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时间:2024.5.4

超越世俗 活得简单

——读《瓦尔登湖》有感

五彩的霓虹,变幻出缤纷的色彩;来往的车流,制造出扰人的噪声。东海之滨的浙江省,赫赫有名的经济强省,而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城,自是摘不去“喧嚣都市”的头衔。黄昏,华灯初上,偶有闲心走在杭城的街道上,身边的行人匆匆。他们中的有些人手提公文包,一刻不停地赶着回家;有些人不时地移动着自己的视线,贪婪地望着橱窗里那些奢侈而又精美华丽的物质??只感到一股好快的节奏弥漫于空气中。不想卷入其中,也就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路灯跟前,驻足,抬头,看似昏黄的灯光竟显得刺眼,洒落在水泥街道上,映照出那些不和谐的石子,纸屑,甚至口香糖的痕迹。快走吧,别逗留于此!却又听到了极富动感的劲爆音乐,配上斑斓炫目的各色光线,再加上不时入耳的阵阵欢笑。不由自主地抬头,只看见打扮时髦的年轻人们拉帮结伙地走进迪厅。“浮躁”!脑海里蹦入的是这样的词藻,随之而来的是那份心烦意乱的不快。这就是我所生活的环境么?一丝难掩的失望浮上脸颊。不!幸好还有西湖,还有湖边的花草树木。快步走去,映入眼帘的是夜幕中西湖的独特风韵。微风拂来,吹动轻柔的柳条,任凭它打在脸颊。那是自然的恩赐啊!隐约可见的波光,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虽然谈不上净土,但这里的一切足以让那颗躁动的心平静。“西湖,西湖”,我默念着这个名字,似乎想起了什么。没错 ,是瓦尔登湖,那一片净土,还有那位懂得珍惜品味那片净土的大师。

一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期,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

尔登湖畔长达两年半光阴,他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里捕鱼、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名著《瓦尔登湖》。这本书写成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那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梭罗冒了大忌,特立独行,挑战传统的思想,实在令人敬仰。“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这就是《瓦尔登湖》开篇的第一句话,而正是这句提示,注定了《瓦尔登湖》的不凡与特殊。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当我在舒缓而纯净的文字中慢慢行走,总会有一些花朵般绚烂的灵光突现迫使我停下来。如果说一篇优美的文字是我们风沙苍茫的旅程上一处小小的绿洲,那么《瓦尔登湖》赐予我们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我们既可以让自然和人的心灵探索野马般狂野地奔腾,又能让个人体会到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那些经验和感悟,是如何在清晨闪动着露珠的光芒。

书中对瓦尔登湖的描写颇为有趣:“泛舟湖上,四处眺望倒影,我发现了一种无可比拟、不能描述的淡蓝色,像浸水的或变色的丝绸,还像青锋宝剑,比之天空还更接近天蓝色,它和那波光的另一面原来的深绿色轮番地闪现,那深绿色与之相比便似乎很混浊了。这是一个玻璃似的带绿色的蓝色,照我所能记忆的,它仿佛是冬天里,日落以前,西方乌云中露出的一角晴天。可是你举起一玻璃杯水,放在空中

看,它却毫无颜色,如同装了同样数量的一杯空气一样。” 在我看来,大师平静的田园生活犹如这湖水,生存环境是如此的简单,甚至让人感觉到寂寞于孤单。但事实却不然,他享受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也并不乏味,虽然享受不了花哨的娱乐体验,但确可以自由地来去于阡陌之间,可以坐在露天的草地上,呼吸着新鲜、没有被城市喧嚣玷污过的空气,体验着在钓鱼时用树枝将斧头从冰窟窿里钩出的快乐。简单的生活就像湖水的颜色,异常的清澈,但也像湖水的颜色,神秘充满变化。大师远离世俗的喧嚣,不屑于追求物质,如同腐肉般的生活,他时刻享受着自己最平凡坦然的生活。“人应该学会摈弃复杂,学会简单。在最平凡真实的生活方式中寻求新奇,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渐成长。”这或许是梭罗通过《瓦尔登湖》想要告诉我们的真谛吧。

