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时间:2024.5.13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总结)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爆发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

主要原因; 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 爆发:19xx年10月,美国纽约的股市崩溃,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界

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

4.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5.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6.罗斯福新政

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19xx年入主白宫

目的: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 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改

善农业生产环境;推行“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

评价: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

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7.德国法西斯专政

建立原因: 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主观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欺骗宣传

建立:19xx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xx年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法西斯专

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内外政策:政治上:实行一党独裁统治,制造 国会纵火案,打击共 产 党, 迫害犹太人,种

族灭绝

经济上: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文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

军事上:废除《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

外交上:退出国联;19xx年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8.日本法西斯专政

建立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垄断资产阶级希望建立独裁政府

主观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

建立:19xx年广田弘毅组阁,标志着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的形成 内外政策:内政:独裁和扩军备战;

外交: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9.共产国际七大

背景:全世界受到了法西斯侵略和战争的威胁;世界人民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全世界 最主要矛盾

内容: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 产 党的自主性

意义:指导了各国共 产 党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难点辨析:

1. 意大利法西斯与德日法西斯上台的背景不同,不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上台,而是在此之前;德国法西斯是以政党形式通过合法途径上台的,而日本则是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兵变和恐怖活动上台的。

2. 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相同,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3. 罗斯福新政不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而是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

4. 西班牙内战本是西班牙国内的斗争,却引起国内、国际多种政治力量的参与,被称为二战的彩排,并使西班牙内战性质演变成为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

5. 德意日法西斯19xx年形成三国轴心,它们的结盟是打着反共和反共产国际的旗号,但它们的根本意图是出于侵略扩争夺世界霸权的共同利益,使法西斯国家逐渐紧密勾结起来,并且给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虚晃一枪。

6.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使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

(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其成功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

潮,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6)罗斯福总统个人的因素。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德日与美国走向不同道路的原因

(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没有封建包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而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缺乏深厚的民主基础。(德日在崛起时均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美国为“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宰割德国的基础之上,华盛顿体系则压制了日本,两国均对战后的国际格局十分不满,而美国则是该体系的受益者,因此,美国要维护它,德、日则要破坏它。

(3)经济实力的影响:一战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超强的经济实力,为其通过改革缓解危机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德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日本经济基础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二者所受的危机的打击相对更重。

10.绥靖政策

(1)含义:绥靖政策是二战前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推行的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

(2)实质:避战自保、牺牲弱小甚至盟国利益、纵容侵略、祸水东引。

(3)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4)主要形式: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国联名不副实的“制裁”等。

(5)主要原因:英、法、美极力采取纵容侵略的政策,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敌视社会主义苏联。

①英、法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其经济、军事地位却遭到了极大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不敢同德意的侵略扩张针锋相对,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②大战的残酷性和破坏性,使一部分人谈战色变,极力鼓吹不惜任何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论调。

③20世纪30年代的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不便抽身。

④英、法资产阶级对弱小国家存有固有的蔑视,对社会主义苏联抱定本能的仇视。而希特勒投其所好,竭力造成一种唯有共产主义,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

(6)危害: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使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受挫,暴露了西方大国的软弱,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11.美国的中立政策

(1)中立的背景:①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②垄断资本经济利益的驱动:美国统治集团认为,美国有两洋天险,任何外来威胁都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不卷入欧洲或国际纠纷,实行中立政策,既可免于国内分裂造成的社会动荡,又可维护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利益,控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 ③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当时美国既要遏止苏联的强大,又要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还要遏止英法的扩展,中立政策正是使苏联、法西斯势力和英法三股力量相互牵制和削弱的最好外交手段。

(2)中立的演变:①19xx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总统在认为将武器运往某国会危及和平时实行武器禁运;②1935国会通过中立法,禁止美国向发生战争的交战国输出武器和军备; ③19xx年,由于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开始调整中立法案;④19xx年以租借法案代替中立法案,开始公开反对法西斯

(3)中立的影响:前期的中立发展了美国的对外贸易;但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并导致战争规模扩大。修改后的中立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反法西斯的一方。美国最后参战,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走向世界大战及二战的爆发与扩大

l、慕尼黑阴谋

背景:

①西方大国的纵容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②德吞并奥地利后,以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问题为由,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

