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论文

时间:2024.5.13

戏曲鉴赏论文

题目:以《沙家浜》为引来看戏剧的矛盾冲突

1在浅议戏曲前,先应讲讲文化与戏曲的相关联系。

2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3文化,是一个包容极其丰富的巨大存在。弗洛伊德把文化和文明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生活赖以超脱其动物性并区别于动物生活的一切为了便于把握文化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对象,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从不同的方位和视角,将它“切割”成各种类别,诸如: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平民文化,贵族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

4世俗化形态的低层位文化对戏曲的影响,是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之关系的一个重要层面。戏曲艺术从降生到生长,一直备受封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的歧视。上流社会对戏曲的歧视,使得戏曲在传统文化之“塔”中,一直居于较低层位。尽管有少数硕学名儒、封疆大吏也曾涉足戏曲创作,“肉食者”也曾将戏曲搬入宫廷和府邸,供达官贵人之需,但就总的情况而言,雅俗共赏的戏曲与上流社会的关系相对疏远,与下层劳动群众的关系则较为亲密。古典戏曲的基本观众是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愚夫愚妇”,戏曲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怀才不遇的“寒士”,门第卑微、职位不振的“才人”,以及被侮辱、被损害的底层群众。戏曲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赋予戏曲以鲜明的民间色彩和世俗化面貌。

5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主题的基础和情节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而概括的反映。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

6我们分析一部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真实性,不能离开作品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典型环境。因为,不同的典型环境决定着人物不同的生活方式、斗争策略。《芦荡火种》所描绘的典型环境以及在这个典型环境中阿庆嫂为了掩护新四军所展开的特殊形式的斗争,不仅不违背历史的真实,而且作为广阔的抗日斗争战场的一个侧面,恰恰展示了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阿庆嫂战斗在沙家浜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加上她的特殊身份(开茶馆),她与胡传奎的特殊关系(她救过胡传奎一命),便构成了她采取特殊手段同敌人进行斗争的原因和条件。如果我们2人物进行具体分析,不对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在这样的特定环境里事件发展的必然性作具体分析,那么,难免不产生脱离作品实际的评论。这里就涉及到如何看待“闹喜堂”的情节发展必然性和客观真实性的认识问题。而《沙家浜》的重大修改之一就是为了突出武装斗争,而把“闹喜堂”改为新四军伤病员组成的突击排正面打进去。还有许多经典画面。。。。。。

7戏剧不同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就在于它对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可以说是戏剧的铁的规律。所以,深化作品主题的要求,不能不顾及戏剧的矛盾冲突。否则,深化主题思想的宝贵意见不可能化为艺术形象。《沙家浜》不论作怎样的修改,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阿庆嫂与胡传奎、刁德一之间所展开的斗争是戏剧矛盾冲突的主线。因为它是主线,毫无疑问应该贯穿戏剧情节的始终;而且戏剧矛盾的交代、发展、激化以至转化都不能离开这一条主线,相反应该紧紧扣住这条主线。否则,必然出现结构松散,情节不集中的情况。这样不仅影响艺术效果,而且也容易使得主题模糊。“动作的统一性和主题的统一性”是一致的。破坏了戏剧矛盾冲突的主线,或者不集中在戏剧矛盾冲突的主线上来刻划人物,揭示主题思想,即使怎样的下力气,费功夫,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

1

戏曲鉴赏论文

变人物平板,主题肤浅的弱点。这是为戏剧规律所制约,不是靠着谁的权威可以改变的。清代著名戏剧评论家李渔对于缺少戏剧主线(他叫“主脑”)的作品形容“有如散金碎玉”,“断线之珠,无梁之屋”。这种批评是很恰当的。

8到了现代社会,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这固然与其艺术特点的弊端有关,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代,戏曲慢节奏、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繁琐的舞台布景以及对演员素质的高要求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另外,一些反映现代社会的题材如信息通讯、科技发展确实无法通过唱念坐打的形式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以致于戏曲艺术在现代的衰落。但更深层的,是受我们一些特殊的政策因素影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掀起戏曲改革运动,这些戏曲改编、评论与整体阐释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好传统戏曲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体及“封建伦理道德”与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用新的意识形态来整理和改造旧戏,引导矫正大众的审美趣味,规范人们对历史、现实的想象方式,再造民众的社会生活秩序和伦理道德观念,从而塑造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民”主体。

