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研究报告终极版

时间:2024.5.2

《管理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大学生从众心理调查

实验时间:

姓名(学号):高洁(1007100207)

              王晓敏(1007100208)

              韩晶(1007100210)

              王萌(1007100211)

              赵小芳(1007100212)

              赵丹(1007100214)

班级:10071011班

任课教师:陶塑

课题名称:大学生从众心理研究

摘要:所谓从众,就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也很普遍。如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作弊从众等。此外,赌博从众、入党从众、择业从众在大学校园也有相当的市场。大学校园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校园、从众心理、心理障碍、价值观等

一、引言

经过激烈的高考,苦读多年的学生进入大学,远离了家长的约束,没有了学习的压力,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许多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从众心理产生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班级。在由全班同学构成的这个班集体中,大学生又会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形成许多小的群体。这些原因包括: 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都喜欢下围棋或打篮球; 相似的态度,比如对学习生活或各种社会现象的观点相近; 地缘关系,比如彼此是老乡、同桌。大学生在这些小群体中生活和学习,当他的思想行为或习惯异于群体中多数成员时,他就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就会放弃自己原有的思想行为或习惯,表现出“随大流”的心理。

二、方法

1.问卷法:以问卷形式进行普遍调研,以中国地质大学为调研地点,地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发放问卷共500份,实际收回412份。问卷具体形式如下:

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行为的调查问卷

                                            ——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生为例

同学你好!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培养自主创新意识,我们将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现象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只作调查研究之用,不涉及你的任何隐私,请放心填写,谢谢你的配合!

性别:A、男    B、女 

年级:A、大一 B、大二C、大三、D、大四

1在班级或社团里,针对某些你不同意的观点时你会提出你的建议吗?(         )

A、如果大家都同意了的意见,就不会   B、不管大家的想法,我不同意就提出 

2在班级或组织里,你提出的意见不受重视和不被采纳时,你心情会低落吗?(          )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一般不会 D、绝对不会

3如果你的意见不被大多数人赞同和采纳而你又不赞同其他人的意见,你可能会怎么做?(      )

A、随它去,保持沉默。

B、继续提建议,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C、看看组织里谁的建议赞同的人多,就赞同谁的建议。

D、一切听从组织的职位最高的人的安排

E、一定要说服大家赞同自己的建议

4假如班级或组织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而这个意见又不一定正确,你会跟着赞同此意见的实施吗? (    )

A、绝对会 B、一般会  C、偶尔会 D、一般不会 E、绝对不会

5假如在班级或组织里,针对某件事刚开始不同意,后来又同意了。你改变了初衷,原因可能是什么?(     )

A、大家都同意了,我就同意了。                         B害怕自己不同意会被大家说

C、想提意见,但害怕自己的意见不起作用,所以就同意了   D、朋友们鼓动我同意的。。

E、减轻群体压力    E、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           F、为了心安理得

6班级或组织实践的事情而你不喜欢,但是班级要求必须参加,你会参加吗?(         )

A、参加,但是心里保持着不愿意只是不透露。

B、参加,既然是全班/组织的事心里也就慢慢接受了。

C、不参加,不做自己不喜欢做不愿意坐的事情。

D、不参加,但是会觉得心里愧疚。

E、去问问班级里的不喜欢这些活动的人,他们参加了,我就参加了。

7走在大街上,你突然看到今年流行款的你喜欢的东西,你会?(        )

A、立即购买   B、听听朋友的意见,朋友说好就买  C、虽然喜欢,但是不想跟风 D、喜欢也不能乱花钱

8现在社会上流行减肥现象,有些人自己并不胖但是会减肥,如果是你,你减肥的原因是什么?(     )

A、周围的人都在减肥                      B、媒体上天天充斥着减肥信息,受其感染

C、别人对自己的身形不满                   D、自己对自己的身形不满

9考试时,大部分人都在作弊时,你会吗?(     )

A、不看白不看,不让自己吃亏 B、有把握时不做,没把握时才做

C、坚决不做                D、帮别人作弊可以不用别人帮自己

10看到周围的男女朋友都有对象了,假如你还是一个光棍,你会怎么做? (     )

A、别人都找人谈了,我也得加油了                B、他们谈就谈吧,我喜欢单身

C、等自己条件好了再谈恋爱                      D、不在乎谈不谈

11现在网络上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网络小游戏,假设你的周围朋友都在玩,你会接受邀请吗?(     )

