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总结

时间:2024.4.27

第一章:

1.商品的四种价值形式: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二,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四,货币价值形式

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为价格(2)流通手段。表现为货币量

(3)贮藏手段。表现为财富(4)支付手段。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

(5)世界货币。表现为世界范围的交换媒介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重点是M1和M21

一般划分M1=现金+支票存款(可转账存款,又称活期存款,包括转账信用卡的存款) M1是狭义货币,基本反映社会直接购买支付能力,对商品市场造成直接压力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准货币)M2为广义货币

4货币制度的演变,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会举例说明

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金属货币制度包括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单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铸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白银作为标准币材。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

成为最早的货币制度的原因:价值含量低,适应早期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需要;

银两本位制(中国)与银币本位制(欧洲)。

崩溃原因: ⑴世界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币值不稳定。 ⑵银币体重价低不适合用于巨额支付。⑶白银质地易于磨损。

金银复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的货币制度。

优点:币材充足,可以满足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且金币和银币之间具有互补性。 缺点:破坏了货币的统一性,排他性的特点,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有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即金银币平等,同时都是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和熔化,自由输出入国境,金银币的交易比率由市场决定,国家没有法律规定。

问题:由于任一商品都拥有两个价格,且这两个价格比例不断随金银比价波动,造成价格混乱,给交易带来很多麻烦

2)双本位:金银币价格比例由法律强制固定下来。

3)跛行本位: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货币,且保持固定比价,但金币可自由铸造,银币不可自由铸造,且银币没有无限法偿能力,为辅币。是向金本位的一种过渡形式。

金币本位制: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

优点: 1物价稳定,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和扩大。2价值符号稳定代表一定量金,促进信用关系的发展。3外汇行市稳定,促进国际贸易与资本输出的发展

金块本位制:没有金币流通,流通的是价值符号(纸币、银行券、辅币等),银行券只能与金块兑换,并且规定了兑换的最低限额

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单位具有一定的含金量,但货币(如银行券)在国内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兑换外汇,而这些外汇在外国可以兑换黄金。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会被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货币会违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终会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和社会效率低下

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

. 信用发展,两大飞跃:信用方式的进化:从实物借贷→货币借贷。

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从单纯的消费领域→社会再生产领域→宏观经济领域

1信用的特征: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

2.信用的分类:按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等五种主要形式。其他信用形式,如租赁信用、民间信用、合作信用等。

3信用经济职能1. 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2. 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3. 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4. 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5. 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6.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4信用风险的特征:⑴客观性:可降低,不可完全消除⑵传染性: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⑶可控性:可控制和防范,并降到最低 ⑷周期性:信用周期是经济周期的一种反映。 5商业信用(工商企业间,是最基础的信用)形式:赊销商品、委托代销、预付定金、预付货款等,归纳起来主要是赊销(延期支付,对买卖双方都有利,实质是短期资金融通)和预付两大类。典型形式是赊销。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

特点: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

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作用: 1)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 2)加速商品价值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 6银行信用 特点:1)间接信用,银行为信用中介; 2)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局限性。 3)银行信用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性。 4)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银行信用在规模上、范围上、期限上都超过商业信用,在信用领域中居于主导地位。国家信用、商业信用等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商业票据、国债券的贴现和发行等要通过银行进行。 7国家信用(政府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主要工具是债券。

作用: 1)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2)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4)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

8消费信用(企业、银行或其他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用于消费的信用 特点:先消费后付款 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

作用:促进商品销售,利于再生产;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

制约因素总供给能力与水平;居民实际收入与生活水平;资金供求关系;消费观与文化传统 国际信用(一切跨国的借贷活动)

主要形式: 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和买方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独立贷款和银团贷款) 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国际租赁(经营性租赁和融资租赁) 信用工具的特征 : ⑴偿还性: ⑵流动性:变现速度、不受损失 ⑶风险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⑷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 :名义收益率=年票面收益额/票面额

