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介绍

时间:2024.5.18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介绍 广州迅天软件有限公司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介绍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介绍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XTERP

广州迅天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XTERP),是涉及人、财、物、产、供、销、决策等各个方面的矿山企业综合管理系统。

XTERP适应现代矿山需要,为矿山企业提供全套信息化解决方案,现已开发有成熟的子系统50多个,功能涵盖了矿山企业业务管理、协同办公、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企业所有部门的工作在同一系统完成,加强了不同业务间的横向联系、分析、协调,同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实时数据直接进入系统数据库,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达到管理与监控的自动化、一体化,实现数据高度共享。

XTERP采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并充分考虑矿山企业的特点,既具先进性,又有适用性。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先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使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进入到科学管理,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第1页 共2页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介绍 广州迅天软件有限公司

XTERP使矿山企业办公自动协同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更加及时、生产更加安全、销售更加高效。 XTERP采用B/S架构与C/S架构相结合的多层应用架构,能够满足用户各种网络环境的需要。系统角色配置科学,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方位权限控制”理论和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绝对安全。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兼容各种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多种数据库。

XTERP适用于各类大中型矿山企业。

第2页 共2页

矿山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介绍


第二篇:第三讲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第三讲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主讲人: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 蔡宗琰 教授

联系电话:(029)82338269,(029)85251906,130xxxxxxxx

E-mail: dr_caizongyan@263.net

1.ERP概论

1.1 ERP定义

公认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 Gartner Group 19xx年初提出的, Gartner Group 信息技术词汇表中关于 ERP 的定义:

Gartner Group's IT Glossary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A concept developed by Gartner Group describ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business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I) software. It will include the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us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and be crafted with open systems. Beyond the standard functionality that is offered, other features are included, e.g., quality, process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reporting. In addition, the base technology used in ERP will give users both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dependence as well as an easy upgrade path. Key to ERP is the way in which users can tailor the application so it is intrinsically easy to use.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应包括四个方面:

1.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

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

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3.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

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GUI);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CASE),面向对象技术;使用SQL对关系数据库查询;内部集成的工程系统、商业系统、数据采集和外部集成 (EDI)。

ERP是对MRPⅡ的超越,从本质上看,ERP仍然是以MRPⅡ为核心,但在功能和技术上却超越了传统的MRPⅡ,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

1.2 ERP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

1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1.3 应用ERP与企业的关系

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2

1.实施ERP是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

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

2.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

3.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

此外,实施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

4. 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

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总之,条件具备的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上ERP管理系统,不能只搞纯理论研究、再研究,长时间地考察。要首先整理好内部管理基本数据,选定或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ERP软件,条件成熟了就上。

1.4 ERP的风险及其预防

企业的条件无论多优越,所做的准备无论多充分,实施的风险仍然存在。在ERP系统的实施周期中,各种影响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是保证ERP系统实施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1.4.1 ERP项目的风险

通常人们在考虑失败的因素时,一般着重于对实施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分析,而往往忽视项目启动前和实施完成后ERP系统潜在的风险。对于ERP项目而言,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 3

归纳起来,ERP项目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①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②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③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⑤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⑥实施效果未做评估或评估不合理;⑦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⑧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1.战略规划

企业是否存在一个五年的IT系统规划?随着社会的信息化,IT系统对于企业不仅是工具,更是技术手段。ERP作为IT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企业的长期规划,是长期规划的手段和保证。ERP的目标源于IT系统规划,是评价ERP系统成败的基本标准,应依据IT系统规划,明确ERP 系统的实施范围和实施内容。

2.项目预准备

确定硬件及网络方案、选择ERP系统和评估咨询合作伙伴是该阶段的三项主要任务,也是ERP系统实施的三大要素。硬件及网络方案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RP系统功能的强弱决定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咨询合作伙伴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决定实施过程的质量及实施成效。

3.项目实施控制

在ERP系统实施中,通常采用项目管理技术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实施控制表现在科学的实施计划、明确的阶段成果和严格的成果审核。不仅如此,有效的控制还表现在积极的协调和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实施ERP 的组织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项目经理、外部咨询顾问、IT部门、职能部门的实施小组和职能部门的最终用户。部门之间协调和交流得好坏决定实施过程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在企业缺乏合适的项目经理的条件下,这一风险尤其明显和严重。

4. 业务流程控制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在项目实施的设计阶段完成的。流程中的控制和监督环节保证ERP在正式运行后,各项业务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中,避免企业遭受人为损失。设计控制环节时,要兼顾控制和效率。过多的控制环节和业务流程冗余势必降低工作效率。而控制环节不足又会有业务失控的风险。

5. 项目实施效果

虽然项目评估是ERP实施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评估不重要。相反,项目评估的结果是ERP实施效果的直接反映。正确地评价实施成果,离不开清晰的实施目标、客观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目前普遍存在着忽视项目评估的问题。忽视项目评估将带来实施小组不关心实施成果这一隐患。这正是ERP项目的巨大风险所在。

6. 系统安全管理

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授权、网络设备权限、应用系统功能权限、数据访问权限、病毒的预防、非法入侵的监督、数据更改的追踪、数据的安全备份与存档、主机房的安全管理规章、系统管理员的监督,等等。目前,企业中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较少,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也不多。因此,在实施ERP系统时,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系统安全的现象。诸如:用户不注意口令保密、超级用户授权多人等。缺乏安全意识的直接后果是系统在安全设计上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近年来,不断有报章披露银行或企业计算机系统被非法入侵的消息,这给企业敲响了警钟。

4

7. 意外事故或灾难

水灾、火灾、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给ERP系统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企业正式启用ERP系统后,这种破坏将直接造成业务交易的中断,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未雨绸缪的策略和应对措施是降低这一风险的良方。如建立远程备份和恢复机制;在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恢复手工处理业务的步骤和措施。

1.5 ERP应用成功的标志

ERP应用是否成功,原则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衡量:

1. 系统运行集成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最基本的表现。ERP系统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软件的应用将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为了达到预期设定的应用目标,最基本的要求是系统能够运行起来,实现集成化应用,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一般来说,如果ERP系统仅在财务部门应用,只能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改善应收帐款和资金管理;仅在销售部门应用,只能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仅在库存管理部门应用,只能帮助掌握存货信息;仅在生产部门应用只能辅助制定生产计划和物资需求计划。只有集成一体化运行起来,才有可能达到:

降低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控制产品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

减少财务坏帐、呆帐金额等。

这些目标能否真正达到,还要取决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实施效果。

2. 业务流程合理化:

