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时间:2024.4.27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1、医院门诊、急诊的首诊医生发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应在明确诊断后10天内填写《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报告卡》,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2、住院病例发病死亡信息由病案室人员根据出院登记信息每月收集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

3、防保科医生应将属于本辖区的常住患者分发到各社区,并及时对社区医生填报的社区调查部分进行复核,每月10日前上报到所在镇卫生院。

4、医院预防保健科医生应每月定期查阅病案室或者索引脑卒中、心梗等病种进行漏报补报,填写《****县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

5、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的病例,在年终应进行统一补报;在年报上报截止日后所发现的漏报病例也应做好相关记录。

6、对原始纸质资料使用统一档案盒进行分类归档,盒面标识完整易辨,并明确专人负责保管。

镇中心卫生院

20xx年12月10日

1


第二篇: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


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试行)

为及时获得完整、准确的我省居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水平,动态了解发病变化趋势,为心脑血管病防控提供政策依据,特制定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方案。

一、目标

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建立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掌握我省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水平、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

(一)报告对象和范围

1.报告对象:监测县(市、区)内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2.报告范围: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点为赞皇县、迁安市、内邱县、望都县、景县、定州市、张家口市桥东区和河北省国家级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报告单位:监测点各级各类具有心脑血管病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均为报病单位,包括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企业医院、收治地方病人的部队医院等。

2.报告人:报告单位负责接诊及调查的相关医生为报告人。

(三)报告病种和内容

1

1.报告病种:(1)脑卒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2)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源性猝死(I46.1)。

2.报告内容:《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见附件1)填写项目包括:门诊号、住院号、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职业、工作单位、联系电话、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疾病诊断、诊断依据、确诊时间、是否首次发病、确诊单位等疾病信息。

三、信息收集方法

(一)医疗机构报告

监测县(市、区)指定报病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等就诊发现的,经临床或病理、心电图、X线、CT检查、实验室检查,首次确诊的新发病例,或在其他(包括监测区内外)医疗机构已经确诊,但在监测区指定报病医疗机构为初次就诊的病例。

(二)死亡补发病

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居民死亡报告系统核对本辖区死亡病例,如发现有上述需要报病的心脑血管事件病例,经与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核对为未报病例,需组织医疗卫生机构补报相应的报告卡。

(三)基层监测组织报告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

2

和村卫生室)结合日常工作,发现心脑血管事件的病例,应向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报告,由上一级医疗机构核实为未报的,需调查核实诊断后填写报告卡。

(四)漏报调查及其他专题调查

漏报调查包括医院漏报调查和居民漏报调查。对于所发现的漏报病例应及时填写报告卡补报。

四、报告程序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信息统一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上报,各机构的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一)医疗机构报病程序

医疗机构可根据信息化程度,选择手工填报或信息交换程序,鼓励各医疗机构采用信息交换程序报病。

1.手工填报程序

(1)门、急诊或住院首诊医生,对符合上报条件的病例,应及时填写《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相关信息;

(2)各科门诊和病房应设专人负责每日报卡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交院内分管报病工作的科室;

(3)院内分管报病的科室设专人负责《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的收集和质量审核,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责任报告人核对和修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院内剔除,并于1周内录入报告系统。

2.信息交换程序

3

医疗机构按照国家统一的接口标准对本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接口配臵,按照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最小数据集内容进行交换(见附件2),实现与国家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的实时信息交换。

(二)死亡补报病例

1.各级医疗机构防保医师在收集、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时,对于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应及时与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系统核对,发现未报病例应及时与主管的临床医师联系,若为需要报告的病例则补填发病报告卡;乡镇或街道防保医师在调查死亡原因过程中发现存在上述心脑血管事件应及时核实,如为需报告的病例应及时补填发病报告卡,登记到《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报告的专业人员应定期与死因系统核对,发现存在上述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病例,应按乡镇、街道整理后反馈基层,由基层医疗保健人员,对无发病报告者进行面访、核实。若发现为需要报告的慢性病病例,则补填相应的报告卡,分别登记到《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向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出卡片;对已有发病报告者,将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的死亡原因与死亡日期登记入《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随访时确认。

(三)基层监测组织报告程序

监测县(市、区)内的个体医生、村卫生室等发现上述需要报卡的病例,应向所辖的街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

4

中心)报告,由街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核对报告登记,如为未报病例应面访核实后填写报告卡,登记到《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及时录入系统。

(四)漏报调查程序

1.医院漏报:各级医疗机构应定期配合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病例的漏报补报工作,具体要求为:(1)在医院可以通过定期查阅病史或出入院情况等资料,进行查漏。(2)在收集、审核《死亡医学证明书》、《居民死亡推断书》时,发现未报病例应及时补填发病卡片,完成本院的死亡补发病报告。病例由医院防保人员补填报告卡,及时录入监测系统。

2.居民漏报:监测县(市、区)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居民漏报调查来评估监测数据质量,校正监测数据。

(五)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程序

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于当月内对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以及重卡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及时通知报卡单位核对,重点加强对已录入信息的核对。根据姓名、住址等信息进行检索后,发现重复上报病例剔除。

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户籍地址,将属于本监测县(市、区)户籍的病例卡片信息导出后,分发给监测乡镇、街道,经监测乡镇、街道防保医师核实户籍与信息内容,并于每年年底对辖区所有脑卒中、冠心病报告病例进行随访,将结果登记到《心脑血管事件登记册》,并反馈给县(市、区)

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报告要求

(一)报告规则

1.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发病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以后,若再次急性发作,应按又一新发病例填报卡片。