即期收益率=年票面收益/买入价格 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与市场价格的比率

信用工具的分类:期限: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 发行者的性质: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 投资人是否掌握所投资产的所有权:债券凭证和所有权凭证

典型信用工具: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信用卡、股票、债券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1.商业汇票: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债权人是出票人,故债权人承兑。

2.利率的分类:

表示方法:年利率(以年为单位计算)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即用%表示。

月利率(以月为单位计算的利息)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即用‰表示。

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的利息)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即用0.1‰表示。

按决定方式:官定利率:即法定利率,是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非政府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反映市场内在力量对利率形成的作用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固定利率:多用于短期借贷或利率稳定的情况。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多用于长期借贷或国际金融市场。

按利率的制定: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差别利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名义利率:包括了通货膨胀的利率,金融机构公布或采用利率 例:交通银行年初贷出为期1年的贷款10亿元,年终收回本息11亿元,则它的 名义利息率=(11-10)/10=10%(利息/本金)

实际利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即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利率,通常用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即为实际利率。正利率和负利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大于0时,即为正利率;反之则为负利率。

3.利率的功能:调节功能:现代经济中,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使用一般等价物的价格,对于商品价格,利率调节经济具有全局性、宏观性、集中性等特点。

分配功能:利率具有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功能。 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借者的企业主收入和贷者的利息收入之间的分割比例,从而使收入在借贷双方之间进行初次分配;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储蓄规模的大小,制约着消费和积累的比例,从而对整个国民收入进行合理的再分配,使盈余部门的资金流向赤字部门。

传递导向功能:资金总是倾向于向利率高、收益好的部门、企业、产品流动,并引导储蓄、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进社会福利。

利率作用: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利息率提高,国民储蓄率上升,借贷资本增多,社会资本供给增加。反之,社会资本供给减少利息率可以调节投资。利息率降低,职能资本家贷款成本降低,增加投资,整个社会投资规模扩大。反之,投资减少

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因为企业利润=(产品成本+利息+税金)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合理的利率能够增强人们的储蓄愿望和热情,不合理的利率会削弱。利率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节个人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另一方面,利率可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4.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意义:我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政策,利率水平很低、利率档次和种类很少、利率一经确定长期固定不变,这样的利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它完全不能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妨碍了利率杠杆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利率市场化:政府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并取消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调控方式,让市场供求在利率水平决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一个以国家间接调节为指导、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参照、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

利息本质:马克思: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利息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四章 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分类:融资期限:短期(货币市场),长期(资本市场)融资方式:直接金融市场,间接金融市场。交易层次: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主体(参与者):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活动而形成买卖双方的各经济单位。交易对象:货币资金交易工具:金融工具。交易价格,反映的是在一定时期内转让货币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金融市场功能:资本积累功能: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 资源配置功能:金融工具的流动,会引导和带动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

调节经济功能:微观上通过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节。宏观上政府通过金融市场实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

反映经济功能: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反映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国家经济政策实施效果和世界经济发展动向。最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

交易主体

资金供应者资金需求者中介者管理者

个人家庭

企业单位

金融机构

政府部门

海外投资者个人家庭企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海外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央银行

的集中与转换。 货币市场定义:以期限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特点:期限短;交易的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有较强的货币性。

3.货币市场的类型: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

4同业拆借: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交易形式:弥补头寸不足而进行的头存拆借和同业借贷。

同业拆借是不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帐户上所进行的一种短期借贷行为。 特点1)进入市场的主体有严格的限制。(2)融资期限较短。(3)交易手段比较先进。

(4)交易额较大。(5)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

资本市场:发行市场、流通市场

期权期货区别:第一,权利义务的对称性不同。第二,标准化程度不同。第三,盈亏风险不同。第三,保证金不同

第五章 金融机构

1我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体系构成:有哪些性质的银行,具体是那几个银行

2.我国中央银行的体制:

第六章 商业银行

1.第一家股份制银行

2.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最基本、最能说明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充当支付中介:银行在办理与货币收付有关的服务性业务时执行此职能。

.(3)信用创造: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创造货币。(4)信息中介. (5)金融服务