③英法企图牺牲捷克利益,与希特勒妥协,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过程:19xx年9月参加者有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捷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强行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影响:

①19xx年,德国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快了侵略扩张步伐。

②使苏联构筑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努力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任,同德国单独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例》

③绥靖主义政策达到了顶峰。原因:A、没有当事国参加B、英法直接参与C、公然纵容 D、影响极其恶劣。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时间:19xx年8月

内容: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

供任何援助;缔约任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影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摆脱了遭受德日两面夹击而又孤立无援的境地,

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同时,苏联也避免了首先卷入战争,赢得了备战的时间。此条约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

3.二战爆发的原因

根源: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美的矛盾,

依靠美国的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超过英法。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1929--19xx年的经济危机。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1929--19xx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由

于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则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具体原因

①经济大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③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④绥靖主义政策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⑤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4.二战的爆发

(1)时间:19xx年9月1日。

(2)方式:闪电战。

(3)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①主观方面:A、武器装备落后;B、战术落后。②客观方面:A、

德军蓄谋已久、兵力强大、战术先进;B、英法坐视不管(“奇怪战争”);C、苏联的西进:建立东方战线。

(4)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的爆发;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5.德军西线的进攻

(1)19xx年春夏之交,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先后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

利时等国。

(2)法国的投降:

①概况: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40万英法比军队敦刻尔克大撤退,19xx年

6月德军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宣战,19xx年6月22日,法国投降。以贝当为首的卖国政府签署投降书,使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大部分地区被德军占领,只有南部名义上由贝当维希政府统治。

②原因:A、消极防御;B、思想麻痹;C、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自食其果

③说明绥靖政策的破产。

④以戴高乐为首的一批爱国者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3)不列颠之战:

①时间:19xx年8—11月。

②方式:空袭和潜水艇战。

③目的:迫使英国屈服。

④结果:丘吉尔首先领导坚持抗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⑤影响:A,使希特勒受到第一次重创;B、19xx年5月丘吉尔出任首相,对德采取强硬态

度,标志着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6.苏德战争的爆发

德军侵略苏联的准备:

①19xx年秋,德、意、日正式结成军事侵略同盟,并拉拢欧洲一些小国,使轴心国集团的

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发展;

②入侵巴尔干、北非,构建起对苏联的包围圈;

③拟订侵苏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妄图三个月内灭亡苏联。

(2)时间:19xx年6月22日。

(3)方式:突袭、全面进攻。

(4)概况:

①苏联的准备工作:A、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稳定日本,避免两线作战;B、把重要的国

防工业东迁,加紧东部地区的经济建设。这对于以后长期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具有重大作用。

②苏军初期失利的原因:A、大批优秀指挥员在大清洗运动中丧生,使战斗力受到影响;B、

估计失误,认为德军在打败英国之前不会进攻苏联,导致临战准备不充分;C、在防御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把主要兵力和军用物资配备在国境线附近,导致初战就遭受重大损失,并且很难再迅速组织起纵深防御。

③莫斯科战役:A、时间:19xx年秋—19xx年1月。B、德军进攻莫斯科,19xx年1月苏军

反攻,歼敌50万人,取得胜利。C、意义:大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影响: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苏德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美英等国

加强与苏联的团结,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7.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企图实现“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

②英美推行绥靖政策的纵容作用。

③态势有利:当时美国准备没有就绪,而且日本暂时具有优势;

④主要原因:企图迅速占领东南亚,夺取战略物资,以求形成持久作战的有利形势; ⑤珍珠港战略地位重要: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

(2)时间:19xx年12月7日。

(3)概况:偷袭珍珠港,还对东南亚各地的美英军队发动进攻。

(4)结果:日本仅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9xx年春,侵占了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太

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5)影响: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8.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原因:

①法西斯侵略威胁到各国利益和安全(主要原因);

②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先后失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遭到进攻,

③苏德战争爆发,苏、中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片,相互支援。

(2)概况:

①美国改变“中立政策”:A、二战爆发后,修改“中立法”,规定可以出售军火,但是购买军

火的国家必须用现款,自己负责运输,实际上为在海军和海运方面占优势的英法提供军火开了方便之门。B、德军在西线得手后,美国又正式放弃中立政策,同英国结盟。 ②19xx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会晤,发表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

