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 研究性学习

时间:2024.4.30

肇庆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 

【研究背景】

   肇庆,一座岭南地区的千年名郡,以风光秀美,历史沉淀丰富著称,向来有“山水之都,文化名城”的美誉.

早于先秦时期就有关于肇庆建城的文献记载,于汉代名曰“高要”,于隋代更名“端州”,最终于宋代为宋徽宗赐名“肇庆”并延续至今。肇庆悠长的历史孕育了包括“端砚文化”“包公文化”“石刻文化”“叶挺独立团文化”“利玛窦于基督教传入文化”等等标志性本土文化,并保存了包公祠,宋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利玛窦故居及早期基督教堂等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不仅如此, 市内拥有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岭南名山—鼎湖山,也有“借得西湖水一瓢,更得阳朔七座山”的山水名胜—七星岩,更有德庆龙母庙,怀集燕岩,封开小桂林等等风光名胜,风光如画,美不胜收,自然旅游资源亦甚丰富。

   然而,拥有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双重价值的肇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较之于自然资源,肇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往往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开发.作为国家级旅游城市,肇庆每年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参观,然而游客浏览的更侧重于七星岩,鼎湖山等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的景区,,而包公祠,阅江楼,宋城墙以及披云楼等浓缩着浓缩了肇庆历史文化精髓的景观却往遭冷落,显然,这种冷落,是对肇庆极其丰富的旅游价值的一种浪费,这种不均匀的发展模式更是不可取的。

因此本小组确立了<<肇庆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志在亲身探索挖掘整理肇庆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归纳肇庆地区的人文价值,并通过思考,总结出开发肇庆文化资源的相关意见,从而达到提高自我本土文化归属感,提高本土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向全社会宣传肇庆丰富的历史文化的目的.

【研究概况】

【调查与分析】

(1)     挖掘整理肇庆历史人文资源

(2)探究肇庆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及成因.(调查问卷)

1.肇庆外地旅客旅游分布图

2.外地游客对肇庆文化的印象

调查结论:由我们对外地游客的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外地游客对肇庆的旅游集中于七星岩,鼎湖山着一些著名的山水景点,而对披云楼,阅江楼,包公祠等等历史文化景观知之甚少,甚至不愿意游览.而外地人对肇庆的影响更是偏向于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而并不了解肇庆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

3.探究成因:   

1.肇庆历史文化建筑分布零散,各自规模并不大,难以进行旅游线路的开发.

2.本土的宣传力度不足,更集中于宣传肇庆的自然风光.

3.国人的旅游审美情趣,更倾向于自然山水,和休闲购物,普遍的忽略对历史文化景点的游览.地方政府普遍认为自然旅游,购物旅游更能创造旅游产值,而历史文化旅游受众面不广,因而也忽略对于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

【研究总结】

历时三个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了,我们各组员通过明确分工,有序的组织,亲身参与了各项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专访名人,查阅史料,派发问卷等等的调查方式,我们深切体会到肇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旅游价值,增加了对于故乡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 而且在考察过后我们通过独立思考,也得知了肇庆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并思考了其成因,得出了独立的意见,锻炼了自我独立思考能力,可谓是受益匪浅。

【活动成果】

           《发展肇庆历史人文旅游的倡议》

肇庆不仅拥有秀丽的风光,历史文化沉淀也相当丰富,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活动的成果,发出倡议,让更多人了解肇庆的历史文化,珍惜肇庆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肇庆历史文化资源。

1.有关部门要切实保护肇庆历史建筑江楼,宋城墙,包公祠,披云楼等等)。

2.肇庆市民要多去了解本土的文化,本土的历史,自觉保护肇庆历史文化建筑。

3.肇庆宣传部门要积极向外宣传肇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让更多人了解肇庆丰富的历史文化,喜爱肇庆的文化。

4.旅游部门要联系旅行社,大胆开拓肇庆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开拓肇庆文化旅游市场,让更多外地旅客能亲身感受肇庆独特的文化魅力。

                                        2011.6.6

         ,


第二篇: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以肇庆城区(端州区)为例

在写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广东省茂名市小良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对于水土流失治理的探索,并以它为一个蓝本来调研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

小良水保站19xx年在这不毛之地“光板地”小良建站并开始长期艰苦的治理水土流失历程, 并取得可喜的成果。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 现在已在光秃的沿海台地上恢复起一片葱绿的热带人工生态森林。治理后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得到控制,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肇庆市地处广东中西部,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岭南名郡”之称,保存了大量历史古迹或遗址。多年来,肇庆发展旅游业主要以七星岩、鼎湖山等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而城区历史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开发方式欠妥,旅游经济效益不佳,这与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很不相称。目前肇庆旅游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日游”的比例太高。在七星岩、鼎湖山已经让珠三角游客耳熟能详的背景下,全面整合城区的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出一条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可游性强的城区人文古迹、降低“一日游”的比例和深化肇庆名城的文化内涵均有重要意义。

