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

时间:2024.4.20

海南大学20##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题    目: 关于独孤老人的问题研究    

作    者: 沈星一 勇远  罗晶         

指导教师: 张井富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一四年十月一日

关于失独老人的问题研究

摘要:“失独老人”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老年父母。他们当年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子女的不幸离世让他们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变得老无所依。针对现在失独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的社会事实,我们调研小组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式,调查海口市失独老人的生活现状,阐述了由于计划的生育实施、物质帮扶的不足,缺乏精神慰藉、缺乏居家养老服务,难过签字关等原因造成了失独老人的现状。并对此作出相关分析,在通过帮助失独老人进入养老院、探寻新的养老模式、加大政府帮扶力度、逐步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等方式解决失独老人“老无所依”的困境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失独老人的精神问题。通过老人精神自养、政府心里辅导、社会关爱的三个方面要帮助失独老人走出精神困境,使失独老人有一个安详快乐的晚年。

关键词:失独老人  精神困境  养老问题  现状原因  对策分析

一、导   

(一)研究背景                                                          

1.计划生育政策

1973年开始,为了有效人口数量,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以来,全国少生大概4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中国较好的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短短数十年的过程中,我国人口的家庭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激增。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独生子女的家庭是被简化到极致的高风险的家庭结构,其承受更高的风险,家庭功能的发挥更受到人员结构的限制。我们应该看到:计划生育政策在发挥其积极的显性功能时, 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的负功能。其中失独老人问题显得日益严重。

2.我国失独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失独家庭”为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都说“养儿防老”,独生子女的离世,数独老人的未来将何处安放?

从本世纪初开始,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渐次步人老年, 而独生子女作为这些父母唯一的期待, 一旦遭遇不测, 带给父母精神上的冲击,用灭顶之灾这个词来形容, 恐怕并不过分。许多父母因为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这一角色, 在社会交往中, 即使地位崇高,生活丰足, 荣誉无数,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曾经被叫做爸爸妈妈, 却在人近中年时痛失独生子女, 于是孤独! 悲伤! 凄凉和封闭便将他们的余生围困起来,这就是被称为失独家庭的生活写照"。

据人口学专家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 我国现在至少有10 万个失独家庭, 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 万个,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 会有1000 万人在或将在25 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 将有1000 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3.国家现有的扶助政策

扶助失独家庭的政府行动可追溯到10年前。20##年底颁布的《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帮助。20##年,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女方年满49岁、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按照规定可以每人每月领取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至此,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政策推广至全国。20##年1月起,这一标准又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全国各地也相继地制定了有关失独家庭补贴政策,以北京、重庆为例,北京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自20##年开始发放,数额为每人每月200元,根据北京各区县情况,独生子女亡故后,女方年满55周岁,男方年满60周岁,可一次性领取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补贴。重庆市作为中国首批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地,率先出台了“失独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目前,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可得到3120元扶助金,独生子女残疾家庭父母则为2760元。

(二)失独老人研究目的及意义

失独老人问题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在我们社会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老年人,作为为我们社会奉献了大半生的群体,在其不能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的时候,我们更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安享晚年,这不仅仅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我国人性化民主化的体现。而且,作为一部分最特殊的老人——失独老人,理应更加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关怀。

当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只要一个孩子,可是意外或者疾病,却把他们唯一的孩子夺走,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希望所在,失去唯一的子女,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便失去了生活的全部,包括生命的意义、活着的寄托,也包括养老、疾病等诸多现实问题。失独家庭精神上的困扰与生活中的困境,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述,即他们缺少的是朴素的人伦之需。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应承担起相关责任,尽其所能给予失独老人以特别的关爱,让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失独老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给予老人的身体以呵护,精神予慰藉,是我们的义务,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让大家正视失独老人这个群体,关爱呵护他们,让他们可以快乐地度过晚年。

(三)失独老人生活状况概述

失独家庭的生活状况可以归纳为四类:

第一类是能较好的融入社会,生活比较和谐乐观家庭。他们的特点是性格开朗,本人精明能干,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有稳定的收入,年龄在60-70岁时间,子女在多年前就意外死亡,随着时间的消磨,已抚平了丧子之疼,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第二类是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家庭。他们的共同点是,年龄70岁以上,基本没有劳动能力,要么住敬老院,要么住精神病院,极个别不愿住敬老院的独自在家艰难生活。

