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陕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总结

时间:2024.5.13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爱根据自身利益及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而开发设计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及各地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5)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有意或无意习得的未包括在正式课程之中的知识 特征潜在性和非预见性4.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需求: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科技革新:一定时代的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儿童发展: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5.现代影响课程理论(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2)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主张以学生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订课程的理论(3)社会中心主义课程论:批判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夸大了学生个人的自由,主张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认为课程的编订不应从学生掌握知识、智力和人格发展出发。而应从社会要求出发,是课程在统一的社会整体内完整地联系起来6.课程计划:课程权利主体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门类、课程设置顺序、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学年编制。其从整体上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明确的规定,体现国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内容:序言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考核办法 课程管理 课程标准: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是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对某项技能是否掌握。结构: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附录 教材: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纪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材和视听教材7.课程资源:广义 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狭义 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 特点:多样性 间接性 具体性 多质性 开发途径:从(学生的现状、师资的条件、学校的特殊、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第六章1.教学的本质是人们对教学现象的根本认识,是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2.教学语义 早是一种教者先学后教、教中又学的活动,侧重学习;演变为“教授;”陶行知提出了“教学生学”;新: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3.教学本质的规定性:

(1)教学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2)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本质的具体规定(3)育人性是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4.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学校的正常秩序。(1)教学是传授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教学通过传授知识经验、发展技能和智慧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有计划的、主动地参与自身的发展,逐步实现身心自由、全面的发展(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技等方面按预期的要求发展,形成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3)教学是进行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而保证了将人类长期在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思想和智慧传递给下一代,便于下一代进行文化学习和创造活动,使人类社会得以维持和发展5.教学的任务:教育方针中目标和教学具体实践想结合的产物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只有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的教学任务,确保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科学文化知识: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科学实践中积累的时间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规律的认识。基本技能: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2)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教学生学会学习

【简答、论述】如何理解教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的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它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的信心的综合体现。

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的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有规律、有节制地学习与生活。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3)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趣并奠定科学的世界观:体力是指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和机能健全地发展。青少年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4)关注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学校教育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应通过教学,激励并发展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不仅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6.教学原理: 通过教学实践去认识教学规律,利用教学规律,并把它通过一定得形式反映和表达出来。包括(科学性、发展性、主体性、育人性和反馈性)原理7.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xx年的京师同文馆,真正普及19xx年《癸卯学制》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②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大会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局限性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④不利于因材施教⑤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9.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1)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生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级,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优点便于因材施教 缺点管理复杂,加重教师的负担(2)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3)小班教学:班级规模缩减后的教学 优点:实现教学最优化,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七章1.教学实践就是教学主体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教学活动2.基本环节:。(1)备课室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①学期备课②课时备课:针对一节课的准备活动,是关键。结果是编写教案(2)上课 中心环节(3)课后活动: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工作;反思总结工作。在上述三种活动中,备课是基础,是保证教学实践活动正常、科学、有效的前提,上课时中心、是关键,而课后活动是上课的延续,是进入下一个教学循环的基础。2.备课需要做的主要工作(1)备教材:教师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备学生(3)备设计 核心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桥梁,将教育教学理论系统地运用于教学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4)备媒体 其实教学活动的载体。3.好课

的标准:(1) 目标明确,完成任务(2)内容正确、充实。抓住要点、难点和关键(3)结构合理,充满机智(4)媒体有效,方法适当,善启善导(5)语言科学而艺术(6)板书有序,科学合理4.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并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所使用的方法和方式,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管理等。特点:指示性 灵活性。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1)口头语言表达策略i课堂讲授策略ii对话策略(2)板书设计策略 特点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综合使用②提炼准确③形象实用④形式美观(3)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策略 优势:①能化虚幻为现实,化抽象为直观,使情景教学成为可能②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③具有交互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④课件作品可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⑤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5.教学方法: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6.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①讲授法:不等于注入式,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头口语言向学生系统地教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教师采用这些方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听讲的方式,使教师的作用与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就容易导致注入式的讲授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直观感知的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①联系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4)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5)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方法7.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的和原则,利用所用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别的过程 分类:按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按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分类:相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他 8.发展趋势:(1)当代教学评价由单纯学力测验、心理测验向教学水平、教学活动有效性、合理性评价发展。教育测验、教育评价与经验实验联合进行(2)由“管理者和教育者”对“被管理者和被教育者”的单向评价,向“参与教学活动的各方人员”双向评价与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想结合的方向转变(3)由于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因此重视发展现状的研究。由“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4)教学评价方法多样化 9。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每节以什么模式进行,往往并不能预先设计好,而是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点等相关条件来确定!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你的教学符合自己班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能为孩子喜欢、接受,并能起到促使进步的结果。这样的教学就是好的,反过来,照专家的理论上,照模式上,你班上的学生却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起不到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于你有益吗?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而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和个性的差异、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学校现有的客观条件等。只有教师明擦课堂,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好的教学结果。 10.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1)测验目标的确定(2)科学的命题(3)考试方式的确定(4)严格地组织考试(5)客观公正地评阅试卷 11.教学评价中的问题:(1)考试功能的偏离:考试经常肩负或发挥着打击学生信心的功能;未发挥出诊断教学的功能;考试的激励和促进功能被忽视或作用未被挖掘(2)评价作用的缺失:试卷评价形式的简单;诊断功能没有发挥;缺少问题解决的思维(3)过程操作的老套12.考试的作用:诊断 检验 激励