这是ERP应用成功在改善管理效率方面的体现。ERP应用成功的前提是必须对企业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因此,ERP应用成功也即意味着企业业务处理流程趋于合理化,并实现了ERP应用的以下几个最终目标:

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企业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客户满意度显著改善。

3. 绩效监控动态化:

ERP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管理信息。如何用好这些信息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过程中真正起到作用,是衡量ERP应用成功的另一个标志。在ERP系统完全投入实际运行后,企业应根据管理需要,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设计出一套动态监控管理绩效变化的报表体系,以期即时反馈和纠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一般是在ERP系统实施完成后由企业设计完成。企业如未能利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绩效监控系统,将意味着ERP系统应用没有完全成功。

4. 管理改善持续化:

随着ERP系统的应用和企业业务流程的合理化,企业管理水平将会明显提高。为了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程度,可以依据管理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本身并不是目的,为企业建立一个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不断改善管理的机制,才是真正目的。这也是 5

ERP应用成功的一个经常不被人们重视的标志。

2. ERP的管理思想

2.1 MRP是ERP的核心功能

只要是"制造业",就必然要从供应方买来原材料,经过加工或装配,制造出产品,销售给需求方,这也是制造业区别于金融业、商业、采掘业(石油、矿产)、服务业的主要特点。任何制造业的经营生产活动都是围绕其产品开展的,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也不例外,MRP就是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对食品、医药、化工行业则为"配方")出发,实现了物料信息的集成--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其顶层是出厂产品,是属于企业市场销售部门的业务;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或配套件,是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业务;介乎其间的是制造件,是生产部门的业务。如果要根据需求的优先顺序,在统一的计划指导下,把企业的"销产供"信息集成起来,就离不开产品结构(或物料清单)这个基础文件。在产品结构上,反映了各个物料之间的从属关系和数量关系,它们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工艺流程和时间周期;换句话说,通过一个产品结构就能够说明制造业生产管理常用的"期量标准"。MRP主要用于生产"组装"型产品的制造业,如果把工艺流程(工序、设备或装置)同产品结构集成在一起, 就可以把流程工业的特点融合进来。通俗地说,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所有ERP软件都把MRP作为其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MRP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

2.2 MRPⅡ是ERP的重要组成

MRP解决了企业物料供需信息集成,但是还没有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益。MRPⅡ 同MRP的主要区别就是它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衡量企业经营效益首先要计算产品成本,产品成本的实际发生过程,还要以MRP系统的产品结构为基础,从最底层采购件的材料费开始,逐层向上将每一件物料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间接成本)累积,得出每一层零部件直至最终产品的成本。再进一步结合市场营销,分析各类产品的获利性。MRPⅡ把传统的帐务处理同发生帐务的事务结合起来,不仅说明帐务的资金现状,而且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例如将体现债务债权关系的应付帐、应收帐同采购业务和销售业务集成起来、同供应商或客户的业绩或信誉集成起来、同销售和生产计划集成起来等,按照物料位置、数量或价值变化,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使与生产相关的财务信息直接由生产活动生成。在定义事务处理相关的会计科目之间,按设定的借贷关系,自动转帐登录,保证了"资金流(财务帐)"同"物流(实物帐)"的同步和一致,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

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它必然体现物流信息同资金流信息的集成。传统的MRPⅡ系统主要包括的制造、供销和财务三大部分依然是ERP系统不可跨越的重要组成。所以,MRPⅡ的信息集成内容既然已经包括在ERP系统之中,就没有必要再突出MRPⅡ。形象地说,MRPⅡ已经"融化"在ERP之中,而不是"不再存在"。

总之,从管理信息集成的角度来看,从MRP到MRPⅡ再到ERP,是制造业管理信息集成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每一次进展都是一次重大质的飞跃,然而,又是一脉相成的。

那么,ERP同MRPⅡ的区别是什么呢?

6

世界经济形势、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都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形成,以面向企业内部信息集成为主的MRPⅡ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多元化(多行业)、跨地区、多供应和销售渠道的全球化经营管理模式的要求。进入90年代,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些跨国经营的制造企业开始朝着更高的管理信息系统层次--ERP迈进。需要再次指出的是--MRPⅡ不是"过时了",而是"不够了",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了。

ERP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在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那时的ERP概念的报告,还只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当时,Internet的应用还没有广泛普及。随着实践和发展,E RP至今已有了更深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也是ERP同MRPⅡ的主要区别:

1. ERP是一个面向供需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管理信息集成。ERP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供销、财务功能外,在功能上还增加了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供需链上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都有运输和仓储的管理问题);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售后服务及质量反馈,实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脉搏;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需求;支持多种生产类型或混合型制造企业,汇合了离散型生产、流水作业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支持远程通信、Web/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电子数据交换(EDI);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此外,还支持企业资本运行和投资管理、各种法规及标准管理等。事实上,当前一些ERP软件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制造业的应用范围,成为一种适应性强、具有广泛应用意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制造业仍然是ERP系统的基本应用对象。

2.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成就。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是ERP同MRPⅡ的又一个主要区别。ERP系统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诸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GUI)、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面向对象技术(OOT)、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客户机/服务器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等技术之外,还要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用户的需要。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ERP系统得以实现供需链管理的信息集成。

3. ERP系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是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实时性,扩大了业务的覆盖面和信息的交换量,为企业进行信息的实时处理、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了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预见并响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外业务流程必须保持信息的敏捷通畅。正如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实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动态一样,多层次臃肿的组织机构也必然无法迅速实时地对市场动态变化做出有效的反应。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供需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带来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机构的改革。这个改革,已不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把供需链上的供需双方合作伙伴包罗进来,系统考虑整个供需链的业务流程。ERP系统应用程序使用的技术和操作必须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MRPⅡ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应变性(Active)"上升为ERP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Proactive)"。 7

BPR的概念和应用已经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与需求市场和供应市场整个供需链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

ERP侧重于各种管理信息的集成,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侧重于技术信息的集成,它们之间在内容上有重叠但又是互补的关系。制造业是否实现ERP系统,什么时候实现,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规模以及发展和经营战略的需要。但是不论如何,都应从ERP的高度来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从实施MRPⅡ入手,仍然是绝大多数企业必要和可行的方案。

2.3 ERP管理思想的内涵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需链管理。供需链按原文Supply Chain直译是"供应链",但实质上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含有"供"与"需"两方面的双重含义,"供"与"需"总是相对而言、相伴而生的;国外也称Demand/Supply Chain。在市场经济下,供应总是因为有了需求才发生的,没有需求,何谈供应?因此,译为供需链更为确切。作为供应系统,通常是指Logistics(后勤体系)的内容,后勤体系是"从采购到销售",而供需链是"从需求市场到供应市场"。

