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

时间:2024.5.13

《琵琶记》鉴赏

“南戏之祖”《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作家高明大致保留了原来故事的框架,也保留了女主人公赵五娘“孝妇贤妻”的形象,但在作品的主题、蔡伯喈的形象和最后的结局上都作了很大的改动。作家在《琵琶记》中对蔡伯喈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把他从一个弃亲背妇、忘恩负义的反面人物改写成了一个全忠全孝、有情有义的正面人物。作者这样做,大致有两个目的:一是作为文士,不愿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蔡邕继续在民间背负恶名,二是可以更好地宣传他所信奉的儒家伦理观念。

剧本中蔡伯喈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三辞三不从”来表现的。书生蔡伯喈新婚两月,被父亲强迫进京赴试,得中状元。牛丞相奉旨招他为婿,蔡伯喈再三推辞,未被应允,被迫重婚牛府。其时他的家乡连遭荒旱,天灾人祸中父母相继死去。妻子赵五娘罗裙包土埋葬公婆,身背琵琶,沿途弹唱乞讨进京寻夫。幸得牛氏贤德,终于蔡伯喈团聚,于是一夫二妇归家守墓三年。全剧以满门旌表结束。

改编后的《琵琶记》,通过蔡伯喈的遭遇,揭示了“忠”与“孝”这封建时代两大基本伦理观念的冲突。在蔡伯喈赴考之前,他的家庭和谐完满。当皇帝“出榜招贤”以后,蔡父不顾他的意愿,以事君尽忠、立身扬名方为“大孝”的理由,迫使他上京赴考;考中状元以后,牛丞相强迫他入赘相府,又是以不得违背圣旨为由,用君命和权势来压服;最后蔡伯喈向皇帝要求辞官,仍被皇帝以“孝道虽大,终于事君”的理由驳回。辞考不从、辞

婚不从、辞官不从,使蔡伯喈无法照顾家庭、奉养父母,结果父母在饥荒中死去。

剧本一再标榜蔡伯喈的“全忠全孝”,而他所谓的“忠”不过是遵旨留做京官、奉命成婚,代价却是父母双双饿死,妻子备受艰辛;所谓的“孝”不过是听父命应试,求得光宗耀祖,但对父母是“生不能事,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回乡守墓,虽博得旌奖,对死者已毫无意义。这种忠孝给人的感觉是虚伪和冷酷。剧本用“三辞三不从”来为蔡伯喈开脱,但结果却是:蔡伯喈努力按照封建伦理纲常行事,不仅酿造了一场家庭悲剧,同时也酿造了他自己的人生悲剧。

这就是所谓“只为三不从,做成灾祸天来大”。在封建时代正统观念中,忠、孝原来统一的,但作者却注意到两者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政治权力的绝对要求对家庭伦理的破坏,这反映了知识阶层在维护家庭和服务于政权之间常常会出现两难选择。高明重新塑造了蔡伯喈的形象,在他笔下,蔡伯喈是一个软弱动摇、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文人。他先妥协于父命,再屈从于强权。他的妥协和屈从不但给亲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也使得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中。《琵琶记》对蔡伯喈的形象的改变,使得剧本具有了更深刻的含义。它突破了伦理的范围,对世俗追求的功名利禄、对朝廷的威权,提出了批评与反思。

从结构上说,整部剧情以赵五娘和蔡伯喈不同遭遇的双线并行发展的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条线是蔡伯喈步步陷入功名的罗网,满心苦闷地处于一片繁华富贵的气氛中,一条线

是赵五娘含辛茹苦,拼命挣扎在满目荒凉萧条的境地,许多场面不断交错出现,相互对映,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受。

另一方面,从人物形象来说,虽然夹杂了一些理念化的成分,但无论赵五娘的历经磨难而默默忍受,还是蔡伯喈的进退两难而矛盾苦闷,都有其真实的生活基础。作者为了达到“动人”的目的,逐步深入地展现他们的性格特色和细微的心理活动,使之有血有肉,不因为说教的目的而变得苍白僵死。

