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

时间:2024.5.14

《在酒楼上》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阅读小说,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

2.在阅读中,注意小说和生活的关系,注意作品是如何反映社会问题,如何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注意作家如何在创作中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

3.在阅读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感受作品,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倾向和作家的基本立场。

二、资料链接

1.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xx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另有代表作中篇《阿Q正传》。一生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近20本。另有文化论著等。 《在酒楼上》作于19xx年2月16日,后收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2.“五四”时期,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其中尤以描写他们因婚恋不能自主的痛苦者为众,也有不少是反映他们失学、失业以及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和苦闷的;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却是着眼于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来展示社会生活的,并包蕴着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在以初具民主主义思想意识的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那些篇章中,这个特点尤为鲜明、突出。读《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等作品,我们都能强烈的感受到鲁迅是多么热情地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作出了严肃的针砭。

《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吕纬甫,当初曾以战士的英姿现身,但在屡遭挫折后却变得一蹶不振了。小说对吕纬甫的命运遭际,一方面寄予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批评了他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态度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鲁迅是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

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在这种针砭中,正寄托着鲁迅对于知识分子作为一种革命力量的殷切期待。19xx年,也就是《在酒楼上》发表后的第二年,鲁迅在一封信中对友人说:虽然辛亥之后已多年,但民众还在关心着“皇帝何在,太妃安否”,在这种情况下,要谈改革“只好从知识阶级??一面先行设法,民众俟将来再谈”(《华盖集?通讯》)。显然,他是把知识分子视为革命的重要力量。从《在酒楼上》的艺术描写中,我们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要求出发的对于知识分子的热望。在鲁迅看来,吕纬甫在新旧之争中,不再坚持鲜明的反封建立场,人生态度变得颓唐,那实在太令人失望,也实在太不足为训了。

3.鲁迅的彷徨——读《在酒楼上》有感

从古至今,当一个人在中国被称为伟人,那他就代表着毫无瑕疵,正义凛然,而鲁迅便是很典型的例子。只是人无完人,哪有一个人会毫无缺点?在我们从小开始知道鲁迅起,我们便被灌输“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生坚定不移为革命而奋斗”“他弃医从文,为中国的独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这一系列对鲁迅的赞美之词,但这些并不是真实的鲁迅,鲁迅也有疲惫茫然的时候,他也会有彷徨的时候,最好的证明便是《在酒楼上》,这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在酒楼上》简单看来是“我”停留在故乡旁的S城时,与曾经的同事吕纬甫相遇后进行一番谈话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吕纬甫则被视为一个被批判、被否定的对象的:当年他,吕纬甫,是一个反抗者,现在他转了一圈回来了,背离了原来的理想,即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与不彻底性。但从我的个人感受而言,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在我看来,文章中的“我”与吕纬甫其实都是鲁迅的化身,只是“我”的生活更贴近当时鲁迅的生活状态,“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革命者,一个游子,当“我”在故乡之外时觉得茫然不知所属,本以为回到故乡会能找回自己的归属,但相同的感觉却依然存在着,顿时不知这广阔的世界哪里是“我”可以扎根的地方。面对周围的美丽景色,“我”只能做一个“看客”,却无法做它们的拥有者,无法自豪地说出“这便是我的家乡的美景”。从文章的“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

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这句话我们便可以感受到这种苦闷的心情。

与此同时,吕纬甫作为一个“失意”的知识分子出现了。可是很奇妙的是鲁迅先生在“他”身上赋予了自己的样貌:“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跟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从这段外貌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很典型的落魄知识分子形象,但吕纬甫又绝不是一般知识分子的那种颓废,他的身上还保留着他特有的摄人的气魄,只是他放弃了他的革命目标,所以他隐藏起了他内心那股革命知识阶层所具有的觉醒的气息,他麻醉着自己让自己放弃革命。

