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

时间:2024.4.2

历史教学设计最终稿和课例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及相关信息

1、背景:在新课改澎湃春潮的激荡下,我校教师也刷新了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展开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教学气氛、兴趣都比前活跃与好转,学习能力相对比以前提高。然而,我们付出的努力和所期望的结果却还相距甚远,近年历史中考平均成绩皆很不理想,这就不能不引起我校同行们高度重视,因此,我校政史地组又进行了“有效教学”的探讨,力图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学科与课题: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   

3、研究主要问题:从《秦王扫六合》这一课例研修中探讨“有效教学”。

二、研究过程:

1、主要研究过程:

    第一、准备阶段。查阅课改资料,系统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确定研讨对象,准备好相关实施材料,形成研讨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第二、实施阶段。按方案实施,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收集“有效教学”材料。

    第三、总结阶段。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和总结研讨经验,撰写课题研修报告。

2、主要研究方法:

(1)理论依据。?以这次“国培”专家的讲座,尤其是相关“有效教学”和“课例研修”的理论为指导。?以网上访问“有效教学”前沿理论做补充参考。

(2)搞好效果检测。选三个平行班,遂班实施试教,并及时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效果检测的可信度。

(3)科学调整教学设计。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开展“有效教学”,把检测效果和课堂观察当作改进“教学设计”的第一手参考材料。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掌握“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图表,把抽象化形象、具体,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忆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学情分析

1、知识状态

(1)、对秦朝的各类制度、政策了解不多。

(2)、对长城非常熟悉,但是对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多。

2、认知能力

(1)、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2)、理解思维能力水平较低,对一些专有名词或概念如“中央集权制度”不易理解。

3、学习情绪

(1)、对扫六合、焚书坑儒等故事性较强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有求知欲。

(2)、对制度、政策、措施的原因分析、结论评价不感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理解“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二、教学设计  

(一)、教法学法:

1、 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 讨论法、图解法:引导学生看图,组织学生自行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

3、 角色置换法:请学生重现历史的精彩场面,启发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资源:

1、素材:《秦始皇像》、《战国形势图》、、〈〈秦统一六国形势图〉〉、各国化货币、文字图片、长城和灵渠景观、《秦朝疆域图》等。

2、课件:自制多媒体课件,音像图片资料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秦统一的原因。

          (1)、民心所向。

          (2)、实力雄厚。

          (3)、善于用人。

  2、统一过程。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

         (2)、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3)、都城:咸阳。

二、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把小篆做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修长城。

     6、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

     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

四、小结与检测

三、问题讨论:

  1、首先提供三次检测结果一览表为参考:

2、第一轮课问题,经课研组讨论归纳,主要有两个:

    (1)、课堂教学在落实三维目标上,这节课总体效果不令人满意(从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可见)。 主要原因分析: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过程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2)、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教学气氛不佳。主要原因分析: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关系处理不够合理,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

    执教老师(杨霞),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策略上,有尖对性地重新修改教学设计。

3、第二轮课问题,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比前节课有了明显的改进,效果也显著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但是,在学生的与参与教学活动方面,课堂整体状态有点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的提高,这方面,需要执教者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

4、第三轮课,三维目标落实得非常好,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第二轮课时出现的那种状况也得到解决,教学效果在原基础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见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

四、研修结果。

1、结论与收获:

(1)、明确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获得进步或发展的程度高,为高效;程度低,为低效;没进步,为无效。教学的有效与否,是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学生没收获,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即使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例研修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例研修这一程序: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评价、反思——改进教学设计,螺旋循环,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教学朝着健康有效高效行进。本课例《秦王扫六合》教学经过这一程序后,学生获得了明显的进步,从以上检测结果一览表之数据便可得到证明。

