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时间:2024.4.27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1

程冬梅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本事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吴非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及与教育相关的生活现象中所体会到的感慨、激动、欣喜、愤怒、忧虑、悲哀??伴随着这本随笔,我的心也时而激动、时而愤怒、时而忧虑??久久不能平静。我欣赏吴非老师的文采、胆识,钦佩吴非老师的人格、信念,我内心更有许多话,不吐不快。

愤怒: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没有人性的老师,不配做老师!

吴非老师在书中讲到:有模范教师作报告,讲家人患重病住在医院抢救,而该教师坚守岗位最终没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吴非愤而质问:“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便是培养这样的没有人性么?” “这样的人,怎么配做教师?”句句在理,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是啊,我们的教育事业首要任务就是要育人,而一个教师以工作为由,对自己的家人不讲人性,却能得到大会小会的表扬,受到表彰,立为榜样。这种活生生的不是人的教师又怎能担任教育重任呢?社会舆论却以愚育众,树为典型,号召学习,怎不叫人愤怒!

吴非老师的句句反问,叩击着我的心灵,我深深领悟到做为一位老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标。让学生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站立在这个世界上,心中有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不能和野兽一样。

激动: 爱的教育,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硕大的玫瑰花,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来到校园散步,看到一个四岁的女孩摘下了那朵玫瑰。他弯下腰问:“孩子,你摘下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把花送回来。”听着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在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激动着吴非老师,也激动着我。它让我看到了教育的进步;真正的真善美、人性的善良纯真,绝不是用所谓的道德观去抹杀孩子们原本善良天真的心灵。为了我们的学生能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期待着这样美好的人性,我们的心中应该有这样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有这样一朵散发着同情心和爱心的玫瑰。我们应该教会学

生学会爱自己的祖国,爱弱小的他人,使他们成为一个懂感情,有爱,有怜悯;懂廉耻,知感恩图报,说真话的人。

忧虑:教师要有精神追求,教师必须是思想者

“不跪着教书”是此书多次强调的观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而事实却是有许多教师,在教育的讲坛上是“跪着”的,臣服于教参,臣服于名师,臣服于领导??缺乏独立意识,缺少思辨精神。

为了培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思想”的学生,吴非老师呼吁“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愧为一位真正的教师,一位铁骨教师。吴非老师的忧虑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值得深思。让我们都做有精神追求的教师,不因为年岁渐增,消失了对教学的热情;不因为现实的磨砺,消沉了原有的斗志。

共勉: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对照这三句话,我客观地检查了自己的工作,我感到三句简单的

话令我汗颜。我想所有语文教师,不,应该是所有教师,如果能践行这三句话,如果把这三句话牢记在心,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可以蒸蒸日上。吴非老师还说:“语文是最有灵性的学科,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今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着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为了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每一位教师都应深思:怎样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怎样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怎样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自励:“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

“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朱亦磊。这是吴非老师在上海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大门的门厅壁上看见的该校老师的心声。吴非老师转述的这句话,从我看到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刻在了脑子里。是的,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教师应不断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教师要出色就得学习,就得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学习的主要形式就是读书,而且要不跪着读书。吴非老师提出应带着“爱与敬重”来读书,阅读是一种“心的教养”。有了好书的滋养,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可能始终站立着??”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时刻铭记: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

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要多读书,而且不跪着读书,读书要自己多思考,多从人的角度思考,不被书愚弄。

当然,《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带给我的启示还远远不止以上寥寥数语,我想这是一本能启迪教师思考的书,这也是一本能启迪中国教育的书。我希望所有的教师,所有关心祖国教育的人们,都来读一读这本书,这本好书。

教师不跪着教书,也反映了教师对自己也需要一种精神与道德取向上的追求,教师没有了追求的确可怕,因为不仅是他有可能迷失了自己,更令人担心的是他让自己的学生也变成了只会行走而不会思考的躯体。如果说老师是在跪着教书,那也太可怕了。作者所说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失去思想能力和习惯,大脑麻木、长期沉默,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教师屈服于应试教育和奖项、荣誉的获得,成了考试分数或各种比赛的奴隶;教师缺少终身学习、提高专业水平的习惯,不仅思想贫血,而且专业缺钙,成了没水平、没底气、学生看不起的教师。不跪着教书本来是教师的职业地线,现在却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还记得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茫然。尽管有了三年的专门学习,但对于如何做老师,如何做好老师,心里还是不甚了了。于是“不会过日子看邻居”,便回忆着自己的老师所用的方法,模仿着周围的老师,过着几乎人云亦云的日子,跟在别人的后面耕种着自己的一亩三