A、居然那么多人都在玩,我不玩岂不out了   B、既然被邀请了,就玩一下吧

C、喜欢才会玩,不管它流不流行            D、不想玩也不会玩

12.开始选课了,你的选课态度是(

A.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       B看身边的同学选哪个,我也跟着选好了

C抢热门的课去               D选对自己的专业有帮助的

13.对于网上购物,你的态度是()

A看到大家都网购,我也就不出门,加入网购的行列了

B大家在网购的时候,也会凑热闹去看看有什么号东西,虽然不一定买

C觉得自己确实有需要才上网购物

D从来不相信网购

14.周杰伦有许多粉丝,你是其中的一员吗?

A是,发现他很有才华,从心底喜欢他 

B是,因为身边很多人都听他的歌,不知不觉也喜欢了

C不算是,偶尔听听,喜欢的明星比较广泛

D不是,一点也不喜欢,虽然很多人喜欢

15对于行人,非机动车交通安全问题,过街时当你看见别人不遵循交通规则,你会?

A严格遵守,看红绿灯过         B没车的时候走,有车的时候不走

C别人走我也走,别人不走我也不走    D想怎样走就怎样走

16.在地大,你为什么会在饭后自己主动把餐具放在指定位置,而不是等清洁人员自己收拾?

A刚入学的时候看到别人都这样,然后以为这是校风,就养成了这习惯

B 看到餐具旁边有“饭后请把餐盘放在此处”等提示,就遵守了

C清洁人员挺辛苦的,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就做了。

D其他原因

我的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你的配合,祝你愉快!

2.访谈法:随机采访地大校园内的学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介绍情况、提问和答问、自由讨论。此方法为深入调查

备选问题:(1).请问您知道什么是从众心理吗?

         (2).请问您认为在当今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严重吗?主要的从众现象有哪些?

         (3).你自己有从众行为吗?如果有,次数多吗?

         (4).您觉得导致从众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5).你个人对从众现象有什么看法吗?

         (6).您觉得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若是弊大于利,有什么可行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吗?

三、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1~4题:

5~8题:

9~12题

13~16题

访谈调查结果:

(1).请问您知道什么是从众心理吗?

75.8%了解,10.1%知道,但不是特别清楚,14.1%其他

(2).请问您认为在当今大学校园中从众现象严重吗?主要的从众现象有哪些?

在了解的同学中,过半同学认为大学生校园从众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恋爱从众和作弊从众等,其中以学习从众和消费从众居多。

(3).你自己有从众行为吗?如果有,次数多吗?

56.3%认为自己有从众行为,并且次数较多;26.8%认为有,但极少,剩下的认为自己够坚持自我,没有跟风行为。

(4).您觉得导致从众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大家都这么做,必然会有它的好处,应该不会太吃亏;

太坚持自我会显得太不合群,不想被孤立;

人多力量大,应该错不了,出了事也不会在一个人身上;

大家都这样做,你不做,压力大

能够更加融入集体,打好人际关系

(5).你个人对从众现象有什么看法吗?

有利有弊,一半一半;还是坚持自我好;不想标新立异,低调比较好;没有感觉,从不从众,与我无关。

(6).您觉得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若是弊大于利,有什么可行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吗?

有利有弊,学习从众就很好,恋爱从众就不好;

利大于弊,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人的,人多力量大嘛。

弊大于利,失去自我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年轻人应该保持自我。

解决方法:用眼睛分辨哪些该从哪些不从,仔细考虑后再做决定;保持自我,坚决不跟风;不管他人,做好自己,保持个性。

四、讨论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看,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从众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如消费从众、学习从众、生活行为从众比较普遍,恋爱从众、游戏从众的比率较低,因此从众现象也并不是表现在每件事物上,每个人的心理从众表现也不尽相同,虽然是从众,但依旧有个体差异性。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经我们讨论分析,造成从众现象的原因众多,但归结下来,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

1群体压力 在群体中,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2.素质能力 如果个体的自信心不足,缺乏决策能力,就难以形成自己的主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如果个体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正义感不强,缺乏原则性,则容易随大流。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依赖他人,盲目从众。

五、理论依据:1.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生理需要、社会需要、象征需要、认真需要)