9而在改革的过程之中又出现了矫枉过正,否定一切旧的戏曲艺术,加之以带有鲜明阶级烙印的思想内容,使得大批的戏曲艺术家遭受迫害或排挤,直至完全消灭“封建思想”残余,戏曲艺术受到灭顶之灾,所形成的新的戏曲作品又死板、教条、生涩地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造成一些人对戏曲艺术的失望与反感,样板戏制约了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艺术的发展,是艺术的悲哀。生命力强如戏曲,在“文化独裁”下尚且如此脆弱,何况其他,我们现在要反思,要吸取教训,竭尽全力保护我们的古典文化

2


第二篇:戏曲鉴赏的论文


<<怜香伴>> 鉴赏

李渔在《怜香伴》这一女同性恋主题的创作中始终带有一夫多妻的思想。从明清同性恋的社会风气这个角度来看,才子李渔作为一名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怜香伴》中描写女同性恋有其特殊的用意和初衷。在《怜香伴》剧作中,李渔通过“香咏”、“盟谑”、“缄愁”三出着重描写崔笺云与曹语花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情,其情之美——互慕诗才,其情之真——拜堂成亲,其情之深——相思成疾,让人感动。为了达到相守的目的,崔笺云不惜牺牲丈夫的功名,改换身份,混进曹府,而曹语花对崔笺云也是一直念念不忘,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经历重重的磨难与波折,在剧作第三十一出“赐姻”中,通过范介夫对曹语花的迎娶,崔曹之恋终于修成正果,她们可以名正言顺地长相厮守了。到此我们基本上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崔曹的妻妾身份只是掩盖,他们的丈夫范介夫无关紧要,崔曹的同性之恋才是实情。但是,此时的剧情发展又显示了李渔思想上的矛盾,他安排了范曹的“洞房”,并且让崔笺云缄默不语。李渔为何在精心塑造了一段美丽的同性恋之情后又轻而易举地将它解构了?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对李渔选择女同性恋作为剧作题材的用意和初衷进行探讨。

李渔的这种妻妾和谐之感在剧作中主要体现在对“多妻多子”追求上。首先,《怜香伴》中描写女同性恋的肇始并不是女同性之恋的情本身,而是源于封建社会的“多妻多子”思想。其次,剧作中女同性恋结局的重点在于二女共事一夫,这与前面神佛之意遥相呼应。剧作的结尾正如神佛们所期待的,二女共嫁一夫,多妻多子,最春风得意的自然是范介夫,“左玉软,右香温,中情畅。双双早办熊罴襁,明年此际珠生蚌,看一对麒麟降。”尾声则是“美人香气从来尚,偏是妒妇闻来不觉香。有几个破格怜才范大娘?”此时,剧作已经完全抛却了崔笺云和曹语花之间的同性恋之情,而开始妒羡范生的艳遇,赞扬范大娘的破格怜才。评点者朴斋主人曰:“演到此处,令人妒死”,可谓李渔乃天下男子的知音,至于两位女同性恋者此时的所思所想则完全在戏剧作者以及观众的视阈之外。

事实上,无论是感于妻妾和谐,还是追求多妻多子,其深层维护的则是封建社会的一夫多妻制,李渔是在封建的一夫多妻的格局当中来赞美女同性恋的。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当女同性恋之情与异性夫妻事实发生矛盾时,李渔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异性夫妻事实,而隐没了女同性恋之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坐享齐人之福,又要免去妻妾矛盾带来的苦恼,明年的多子多福也是可以预见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美满的幸福全落范介夫头上了,夫复何求?由此范介夫前面所经受的波折和牺牲也便算不得什么了。

李渔的这种即便在《怜香伴》这个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中也不忘维护封建一夫多妻制的思想,固然与李渔自己多妻的婚姻情形与经验有关,但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明清两朝,市民群体的扩大和贵族的腐朽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动,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兴起,理学的各种禁锢面临挑战。在王学以及随后的泰州学派的影响之下,个性自由、人性解放等启蒙思想得到空前的肯定和张扬;表现在实际生活上,人们的欲望膨胀,除了正常的男女情欲之外,明清同性恋之风盛行。较之于男性,女性一般都生活在后宫闺阁之中,较为隐秘,女同性恋大都不为人所知。而且,封建社会女性之间的同性爱一般寄生于一夫多妻的传统婚姻模式中,引不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文学作品一般更多地关注男同性恋。

