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语文学科

时间:2024.4.13

20##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语文学科

一、考试情况简介

1. 今年中招情况:(全市最高分,115分)      

   

2.20##年、20##年、20##年、20##年考试情况对比:

二、今年中招命题的主要特点

1.试题命制方向正确,体现课改精神。

20##年河南省试题命制主要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注重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设置题目,重视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融合进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之中,题目出得非常灵活,单靠死记硬背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试卷中的许多题目,能够考查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强调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色和务实的指向。如20##年的积累与运用中的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等等,在选材和试题命制上都能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找到依据,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2.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考查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调整

在结构上,全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这四个部分与去年的语文试卷结构完全一样,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整个试卷的结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思路框架和能力要求进行设计的,这有利于全省语文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教与学。试卷结构简约合理,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大题和小题都与去年完全一样,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分值上由于题目设置的需要进行了微调。题型设置上,增加了一个选择题、其他仍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个别知识点的考查略有调整,如:今年没有再考查文学常识题,而换作了辨析近义词。相对稳定的试卷结构和知识点的考查,有利于稳定考生心理,见卷不惊,发挥出应有的水平。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复习所学知识。

3.试题难度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得分率降低

今年的试卷刚考试完毕,师生们普遍反映题目比较平和,不算太难。但结果出来以后,得分情况却普遍比预期的要低。这是因为,今年的评分标准制定得比较严格,缺少了弹性和随意性,评卷教师自主掌握的尺度基本没有了,可给可不给分的题目很难得到分数。这既有命题人根据上级要求而有意识做出的调整,也与平时学生们在答题时还缺乏规范意识,没有做到严谨、准确、一丝不苟有关。不少考生答题时存在着似是而非、缺乏推敲、有模糊意识而表达不清的情况。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4.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

河南省中考语文命题选材,一直都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但又不刻意追逐时代热点。今年命题选材中,涉及到非常流行的“微博”问政的问题、旅游中的人文环境问题、学校的人才培养问题、家庭中的子女教育问题等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材非常广泛。渗透着自强不息,坚持不懈,顽强面对生活的价值取向。材料作文考察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合作、适应等现实问题时,如何应对解决等等。这些题目,在全面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体现出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向。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倡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5.试题展现河南博大精深的的历史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语文试卷的地方特色,一直是河南中考的一个亮点,命题人在此题上总是颇费苦心,引导学生关注河南、热爱家乡。第6小题选材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让考生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为家乡感到自豪的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组织语言、为句子排序的逻辑思维能力。

6.文言文主要考查了学生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的实际运用能力

河南省中考试题,一直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考查文言文,命题时选取课程标准规定的一段文言文,再选取与之有关联的一段课标外的文言文,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既重视基础也不放弃运用。命题人的这个导向是非常明确的。今年选取的两则写水文段都是著名的小品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和袁中道的《游青溪记》。题目对课外的文段加了适当的注释,帮助考生解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在没有更新更有实效性的题型出现前,河南省这种课内外相结合考查文言文的方法还会继续延续。

7.作文题目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多年来,河南省中考试题都是采用二选一的作文题,给学生选择的空间,以便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真实的写作水平。20##年半命题作文《怀念         的日子》,怀念的主语应该是“我”、怀念的内容也是与“我”有关的人或事。以“我”为命题着眼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写学生最熟悉的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说真话、抒真情。材料作文题是这几年必考的一种题型。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却能够有效避免宿构、抄袭等不良现象。今年的材料是姚明答记者问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适应环境,如何珍惜拥有的东西等。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    试题分析

20##、20##、20##年得分情况对比:

20##年共23题,其中14道得分率在60%以下。

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

共7题,满分27分,平均得分15.96,得分率59.11%。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文学名著、古诗文默写等基础知识的把握,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掌握。

1. 第1题、第2题字音字形的考查与第5题古诗文默写的考查是中招语文试卷中不变的重点。

字音字形重点考查的依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常错的字音、字形,因为生活中常用而常错,所以中招常考而不变,今年涉及多音字“泊、角、解”,同音异形字“稽、畸、歧、祈”,形近音似字“缜、慎、械、诫、咤、姹、辍、缀、猝、瘁、陨、吮、赅、骇”等易读错的字。而第2题辨析字形“变本加厉”的“厉”错写为“利”,得分率只有57.0%。

古诗文默写关联着学生文学、文化素养的积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是每年的必考点,分值8分多年未变。20##年是2个给出上下句来填写, 6个是理解型默写,考查难度相对去年略降。因为这部分的考查范围公开、明确,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诗词,所以逐篇落实过关考的是细致功底。

