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时间:2024.4.20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笔者在一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2节内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数学思考:  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

   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  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

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 ① 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 ② 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

       ③ 横格纸中的线。

2、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3、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a ∥ 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

    将画出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

学生活动一:画图 ----度量----填表

                                      ----猜想

学生活动二:画图 ----剪图----叠合

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

再画出一条截线 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2、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

3.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

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

关系?

  学生活动:独立探究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 ∥ b (已知)

所以∠ 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 1= ∠ 3(对顶角相等)

 ∠ 1+ ∠ 4=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 2= ∠ 3(等量代换)

                     ∠ 2+ ∠ 4=180°(等量代换)

教师展示:

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

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

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抢答)课本P13   练一练  1、2及习题7.2   1、5

2、(讨论解答)课本P13   习题7.2    2、3、4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1、2、3

2、教师补充总结:

⑴ 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剪下

叠合后分析问题)

⑵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

分析问题)

       ⑶ 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1、2、3的表述)

⑷ 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

说理过程)

(六)作业

      学习与评价P5          1、2、3(填空);

4、5、6(选择);

7、8(拓展与延伸)

七、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① 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② 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

③ 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 “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第二篇: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平行线的特征〉〉

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

隋洪娜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第三节平行线的特征,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掌握平行线的特征,能应用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二)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

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三)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特征,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平行线的特征

(二)难点:“特征1”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

五、教具、学具:

(一)教具:多媒体课件

(二)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首先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生: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特征

(二)数形结合,探究特征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1

生:画图——度量——填表——猜想

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问题二: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生:探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2.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

3.特征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问题三:请判断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师:评价,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 因为a∥b

所以∠1=∠2 所以∠1=∠2

又 ∠1=∠3 又 ∠1+∠4=180

所以∠2=∠3 所以∠2+∠4=180

语言叙述:特征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特征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抢答)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1)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 E

①若∠1 = 110,则∠2 = ( ) 。理由( ) 。

②若∠1 = 110,则∠3 = ( ) 。理由( ) 。

③若∠1 = 110,则∠4 = ( ) 。理由( ) 。

(2)如图,由AB∥CD,可得( ) (A)∠1=∠2 (B)∠2=∠3 (C)∠1=∠4 (D)∠3=∠4

(3)如图,AB∥CD∥EF,那么∠BAC+∠ACE+∠CEF=( ) B D B

(A)180(B)270 (C)360 (D)540 D F

(4)谁问谁答:如图,直线a∥b, a 1 如:∠1=54时,∠2=( ) .

b 学生提问,并找出回答问题的同学。

2.(讨论解答)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求梯形另外两角A B

分别是多少度?

(五)概括存储(小结)

1.平行线的特征1、2、3;

2.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六)作业

第73页知识技能 1、 2、问题解决1。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案例围场县腰站中学一,主题分析与设计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的内容,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传统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总是尽量讲深讲透生怕遗漏将讲整理好的数学呈现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的吸收机械的记忆重复的练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学的变革那么我们首先要在理...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一、教学设计:1学习方式: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这四个方面是: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3.对数学…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案例分析数学教学中强调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赵庙中学董田英20xx.10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成为自主探究的“建构者”。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成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案例实录教学过程1习旧引新在O上任到三个点ABC然后顺次连接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与O有什么关系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类比2概念学习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设计1学习方式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案例背景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选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二十六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其相关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相遇问题一案例实施背景本节课是我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第11周星期四在北师大株洲附属学校1306班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上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我使用的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本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2节内容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学会搭台一写作背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做一个优秀的导演我们教师的理想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们需要在课堂上多一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案例实施背景本节课是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一周笔者在一农村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