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故都的秋》说dinggao(4)

时间:2024.4.21

《 故 都 的 秋 》

说 课 稿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位于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模块主要进行现代抒情散文的学习,旨在把握其中的理趣与情趣:即掌握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把握散文内在的意蕴,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之前,除了《荷塘月色》以外,学生已在必修一第三单元中进行了现代记叙散文的学习,对于散文的学习把握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单元的学习将对以后的古代写景散文、古代议论散文、古代抒情散文等的学习垫定基础。

【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

作为高一的学生,学生对于散文的的初步阅读鉴赏已经具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入体悟散文的“神”,准确把握散文的“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为了提高他们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这一单元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媒体,联系学生已接触过的散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展开教学。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应该可以学会准确把握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结合新课标对学生散文学习的要求,预拟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感受郁达夫《故都的秋》的语言风格,把握文章的结构,体味理解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深沉的眷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有感情的朗读、联想感受和对比感悟中,学会用对比、联想、抓景物色调等方法来分析散文的语言,理解和把握郁达夫寡淡的语言、冷色调的景物表达感情的方式,借此提高对散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经典写景抒情散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提高他们散文阅读的基本素养。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将放在学生对郁达夫这对故都深沉的眷念这一情感的体验和理解上,因为散文的内在神韵,即散文的内在“理趣和情趣”,才是散文的精髓所在。由于学生之前主要接触到的是叙事散文,而本文则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因此预计教学难点将是在学生如何从作者所选的一系列表情的景物中分析体味出作者那种对淡淡的忧郁、悲凉寂静的心境和对故都秋深深的眷恋等情感。

据以上考虑,本文学习的关键在于能够恰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关联的方法,理解到作者与传统写景抒情文学作品表达情感方式的不同,即作者用寡淡的笔墨、清冷的景物等来表达一种极其深沉而浓烈的情感。为了突破这一点,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选取学生已学过的比较熟悉的诗文作为参照,与本文的写景表情方式进行联系和对比,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这种情感的浓烈和表达情感的方式的不同。

1

【教法和学法】

本课为一篇抒情散文,因此郁达夫对故都的浓郁深情和表达这种情感的特殊方式是本课的学习中心,因此,丰富的师生互动朗读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体味情感,感受语言美和情感美。此外,在读的基础上,本课教学还应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结合个性体验,通过圈点勾画、联想感悟、对比学习等方法来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说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在学习本课之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制定相关预习方案一张。预习任务包括:

1 预习课文,思考:

①读完郁达夫《故都的秋》,你认为作者对于故都的秋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②作者在《故都的秋》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

2 补充本文的姊妹篇《北平的四季》,并要求学生与本课进行初步的关联阅读。

◇教学流程:

一 情感导入。

为了调动学生情绪,更好的进入到本可的学习中来,这一环节将展示出学生已学或较熟的抒情诗文选段,引导学生通过读的方式,预热感官,调动情绪,从而进入到本课的情感教学中来。

所选文段中,强调所表达的情感,突出表达情感(为进入课文做预热)和所写景物和所用词语的色调(为后面的分析做准备)。

如:在《再别康桥》选段中,突出色调“金柳”“艳影”;在《忆江南》中,突出色调“日出江花红胜火”;在《我爱着土地》中,强调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的深沉。”

在学生带感情的读完所展示的文段以后,追问:本文中,郁达夫表达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明确:悲凉之情和对故都深深的热爱与眷念之情。

二 情感体验。

首先提问:郁达夫爱故都的秋吗?答案是肯定的:爱。这个问题很简单,有利于调动学生全体的积极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达这种爱的语句,边找边引导学生带着这种爱去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这种深沉浓郁的爱。

为了让学生更强烈的体会到这种爱,可适当补充《北平的四季》、《沉沦》以及郁达夫其它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于故都的深情的语段,来明确,郁达夫对于故都的爱,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深刻强烈的依恋之情。

如《北平的四季》里就有这么些语段------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

“北平的人事品物,原是无一不可爱的,就是大家觉得最要不得的北平的天候,和地理联合上一起,在我也觉得是中国各大都会中所寻不出几处来的好地……”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旧都城!”

2

三 抒情体验。

写到故都的秋,自然就要写到故都的砖砖瓦瓦,花草树木,人物风情······

1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所写到的进入到郁达夫笔下和情感世界的物和人。(若学生寻找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去寻找。)

在学生找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突显景物的色彩、色调等。此外,在学生找到某处景物时,还可以临场发挥。例如,在学生找到故都的百姓秋雨话凉段时,可引出辛弃疾《丑奴儿》中的那句“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般人对于自己热爱的事物,总是用亮丽、浓艳的笔调来写最引人注目的景色,但是作者偏偏选用冷色调的景物来写,这便是表达情感方式的与众不同之处。

2 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感受这种抒情手法的不同。结合前面课前导入中《忆江南》和《再别康桥》的语段中,突出的色调和词语,通过对比,让学生有更加具象、深刻的感悟。

四 人物体验。

1 引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出同样是表达很浓烈的情感,但是所选的景物的特点却不同。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一样的浓郁情感,两样的抒情体验。(正如崔健的《一无所有》和王菲《传奇》之别。)

2 由于有了这种不同,趁机就可以追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作者身上去寻找答案。因此,教师可在此处出示郁达夫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将对本部分的理解学习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五 个性体验。(备用)

文章最后作者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如果让你将生命的三分之二来换取一个季节的停留,你最想换取哪个季节?试着用散文化地笔墨,写下这个季节里,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吧!