而吕纬甫当时的生活并非浑浑噩噩可以概括的,准确的说来,吕纬甫是对革命事业失望后压抑着自己的革命意识,放松麻醉自己的思想,让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市民过着平淡的生活,但还是在世俗生活中保有自己的思维与见解,不是盲目地随波逐流,在我看来吕纬甫所过的生活应该是人到中年的鲁迅所希望拥有的一种看似乏味却平稳安定的生活。

因此,鲁迅也只是凡人,他也会彷徨迷茫,只是他能够及时的冷静下来与并做出适合自己的抉择。一个不会犹豫,不会彷徨的人是不实际也不可能存在的,每次的彷徨实际是人生的每一次转机,而鲁迅的彷徨成就了《在酒楼上》这篇佳作,也成就了鲁迅。

三、阅读导航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白皑皑(ái) 浸痕(zì) 木棂(líng) 呷一口酒(xiā) 踌躇(ch?uchú) 堂倌(guān) 圹穴(kuàng) 送殓(liàn) 阔绰(chu?) 诳(kuáng)

2.理清小说情节

小说共49小节,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回乡无聊去酒店。

第二部分(8—21)巧遇朋友吕纬甫。

第三部分(22—48)听吕纬甫叙说三件事。

第四部分(49)分手。

(二)复读文本,局部探究

3.11小节的肖像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可见出人物怎样的精神状态?

作品11小节中偶一闪现的肖像描写也颇耐人咀嚼。

此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过去与现在,“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中的“也”含意丰富。同样的乱蓬蓬却有不同的原因。过去是“敏捷精悍“的青年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现在则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的吕纬甫无心顾及小节的结果,可看出百无聊赖、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说明人物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找出语言描写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1)第19段的“圆圈理论”,并且怎样理解?

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地认识,认识到自己变化的荒唐可笑,更认识到这种变化的不可避免。

(2)第26段的以前的“宏图伟愿”,并且怎样理解?

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也使其身上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一面也在不经意间自然表露出来。

(3)第40段的教书生涯,并理解。

吕纬甫由于心死而背弃了高尚的人生境界,变得苟且偷安,浑浑噩噩,甚至为了糊口,违心教些充满封建毒素的东西。他由一个激进者退化为一个落荒着。

(4)第47段的不知出路,并理解。

对现实人生的失意让其内心充满失望,过分的失意使他堕入颓唐。

5.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8段,“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作用:现在“迂缓”,以前“敏捷精悍”,外在动作行为的变化反映出人物内心的颓废。引人思考让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即作品主题。

6.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17段和第19段,“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他一手擎着烟卷,一支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 作用:写出了人物行动迟缓,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似乎往事不堪回首。与以前的活泼、充满生气全然不同。甚至在外省谋生做的事情恰恰是年轻时致力反对、变革的事情。

7.吕纬甫回乡做了哪两件事情,又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回乡一是为给小弟迁坟,二是给邻居女孩顺姑送两朵剪绒花。表现出他具有浓浓的人情味以及对生命的眷顾之情。

8.作者笔下的吕纬甫是个怎样的形象

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上,我们依次看到的是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

9.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①第2段“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作用: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正相吻合,情与景交融营造了一个略带感伤色彩的抒情氛围。作品中的环境整体有些阴暗压抑。这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社

会环境。

②第49段“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

作用:“罗网”展现封建文化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环境。

③第4段“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作用:这不正是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性写照吗!

④第31段“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直,更显出乌油油的肥叶和血红的花来。”

作用:在这里,正隐隐地透出了我的一种希冀,我是多么希望老友重新像这株红山茶那样挺立起来啊!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是一些融情入景的画面,含蓄地展示着我的感情世界,有助于深化小说的题旨。

在萧索凄清、死气沉沉的背景下,梅花、山茶与白雪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其实,只要熟悉鲁迅先生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就应该不难理解这幅图画背后的精神内涵。

⑤第31段“天空的铅色来得更浓;小鸟雀啁唧的叫着,大概黄昏将近,地面又全罩了雪,寻不出什么食粮,都赶早回巢来休息了。”

作用:此处鸟雀归巢的画面,烘托出吕纬甫如今妥协、丧失自我、沉沦的形象

10.造成吕纬甫人生失意、理想幻灭的原因固然与小知识分子自身性格软弱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请分小组充分讨论后回答。

