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锂实验报告

时间:2024.4.20

电位滴定法测定氯化锂量

实验报告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勾海霞

                                                                                                                                                                                                                                                                                                                                                                                                                                                                                                                                                                                                                                                                                                                                                                                                         

1  方法提要

试料以水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银(或银─硫化银)电极为测量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以硝酸银标准滴定氯化物。用二级微商确定其反应终点,以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量计算氯化锂的含量。

2   试剂

2.1 硝酸(1+1),优级纯。

2.2 氯化钠标准溶液[C(NaCl)=0.1000mol/L]:称取5.8443g预先在450℃~500℃灼烧1.5h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氯化钠(基准试剂),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3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0.1000mol/L]。

2.3.1 配制:称取16.9872g硝酸银(分析纯),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移入1000mL棕色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2.3.2 标定:标定与试样的测定平行进行。

    移取三份40.00mL氯化钠标准溶液(2.2),分别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加入1滴溴酚蓝指示剂(2.4),加入1滴~2滴硝酸(2.1),至溶液恰呈蓝色,放入电磁搅拌子,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开动搅拌器,将测量电极(3.1.2)和参比电极(3.1.3)插入溶液中,连接电位计(3.1.1),调整电位器零点,记录起始电位值。

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进行电位滴定,其滴定方式为先加入10mL,再逐次加入一定量,快到终点时每次加入0.05mL,记录每次加入后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及相对的电位值E,计算出连续增加的电位值ΔE1和ΔE1之间的差值ΔE2, ΔE1的最大值即为滴定终点,到达终点后再记录两次电位值E。记录格式详见附录A(参考件).

滴定至终点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体积V1按式(1)计算:

                                                b

V1 V2V3×—— ………………………………… (1)

               B

式中:V1——滴定氯化钠标准溶液(2.2)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电位增量值ΔE1达最大值前加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3——电位增量值ΔE1达最大值前最后一次加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b——ΔE2最后一次正值;

B——ΔE2最后一次正值和第一次负值的绝对值之和。

平行标定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体积的极差值不应超过0.10mL,取其平均值。

2.3.3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按式(2)计算:

 C1×V4

C =─────── …………………………………(2)

V1

式中:C──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1──氯化钠标准溶液(2.2)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4──移取氯化钠标准溶液(2.2)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滴定氯化钠标准溶液(2.2)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4 溴酚蓝指示剂(1g/L):用乙醇配制。

3   仪器

3.1 电位滴定装置

3.1.1 电位计:精度2mV。

3.1.2 测量电极:银电极或银—硫化银电极.

3.1.3 参比电极:双液接型饱和甘汞电极,滴定时外套管内装硝酸钾溶液(0.1mol/L) 。

4   分析步骤

4.1 试料

先称取试样4g左右,放入已恒重的带盖的称量瓶中,在250℃~260℃烘2h,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与称量瓶的质量之差即为试样质量,精确至0.0001g.。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4.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做空白试验.

4.3测定

4.3.1 将试料(4.1)置于100mL烧杯中,用水溶解,移入250 mL容量瓶中, 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3.2 分取10.00 mL试液(4.3.1),置于250 mL烧杯中,加水至50 mL,加入1滴溴酚蓝指示剂(2.4),加入1滴~2滴硝酸(2.1),使溶液恰呈黄色,用硝酸银标准溶液(2.3)进行电位滴定.

 注:滴定试液的速度与标定时的滴定速度应保持一致。

5  分析结果的计算

氯化锂的含量以氯化锂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3)

式中:

C——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5——滴定试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6——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试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7——分取试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m0——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0.04239——与1.00 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0.1000mol/L]相当的氯化锂的质量,单位为克(g)。

6 实验方法

6.1加标回收实验

称样5.9947g氯化锂样品, 5.8451g NaCL(基准)稀释到1000mL。

分取5.00 mL试液,按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结论

  从实验结果中回收率可以看出结果有很高的可信度,从一系列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此方法精密度较高,从而得出结论:本方法可以满足氯化锂的含量测定。

6.2  pH值选择实验

以待测样品做此实验,称样4.0000克,按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备注:此次实验中PH值对测定最后结果没有影响,但在实际测定时,pH为11.3的电位变化缓慢ΔE1值减小,初用此方法易对终点误判,而在酸性条件下突越变化明显,更易确定终点,而pH为2.2时最好控制,以溴酚蓝做指示剂,用1:1硝酸调至刚好黄色即可,故此方法选酸度为pH2-3为好。