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一直没有走出悲痛阴影的家庭。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年龄在45-60岁之间,基本都是子女成年后意外死亡,一直没有走出丧子之痛的阴影,他们认为“失去父母的孩子可以长大,但失去孩子的父母是怎么都过不去的。”

第四类是自暴自弃,对社会充满仇恨的家庭。这类家庭一般是因迫于当年严厉的计生政策而只生育一孩,独子死亡后又丧失了再生育能力,无法再育,因农村“绝子绝孙即为不孝”传统观念较强,导致其对社会充满仇恨,成为社会极不稳定因素。

二、基于海南省海口市的分析

(一)调查地失独老人基本概况

    海口市统计局20##年5月11日发布了《海口市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为205万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年11月1日的15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4万人,增长35.66%。平均每年增加5378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1%。

我们调查发现,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夭折家庭:夫妻一般应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现无存活子女。 本次调查采用直接入户和从相关部门提取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88个“失独”家庭,其中龙华33个、秀英5个、琼山17个、美兰33个。

(二)海口市政府现有的扶持政策及措施

针对失独家庭,政府也已经采取了一些有关经济扶助和生活照料方面的措施来关心、帮助“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

1.在经济方面的扶助

近日,中国计生协会下发了《关于确定20##年计生特殊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试点的通知》,海口市被确定为20##年全国49个项目试点之一。20##年8月,海南省制定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方案中详细说明了实施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扶助对象、扶助标准以及扶助资金来源、管理和发放等内容。调查发现,海口市各区也提高了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并为他们提供了经济扶助,琼山区米铺社区居委会对失独家庭提供了每户每月330元低保的经济扶助,今年春节期间,美兰区政府、计生委和计生协工作人员深入各镇(街道)向20户失独家庭送上慰问金300元,今年7月,由龙华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相关工作人员、街道计生办负责人和社区人口计生协组成的慰问小组,走进龙华区为35户失独家庭提供每户2000元的慰问金表示对他们的关爱。

2.在生活照顾方面的扶助

根据调查发现,海口市地方民政局会对那些身体状况稍微差一点的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每月一次组织人员去失独家庭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还设有供失独老人居住的老年公寓,政府、计生委和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也会在中秋节等重要的节日通过打电话或亲自上门等方式表达对失独老人的关心。美兰区政府、计生委和街道办事处在春节时期走访失独家庭,为他们送上米、油和发放新年挂历等,带去了节日的祝福,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辛勤劳动,充满信心迎接新的生活,并向他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表示真诚的感谢。龙华区人口计生委、计生协在今年7月也开展了走访慰问“失独”家庭活动,了解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排解他们的寂寞,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三)数据调查分析

    海口市共四个区,我们选定美兰区和琼山区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00份,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9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回收率99%。以下是基于问卷的一些数据分析:

1.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的对象为海南省海口市18岁以上流动人口。其中对府城街道(106448人),滨江街道(51079人),凤翔街道(86049人),国兴街道(未知),人民街道(60949人)进行抽样调查。

样本构成:由府城街道、滨江街道、凤翔街道、国兴街道、人民路街道5个街道,每个街道20份调查问卷。每个街道再划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层次进行调查。

18-30岁占据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达69%;其次是31-50岁的人群,占据了19%的比例。具体数据如下饼状图所示:

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2.对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的看法:

    随着“常回家看看”入法引发的热议,“空巢家庭”再次引起舆论关注。针对这一问题,大多数人持支持的态度,少数人觉得这一做法的可行性不高,持反对或无所谓的态度。具体数据如下:

图2 对“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的看法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家庭,怀有依存感。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也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然而,社会中还有一种“空巢”,它们“空”的原因并不是子女外出工作学习,而是因为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他们无法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期盼这个国家和社会给他们多一些保障与关爱,至少不要再忽视他们。

3.对失独者的了解

    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得知,99人中,只有41人知道什么是失独老人,而过半数的人在此之前都不了解这一概念。其中26人的身边存在这一失独群体,也有27人表示不知道。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众对“失独者”并不是很了解,有些时候,这一群体很可能被忽视。