2. 第6题排序题在不变中尝试改变。20##年的排序题,延续去年的排序题形式,考查学生把握语言连贯性的能力。去年选用的是一段议论性文字,今年采用的是一段关于“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的说明性文字。解答此题,要求思路明晰,调动出关于说明顺序的知识储备,再加上较强的分析推论能力,方能完成要求。两年的题目似乎没什么变化,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命题人的意图,去年是给3个句子排序,分值2分;今年增加为5个句子,分值3分,而且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其他答案不得分”。从知识点的角度看,今年的难度也许与去年相当,但能力要求上今年明显严格了,这实际上是提高了题目的难度。第6题得分率43.0%, 像这样在知识点的难度没有明显加大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要求标准,从而提升题目难度的情况,在今年的试卷中不止一题,这也许隐含着命题人的一种尝试、创新,暗示着命题人对学生语文能力尤其是表达、运用能力整体提升的期待。

3.语言运用题探索创新,成为全卷的最亮点。20##年的试卷中最吸引人注意的变化是,第3题近义词辨析和第7题关于“微博”的图文转换。这两个考点近两年都没有考过,再加上其综合性极强,又能即时反应现实生活的特点,所以一出现就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近义词辨析所给的词语是“见证--印证”“铸就--造就”“只有…才--只要…就”,完成此题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较强的语境分析能力,有较大难度,只是命题人通过选用恰当的语段语境控制了难度,第3题得分率68.0%,这也给命题人的尝试创新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空间。

图文转换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20##年曾经出现过,当时是给了两幅图画“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和“‘加油,中国’宣传画”,要求看图写感想。20##年提供的材料可以算3则,两则文字材料,一幅漫画。第(1)问要求“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第(2)问要求“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这就比20##年的看图写感想的难度有一定提升。因为寓意是隐藏在画面里的,需要分析、整合,本身就比感想难写,再加上许多学生误读题干“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的要求,结果写出的答案都是材料中的话语而非漫画本身的寓意。第7题得分率仅为57.29%,由此可见今年增加的这两个考点应是命题人有意加大题目难度的探索。

4.学生答案示例、失分原因分析、对今后教与学的启示

1)学生答案示例

(1)“学而不思则罔”中“罔”写成“惘”等。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庇”写成“避、疵”等,“俱”写成“具”等,“俱欢颜”写成“尽欢颜”。

(3)应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却写成了“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或把“暑”写成“署”,“气”写成“汽”。

(4)应写“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却写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等;“报”写成“抱”,另外句子背反的现象也常出现。

应写“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却写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计”写成“际”。该句也有把句子背反的现象出现。

2)失分原因分析

①古诗文默写出现错别字,说明学生对字形掌握不牢固。

②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理解性默写错写失分。

按说,古诗文默写的范围是固定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诗词,学生经过长期的准备,应该不出问题才对。但是今年的平均分是4.96。而出错的字如“罔、庇、俱、暑、气、报、计”等,并不都是繁难的字,基本是同音字误写,可见学生出问题的地方的确是问题易发生处。

3)对今后教与学的启示

以前我们往往建议古诗文默写需要加强理解性默写,做到会背会写。现在我们应进一步提出要求,老师和学生要围绕“怎么做到会背会写”共同多想一些具体的方法,强化训练区分易错字。如用“报”“抱”组词——报答、报仇、报复、报酬,抱负、抱歉、抱怨。再如根据字形来拆解,“染”字的“九”易错为“丸”,其实“九”在古代表示“多”,染布时,在水里(木本植物提取的颜料浆)多次涮染。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共5题,满分16分,平均得分8.37,得分率52.31%。第8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第9题从段落的作用角度考查学生对文章章法的把握,第10题既考查分析、整合的能力,又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运用,第11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第12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5道题中除了9题,得分率均低于60%。

第8题考查学生概括全文的能力, 08、09、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设题。今年得分率仅为55.33%。本题是要求对全文的概括,可以从起因、经过、结果等叙述要素着手,注意文中出现的人物要尽量概括全面。起因是 “‘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经过是“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结果是“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3个记叙要素连起来,即是很全面的答案。

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学生答案示例

主要讲了“我”去漓江游玩,与位摇船人发生的故事。(少情节,少品质)

⑦本文讲述了作者在游漓江时被鹦鹉吸引而与其主人共船交谈时而有所感悟的事。(少品质)

2)失分原因分析:本来这个题目的考查难度属于中等,但是因为结果中含有人物的精神品质,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概括内容的题目就不应该包括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导致失分。

