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生化实验报告氨基转换反应

时间:2024.4.26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化实验甲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氨基移换反应及其产物的鉴定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鉴定氨基移换反应的简便方法及其原理;

2、学习纸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

1.氨基移换反应:      

    在氨基移换酶(转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的α-氨基和α-酮酸的α-酮基之间发生的互换反应。

    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任何一种氨基酸进行转氨作用时都由其专一的转氨酶催化。转氨酶的最适pH接近7.4,在各种转氨酶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最强。

转氨酶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肝、心、肾等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 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较高。

GPT催化下的转氨基反应为:

L-谷氨酸脱氢酶在体内特别是在肝细胞内含量丰富,活性高,催化L-谷氨酸氧化脱-NH2,加碘乙酸能抑制其活性,从而可以保护氨基移换反应的产物L-谷氨酸。

本实验用纸层析法,检查由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肝细胞谷丙转氨酶(GPT) 的作用下所生成的谷氨酸,证明组织内的氨基移换作用。

2. 纸层析原理:     

    滤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情况(溶解度)的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技术。

层析溶剂是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纤维上羟基具有亲水性,因此吸附一层水作为固定相,而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物质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物质将在两相间进行连续的、动态的不断分配,从而造成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慢,于是得到分离。

用滤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是根据氨基酸样品的R基团的化学结构或极性大小的不同,将样品氨基酸溶解在适当的溶剂( 0.01mol/L pH7.4磷酸缓冲液)中,点样在滤纸的一端,再选用适当的溶剂系统(酚溶液),通过毛细现象向另一端展层,展层完毕后,用茚三酮作为显色剂,即可得到氨基酸样品的分离图谱。

3. 茚三酮的显色原理:

   氨基酸+茚三酮类紫红色复合物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动物肝脏(牛蛙肝或猪肝)

2、实验试剂

⑴ 0.01mol/L磷酸缓冲液(pH7.4)(转氨基反应所需缓冲溶液);

⑵ 0.1mol/Lα-丙氨酸(pH7.4)(转氨基反应的底物,纸层析的标准样品);

⑶ 0.1mol/Lα-酮戊二酸(pH7.4)(转氨基反应的底物);

⑷ 0.1mol/L谷氨酸(pH7.4)(纸层析的标准样品);

⑸ 展层溶剂-酚溶液:水饱和酚:冰乙酸(300:1)(纸层析用);

⑹ 10%三氯乙酸(终止酶促反应,使转氨酶及其它蛋白质变性、沉淀);

⑺ 0.25%碘乙酸(抑制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

⑻ 显色剂(0.1%茚三酮-乙醇溶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⑴ 研钵;

⑵ 试管及试管架;

⑶ 恒温水浴箱(37℃、100℃);

⑷ 铅笔、尺和圆规;

⑸ 毛细管(直径0.5mm);

⑹ 新华定性滤纸(直径11cm);

⑺ 剪刀和镊子;

⑻ 电吹风;

⑼ 滴管;

⑽ 康氏皿;

⑾ 喷雾器;

⑿ 烘箱(80 ℃)。

五、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1、转氨酶液的制备

    取新鲜牛蛙肝或猪肝约3g,剪碎用研钵将肝脏碾碎,加3ml磷酸缓冲液迅速碾磨,加9ml磷酸缓冲液,用两层纱布过滤,收集浆液或滤液即得转氨酶提取液备用。

2、氨基移换反应

   取4支洁净、干燥的试管,按下表操作

3、层析

⑴ 准备:

①取新华定性滤纸(直径11cm)一张,找出圆心,用圆规画一直径2 cm的细圆圈(保持干净),并按图1用铅笔作出点样位置。找出圆心,用铅笔尖在圆心处截一小孔(孔径约0.2cm)。

②另取2cm×3cm滤纸,先将下端剪成须状,卷成“灯芯”,备用。

⑵ 点样:用毛细管依次点标准α-丙氨酸(Ala)、 谷氨酸(Glu)各点2次,其余1-4号管样液各点2~3次。点样时,要待前次点样干燥(可用电吹风吹干)后方可再次点样,点样直径不超过0.3cm。

⑶ 展层、显色

将下端剪成须状,卷成的“灯芯”,然后将上端插入层析滤纸圆心处的小孔中, 平放在盛有展层溶剂的康氏皿中,使“灯芯”下端须状浸入展层溶剂中,再在滤纸上盖上另一康氏皿(图1)。展层剂沿灯心上升到滤纸,再向四周扩散,待溶剂前沿距康氏皿外槽内缘0.5cm(约需半小时),取出滤纸,用镊子拔出灯心,滤纸用电吹风吹干,再用喷雾器向滤纸均匀喷洒0.1%茚三酮-乙醇溶液,用电吹风热风吹干或放入烘箱(80 ℃)中显色3min。