6.3温度影响:

以待测样品做此实验,称样4.0000克,按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中此常规温度下对测定最后结果没有影响。

6.4干扰试验:

对比待测液加入2毫克硫酸根,按分析步骤进行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此试验中加入的硫酸根的量为样品所含量的100倍以上,由表可以看出,硫酸根在此量中不干扰测定。

6.5 精密度

                                         表5

6.6  结论

氯化锂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氯化锂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回收率达到99.8%以上。认为可以作为氯化锂测定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第二篇: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合成及其组成测定的操作方法, 通过对产品的合成和组分的测定,确定配合物的实验式和结构。

2. 练习三种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操作。

3. 通过对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仪器的使用、处理实验结果等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内容——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制备及组成的测定

Ⅰ、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制备 

(1)实验原理:

钴化合物有两个重要性质:第一,二价钴离子的盐较稳定;三价钴离子的盐一般是不稳定的,只能以固态或者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显然,在制备三价钴氨配合物时,以较稳定的二价钴盐为原料,氨-氯化铵溶液为缓冲体系,先制成活性的二价钴配合物,然后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将活性的二价钴氨配合物氧化为惰性的三价钴氨配合物。反应需加活性炭作催化剂。反应方程式:

2CoCl2·6H2O + 10NH3 + 2NH4Cl + H2O2 ====2[Co(NH3)6]Cl3     + 14H2O

                                          (橙黄色)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 锥形瓶(250ml)、滴管、水浴加热装置、抽滤装置、温度计、蒸发皿、量筒(10ml、25ml、100ml)

药品:氯化铵固体、CoCl2·6H2O晶体、活性炭、浓氨水、5%H2O2、浓HCl、2mol/L的HCl溶液、乙醇溶液、冰、去离子水

(3)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将4gNH4Cl溶于8.4mL水中,加热至沸(加速溶解并赶出O2),加入6g研细的CoCl2·6H2O晶体,溶解后,加0.4g活性炭(活性剂,需研细),摇动锥形瓶,使其混合均匀。用流水冷却后(防止后来加入的浓氨水挥发),加入13.5mL浓氨水,再冷却至283K以下(若温度过高H2O2溶液分解,降低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于激烈),用滴管逐滴加入13.5mL5% H2O2溶液(氧化剂),水浴加热至323~333K,保持20min,并不断旋摇锥形瓶。然后用冰浴冷却至273K左右,吸滤,不必洗涤沉淀,直接把沉淀溶于50ml沸水中,水中含1.7ml浓盐酸(中和过量的氨)。趁热吸滤,慢慢加入6.7ml浓盐酸(同离子效应)于滤液中,即有大量橙黄色晶体([Co(NH3)6]Cl3)析出。用冰浴冷却后吸滤,晶体以冷的2ml 2mol/L HCl洗涤,再用少许乙醇洗涤,吸干。晶体在水浴上干燥,称量,计算产率。

Ⅱ、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组成的测定

(一)氨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由于[Co(NH3)]6Cl3在强碱强酸作用下,基本不被分解,只有在沸热的条件下,才被强碱分解,所以式样液加NaOH溶液作用,加热至沸使其分解,并整出氨,整出的氨用过量的2%磷酸溶液吸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也滴定生成的磷酸氨,可计算出氨的百分量。

[Co(NH3)6]Cl3+3NaOH====Co(OH)+6  NH3++6 NaCl

NH3+H3BO3 ==== NH4 H2BO3

NH4 H2BO3+HCl ==== H3BO3+ NH4Cl

(2)仪器与试剂:

仪器:250ml锥形瓶、量筒、pH试纸、滴定管

试剂:50ml2% H3BO3、HCl溶液、甲基红溴甲酚氯

(3)实验步骤:

(1)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2g样品于250ml管中,加50ml去离子水溶解,另准备50ml2% H3BO3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

(2)在H3BO3溶液加入5-6滴甲基红溴甲酚氯指示剂,将样品溶液倒入加H3BO3的锥形瓶中,然后将锥形瓶固定在凯氏定氮仪上,开启凯氏定氮仪,氨气开始产生并被H3BO3溶液吸收,吸收过程中,H3BO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深黑色,当溶液体积达到100ml左右时,可认为氨气已被完全吸收(也可利用PH试纸检验氨气出口来确定氨气是否被完全蒸出)。