4.失独者的现状

    根据身边存在“失独老人”的26位调查对象的描述,他们的生活状况一般,失独前的言行态度多为开朗健谈、积极乐观,而失独后则有些性情大变,有些表面看上去与失独一样,但内心却十分痛苦。周围的街坊村邻对那些“失独者”大多抱以同情怜悯的态度,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很热心地帮助那些“失独者”。

 

失独者的生活状况                 身边失独者人数

5.对失独者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之间联系的看法

    数据显示,90%的人认为失独现象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有关系的,其中26%的人认为这之间的关系非常大,计划生育政策促成了这一现象。

    如今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三十余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对控制人口总量有特殊贡献。独生子女家庭研究表明,计划生育使中国目前的人口规模缩减4亿,这意味着中国将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5年。

6.对独生子女政策的看法

    独生子女政策,近三分之二的人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只生一个孩子,那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没有一个能一起成长的伙伴,毕竟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当父母老了病了,孩子一个人去照顾,没有兄弟姐妹帮忙,当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连个诉说的对象都没有。

5 对失独者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联系的看法

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支持该项政策的,这样不仅可以减慢人口增长速度,缓解由于人口过度增长给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带来的压力,而且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缓解父母生活压力,父母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关心培养孩子,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成长。

7.为失独老人设立专门的养老院和基金

    调查数据显示,90%多的人认为为失独老人设立专门的养老院和基金,这样老人晚年不至于落个“老无所养”的境地。

  

7 对设立专门养老院的看法          8 对设立专门基金看法

三、对失独老人的访谈

7月24日,我们小组一行人先后来到琼山区的米铺社区和美兰区的捕捞社区。在米铺社区接待我们的是民政部门委员王萍流先生,他很热情地向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从他的言行中看出,失独老人的生活需要被关注,也需要社会的关心。在捕捞社区接待我们的则是人民街道办事处的英姐,她向我们介绍了现在社区失独老人的状况。他们很热情地向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从他们的言行中看出,失独老人的生活需要被关注,也需要社会的关心。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得到了一些失独老人的住址,于是小分队便开始了与失独老人的面对面访谈。

(一)案例一

第一户是琼山区海府路154号金鹿花园小区F栋的张女士。张女士今年已经59岁了,早在20##年时,老伴儿因患病医治无效而去世。本还有个35岁的女儿,可是女儿不幸走上了吸毒的歧途,最后于20##年因胃癌也离开了人世。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如今,张女士孤独一人住在那间本是一家三口人共同生活的房子里,虽已失去劳动能力,却不肯接受民政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一直称自己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不想麻烦政府,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失去经济收入来源的她,只靠着每月330元的低保度日,生活甚是拮据。访谈中我们发现,张女士的生活态度还是挺积极的,尽管一个人生活,但也时常出去散散心,并没有将自己的生活完全地局限于那间房子里。

(二)案例二

第二户是琼山区勋亭路38号海南万泉实业有限公司校区7栋的郭奶奶。郭奶奶今天70多岁了,儿子多年前已去世,媳妇带着孙子不愿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现今,老人也是孤苦伶仃。年纪大了,耳朵也不好使了,说起话来也有些口齿不清,我们和她交流起来困难更大了,好在有个海南的同学,可以给我们做翻译。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生活基本可以自拟。因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社区已经给老人申请了低保,并享有居家养老服务。

米铺社区的访谈,使我们了解到,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都有一些帮扶失独老人的政策,因没有完全统计失独家庭,得到的相关数据也不够完善,因此政策实施地也不够彻底,王萍流委员也表示,希望能将一些细节落到实处,给那些失独家庭带来福利之音。

(三)案例三

   第三户人家是美兰区人民路街道拦海村民主党派宿舍的石先生。夫妻两人都已经退休,两人都没有什么宗教信仰。自从他们唯一的儿子走了之后,两人相依为命。目前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保障。但是近几年 他被查出患有高血压,消化系统慢性疾病,还有关节炎等各种老年疾病。平时也只能做做家务和看看电视,也没什么娱乐,最怕出去听别人聊起孙儿。谈起现在的生活状况,石先生表示,最希望社区能在平时提供一些志愿者能上门送餐之类的,人老了,出门一趟都心惊胆战的。平时有些重物什么的都没有办法移动。同时,来人希望能有专人帮忙,能陪同去上医院。作为老人,已经没有精力一个人在医院跑上跑下了。石先生的老伴则希望能有紧急呼叫服务,到有人外出的时候,一个人在家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这时候连个帮忙救命的人都没有啊。