分地。今天流行课这样上,于是这样上;明天说课这样上不好,于是就失去方向。后来有了些思想,至少能够批判或者是评价,比如轰轰烈烈了一段时间的“减负”,中学不用考了,学习不能狠抓了,周末要组织学生到校参加文体活动了,校长一下班就挨着教室关灯,催着你放那些补功课的学生回家了??“这样怎么怎么行?”指手画脚、愤愤不平一番,脑袋仍然空空地做了识时务的俊杰。如今在追求教学质量,以“考”定乾坤的时候,教师或主动或被动地做了逐波水草。

再看吴非怎么说——教师如果没有思想,那么,“学校便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

怎么叫有思想?想到了这么个小故事《不要考100分》,这几个字是已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题词。中国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朱清时说:“为了多考一二十分,孩子们要多做练习,要多学几个星期。等他们长大后,当初多得的这一二十分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起了坏的作用。”他说:“不要为了这一二十分,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浪费聪明才智,让人格、品德扭曲化,让他们沦为考试的机器。”这么看来,两位大家对教育有着明确的理想,然而这种思想植根于对工作的信念,来源于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对民族未来负责的观念;也因为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我想,或许是这样吧。

《不跪着教书》,这是一个有着良知的知识分子,从灵魂深处或者说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椎心泣血的呼叫;这是一个高举理想主义大旗的勇士,以自己无畏的气概,堵击并奋勇掮住现实浊流的感召;这

是一个对人生对生命无比崇敬和热爱的思想者的既敦厚从容又犀利逼人的呐喊,一部书,其实就是人生的一部宣言!

书名《不跪着教书》首先让人耳目一新。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校长??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

书中提出教师不跪着读书,不跪着教书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一个读书时不加思考,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照搬全套的教师,又与录音机有何区别。任何人都不应跪着读书,教师更不能跪着教书。一个跪着教书的教师,不仅自己形同枯木,还会抹杀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出与他一样枯萎的学生。书中写得好:“语文教师不应当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句话,我想对教任何课的老师都适用。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

人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如果说人的本质,是由精神灌注出来的,那么,

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本质的阐释。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让学生既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包括具有崇高精神和理想的人,成为庄严站立着的铁铮铮的人),又成为有科学精神的人,也许,这就是作者教育的理想,或者说是他所崇尚和实践着的理想教育。确实,对现今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功利浮躁的众生相,对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作者是长叹感喟,痛心疾首,忧心如焚的??如果说当年鲁迅弃医从文,为的是拯救国人的灵魂的话,那么,我们能否说,《不跪着教书》就是作者高扬人文精神的理想呼吁教育归依正途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不可否认,全书很多篇,披露了人们都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或者有人就是践行者,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

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作为一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知识分子,这部书的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对祖国对我们这个民族以及平民百姓所倾注的汩汩的一片真情,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热切呼唤,这感情深沉炽烈,甚至催人泪下,虽然他的表达看似平静甚至苛刻,但赤子的情怀,只要你读了

这部书,你随处可以触摸得到。尽管,作者和共和国都经历了那一段令人反思的惨痛的历史。

在书的第二辑《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我再一次看到教师“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的观点,想对于教师的地位仍旧没能高起来,为什么教师的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缓慢等而言,芸芸众生的教师已经成为不再读书的可悲一族。同样是睿智的话,还有“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三句话是作者认为评价一位教师工作的三句话,对我是有启发的。

“现在的一线老师到了教育岗位,很快就钻营仕途,不愿意钻研教学,在他们看来,辛苦半生从事教学不如弄个小官做做。”或者都弄点钱花花。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潜心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受这样的诱惑,《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给了我全新的启示:我一定能够抵挡住诱惑,做一位真教师。

以前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总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所谓的净土??但,读完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我空洞无奈形同沙漠乃至有点绝望的心海里,似乎有了点希望和亮色;展眼四顾,再看眼前的社会,似乎有了点儿信心和希望,

是的,信心和希望!

平静的叙述也好,忧伤地感叹也好,甚至是愤怒的叱骂也好,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赤子对母亲和我们这个民族的炽热的情怀,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理性的思考!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那么,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当然,我们还是不失望,因为,《不跪着教书》一书的本身,就告诉人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中国的教育还有希望,因为,我们的面前还有这样站着写作的人,铁骨铮铮的人!我敢肯定,而且不止一个!