以集成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著称的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PICS)从19xx年起,将生产与库存管理资格(CPIM)考试增加了供需链管理的内容,并在7个主题中列为第一(其余主题依次为:库存管理,JIT,主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控制,系统与技术),说明其重要性。供需链管理的考试内容有四个方面:

1. 经营范围的概念:供需链的要素;运作环境;财务基础;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准时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M);MRPⅡ、JIT及TQM之间的关系。

2. 需求计划:市场驱动;客户期望与价值的定义;客户关系;需求管理。

3. 需求与供应的转换:设计;能力管理;计划;执行与控制;业绩评价

4. 供应:库存;采购;物资分销配送系统。

从以上考试内容可以看出供需链管理思想的重点,它兼顾"供"与"需"两方面的环境。

企业为了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先要有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原材料和配套件以及协作件的供应商。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对象,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现代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需链,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的核心思想。当遇到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这类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的供需链,形成"动态联盟"(或称"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包括产品研究开发)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这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核心思想。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竞争对手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正是适应这种竞争形势的需求发展起来的。

在供需链上除了人们已经熟悉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外,还有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增值流"和"工作流"。就是说,供需链上有5种基本"流"在流动。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提供 8

能带来效益的价值。各种物料在供需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因此,供需链还有增值链(Value-Added Chain)的含义。不言而喻,只有当产品能够售出,增值才有意义。企业单靠成本、生产率或生产规模的优势打价格战是不够的,要靠价值的优势打创新战,这才是企业竞争的真正出路,而ERP系统要提供企业分析增值过程的功能。

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Work Flow)或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它们才能流动起来。工作流决定了各种流的流速和流量,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研究的对象。ERP系统提供各种行业的行之有效的业务流程,而且可以按照竞争形势的发展,随着企业工作流(业务流程)的改革在应用程序的操作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总之,ERP所包含的管理思想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之所以能够实现,又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不开。ERP不仅面向供需链,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同步工程的精神,而且必然要结合全面质量管理(TQM)以保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结合准时制生产(JIT)以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降低库存和缩短交货期;它还要结合约束理论(TOC,Theory of Constraint,是优化生产技术OPT的发展)来定义供需链上的瓶颈环节、消除制约因素来扩大企业供需链的有效产出。

3.ERP主要功能模块

对于ERP原理的初步了解是我们认识ERP的基础,接下来,为了使大家对ERP产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就要从它的功能上再给予进一步的介绍。

以往我们总是以某个产品为背景来介绍ERP系统,但是由于各个厂家产品的风格与侧重点不尽相同,因而其ERP产品的模块结构也相差较大。对于初次了解ERP的读者来说,有时可能会觉得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ERP系统。所以,在这里,我们想撇开实际的产品,从企业的角度来简单描述一下ERP系统的功能结构,即ERP能够为企业做什么。它的模块功能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这才是我们叙述的重点。

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模块以不同于以往的MRP或MRPII的模块,它不仅可用于生产企业的管理,而且在许多其它类型的企业如一些非生产,公益事业的企业也可导入ERP系统进行资源计划和管理。这里我们将仍然以典型的生产企业为例子来介绍ERP的功能模块。

在企业中,一般的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这三大系统本身就是集成体,它们互相之间有相应的接口,能够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另外,要特别一提的是,随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的加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ERP厂商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了ERP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功能,我们也会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

3.1财务管理模块

企业中,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ERP整个方案中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它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 9

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繁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软件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

一.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应付帐、现金、固定资产、多币制等部分构成。

1总帐模块

它的功能是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一般明细账及总分类账,编制主要会计报表。它是整个会计核算的核心,应收帐、应付帐、固定资产核算、现金管理、工资核算、多币制等各模块都以其为中心来互相信息传递。 2应收帐模块

是指企业应收的由于商品赊欠而产生的正常客户欠款帐。它包括#5@p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帐龄分析等功能。

它和客户订单、#5@p处理业务相联系,同时将各项事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

3应付帐模块

会计里的应付帐是企业应付购货款等帐,它包括了#5@p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帐龄分析等。它能够和采购模块、库存模块完全集成以替代过去繁琐的手工操作。

4现金管理模块

它主要是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以及零用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它包括了对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在ERP中提供了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和现金有关的功能。此外,它还和应收帐、应付帐、总账等模块集成,自动产生凭证,过入总账。

5固定资产核算模块

即完成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对目前固定资产的现状有所了解,并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各种方法来管理资产,以及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它的具体功能有:登录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以及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它和应付帐、成本、总账模块集成。

6多币制模块

这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币结算业务的要求增多而产生的。多币制将企业整个财务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各种币制来表示和结算,且客户订单、库存管理及采购管理等也能使用多币制进行交易管理。多币制和应收帐、应付帐、总帐、客户订单、采购等各模块都有接口,可自动生成所需数据。

7工资核算模块

自动进行企业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它能够登录工资、打印工资清单及各类汇总报表,计算计提各项与工资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这一模块是和总帐,成本模块集成的。

8成本模块

它将依据产品结构、工作中心、工序、采购等信息进行产品的各种成本的计算,以便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还能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法按地点维护成本。

二财务管理

10

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

财务计划:根据前期财务分析做出下期的财务计划、预算等。

财务分析:提供查询功能和通过用户定义的差异数据的图形显示进行财务绩效评估,帐户分析等。

财务决策: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心内容是作出有关资金的决策,包括资金筹集、投放及资金管理。

3.2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这一部分是ERP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提高效率。同时各个原本分散的生产流程的自动连接,也使得生产流程能够前后连贯的进行,而不会出现生产脱节,耽误生产交货时间。

生产控制管理是一个以计划为导向的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首先,企业确定它的一个总生产计划,再经过系统层层细分后,下达到各部门去执行。即生产部门以此生产,采购部门按此采购等等。

1主生产计划

它是根据生产计划、预测和客户订单的输入来安排将来的各周期中提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它将生产计划转为产品计划,在平衡了物料和能力的需要后,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的进度计划。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总活动的安排,是一个稳定的计划,是以生产计划、实际订单和对历史销售分析得来的预测产生的。

2物料需求计划

在主生产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最终产品后,再根据物料清单,把整个企业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转变为所需生产的零部件的数量,并对照现有的库存量,可得到还需加工多少,采购多少的最终数量。这才是整个部门真正依照的计划。

