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时间:2024.4.20

巧用心理效应

一本好书就是一杯好酒,它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精神的食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品尝它呢?《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正是一杯好茶、一杯好酒,它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初看书名,本以为这本书很难懂,没想到那些心理学规律、效应法则被刘儒德教授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演绎得让人阅读起来通俗易懂。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一位朋友,对我们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娓娓道来,层层剖析,不仅浅显易出地为我们讲解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术语,而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如何运用心理学来处理教育中的问题,让人收益匪浅。

书中筛选了64条心理规律和效应,每篇正文前都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问题情境,使那些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很易让人理解,那些原本觉得很玄的心理学知识,很容易地和自己的工作对号入座。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平时的很多事原来都有相应的心理效应的存在,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很多老师对学生特别认真负责,他们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可有的人非常努力,效果却并不理想。读了这本书中的“禁果效应”、“南风效应”、“霍桑效应”、“扇贝效应”等,我更加体会到教育管理学生的诀窍竟有那么多。

书中讲到的“马太效应”,即定势心理,这是我们常有的心理。如一个学生特别调皮,经常调皮捣蛋,在我们的心中就会给他定位为差生。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就会带上有色眼镜。其实即便是再调皮的孩子他也一样有上进心,也会期待得到肯定,作为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否定,这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从“马太效应”看,我们最重要的及时善于挖掘孩子们的亮点,克服定势心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帮助孩子激发潜能,努力提高自己。

一位老师巧妙地运用“禁果效应”达到教学目的。一次上新课的时候,他对学生说:“我这里有一道难题,本想让你们做一做,可连我都没做出来,看来你

们就更难了。”好几个学生立刻请求老师把题写在黑板上。老师装作无可奈何的样子写了题,全班同学都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半同学举起了手。当学生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时,老师故意装出甘拜下风的样子说:“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看来这堂新课你们自己就能学会,有没有信心?”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西方流传着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听完这个民谣大家会是一笑而过,还是可能有人会想到了什么?其实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蝴蝶效应”。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似乎不可思议,但在有些条件下却是成为了可能。看到这里,让我想起我们的学生。颇有感触:好习惯的养成很难,而坏习惯却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易的“萌芽”。有的孩子一节课下来不整理上节课的书本,不做课前准备,就想着出去玩儿了,到

第二节上课时,他才从书包里呼呼啦啦地找书本;大课间,更是如此,做操回来,他又渴又热,自然的先只顾着接水来个“水饱”,要上课了,其他同学都准备好上课的用具了,而他的桌子上还摆着上节课的书本;到了中午放学,向他桌子或者桌洞一看,一本不少,上过什么课,肯定有什么书,书还摆得乱七八糟,这不就是“蝴蝶效应”吗?当孩子第一次不整理自己的东西时,老师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纠正,而让学生的坏习惯有机会暗暗“滋长”,接着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坏习惯。于是告诫我们教师要反复给孩子说教: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写字时眼睛和书本间的距离,划线时用尺子等等,这就告诉我们要警惕身边“蝴蝶效应”的发生,要在事情刚发生时就把不好的苗头熄灭。

读了书中的“扇贝效应”这一篇,让我也深有感触。小凌每周都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是在这两天他突然“罢工”了。爸妈仔细询问,才恍然大悟:由于太忙,上星期天忘记了每周固定不变的对小凌做家务的奖励——吃麦当劳。这很让爸妈困惑:用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做家务,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但现在变成没有奖励就不劳动。到底怎样才能用好奖励,最终形成孩子良好的习惯呢?小凌的这种表现就属于“扇贝效应”,在心理学上,“麦当劳”就是强化物,是对小凌做出某种期望行为的奖励,奖励某一行为,这一行为就频繁出

现,这就叫做强化。强化分为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固定时间的强化,即每隔一定时间就提供强化物,强化做出行为。扇贝效应告诉我们,固定时间的奖励不能维持新的行为,没有“麦当劳”,个体就会“热情尽失”继而罢工。

那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彻底避免这种连续的、固定时间的强化呢?虽然在长时间的过程中、持续地应用连续的、固定的强化会产生扇贝效应,但是,在新知识、新行为、新习惯的初始学习阶段,连续的、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这能够让学生很容易的完成要求的任务,尽快的得到奖励;紧接着,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不断延长强化的间隔时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现在相信每个老师都会联想到我们经常用的“小红花”吧,小红花就应该要科学的使用。

很多老师都喜欢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但在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表明:人接受任务、信息和刺激时,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超过这一容量,人就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些任务了——过量的作业,不仅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许短期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时间一长带给学生的什么呢?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批评和鼓励更是一门艺术,很多优秀的教师因为深谙批评和鼓励的艺术,所以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本书提出“学生犯了一次错,只能批评一次,千万不能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重复同样的批评,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也千万不要重复同样的方面,同样的角度,同样的批评语句,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穷追不舍’,厌烦心理,反抗心理就会随之降低。”教育要讲究“布白”艺术。