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一、资本:股本,盈余,债务资本,其他来源(1)从资本金的积累过程看,包括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在开业注册登记时所载明、界定银行经营规模的资金。二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补充的资本金。(2)从资本金的来源渠道看,从内部获得资本金,(留存盈余的方式增加资本金)。从外部获得资本金,如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债券以及来自于国家的各种增资方式等来增加资本金

(3)从资本金包含的内容看,既包括会计学的所有者权益或者产权资本、权益类资本——资产总值减负债总值的净值,主要包括:银行的普通股、留存盈余等,也包括从外部借入的确定到期日需还的资本——债务类资本,主要包括:银行发行的资本票据和债券、优先股等。 二存款业务:银行传统业务,负债业务中占最主要地位;吸收存款是银行与生俱来基本特征 传统存款类型:

1、活期存款:支票存款⑴存取不受期限限制 ⑵客户可以使用支票提取现金或转帐支付 ⑶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

2、定期存款 ⑴有固定的存款期 ⑵不能开支票 ⑶可以取得利息

3、储蓄存款 活期储蓄存款 定期储蓄存款

创新型存款1.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2.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3.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4.货币市场存款账户5.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三、其他负债业务:1、向中央银行借款 2、银行间的同业拆借 3、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4、发行金融债券 5、结算过程中的在途资金占用

4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现金资产1.银行持有现金资产的动因 银行持有的现金,既包括其业务库存现金,如银行拥有的纸币与铸币;也包括其他各种与现金作用等同、随时可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如银行保存在其他银行的存款等。银行持有现金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各种日常支付需要,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2.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基本类型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也可称为现金头寸,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等四个主要项目。 贷款:按贷款期限划分: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

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划分:信用放款/担保抵押放款/票据贴现等;

按贷款使用的行业划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款等; 按贷款具体用途划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商品贷款/资本货物贷款; 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

按贷款风险度划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证券投资:作用:有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和合理避税、提高收益等作用。

投资对象:主要是各种证券,包括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凡未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有广义和狭义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近些年来这类业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与相应的高风险。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狭义的表外业务以外,还包含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等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也称做无风险业务 中间业务

1、结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 同城结算:支票结算;异地结算:汇兑、托收、信用证

2、租赁业务 3、代理业务:银行不使用自己的资金,不垫付,不参与分享收益,只收取代理费 4、代保管业务 5、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信托部门接受客户的委托,代替委托单位或个人经营、管理或处理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6、银行卡业务7、投资银行业务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盈利、流动、安全 6.商业银行为何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

第七章 中央银行

1.央行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像政府不是政府,像银行不是银行1、不以盈利为目的 2、不经营普通商业银行业务

3、在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时,有相对独立性

1.地位的特殊性身份:政府的职能部门,国家货币政策体现者,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宗旨:维持一国的货币和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就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2.业务的特殊性:业务经营的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服务。业务经营的特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3.管理的特殊性:是行政管理机构,但不仅仅凭行政权力,更多的是采取综合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

职能:1、发行的银行 :两个方面含义: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的货币供给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行银行券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由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一部分形成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大部分则形成流通中的现金。发行银行券是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2、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面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

(1)存、放、汇——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但面对的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2)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3)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人 (4)组织全国清算

3、国家的银行 (政府的银行)

指中央银行既作为政府管理金融的工具,又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代表国家贯彻执行金融政策,而不是指中央银行的资本归政府所有。

(1)代理国库,即充当政府的出纳; (2)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例如代理国债发行和还本付息;保管黄金及外汇储备或办理买卖业务;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国际会议;充当政府顾问等等; (3)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4)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执行金

融行政管理; (5)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

2.央行的资产业务:1、再贴现业务2、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贷款、对财政部的贷款、其他放款(对外国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等)3、证券买卖业务: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公债、国库券以及其他市场性很高的有价证券4、保管黄金外汇储备 3负债业务:货币发行、准备金存款、财政存款、资本 第八章 货币需求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论):继承剑桥学派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考察货币需求。不同是,凯恩斯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流动偏好)进行详尽分析得出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际收入影响,也受利率影响。即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受利率的影响,是多变的。 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类: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货币需求也分三部分: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关系。