3能力需求计划

它是在得出初步的物料需求计划之后,将所有工作中心的总工作负荷,在与工作中心的能力平衡后产生的详细工作计划,用以确定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是企业生产能力上可行的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是一种短期的、当前实际应用的计划。

4车间控制

这是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作业计划,是将作业分配到具体各个车间,再进行作业排序、作业管理、作业监控。

5制造标准

在编制计划中需要许多生产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就是制造标准,包括零件、产品结构、工序和工作中心,都用唯一的代码在计算机中识别。

a零件代码,对物料资源的管理,对每种物料给予唯一的代码识别。 b物料清单,定义产品结构的技术文件,用来编制各种计划。

c工序,描述加工步骤及制造和装配产品的操作顺序。它包含加工工序顺序,指明各道工序的加工设备及所需要的额定工时和工资等级等。

d工作中心,使用相同或相似工序的设备和劳动力组成的,从事生产进度安排、核算能力、计算成本的基本单位。

3.3 物流管理

一. 分销管理

销售的管理是从产品的销售计划开始,对其销售产品、销售地区、销售客户 11

各种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并可对销售数量、金额、利润、绩效、客户服务做出全面的分析,这样在分销管理模块中大致有三方面的功能。

1对于客户信息的管理和服务

它能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档案,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以达到最高效率的保留老客户、争取新客户。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就是最近新出现的CRM软件,即客户关系管理,ERP与它的结合必将大大增加企业的效益。

2对于销售订单的管理

销售订单是ERP的入口,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是根据它下达并进行排产的。而销售订单的管理是贯穿了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它包括:

a客户信用审核及查询(客户信用分级,来审核订单交易)。

b产品库存查询(决定是否要延期交货、分批发货或用代用品发货等)。 c产品报价(为客户作不同产品的报价)。

d订单输入、变更及跟踪(订单输入后,变更的修正,及订单的跟踪分析)。 e交货期的确认及交货处理(决定交货期和发货事物安排)。

3对于销售的统计与分析

这时系统根据销售订单的完成情况,依据各种指标做出统计,比如客户分类统计,销售代理分类统计等等,再就这些统计结果来对企业实际销售效果进行评价:

a销售统计(根据销售形式、产品、代理商、地区、销售人员、金额、数量来分别进行统计)。

b销售分析(包括对比目标、同期比较和订货发货分析,来从数量、金额、利润及绩效等方面作相应的分析)。

c客户服务(客户投诉纪录,原因分析)。

二. 库存控制

用来控制存储物料的数量,以保证稳定的物流支持正常的生产,但又最小限度的占用资本。它是一种相关的、动态的、及真实的库存控制系统。它能够结合、满足相关部门的需求,随时间变化动态地调整库存,精确的反映库存现状。这一系统的功能又涉及:

a为所有的物料建立库存,决定何时定货采购,同时作为交与采购部门采购、生产部门作生产计划的依据。

b收到订购物料,经过质量检验入库,生产的产品也同样要经过检验入库。 c收发料的日常业务处理工作。

三、采购管理

确定合理的定货量、优秀的供应商和保持最佳的安全储备。能够随时提供定购、验收的信息,跟踪和催促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保证货物及时到达。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用最新的成本信息来调整库存的成本。具体有:

a供应商信息查询(查询供应商的能力、信誉等)。

b催货(对外购或委外加工的物料进行跟催)。

c采购与委外加工统计(统计、建立档案,计算成本)。

d价格分析(对原料价格分析,调整库存成本)。

3.4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以往的ERP系统基本上都是以生产制造及销售过程(供应链)为中心的。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把与制造资源有关的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进行管理。但 12

近年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被视为企业的资源之本。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被加入到了ERP的系统中来,和ERP中的财务、生产系统组成了一个高效的、具有高度集成性的企业资源系统。它与传统方式下的人事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

一. 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

对于企业人员、组织结构编制的多种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和运行分析,并辅之以图形的直观评估,辅助管理者做出最终决策。

制定职务模型,包括职位要求、升迁路径和培训计划,根据担任该职位员工的资格和条件,系统会提出针对本员工的一系列培训建议,一旦机构改组或职位变动,系统会提出一系列的职位变动或升迁建议。

进行人员成本分析,可以对过去、现在、将来的人员成本作出分析及预测,并通过ERP集成环境,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依据。

二. 招聘管理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优秀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招聘系统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

a进行招聘过程的管理,优化招聘过程,减少业务工作量;

b对招聘的成本进行科学管理,从而降低招聘成本;

c为选择聘用人员的岗位提供辅助信息,并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人才资源的挖掘。

三. 工资核算

a能根据公司跨地区、跨部门、跨工种的不同薪资结构及处理流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薪资核算方法。

b与时间管理直接集成,能够及时更新,对员工的薪资核算动态化。

c回算功能。通过和其它模块的集成,自动根据要求调整薪资结构及数据。

四. 工时管理

a根据本国或当地的日历,安排企业的运作时间以及劳动力的作息时间表。 b运用远端考勤系统,可以将员工的实际出勤状况记录到主系统中,并把与员工薪资、奖金有关的时间数据导入薪资系统和成本核算中。

五、差旅核算

系统能够自动控制从差旅申请,差旅批准到差旅报销整个流程。并且通过集成环境将核算数据导进财务成本核算模块中去。

4.目前所使用ERP系统的特点

ERP同MRPⅡ的主要区别

1.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的差别

MRP II主要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ERP系统在MRP 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

2. 在生产方式管理方面的差别

MRP II系统把企业归类为几种典型的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如重复制造、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按库存生产等,对每一种类型都有一套管理标准。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了紧跟市场的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生 13

产以及看板式生产等则是企业主要采用的生产方式,由单一的生产方式向混合型生产发展,ERP则能很好地支持和管理混合型制造环境,满足了企业的这种多角化经营需求。

3. 在管理功能方面的差别

ERP除了MRP 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管理功能外,还增加了支持整个供应链上物料流通体系中供、产、需各个环节之间的运输管理和仓库管理;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和备品备件管理;支持对工作流(业务处理流程)的管理。

4. 在事务处理控制方面的差别

MRP II是通过计划的及时滚动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它的实时性较差,一般只能实现事中控制。而ERP系统支持在线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售后服务即质量反馈,强调企业的事前控制能力,它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等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了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绩效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此外,在MRP II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供、产、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5. 在跨国(或地区)经营事务处理方面的差别

现在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组织单元之间、企业与外部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ERP系统应用完整的组织架构,从而可以支持跨国经营的多国家地区、多工厂、多语种、多币制应用需求。