四、造成“失独老人”这种弱势群体存在的原因

(一)政策的实施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并于1980年正式提出并实施“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个政策造就了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却也造就了“失独老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至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000人,也就意味着每年约产生76000个“失独家庭”,因此可以推断出,我国的“失独家庭”在不断增加,“失独老人”人数不断上升。

(二)“失独老人”物质帮扶不足

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失独”老人有较为固定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老人依靠养老保险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政府救助、亲友接济、自己劳动等方面获得经济收入,但是这些方面只是基本的、低标准的、不稳定的收入来源,其生活水平还很低下,如遇重大变故,还可能返贫。特别是在住房、医疗、丧葬等方面还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失独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很多“失独”老人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不再愿意接触社会,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甚至选择自我封闭。因而相对于物质帮扶,“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甚至比物质帮扶更为重要。但是目前,我省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有时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另一方面“失独”老人各有各的不幸,“失独”群体中的个体差别性无疑增加了社会精神救助工作的复杂性。如何让他们摆脱失子、失女之痛的阴影,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安然愉快地度过后半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四)“失独老人”缺少居家养老服务

选择居家养老的“失独”老人,其精神依托和生活照料是一片空白,由于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处在萌芽状态,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因此“失独”老人居家养老还不能够充分享受到“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特别对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说,仅靠亲友临时关照,也只是杯水车薪,形成被动养老的局面。

(五)“失独老人”难过“签字关”,无担保人签字,养老院拒收        

“失独家庭”的老人因无子女赡养,需要入住养老院,这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种很自然的养老归宿,然而当我们调查发现,多数养老院表示很难接收“失独老人”,有的养老院甚至直接拒绝。说起原因,均表示对“失独老人”入院时的手续以及入院后面临的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处理。我们了解到,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任何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都必须要有监护人签一份协议进行担保,以防老人入院期间发生生病等问题时,没人来处理。而监护担保人必须是直系亲属,没有直系亲属的,需要委托非直系亲属或老人的单位或居住的街道办事处指定担保人。正是由于“签字关”的问题,使许多失独老人不能进入养老机构,安度晚年,所以使“失独老人”这个弱势群体更加需要我们的帮助与关心。

基于以上5个方面情况的存在,造成了“失独老人”这种群体的存在,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空虚、生活条件困难,使他们成为需要社会关注、帮扶的弱势群体。

五、关爱失独老人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在中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正在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失独老人们大多在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好,但如今却承受了失去独生子女的巨大精神悲痛和养老的重重困难,是一个亟需关注和关爱的群体。关爱失独老人,人人有责。下面我们将针对失独老人们心理困境和养老、医疗等经济困难两个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帮助失独老人走出精神困境

    失独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有养老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痛苦——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他们中一部分人的生命失去了方向,甚至断绝了与周围人的来往,开始与世隔绝。虽然城镇地区的失独老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生活来源,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也在日渐完善,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度和帮扶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仅靠物质帮扶显然是不够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1.失独老人精神自养

养老,不只有经济供养,还要有精神之养。从传统的孝道文化看,子女是对父母精神赡养的主要提供者。也是老人最为看重的东西。可对于失去唯一子女的失独老人来说,家庭的精神赡养面临着严重的现实困境。目前,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在必须多途径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的同时,深人挖掘老年群体自身蕴藏的“精神自养”的积极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精神自养”是指老年人依凭主动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积极有益的活动交往,实现精神的愉悦、满足和发展。

(1)信仰宗教促使精神健康发展

虽然失独者们已经建立“QQ群”等进行“自我救赎”,但是这种“以我痛抚你痛”的互慰方式,会使得他们受到情绪上的传染,导致更不易走出心理的阴影。笔者虽是无神论者,但对失去精神支撑与精神寄托的失独者来说,信仰宗教不失为一种减轻哀伤和使生活重获希望的好方法。有心理学家就指出:信仰宗教并将自己的信仰价值观付诸于实际行动后,能预防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发生。的确,首先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不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却能够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的心态从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能使信教民众在精神上得到某种补偿。其次,宗教“向善”的特性,能抚慰人的心灵,给予人生存的勇气和心灵的慰藉。在笔者对失独者的走访中了解到,他们其中部分人信仰了佛教或基督教,无论是诵经,还是做礼拜等宗教活动,都使得他们得到了心灵的安宁与慰藉,学会了怎样走出哀痛并开始新的生活。同时,他们也怀着一颗向善的心用所学宗教信念去帮助更多的失独者走出绝望的深渊。