                2.目的归因理论

                3.羊群效应理论

五、结论: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在我们追求个性自由之余,很多事情或多或少都会参考周围同学们的看法或者某一阶段的某一种潮流,这就是从众现象。纵观从众现象的全局,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可以说从众现象是利弊共存的。  

从众之弊——随波逐流

其消极作用是依赖性强、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使得思维相对迟钝、准确性差、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天之骄子”,曾经是怎样的光荣与自豪的名词,而如今的大学生却多在生活学习上奢侈浮华,“天之骄子”也渐渐变了味道。而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即是从众心理在作怪。
 试看你周围的同学们,多少人因为盲目跟随周围人群接触网络,看到别人上网也步其后尘最终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导致学业荒废,辜负了父母家人的期待,失去了身边朋友的信任,断送了自己本该美好的前程。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消费问题更是典型,大学生一味追求高档名牌大多也是出于从众心理。放眼望去,各种品牌服饰在大学生中随处可见,电脑、手机、MP3等电子产品更是几乎人手必备。相互攀比,你用名牌我也绝不甘落后,不从自身家庭经济状况考虑,盲目追求时尚,在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却加重了家庭负担。再有就是大学生对待感情问题的从众心理,当一个寝室的同学大部分都有了男朋友或女朋友,剩下的单身一族便也不甘寂寞,开始寻找各自的感情归宿……

  从众之利——采百家之长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从众现象也不仅仅只是有其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些从众效应反而会带来更多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在同伴的支持鼓励中可能对很多原本没想过或不敢去做的事产生动力,抑或在紧迫感的驱使下产生毅力,同伴与同学的共同参与能支持并鼓励我们对很多原本没想过要去做或不敢去尝试的事产生信心,抑或在紧迫感的驱动下产生坚持到底的毅力。总之,最终的结果是在学习和工作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可谓采百家之长,受益无穷。想必每个人都记得大一刚开学的那一阵,社团纳新热火朝天,许多人不正是在一帮同伴的陪同下走进社团,在社团中结识了新朋友,找到自己的爱好,丰富充实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而每到期末,自习的人就会突然间变得很多,很多人也正是看到周围的人纷纷去自习而产生紧迫感也积极地去自习,对于这种形式的从众,我们不能不说是很有好处的。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一味的从众意味着失去了一片天空,抛却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盲目从众意味着大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我们应该发挥从众心理在大学生中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用独立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使自己主动融入集体之列。


第二篇:管理心理学一


管理心理学主讲:郑安云

近千本MBA职业经理教程

管理心理学一

管理心理学一

管理心理学一

下载请速登陆:

第一章

一、管理的含义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

就企业管理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

C、管理的目的: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广义的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B、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

D、管理的依据:是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就企业管理过程来看,管理包括两大系统:一是技术系统,二是社会心理系统。

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包括五大系统:目标价值系统、

二、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理解: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

三、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的纯粹人的因素问题。

1、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

2、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

3、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

4、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

5、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1、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

2、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挖掘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素质

二、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1、研究企业中的社会心理规律,为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为完成此任务,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1)重视研究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3)重视研究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4)重视研究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2、管理心理学还承担着完善管理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

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任务。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管理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是一门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

二、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

广义的理解,美国管理百科全书对行为科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理解,行为科学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门科学。从这个意义理解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

三、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管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管理心理学主要采用现场实验法,即在自然条件下,严格控制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即控制自变量),从而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影响因素(自变量)能激发工人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因变量)。

二、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即测验量表),施测被试者,然后对测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从而对人的能力、个性、品德、态度等做出评价判断的方法。

三、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

四、经验总结法

五、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

段的应用

第一章思考题:

概念: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

问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是什么?