此外,剧中的语言,“都在性情上着工夫,并不以词调巧倩见长”(毛声山评本《琵琶记·前贤评语》引汤显祖语),大都本色自然,能够比较深入地写出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活动。《琵琶记》的语言,文采和本色两种兼备。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这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富贵生活的环境而决定的。蔡伯喈、牛小姐、牛丞相等,都是很有知识的人,说起话来,自然就雅,这是符合人物身份的。他们生活在相府之中,住的是亭台楼阁的华屋,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用华丽的语言来写豪华的生活,才能和谐一致。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不讲究词藻的华丽,典故的运用,词句的雕琢。这是一种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赵五娘这条线上的人物,使用本色语言,也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贫穷生活而决定的。赵五娘、蔡公、蔡婆、张广才等,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自然不会咬文嚼字,子云诗日。他们生活在农村,住的是民房,过的是农村生活,用朴素的语言来描绘这种生活,才能和谐一致。剧中

两种不同的人物,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构成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这是《琵琶记》运用语言的独特之处。

同时,在戏曲的声调格律方面,《琵琶记》改变了早期南戏不讲究宫调配合的做法,根据剧情的需要,考虑曲牌的缓急、性质的粗细、声情的哀乐,以及相互间的搭配,加以妥贴的安排。对句格、四声的运用,也比较严密细致。所以它在这方面也被明清传奇奉为圭臬。

总而言之, 被喻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在艺术成就和思想内容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意在宣扬贤孝,宣扬孝道中好的一面,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这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戏剧鉴赏


通过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的学习,激发了我对戏剧的兴趣,从一无所知到受益良多。

戏剧是由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悲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戏剧本身也有它独特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而我觉得要学会鉴赏戏剧就要把握戏剧的冲突性,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充分认识戏剧冲突的主要特征概括地说,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个是尖锐激烈。在戏剧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织成有声有色、触目惊心的冲突,犹如一对山羊抵角,两只蟋蟀格斗,没有调和的余地。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的最后爆发是格外强烈的。如《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虽然未动刀枪,但人物之间的交锋却是惊心动魄的,最后矛盾达到一定程度终于总爆发。第二个是进展紧张。戏剧冲突必须扣人心弦,波澜起伏,使观众一直处于紧期待之中。如《窦娥冤》中的矛盾层层推进,先是蔡婆讨债被害,张氏父子趁势要挟,蔡婆的屈从引起窦娥强烈反对;接着张驴儿误毒死张老头,却嫁祸窦娥,窦娥临危不惧;再接着县官严刑,窦娥为了蔡婆而招承,法场呼冤;最后窦娥鬼魂托梦,终于沉冤昭雪。在紧张的情节中,窦娥与蔡婆的冲突、窦娥与县官的冲突、窦娥与“天命”的冲突,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第三个是曲折多变。戏剧冲突往往是曲折复杂、变化多姿的。如《西厢记》虽然情节并不复杂,但戏剧冲突却表现得委婉曲折、跌宕多姿。在张、崔婚姻问题上,忽而由喜转悲,忽而由悲转喜,多次显露转机,却又戛然而止,因此曲折多变,绝无平淡之感。 其次我们要学会抓住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具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在追求各自目标过程中所发生的斗争,它不能用抽象的意念去表现。这些形态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人与人的冲突。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意志和性格的冲突,这是戏剧冲突的本质。如意志冲突的《雷雨》,剧中董事长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繁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的冲突。在第二幕中,这种冲突已经面对面地展开:鲁妈和周朴园是旧恨加新怨;鲁大海被辞退和殴打;周萍拒绝繁漪娶四凤;繁漪扬言要下毒手,等等。再如性格冲突的《茶馆》一剧,剧中是由精明善良的王利发、耿介正直的常四爷等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在相互撞击中引起冲突。意志冲突和性格冲突往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在戏剧中,不能截然分开。第二是人物内心冲突。 这种内心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如《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大段抒情唱词,唱出了对往日相思的回忆和今日离别的愁苦,展示了她内心的矛盾:张生此去若不得官,他们就不能结合;若得官,又怕张生成为当权大户择婿的对象。这种愁苦之情反复激荡,充分表现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和封建家长追逐名利之间的冲突。第三是.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既指自然环境,也指社会环境。在《牡丹亭》“惊梦”中,美好的自然景色,使杜丽娘惊喜万分,由此春情萌发,但这是封建礼教所制约的现实环境,是不能允许的,因此情与环境的不协调,构成了戏剧冲突。