6.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差别

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ERP系统得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信息进行集成管理。ERP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C/S)体系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支持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此外,还能实现在不同平台上的互操作。

5.ERP软件的发展趋势

5.1 ERP功能的扩展

1、纳入PDM功能

产品数据管理 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 CIMS和并行工程日益发展,PDM愈显重要。CAD和 ERP厂商都将 PDM做为自己的产品来发展。在 ERP方面,BAAN公司出台了自己的 PDM产品,实现设计数据、产品构型、 BOM、设计文档、有效性控制等。在Oracle的 Manufacturing 10SC中的工程数据管理是面向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研制的,可以在研制和批生产混线的企业中应用,简化了系统在新产品投产时的准备工作量。 BPCS的 C/S版以及SAP的 R/3中都直接加入了与 PDM相重叠的功能,增加了对设计数据的管理、设计文档的应用和管理,减少了 MRPII庞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准备工作量。 R/3和 BAAN的 PDM还能直接与CAD软件相连接。

2、ERP与EDI的集成

虽然EDI是许多MRPII已经具有的功能。近年来ERP的 EDI功能又有进一步的扩展。 ( l) ERP将企业内部的EDI集成。业务文件(如计划或订单)的传递和一般的公文传递,在内容、传递范围或是所运行的计算机环境等方面,都有区 14

别,但又是交叉在一起的。ERP把原来分散的EDI连通,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ERP系统的EDI具有与系统以外的EDI连通的功能。这样ERP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与本企业的非ERP软件用户交换信息。(2)企业间的EDI。当前在某些行业中,如汽车制造业,EDI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功能。汽车行业销售的方式要求 ERP软件在销售和采购模块中用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

因为 EDI的格式非常多,软件商必须为用户开发和维护能支持含有数百种不同的EDI格式,所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制造软件厂商们正在与EDI软件厂商联合。

3、增加了工作流功能

对工作流(Work flow)的需求是与无纸管理及 EDI在 ERP软件中的应用同时发生的。使用EDI以后就出现了电子文档(电子的计划文件、电子订单或工程更改文件)在要求的时间按照规定好的路线传递到指定的人员处的问题,必须采用工作流管理进行控制。在Oracle的Manufacturing 10SC中已加入了工作流管理模块,这是一个集成的、基于规则的、自动和连贯的工作流管理程序。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诸如对采购订单需求的核准,能够自动地在正确的时间流转到指定的人员处。对工作流的管理使 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之中。

4、增加数据仓库DW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

MRPII或ERP软件的基本特征是“联机事务处理”。而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从规模庞大、数据完整但“事无巨细”的ERP系统中直接获取对他进行宏观决策时所需的数据是很困难的。90年代中期出现了数据仓库DW和联机分析处理 OLAP技术,新一代的ERP软件立即将其综合进去,为用户提供企业级宏观决策的分析工具。 Manufacturing SC10版本的“Application Data Warehouse应用数据仓库”模块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基于DW和 OLAP技术的决策支持集成环境。 SAP利用它的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API将第三方的 DSS(决策支持系统)和 OLAP软件集成进来。 Information Builder公司将为 R/3的用户提供数据仓库软件包, Business Objects与SAP联合开发了一个针对 R/3的集综合查询、报表和 OLAP为一体的 DSS版本。

5、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

传统的ERP系统着眼于企业后台的管理,而缺少直接面对客户的系统功能。因为,传统的企业只是着力于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快速高效地生产出产品,至于哪种产品更受欢迎,哪些服务最有待改进这一类的问题,却往往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凭经验臆测。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他们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

基于上述背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称前台管理系统,成了ERP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销售人员只要有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随时得到生产、库存和订单处理的情况,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活动;而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5

5.2 向Internet、Web上转移

由于今后1ntranet将成为许多大公司网络建设的选择,使用 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加之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对WEB技术的支持,使得目前几乎所有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厂商都计划将 Web测览器的前端安装到他们的产品上去。专家们预言,“Web测鉴器将来会完全代替传统的客户机”。几个大的制造软件公司Oracle、SALP和BAAN都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 MRPII/ER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Web化”。采用的途径有三:

( l) 建立能使现有应用程序结构与 Internet协议进行通讯的桥连技术。19xx年3月SAP公司展示了其 Internet R/3软件,为销售、产品配置、库存及采购模块提供 Internet访问功能。R/3使用户通过客户端的 Web测览器来访问 R/3应用软件包,进行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访问。ORACLE公司在它的 Application最新版本中加入了 Internet Commerce新模块。

(2) 其二是增加新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Oracle公司发布了 Oracle Application for Web的3个以Web测览器为前端的应用套件,允许企业外部的授权供应商、客户或企业内部某些经授权的工作人员通过一个标准的Web测览器远程进入 ERP系统,完成输入订单、监督装运、检查付款、查看供货协议、监督库存、查验收据、审批支付状况、测览产品目录等业务。SAP公司已宣布将与One Wave公司一起为它的大型客户/服务器套件 R/3的人事管理、服务管理、采购和财务报告应用程序推出基于Web的客户机程序。而另一家著名ERP软件厂商J.D.Edwards已经在销售一个名叫One World的财务应用程序套件,并正在致力于为全套应用程序提供Web前端的努力。

(3) 三是改写原有的应用。应用软件厂商正忙着把应用程序建立在网络计算环境中,使应用程序的代码完全适合 Internet。这些公司计划把他们的应用程序重新建立在数以百计的基于Java小程序的部件(cartridge)和模块上。BAAN公司在前不久签署的一项协议中,表示计划建立基于Sun公司的Java且基于部件的C/S应用软件。Oracle许诺在19xx年底之前所有的软件都被Java化,并通过Oracle网络计算结构NCA将应用软件转换成更为分布化的系统。Oracle的许多功能都将变成能插入NCA的新结构。J.D.Edwards计划在18个月内交付他们有40000个部件组成的 ERP应用程序套件。SAP公司已经推出了代表R/3系统部分的l70种部件。

舆论看好以测览器为客户机的Internet网络计算方式。但对于繁杂的制造业应用软件分布化以及把大型应用软件分成为小构件,重建应用程序部件将是十分困难的,是各主要厂商将要走的最艰苦的历程。

5.3 新的模块化软件和专业化软件

1、新的“模块化”的概念与现行的“可选择模块的套件”是不同的。如SAP公司的模块化具有以下特点:

(l)采用一种新的将第三方软件集成到ERP中去的方法,称为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usines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BAPI)。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接口。有了BAPI,用户可以通过测览器、Exchange电子邮件来使用ERP系统,用户可以将这些软件模块与非ERP软件混合匹配使用。