(3)用以用NaCO3溶液标定准确浓度的HCl溶液滴定吸收了氨气的H3BO3溶液,当溶液颜色由绿色变为浅红色时即为终点。读取并记录数据,计算氨的含量。

(二)钴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利用三价钴离子的氧化性,通过碘量法,即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还原性进行滴定用来测定钴的含量,以淀粉作指示剂。主要反应方程式:

[Co(NH3)6]Cl3+3NaOH====Co(OH)+ 6NH3+   +6 NaCl

     Co(OH)3+3HCl==== Co3++ 3H2O

2 Co3++2I-====2 Co2++I2

I2 +2S2O32- ====2I-+ S4O62-

 

⑵仪器与试剂:

 仪器:250ml锥形瓶、250ml碘量瓶、电炉、量筒、pH试纸(精密)、电子天平、

试剂:KI固体、10% NaOH溶液、6mol/LHCl溶液、Na2S2O3溶液、2%淀粉溶液

⑶实验步骤: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0.2g样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10ml 10% NaOH溶液,置于电炉微沸加热至无氨气放出(用PH试纸检验)。冷却至室温后加入20ml水,转移至碘量瓶中,再加入 1g KI固体,15ml 6mol/LHCl溶液,立即盖上碘量瓶瓶盖,充分摇荡后,在暗处反应10min后拿出。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 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时,再加入1ml 2%的淀粉溶液,继续滴至溶液为粉红色即为反应终点(滴定开始阶段应迅速滴加,防止I2挥发)。读取并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钴的百分含量。

(三)氯的测定

⑴实验原理:

利用摩尔法测定氯的含量,即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ˉ,由于2Ag++CrO42-=Ag2CrO4↓(砖红色), Ksp=2.0×10-12  ;  Ag++Cl-=AgCl↓(白色),  Ksp=1.8×10-10, 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 CrO4小,根据分布沉淀原理,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沉淀,化学计量点附近,由于Ag+浓度增加,与CrO42-生成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另外为了准确滴定Cl-,需控制指示剂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氯的含量。         

 ⑵仪器和试剂:

仪器:100ml容量瓶,250ml锥形瓶,酸式滴定管,玻璃棒,25ml移液管

试剂: 5%的K2CrO4溶液,AgNO3溶液

⑶实验步骤: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约0.2g的样品用去离子水溶解,然后转移至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取25ml样品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5%的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已准确标定浓度的AgNO3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变为砖红色且砖红色30秒不消失(不需摇动)即为终点,读取并记录数据,计算氯的含量。

三、实验数据处理:

(1)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Co(NH3)6]Cl3的制备产率

得到产品m=0.72g

称取样品6.0g,理论产品质量为M=

产率=

(2)氨的测定

氨的含量计算

m [Co(NH3)6]Cl3=0.2031g      CHCl =0.3015mol/L

  消耗15.56ml

根据反应方程式得HCl与NH3的计量比为 1:1      

故样品中

  1mol样品中所含氨的物质的量为0.3973×267.5÷17=6.25mol

(3)钴的测定

已标定Na2S2O3的浓度为0.0150 mol/L

 样品质量m=0.2001g

 消耗Na2S2O3体积为54.95ml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o3+与Na2S2O3的计量比为1:1

故样品中

                  

1mol样品中所含钴的物质的量为0.2427×267.5÷58.93=1.10mol

(4)氯的测定

称取样品的质量m样品=0.1998g

已标定的AgNO3的浓度CAgNO3=0.05844mol/L

滴定用AgNO3的体积VAgNO3=10.37ml

   Ag++Cl-=AgCl计量比为1:1

所以

1mol样品中所含氯的物质的量为0.1077×267.5÷35.5=0.81mol

四、结果讨论误差与分析:

(1)样品产率低,原因有:

氯化铵加热时过度和温水浴时会释放出氨气,导致产率的下降。

  冷水浴时不够完全,有部分固体没有析出或晶体析出后再溶解。

  抽滤时滤纸会粘附一部分,导致损失

在反应搅拌与产品烘干时,都会导致损失

⑤  加入的活性炭没有充分研磨,颗粒太大,催化效果差

过滤时速度太慢

(2)通过对组分测定,氨、钴的含量偏高,氯的含量比较低。原因有:

氨的测定中,滴定终点判断有偏差,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

钴的测定中,加淀粉时的黄色判断有点晚。

钴的测定中,滴定管最后产生个小气泡,使Na2S2O3滴定的体积偏小,影响实验。

氯的测定中,滴定终点不好把握,在没有达到终点时即停止滴定,导致误差较大。

产品中可能有其他物质,比如二氯化五氨合钴。

在读数时存在误差。

配制标准溶液的过程中存在误差,导致滴定不准确,影响结果的计算。

五、注意事项:

