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时间:2024.4.14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徐家沟小学 张红霞 这学期,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学的原点》一书,受益深刻。在这本书里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大量活生生的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玫瑰小语.致你我他”五个部分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读完这本书,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钦佩她出众的文采。

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经典教育书籍。她说“有阅读,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她还说“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曾经我也是个爱看书的人,自从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阅读却越来越远离我,究竟是为什么?没看这本书以前我堂而皇之地用没有时间安慰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一天工作下来根本没有时间给自己充电,我们的时间已经被批改作业、备课等事情填满,每天都是处于教育教学的“柴米油盐”的困扰中,能够静下心来阅读、思考、写作的极为罕见,

1

即使阅读,也因为时间的零碎、空间的喧杂而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然而读书是却是我们得以保持智慧鲜活的唯一途径,一旦停止学习,课堂将变得味如嚼蜡。

可在《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里,我却看到了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披衣裹被,捧书卷、闻墨香的窦桂梅老师的样子。我想自己必须做个深深的检讨。因为我的读书意识还很淡薄,读书还没有成为我的生命需求。要想体会到教育的幸福,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生活质量,必须多读书,挤出时间来读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书香满园的地方。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2


第二篇:《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深度备课----绽放精彩课堂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成功的课堂,人们只惊慕它现实的精彩;成功的戏曲,人们只惊慕那最美的瞬间。多少次举目四望,多少次凝眸沉思,多少次徘徊在成功与失败的边缘,心头不禁黯然神伤······每每听完一堂激情洋溢、精彩动人的课堂,心中便有一种澎湃的力量慢慢滋长,却不知如何才能赢得掌声······有幸拜读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心中感慨万千、豁然开朗······

窦桂梅老师说,备课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艰苦的学习和备课之后,对所阅读的知识,有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于心,再到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与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力量,我们在人类广袤的文化原野就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样的生命体验聚集多了,我们的视野就会由线到面,由窄变宽,从而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这就是破茧成蝶的幸福。”哦,我终于明白,“台上”的绚丽一瞬,需要“十年”的苦苦磨练。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为了那课堂上春风化雨的语言,为了那把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共融的巧妙点拨,为了那点燃学生激情与热血的笔触,我们何不需要这苦苦的磨练,这精心的准备,这背后的艰辛付出。

语文的教学是一种情感的唤醒,是一种精神的碰触,是一种心底的交流。用窦老师的话说,就是“用语文教人”而不是“教人学语文”,而这样的学科需要的是教师循循善诱的点醒,是能言善辩的口

才,是“咄咄逼人”的魅力。而这种素养的回归除了教师平时的积累之外,还需要“临阵磨枪”---深度备课。

新课程理念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学活动做系统的策划,而且要把一般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就是学以致用,情景相融。新课程理念还提出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学生的内在发展规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应用教学媒体,描述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

再次仰望苍穹,扪心自问。自己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一个很大因素是自己缺乏准备,缺乏深度备课。掩卷沉思,细细总结。备课需要深度和广度,备课需要精度和细度。首先备课必须认真观看教参,教参始终是我们备课的向导。作为新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把教参作为必备的教学资料,细细解读,深度思考,这样才能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才能更好的荡涤学生的心灵。其次要尊重教材,教材是一份很好的实例,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因材施教,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再次是观看名师课堂实录,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曾说:“我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教师的成功何不需要名师的指引与点拨。备课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甚至备教师自己,只有这些面面俱到,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绽放精彩。

窦桂梅老师曾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而追求精彩课堂,追求好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一线教师永不改变的使命,永远追逐的梦想。纵观古今,横观中外,蓦然发

现,备课乃至深度备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绽放精彩,让教师之路绽放幸福,让生命绽放美丽。

深度备课----绽放精彩课堂

---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台头镇台头小学

刘美玲

更多相关推荐:
《回到教育原点》读书笔记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每当到了暑假就是读书的好时机一个多月的时间能让我放送自己的思维拥有自己的阅读空间把平常攒起来的书慢慢品味我相信人与书是有一种缘分总有一本书是属于你总有某一段文字能打动你这个夏天学校推荐的窦桂...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学习回到教育的原点看完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精彩语句舍不得放下记录在此1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gt读后感一直信奉39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他的成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必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39也带着孩子在阅读的路上不断前行但在今日再读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忽然发现我的阅读是...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窦桂梅老师10多本著作中的一本在这本书里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大量活生生的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玫瑰...

结合实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学习回到教育的原点看完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精彩语句舍不得放下记录在此1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

《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深度备课绽放精彩课堂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成功的课堂人们只惊慕它现实的精彩成功的戏曲人们只惊慕那最美的瞬间多少次举目四望多少次凝眸沉思多少次徘徊在成功与失败的边缘心头不禁黯然神伤每每...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早期教育的书早期教育和天才这本书是日本木村久一先生的著作于上世纪90年代被我校日研所译成中文它其实是只有160余页的小册子但却很火据说一些名家都看过这本...

少有人走的路 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做有爱心的人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张文秀红枫一小寒假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本书后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工作三十余年来常常沉思困惑爱的教育是什么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呢有些事物不但有其实质的内容就像教育...

《教育人类学》读后感

教育让人更完美教育人类学读后感南京市江宁区陶吴小学刘庆录教育人类学是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所写这本书是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德国文化教育学派是关注精神科学的价值与独特性倡导教育关注文化关注...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台湾肖川先生的一篇文章好教育好人生令我深有感触本书从教育的意蕴好学校的标准对教师的期待我的教学主张受过教育的人五个方面清楚详细地解释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人生肖川先生认为好教育包括重视...

读后感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3s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泉九中物理组王豫闽读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化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需要带着生命的热...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