(2)实现自我价值,重获生活信心

腾讯网播出了关于失独者调查的纪录片《活着》,不难发现,孤独、悲伤、凄凉和封闭将大部分失独老人的余生围困起来。所以要想真正走出阴影,就要调节心态,战胜自我。首先,失独老人应接受当下的事实,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要自我安慰和找寻快乐,融入社会、融入社区、融入集体、融人自然,积极投身到社会中去,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大部分失独老人都已退休,社会给老人提供的再就业也不多,那么志工和义工就成为了失独老人积极的再社会化途径。南京的失独老人杨兆芳,通过多方帮助,逐渐走出了阴影。之后她建立了QQ群,专门义务帮助“失独者”,她还成立了编织班,为福利院和偏远地区的孩子编织毛衣。杨兆芳老人说:“我们不能一直扮演让人同情的角色,我们要坚强起来,让子女在天堂能放心。”其次,培养兴趣爱好,广交朋友,丰富生活,多读书、看报,多参加有益的适合自己的文体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和价值,多与人交流,做个开明老人、乐天老人、文明老人,使晚年生活充实、潇洒、温馨、安康。杨兆芳老人和她QQ群里的失独妈妈们,参加了电脑、舞蹈等兴趣班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她们还经常组织聚会,和志愿者们一起交流和做活动等。

(3)再婚

老年期是丧失期,丧失工作、金钱、健康等。尤其对于失去配偶的失独老人来说,面对家庭的彻底破碎,会引起他们心理活动的剧烈变化。随着孤独感和失落感不断加强,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也急剧下降。所以再婚,无疑是消除心灵创伤和减少身体疾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对心理需求的最大满足往往是从配偶处获得,男性老年人能从配偶处获得日常生活起居的照料和情感支持的满足,女性老年人则可以从配偶处获得心理慰藉以及可能的经济支持的满足,这都是子女所无法取代的。众多老年人再婚的事实也能够证明,再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都是有益的。失独老人再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下的生活,从配偶处获得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交际网扩大,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也相对增加,从而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有效的消除孤独,增加信心,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2.政府加大心理辅导力度

    政府作为强有力的社会活动组织者,在帮组失独老人走出精神困境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各基层居委会,街道办丰富其精神生活解决失独家庭的内心孤寂。组织、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老龄大学活动和街道、社区的各种活动

(2)政府牵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对失独家庭关爱的纽带。要把这个群体当成各级组织的亲人,发动机关、企业或社区志愿者参与失独家庭的帮扶活动,进行日常关照、了解信息、心理疏导和走访慰问。

(3)政府组织专业团队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社区为平台,组织或引导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关心关爱失独家庭,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加强心理疏导服务。

3.社会大众营造人人关爱失独老人的和谐氛围

失独老人每天接触最多的还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所以社会为失独老人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环境是帮助失独老人走出精神困境的关键。

(1)营造人人尊重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

    一位失独者母亲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离开这个世界,不要在医院做手术时没有人来给我签字……”。失独者心理往往会变的脆弱和敏感,常常选择自我封闭,不愿再接触社会,这让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社会各界应同心协力努力营造尊重失独者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对他们的误解与歧视。乡镇(街道)综治部门要成立专为这一群体维权的维权机构,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2)各界组织自发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关爱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我建议计生、妇联等部门要联合社会公众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妇联要组织社会力量对居住敬老院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计生协会的要发动失独家庭的邻里为散居在村、社区的失独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政府应预算部分经费保障志愿者的报酬。针对失独者家庭应制定特殊的志愿者服务制度,失独者的心理极度脆弱和敏感,因此这些志愿者只有接受严格的培训后,才可在对其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服务失独者家庭的志愿者中应有适量的心理辅导人员,志愿者除了为失独者家庭做义工、献爱心外,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还应对失独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疏导心理障碍、解开自闭心结,因此需要招募适量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加入到志愿者活动中。

