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20xx.12.31踩踏事件调查

时间:2024.4.27

【财新网】(实习记者 相惠莲 记者 薛健聪 谢海涛 王晓庆 包志明 实习记者 陈亮)

冷空气骤然来袭,气温在凌晨迫近冰点,20xx年的最后一晚,没有“跨年灯光秀”的上海外滩依然人头攒动。死难随着踩踏事件的发生在这里降临,救护车的鸣响穿透斑斓的夜灯,36名遇难者没有跨过阻挡他们进入20xx年的15级台阶,悲伤的主场在混乱中搬往白色的医院。

事发的点位于外滩的陈毅广场,这个广场以上海标志性的陈毅塑像而得名。陈毅临着黄浦江而立,左手叉腰,一件衣服搭在他手上,左脚略略跨前半步,眼睛略略向下俯视,这场踩踏正是在他的注视下发生的。

事发八个小时后的陈毅广场,踩踏的痕迹已经被清理干净,但在地面的接缝中,眼镜碎片、纽扣、钥匙圈依然静静躺着——它们等到了清洁工把他们挖出,却没能等到他们的主人把他们领回家。

环卫工人比以往更勤快地清扫着地面,市民们带来致以哀思的鲜花被总是被他们迅速收走,并扔入一个巨大的垃圾箱。身着便衣的负责人用对讲机下着命令:今天人要多安排,小的垃圾不要迅速扫走,可以留一些在地上,但看到鲜花要尽快撤走。小规模的冲突持续上演,七八位市民围住环卫工强行夺下鲜花,有围观的女士泪流满面。随后,鲜花地点被统一安排在陈毅塑像前的一块用栅栏围起来的区域。

游客依然如织,挥舞着小旗的导游介绍说,这是和平饭店,那是东方明珠。一位显然还不知情的女游客看着陈毅塑像前的鲜花说:“哦,这是在纪念陈毅呢。”

瑞金医院。一间沉默的病房内,男孩低头倚着墙,面色苍白的女孩躺在床上看着天。由于窒息,本就近视的女孩一度失明,直到早上才慢慢恢复。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上海,却被卷入踩踏事件中。同行的几个男孩救起女孩,却没顾上另一个朋友,次日下午仍然杳无音信。

同一时刻,瑞金医院收治的10名伤者中,还有1人未确认身份。焦虑还在蔓延,其余三所负责收治伤者的医院里也陆续走进前来寻找亲友的人。

1日早晨,即便“35人死亡,43人受伤”的消息已遍传街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各地赶来的死伤者亲友还被封锁在诊室和死生真相之外。最早一批伤者的入院时间是0点15分,送来的3人中有2人死亡。

一名着绿色上衣的男子在人潮中和同伴走散了,他从凌晨待到1日下午,没有盼来同伴的消息。在他的印象中,以往年末外滩都能看见用以限流的武警人墙,但这次并没有。第一辆救护车赶到,一下子就载满了,随后又驶来一辆公交车,人太多,根本开不动,直到支援警力开辟出一条道路。

安徽姑娘小萍也在院内等待同伴的消息。在事件中,他们被挤在楼梯上无法动弹,她被人拽上来后方才得救。“警察一个劲地把人往回赶,后来楼梯上层的人开始倾斜了,下面的人就扛不住了。”人群开始摔倒,一层压着一层,她想要呼救,却喊不出来。

许多家属聚集在收治重伤员最多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下午1点,第一人民医院的抢救室外已哭声一片。一个吉林母亲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四处询问踩踏事件是怎么回事,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也是在同一时间,15张收治者的照片先后公布供家属辨认。照片上的人满脸伤痕,面目全非。在情绪激动的家属面前,院方仍对具体状况三缄其口,家属们仍不知道亲人的生死。怀疑和不安的人群中,有两人是一名12岁男孩的母亲和舅舅。