一、 肇庆城区历史古迹的形成背景

肇庆城区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年)设高要县,以境内有峡山(羚羊峡)“居高扼要”而得名。唐代始名端州。1040—1042年宋代包拯任端州知郡事;宋徽宗(赵佶)时期,升端州为肇庆府。明景泰三年(1452年)至1746年,肇庆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是两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间,大批达官贵人、贤士名流汇集肇庆。肇庆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的汇集点,宗教遗址很多。肇庆也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汇点,1583年9月至1589年8月,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澳门到肇庆传教,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的第一人”,留有仙花寺遗址。明末朱由榔在肇庆丽谯楼登基,建都抗清,改作“永明宫”。19xx年8月,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阅江楼是独立团驻地。由于历史悠久、古迹众多,19xx年4月1日,肇庆被定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是广东6座(广州、潮州、肇庆、佛山、梅州、雷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中广州为第一批(19xx年),潮州为第二批(19xx年)。但在19xx年(中国地理丛书)中,陈桥驿主编的《中国历史名城》仅收录广州和肇庆作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

二、 肇庆城区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城区代表性历史古迹旅游资源

(1)宋古城墙、披云楼与丽谯楼 位于端州区城中路附近。始建于宋代政和三年(1113年),原名端州城,1118年升端州府为肇庆府时改称肇庆城。城墙2376.96米,厚4.8米,高7.04米。旧城有4门,各门均有楼;北门楼之西城墙另有一楼高耸山岗,雄视端州,曰披云楼,楼高3层,有炮台、刀枪等物。1923通,多处被拆

除,20xx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谯楼位于宋古城墙内,始建于宋代(1118年),是为供奉宋徽宗赵佶亲笔御书“肇庆府”而建,原称“御书楼”,明代改称今名。丽谯楼是肇庆得名以来的历史见证。

(2)梅庵 位于端州区西区之梅花岗。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初,六祖慧能从韶关南华寺回家乡,在梅花岗插梅为计,其弟子智远得其真谛,后在插梅处建庵纪念恩师,取名梅庵。梅庵在岭南佛教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同时也是广东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宋代建筑艺术高超绝伦,国内罕见[2]。19xx年,经过全面整修后的梅庵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19xx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阅江楼 位于肇庆江滨东路,建于明代,原名石头庵,明宣德年间改为崧台书院,1641年两广总督张镜新加以改建,命名为阅江楼,乃明清文人进修之所[2]。今之阅江楼,楼高两层,分前后两座,左右有楼廊,中为庭院。面积8100平方米,内设“馆藏文物陈列”、“端砚春秋”、“叶挺独立一团”三个常设展厅。登楼远眺,西江浩荡,心旷神怡。19xx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白沙龙母庙 位于城西南角白沙渡处,始建于南宋咸淳年(1265-1274),是西江龙母行宫中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一间皇帝赐封的行宫。整个建筑群采用砖木结构,目前保存较好的“广荫坊”建于清光绪年间,由三品肇庆知府绍荣以当年府属堤险为由,请督抚奏请光绪皇帝加封龙母。20xx年白沙龙母庙按皇帝“九五之尊”的建筑格局很快恢复原貌。正门石牌坊建筑、附属设施中的龙母亭在建筑技巧上水平很高,呈现“八悬臂顶均”的力学运用奇迹。该庙是岭南伦理、风俗的集中反映。

除上述外,肇庆城区及附近范围还有大量历史古迹,如肇庆四古塔(分别建于明代1582-1625年前后的崇禧塔、元魁塔、文明塔、翌峰塔),位于西江两岸,四塔对峙,各显骄姿;城东、城西两清真寺,城中路基督教堂;文昌阁、三眼井、包公祠、高要学宫、三联巷井、石亭桥、纪念五君祠、泮生祠井、张公祠井、清节留坊、岩前村落遗址、龟山炮台与东汉墓等、北海碑亭。