(二)解决失独老人“老无所依”之忧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的第一批已进入晚年的独生子女父母,他们的再生育功能已基本丧失,生存能力也逐渐减退,在这种情况下,独生子女一旦伤残或者死亡,对父母的打击精神上几乎是毁灭性的,同时在经济上缺乏支撑,在养老上也存在着许多挑战。所以解决失独老人们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依至关重要。

1.减少失独老人进养老院的困难和阻碍

(1)失独老人进养老院、住院无需子女签字

    政府部门应加强协作,降低进养老院门。我国一些城市,例如北京已经开始考虑对失独老人放宽进养老院的政策,拟取消进养老院需要子女担保这一门槛。当然这一政策的制定,需要计生委、民政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协作才能实施。如果这一措施在全国实行,对广大失独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福音。

(2)设失独人群养老院,实现老有所养

    目前,老年人要进入养老院需要由子女委托,子女作为监护人是入住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种情况下,失独老人甚至缺少入住普通养老院的资格和条件。对此,民政系统可以建立专门针对失独人群的养老院。“因为是针对特殊人群服务,所以相关部门可以采取相应优惠措施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同时也可以通过设立门槛来控制人数,如限定入住年龄或健康状况,以确保生活不能自理的失独人群能及时进入得到保障。”

2.探寻养老新模式

(1)社区养老,跃跃欲试

    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涉及到两个关键因素 :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网

点建立和市场化运作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一方面,政府在社区养老网络体系的建立中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大投资力度与关注度。以类似网络拓扑结构图的形式进行运作,每个社区相当于一个互联网客户端,政府直接监管每个社区的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社区管理者行为。而社区管理者职责包括设立基本配置,如医疗站,服务站,在此基础上,针对社区中的老年人养老状况开发标准化、个性化的养老资源,比如老人食堂可以为单身或身体较弱的老人提供饭菜,家政中心可以请到家政服务人员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料理日常的清洁卫生。老年活动中心可以开展各种适宜老年人身心健康 的 体 育 活动,通过诸多的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同时开展一些老年人喜欢的娱乐活动,增加老年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扩大老年人的交际圈,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得以丰富。不少刚退休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仍愿意学习更多的知识及能力,几个相邻的社区可以采取开办老年学校的方式,满足老年人求知的欲望。同时,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希望再次投身到社会当中发挥余热,老年人才市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机会,使老年人继续为社会发展奉献其价值。社区管理者应明确社区养老服务概念。社区养老不仅仅只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还应科学管理服务机构,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全面、有效的服务,保证社区养老服务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另一方面,社区养老需要以养老服务作为重点,逐渐形成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市场化的含义包括 :第一,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目前的许多社区养老中均是志愿者进行服务,只有一腔热血是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医疗服务需求通常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医疗站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医疗培训。老年人从低龄老人到高龄老人,医疗服务设施与服务项目的需求逐渐增加,低龄老人活动方便,健康问题较少,因此低龄老人的养老服务主要侧重于精神需求服务,而高龄老人更多的需要社区养老的优质医疗服务,适时需要定期的上门服务。因此社区养老所提供的服务人员需要经过市场的专业培训,为老人的日常生活与心理需求提供服务。第二,服务的资金不仅来源于政府与个人,还需要各渠道筹措资金。社区养老服务的资金提供不仅应来源于政府与个人,同样需要从社会与社区中合理筹措资金。我国的当前社区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有所发展,如此单一的资金筹措形式无法满足社区养老的大量需求。因此,政府应当尽量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企业或非盈利机构共同承担社区养老服务。

(2)居家养老或可为新选择

    部分失独老人虽然没有子女,但通常有收入,经济能力较强,基本上不用担心养老钱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在于有钱难以购买到合适的养老服务。对于这部分人,居家养老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在家养老,还有相应资质的生活照料员、护理人员、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康复理疗师、心理咨询师为居家老人服务;并配置相应的康复设备、运动器械、娱乐室、老年课堂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的娱乐方式,充实老年生活。

3.政府加大对经济困难失独老人的扶持力度

    有人说,现在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基本没问题了。然而那些在农村的失独父母,微薄的养老金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保障?许多失独老人,到了老年无收入来源,无力养老,更不可能进入养老院。由于中国养老金的替代率(养老金与退休前收入之比)较低,退休之后引起的老年贫困现象越发突出,而失独老人完全没有来自儿女的赡养金,来自于生活资金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农村,失独父母的养老困境更加突出,因此,政府加大对经济困难失独老人的扶持力度迫在眉睫。