(2)用户可以按需求单独更新某一个模块,而没有必要为了增强某一个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用户用逐个模块更新的办法增强系统的功能,而不必更换整个系统。

16

BAPI技术对 ERP软件的开发商说来是非常重大的进步。从MRPII到ERP,系统功能越来越多,一个软件公司无论多么强大,也无法独自开发包括企业全部专业的全部管理功能的软件。在技术上必须有能力把第三方软件接在自己的核心软件上。SAP的BAPI和Oracle应用的30多个API能够使自己的软件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

2、专业化软件。这将改变向用户提供适于所有用户的通用产品的状况,而针对具体的用户市场对软件预先“剪裁”推出针对特殊市场的软件产品。专业化软件不需要用户进行针对性的配置就可得到可用的菜单、模块和报表等,可以更快的启用,可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Forrester将这种ERP软件专业化倾向称为ERP的“垂直市场战略”。其中重要的动向有:

SAP宣布在19xx年3季度将其面向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完整的供应链规划软件IS。Oi1系统投入市场。这是一个扩展并优化了R/3功能的行业性应用软件,为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业务管理提供认敏捷制造、容量设计和生产线维护到全球范围的价格和税收状况和销售和流通系统,对外贸出口订单管理、运输计划和处理,以及各种账务、制造和劳动力成本的控制等全面的支持。R/3系统还有面向电讯公司和公益事业部门的版本计划。Oracle购买了制造软件开发商Datalogic,在此基础上将开始把业务扩展到化工、能源和消费包装类商品市场。

ERP软件的专业化趋势说明制造软件覆盖领域的扩张,使ERP已经走出制造业,在能源、电讯和其他行业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

5.4.ERP软件向NT平台转移

长期以来,高端的制造业应用软件一直为UNIX服务器所统治。而随着台式机处理器性能的增强、价格的下降, Windows NT逐渐成为多数企业选择服务器的对象。作为制造软件厂商重要的客户群的中小型企业,NT服务器能满足其用户站点不多的使用条件,又受运行NT的低价Intel平台的吸引,将成为使用基于NT的低价C/S应用软件的主力军。在这种背景下,各制造业应用软件的开发商如SAP、Oracle等纷纷宣布他们在服务器一端支持Windows NT的应用软件。那些定位于高端的技术、采用低廉NT平台的ERP软件将在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当前的ERP的特点是:

( l)功能上,新增加的工作流、EDI、DSS等功能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是ERP管理的对象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物料、物理的和生产力的资源扩大到信息资源。

(2)管理的深度从原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向下扩展到覆盖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处理,向上扩展到决策支持的联机分析处理OLAP,横向扩展到设计和工程领域。

(3) ERP的计算机环境从传统Client/Server环境过渡到以Web和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计算环境为支撑。

(4)软件结构上,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更趋于灵活、实际和面向具体用户。

(5)ERP软件应用范围拓宽,将覆盖制造业以外的许多领域。

这些发展标志着ERP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6.ERP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有关ERP的引入是许多企业颇为关注的问题。自从19xx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 II 软件以来,MRP II/ERP在中国的应用 17

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700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软件。然而,其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各个企业差距较大。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整个过程进行一下回顾和思考。

回顾我国的MRP-II/ERP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MRP-II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由于受多种障碍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称之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在八十年代,中国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低等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MRP-II软件。作为MRP-II在中国应用的先驱者,它们曾经走过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首先,存在着管理软件本身的技术问题。当时引进的国外软件大都是运行在大、中型计算机上,多是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开放性、通用性极差,设备庞大,操作复杂,系统性能的提升困难。而且国外的软件没有完成本地化的工作,再有就是耗资巨大等,同时又缺少相应配套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其次,存在着缺少MRP-II应用与实施的经验问题。再次,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问题。当时企业的领导大都对这一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其视作为一项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尽管如此,仍有些企业获得了一些效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鼓风机厂等;也有的企业应用并不理想,例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在八十年代后期共斥资2000多万法郎从法国引进了MRP-II系统并安装在两台BULL公司的DPS7000主机上,目标是实现对全公司的订单、库存、生产、销售、人事、财务等进行统一管理,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益,但结果其应用的部分尚达不到软件系统的十分之一功能。故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效益与巨大的投资及当初的宏图大略相去甚远。

为此,有些人认为“国外的MRP-II软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厂情”;一些专家学者在分析和总结这段的应用情况后,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论点,即:“国外的MRP-II软件三分之一可以用,三分之一修改之后可以用,三分之一不能用。”这就是被人们戏称的“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第二阶段:成长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xx年至19xx年,其主要特征是MRP-II/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的观念,被人们称为“三个三分之一休矣”的阶段。

该阶段唱主角的大多还是外国软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阶段的管理软件虽仍然主要还是定位在MRP-II软件的推广与应用上,然而涉及的领域已突破了机械行业而扩展到航天航空、电子与家电、制药、化工等行业。典型的企业有成都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上海机床厂、一汽-大众汽车集团等。 18

此外,象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等老牌的MRP-II用户在启动了国家“863”的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重点工程后,都先后获得了可喜的收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生产管理为核心,联接了物资供应、生产、计划、财务等各个职能部门,可以迅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平衡能力,效率提高了30多倍,为此于19xx年11月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授予的“工业领先奖”;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的MRP-II项目,经美国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 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Inc. 创建于19xx年)的专家认定达到了A级应用水平,等等。总之,大多数的MRP-II用户在应用系统之后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收益,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之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出和普及、软件系统在UNIX小型机/工作站上以及微机平台上的扩展和软件开发趋势的通用性和开放性都使得MRP-II的应用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二是由于中国企业已进入体制转变和创新阶段,积极地革新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并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三是一些国外的软件公司已完成了本地化的工作,其产品在开放性和通用性方面也作了许多改善,同时我国的财务制度和市场机制也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再有就是一些国内的公司对国外软件经过二次开发和改装后形成了国内版本的软件并将其推向市场,使得中国的企业有了更广的选择范围;四是人们在经过了一段学习和探索之后,在观念上开始转变,实践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业界有识之士高声疾呼“三个三分之一休矣”,进而对该阶段MRP-II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给予了肯定。

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

(1)企业在选择和应用MRP-II时缺少整体的规划;(2)应用范围的广度不够,基本上是局限在制造业中;(3)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只限于企业的内部,尚未将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范围之内;(4)部分企业在上马该项目时未对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术支持作详细和全面的考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阶段:成熟期。

该时期是从19xx年开始到下世纪初的整个时期,其主要特点是ERP的引入并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并且由于不断的实践探索,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而进入了ERP应用的“成熟阶段”。

