的方法,区域行政建制和政区沿革,各个历史时期区域和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北京地区的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丰富,描述细致,能使读者对北京地区历史时期的人口状况有深入的了解。

作者在《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主要有:

一、 确定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时间上限自辽建陪都南京开始,而下限至新中国建都前夕止,前后历时1010年。

二、 拟订了内聚迁移和离散迁移的科学概念,这既体现了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也揭示了人口迁移的地理特征。

三、 提出“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经常性因素”,“经济与交通条件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政治原因是影响人口地理分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市群是构架区域人口地理分布格局的基本因素”。

1

四、 认为研究历史时期的人口地理,实质是当代人口地理学研究内容的位移——将研究的内容平行推移到历史时期,以便与现代人口地理学研究相连接,形成某些规律性认识。

五、 确定历史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以及人口与周围事物环境的关系等。

六、 指出深入研究和探明古代各时期户籍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及沿革变化是正确进行历史人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

七、 指出了几种历史人口地理的研究方法,如历史文献学方法,比较方法,人口分布统计和人口数量回测方法以及户籍制度和区域建置沿革研究方法等。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辽代以后各个历史时期在北京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过程、规模、形式等情况。我想结合本书介绍的内容,谈一下我认为的每个朝代人口迁移的共同点。

第一、 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是巨大的。

北京地区曾是辽代的陪都,也曾经是金、元、明、清四朝的唯一的都城所在地,但其中的某些时段,也曾失去过政治中心的地位。北京地区是否为政治中心,这个因素对北京地区的人口迁移状况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的“填实京师”的政策以及一定的强制手段造成的。下面我想用金、明两朝为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金代

(1)女真迁都中都前后的人口大量内聚迁移阶段。在海陵王时期达到高潮,完颜亮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使除内聚迁移政府官员、宗室猛安谋克之外,还要求四方士民都来填实京城。根据中都城市户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推测,迁都最初的一二十年间内聚迁移的四方士民约近2万户。其中海陵王营建中都征用“民夫80万,兵夫40万,作治数年”,当中有不少工匠也在这一政策的引诱下滞留燕京定居为民,成为城市人口。

(2)迁都南京前后中都地区人口的大规模离散迁移阶段。中都丧失了政治中心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蒙古人的入侵造成的。人口大规模地开始离散迁移除了因为逃避战争的迫害外,还因为帝王迁都南京,民心摇动,军政紊乱,所以人口大量随迁。这些离散南迁的军民有着作金朝帝王的忠顺臣民的传统观念的支配,也因为“是时河溯为虚,当然无统,强焉弱凌,众焉寡暴”1,社会混乱,驱迫士民南迁。

综上所述,在迁都南京,中都丧失了政治中心的地位之后,由于需要填实新的京师的需要,加以蒙古兵的攻掠践踏等原因,便形成了中都地区大规模人口离散迁移现象。再加上人口大量饥死,中都地区人口迅速减少,显示了政治中心对人口内聚迁移的巨大作用。

2、 明朝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首先定都于南京。“靖难之役”之后明成祖朱棣即位,认识到北平为防御北方边患的重镇,于是决定迁都,改北平为北京。这次迁都同样引起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的状况。这是在北京人口迁移史上不亚于元代建都之初的又一次人口内聚迁移的高潮。内聚迁入北京及近畿州县的军民户口规模相当大,不仅填实了京师,增加了各类服务人口,1 刘因:《静修文集》卷17《郭弘敬墓铭》。

2

至正统末,使城市人口和区域人口达于极盛;而且,由于军人户口比重很大,极大地增强了北京的军事防卫能力。这个示例同样说明了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地位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巨大。

第二、 人口迁移的规模庞大,对当时北京地区区域人口的数量有决定作用。

根据人口增长理论,人口的迁移增长与自然增长是区域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而辽金元明清的北京地区,前者更显示了它对北京地区区域人口增长的决定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数量是极为庞大的。

以明末清初为例北京地区户口分别由极盛时期的55万户,219万人,减少至14万户,55万人,减少了40余万户,160余万人,其中70%以上属离散迁移户口2。与此相反,每当各地军民户口大量内聚迁移时期,便是北京地区户口迅速增长的时期。

第三、 内聚迁移和离散迁移总是相交替进行,并存在阶段性。

伴随着各个朝代政权的兴衰更替,北京地区区域人口迁移呈现了并不严格的明显阶段变化。每一个王朝的统治初入北京地区时,总要俘掠和迁移这一地区的人口,攫取这一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物质财富。辽、金、元与清统治者受其初入这一地区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影响,在掠夺这里的人口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明朝也不能例外,其政权在占领了北京地区后,同样离散迁移了各族人口。因此,每当政权更替时,北京地区人口总是明显激聚地减少。但是每当他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稳定的统治之后,尤其决定迁都和建都北京地区前后,便开始强制性的内聚迁移大量军民人口来“填实京师”,或吸引与鼓励各地人口自发内聚迁移,使区域人口在短时期内大规模增加。但到每个朝代的中后期,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原因,京师及京畿人口开始离散迁移,至每个朝代末期便出现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徙并遭受新统治者的野蛮掠夺,人口有激聚减少,从而形成了人口离散迁移——内聚迁移——离散迁移的明显阶段性变化。下面就以辽代和金代为例进行论述。