(1)政府要加大奖扶力度确保失独家庭养老无忧

    对于失独家庭,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奖扶资金援助,但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失独老人来说这点援助远不足以维持其政策生活。我建议政府要从征收超生家庭的社会抚养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为失独家庭购买足额养老保险、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保险等,让这一群体生存养老都有保障。同时政府民政部门、计生协会、红十字协会要对这一群体的困难救助和惠民政策优先给予照顾。

(2)完善政策解决失独家庭的基本生活保障

    建议在每年的社会抚养费的收入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困难。目前,武汉市扶助金执行标准是每人每月210元,标准不高,建议提高扶助金标准。节假日上门给予物质和资金慰问,对临时有困难的对象及时救助。

(3)解决医疗费用解决对失独家庭看病难的问题

    他们的个人医保无法承担其吃药和住院治疗费用,对超出医保范围的要给予减免。

(4)实行养老供养解决失独家庭安度晚年的问题。

对身体较差者、伤偶者、65岁以上人员安排其在就近的福利院养老。

(5)鼓励失独家庭再生育或领养。

    对于有再生育意愿和能力的失独家庭,计生部门要及时告知相关政策,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对有领养意愿的失独家庭,民政部门要优先提供收养机会,并提供相关便捷服务。

(6)适度提高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

    考虑到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建议特别扶助金标准可由现行的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300—400元,并实行全市统一标准。

(7)高度重视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

    建议出台相关规定,对失独老人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各类养老机构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要给予优先入住。对选择居家养老的失独老人,民政部门要确保他们优先进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评估范围,并通过发放家政服务券形式,提供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

4.逐步放开再生育审批

以前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看起来并不是太科学,实际上,希望自己有儿有女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从历史来说,中国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也都是这样。根据我们团队自己做的问卷调查显示,18~50岁的人群当中有七成人都愿意生二胎,但是现在除了双方独生子女家庭允许生第二胎,对其他家庭这个政策还未放宽。20##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叶廷芳等29名委员联名提交提案,认为经过多年实践,独生子女政策负面影响日益凸显。要求我国尽快停止独生子女条例,恢复原先的“一个不少,两个正好”方针,就可大大地减少“失独问题”的比例,维护社会稳定。有基于此,政府可以考虑根据各地人口发展情况,在稳定较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考虑将来人口和社会发展,逐步放开再生育审批。

参考文献

[1] 高利平,陈勇杰,本刊编辑部,张小林,梁智华. “失独”之后,养老路在何方[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2,11:8-13.

[2] 武威. 失独者家庭[J]. 晚晴,2012,Z1:20-22.

[3] 寇旭东. 失独余悲,空巢一生——关注中国失独老人[J]. 华章,2013,13:7.

[4] 失独老人,明天如何养老?[J]. 创造,2012,09:64-65.

[5] 王成. 失独家庭的守望与挣扎[J]. 检察风云,2012,24:67-69.

[6] 俞美娟. 我国社区思想教育的特殊对象——失独老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64-65.

[7] 袁静娜,吕天驰. 浅谈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J]. 学理论,2013,13:94-95.

[8] 李洋洋,修柏慧. 浅谈失独老人赡养问题[J]. 才智,2013,14:363.

[9] 张玉胜. “失独老人政府养”的善意需制度保障[N]. 中国妇女报,20##-02-19A03.

[10] 张玉胜. 政府该如何供养“失独老人”[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9005.

[11] 特约撰稿 王梦婕 张昢昢. 失独者:我的晚年无处安放[N].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1-28B01.

[12] 上海学者杨健. 失独老人不能仅靠政府养[N]. 东方早报,20##-02-19A23.

[13] 本报记者 吴建有. 关怀失独老人要建立社会服务体系[N]. 中国经济时报,20##-02-22002.

[14] 本报记者 劳艳燕 实习生 禤宇雨. 失独家庭需要经济、精神共慰藉[N]. 南宁日报,20##-02-22003.

[15] 本报记者 吴利红 那可. 失独余悲 何处安放[N]. 黑龙江日报,20##-04-08005.