(4)预计结果

六、结果分析

由实验结果可知,1与3所点的样显然受到了谷氨酸的污染,原因可能为:1、点样的时候用的毛细管可能受到了污染;2、滤纸在点样之前可能碰到了桌面上的一些小液滴。

七、讨论、心得

1、避免污染滤纸,不要用手接触。

2、点样时,毛细管与滤纸轻微接触,不要留下痕迹。

3、喷茚三酮显色时,需要戴手套,免得手部被染色。

4、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台面干净,免得污染滤纸。


第二篇:大肠杆菌实验报告


大肠杆菌紫外线诱变及抗药性菌株筛选

1.前言

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的繁殖和生长受到抑制。但某些细菌对抗生素表现出抗性,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改变,产生能抵抗抗生素的性状。在自然情况下,细菌的基因突变率很低,而且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想要获得有抗性的细菌是很困难的。当给与适当的物理条件时,其突变率会大大增加。如当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线、微波等物理因素辐射时,能够促进遗传物质突变。DNA 对紫外线(UV)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尤其是碱基中的嘧啶,它比嘌呤更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 结构变化的形式有 DNA 链断裂、碱基破坏、胸腺嘧啶二聚体等因此,紫外线通常作为诱变剂,用于微生物菌种选育。一般细胞分裂越旺盛,诱变剂量越大,突变率高,诱变最有效的波长253~265 nm。选择合适的诱变剂量对于获得较高突变率十分关键,过高或过低的辐射剂量会导致菌株死亡或诱变不充分而降低诱变效果。

在紫外线诱变下,菌株发生不定向的突变,想要得到需要的特向变异必须对诱变后的菌株做筛选。本实验想要得到的是能够抵抗抗生素的菌株,因此可以用抗生素培养基作为筛选培养基对菌种进行筛选。若菌株没有发生定向突变,则该菌株不能在抗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只有发生了定向突变才可能在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紫外线对于菌株有诱变作用外,对菌株还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因为紫外线改变了菌株的基因结构导致菌株无法正常生长繁殖。

因此,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在合适的照射剂量的设置下,比较不同不同照射剂量下的致死效果和突变率,并初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在分析死亡曲线和诱变率曲线的基础上,能了解诱变育种的机理和方法,为做进一步的诱变实验做准备。

2.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菌种:大肠杆菌

仪器:超净台、离心机、高压灭菌锅、培养箱、磁力搅拌器、培养皿、涂布器、移液管、移液器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相关试剂、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50mg/ml)、生理盐水

2.2实验方法

2.2.1制备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400ml):

牛肉膏5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Ph7.0

按配方配制好培养基后置于灭菌锅中115℃  15min,倒平板,4皿*15ml*5组+2皿*15ml=22皿*15ml=330ml

筛选培养基(200ml):含抗生素50mg/L。(卡那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结合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上的16SrRNA,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牛肉膏5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Ph7.0  硫酸卡那霉素水溶液(50mg/ml)0.2ml,按配方先不要加硫酸卡那霉素配制然后115℃  15min灭菌,取出培养基后冷却至60℃时将硫酸卡那霉素0.2ml加入培养基中,充分震荡混匀,倒平板,2皿*15ml*5组+2皿*15ml=12皿*15ml=180ml

2.2.2制备菌悬液(106 ~ 108个/mL)

①固体培养:大肠杆菌划线或涂布接种于固体培养基,37℃培养24-48h。

②菌悬液:用适量生理盐水刮洗菌落,倒入一个无菌小三角瓶(或试管)中,充分振荡使菌体散开,得到菌悬液。

③菌悬液浓度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使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将菌液滴在血球计数板0.1ml 的计数格中,细菌被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选择数出若干个小格中的细菌数目,(一般数125个小格),根据比例关系折算出单位体积菌液中细菌的数量。

血球计数板规格:

计数格=4*4=16大格

1大格=5*5=25小格

小格体积=0.05*0.05*0.1=0.00025mm3=2.5*10-7ml(长*宽*高)

计算方法例如:125格中90个细菌,则(90÷125)÷(2.5*10-7)个/ml=2.88*106

所以,125格中的细菌大约在31(4格1个菌)—3125(每个小格25个菌)个。

2.2.3诱变处理及接种

①     将紫外灯打开,预热30min;

②     取无菌培养皿(Φ90mm,含无菌大针),加入稀释好的菌悬液8ml以覆盖培养皿底面为宜。

③     将待处理的培养皿置于诱变箱内的磁力搅拌仪上,开启磁力搅拌仪旋纽进行搅拌1分钟,然后打开皿盖,分别处理10s、20s、40s、80s、160s(可以累积照射),照射完毕后先盖上皿盖,再关闭搅拌和紫外灯;

④     每个照射剂量分别取0.5ml分别稀释1000倍和100倍,然后取稀释液0.1ml做普通培养基的涂布培养,每个处理两个重复;同时每个照射剂量取0.1ml照射液直接做两个筛选培养基的涂布培养。