答:造成吕纬甫悲剧命运的主要是社会原因: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的国度,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异常强大。他的悲剧,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

灵魂的悲剧。

11.请试着概括小说的主题。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不久为背景,表现了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以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询。鲁迅既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做了严肃的针砭。

12.艺术构思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它动人地展示了主人公的感情世界。它的主要内容与情节是在我与吕纬甫的对话中展开的。

四、质疑?反思

1.思考:顺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案:(1)善良能干、不失美丽但遭遇不如人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2)与后文顺姑的最终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化主题。)

2.联系全文看,吕纬甫和顺姑这两个形象有什么相似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⑴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生活理想得不到实现,结局都是悲剧性的。⑵作者通过这两个人反映当时中国的现实,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第二篇:在酒楼上吕纬甫人物形象分析


吕纬甫人物形象分析

《在酒楼上》这篇小说叙述了“我”和吕纬甫两个曾经的同事在故乡酒楼上的一次偶遇。文章通过描写吕纬甫的现状并与其年轻时相比较,由年轻时的激进到现在的颓唐,模模糊糊,敷敷衍衍,格外迂缓。从而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鲁迅采用了人物自叙的方法来刻画吕纬甫。“我”回到故乡,不期然在酒楼上遇到了曾经的同事——吕纬甫。而后通过一系列与吕纬甫的对话及其大量的自叙向读者展现了吕纬甫这个悲剧人物。

年轻时的吕纬甫是个受过先进思想熏陶的教员,是个思想启蒙者。为了反对旧思想,促进新思想的传播,他曾经到城隍庙里拔神像的胡子,曾经连日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与别人打起来,可见那时的他为了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是多么的努力,甚至于激进。那时,正值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高潮期,社会趋势如此,加上吕纬甫是一个教员,又年轻,更能接受新的思想,理念,能够无怨无悔、充满激情地为新思想奋斗。年轻时的吕纬甫是不惧的,内心是充实的,就如冬天的山茶花,热情如火,生命的意义非凡。

然而,当时间推移,社会趋势改变,吕纬甫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当“我”再次在酒楼上见到他时,当年“敏捷精悍”的他现在已经“格外迂缓”,脸也“衰”了,精神沉静、颓唐,眼睛也失了神采。他又说任何事都是无聊的,自己也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随随便便,“麻木的多了”。更甚者,他现在还是一个教员,然而教的却是诗经古辞,《女儿经》之类的他以前深恶痛绝的东西。他“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吕纬甫由一个激进的思想启蒙者退化成了现在这个麻木的浑浑噩噩的人。他悲叹“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他也就自然分外失望。过分的失意使他堕入颓唐。由于当时社会变革进入了低潮期,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坟· 娜拉走后怎样》)的国度,因而吕纬甫看不到希望,无法再坚持下去,为了生存,他选择了放弃,而没有坚守下去,这不可不谓可悲。同时,这也是令人愤怒的,一个激进者退化成了一个落荒者,反而浑浑噩噩,向封建势力,旧思想妥协、靠近,消极面世。鲁迅对于这种态度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吕纬甫虽然浑浑噩噩地度日而无力自拔,但他在思想上却是十分清醒的,并且怀着难耐的隐痛,充满着自责。他对于自己的麻木也是相当悔痛的,但却无能为力。他虽然精神颓唐,但是看见“废园”时,“却对废园忽的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摄人的光来”;他又觉得很不安,怕终于辜负了至今还对他怀着好意的老朋友。可见,他的内心是矛盾的,痛苦的,不仅有着对于往昔那奋斗岁月的缅怀与追忆,更是有着对于现在生活的如此颓唐随便的无力和无奈,甚至于痛心。