第八章 1.班级组织: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它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包含:教学班和年级 2.班级管理的意义(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手段和相关资源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但能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将各种教育教学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因此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由学生组成的“小社会”,因此,班级的秩序和风气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同时,班级秩序和班风也是由学生共同来形成的,而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它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心境,而且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激发学生关心集体、为集体负责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愿意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对集体有所奉献的一员,在集体中追求个人的发展,由此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和风气,周而复始,从而形成良性循环。(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雏形,它同样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层次和工作分工。而班级活动就可以以类似社会中的组织层次和分工合作的方式开展,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和理解社会角色分工,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因此,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而这些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第九章 1.德育(广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法纪意识的教育即学校德育。2.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3.原理: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必须依据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组织德育。学生品德的形成:(1)学生品德在主体有选择的接受外部环境影响中形成和发展a.儿童总是自觉不自觉的从他们的现实生活、经济关系和社会交往中汲取道德思想b.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主导作用)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即外界影响只有被他们理解、选择和汲取,才能形成他们的思想观点、需要和追求,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2)德育活动是促进外界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客观对主体的影响是在主体积极作用于客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实践把主体与客体联系起来。个体品德的形成是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学生品德的构成: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1)四要素的内涵: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学生运用一定的道德观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品行或某种事物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动力)。意,即道德意志,指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自觉地克服种种障碍,坚持或改变道德行为方式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行,即道德行为,在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志的驱动和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标志)。(2)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培养:a.有目的的进行和谐统一培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b.要有针对性,提高意识、激发感情、磨练意志,锻炼行为习惯。C. 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品德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性)。4.途径和方法:(1)主要途径:德育的途径是指学校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各种活动和工作。a.对当前德育课程建设,一要加强,二要改革。b.必须把德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贯

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C.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工作都要重视德育工作。D.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E.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实践活动。F.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2)常用方法:德育方法是指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品德的途径,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思想品德评价法。(3)新方法:a.利益调节法,基于:伦理道德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义利观”。重视个人利益的“利益调节法”是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在学校德育中的体现。B.冲突引导法,根据进化论观点提出来的。注意:引导学生正视道德冲突现象的存在;指导学生理性的面对道德冲突;引导学生灵活的化解道德冲突。C.情感激励法,根据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出。做到:满腔热情的对待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D.无意识教育法,根据性理学中的“无意识”理论提出(弗洛伊德)。做到:精心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各科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楷模;优化校园环境。E.登门槛技术法,依据两位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泽的一个心理实验提出的。注意:以“基础道德标准”为基本要求,然后再逐步提高;保护学生自尊心。5.国外学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1)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学校德育(2)目标与内容的层次性、综合化(3)形式综合化、网络化和实践化(4)方法的多样化(5)科学化. 国外学校德育主要途径和方法:(1)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是传授道德知识的基本方法(2)课外、校外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形式(3)劳动活动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径(4)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机构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5)严明纪律,务实管理。6.国内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理念:生活德育论、人性化德育论、主体性德育论、德育美学论、制度德育论、生命德育论、体验德育论、活动德育论。改革思路:(1)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转变,德育的本质是规范人的工具性和促进人的发展性。(2)实现由单向灌输德育向双向互动德育转变,其要旨是创造丰富多彩、能够真正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活动。具体方法可采用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情感沟通。(3)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化德育模式转变,主要有情感教育模式、德育体验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主体参与模式。(4)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7、国内学校德育改革必要性 a在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当然市场经济活动也带来一些丑恶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b 青少年可塑性强,而目前学校德育难以适应开放、多元、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针对性差,实效性不高,因此,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大题总结

1素质教育的内涵1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教师资格证高中综合素质真题考点总结

1对于教师的任用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2从不同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来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二者结成授受关系从人格角度来看师生是平等的从社会道德层面上来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

国家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1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位于山西的五台山江西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3元四家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4PrintScree...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常识)重点总结

全国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总结历史中国12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456焚书坑儒秦国78楚汉之争项羽乌江自刎刘邦胜利9文景之治汉朝1011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1213...

教师资格证培训总结

工作小结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眼看这次的教师资格培训班就要接近尾声了,看着朝夕相处的同学们马上就该回到各自的工作生活中去,心里难免有些不舍。在这些天的学习生活中充满着欢声笑语,充满着温暖和辛苦,有太多值得我去回味…

教师资格证总结

小学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实施要领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估阶段。小学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方法是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

教师资格证历年真题总结

教师资格证真题总结20xx年A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怎样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2次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

吉林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经验总结

网址其实试讲是比较好过的但是要在你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参加试讲的有些人已经是老师了他们当然是比较好过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学生会就相对会有些陌生所以大家要加油哦首先试讲之前是要体检的大约要交120元钱左右其实挺值的体检的...

泉州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泉州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什么——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含首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上海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活动说课稿《得数是5的加法》

上海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活动说课稿《得数是5的加法》上海教师考试网(http://sh.zgjsks.com/)制作【活动目标】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20xx年10月份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情况总结

曹华20xx年x月份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情况总结要考理论和面试。理论考三门,每门120分,考70分就过。一年两次10月份1次,3月份1次一、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15分、职业理念15分、写作50分,写作例如:作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总结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1,简述反思包含的三个方面?答: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生活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生产的结果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19xx年,科顿等人(19xx年)提…

教师资格证考试总结(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