2.如果患者同时患有脑卒中和/或冠心病,应按所患之病种分别予以填报。

(二)卡片填写要求

卡片填写须字迹清晰,易于辨认,项目齐全,更正诊断病例诊断依据须准确可靠。对发现有误的病例信息应及时进行核对、随访、更正。

(三)报告时限

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指定科室及专人每天收集本院内《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7天内完成对卡片的审核,并进行网络报告,每月10日前将上月报告卡报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人员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发病卡进行审核,发现填写不合格者应注明具体审核意见,并反馈、督促报告单位核实、纠正。对于核实无误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于7天内通过网络对报告的发病信息进行审核确认。

六、质量控制

6

各地要结合当地工作现状,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关工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程序,保证报告质量。

(一)加强领导

各监测县(市、区)应建立监测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疾病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完善县、乡、村三级报告系统,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业务人员负责监测工作,省、市、县根据需要成立监测工作技术指导和咨询组织,指导和协助解决监测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二)健全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发病报告管理制度、例会制度、个案核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工作督导与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2次对各医疗机构进行医院漏报调查,定期进行通报。

(三)质量督查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辖区内心脑血管事件登记管理工作考核,并纳入对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完善奖惩机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对辖区医疗机构或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并通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能力培训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报告人员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加强责任报告科室医务人员培训,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

7

七、数据管理和利用

(一)监测资料的管理

1.资料保密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的数据具有隐私性和保密性,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翻阅和利用数据。

2.账号安全用户的密码应注意保密,定期更改。用户如发现账号信息泄露,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县(市、区)级本级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在查明情况前,应暂停该用户的使用权限,并同时对该账号所报数据进行核查。待确认没有造成对报告数据的破坏后,修改密码,恢复该账号的报告权限,同时进行书面记录。

3.资料利用经过授权,相关机构和个人可以利用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公共卫生监测及向患者提供科学信息等。资料利用过程中,依然必须遵从资料保密性原则,不得将资料内容外泄。

(二)统计分析指标

1.人口数统计以户籍人口为准,按公安部门的人口登记资料统计平均人口数,填报人口统计表。计算公式:

平均人口数=(本年末人口数+上年末人口数)/2

2.发病率一般以年为观察期间,用10万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某病发病率=(某年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数/同年该人群平均人口数)×10万

八、组织机构及职责

8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负责本辖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辖区心脑血事件报告系统,并为系统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该项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的年度考核。

3.依据相关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实施方案,并落实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本辖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实施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心脑血管事件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心脑血管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开展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心脑血管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负责本辖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5)开展本辖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信息

9

的审核;负责定期与公安、民政等管理部门核对人口、死亡资料,及时反馈基层开展查漏补报,定期组织开展漏报调查工作。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心脑血管事件诊断、报告、登记和信息交换制度;

(2)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培训,指定专门科室负责报告卡收集、审核、录入和上报。

(3)负责定期开展自查,减少漏报,利用院内死亡数据,对院内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数据进行补漏。

(4)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质量控制和医院漏报检查。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负责对本辖区内发现的心脑血管事件漏报和错报,及时进行入户调查,并按照程序补报;负责每年对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病例进行随访。

九、考核评价

(一)考核方式

一般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至少每年考评一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报告单位至少半年考评一次,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所有考评均需有书面记录。

(二)考核内容

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资料分析与利用等综合评价指标。

10

(三)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管理包括制度建设与落实、经费保障、机构建设、岗位职责、人员配备及稳定性等。

2.网络建设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报告覆盖率、账户管理等。

3.人员培训包括培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记录等。

4.报告质量包括卡片填写质量、报告及时性、审核率和审核及时性、漏报情况等。

(1)卡片填写质量:填写完整率≥95%,准确率≥95%;

(2)报告率:漏报率≤10%,死亡病例同时具有发病报告的比例≥90%;

(3)及时性:报告单位报告及时率≥95%,审核及时率≥95%。

5.资料分析与利用包括年度分析报告质量,数据质量分析频次等。

附表:3-1.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11

附件3-1

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

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

12

13

河北省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技术方案

更多相关推荐:
医疗机构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制度

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制度做好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对掌握我市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水平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提高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工作制度一领导小组成立医院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1医院门诊急诊的首诊医生发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应在明确诊断后10天内填写海安县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报告卡并交由本单位防保科医生汇总整理2住院病例发病死亡信息由病案室人员根据出院...

心脑血管报告制度20xx

心脑血管疾病报告管理制度1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确诊患者后诊治医生须填报六安市金安区心脑血管疾病报告卡要求规范工整字迹清晰信息完整2防保科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确诊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建立档案进行定期随访3网络...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流程图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流程图1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以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并较容易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作为报告病种二填报范围...

温县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温县中医院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以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并较容易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作为报告病种...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三份尺寸高宽7050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事件作为报告病种二填报范围1门急诊住院病人...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一医院门诊急诊的首诊医生发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病例应在明确诊断后7天内填写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并交由本单位传染病管理科医生汇总整理二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科医生每天收集本院内中国居民...

心脑血管报告制度

新安镇卫生院心脑血管报告制度一填报病种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报告病种二填报范围1门诊住院病人确诊为上...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1报告病种脑卒中排除因外伤性代谢性中毒性肿瘤卒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I60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脑出血非外伤性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I61其他非创伤性颅内出血指硬膜...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

居民心脑血管发病报告管理制度一报告内容一报告对象凡是清新区户籍居民经清新区的医疗机构诊断为本方案报告范围的新发病人二报告单位和报告人1报告单位全区各医疗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2报告人所有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为责任报...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肿瘤报告培训测试试卷答案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培训效果测评试卷单位黄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肿瘤登记应报告的病种AA恶性肿瘤B良性肿瘤C首诊的新发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的良性瘤2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处原发癌则应该写B...

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制度(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