曾经有幸与读过此书的人热烈探讨,其中一人的见解给人印象颇深。“月光一样的隐居”,正是她从书中读到的最大收获。如此诗意的评说,使我不由想起了这样的文字:“人忙碌于喧嚣的城里,注目地上多,看天上月亮少,这是人的悲哀。”如此的不谋而合,或许就是大师的境界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向往的世外桃源;“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诗圣对诗仙超凡脱俗的高度评价;“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

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这是赵翼于《瓯北诗话》中对东坡居士的清新概括??中国古代的先哲们,用自己的诗文诠释了置身世外的脱俗生活。

没错,超越世俗,活得简单,这是我所崇尚的生活。身处嘈杂的都市,努力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从平静到安静,甚至寂静。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换一双慧眼,去阅读,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之美,感激自然的赐予。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湖泊,一个能洗净自己心灵的湖泊,一个能让你变得平静、自在、坦然、简单的湖泊。

可是,活得简单,真的是那么容易么?常常听见周遭的人说,什么脱离世俗,都是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捏造的谎言。的确,我们有太多的放不下,太多的不舍得,而这,也是我们之所以为人,之所以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解释。作为学生,学习必定是首要的任务,由此,成绩成为了我们必须追求的东西。为了高一些的绩点,为了各种形式的加分,我们时常忙得焦头烂额。奔二的年龄,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做些准备,随之而来的能力锻炼也是我们所看重的。加入学生社团,或者是学生会,主动揽一些工作,却又常常被这些工作搅得一团糟。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我们的“必修课”啊!要是成天都忙于学习工作,又有多少人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枯燥乏味呢?课余的娱乐活动又成了必需品,而诸如KTV等娱乐场所又有了它们存在的必要了。是的,我们无法否认,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不可抗拒,还有太多我们不得不考虑,追求,为之苦己筋骨、劳己体肤的

东西。或许只有真正的大师,才能做到清心寡欲吧??

哦??或许梭罗的用意,还在于倡导我们亲近自然吧!“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这么多的欢乐!”书中的文字,对自然的感激跃然纸上。而我们,你们 ,他们,这些都市里的人,对于自然的关注,真的不够。是现代人对自然的肆意摧残,换回来各种天灾,还有那颇具讽刺意味的“蝴蝶效应”!不想把话题扯到“环境保护”的高度,只是想让自己懂得,多接触大自然,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变得澄澈。

“当我们也能在心中勾勒出自己的“瓦尔登湖”,我们就会在自己的人生里获得这样恬然的生活姿态,月光般明亮却内敛,月光般平静却非凡,隐居只是一种选择,是否选择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日夜风尘仆仆的路途上,心内心外都要撒满一路月光。”这是那位读出“月光一样的隐居”的朋友的感悟。是的,让心变得明净,时刻明确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不是笼罩于团团迷雾中,疲于应付。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失败灰心丧气,豁达地去面对世事,坦然地去接受现实。

孔子曾说:君子坦荡荡。做个君子,何乐而不为?当一切结束,回首,让我们展现出微笑,微笑着去回味,微笑着说:生活,原本简单!


第二篇: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杨秋仙

亨利.·大卫·梭罗在他的时代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美国浪漫主义作家。在当时文坛中,他饱受非议。人们纷纷指责他只会跟随其导师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学见解和思路。当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詹姆斯就说“梭罗只会从爱默生的果园里偷苹果。”1 就连爱默生都在梭罗的葬礼致辞上说“梭罗有众多的天赋,可他没能人尽其才。”2在周围大多数人眼中,他更是一个游手好闲、性格怪异的人,浪费了在哈佛的良好教育,整日无所事事地闲逛于康科德的群山遍野之中。诸如此类的评价几乎结束了他的文学生涯。可是,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面对每况愈下的自然环境,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梭罗作品中体现出的自然关怀和人生哲理的重要意义。梭罗的《瓦尔登湖》无庸置疑地成为美国七大文学佳作之一,他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能用 “伟大” 来称呼的文学巨匠。本文试图在解读文本《瓦尔登湖》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梭罗的超前生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通过对比梭罗自身所处的时代和当今时代特征,从而解答为什么对梭罗及其作品会有如此反差的评价和认识。