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美英加强对苏联的援助。 ③19xx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各国保证以全部经济、军事资源,团结一致,彻底地

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了经济、军事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胜利进程。

三、二战的转折,胜利及影响

1.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巴格拉季昂行动,瓜岛战役,马里亚纳战役,莱

特湾海战,西西里登陆

2.胜利:三次登陆战 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

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四次会议 开罗会议(1943)

德黑兰会议(1943)

雅尔塔会议(1945)

波茨坦会议(1945)

四个文件 《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

《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

《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

《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

3.影响:规模最大,损失惨重: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惨重损失。

打倒法西斯,削弱两大国,形成两极体制:二战打倒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强国,削弱了英法两个帝国主义大国,促使美苏两极体制的雅尔塔国际格局逐渐形成。

社会主义壮大,殖民体系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成为战后国际政治的突出主题。

引发科技革命,经济趋于国际化:战争末期和战后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得到广泛发展,生菜和资本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各国经济的互相联合依赖性大大加强。


第二篇:高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总结doc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基础知识点: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突袭波兰;莫斯科保卫战;德国突袭苏联;珍珠港事件;《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

能力培养:分析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及影响,进一步认识绥靖政策的实质及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不断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背景

①19xx年x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接着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利益为借口,对捷提出了领土要求。

②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与希特勒达成妥协,并希望德国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慕尼黑协定

①时间:19xx年x月。

②签订者:张伯伦(英)、达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

③地点:德国慕尼黑。

④内容: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影响

①德国更加肆无忌惮,19xx年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

②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19xx年x月,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二战爆发

①标志:19xx年x月x日,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波军奋起抵抗、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②波兰覆亡

a.波军武器装备陈旧、战术落后。

b.英法宣战后,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致使波军孤军奋战。

c.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

西线形势

①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

a.时间:19xx年4、5月。

b.过程:占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同时,绕过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②敦刻尔克大撤退:被德军逼到敦刻尔克的四十多万英、法军队,经过拼死奋战,大部分撤到英国,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③法国投降:19xx年x月,德军对法发动总攻,意大利对法宣战。不久,法国投降。 ④进攻英国:19xx年7~10月,德军对英国发动空袭和潜艇战,丘吉尔坚持抗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

三、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苏德战争爆发

①时间:19xx年x月x日,德军突袭苏联,二战进一步扩大。

②概况:苏联领土大片沦陷,军队和武器装备损失惨重。

③莫斯科保卫战

时间:19xx年x月-19xx年初,

战果:苏军歼敌50万,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日军偷袭珍珠港

①背景

a.日本法西斯企图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损害英美利益。

b.美国限制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增加对中国援助;英国也对日本采取相应措施。

c.日本军部决定对美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②经过

a.19xx年x月x日,日军突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

b.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军队发动进攻。

③影响

a.19xx年,日本侵占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许多岛屿。

b.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过程

①由于法西斯势力不断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逐渐改变了以往“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

②19xx年x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联合宣言,史称《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美二英对苏提供援助。

③19xx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意义

①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②鼓舞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

③加速二战的胜利进程。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一、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xx年经济危机的影响√3,其他原因:绥靖政策(1)绥靖政策的含义:美国等国家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

两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1了解慕尼黑会议北九下P3619xx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反观这场浩劫,深刻检视战争爆发的根源,有益于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避免…

历史选修三专题三(人民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结

一绥靖政策二慕尼黑阴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

九年级历史复习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历史复习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考试说明1识记层次了解慕尼黑会议2识记层次知道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3识记层次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4理解层次结合联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学案1 新人教版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学习目标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历史事件3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4理解全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作者薛天保单位阳城初中20xx年4月1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巩固深化教材上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点知识并适当拓宽知识面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1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他们发动侵略战争往往...

天津市20xx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1+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专题11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xx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

作业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司各庄初中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题20xx长春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指的是A英国B德国C日本D美国20xx襄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把...

20xx年安徽自主招生历史模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0xx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育龙单招网单招也能上大学20xx年安徽自主招生历史模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题目1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xx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提纲下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第四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五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六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七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比较一战与二战的异同点1、相同点(1)背景:①根本原因相同:都是帝国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结(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