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赏析

时间:2024.5.4

《竹林的故事》赏析

谁能把小说写得像诗、像散文一样优美?谁的小说平淡如水、没有高潮也一样有吸引力?废名创造了这个奇迹,作为一位乡土文学作家,废名的作品并不像别的乡土文学家那样写实,而是写“飘”。他的小说情节淡化,不见大起大落,只是写了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语言简朴优美,抒情依连,盈溢着田园牧歌式的恬静气息。废名的作品“有一种隐逸的情调,有一种冲淡如陶诗、清澈如溪流的风格。”而《竹林的故事》正是他这一风格的体现。

《竹林的故事》讲的是三姑娘的故事,她和家人住在竹林里,父亲很早去世,留下她与母亲两个人。她的生活平淡如水,每天种菜卖菜,侍奉母亲,不喜欢热闹,也不爱梳妆打扮。后来嫁了人,也还是过着平凡的把家持道的生活。小说没有高低起伏的情节,全文如一条浅溪缓缓流动,但却给人一种心灵的享受,让人爱不释手。同样的乡土题材,可废名却不像别的乡土文学家一样,揭露农村的愚昧无知,批判封建残留思想的丑陋,他笔下的“乡土”,没有宗法制农村的天灾与人祸,横暴与屈辱,而代之以由灵性化的自然、自然化的人生交织出来的“一切农村寂静的美”与“平凡的人性美”,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禅意。

废名是一位性情温和、不喜交接、崇尚禅道的作家,他滞溺禅道后,喜欢以打坐入定的玄妙方式来体验生活,在他的小说创造中,则以随缘任事的恬淡心境,以直观了悟、清静无为的方式去照观、把握世界与人生。因而他的作品无不带有禅道的影子,又或者说,他创作小说的本意就是为了宣扬禅道。

三姑娘是作者刻意创造出来的一位完美女子,但是作者并没有从外貌上描写三姑娘,而是着力刻画出一个有着“月色一般”清静、如“栖在竹林的雀子”一般淑静的三姑娘,她不喜热闹,勤劳善良,纯美得让买菜的顾客掏出铜子也会自惭俗气。作者先是写了小时候的三姑娘,一个活泼乖巧而又恬静的小女孩,跟着爸爸去打鱼,就安静地看着爸爸,只有鱼上了钩,“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这时才跟着她的欢呼的叫声热闹起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栩栩如生;有时候她又会把爸爸忘记了,“只是不停地抠土,嘴里还低声的歌唱,头毛低到眼边,才把脑壳一扬”,一个乖巧恬静的小女孩呈现在我们面前。长大后的三姑娘,渐渐就少了活泼,只剩下恬静了,她不爱看热闹,二月间城里赛龙灯,锣鼓喧天,堂嫂子们邀请她去玩,三姑娘总是微笑推辞。虽然母亲极力鼓励她一路去,她心里面也想着儿时和爸爸一起看热闹的情景,可她究竟是不凑这个热闹。她过于乖巧,以致常常因为这个而和妈妈吵架;她不爱打扮,出趟门,妈妈要她戴花,她总不愿意;她勤劳善良,一大早就去卖菜,种出的白菜又嫩又好吃,还会给别人多一点??这样一位三姑娘,让人赏心悦目。

在《竹林的故事》中,作者自觉地追求着禅意,在自然的灵性化与人生的自然化中形成景与意、现实与虚幻,超俗性与现实性的意境。首先,“竹林”就是一个充满禅意的地方。自古以来,“竹”都以“隐逸”、“参悟”有关,废名把小说的大背景设在河边一片清幽的竹林里是别有用意的,在营造一个清静、与世无争的环境的同时,也以竹子的青逸反衬三姑娘的恬静,使得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所谓“竹林的故事”其实是无故事的故事,生活在竹林里的人们,过着平静如水的生活,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甘于平凡,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三姑娘的父亲去世了,除了留下一个如教书先生用的戒方模样的土堆和使得妻女衣着变得素色点外,再也没有什么变化。春天来了,竹林里的一切都绿得可爱,而三姑娘父亲的死却一天比一天淡漠,最后只剩青草铺平的土堆,三姑娘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几乎也忘记了。从这

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亲情的冷漠,而是人性的豁达,是作者追求的禅宗思想所在。禅宗思想重视内心的自我解脱,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体现了“真如”,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人的死亡是回归到自然中去,正如人是从自然中来一样。三姑娘对死去爸爸感情的淡化,正是内心的自我解脱,表现了“自然人性”的自由。

受禅道致思方式的影响,废名的作品在语言上追求简朴自然,形式上追求跳跃灵动,这使得他的小说兼有散文的形貌和诗歌的情韵。《竹林的故事》没有深奥难懂的句子,所有的语言都是显浅易懂,仿如缓缓流动的小溪,清静淡雅。然而他的形式却是灵动的,行文间留着空白,但不影响读者理解,反而增添了一种悠远的趣味。如写“三姑娘爸爸去世”这件事,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写到“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没有直接点出老程的死,但读者可以从这些文字中看出他的离去;写三姑娘嫁人,作者更是不着一笔,只是写了“我”说希望三姑娘将来碰到一个好姑爷,但我们可以从后面的文字:“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端午中秋接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就可以知道三姐已经为人妻,而且很少回家探亲。这些因情节的跳跃而造成的空白,不仅不会造成理解困难,反而令读者在扑朔迷离中获得豁然开朗的审美愉悦。另外,作者在炼字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这也是他的小说写的像诗、像散文的一个原因,例如,他描写环境:“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用了顶针的修辞,读起来像一首故事,意蕴深厚,形象优美,作者精心挑选的词语营造出一幅优美的图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竹林的故事》如同一曲和缓的牧歌,悠悠地飘荡在我们的耳边,全知全能的作者缓缓地把竹林里的人、事展现在我们面前。美好的三姑娘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清幽的竹林是作者追求的生活环境,作者把他独特的审美目光和禅宗思想隐显在灵动的文字中。从《竹林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读出无穷的情意理趣,可以感受到作者刻意营造的禅意,可以收获到心灵的净化和豁达、自由的人生态度。