首先,当利率较高时,持有生息资产的利息收入较大;其次,当利率较高时,从而在未来时期内下降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持有生息资产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也较大。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加起来,就使利率越高,生息资产越有吸引力,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越小 货币需求方程为: M=M1+M2=L1(Y)+L2(r)

式中,M1表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 的函数; M2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

L是流动性偏好函数,因为货币最具有流动性所以也就

 (a)图所示,曲线L1与利率无关,所以是一条与货币

需求横轴垂直或与利率纵轴平行的直线。但L2则与利率有关,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少;反之,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多,所以是一条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 (b)图为L1与L2相加,表现为货币总需求曲线L。

图中表明: (1)既然 L因 收入多少而增减, 那么L曲线也应随着 收入的变化而移动。 (2)当利率降

 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图中,当利率降至r0时,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得无限大。

评价: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第一次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研究,明确提出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流动性偏好论第一次提出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问题,强调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是对货币理论的贡献。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用心理分析来代替经济分析,其科学性显然是值得怀疑的。流动性偏好论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货币仅指现金,完全抹杀了各种存款货币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2.欧文费雪的现金交易说:

.交易方程式: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19xx年《货币的购买力》,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进行概括。费雪公式:MV=PT(M:货币的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T:交易总量。)

分析: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可视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比例,相对稳定;因此,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主要取决于M的变化。

交易方程式说明主要是M决定P,但当把P视为给定的价格水平时,就成为货币需求的函数: M=1/V ? PT

结论: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就必须使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

.剑桥方程式:马歇尔、皮古。财富有三种用途: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消费以取得享受;持有货币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为了这三方面的需求,人们要持有一定的现金余额。 影响人们持有的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个人的财富总额; 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的收益; 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也会影响他意愿的货币持有额。

其货币需求方程为: Md =KPY

Md ——货币需求量;P——物价水平 ; Y——总收入;PY——名义总收入;

K——PY与Md的比,即一年中人们愿意以现金余额方式持有的货币量占商品交易量的比率。

第九章 货币供给

1.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的源头):又叫货币基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概念 : B=R+C R-银行准备金(包括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央行的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

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原始存款的来源 。如果流通中非银行部门及居民的现金持有量不变,只要中央银行不增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就无法多倍创造派生存款。

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中央银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再贴现等;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净贷款;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证券;中央银行买卖黄金、外汇储备;中央银行对其他部门的净贷款(再贴现及贷款、流通中现金C、 财政贷款或透支、银行准备金存款R、各种证券、 财政存款、金银外汇储备、其它负债(包括资本)、其它资产 )

2影响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1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的变动。其模型是:M=Ms/B

3.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现金漏损率(c)又称通货比率,或通货存款比,其大小取决于非银行的社会公众(存款者)的行为。其选择的标准遵循资产选择理论,即人们的财富总额、现金与其它资产相比的预期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性的大小等因素都影响c。此外,整个社会的信用发达程度、人们的存储习惯、非法经济交易活动也会影响人们的选择。

定期存款与支票存款的比率(t)也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

超额准备金率(e)的高低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商业银行持有多少超额准备金取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选择行为,即成本与收益的对比。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rt)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信用的需要。当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应时,就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反之,则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因而它完全是一个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第十章 通货膨胀

1.什么是通货膨胀: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理解:通胀与纸币流通相连;与物价相连;与物价总水平相连;与物价持续的上涨相连。 2,通货膨胀的度量:(1) 消费物价指数(CPI)(2)生产者物价指数(也叫批发物价指数) (WPI)

(3)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3,通货膨胀类型:(1)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

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也称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亦称超级通货膨胀。

2)按照通货膨胀的预料程度区分

未预期型通货膨胀:指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无法加以正确预测,而后通货膨胀又真的发生。 预期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发生之前,人们便预见到它将以一定的物价上涨率出现,而事实上它又确实以这一上涨率出现的。