⑤     对照涂布培养:将照射的菌液稀释1000倍,在稀释液中取0.1ml做2个普通培养基涂布培养,2个筛选培养基的涂布培养。涂布要均匀,培养基表面无液流。

⑥     37℃培养24h后,计数,统计分析。对于筛选的抗性菌种进行验证、纯化。

2.2.4.结果计数、分析、统计及讨论

①以辐射时间为横坐标,以存活菌落数的lg值为纵坐标,作紫外线对大肠杆菌致死效应曲线。

②列公式计算不同辐射剂量下的致死率。

③计算并比较不同辐射剂量下大肠管杆菌的抗药突变率,并分析不同辐射剂量的诱变效果差异原因

突变率=筛选平板菌数/普通平板菌数*100%

④抗药性菌株的筛选与纯化

将一抗性克隆划线到一新的抗性平板上,与对照菌相比较,观察生长状况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记录及初步整理

表1.大肠杆菌诱变初始数据

3.2最佳照射时间的设置

结合数据处理结果的图和表分析,在10s的照射下,细菌死亡率达到了95%,20s时达到了99.9%,说明在20s内大部分菌株已经死亡,而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生任何正突变,可能与此有较大关系。已经有实验证实,当菌种死亡率达到70%~80%时,突变率最大。所以在做进一步的实验中应该减少照射剂量,或通过增多10s内的照射设置,或增大照射距离,因为时间太短可能导致控制实验的难度加大。使死亡率变化曲线能突显出变化趋势。

3.3筛选培养基选择

筛选培养基是将发生突变的菌株从普通菌株中显现出来并对其浓缩。该实验中的筛选培养基中的添加剂是硫酸卡那霉素,若发生突变的菌株能对其显现出抗性,但这抗性也是有一定范围的,若超过其抗性范围即使发生突变也不能正常生长。本实验选用的50mg/L,实验证明该浓度对于该菌种抗性选育来说已经过高,应该选择较低的浓度。可以在试验前对该菌种的最低致死浓度做检测。将制备好的出发菌株溶液涂布在含不同浓度硫酸卡那霉素的平板上, 37 ℃培养24h,观察不同平板上的菌落数,并记录不同抗生素作用浓度。凡是在前一个低浓度平板上已长出菌落而在后一个较高浓度平板上未长出菌落的,后一浓度即为某种抗生素对出发菌株的最低致死浓度【1】。

表2.不同照射剂量下的存活率lg值和死亡率

4.小结与讨论

(1)本实验通过对大肠杆菌进行紫外线照射,欲得到抗性菌株,但由于照射剂量过大和抗生素浓度过高等原因未得到任何一株抗性菌株。

(2)通过本实验,得到了在28cm,下大肠杆菌的照射致死致死曲线,可以依此曲线反回归在该照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照射时间得到较高的突变率。

(3)欲得到较高的抗性突变率,还可尝试改变培养温度,有实验证实不同的温度培养会对细菌的突变率造成影响【2】。

(4)欲得到较好的突变率还需要较优质的菌株。因为菌株的突变主要是发生在遗传物质复制转录的过程中,所以菌株的生理活性对突变效率会有很大影响,最好选择在对数期的菌株。状况比较同步、易变异、重复性较好;同时为了保证处理时具有一定的细胞浓度,以增加可变异细胞总数,故选用对数期的细胞进行处理。

[1] 涂国全,刘 姝,黎循航. 通过获得链霉菌抗性基因突变株筛选梅岭霉素高产菌株[ J ]. 中国抗生素,2002, 27 (6) : 321 - 325.

[2]汪志芸  抗生素产生菌AP19-1的鉴定及UV诱变育种的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3,29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报告

XXX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班组姓名同组人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2掌握制备过程中的称量水浴加热控温蒸发浓缩结晶干燥倾析常压减压过滤等系列化学基本操作二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指导老师测定实验例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实验报告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指导老师制备实验例由海盐制备试剂级...

基础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模板

浙江大学基础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实验台号实验名称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四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五实验装置图第一次接触到的实验装置六粗产品纯化方案及原理七实验步骤及现象数据...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__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同组人:自评成绩:项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课程:学号: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规则,安全守则及意外事故处理。2.学会玻璃仪器正确的洗涤和干燥方法。3.掌握简单玻璃工操作的基本要领,学会制作玻…

嘉兴学院 基础化学实验3(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嘉应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实验报告学生姓名专业年级班级座号课程名称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时间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NaOH溶液的标定原理2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三实验步骤101molL1NaOH标准溶液...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报告

基础化学综合实验报告关于黄酒成分分析及研究意义摘要本文首先对黄酒的基本概述酿造原料酿造工艺以及分类方法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烹饪功用以及药用功能然后简要介绍对黄酒总糖Ph总酸氨基酸态氧氧化钙挥发酯这些成分分析的测定...

高中化学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19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课程标准从实验学化学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另外在做化学实验...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第一章绪论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室守则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

基础化学实验(1)、(4)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14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负责人大纲主撰人基础化学实验14FundamentalChemistryLaboratory14110581141105814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崔学桂崔学桂...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编号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基础课教材名称基础化学实验上中下册第一版徐家宁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实验参考书名称基础化学实验第一版刘汉标等编著科学出...

高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

基础化学实验实验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