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金融业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新型管理软件来与之相适应。因此ERP就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角,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情有独钟。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例如德国著名的ERP软件供应商SAP公司就推出了多种行业的解决方案,其中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还有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邮电与通信业、能源(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煤炭业等)、公共事业、商业与零售业、外贸行业、新闻出版业、咨询服务业、甚至于医疗保健业和宾馆酒店等行业的解决方案。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 19

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 Internet 实现电子商务等MRP-II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多数企业未能把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与实施ERP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了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有的手工操作的情况,造成了ERP的功能难以全面发挥。(2)国内ERP市场尚不成熟,厂商行为难以规范。例如个别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不管其产品是否适合卖方的实情,不负责任地达成合同,导致了后面的实施工作无法进行和效果不佳的结局。 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正在日益完善,今后企业的兴衰存亡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相信在“成熟阶段”,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同ERP并使用它,实现科技与管理双轮并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将会大为提高。

上面我们从ERP在我国应用发展历史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最后,为了让大家对ERP在中国企业里的应用情况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我们再从具体实施ERP或将要实施ERP的企业的角度来看一看,它们对ERP系统是如何认识的:

1. 以进为“上”型。指关注企业管理新发展,采取“拿来主义”态度,积极地学习、借鉴,当条件成熟时及时上马的企业。如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从19xx年1月开始使用SAP的R/3系统,应用至今已超过两年时间,其长期影响仍在观察统计当中。但从一汽大众总经理陆林奎的一席话已经可以窥见一斑:“原来我们测算了一下一汽-大众的年保本点可能要达到8万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详细测算了我们汽车成本的构成后,积极开发了一些盈利高的汽 车产品,最后实际生产3.5万辆就可实现保本,所以我们19xx年的生产销售超过了4.2万辆, 年底盈利了2个亿”。

2. 盲目乐观型。这些企业对ERP认识模糊,混淆了“ERP软件”与“ERP系统”的概念。 他们认为,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和某种ERP软件,就能解决企业这样那样的 老大难问题。或者就是企业为上而上,追赶潮流,把钱花在外部包装上。其实,ERP系统能否成功实施,关键是企业要踏踏实实地做好5个“P”的工作,即Process(业务流程改造)、People(人力资源和组织)、Practice(业务行为规范)、Products(信息产品支持)、Partnership(选择合作伙伴)。没有“5P”打基础,只是盲目乐观,企业注定隐患丛生。

3. 怀疑观望型。当前ERP软件市场大体“一头热”,说明了持这种想法的企业占到多数。他们认为,ERP是舶来品,尚未经过中国国情的“改造”。再加之,许多企业曾经上马的MRP II系统运行不利,更使得他们提出“ERP究竟是否适合中国的企业”这种疑问。

所以,我们还应看到,尽管现在ERP在我国呈现出了迅猛发展之势,但是仍旧有很多企业对ERP的应用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些企业实施ERP的效果,对于ERP今后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也是不利的,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企业无论是对ERP,还是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思想,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

20

6.ERP的实施过程

在引入ERP系统的过程中,实施是一个极其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为,实施的成败最终决定着ERP效益的充分发挥。例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千家企业购买了MRP-II/ERP软件。而在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存在三种情况: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 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5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为外资企业。如此令人沮丧的事实无疑向我们表明: ERP实施情况已经成为制约ERP效益发挥的一大瓶颈因素。由此,我们得出:企业的ERP项目只有在一定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够成功实现企业的应用目标。 在这一部分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有关ERP实施方面的内容。

第三讲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实施进程简图

6.1项目的前期工作(软件安装之前的阶段)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但往往为实际操作所忽视。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

1. 领导层培训及ERP原理的培训。主要的培训对象是企业高层领导及今后ERP项目组人员,使他们掌握ERP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这是ERP系统应用成功的思想基础。因为只有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及员工才是真正的使用者,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只有他们理解了ERP,才能判断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RP软件,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ERP。

2. 企业诊断。由企业的高层领导和今后各项目组人员用ERP的思想对企业现行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议和诊断,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用书面形式明确预期目标,并规定评价实现目标的标准。这里会用到我们在下一个部分里将要介绍的业务流程重组方法。

需求分析,确定目标。企业在准备应用ERP系统之前,还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

-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

-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ERP系统是否能够解决? -ERP系统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的分析?

-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

21

-上ERP的目的所在,到底为什么,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

-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或准备在上ERP之前让咨询公司帮助理顺、人员的素质够不够高?

-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从而做出是否上ERP项目的正确决策。

3. 软件选型。在选型过程中,首先要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弄清楚企业的需求,即先对企业本身的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充分的调研,这我们在需求分析阶段已经完成;知彼,就是要弄清软件的管理思想和功能是否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两者是相互交织进行的,可以通过软件的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找出企业现有的管理问题,特定的软件则可能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够满足企业一定的特殊需求,也需要一定的补充开发。去此,还要了解实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国情(像财务会计法则等一些法令法规,还包括汉化等)、行业或企业的特殊要求。根据这些来运行流程和功能,从“用户化”和“本地化”的角度来为ERP选型。

6.2 实施准备阶段(包括数据和各种参数的准备和设置)

这一阶段要建立的项目组织和所需的一些静态数据可以在选定软件之前就着手准备和设置,图中用向左延伸到前期工作阶段来表示。在这个准备阶段中,要作这样几项工作:

1. 项目组织。ERP的实施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上的保证,如果项目的组成人选不当、协调配合不好,将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周期和成败。项目组织应该由三层组成,而每一层的组长都是上层的成员。

(1)领导小组,由企业的一把手牵头,并与系统相关的副总一起组成领导小组。这里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像项目经理的任命、优秀人员的发现和启用等。

(2)项目实施小组,主要的大量的ERP项目实施工作是由他们来完成的,一般是由项目经理来领导组织工作,其他的成员应当由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组成。

(3)业务组,这部分工作的好坏是ERP实施能不能贯彻到基层的关键所在。每个业务组必须有固定的人员,带着业务处理中的问题,通过对ERP系统的掌握,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法,并用新的业务流程来验证,最后协同实施小组一起制定新的工作规程和准则。还包括基层单位的培训工作。

2. 数据准备。在运行ERP系统之前,要准备和录入一系列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是在运用系统之前没有或未明确规定的,故需要做大量分析研究的工作。包括一些产品、工艺、库存等信息,还包括了一些参数的设置,如系统安装调试所需信息、财务信息,需求信息等等。