(3)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区分

平衡型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

(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

公开型通货膨胀,指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抑制型通货膨胀,指价格管制条件下,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可以通过排队、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5)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区分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按性质,分为货币拉动和财政拉动)。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4,为什么不能把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和货币过多发行

(定义,产生原因: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深层次原因:需求拉上(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观点:通货膨胀就是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因总需求过度而导致的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一般物价水平是由于过多的总需求“拉上”来的,或者说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成本推进(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成本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观点: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供给或成本方面,即使没有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出现过度的情况,因为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也会上涨。

生产成本提高的原因: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工资的提高超过了同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拥有控制产品市场价格能力的垄断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超过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来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导致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 混合型、结构性通货膨胀(一国国民经济的结构,包括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比例结构等的失调,也会引起货膨胀)。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的四个方面: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应

1.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1、稳定币值(稳定物价)2、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目标的矛盾统一:(再具体分析一下)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矛盾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矛盾

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矛盾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矛盾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矛盾

货币政策: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其它政策工具

3.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三个目的:1)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2)通过建立法定准备金制度,使中央银行多出一种控制货币供给的手段。3)通过各商业银行准备金的集中来达到特定的政策目的。)再贴现政策(作用:融资、货币政策告示、宏观间接调控、激励商业信用票据化、加速资金周转)

公开市场操作(基本方式:永久性储备调节(总量调节)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在公开市场中单向性地买进或卖出证券使商业银行的储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增加或减少。临时性储备调节(结构调节)指中央银行为了消除一些偶然因素对银行储备造成的影响,通过回购性的操作,使银行储备在短期内得到临时性调节,但不会影响到银行储备的累计总量。)

金融学总结

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更多相关推荐:
金融学总结心得

金融与企业、个人、政府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中,企业和个人是平等的市场主体。而政府有两个角色:既是市场主体,也是市场的管理者。“金融”,是把三者联系起来的最主要的工具。所谓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

金融学内容总结

金融学导论与课程介绍一什么是金融金融的定义引入黄达教授认为金融所涵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以及通常以国际金融概括的这诸...

金融学总结

一概念1货币层次划分所谓货币量的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系统中的...

金融学总结

金融学学习总结通过对学习,我了解了金融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它体现在我们生活中与经济有关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在银行,在企业还是金融规划,都离不开金融学。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处于不可分割状态,把信用和货币流通…

金融专业毕业总结

弥足珍贵的大学生涯已经在向我徐徐挥手告别未知的生活正向我盈盈微笑回望我所走过的道路一切都是那么的记忆犹新仿佛仍在继续经常听到老人们感慨着老了老了时间不等人啊当时可能是懵懂状态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可到如今要离开生活...

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

20xx年8月份金融公司工作总结

20xx年x月份工作总结不知不觉中我来到这家公司已经有2个月了,在这段时间,我由一名懵懂不解的新人在逐渐转变,因为一切对于我而言都是崭新的,需要重新了解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公司以及我们的业务产品。通过不断地观察学…

金融学总结

第一章货币1马克思的从商品世界分离出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含义2现代货币凡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2货币类型按价值关系商品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名实相符代用...

金融学总结

第一章货币单位是当今货币制度中的核心构成要素在金属货币流通时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一旦被规定为币材即称该货币制度为该种或该几种商品的本位制比如以金为币材称金本位等等货币制度的构成1货币单位的确定名与值2对本币本位币和...

金融学重点总结

09级2班金融学重点格雷欣法则现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溶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这一规律又称格雷欣法...

总结的金融学

1金银复本位制定义是指金银同时作为主币币材的货币制度16到18世纪在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使用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货币本身具有排他性独占性金银两种货币的实际内在价值不同面额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

货币金融学总结与习题

货币金融学总结与习题一判断对错1用纸做的货币比如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在性质上都是一致的F2特里芬难题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最主要的原因F3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不能签发支票定期存款可以签发支票F4从价值规律的...

金融学总结(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