六 作业设计:课外拓展阅读。

结合本课的预习,将《北平的四季》与本文进行对比阅读,看看这篇姊妹篇里,有没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和抒情体验。

七 板书设计。

秉着精炼的原则,让学生记住本文的写作特色,本课的板书设计为:

情 景

深厚浓烈 清、静、悲凉

【说教学预设及反思】

根据我了解和掌握的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情况,预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基本完成,教学环节中,第一环节的对比感受和后面景物的寻找与品析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只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情感和耐心的引导,应该可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预计师生互动会在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时出现阻碍,因为学生可能对郁达夫及其作品不是特别了解,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灵活应变,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讨论无法知晓原因,教师要及时呈现相关背景资料,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技能调动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印象。

说课人:新洲四中 彭慧娟 2011.12.2

3


第二篇: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2、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情景俱到,既细且清”“真切灵活”的散文特色,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教学设想:

通过阅读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 同学们,读以下诗句,你能体会诗人的感情吗?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寒蝉凄切,对长亭往,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明确:在以上的诗句中,毛泽东读到的是秋日的壮丽,杜甫读到的是秋风的悲凉,柳永读到的是秋雨的凄凉。面对秋景,诗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读文学作品,要体会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面对“故都的秋”,他读到的是怎样的秋呢?

2. 理清课文的结构,作者是按照“赞故都的秋—绘故都的秋—恋故都的秋”的

1

顺序来写的。

听课文录音,强调字词。

二、文本解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

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1、2自然段,思考:这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故都的秋的?请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并用江南之秋的慢、湿、淡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学习第二部分

研习描绘故都秋的五幅图画,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信息筛选

提问:

作者描绘了故都的秋的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

明确:具体写了“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胜景”等五幅画面。

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思考:这幅画面的景物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

明确:“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静对着像喇叭似的(朝荣)的花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

(2)学生讨论其余四幅图面的景物如何体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秋槐落蕊”图:“静”—“铺得满地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2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感觉”;“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秋蝉嘶鸣”图:静—处处蝉鸣声;悲凉—秋蝉衰弱的蝉声

“闲话秋凉”图:清—放晴的天空、雨后的斜桥影;静—息列索落的雨声;悲凉—凉风、雨后话秋凉的“都市闲人”

“秋果胜景”图:清—果实成熟的八九月;悲凉—西北风、尘沙灰土的世界

(3)为了突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展开对景物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来细致入微地展开描写。 色:碧空 蓝朵 黄中带白 青布 淡绿微黄(清)

冷色调。用青蓝色,暗灰色,灰白色调绘出一幅冷色的画面。

声:高天的驯鸽声、扫帚声 衰弱的蝉声 风雨声 人声(静)

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

味:破墙 疏疏落落 落寞 衰弱 凉风 微叹 清秋(悲凉)

处处流露出悲凉、忧伤

小结:声色味的角度能很好地表现出故都的秋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品其韵,如入其境。

(4)讨论:读第12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作者为什么要写中外诗人甚至常人对秋都有深情呢?(提示:联系记叙描写中的议论的作用思考)

明确: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本段从对故都的秋的记叙深化到议论,这是散文特有的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是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同时创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在增添了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旨意暗合。

(三)学习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1.学生齐读最后两段,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作者在对比之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

明确:这两段主要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通过对比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无比眷念之情。

2.如何理解“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明确:句中的四个比喻,分别从味道的足与不足、质的实在与不实在、味道的浓与不浓、性情的厚重与不厚重来表现故都秋的特征,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第一部分(1—2):赞秋

北国秋感:“清”“静”“悲凉” 江南秋感:慢、润、淡

第二部分(3—12):绘秋

“小院秋晨” 色 冷色调。

“秋槐落蕊” 声 寂静与落寞

“闲话秋凉” 味 悲凉

“秋果胜景”

第三部分(13—14):恋秋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故都之秋:“我”减少寿命也要留 总结: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的完美融合

抒发对故都的深深眷念及落寞情怀

4

更多相关推荐:
拼音angengingong教学设计

拼音angengingong教学设计

angengingong的教学反思

angengingong的教学反思angengingong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读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配上了一幅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图...

ang eng ing ong 教学反思

angengingong教学反思拼音教学中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是学生识字的拐棍然而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枯燥乏味的汉语拼音在这一个多月中我要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

汉语拼音angengingong 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angengingong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汉语拼音angengingong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20xx0919课题15angengingong总60课...

angengingong教案

14拼音angengingong教学目标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3认识9个生字正确...

13《angengingong》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13angengingong教学设计与反思课标依据依据新课程理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师应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材解读后鼻韵母angengingong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

angengingong教学设计

angengingong教学设计农二师21团中学李雪莲一教材分析后鼻韵母angengingong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最后一篇课文拼音教学比较枯燥本课利用前一课学习了前鼻韵母aneninunn认识...

angengingong拼音教案

angengingong拼音教案,内容附图。

七年级英语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教学反思

Unit6Doyoulikebananas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宣州区寒亭中心初中朱方兰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谈论对食物的喜好展开并以like为例进一步学习实义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的用法是上一个单元的延伸本节课是这一单元...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教学案例及反思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6Doyoulikebananas教学案例及反思一任务型教学活动1任务型教学活动是这样一种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依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采...

七上英语Unit6_Do_you_like_bananas教学反思

Unit6Doyoulikebananas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洪山中心校李贞本单元内容主要围绕谈论对食物的喜好展开并以like为例进一步学习实义动词在一般现在时中的用法是上一个单元的延伸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教学反思

Unit6DoyoulikebananasSectionA教学反思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不仅仅是一堂教学任务得到切实落实的英语课更应该是一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发挥想象愉快合作的英语课而我们也知道教学...

angengingong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