1、 辽代

契丹统治者将俘虏的汉人驱逐至契丹境内设置州县军城以处之,是所谓“以征伐俘虏户建州襟要之地,多因旧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3。在契丹皇都上京幽蓟的汉人就更多。据统计,在辽太祖至太宗时期被掠夺的人口至少5万余人4。另一方面,五代战乱时期幽蓟地区的人口为逃避深重的灾难而流徙草原者也大量存在。

在契丹人获得燕蓟十六州并在南京地区稳定了自己的统治后契丹贵族在这一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军事掠夺停止了,而代之以向这一地区的移民。据文献记载,自辽初至中期先后迁入这一地区的户口大约2万余户,其中宫卫户约1.2万余户,其他军民户约0.8万余户。人口共约10万人。

总之,在契丹贵族获得对南京地区的统治前后,以军事手段强制人口迁移形成了人口离散迁移与内聚迁移交错进行的复杂局面。

2、 金代

金天辅六年(1122年)攻克南京,以阿骨打为首的女真贵族大量掠夺燕京地区士民迁2

3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第289页。 《辽史》卷37《地理志》。

4 作者认为凡以俘户和滕臣户所置州县,其附户皆为初置时户数。

3

往上京,即所谓金人“每收城邑,往往徙其民以实京师”5。

女真迁都中都前后出现了人口大量内聚迁移的现象。海陵王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人口内聚迁移形成高潮。除了内聚迁移政府官员、宗室猛安谋克之外,海陵还实行了“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给复十年,以实京城”6的政策,激劝四方之民移居中都。

迁都南京前后中都地区又出现了人口大规模离散迁移现象。崛起北方的蒙古人在短短数年间占领了金朝北方的广大领土,面对蒙古骑兵的强大攻势,金朝贵族采取了妥协逃避的迁都政策。宣宗南迁,宫眷、监户、三卫近侍、护驾军将亲王及其家属皆偕行。其次,帝王迁都南京,民心摇动,军政紊乱,人口大量随迁。同时,蒙古贵族的掠夺还造成了中都地区人口的离散北迁。

从这两个朝代的示例不难看出伴随着各个朝代政权的兴衰更替,北京地区区域人口迁移呈现了并不严格的明显阶段变化。 7

第四、 各朝代的人口内聚迁移均是政府有计划的迁移与鼓励自发迁移相结合。

北京地区历史时期发生的大规模内聚人口迁移运动,是由政府有计划的强制迁移与自发性迁移共同构成的,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谁占主导的问题。

我认为,多数情况下在每个朝代定都北京地区的初期,以政府有计划的强制迁移人口占主导地位。这是因为经过了长期的战乱,北京地区的原由军民大都离散外去,经济社会生活极为不发达,人民生活萧条。政府为了稳定其统治,就必须要“填实京师”。于是就从其发祥地调集臣民,或是从全国其他各地调集人口前往京师。

另一种情况是自发性人口迁移,我认为它多发生在每个朝代的中前期,因为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根源是迁入地的政治经济生活稳定。每个朝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总会迎来一段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政府干涉人口迁移的活动就会减少,而人民看到都城生活殷实,自然就会自发迁移到这里定居生活。

这种情况以永乐迁都及以后的时期最为典型。迁都初期,迁移民户和迁移军人相结合,目的是填实京师,加强北京的军事防御能力,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到了明代中期,自发迁居的商人、工匠、官员家属及平民更是络绎不决。北京“帝都所在,万国梯航,鳞次毕集。然市肆贸迁,皆四方之货,奔走射利,皆五方之民”8,皆说明了这种情况。 第五、 区域人口聚散迁移具有广阔性。

辽、金、元、明、清五个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契丹、女真、蒙古、汉族和满族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而且除辽代以燕京为陪都外,金、元、明、清四代在正式建都北京之前还曾建都于自己的发祥地。

辽代虽然始终建都于上京临潢府,驱入中原之初俘掠汉人北去,安置于上京、中京的广大地区,但陪都南京作为辽代财富之区,契丹统治者为加强防务,增加区域人口,又内聚迁移宫卫军户、渤海户及来自宋境的户口于南京地区,人口迁移的范围已扩大到今辽河、黑龙江和鸭绿江流域及河北地区。

金代最初建都于上京会宁府,位于今哈尔滨市东南阿城市南郊。金人南下俘掠南京地区5

6 《金史》卷133《叛臣传》。 《金史》卷5《张浩传》。

7 《大金国志》卷24《宣宗纪年上》

8 谢肇浙:《五杂俎》卷3《地部一》。

4

3万豪族、工匠首先迁往上京会宁府,即所谓的金源内地;灭北宋俘掠汴京大量人口,驱入燕京地区及其他路府各地,海陵王迁都燕京前后又将金源内地大量人口南迁至中都地区及中原各地。人口迁移距离和幅度明显较辽代大为扩展。