3. 系统安装调试。在人员、基础数据已经准备好的基础上,就可以将系统安装到企业中来了,并进行一系列的调试活动。

4. 软件原型测试。这是对软件功能的原型测试(prototyping),也称计算机模拟(computer pilot)。由于ERP系统是信息集成系统,所以在测试时,应当是全系统的测试,各个部门的人员都应该同时参与,这样才能理解各个数据、功能和流程之间相互的集成关系。找出不足的方面,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以便接下来进行用户化或二次开发。

6.3. 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这一阶段的目标和相关的任务是:

22

1. 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在基本掌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产品,将各种必要的数据录入系统,带着企业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组织项目小组进行实战性模拟,提出解决方案。模拟可集中在机房进行,也称之为会议室模拟(conference room pilot)。

2. 制定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试和模拟运行之后,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小组会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就要将与之对应的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初步制定出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验收。在完成必要的用户化的工作、进入现场运行之前还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的审批和验收通过,以确保ERP的实施质量。

6.4切换运行

这要根据企业的条件来决定应采取的步骤,可以各模块平行一次性实施,也可以先实施一两个模块。在这个阶段,所有最终用户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使用终端或客户机操作,处于真正应用状态,而不是集中于机房。如果手工管理与系统还有短时并行,可作为一种应用模拟看待(live pilot),但时间不宜过长。 新系统运行

一个新系统被应用到企业后,实施的工作其实并没有完全结束,而是将转入到业绩评价和下一步的后期支持阶段。这是因为我们有必要对系统实施的结果作一个小结和自我评价,以判断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还有就是由于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将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提出,再加之系统的更新换代,主机技术的进步都会对原有系统构成新的挑战,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巩固的基础上,通过自我业绩评价,制定下一目标,再进行改进,不断地巩固和提高。

以上我们就对ERP的实施过程作了简要的介绍。当然,这些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阶段没有做好,决不可操之过急进入下一个阶段,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实施进程中,培训工作是贯彻始终的。我们只是对第一个阶段的领导层培训和MRP II原理培训作了详细的介绍。而那些贯穿于实施准备、模拟运行及用户化、切换运行、新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有关培训,如软件产品培训、硬件及系统员培训、程序员培训和持续扩大培训也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应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员工才是系统的真正使用者,只有他们对相关的ERP软件产品及所要求的硬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保证系统最终的顺利实施和应用。

7.ERP实施评价标准

7.1巨大的风险性

ERP是企业在信息时代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系统,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是,ERP项目的建设也会涉及到管理机构的变化和经营方式的变革,这些变化发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另外,实行ERP系统也是对企业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重要考验,一个成功的ERP系统可能会耗资数百万美元。例如广东某电器股份公司ERP项目的预算是4000万人民币,其中初步设计就用去100万元。所以,只有经营状况良好、资金雄厚的企业才具备上ERP系统的必要条件。而时机不成熟时上ERP系统,不仅会造成所建立的系统与实际不符,运作不畅,甚至会导致经营管理混乱,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ERP项目的实施要经过严密的可行性论证后再下结论。

7.2 项目评价方式

23

ERP项目实施成效评价是在项目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对项目的目的、效益、影响和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有助于改进投资效益,提高宏观决策和管理的水平。

由于对ERP管理体系的投资数目巨大,因此,应分步实施。在各子系统的设计报告中常含有很多主观因素或无法预测的困难,而其中的效益分析结果都比较乐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几乎每个项目都没有想像的顺利,这样就必须对首先进行的子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指导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项目结束时应根据ERP所产生的效益来进行最终的实施效益评价。

由此看来,对ERP项目的评价工作应当分步实施,用前期的评价结果来指导后期的工作,在项目结束时进行项目总评。

7.3项目评价标准

由于企业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实施效益应当分别从横向和纵向来分析和评价, 因此,企业实施ERP是否有效的最终评价标准是它与原有系统相比的优劣程度和它与同行业企业相比的优劣程度。只有新系统运行平稳同时又具有原系统不具备的优势,并有助于保持企业目前和长远的竞争利益,才能认为企业成功地实施了ERP。这种比较应当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以确保比较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可接受性。

7.4项目总评的指标体系及其量化

在项目结束时进行的项目总评活动应当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既要考虑项目对于本行业的特殊性,又要考虑项目对企业发展通用模式的普遍效益。由于本企业的特殊效益涉及到很多行业特性,在不同的环境下没有通用性,所以,本文只从项目的普遍性效益方面入手。

所谓项目的普遍性主要考虑对企业的战略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指标、社会效益等四方面因素。右图是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后,应当立即收集数据,着手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和消除指标间差异的量化工作,然后代入相应的数学评价模型中进行计算,并取得计算结果。用这个计算结果同原有系统的相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系统改进的具体量化值。

24

更多相关推荐:
企业资源计划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1简介定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也就是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举例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quot...

企业资源计划(ERP)期末论文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姓名吴宇强班级08工商管理学号0811020xx7摘要企业资源计划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精髓越来越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文章主要阐述了企业资源计划的理论项目实施方法和在现...

我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课程

我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课程学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门课程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就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供需链上所有的资源与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集成...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所谓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写它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建设架构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建设架构1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A客户资料姓名电话住址区域性别生日会员卡号会员级别B订单编号C录入时间D联系记录文字电话录音E服务项目分项详细列出来方便客服人员选择选项F上门服务人员G...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需求

精品原创KLX翠屏煤矿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需求第一部分物资管理物资计划管理一管理目标对物资计划的编制审核审批计划实施下达订单签订合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管理达到计划准确数量合理采购及时受控执行的目标从源头上降低库存...

SAP企业资源计划(ERP)资料

目录前言2SAP简介2SAPR3系统概述2第一章SAPR3生产计划和控制5第二章SAPR3物料管理12第三章SAPR3销售与分销19第四章SAPR3财务会计29第五章SAPR3管理会计32第六章SAPR3资产管...

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课程编号英文名称EnterpeiseResourcePlanning学时总计3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4学时实验含上机8学时学分20学分面向对象信息...

精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精益ERP精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产品介绍北京神州精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BeijingChinaleanInformationTechnologyCorpLtd目录1精益ERP22精益生产管理系统421精益生产管理系...

BIM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BIM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摘要当前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最大难题在于一是难以实时提供项目管理各条线所需的基础数据二是各条线工作协同困难随着数字建造核心技术3D建模和3D计算技术的成熟和实用化以建筑信息模型BIM...

107.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需求单位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单位概况湖南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xx年的民营企业现有职工106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科研人员12位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20人设有泵阀研究所...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