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时间:2024.5.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说明;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课题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济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地域特点,我选取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文章感情强烈、文采斐然、论述严密、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活动目标

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从三个维度出发,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说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

2、能力目标: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及写作特色;

3、情感目标: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勇于同逆境做斗争。

(三)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

2、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难点:

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关键: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讨论其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八)年级学生尚未正式学习议论文,接触文言议论文更是首次,本文是文言文中的经典议论文,且部分语句比较晦涩,这就给学习本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降低难度,把重点放在“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上,而不在文体阅读上浪费过多时间。

三、教法学法

在“导引---诵读---(翻译)----探究---拓展”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引

一个好的导语能有效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孔孟之乡的中学生对孔子和孟子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大都不知道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而误认为两者是师徒关系,所以我设计的导语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同学们知道孔子和孟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吗?”学生纷纷发言,明确此问题后,再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孟子。这样,顺势导入本篇文章。

(二)诵读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方法之首选,也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引领学生诵读。在诵读中,我力求让学生读出三个层次: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对停顿;三读,读出气势和感情。当然,一开始就让学生读出文章气势和感情是不大可能的,这还要依赖后面对文意的疏通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为了使诵读充满情趣,在课堂上将引导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读,有学生自读、评读、齐读,还有教师配乐范读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哲人对话,感知文章的思想内涵,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

(三)翻译

翻译环节至关重要,是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过程,牵涉到学生对文意的正确理解和对文章思想的正确解读。本环节分为五步:①自主翻译,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词逐句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②小组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疑难词句。③课堂释疑,学生提出上两步尚未理解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④重点强调,通过大屏幕检查学生翻译效果,并强调重点词句。⑤全文通译,让一生翻译全文,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此环节五个步骤,步步推进,稳抓稳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其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突出了教学重点中的“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并为下一步探究文章做好了准备。

(四)探究

本阶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文章写了什么?(思想观点) 二是怎样写的?(写作思路、语言特色等)

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思想观点,明确文章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及语言特色。学生发言后,通过屏幕展示文章思路:文章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在苦难中造就;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人生扩展到治国,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思想观点。语言特色是使用了大量排比句,雄辩有力、富有气势等。

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再次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并解决了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写作特色”。

(五)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语文课堂应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本阶段,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正是忧患意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才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忧患意识,大和民族精诚团结,忍辱精进,才在二战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科技大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可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想尽千方百计,遏制中国的民族复兴;小日本四百年来亡我中华之心不死;海峡那边的陈水扁之流还叫嚣着‘一中一台’……请同学们结合个人和民族的现实,思考讨论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此环节拓展了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了学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激情,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后,课堂教学结束。

五、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以诵读贯穿始终,并以诵读带动理解,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的课题精神。

2、课堂教学以学生读议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实践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上

人才忧患中造就 思想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行为上

磨练激发人的斗志

艰苦磨难的重要性

国家无忧患常灭亡


第二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解释加点的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人恒过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衡于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 衡于虑

而后作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法家拂士 敌国

入 出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填空题:

①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

不衰,就需要有 。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

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

了 。

③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

是 ;得出的结论是“ ”,用现在的话说就

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

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

⑦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从而论证了-------------,然后用------------,------------,---------------,论证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填空题:①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六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③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问答题:

1.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

答: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3、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答: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

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

答: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

答:这六个事例很好的支撑了其后的论证。

6.文中第三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

7.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答: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8、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答: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9.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答:(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10.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

.

更多相关推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汇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372前289名轲...

中学生演讲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学生演讲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学生演讲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要有忧患意识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是否还在学习日的晚上刷好友动态你是否心中还惦记着那本没看完的小说你是否还挂念着没有刷经验的游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shn发于畎qun亩之中傅说yu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n性曾zn...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课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评课稿郑芙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他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在由个人说到国家进而导出本文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下列字注音畎qun说yu鬲g拂b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1曾增增加2衡横梗塞不顺4忍韧坚韧3拂弼辅佐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默写12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故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2反复品读理解课文阐述的道理人才要经过艰苦磨炼才能够造就3从文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一故事导入师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地丢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解、练习[1]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实词积累1发起指被任用2畎亩田间田地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4筑捣土用的杵5士狱官6市市井之间7任责任使命8苦使受苦9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1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初三语文第六册文言文复习二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知识整理一一词多义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拂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举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举大计亦死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桓侯故使人问之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塞忠谏之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译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qun之中傅说yu举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ng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演讲稿(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