3)对今后教与学的启示

此题暴露出的其实是教学的漏洞,许多老师在备考复习时喜欢给学生提供一些答题模式,如概括题就是要简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评价与抒情。而“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中既有评价,又有涉及感情的“感动”。相当多的学生,在答题时有意无意回避“人物的精神品质”。其实事件中的结果作为记叙要素,有没有评价与抒情不是其标志,有没有因果关系才是根本。模式固然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但是语文试卷中选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鲜活的,模式只有灵活运用才可以显示其作用。

第10题得分率56.75%,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整合的能力,要求学生回答“我”见到摇船人时 “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的原因。许多学生只是简单摘录前后句中提到的原因,而不会整合前后段落中那些有着因果关系的相关句子,表现出思维的不严密、不全面,只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分析,从而导致失分。

第11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要求分析两个比喻句“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 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的表达效果。

11.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学生答案示例

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摇船人的爽朗的笑,并形象地把它的笑比喻成一串黑色的省略号,表明他的笑意深远。

②将“江边的水鸟”比作“省略号”,形象地写出摇船人的笑声之大,也表明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

③将小舟比作破折号,此句使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外貌,便于读者理解,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失分原因分析

把握修辞效果,尤其是比喻的效果,应该是备考时的重点和难点。遗憾的是学生对此考点的掌握总是欠缺,套话、废话、无用的话替代了对巧妙修辞的鲜活感悟,年复一年轮回着相同的遗憾。解答此类题,要结合上下语境,写出具体语境中作者语言的表现力,比如说作者用“破折号、省略号”做喻体,这有着极鲜明的个性特色,体现着作者华美工丽的语言特点和文人陶醉在漓江美景中的独特感受。

3)对今后教与学的启示

对备考时的重点和难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可以采用步步为营法,如对比喻进行跟踪强化训练。

第12题得分率54.75%,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许多学生没有注意“写出两个主要方面”的补充要求,而回答偏颇。

 12.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1)学生答案示例

①摇船人是一个受人同情的形象。分析:①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②他的脸清癯,瘦弱,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弱。

②热爱劳动,意志坚强。

③有阳刚之气,不甘堕落。

④摇船人是一个乐观的人,听到作者说想看看鹦鹉的主人时,他爽朗地笑了,并且他没有因为自身残疾而堕落。他还是一个不为金钱所迷惑的人,当作者塞给他五十元钱时,他都不肯收下。体现了他是一个正人君子。

2)失分原因分析:

没有读懂文章,也没有理解题意;不会分析,只写出了一个特点,对品质总结错误

3)对今后教与学的启示

学生的概括能力急需提高,尤其面对“主要的方面”的概括,总是“旁逸侧出”抓不住核心。教学中应该针对这一类分辨不清主次的问题(如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性格、主要品质、关键词等),设计专项训练。

(二)议论文阅读

共4题,满分12分,平均得分6.82,得分率56.83%。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对议论文要素的把握、分析能力。4道题中除了14题,得分率均低于60%。

13题得分率59.5%,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能力。14题得分率83.33%,15题得分率41.75%。第15题考查分析、把握论证过程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与20##年要求“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几乎一样,要求学生具有全面把握文意的能力。分析论证思路或者论证过程都是要理清议论文的论证层次,其实也就是梳理清楚作者的思维过程。表述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或先后、或主次、或层递,一层一层地提取要点并加以概括。这个考点是要拉开学生得分档次的,有较大难度,如果不具备极强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失分就是必然。只是今年和去年的得分率几乎一样,都是低得惨不忍睹,我们就必须反思我们的教学,而不是简单去责备学生了。

16题得分率48.67%第16题要求对论证方法进行判断,并且要分析其作用。考查学生对常见的比喻论证的把握,对学生来说,识记、理解的难度中等,但要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分析,就碰到学生的“软肋”了。

所以,整体来看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与去年相比没有明显的提高。

第三大题:古诗文阅读

共5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7.23,得分率48.2% 。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对内容的把握、对形象的分析、对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赏析等,是每年中考语文的必考点。17题得分率69.0%,18题得分率51.0%,19题得分率77%,20题得分率27.5%,21题得分率36.5%,22题得分率34.5%。

课改以来的河南省中招文言文考查,多年不变,一直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内诗文的选用范围就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古诗词,经过多年的考查,有些篇目已经不是一次两次出现在中招试卷中了。课外文段的涉题内容也是有限的,应该说试题还是以考查课内诗文为主的。但是得分情况是相当不理想,请看下面的近三年得分情况对比:

20##、20##、20##年文言文得分情况对比

在考点和题型基本未变的情况下,学生得分率持续降低。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比如重点实词的解释、重要句子的翻译都需要扎实的功底;在文章或诗词内容的理解、感情或主旨的把握上,学生也还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文言文的得分不容易高。另一方面,命题人对中招文言文的考查,强度在逐步加大,要求在步步提高。多年来命题人除了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还一直都在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对形象的分析、对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赏析等,超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却也是中考的选拔性特点的体现。

