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时间:2024.4.21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一直信奉'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他的成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必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也带着孩子在阅读的路上不断前行,但在今日再读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忽然发现我的阅读是如此的浅薄,我所带给孩子们的阅读启蒙,行走在师生共读路上的举足是多么肤浅。

了解窦桂梅,你会发现她的成长史,奋斗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读她写所的书《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还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够了,'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那些遗憾的、

痛苦的、失败的、沮丧的,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日常的只言片语、点滴滴滴,最终汇成的是涓涓细流也或成海,而你也在流动的声浪里听到属于自己心灵花开的声音。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当我们骂人'禽兽不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反思,是面对课堂忧患与艰辛的澄明,是携手互助的通途、助人成长的载体。窦老师'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的听课评课要旨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喜爱、信服。而她深入课堂所记录下的'捉虫'、'拣金'也编成了《梳理课堂》,成为教育类畅销书。《三打白骨精》一课,引发的是她长达几万字的反思,有对教材的解读,主题的确定,备课的思考,还有对教师其人的评价,她把此作为送给老师的特别礼物。这礼物怎能不令老师欣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发展,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前行者给我们重锤敲击,给我们棒头一喝,更给我们跃而上台阶的跨步。

这是我第一次读《回到教育的原点》,几天来我沉迷其间。在一个个教学案例中,我不断建立与自己课堂对照的参物,在记忆里去搜寻我肤浅的课堂足迹,继而生腾起的是对窦老师,对她引领下的团队的仰慕和崇敬。因为我'窄'而'浅'的阅读,以致无法用更为深刻而哲理的语言来表述我的感受,只觉得'热情如火,激情似焰'的窦老师带给我的是她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博览群书、躬行课堂、在写作中沉淀生命——这便是我眼中的窦桂梅,心中的智者,永远的偶像。


第二篇:《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心得

张文质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些非常好的教育观点:“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 “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倾听、观察、记录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到教育,回到细致、持久的省悟之中”、“自然有自然的法则,而教育也有教育的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等等。

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确实存在着贪多求快、急功近利的现象,这是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个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遇到并经历的事情。就我所教授的初中数学内容而言,新《课标》、新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对图形的操作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新教材中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感知图形、操作图形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这部分内容常被压缩得所剩无几,空出大量的时间用来做大量的演绎推理的练习,对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极为不利。但是我们不能被课程进度、考核分数所羁绊,更不能为了个人的名声和利益而在学生身上施加压力。教育不同于其它的行业,它关系到人的成长、关系到人的幸福、关系到人的生命的意义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因此,张文质先生提出的生命化教育,即“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是我们所有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们特别要吸收的教育理念,并且“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先慢、后快这个规律进行的。例如人类的发展:从古猿进化到古人类经历了几百万年,从古人类到现代人类经历了几万年,而现代人类的历史只有几千年。再如科技的发展:在18世纪的工业化大革命之前,农耕时代统治了人类几千年,近代科技的发展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近几十年更是以加速度的形势在向前飞奔。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思想方面,其发展也都是遵循这一规律,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顺应这一

规律才能起到良好的、有效的、真正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是熟知“拔苗助长”的含义的,那么是否想到,如果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贪多求快,不正是做了“拔苗助长”这件蠢事吗?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正反映了教育的变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积淀,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这前面阶段的“慢”是为了能够在培养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后“快”,也就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或者说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境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许多教育专家也都在呼吁要杜绝填鸭式教学方式,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这诸多表达方式都与“教育是慢的艺术”表示的是同一理念,张文质先生说出了真相,道出了真理。

诚然,要想使教育能够慢下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教学的进度、个人的耐心程度、同行之间的分数对比、以及领导的敦促等等,都容易使我们的速度变快。教育改革走到今天,许多教育者都在为了培养孩子的终身能力而努力着,但现在有许多学校开展的活动是丰富多彩,可活动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我想这和众多的倡导各种各样活动的教育专家是否在教育第一线工作过有一定的关系。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理念是非常美好的,但也是非常理想化,教育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但是当教育碰上了教学,美好的理想的真理就会被现实挤到一边。但我们还是应该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教育。

更多相关推荐:
《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深度备课绽放精彩课堂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成功的课堂人们只惊慕它现实的精彩成功的戏曲人们只惊慕那最美的瞬间多少次举目四望多少次凝眸沉思多少次徘徊在成功与失败的边缘心头不禁黯然神伤每每...

《回到教育原点》读书笔记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每当到了暑假就是读书的好时机一个多月的时间能让我放送自己的思维拥有自己的阅读空间把平常攒起来的书慢慢品味我相信人与书是有一种缘分总有一本书是属于你总有某一段文字能打动你这个夏天学校推荐的窦桂...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学习回到教育的原点看完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精彩语句舍不得放下记录在此1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窦桂梅老师10多本著作中的一本在这本书里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大量活生生的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玫瑰...

结合实际,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学习回到教育的原点看完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精彩语句舍不得放下记录在此1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徐家沟小学张红霞这学期我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学的原点一书受益深刻在这本书里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大量活生生的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回到...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

早期教育和天才读后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关于早期教育的书早期教育和天才这本书是日本木村久一先生的著作于上世纪90年代被我校日研所译成中文它其实是只有160余页的小册子但却很火据说一些名家都看过这本...

少有人走的路 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这是一本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关于心理学的书里面讨论了我们心理现象中一些比较本质性的问题书中提出当我们能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时候我们也许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够比较正确...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读后感

做有爱心的人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有感张文秀红枫一小寒假中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本书后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工作三十余年来常常沉思困惑爱的教育是什么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呢有些事物不但有其实质的内容就像教育...

《教育人类学》读后感

教育让人更完美教育人类学读后感南京市江宁区陶吴小学刘庆录教育人类学是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所写这本书是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德国文化教育学派是关注精神科学的价值与独特性倡导教育关注文化关注...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最近我读了台湾肖川先生的一篇文章好教育好人生令我深有感触本书从教育的意蕴好学校的标准对教师的期待我的教学主张受过教育的人五个方面清楚详细地解释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人生肖川先生认为好教育包括重视...

读后感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3s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泉九中物理组王豫闽读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通过学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化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首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需要带着生命的热...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