这位母亲当晚带着儿子去外滩观景,未想到卷入人流后再无法脱身。事发时他们母子被对冲的人流冲散,儿子遭遇踩踏。抢救室外,母亲几度哭晕过去,醒来又跪在工作人员面前,只求医生不要把孩子推进冰柜,她舍不得,想再见孩子一面。

数十名家属一直守到了晚上,他们等来的却是死亡告知,以及被安排去殡仪馆认尸的消息。在第一人民医院,先前公布的15张照片上的亲人们,全因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家属们陷入崩溃。财新记者在黄浦区中心医院看到,一名大声抽泣的家属吸着氧坐在轮椅上,被四五个人簇拥着从电梯里推出,进入一楼一间小诊室。十分钟后,护士抱着氧气袋又跑了出来。

保安称,送来这里的11人中9人死亡,2名重伤者在1日下午被转往瑞金医院。“送到这里时,有人满脸是血,有人脸色发紫,也有脸色惨白的。一个人的右侧颧骨处肿起,已无法清晰辨认模样。”

年轻的生命匆匆消逝。长征医院的一名医师告诉财新记者,31日当晚收治了28人,多数才十几、二十来岁,其中10人送来时已无生命体征,7人状况稳定已出院,1人观察,10人住院,主要被安置在胸外科和脑外科。

一对前往外滩跨年的情侣在踩踏中被冲开,被压了十多分钟后,男孩挣扎着站起,追随救护车来到医院。“人突然成批地往后退,有人喊着不要再退了,却还是没有停下来。”

入院时是2点,他守了一夜。次日下午,男孩从死者照片中辨别出了自己26岁的女友,他的左手中指戴着一枚新的白金戒指。

待在长征医院的一名大学生回忆起这个夜晚仍然心悸。“自己的想法已经不重要了,人流往哪儿走,我就往哪儿走。”他随人潮涌动,被挤得几乎横过来,双脚也免不了踩在别人身上,只能努力坚持不倒下。他乞求帮助,但是台阶上方同样没有容身之地。他看了一眼倒下的人群,那是一张张发紫的面孔。

家住外滩附近的一位女士晚上9点下班后跟着同事去外滩看倒计时。11时40分左右,他听到有人说出事了,回头看到有伤者被抬出。她学过急救,立刻挤过去救人。当她赶到事发地点时,场面已经是一片混乱,地上横躺着许多伤者。 “我经手的几个人,个个面无血色,年纪都不大。一个小姑娘往外吐血,另外两三个昏迷不醒,有一个呼吸、心跳都没有了。我就去找昏迷的,看看他有没有意识,有没有呼吸,没有呼吸的,就赶快做心肺复苏。”这位女士说。直到医生赶到接手急救,她才离开现场。

在黄浦分局的记者招待会上,上海警方表达了遗憾和痛心。三位参与救援和秩序维护的警员疲惫地坐在桌子的一端,向大家讲述着当事的情形。外滩当时的人太多,他们用了5到8分钟才突入了现场,即使做了心肺复苏,即使动用了机动队的车辆,即使社会车辆一起参与救援,依然有很多人没能“带回来”。

每隔两天需要上一次发条的海关大楼报时钟,每15分钟便会奏响《东方红》,踩踏事故后,这个传统也并不例外。或许是为了表达哀思,1月1日晚间的外滩两岸的景观灯光全部关闭了,此刻的《东方红》荡漾在空荡荡的广场和街路上,和36位看不到“太阳升”的遇难者一样留在了2014。■


第二篇:外滩踩踏事件和中国的飞速发展


外滩踩踏事件和中国的飞速发展

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发生以后,全国一致的口径,都是上海已经是中国在处理这类事件上能力最强的地方了,竟然还能发生这样的大悲剧,似乎人人都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的确,充满了工人阶级和买办阶级的上海,效率一贯是极高的,虽说“先进的”“上海工人阶级的语言”没有能够按照百年前某些预言所说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官方语言,但是上海做事的效率依然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跟上海的感情实在有些说不清。我多年在南京生活,从地缘上说,上海离得很近。地理位置虽然接近,可是文化距离却是很远的,关键在于上海方言属于吴方言,而南京话却是北方方言,排外的上海人就不屑地把南京人归为“江北人”,直接就忽略了南京在江南的地理实事,不但不考虑真正的江南重镇本是江宁(南京)和苏州,更不用说仅仅在一百多年前上海这块地方还隶属于由江宁和苏州合并命名的江苏省。所以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心想学上海话,都没有机会能够学会(我为什么就学不会上海话?)。