第二篇:竹林的故事


作者介绍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

(1901-1967),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散文化”闻名,他将周作人的文艺观念引至小说领域加以实践,融西方现代小说技法和中国古典诗文笔调于一炉,文辞简约幽深,兼具平淡朴讷和生辣奇僻之美。

作品介绍

竹林的故事

《竹林的故事》以竹林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塑造出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是新文学初期最富有诗情画意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诗化的语言,写竹林、菜园、茅舍、少女,把世间人物雅化,以真挚、友好的感情,塑造了一个生长在宁——三姑娘的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塑造出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 作品具有田园般的诗情画意,风格冲淡朴实。

审美特征

1、意境之美

小说开头写道:“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一条河、一簇竹林、一重茅屋、两边菜园,淡淡一笔,就展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致,人物和故事便在这诗意的境界中展开。

小说尤其突出了竹林的意境之美:河边葱茏的竹林好像是专门为三姑娘生长的,它们之间已经达到了一种诗情的象征境界。竹的青翠盎然、竹的高洁脱俗不正映衬了三姑娘的青春、清丽、纯朴的形象吗?

2、人物形象之美

人物描写:废名以纯洁的、静观的、审美的态度来观察和描写三姑娘: “三姑娘这时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因为是暑天,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这自然是旧的了,然而倘若是新的,怕没有这样合适,不过这也不能说定,因为我们从没有看见三姑娘穿新衣: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连久违之后,看到三姑娘的身影,“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这仅是含蓄吗?这不也以象征的笔法写出三姑娘美如翠竹,而“我”的心地也洁如流水吗?

三姑娘形象的审美特征:三姑娘的纯朴、清新、美好使人联想到竹林的青翠、泉水的清澈和月色的清淡,这是一种既自然又脱俗的美。

3、语言之美

语言清新淡雅、不事雕琢。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未被现代社会污染的田园生活及其纯朴的人们。

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周作人形容废名的作品“像一溪流水,遇到一片草叶都去抚摩,然后往外流出。”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6)介绍老程一家人的生活

第二部分:(7—8)老程去世给家里带来的变化

第三部分:(9—29)母女二人小小的争吵和三姑娘卖菜的情景,意在表现母女之间的感情——互相关心、体谅。

第四部分:(30—34)写“我”再见三姑娘的情景

三姑娘的性格

第二段我们问她的名字时他笑而不答“害羞”

第四段父女俩打渔时“三姑娘的小小手掌......热闹起来”体现了她的“天真无邪” 通过写她帮妈妈做家务,通过卖白菜分担妈妈的压力体现了她的“孝顺”、

问题

《竹林的故事》讲述了哪些故事?

老程一家的生活琐事

下面语段体现三姑娘什么个性特点?

“已经是十二三岁的姑娘,??穿的是竹布单衣,颜色淡得同月色一般??总之三姑娘是好看罢了。”

如山水般自然美丽,似远离世俗的仙女

三姑娘为什么总是含笑推辞?

体现了她含蓄有礼,不失女孩的矜持,又能让人揣摩她心底承受了多大的委屈。

更多相关推荐:
读废名《竹林的故事》

读废名竹林的故事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乡土抒情小说中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初期最富有诗情画意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小说以竹林为背景描述了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的几个生活片段塑造出了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

落满霞光的竹林读后感

落满霞光的竹林读后感落满霞光的竹林gt读后感一商喆小依是一个笑得像芒果一样甜得孩子有一次她不高兴是不认真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大家都不知道小依怎么了放学后小依像小秧鸡儿走着走着小依在缅甸大婶得篱院门口捡了一个芭蕉裹...

解读竹林深处的故事

论竹林深处所笼罩的淡淡的哀伤与悲悯解读废名竹林的故事摘要废名竹林的故事以其淡雅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图景营造出了一种规避了人生丑陋的和谐宁静的生活氛围因此很多人都看到了文字里面的冲淡自然而忽略了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读后感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篇课文文章描写了维也纳森林的美丽景色以及维也纳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维也纳整个城市都被无边无际的绿色所包围每逢春天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动物奔跃多么赏心悦目的景象啊维也纳不但...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doc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读后感作文指导设计理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能够使文章既优美又深刻教学重点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四种表达方法各自的表达效果...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能够使文章既优美又深刻教学重点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四种表...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学案自学指导在了解维也纳森林特点领略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学习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主题学习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唤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游记散文维也纳情感同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约翰施特劳斯用优美的乐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奇光异彩眩惑赏心悦目尘烟障目温文尔雅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

读《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有感

孝心无价读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有感江苏省东海县海陵路小学五5刘禹畅指导老师杨静芝读完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孝心篇我的眼眶深深地湿润了为人父母者为了子女含辛茹苦为人子女者为了父母孝心感天黄金有价真情无价生命诚可贵孝心价...

竹林的故事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