相对来说,女同性恋往往更能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所包容。男人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认为女人之间的恋情也不是坏事,既可防止红杏出墙,又可为自己猎取更多的性资源创造最大的自由度,所以默许甚至鼓励女人间的同性恋。“女子同性恋相当普遍,并被社会容忍。只要不发生过头的行为,人们认为女子同性恋关系是闺阁中存在的习俗,甚至当它超过了爱情的自我牺牲或献身行为时,还受到人们的赞扬。” 《怜香伴》写的是范介夫的妻子崔云笺和学官曹有容的女儿曹语花两个女子相慕怜,相约来生结成夫妻,而崔笺云为了与曹语花生活在一起,竟对自己丈夫又娶曹语花为妻感到无限喜悦。”一个“竟”字可以看出杜书瀛这番描述的侧重点是在批判李渔在剧作当中所体现的一夫多妻的思想,并没有站

在崔曹这对女同性恋者渴望相守的角度上来考虑,从而对于她们共事一夫持批判态度而不是同情,殊不知这是在封建社会她们所能在一起的最好的办法了。《怜香伴》中的男性们对崔、曹之间的恋情都持宽容的态度。

正由于李渔在《怜香伴》这一女同性恋题材中撇不清的一夫多妻思想,使得相当一部分学者并不把《怜香伴》看成是一个女同性恋的题材,有些甚至认为李渔通过这个剧作宣扬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思想糟粕。“今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剧写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题材——女同性恋。过去我不这么看,一般人也不这么看。” 如骆兵先生的描述:“《怜香伴》扮演的是崔笺云、曹语花不分妻妾并嫁范石坚的故事。”其中我们亦看不到任何崔曹同性之恋的蛛丝马迹。再如:“《怜香伴》中扬州才子石坚与曹语花,也是好事多磨之后,终结连理。”其中直接忽略了崔笺云的存在,从而赞扬范介夫和曹语花之间的爱情。

古典戏曲作品经过现代的改编有了新的生命力,更契合时代精神。但是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李渔当时创作的本意以及其思想,便有千般滋味在心头。女同性恋这一题材对李渔来说,可能又是对情节的无意安排,结果却成了作品中最亮丽的风景。

更多相关推荐:
音乐鉴赏论文

论音乐与生活姓名:学院:专业:论文题目: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20xx年x月x日摘要音乐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反作用于音乐,音乐是生活富有节奏富…

音乐鉴赏论文

同一首《月光》,不同的境界摘要: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属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者都简称“月光”。两种月光,两种感情,两位伟大的作曲家对作品《月光》的表达中,由于不同的创…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抢先看

音乐鉴赏论文音乐鉴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

高分音乐鉴赏期末论文范例

音乐鉴赏期末论文从马克西姆和大卫格瑞特看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融摘要古典音乐一直以来都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深深地的喜爱大师们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不朽的作品并以各样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流...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模板

大连艺术学院20xx20xx学年大学音乐欣赏第一学期期末论文论文题目浅谈音乐鉴赏感悟所在系分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5年1月浅谈音乐鉴赏感悟摘要关于论文题目的拟定我选用浅谈二字原因是因为的哦经验还不够多学习内容还...

音乐鉴赏论文

6节心灵的震憾系别艺术设计系姓名蒋军烨班级20xx070307学号105070340194指导老师卫志强上课时间周日5音乐鉴赏论文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姓名吴军磊学号105020xx0103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联系电话152xxxxxxxx1音乐鉴赏论文吴军磊摘要我喜欢凤凰传奇的歌曲他们那种独树一帜的城市中的旷野味道一直深深吸引...

公选课音乐鉴赏论文

我们可能永远都回忆不了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静茹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多少时光直至今日对华语乐坛稍有了解的人一定听过她的名字至于那首分手快乐更是KTV的永恒经典梁静茹是华语著名流行女歌手马来西亚人籍贯是中国广东顺德...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

西方音乐欣赏题目院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健全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音乐教育也...

有关音乐的论文

音乐鉴赏与情感通过一个学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让我知道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假如我们能真正的融入到音乐之中我们的情感必将得到升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音乐是必不可...

篮球音乐--音乐鉴赏论文

写在前面的话大学语文和音乐鉴赏是我大学上的最认真投入的课它们给我很多触动仿佛是我的心灵的一把钥匙在上这两门课时唤醒了我某种最原始的发自内心的对世界的感触开启了一扇空间之门剥离于现实的世界在那个世界只有我和我的心...

电影音乐鉴赏赏析调研报告

主题方向华语电影音乐论文题目周星驰那些笑中带泪的喜剧电影配乐个人一直认为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在电影界是举世无双的几乎人人都看过他的一两部经典作品I服了you我靠走先这些幽默的小句和谐的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人们大多...

音乐鉴赏论文(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