上海离得近,自然有很多机会要去上海,特别是后来自己经常要经上海搭乘国际航班,而且不少国外朋友的来来往往,也是取道上海,所以经常要在上海做个短期中转或是大家见见面什么的。可是仔细想想呢,前一次能够静静地在上海住下几天,已经是20xx年的元旦了。那一年上海搞的迎新活动有一个一千辆自行车的游行队伍,前面由一个独轮车带领,取2001个轮子的寓意,十分能够体现上海的精明和效率。可是那以后的上海开始恶性膨胀,交通越来越拥堵,市区范围越来越扩大,打个的上了高架动不动就得一百多,原来不可想象的郊县,现在都通地铁了。这样恶性膨胀的都市,已经完全没有可居住性了。江浙经常要到上海办事的企业家们,一个通行的做法是开车到了上海郊外,有专门招待停车的饭店宾馆,把车停下,然后进城办事。受到他们的启发,我在上海的活动,慢慢就局限到了浦东机场或是地铁站外的星巴克了。特别是浦东机场,如果走南边的杭嘉湖高速,交通畅通无阻,而且去南京杭州都不绕路,就成了我的一个首选会客点了。

这次带着儿子回国,在圣诞前的周末带他到上海见一个在美国认识的小朋友,同时我自己要见其他朋友,我们就安排了一个南京到上海搭高铁早出晚归的行程。精心计划的行程里,我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去小朋友家,莘庄地铁站下车后要打的,30元左右。可是这一段路拥堵,走了一个小时还多,车费也到了接近60。再回地铁站,几乎又是一个小时,这还是周末不上班的情况呀。这个拥堵的代价,是我们下一个约会严重迟到了。约会地点是外滩,本意想带儿子看看外滩的,其结果是把会面时间压缩到了40分钟,一杯滚烫的咖啡都没有能够喝完,就要匆匆往虹桥高铁站赶了。

外滩踩踏事件和中国的飞速发展

地铁的南京东路站出来,立即碰到的就是人潮。南京路步行街就不说了,一路往外滩走的路上,人行道和慢车道都挤满了人,而且时不时有人要走进快车道。本着上海一贯的管理效率,大约每隔三、五十米就有一个穿制服维持秩序的人,安全感倒是很强的。唯一的麻烦是,这么多人,我们急着要赶时间可是却走不快,这最后导致了我们在停止检票以后才连滚带爬进站上的车。

对着浦东的高楼大厦和东方明珠匆匆照个相,儿子是觉得那边很漂亮,可是事后跟他交谈才发现,他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在一条江的边上!这就是拥挤和匆匆之下的生活质量。

人口和交通的膨胀在中国的都市是一个通病,每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能习以为常,都没有意识到。只有像我这样过客能够有强烈的体会。北京的五环、六环,环进来的全是远郊县了,弄得在北京办事就是一个疲于奔命。广深之间,高速拥堵,以至于我必须得回避搭乘大巴转飞机或者火车了,不然就会死在高速上。连我在上海约了见面的外滩星巴克,不用多想,早挤满了,还是先到的朋友选择了旁边的咖啡馆,我们才得以有一个坐下说话的地方。

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按照美国公布的数据,已经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了。汽车、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神速,流动性的提高使得人流量变得巨大。可是,在经济赶上发达国家的同时,我们却还保留着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大都市挤、往市中心挤。按说这一次的新年庆祝活动已经不在外滩了,可是还能挤