㈠ 梭罗的生态思想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严厉谴责人类生活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仔细阅读文本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态思想体现在生态整体观、自然价值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义务三个方面。他表达了生态整体观,认为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作为自然的一普通成员,人类应该学会和自然以及自然界中的其他成员和谐相处。梭罗认为其他生物、甚至是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的邻居和朋友,和人类共同组成一个大家庭。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描写道:“那树身空洞、长满青苔的苹果树,被野兔啃得斑斑点点,诉说着我将与谁为邻。”3 在这段描述中,梭罗把野兔当成了自己的邻居,而没有责备野兔偷吃了他的苹果。从这个意义上,他承认了其他生物与人类共享地球母亲及其资源的平等权利,削弱和否定了人类在自然共同体中的中心位置。他的平等观在下面的这段文字中更加明显:“…我的巢穴并不是这样,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与群鸟为邻,不是因为我囚禁了一只鸟雀,而是把 1

我自己关在了他们附近的笼中。”4 “突然发现自己与群鸟为邻”、 “把我自己关在了他们附近的笼中” 诸如此类的选词表明梭罗他自己闯入了鸟类的森林家园,在这片树林里,其他动物是这里的主人,人类只是一个过客。从这点可以看出梭罗认为人类并不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没有权利支配自然万物也没有权利决定他们在自然共同体至高无上的地位。此外,远离尘嚣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安详和宁静是梭罗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最直接表现。在“声音”这个章节中,他描写道:“这个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坐在窗前,老鹰在院子上空盘旋;急驰而过的野鸽,三三俩俩掠过我的视野,或不安地栖在屋后的白松上,对空咕鸣;一只鱼鹰撞碎如镜的湖面,荡起阵阵涟漪,叼出一条鱼;水貂偷偷地从我门前的沼泽爬出,抓住了一只青蛙;苇鸟四处点落,压弯了芦苇。”5这里梭罗用他的笔勾勒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另一方面,梭罗的整体观也表现在他对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的工业文明和人类物欲的批判中。在离瓦尔登湖不远的地方修了一条铁路,对这条象征着工业文明的铁路,梭罗表现出极大的厌恶和嘲讽。“菲茨堡铁路途径湖畔,在我房子以南约一百杆之外…夏季和冬季,火车的汽笛声穿过树林传过来,仿佛盘旋在农家院上空的老鹰的呼啸,告知我许多焦躁不安的商人已经进入城镇的范围,或者从另一方来了艾冒险的乡间商人。”6 当刺耳的火车轰鸣声打破了湖的宁静,大自然的纯净和美也一并毁了。梭罗还耻笑人类挖苦心思制造这机器让自身伦为铁轨上的枕木,“不是我们乘火车,而是火车乘我们。你是否想过铺在枕木下边的都是些什么?每一根枕木都是一个人,一个爱尔兰人,或一个北方佬。铁轨压在他们身上,他们被沙子铺盖着,车厢平稳地从他们的身上驶过。我向你肯定,他们是绝对牢靠的枕木。”7在梭罗看来,人们似乎整天忙忙碌碌却在浪费生命,他们不知道在忙乎所以。除了日以继夜的劳作,他们从不追求精神生活,更何况是富有诗意的崇高的人生。当然,这样的想法似乎极端了些,可我们无法否认人类自身盲目的生活方式。被物欲所驱使,人类往往征服自然,把自然伦为他们满足一己之利的工具,一味地索取,从不考虑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承受力。梭罗在《自然历史散文》一本中写道:“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关心自然,只要他们还活着能赚钱,他们就会出卖他们所拥有的自然之美,并且他们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一杯威士忌。” 8从他对人类自身卑劣行为的批评表现出他的痛心与无奈,物欲的驱使使人失去了原有的理性和善良,失去了人的美好品性。 2