(2)总体开发层次较低,可游性不强

历史古迹的旅游价值高低,固然与历史古迹本身的资源等级、历史文物价值有关,但不能忽视两者的明显区别。长期以来,一些从事历史、考古研究的学者,谈起肇庆的历史古迹,在高度评价其文物价值的同时,将其等同于旅游开发价值,不重视其可游性开发,如忽视开发过程中的形象展示、价值表现、资源组合等开发技巧问题,忽视游客在肇庆的行为活动规律,把普通游客当成了考古专家或历史专家。使肇庆历史古迹的恢复和开发工作存在不少误区,开发资金往往没有用在刀口上,存在着缺乏整体配合、周边环境差、个别景点单打独斗、形象分散的现象。目前除阅江楼外,其他历史古迹的旅游开发都不甚理想。如肇庆宋城墙虽是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但多数地方只有半截墙基而已,北段城墙的恢复也没有达到原来的高度;北牌楼、东角楼均没有恢复,得粗糙,其周边环境更缺乏整治,湮没在闹市中。梅庵不仅显得窄小、摆设陈旧,部分恢复的建筑中,竟有一

些是通过画线的方式来表示砖块的,恢复工程过于粗糙,降低了人们对梅庵的评价。

(3)在外界缺乏影响力,旅游经济效益欠佳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开发层次较低、可游性不强等原因,多年来肇庆城区历史古迹仅在历史、文化、考古等专业人士心中颇有分量,在广大普通游客心中没有多少影响力,形成目前旅游人次少、整体经济效益不佳的局面。由于专项保护资金有限,旅游收入较低,许多历史古迹遗址修复、保护力度不够,旅游价值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每年来肇庆的游客多达数百万人次,但主要是游览“星湖”景区(七星岩、鼎湖山),城区历史古迹的游客绝对人次和相对比例均很低。下表反映了近年来这方面的状况。其中,外地游客实际约占统计旅游人次的60%左右;各,如20xx年披云楼2.0、、梅庵12.0万人次阅江楼10.0万人次,崇禧塔1.0万次,说明城区历史古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缺乏整合理念。

三、 肇庆城区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措施

1.形象带动战略:提高广大游客对肇庆城区历史古迹的形象感知

旅游形象是旅游资源的本体素质及媒体条件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综合认知印象。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及其景点、景区的选择,与其在游客心目中是否占据某个“形象阶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如果游客来肇庆之前对城区历史古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游览星湖景区后,多数会继续游览城区的历史古迹,而目前旅游人次偏少、旅游收入偏低的局面将有望改变。因此,采取旅游形象带动战略,提高游客对肇庆城区历史古迹的形象感知,是整合城区历史古迹旅游资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多年来人们对肇庆旅游的认识,主要是七星岩和鼎湖山,两者已成为肇庆旅游形象的代表,人们觉得游完星湖景区就等于游完了肇庆。要让城区历史古迹与星湖景区共享肇庆客源市场,就必须修正思维定势,在旅游形象中体现城区历史古迹的内容。目前肇庆的对外宣传口号“东方日内瓦”主要反映了肇庆的自然山水特征,忽视了当地文化脉络,没有体现其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分析肇庆的地方性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特点,笔者曾经提出“老端州新肇庆?

肇庆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美星

湖生态城”的旅游形象定位,其中“老端州”代表了城区的历史古迹旅游资源。通过这一综合性旅游形象的宣传,并设计若干针对性宣传口号,在宣传中增加城区系列历史古迹的内容,必定有利于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增强游客对肇庆城区历史古迹的形象感知,逐步达到提高旅游人次和增加旅游收入的目的。

2.强化古城风貌:完善具有标志性的北段宋古城墙的建设

宋古城墙范围广,影响大,是肇庆历史古城风貌的主要体现,具有标志性,应予重点恢复建设。由于城墙较长,内部居民住宅多,要全面投资修复,已不太可能。,以提高古城墙的。一是必须恢复到原来,目前的高度不到原来的2/3,游客来到城墙脚下缺乏心灵震撼,激发不了游览动机,甚至没有非要上去不可的欲望;二是北门牌楼和东角楼没有恢复,使古城墙景观单调,应重视两者的恢复建设;三是城中路穿越城墙而过,却无拱门,简单化的处理,少了许多历史韵味;四是披云楼的重建比较粗糙,不够精致,没有营造古色古香的氛围,应在细部设计上下工夫;五是周边环境混杂,旅游氛围不佳。宋城墙南面比邻的居民楼比古城墙还高,披云楼北面的居民区缺乏整治,南面又有数栋高楼,宋城西路也尚未开通。这些使得宋城墙和披云楼在气势上不够雄伟,形象上不够生动,应结合城市规划尤其是肇庆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修建。