书名《不跪着教书》首先让人耳目一新。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校长??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

书中提出教师不跪着读书,不跪着教书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一个读书时不加思考,没有自己独立见解,照搬全套的教师,又与录音机有何区别。任何人都不应跪着读书,教师更不能跪着教书。一个跪着教书的教师,不仅自己形同枯木,还会抹杀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出与他一样枯萎的学生。书中写得好:“语文教师不应当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

地上了。”这句话,我想对教任何课的老师都适用。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

人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如果说人的本质,是由精神灌注出来的,那么,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本质的阐释。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让学生既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包括具有崇高精神和理想的人,成为庄严站立着的铁铮铮的人),又成为有科学精神的人,也许,这就是作者教育的理想,或者说是他所崇尚和实践着的理想教育。确实,对现今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功利浮躁的众生相,对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作者是长叹感喟,痛心疾首,忧心如焚的??如果说当年鲁迅弃医从文,为的是拯救国人的灵魂的话,那么,我们能否说,《不跪着教书》就是作者高扬人文精神的理想呼吁教育归依正途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不可否认,全书很多篇,披露了人们都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或者有人就是践行者,但又有谁能像吴非

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

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作为一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知识分子,这部书的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对祖国对我们这个民族以及平民百姓所倾注的汩汩的一片真情,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热切呼唤,这感情深沉炽烈,甚至催人泪下,虽然他的表达看似平静甚至苛刻,但赤子的情怀,只要你读了这部书,你随处可以触摸得到。尽管,作者和共和国都经历了那一段令人反思的惨痛的历史。

在书的第二辑《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我再一次看到教师“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的观点,想对于教师的地位仍旧没能高起来,为什么教师的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缓慢等而言,芸芸众生的教师已经成为不再读书的可悲一族。同样是睿智的话,还有“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三句话是作者认为评价一位教师工作的三句话,对我是有启发的。

“现在的一线老师到了教育岗位,很快就钻营仕途,不愿意钻研教学,在他们看来,辛苦半生从事教学不如弄个小官做做。”或者都弄点钱花花。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潜心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受这样的

诱惑,《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给了我全新的启示:我一定能够抵挡住诱惑,做一位真教师。

以前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总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所谓的净土??但,读完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我空洞无奈形同沙漠乃至有点绝望的心海里,似乎有了点希望和亮色;展眼四顾,再看眼前的社会,似乎有了点儿信心和希望,是的,信心和希望!

平静的叙述也好,忧伤地感叹也好,甚至是愤怒的叱骂也好,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赤子对母亲和我们这个民族的炽热的情怀,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理性的思考!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那么,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当然,我们还是不失望,因为,《不跪着教书》一书的本身,就告诉人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中国的教育还有希望,因为,我们的面前还有这样站着写作的人,铁骨铮铮的人!我敢肯定,而且不止一个!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

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每年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对教师的读书是一种很具体、很

有效的指导。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

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

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大量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通过

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

径。吴老建议,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

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

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现在起,让我

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

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文明,希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

着教书的历史。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

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

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

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

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

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

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

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更多相关推荐: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有感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写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我迫不及待的打...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西安市第一中学数学组曾卫鹏听了刘良华教授的报告感受颇深尤其是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一文让人精神振奋不能自已兴之所至马上从网上买了一本仅用了三天就拜读完毕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逛书店时不经意...

不跪着教书 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我很惊诧亦很迷惑带着期待怀疑审视和好奇的心态我打开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读书读后感张勤业读罢此书心中顿时生出许多感想来边趁着热乎劲把一些感想抓紧写下来当然少不了一些语无伦次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吴非老师在他的著作不跪着教书中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在当前教育思想混乱中...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gt读后感一洛新区寒鸦小学刘海霞39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3939如果教师是跪着教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39这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读不跪着教书之感暑假细读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在看到这本书时我第一反应就是讲教师的现状带着这份好奇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这本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书中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

吴非《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吴非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盐城中学王磊不跪着教书作者吴非本名王栋生19xx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本书收录的是他近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教学随想有和同行或学生...

徜徉在文字的幸福中——《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补上教师的那一课徜徉在文字的幸福中12月16日有市民发帖反映称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一名一年级学生两次被教师捆绑示众体罚一次长达六小时另一次则是在操场上当着众师生的面扬子晚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发现网贴反映的事情属...

衡红梅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读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不跪着教书是王栋生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透着作者点点思想和智慧给了我许多启发教师是什么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

读吴非不跪着教书有感林韶去年夏天我带儿子去温州市少儿图书馆时不经意间觅得不跪着教书一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