外滩踩踏事件和中国的飞速发展

进去那么多人。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管理水平和方案没有跟上,比如面对巨大的行车和停车的需求,就是通过限行限购这样的消极手段来解决问题。不妨看一下洛杉矶的玫瑰碗体育场,9万多坐位,碰到大比赛,要来8、9万台汽车,对于停车和交通的疏导,都有自己的系统,保持最高的效率。同样到了对群体活动管理方面,就应该有相应的预案,事先做出防范,像大家广泛提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那样,每年除夕面对百万游客的管理,做的都很到位。

(网络图片)

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到了对社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的程度了。

更多相关推荐:
上海今日公布外滩踩踏事件调查报告

上海今日公布外滩踩踏事件调查报告20xx年01月21日0222来源新京报原标题上海今天公布外滩踩踏事件调查报告记者昨日下午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今天上午上海将发布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20xx年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总结

微观角度细节决定成败从设计细节方面反思警醒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更多关注以人为本的细节从各家设计方案来看外滩这一重点城市的特殊地段的滨水区改造更多从景观绿化休闲空间步行系统历史人文地下空间机动车交通角度考虑从车流人...

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

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截至上午11点有36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送达医院前已无生命体征47人受伤除7人因轻微伤离院外其余40人全部在院治疗已查明身份的有33人伤员以年轻人为主男12人女28人其中重伤13人轻伤27人重...

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得到教育孩子的启发

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得到教育孩子的启发20xx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拥挤踩踏事故截至20xx年1月2上午36人死亡49人受伤伤者多数是学生从公布的36名死亡人员名单我们可以看到最小只有...

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看旅游业的未来

上海踩踏事件给旅游业的三大秘示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文20xx年1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跨年灯光秀导致人群极度拥挤踩踏死亡36人其实几年前外滩建筑灯光秀就已存在从国外引进的5D技术确实很震撼随着几年来的炒作宣传灯光秀知...

20xx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20xx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河南公务员考试群166909202热点概述20xx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民众拥挤踩踏事故截至目前官方通报已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不成想上海外...

上海市长对外滩踩踏事件感到无比痛心自责

自动播放上海书记市长谈踩踏来源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play上海书记市长谈踩踏play副市长就踩踏致歉play11名干部被处分play官员外滩公款吃喝上海市长杨雄杨雄对外滩拥挤踩踏事件感到无比痛心内疚和自责20xx...

独家调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死神如何跨过4道应急关卡

独家调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死神如何跨过4道应急关卡凤凰网20xx0106对于外滩跨年当晚的其中36人来讲死亡比新年更先到来东方卫视全球直播的镜头里54321的倒计时声音响亮东方明珠亮起的灯光在黄浦江岸显得耀眼夺目...

盗窃事件调查处理报告

82盗窃事件调查处理报告20xx年8月2日中午1230左右现场生产区发生一起盗窃事件综合队员工XX与木工车间XX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盗窃钢筋场废钢筋核电警务室当场抓获正在交易的王自力XX听到消息后现已逃跑目前仍在处...

事件调查报告 (2)

事件调查报告书事件名称事件单位热点生产中心电气装置事件时间2炉2磨跳停事件20xx年10月26日关于动力中心2炉2磨跳停事件的调查报告一事件发生单位概况1热电生产中心总共四组机组每号机组配有四台磨煤机每台磨煤机...

关于纪刘井下吵架事件调查报告

关于纪懋邦刘国林井下吵架事件调查处理报告一事件描述时间20xx年5月15日地点办公室人物纪懋邦刘国林李文柱王胜金吴秀吉王绍泽黄杰王盘江陈湖平20xx年4月24日中班纪懋邦刘国林在井下发生争执语气较为恶劣并有打架...

关于20xx年4月1日学生打群架事件的调查报告

关于20xx年4月1日学生打群架事件的调查报告20xx年4月1日下午200340八年级八班学生王向南杨喆虎寇伟刘长安余绍林孙恒王虎子等人利用课间休息时无事生非纠集本班学生十多人无故殴打八年级六班学生李程致使李程...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调查报告(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