[16] 武威. “失独”之痛[J].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2,07:22-23.

[17] 浮萍. 失独者:无法抹去的悲恸[J]. 青年与社会,2012,08:69-71.

[18] 燕飞. 失独家庭:没了孩子,谁还能带给他们希望[J].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2,09:11-13.

[19] 北京市顺义区法院 殷超 杨秀芝. 谁为“失独父母”晚年买单[N]. 工人日报,20##-07-07007.

[20] 本报记者 朱晓萌. 如何让失独父母“老有所依”?[N]. 中华工商时报,20##-09-18010.

[21] 特约撰稿 王梦婕 张昢昢. 失独者:我的晚年无处安放[N].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1-28B01.

[22] 张玉胜. 政府该如何供养“失独老人”[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9005.

[23] 张玉胜. “失独老人政府养”的善意需制度保障[N]. 中国妇女报,20##-02-19A03.

[24] 本报记者 劳艳燕 实习生 禤宇雨. 失独家庭需要经济、精神共慰藉[N]. 南宁日报,20##-02-22003.

[25] 本报记者 吴建有. 关怀失独老人要建立社会服务体系[N]. 中国经济时报,20##-02-22002.

[26] 失本报记者 吴利红 那可. 失独余悲 何处安放[N]. 黑龙江日报,20##-04-08005

更多相关推荐:
病例范文

检查的项目1一般项目籍贯须写明省市或县别入院日期急症或重症应注明时刻均应填年月日病情陈述者填患者如系旁人代述应说明可靠程度2主诉电子病历的主诉内容正文与主诉之间距两个空格键以下小标题如现病史等与正文之间的距离要...

住院病例范本

住院病例姓名杨树广性别男年龄73岁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保靖入院日期20xx0112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婚姻已婚职业农民住址湖南省保靖县茶溪村记录日期20xx0112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气促3年加重伴...

中医病历范本

医院入院记录科别康复科病床号9门诊号住院号xxxx医院科别康复科病床号9门诊号住院号xxxx医院入院记录科别康复科病床号8门诊号住院号xxxx医院科别康复科病床号8门诊号住院号xxxx

内科病例范文

姓名科别住院号医保号性别工作单位年龄岁住址婚姻供史者出生地址入院日期年月日时分民族病史采集日期年月日时分主诉肝硬化10余年伴腹胀下肢浮肿2年余再发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自诉长期饮酒20余年于10年前因腹胀不适到医院...

门诊病历范本

咽异物xx年xx月xx日食鱼后咽部异物感3小时患者3小时前食鱼时出现左咽部异物扎刺感咳之不能排出异物异物感持续存在吞咽时刺痛感加剧PE双扁桃体无红肿左扁桃体上极可见鱼刺状异物一个咽后壁无充血舌根会厌谷犁状窝等部...

病历范本

完整住院病例06级临床2班周士文学号20xx5111252姓名杨树广性别男年龄73岁婚姻已婚民族汉族职业农民出生地湖南保靖住址湖南省保靖县茶溪村入院日期20xx0112记录日期20xx0112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大病例范文

大病例范文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婚姻民族籍贯出生地职业地址单位主诉病人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其出现时间不超过20个字现病史包括起病时间起病情况病因与诱因主要症状特点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

医疗机构住院病历首页(范本)

医疗机构住院病历首页(范本),内容附图。

学生书写病历范本

学生病历住院病历姓名性别年龄婚况民族职业出生地单位常住地址发病节气入院时间病史陈述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运动骨骼系统神经系统过敏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

电子病历范本

XXXX中医医院住院病历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籍贯出生地入院日期病历叙述者可靠程度病史主诉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传染病史否认肝炎否认结核或其他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已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麻疹疫...

病历书写范文

病历书写范文来源作者日期100301病历书写范文住院病历姓名性别男年龄岁民族出生地婚况未婚职业单位邮政编码常住地址入院时间20年月日时病史采集时间20年月日时病史陈述者可靠程度基本可靠发病节气主诉反复发热咳嗽5...

中医病历范本[1]

入院记录姓名王瑞洲出生地潍坊美林公司性别男职业退休年龄79岁入院日期20xx413900民族汉记录日期20xx4131100婚况已婚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发病节气清明颈项部疼痛不适伴头痛10天患者10天前无明...

病例范本(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