吕纬甫甚至颇为尖刻地讽刺自己:“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下,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他说的很坦诚,很符合实际,却也很痛心。他显然是不满于这样的人生的,但他的人生却确实是一种蜂子或苍蝇飞旋似的悲剧,然而他又不得不像蜂子或苍蝇似的盘旋回来。正是由于他的头脑很清醒,对于自己这种可悲的人生有着深切的认识,这就更加深了他心灵的痛楚。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血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雪中的山茶花开得如此灿烂,如此鲜艳,如火般绚烂,就如同在为吕纬甫的人生感到愤怒,同时也寄予了“我”对于昔日老友能够重新振作的美好希冀。

吕纬甫的挣扎和痛苦,是大部分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低潮期的精神面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时期的悲剧。

10审计2班 100101200234 陆敏

更多相关推荐:
读《在酒楼上》有感

读在酒楼上有感在酒楼上对坐饮酒的故人是他又似乎不是他了当我怀着深沉的无家可归的悬浮感回到那早已被改头换面了的地方坐在酒楼上重拾故地的生疏巧的是在换了面貌的故土遇到换了灵魂的故友这一切便注定了这一次归来的索然与懊...

大学语文,在酒楼上,不醉的鲁迅读书笔记

不醉的鲁迅说起来鲁迅是我很尊敬的作家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作品确实敬而远之这次老师唯独让我们读鲁迅的文章可见老师本人对鲁迅是十分青睐的现在提起鲁迅能想起的就是中学课本里的血馒头和中国自古就有拼命硬干的人中国的脊梁还...

祝福 在酒楼上的观后感

一提出文中知识分子我的存在和作用祝福中的我的心理状态就是鲁迅先生根据自己的精神困境进行的纪实形象构造我们从这个我的身上也读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他在面对精神矛盾时敢于承认现实承认自己有许多解决不了的现实问题于是...

鲁迅《在酒楼上》结构的形式主义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9516一20JournalofLanzhouUnivSoeialSeieneesVol29No520xxP16一20鲁迅在酒楼上结构的形式主义分析古世仓兰州大学中文系甘肃兰州7...

在路上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3自由书目在路上这本书可以给我太多太多的思考以至于我这个慵懒之人竟然细读了两遍近些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背包客在路上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什么冒险体验刺激炫耀走过多少路显示徒步几天的毅力体力劳动...

《赢在路上》读后感

赢在路上读后感12345调查市场竞争对手的品牌效应售价了解市场的批发及零售之间的价格比例构成商铺销售很多的装饰材料种类繁多商家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独家进货产品和渠道商家单一品牌的货摆放得最多就主打什么产品通过介绍采...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 读后感

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读后感由于我是一个超级爱旅行的人为了积攒带孩子旅行的经验前一段时间读了最好的教养在路上这本书它是一本关于亲子旅行的书作者辞去了20多年从事的工作带着即将入学的7岁女儿进行一趟80天的苦旅母女二人...

在路上读书笔记

在路上读书笔记之一早在很久之前就想看看这本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这次终于有幸借到了书或许没有长途旅行的经历对于书的精髓也只是一知半解的杰克的文字很简朴很直白的描述着旅行的经历但是那种接连不断的故事情节却让人欲罢不...

读(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有感

读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有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读物我感触良多对于作者我更多的是由衷的赞叹和敬佩就如黑娃作者陈程所说这是一次在理智与疯癫边缘徘徊的流寇这本书写了60000里路上100多个城市中遇见的故事和人们黑娃不怕世...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偶然间看到的一个状态感觉一句话说到心窝里去了很暖很舒服人的认识如果是有限的那么是不是也决定着其身心的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呢反之人的认识如果是无限的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已经...

读《成长在路上》有感

我成长我快乐在园领导的推荐下我接触了成长在路上一书随手翻翻就有种想看个究竟的冲动花了周末两天的时间将它读完心中感慨万千它不仅能使我们通过阅读对比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反思在教学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激励自己取...

读《在路上》有感

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读在路上有感国庆长假有幸细细品读了株洲市教科院帅晓梅老师在湖南省优秀教师成长论坛上的发言早就耳闻了帅老师的传奇但感觉从未像这次这么近距离的走近帅老师了解她的生平品味她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并...

在酒楼上读后感(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