他们整天行色匆匆地忙于追求虚无缥缈的物质却失去了生命的真谛。

就自然价值而言,作为超验主义者,梭罗赞同超验主义自然观,即自然是万能神灵的外衣,人们能通过自然与神灵交谈并获得它的指引。同时他也承认自然的工具价值,即自然对人的有用性;比如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材料。然而对传统自然价值观的突破则是他提出的自然内在价值,即自然本身也有价值,它不依赖人而存在;他的这种自然内在价值观体现在他对自然本身价值的认同上,把自然当做一个独立的实体而不是人类的工具和人类活动的舞台背景。“湖水如此清澈,以至于都没有了市场价值,自然也不会受到什么污染了。比起我们的生命,湖水多么美丽!比起我们的性格,湖水多么清澈!??大自然中的人类,还没有谁能去欣赏它。鸟用它们的羽毛和歌声与鲜花交相辉映。但那些少男少女们,又有谁能跟大自然的野性丰饶之美融成一体呢?大自然的繁茂是孤独的,远离人群居住的城镇。”9梭罗通过描写瓦尔登湖以及它与周围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表明自然的美是其内在价值,与人类是否欣赏无关,独自默默地在远离尘嚣之处孤芳自赏。我们人类总会去欣赏自然的美,认为自然是我们的美化师,想当然认为自然是为人类而存在。事实上,一年四季,开花结果,孔雀开屏都是自然的规律,是生物自身延续生命的方式和需要,花儿并不是为人类开放,是为了受粉结果,结果是为了培养种子以繁衍后代;孔雀不是为人类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好传宗接代。四季更替,树叶吐芽到飘落,嫩绿到金黄都是自然本色。梭罗的这种自然内在价值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它不再以人类为中心,不再以对人类的有用性作为衡量和判断非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标准。他的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很多知名生态学家的赞同。挪威哲学家及生态学家纳什说:“地球上一切生命的繁衍生息都有其内在的价值,这些价值独立于对人类有用性而存在。”10 生态学之父罗尔斯顿也呼吁扩大价值范围,认为自然不该伦为人类的附属品。

如果说梭罗的整体观和自然内在价值论奠定了他生态思想的基石,那么梭罗提出的人类对自然的义务无疑把他的生态思想推向了高潮。梭罗认为人类作为自然共同体中唯一能理性思维和具有责任感的成员,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保护自然之美、完整和稳定,我们人类在获取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追随自然规律和考虑自然承受力。而人类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到他们所 3

生存的环境,所以,他不遗余力地倡导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我们可以过着一种简朴却高尚的生活。与其说人们被他的作品《瓦尔登湖》所感动,还不如说被他在瓦尔登湖畔独居的两年零两个月所折服。在每个人都如无头苍蝇般到处碰运气时,他一个人却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平和,思索着生命的真谛。当人们边抱怨他们的境遇、哀叹他们的命运边象一台台机器一样盲目地为“更好的生活”劳作时,梭罗象一个局外的观众观察着人生百态,为他们绝望而空虚的人生感到痛心与无奈,大发感慷“可人们在错误底下劳动啊。人类的精华很快就要被耕入泥土,化做粪肥了。正如古老的书中所说,一中似是而非,通称‘必然’的宿命支配着人们:他们聚集财富,而蛀虫和霉锈将把它们腐蚀,盗贼将闯入把它们偷走。”11梭罗在一针见血批评人们繁复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我们在吃、穿、住等方面树立了一种简朴生活的榜样。就“吃”而言,梭罗认为简单的膳食就足以维持健康的生命,人们过度劳累并不是为了获得人体所需的营养而是为了满足他们奢侈的味觉。说到“穿”的问题,梭罗认为大多数人把衣服当做一种装饰而不是为了保暖,用着装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事实上,衣服就是用来遮掩和保暖,这似乎更能保持人的自然状态。对于“住”的问题,梭罗也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列举了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数千年从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到洞穴,再到茅草棚的生活,说明了当历史文明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人类似乎赋予住所太多的意义而变得复杂。关于这一点,梭罗描写得入木三分。 事实上,一所大房子并不等于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总之,梭罗通过从吃,穿, 住三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确信我们无需天天汗流浃背地劳作而忘记了生活本应该拥有的东西。此外,他还不懈地说服人们精神上应该追求富有。他认为人不能象其他动物一样仅仅满足于吃穿住等基本的生存需要,人们应该清醒地富有诗意地栖居在大自然之中;只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所以,梭罗在瓦尔等湖畔独居期间,他与荒野同邻,跋山涉水,周游遍野,与自然合二为一。