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对写作特点、表现手法的鉴赏评价都是属于较高层级的能力,能够自如运用的学生本来就不多,而考查分值在增加。如在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上,20##年分值是5分,20##年是7分。第20题要求写出“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样的题目就是放在现代文中考查都是属于较大难度,现在是放在文言文中来考,而且其中一段还是课外文言文,得分率快速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把握上,已经两年都点明要细致品味到“字”上。也就是要求学生从“字”入手,结合整句诗甚至整首诗,写出对诗意和意境的理解。这应该是古诗文阅读提高考查要求最直接的表现了。

第四大题:作文

23题共50分,平均得分41.67,得分率83.34%。20##年的两道作文题,一个便于抒写情感,一个侧重理性思考,意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延续了河南省中招作文的一贯风格。第一个题目《怀念_______的日子》饱含情感,开放的空间较大,考生可以充分发挥个性。比如《怀念停驻在老院的日子》《怀念琴音相伴的日子》《怀念那辉煌的日子》等,只看题目就充满着动人的情愫。但是这个题目设置了很隐蔽的审题障碍,审题时必须考虑“怀念”的主体是谁。许多学生忽略了这一点,文章没有了叙事抒情的立足点,造成扣题不紧、偏题甚至跑题。第二个题目的主题应是“适应、珍惜拥有”等,许多学生立意较高,紧密结合生活。容易出现的问题:偏离材料重心写“合作”,或者堆砌材料却无情感,更缺少谋篇布局的意识。总之,这两道作文题第一篇易出彩,但也易偏题;第二篇易平庸,佳作较少。

四、20##年中考备考建议

1.每节课要设置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处在阅读、思考、感悟、表达的氛围中,真正提升语文能力。

2.现代文阅读中的问题集中在词句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效果、作用的认识上。理解分析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平时要注意有针对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具体理解能力,尤其是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概括句意文意。

3.文言文阅读的复习备考要重视对重要的文言词语的理解记忆,加强逐字翻译、整句翻译的训练,并适时进行课外文言文的补充阅读,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认真、准确审题的习惯;答题时,要抓住重点,逐条分点,有条理的表述;注意总结答题规律,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5.要加强作文审题训练和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能力的同时,注意积累素材,也积累词汇,锤炼语言。

6.课标规定的课外名著,要切实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主要内容。

7.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和基本的课型模式可以按照教研室提出的具体要求去做。(请参看市教研网页)

               (王燕执笔)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语文质量分析报告成绩分析一年级年级平均分74分最高100最低70优秀率74及格率100二年级年级平均分688分最高96最低42优秀率17及格率80三年级年级平均分6909最高88最低43优秀率6及格率82四...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本次为了真实了解毕业班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毕业班教师和学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补缺补漏,全面做好语文复习工作。我们把去年六年级毕业考试卷作为本年语文…

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xx20xx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登封市颍阳镇宋窑小学20xx年11月20日20xx20xx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组织情况本次期中考试于11月15日进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

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深村小学20xx20xx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组织情况本次期中考试于11月15日进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3个考场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通过开考务会强调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

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

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案例一命题质量分析这次的语文考试试题遵循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突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正确地处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综合性...

XX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XX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了总结经验全面的了解我校教学的现状寻找尚存的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我校半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如下一教学成绩数据统计与分析1学校各...

道桥镇中心小学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3强化作文教学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写日记的好习惯要重在积累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作文审题写作技巧的指导并要强化训练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2班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一试卷学情分析1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试卷共十题第一题是看拼音写词语第二题是连线第三题是辩字组词第四题是查字典第五题是在句子里面画出近义词和反义词第六题是连线第七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第八题...

韩箔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韩箔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20xx20xx第一学期月考已落下帷幕在中心校的统一安排下11月12日对各年级的数学语文科学思品英语学科进行了测试这次测试从试卷命题组织考试阅卷要求严格程序规范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丁当镇中心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丁当镇中心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校学生的成绩出现了成绩低谷的现象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期中考试的相关情况小结如下这次期中考试的试卷由县教研室统一提供大部分年级的试卷质量较高主要表现在知识点分...

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魏集小学20xx20xx年度下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质量分析座谈会一组织情况本次期中考试于5月8日进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统一安排了考务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导处通过开考务会强调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并由校长...

小学三年级下S版语文期中质量分析

三年级语文分析内容1每大题考得好的方面及原因2每大题考得不好的方面及原因3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4今后改进措施本试卷命题本着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考查注...

小学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