(1)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

CoCl2·6H2O溶解后加入活性炭冷却不能太慢,因为氯化铵在溶液中加热后会有氨气放出,活性炭在使用前一定要充分研磨以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

   加H2O2前必须降温处理,一是防止其分解,二是使反应温和的进行。

加H2O2时要逐滴加入,不可太快,因为溶液中的物质会与H2O2反应,会使反应太剧烈,会产生爆炸。

两次冰浴冷却要充分,有助于沉淀的析出,提高产率。

趁热吸滤后加入6.7mL浓HCl是用同离子效应增加产率,若浓HCl加入过多,会因稀释作用而产生盐效应而使溶解度加大,从而降低产率

(2)三氯化六氨合钴组分的测定:

分析天平称得质量要≥0.2g,因为分析天平的精确度为0.0001g,一次实验要称两次,误差为0.0002g,要求误差≤1‰,所以要大于0.2g;

滴定管快滴定完时,要把悬浮的液体刮锥形瓶,减小误差;

碘量瓶要用磨口塞子,防止碘的升华;

碘量法测定钴,在碘量瓶中加入KI固体和HCl后应立即将碘量瓶转移至暗处;

Cl的测定中,在滴定后期,不要震荡锥形瓶,加入后产生砖红色,30秒不变色就为终点;

六、思考题:

1.在[Co(NH3)6]Cl3的制备过程中氯化铵,活性炭,过氧化氢各起什么作用

答.(1) 氯化铵的作用:

在没有铵盐的情况下,氨水遇钴盐后,即生成蓝色氢氧化钴(Ⅱ)沉淀:Co2+ + 2OH- →Co(OH)2↓。此沉淀易溶于过量的沉淀剂和铵盐溶液中。当有铵盐存在时,将抑制NH3·H2O的解离,即抑制OH-的产生使 [Co2+][OH-]2达不到 氢氧化钴(Ⅱ)的溶度积而形成[Co(NH3)6]2+,它随后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Co(Ⅲ)配合物。另外,氯化铵还能提供产物所需的NH3

(2)活性炭起催化剂的作用,吸附反应物。

(3)过氧化氢起氧化剂的作用。

2. [Co(NH3)6]2+[Co(NH3)6]3+比较,那个稳定,为什么?

答:[Co(NH3)6]3+稳定,因为[Co(NH3)6]2+中心原子采用sp3d 2杂化,即外轨成键,而[Co(NH3)6]3+中心原子采用d 2 sp3杂化,即内轨成键,根据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形成体与配位数相同的配合物,内轨型比外轨型稳定。

3、何为稀度?

答:所谓稀度即溶液的稀释程度,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倒数,如稀度为128,表示128L中含有1mol溶质。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报告

XXX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班组姓名同组人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2掌握制备过程中的称量水浴加热控温蒸发浓缩结晶干燥倾析常压减压过滤等系列化学基本操作二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指导老师测定实验例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报告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指导老师制备实验例由海盐制备试剂级...

基础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模板

浙江大学基础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实验台号实验名称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四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五实验装置图第一次接触到的实验装置六粗产品纯化方案及原理七实验步骤及现象数据...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项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程:学号: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规则,安全守则及意外事故处理。2.学会玻璃仪器正确的洗涤和干燥方法。3.掌握简单玻璃工操作的基本要领,学会制作玻…

嘉兴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3(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学生姓名专业年级班级座号课程名称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时间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NaOH溶液的标定原理2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三实验步骤101molL1NaOH标准溶液...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报告关于黄酒成分分析及研究意义摘要本文首先对黄酒的基本概述酿造原料酿造工艺以及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烹饪功用以及药用功能然后简要介绍对黄酒总糖Ph总酸氨基酸态氧氧化钙挥发酯这些成分分析的测定...

基础化学实验(1)、(4)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14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负责人大纲主撰人基础化学实验14FundamentalChemistryLaboratory14110581141105814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崔学桂崔学桂...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编号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教材名称基础化学实验上中下册第一版徐家宁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实验参考书名称基础化学实验第一版刘汉标等编著科学出...

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

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锡盟蒙中高一化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主备教师哈斯其其格第一周8月29日9月4日一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蒸...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内容附图。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