3.开发布局选择:借用“点—轴”开发模式来形成相对集中的数个游览区 “点—轴”开发模式原本是空间开发的基本理论,是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轴”是联接点的线状基础设施。通过主要点、轴的开发,达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4.特色文化创新:加强城区历史古迹文化内涵宗教知识的传播基地;宋古城墙作为广东省内仅有的外化表现力度的古城墙,是古代肇庆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不仅是一个经济、振奋。包公祠是肇庆人民为纪念包公而建,包公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而且本质“不持一砚归”,是“廉洁与正义”的象征。白沙龙母上是一个文化过程,是一种文化创造。通过适当庙之龙母,是勤劳、善良与美丽的化身,是岭南人民的方式将资源所蕴涵的无形文化内涵用具体的物。因此,该旅游线路不应仅仅是普通,在文化的观光旅游、寻根怀旧的游览线路,也应成为增强内涵外化表现手法方面比较薄弱。加强城区历史爱国情感、了解宗教知识、普及岭南文史、丰富科普古迹文化内涵的外化表现力度是一项需要创意的知识、培养高雅情趣的精品旅游线路,有望达到经工作。首先,应加强旅游产品的精品化建设,恢复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对外宣传促销中,要或重建都要“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其次,应认真分将城区代表性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以一个整体的形析各历史古迹的文化内涵,明确其所刻意展示的那式向外界推出,从整体上提高其竞争力和知名度,一部分内容,并给予大力丰富;

第三,对各历史古迹逐步达到与七星岩、鼎湖山共享肇庆客源市场的目的游览内容,在表现方式、方法上多下工夫,增加旅游产品的开放性、参与性和趣味性,做到动静结合。

5.旅游产品升级:让“城区历史古迹游”成为肇览区(包括宋古城墙、披云楼、丽谯楼、包公井);二庆精品旅游线路是阅江楼游览区(包括阅江楼、高要学宫、崇禧塔、从20xx年开始,肇庆已经向外界推出“城区历文昌阁、仙花寺);三是白沙龙母庙与梅庵游览区史古迹游”旅游线路,不过效果不很理想。如果按(包括白沙龙母庙、照上述四方面的开发思路进行优化整合,将有望明包公祠、梅庵)。在重点完善各主要游览区的同时,对游览区内其他古迹加强恢复显增强吸引力。但该旅游线路要在市场上长盛不建设,并在主要古迹点醒目处标出示意图,方便游衰,保持较好的市场份额,有必要实行旅游产品的客游览。其中,高要学宫应该整修,梅庵应予扩建,升级换代战略,全面提升该旅游线路的品位和档把其后废弃的一处发电厂纳入进来。对各游览区次。肇庆城区历史古迹中,阅江楼由于叶挺独立团之间的线路组合也要进行优化,应考虑游客的行为在此成立而具有爱国主义性质;梅庵由于六祖慧能(中国化佛教的创始人)的崇高地位而独具魅力,是活动规律,安排游客游览各景点的先后顺序。

更多相关推荐: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四精神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一小组讨论这次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进行一次关于五四运动以及五四精神的演讲首先小组进行了讨论确定了研究的具体的方向是结合实际情况对五四精神进行阐释其次确定演讲的形式利用PPT进行对五四运动的介...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通过一个学期的对南平乡土史的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对本地历史了解甚多收获甚大南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们小组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曾是南平国南平郡之府地清末同治年间始建为县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二四军团会师...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知识性综合性过去性思维性等特点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

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历史研究性学习总结“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改…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探秘天启大爆炸活动计划第一阶段用查找资料的方式了解天启大爆炸的历史背景确立一条科学的研究路线第二阶段总结分类系统剖析天启大爆炸的历史影响完成论文爆炸介绍王恭厂大爆炸史称天启大爆炸或王恭厂灾...

历史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高中历史学习型课堂研究成果报告一研究的背景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通过法令的形式予以肯定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20xx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决定要在普通高级中学教学中开展...

高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精心整理)

中国人姓氏来源探究会宁五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20xx年3月15日20xx年5月25日我们高一历史组在高一年级各班中深入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这是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实...

方言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方言的历史及其发展小组成员纪又琳瞿晶俐邹婉琪何松哲邢宁远聂俊朱崧齐排名不分先后20xx0722目录1内容摘要2开题报告1选题理由及背景2研究内容3研究目的4意义3正文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2研究内容研...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点看法

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一点看法作者佚名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xx1205141845一什么是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古希腊人曾将历史教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叙述过去第二为理解现在而追述过去第三为了展望未来而探索过去这一见...

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3两汉时期的举孝廉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5科举制七成果交流成果交流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环节围绕提出的问题或课题通过同学们自主地探究与学习把所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

历史研究性学习

中国百年社会风俗变迁研究性学习课题学学校校班班级级220xx1小小组组成成员员11研研究究背背景景社社会会风风俗俗的的变变迁迁既既是是一一百百年年来来政政治治变变迁迁经经济济转转型型外外来来影影响响等教社等作作...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一研究题目的产生过程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正确地传承下去正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精神文明才能发展正因为有了文字科技才能...

历史研究性学习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