(3)、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实施。准确领悟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备课时,结合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使之细化、小化,使之可操作、能测量,确保目标的达成,这是“有效教学”的标志。本课例《秦王扫六合》在第一轮课中,因目标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影响了目标的达成度,经过调整,第二轮课,大大提高了目标达成度。?、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参与为形式。有效教学不仅关注教师得怎么样,是否有效;更重要的还要看学习的主体学生学得怎么样,有无进步。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既要备教学策略又要备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尊重学生认知基础,写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案,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为成有效教学。

第二、要调控好课堂状态,避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形式化。在实施《秦王扫六合》第二轮课时,在教学策略上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的积极性,一时忽略对课堂的调控,使课堂曾一度出现了混乱状态,若不及时进行调控,讨论交流就会偏离课题,成为低效或无效教学,因此,调控好课堂状态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第三、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有效教学”为目的,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并大胆实践,认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2、体会和感悟

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课例研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只要参与课例研修,就会自然卷入到研修那种螺旋往复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能使教师课堂教学的潜力得开发,能量得到最大的释放,功力得到最好的磨砺,智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践得到不断地完善,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在业务上自我超越,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篇:历史有效教学课例研修总结


历史有效教学课例研修总结

木棠中学 李志光

我们在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历史备课组只有三位成员,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们积极的投入到了学习改革之中。经过自己的努力结合本次“国培”研修我们备课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下面我就我们的课例研修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 研修背景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学历史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新课程与有效教学成为我们思品课教师的重要课题。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贴近生活的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理论意义有效教学需要树立以下理念: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些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实施有效教学的学习过程;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历史课真正达到有效教

二、研究过程

1、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历史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冷落和贬低发展、探究,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融,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新课程标准》要求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学生自身的观察、感受和体验,教师应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时政热点、名人轶事等),把历史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活动课《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时,我有意识结合国家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本课内容进行扩展,改为“关注西部的发展”,在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本内容,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学心得,然后推选代表在课堂发言,从而引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就把这两大战略联系起来,既达到学习本课的目的,又把握了时政热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更好地去体验社会现实。

2、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以学习者的知识的主动积极发展为目标的课堂里,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一个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主动的发挥,让每个学习者都能从自身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在40分钟课堂里真正学到东西,真正获得益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是否感到安全,能否与教师、同学和

谐相处,认真讨论,能否没有顾虑或顾虑较少地处由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真正打开思想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实现认识或情感演算的碰撞与融合,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对学生进行积极性的评价与鼓励,激励既是一种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氛围。有教学的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支持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学会与老师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探求知识,良好态度的养成离不开激励孕育的沃土。

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恰当了,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习的效率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这一问题的时候,我把一言 堂改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未来几十年,老年人将占人口的1/4以上,其成因就在于现在实行计

划生育,独生子女几十年后将占绝大多数,每个人几乎要赡养四个老人,社会和家庭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学生在小组中畅所欲言他们的解决方案,讨论其可行性和存在的弊端以及补救的措施。全班交流时,学生在自我否定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还发现了许多新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又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面对开卷考试的发展趋势,既要做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又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 各学科之间是融汇贯通的,《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思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把思品课讲成纯政治理论,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又用思品课的辩证思维方式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打造优质课堂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例研究报告威海市文登第二实验小学XX【内容提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课例研修报告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例研修报告上传应阳春更新时间20xx517182349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最终稿与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段家河镇中心校梁舰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

小学语文读写课例研修报告——玉皇庙一小

研修报告小学语文读写课例研修报告题目:小学语文读写课例研修报告姓名:徐海燕单位:玉皇庙一小小学语文读写课例研修报告一、研修背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

小学数学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一研究目标基本目标通过研究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发学生参与作用的操作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发挥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模式系列化的课堂教学实例及理论成果衍生目标在研究中通过课例实践让学生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摘要在20xx年市级课题申报之际我们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一方面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思考如何增强数学课堂...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双坪镇中心小学柯贤仕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一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内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学校新丰镇第四小学主持人王成锋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研究的背景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应把学生的和谐全面...

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1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越发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当前课外作业一方面是过多过滥...

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李会平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平路第二小学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1教与...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