最后我们还要把握戏剧冲突的不同类型。戏剧冲突因剧作情节结构不同,

往往呈现出不同类型:第一是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一贯到底,在一次次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发生总爆发。如繁漪与周萍的冲突贯穿《雷雨》全剧:第一幕中周萍与繁漪的对话已显示了矛盾,这是冲突的开始;第二幕冲突正式展开;第三幕冲突又进一步发展;第四幕则以白刃相见,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2.主次型。全剧有一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如《酉厢记》中的主要冲突是自由婚姻和封建婚姻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莺莺、张生和老夫人、郑恒的矛盾。但实际上全剧除了二本三折的“赖婚”、四本二折的“拷红”外,其他场次中老夫人的戏并不多。而张生、莺莺和红娘由于身分、处境、教养、个性不同,对封建礼教的态度亦有差异,所采取的反抗和挣脱束缚的方式也不同,因而不断发生冲撞和误会,由此构成十分强烈的喜剧效果。

3.多样型。一些剧作由于没有贯穿到底的完整而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生活片断组成,它在众多人物的生活场景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这些冲突统一于共同的主题之下。如《茶馆》,没有贯穿到底的情节,每幕之间相隔20年左右,各种矛盾既不互相交织,又不连续发展。三幕表示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这三部分中各有不同的冲突,但各种冲突又都统一于葬送旧时代这一主题之下。

更多相关推荐:
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

戏剧鉴赏的心得

戏剧的社会功能探析)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

戏曲鉴赏心得

戏曲鉴赏心得戏曲鉴赏心得一戏剧鉴赏的心得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

戏剧鉴赏心得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这些曲目我...

地方戏曲鉴赏心得

绍兴地方戏曲鉴赏心得这个学期我们参加了地方戏曲鉴赏的选修课了解了绍兴地方戏剧的历史种类唱腔等基础知识还欣赏了越剧莲花落新昌高调的一些优秀曲目其中我最喜欢越剧越剧作为我国第二大剧种清末起源于绍兴嵊州主要流行于上海...

戏剧鉴赏课心得

在戏剧舞台寻找青春戏剧鉴赏课心得无法否认戏剧鉴赏是一门极具艺术的课程是它让喜欢文学的我真正领会到浩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动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赏更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能选择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一个漫...

戏剧鉴赏心得

小说和戏剧是我们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小说和戏剧的阅读占学生阅读内容的大部分但是普通的阅读只是让我们记住了里头的小故事很少人会去探究作品的起源抑或是作品所表达的意义个人觉得阅读是一定得有所收获的如果你花费好几天去看...

戏曲鉴赏课程考查作业

戏曲鉴赏课程考查作业学院电子信息学号08110020xx姓名赵宇飞戏曲鉴赏课程学习的内容综述1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

戏曲鉴赏-黄梅戏

戏曲鉴赏之黄梅戏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因为本人对戏曲了解不多但小时候天仙配听多了钟情于黄梅所以就浅谈一下对黄梅戏的发展和延续的看法黄梅戏唱腔...

戏曲鉴赏课程考查作业

戏曲鉴赏课程考查作业外国语学院1007071039杨艳红一戏曲鉴赏的基础和选修动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既然选修的是这样一门课程那我们就应该对这门课程有一些基本的理解下面的几点是我认为的我们所要了解的戏曲是中华民...

戏曲鉴赏

论中国戏曲艺术戏曲艺术的文化精神中国戏曲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形态是经过长期沉淀而凝聚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将戏曲作为中华民族及其社会生活形态的曲折反映将历史乃至现在大量的剧中人物作为实际存在的社会人群并从中探究他们反复...

音乐鉴赏课学习心得

音乐鉴赏课程学习总结院系名称政治与历史系班级名称地理科学12级1班学号20xx050027姓名雷鹏波音乐鉴赏课心得在本学期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课作为选修课起初我选修音乐鉴赏课也仅仅是因为觉得鉴赏音乐时不用动脑子不用...

戏曲鉴赏心得(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