作为教师,大家普遍会碰到所谓的“问题学生”,有学习好而行为偏差的,有学习行为都不好的。如何教育好这些特殊学生,是我们教师最耗神、最棘手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最需要得到指导的问题,本书就这个问题提出许多真知灼见,比如在课堂上碰到意外的事,书中用生动形象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因势利导,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要想学生接受你,首先必须让他喜欢你,否则你的意图会遭致失败;给学生一件有价值的“睡袍”;感人心者莫乎情,等等。我们常常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读了这本书,我们便明白这是由于“边际递减效应”的

缘故。于是我们知道,对学生,我们需要赏识,而第一次的赏识尤其珍贵,后面的赏识就越来越不被珍惜了。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读得很慢,很用心,因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知有一种什么力量总是牵住我的思绪,让我不自觉地就回忆起身边的那些教育案例。一个老师懂得心理学,并且在与学生打交道时善于运用心理学,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双赢——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老师也更有成就感。读读这本书,让我们多掌握一些心理学的规律,读懂孩子们的的心理,会使我们的教与学和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想应该充分解读这本“教育辞典”,巧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的巨大魅力,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智慧。教育中的问题纷繁复杂,教师们常常会有手足无措之感,有了这本书作良师益友,相信我们的心里会更加敞亮一些,我们的工作也会更加有成效。


第二篇:教育著作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的苗瑞,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并不是枯燥的教条式的理论,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有的是学生的心灵独白,有的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有的是精选的专家评析,然而,它为我们开启的,却是教育的全部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从《赏识你的学生》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字,我认为这是教育中不可磨灭的几个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和宽容,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一个“爱”字。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暑假之前我给两个班代课,有一天我去上晚自习,因为是两个班连堂上课,我在一个班上完课之后,就去了另一个班,刚进班级,毫不夸张的说,整个班就像脱缰的野马,用疯癫两个字来形容他们再适合不过了。并且还有学生跟我说,老师,一起来玩啊!!!等到了上课铃想的时候,才有同学匆忙跑到讲台上擦黑板,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同学擦完黑板之后,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讨厌语文,后边还加了三个感叹号。等我回头看的时候,黑板上突然多了这四个字,班里同学都在看我的反应,我本来是笑着进去的,可是当我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实在是笑不出来了。同学们看到我脸色变了之后,全班同学都在给那个男生求情,说,老师,他不是故意的,他在给你开玩笑,当时我想的是,这根本就不是开玩笑,这是触及到底线和尊重的事情。那一整节课我都没有再笑,同学们可能看我生气了,一整个晚自习,一句话不说,全都低头写作业,后来下课之后那个男生就跑来跟我道歉,他说,老师,对不起,我真不是故意的。他本来是一个特别开朗的男生,看着他那么低声下气那么诚恳那么内疚的样子,我一下子就原谅他了,我想,他还是个孩子,他有很多幼稚的行为不知道会对别人产生多大的影响,我告诉他就好了,如果我对他嚷一顿,叫家长之类的,或许,还会激起他的叛逆心,那我以后上课怎么上?把这些告诉他之后,他再也没有捣乱。

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所以教育应该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美

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启发1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要打响第一炮赢得学生的接纳为以后成功的班级管理垫下良好的基础2要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后给他一些安慰和鼓励3在教学中设置好课堂导入和课堂小结力图给...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心理效应而且还是教育中的相信大家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之后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觉得此书必定是深奥难懂的光看名字也挫伤了将这本书从书店抱回家的念头但是书皮上标有此书入选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20x...

聂云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聂云婷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深知心理学对教育教学的帮助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与孩子沟通的法宝可是不论是到书店还是在学历自学教材上看到的心理学大多是一些理论性的概念太多严肃的学术...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朋友推荐阅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实际上在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之前我对那些枯燥的抽象的心理定律常常望而生畏所以很不喜欢心理学但是读完了此书以后反倒觉得心理学中的现象饶有兴趣这本书是北京师范大...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数学组朱晓俊这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所著他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来介绍演绎那些严肃的科学的心理学规律效应和法则书中精心挑选了64条心理学的规律...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文峰小学叶雄发铜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人们用来照面饰容的器具古代铜镜工艺源起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齐家文化至清玻璃镜普及后退出历史舞台它既是实用器具又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工艺品在现象学这一视域中对古代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的两本课程分别是教育学与心理学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解教育学中的心理效应是关键今年暑假里学校为我们推荐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布置了教师读书作业在...

《 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心理效应读后感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动心的艺术教师要想教好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就应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读后感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读后感读了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中的学会感恩的一篇quot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quot让我知道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是著名作家史蒂芬霍金写的虽然他得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但是他有一颗感恩的心这篇故事讲的...

心理学读后感

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最近到图书馆借了本每天一个心理技巧算是心理学的类别了闲暇时翻阅了一番获益颇多现在特地将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标准答案是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但这样的回答却使人对它有很多...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心理学导论读后感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心理过程的科学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

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读后感一初识心理学我懂的并不多看了一些书后我才有略微的见解先从最基本的基础常识谈谈吧有心理学就有心理医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医生或者说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倾听心理咨询师要用全身心来倾听脑子要不停...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