在《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没有冲突,没有对立,没有地位高下之分,有的只是作为自然之一员的人的身心的愉悦。对于梭罗来说,“自然是一个确实的存在,是宇宙万物所有细节的综合;它不仅一健康的形象对立于病态的社会,也是人认识宇宙的完美细节,最终达到精神升华,融于超验真理, 4

展示自己心灵中最美好东西的场所。”12在他的作品中,无时无刻不表现出梭罗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他对自然的关怀和责任,无时无刻不表达了他融入自然、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决心,而以上的种种构成了他富有远见的生态思想。

㈡ 梭罗生态思想形成原因

仔细阅读梭罗自传和《瓦尔登湖》就不难发现他的生态思想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他的家乡康科德,超验主义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在美国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作家和一个地方的联系比梭罗和他的家乡康科德更紧密。他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在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镇,除了两年外出学习外在那里度过了他一生的时光,游历于康科德群山遍野之中。而康科德秀丽的自然风光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创作灵感。说到梭罗和康科德的关系,爱默生的评论再适合不过了,“梭罗把他自己所有的爱和才智贡献给了家乡的山,水,田野致使他们令世人瞩目”。13他的《瓦尔登湖》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记录了梭罗在离康科德镇不远的瓦尔登湖畔两年零两个月的独居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反思。瓦尔登湖也因为他的《瓦尔登湖》闻名于世成为世人所向往的旅游景点,同时瓦尔登湖也为《瓦尔登湖》的创作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素材。

虽然梭罗的生态思想和超验主义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可不得不承认做为爱默生的门徒,梭罗的文学创作极受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他自己也成为一名超验主义者,对当时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笃信不移。超验主义给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自然是上帝的象征,自然能彰显上帝对人的启示。梭罗也认为自然对人有着净化心灵和洗涤灵魂的作用,很显然,梭罗的自然价值观汲取了超验主义的思想。

梭罗深受中国老庄哲学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阅读《瓦尔登湖》时一定会深有体会。19 世纪初,许多东方经典被翻译到西方,美国超验主义者就开始接触东方哲学。据一个梭罗的好朋友富兰克林·本杰明·桑布说“爱默生是第一个把梭罗引领到东方经典的人,梭罗在爱默生的图书馆肯定读到了东方哲学著作。”14读了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就不难发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梭罗生态思想与中国的道家“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思想极其相似。老庄哲学强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15 而梭罗也不遗余力地在呼吁人应该与自然和谐 5

相处,返回自然,融入自然,诗意地栖居在自然怀抱之中。

㈢ 梭罗所处的时代背景

正如梭罗自己在1856年7月4号的日记上写的一样:“我一点也不惊奇我既然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和这个时间的节骨眼上。”16很显然,这个时间的节骨眼指的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他所处的时代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梭罗,造就了他别具一格的思想。18世纪60年代源于英国的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很快传到了美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次工业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当人们尽一切可能汲取地球上的能源不断喂饱这个猛兽般的蒸汽机好让它为人类更快地“修理地球”时,当人们乐此不疲地享受着征服自然的快感时,有一个人却清醒地思考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其人类的未来,那就是梭罗。他大声地呼喊着“简朴,简朴,简朴”,告诫人们不该为了一己之私欲而毁了人类和自然的和谐,毁了我们的子孙以及我们自己,可在当时物欲横流的人群中,梭罗的声音显得那么地微弱,只能在瓦尔登湖畔一个人默默地品味着这般无奈与孤独。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压抑着梭罗自然思想的一座大山,还有一座大山对梭罗来说也是难以逾越。作为整个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基石,基督教的《圣经》似乎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髓,也为当时仍居主流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在它的《创世纪》中就写道:“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祝福了他们,并对他们说‘繁衍生息以充足地球,征服它,管制水里的雨、天上的鹰以及一切在地球上活动的生物。”17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深信不疑,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人类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和主宰,自然是实现他们利益的工具,处心积虑地剥夺自然资源以获得他们满足物欲的钞票。这种势不可挡的个人中心主义思潮似乎淹没了梭罗的自然思想,难怪每人能附和他的声音。