蒙古建国初诸汗均驻跸和林,忽必烈即位建都开平,并无建都燕京的意图,故将俘掠的大量人口驱往漠北。在忽必烈迁都中都并创建大都新城后,便将漠北、西域、东北及中原各地军队、各族工匠聚迁到大都城。平南宋以后,又将长江以南的各地军民迁移到大都。与金代相比疆域更为辽阔的元代,大都地区人口来源地域也更为广阔。

明朝无论放北人北还,令南人南迁,还是自中原各地内聚迁移人口于北京人口迁移的地域和幅度虽没有元代广阔,但还是大大超过了辽、金时代。

清初内聚迁移北京的八旗人口主要来自东北和蒙古高原,而离散迁移的人口主要去向则涉及东北、中原、西北和江南地区。

以19xx年为例,北平市人口1792865人,除47%的本籍人口外,53%的人口来自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及西北各地9, 表现了北京地区城市人口来源的地域广阔性。总之,金、元、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无论人口的内聚迁移和离散迁移,均具有地域广阔的特点。

结语:

《北京历史人口地理》是研究北京地区历史时期人口状况的权威性书籍,作者用执着的追求和渊博的学识才取得的这样丰硕的成果。初读此书,深感北京地区人口构成状况之复杂,作者能如此细致、精确、科学地进行描述,实在是令我折服。读过《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之后,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比如考察历史时期人口数量的方法以及需要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等等,而且还启发了学习历史地理学的一些思路。另外,我认为读过此书,对于我学习北京历史也是颇有益处的,因为它不仅仅介绍了历史时期的人口状况,同时连带地介绍了一些关于北京历史相关的知识,比如北京地区历史时期区域行政建制和政区沿革等。

但由于时间仓促,书读的很不细致,对于其中的很多知识或思维不能准确的领会,所以写的这篇书评会有错误和不全面之处,希望老师能给予指正。

20xx年11月29日

9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 第290页。

5

参考书目及论文:

韩光辉著,1996,《北京历史人口地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邹逸麟著,2001,《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尹均科著,《勤奋·独创·硕果——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北京大学学报19xx年第四期 王守春著,《北京历史人口地理研究的丰硕成果——评<北京历史人口地理>》,中国人口科学19xx年第1期

6


第二篇:北京的人口历史


北京的人口历史

更多相关推荐:
《北京人》读后感

北京人创作的得与失洛阳一高高三8班王逸凡北京人曹禺忧伤艺术的高峰之作以旧社会没落的官宦之家为舞台展示了作者对旧生活的批判和新生活的向往剧情安排精巧节奏适中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然而人物塑造却是本篇败笔之一居中是...

北京人读后感

没落的压抑内容摘要他们是一群显贵后代当荣华尊耀随时光层层褪尽他们便不知所措时光悄然改变他们仍然固守一隅那在显贵时代养成的种种陋习转身变为凶猛的耗子食尽这个家族然而对于北京城却是无丝毫影响它仍然向前走着这个家族只...

《老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老北京的春节读后感通过学习老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我又了解到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如此的有意义不但知道了春节期间分腊八节除夕大年初一还有元宵等的节气还知道了各种节日在北京民间的过节习俗和意义同时也感受到老北京人民丰富...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

北京的传说读后感北京的传说读后感北京的传说一书貌不惊人乍一看以为是普通的科普读物往深里读才知道它的好处金受申先生学识之广文字驾驭能力之强对北京城之热爱都是普通科普作者难以企及的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虽有满腹才华却不...

北京史读后感

北京史读后感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去了解我国的历史要了解我国的历史我们就应该去了解我国首都历史北京是我们的北京城是你我所向往的去处是我们小时候渴望去大学的地方虽然我不是北京人我也喜欢去了解北京的历史北京给我的不仅仅...

《老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老北京的春节读后感通过学习老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我又了解到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如此的有意义不但知道了春节期间分腊八节除夕大年初一还有元宵等的节气还知道了各种节日在北京民间的过节习俗和意义同时也感受到老北京人民丰富...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

北京地铁的观后感

北京地铁的观后感通过在课堂上观看了北京地铁的纪录片后我感到很震撼城市高速的发展使交通拥堵不堪让北京这座城市的未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站为了改善交通迫切地要建立世界上最大地铁的交通网络为把地铁建设出来一线的建设者们在...

读《北京法源寺》有感

读北京法源寺有感时间悄悄流逝冲刷着那些或悲壮或豪情或凄然的一幕幕往事往事变成故事故事变成传奇传奇成为传说北京法源寺原名悯忠寺书的楔子描述了那条亘古未变的天河悯忠寺仿佛那天河一样亘古长存记录着一幕幕悲欢离合目睹着...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

读北京的春节有感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

北京教育丛书_读书笔记

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读后感白云莉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很不容易读过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这本书之后使我心胸豁然开朗思路逐渐开阔敏捷了做现在的一名教师很是欣慰在看到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这本书后从目录中并不知...

北京教育丛书 读书笔记

感悟特殊课堂教学有感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读后感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很不容易读过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这本书之后使我心胸豁然开朗思路逐渐开阔敏捷了做现在的一名教师很是欣慰在图书室刚借到满足特殊需要促进有效参与...

北京人读后感(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