㈣ 结论

然而时间过去几百年,历史的车轮转到了如今自然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的时代,人们纷纷遭受酸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之苦时才恍然大悟,才为梭罗在一百多年前的高瞻远足而折服,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6

如果问为什么一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梭罗如今成为名声响彻中外的世界文学巨匠,我想用这样的一个比喻再恰当不过了。梭罗是埋在历史长河沙砾中的一颗金子,岁月流逝,大浪淘沙,金子自现。

注释 1 Walter Harding, “Thoreau’s Reputatio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 ed. Joel Myerson.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1. 2 Ibid. P23. 3 亨利. 大卫. 梭罗:《瓦尔登湖》,林志豪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第59页。 4 同上,第61页。

5 同上,第82页。

6 同上。

7 同上,第67页。

8 米尔德:《重塑梭罗》。马会娟译,东方出版社,2002。第344页。

9 亨利. 大卫. 梭罗:《瓦尔登湖》,林志豪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第145页。 10 Mackinnon Barbara, Ethics: Theorie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P355.

11.亨利. 大卫. 梭罗:《瓦尔登湖》,林志豪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第3页。 12孙胜忠:《〈瓦尔登湖〉前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3 Robert D. Richardson JR, “Thoreau and Concor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 Joel Myerson ed.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12. 14 F.B. Sanborn, The Life of Henry David Thoreau.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17. P128. 15庄子:《庄子释译》,欧阳景贤。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第43页。

16 Robert D. Richardson JR, “Thoreau and Concor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 Joel Myerson ed.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P.12. 17 T.Aquinas, Summa Contra Gentiles, Trans. V.J. Bourke. London: University of Notra Dame Press,1975. P3.

参考资料

1. 亨利. 大卫. 梭罗:《瓦尔登湖》,林志豪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 米尔德:《重塑梭罗》。马会娟译,东方出版社,2002。第344页。

3. 孙胜忠:《〈瓦尔登湖〉前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 庄子:《庄子释译》,欧阳景贤。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5. F.B. Sanborn, The Life of Henry David Thoreau.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17.

6. Mackinnon Barbara, Ethics: Theorie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7. Robert D. Richardson JR, “Thoreau and Concor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enry David Thoreau, Joel Myerson ed.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8. T.Aquinas, Summa Contra Gentiles, Trans. V.J. Bourke. London: University of Notra Dame Press,1975.

7

更多相关推荐:
瓦尔登湖 读书报告

谁的瓦尔登湖读瓦尔登湖有感沙门真道之家戚赛赛在那个资本主义的脚步踏响逐渐开始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的著名...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浅析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自然观和生活观摘要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美国十九世纪最广为人知的文坛巨匠之一超验主义哲学先驱瓦尔登湖是其不朽的代表之作他的书毫无保留地展示了他的自然世...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

王莉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和梭罗所说的一样:“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合…

读书报告 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1817年7月12日他出生在波士顿康科德村20代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的影响下阅读柯...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

超越世俗活得简单读瓦尔登湖有感梭罗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31837年回到家乡后执教两年18381840梭罗教授古典名著科学和自然史他还经常带学生到河上旅行在户外上课野餐让学生受到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

读瓦尔登湖有感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人许多伟人也拜读了此书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恬静如诗如饮清泉读梭罗瓦尔登湖题记在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真有一种危险那就是信息灵通和有教养是互相排斥的两件事情要信息灵通就必须很快阅读大量只是指南手册之类的书而要有教养就必须读比较少量的书那是不同寻常地发生过思考...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我的老师要是看到了请来找我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作者简介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1817年7月12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

瓦尔登湖 读书笔记

我愿作那一汪宁静的水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大卫梭罗不朽名作被称为美国人的心灵天堂一个人一把斧头一间小木屋两年时间里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简朴而又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只求在山水间寻找真正的人生意义和简单生活的乐...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瓦尔登湖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第一次读瓦尔...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罗敏学号5101619xx3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F1016101书名瓦尔登湖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哈尔滨出版社20xx年3月第一次印刷在经济挂帅的现代社会人们离淳朴宁静的大自然越来越远简单...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一个哈佛大学的28岁的毕业生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他想试试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他自己建了一个小木屋离群索居基本上于外界隔绝他...

瓦尔登湖读书报告(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