2、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3、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章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1、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3、韦伯的组织理论

4、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四、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第二节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管理心理学一

第三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第二节

一、“经济人”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2、“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

3、评价

二、“社会人”假设

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

3、评价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原则

3、评价

四、“复杂人”假设

1、“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2、“复杂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3、评价

第三章复习题:

概念:1、人性假设

4、自我实现人假设2、经济人假设3、社会人假设5、复杂人假设

问题:概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思想,比较其不同点,并结合实际分析每种人性假设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

一、知觉概述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一般知觉过程第一节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即优先把被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

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即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作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觉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的恒常性:即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知觉的组织性:即人的知觉有凭借经验对感觉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连续原则。

三、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组织原则有: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

1、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重复。

2、错觉现象对知觉的影响:光渗错觉、高估错觉、对比

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

3、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过去学习的经验、定势效应、

暗示、从众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注意、思维品质等。

第二节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2、人际知觉

3、角色知觉

第三节一、关于自我和自我知觉自我知觉

管理心理学一

自我: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每个人的活动、心理、意识及其机体自身的的统一体。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二、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

三、自我知觉的形成

1、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获得对自我的认

2、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

3、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

4、通过内省来实现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

第四节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1、概念: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

往关系的影响。

2、在管理中的意义

二、月晕效应(印象扩散效应)

1、概念: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

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

2、在管理中的意义

三、定势现象

概念:指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

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定势现象,也称社会刻板印象。

2、在管理中的意义

四、制约现象

1、概念:指个体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

2、管理中的意义

五、其他影响因素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或个性特征。

第四章复习题:

概念:1、知觉2、社会知觉3、自我知觉4、首因效应

5、月晕效应

问题:6、定势现象7、制约现象

1、社会知觉的特征有哪些?

2、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

3、如何做到正确的自我知觉?

4、社会知觉效应有哪些(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

第一节

一、能力概述个性差异与管理能力差异与管理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的种类:

1、按能力倾向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创造性程度划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3、从测验的观点来看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

4、桑代克把能力划分为“社会智慧”、“具体智慧”和“抽象

二、能力差异分析

1、智力的个别差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的测量呈常态曲线分布;此外,人的智力差异还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的差异。

2、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

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而有的人却是“大器晚成”;一般

来说,25—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

4、能力的性别差异:就性别整体来讲,智力上没有差异;

四、能力的差异与管理

1、掌握好招聘职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牌人才。

2、根据人的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和能力

培训。

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量才录

用。

第二节

一、气质概述气质的差异与管理

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表现。它体现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个性特征。

二、关于气质生理机制的几种学说

1、体质、体形说

2、体液说

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三、气质类型的差异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四、气质差异与管理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2、合理组合,协调人际关系

3、气质类型与健康

4、气质类型与思想教育工作

第三节

一、性格概述性格差异与管理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性格特性的分析

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人、对事、对物、对自己

的态度。

2、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

三、性格的类型

1、机能类型:A.培因(英)、T.李波(法)的分类,理

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内外倾向型:荣格(瑞士)的分类,内向型和外向型。

3、优越型与自卑型:A.阿德勒(奥地利)的分类。

4、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魏特金(美)的分类。

5、社会文化类型:E.斯普兰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

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和社会型。

五、性格的差异与管理

1、性格与人际关系

2、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

3、性格与效率

4、性格与领导类型

思考题:

名词:能力气质性格个性

问题:

1、能力的类型有哪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气质分为哪些类型?气质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如何?

3、性格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培养和塑造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品质?

4、如何理解个性特征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

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管理心理学一

行为与动机第一节

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

*广义的行为:客观刺激引起的内外反应。

*狭义的行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

*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自觉性与主动性、因果性、持久性与连续性、稳定性与可塑性。

二、动机与目的

1、动机的概述:

动机:心理学中,把激发人的行动,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

动机的产生条件:一是内在条件,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欲望);二是外在条件,即个体身外的刺激或诱因。

2、活动的目的——目标

3、动机与目的之间的关系:活动的目的即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

A、动机与目的的一致性。

B、动机与目的的区别。

C、“代替目标”与“中间目标”。

三、动机的分类、性质与力量

四、影响动机模式的因素

1、兴趣与爱好

2、价值观

3、理想与信念

4、抱负水平

第二节

一、需要的实质需要与激励

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

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它具有对象性、个体性、共同性和历史制约性的特点。

认知水平、社会情景等因素。

3、需要的种类:

二、激励过程

1、什么是激励:2、需要的产生:需要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当时的生理状态、

*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以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人类行为的激励模式:

2、需要、激励与管理

第三节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

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A、需要各层次呈逐级上升的趋势;

B、在不同情况下,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并存;

E、需要层次的例外情况。C、社会经济状况和教育程度影响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D、

(3)自我实现的途径

(4)评价:优点:

A、需要层次理论有利于我们对人类行为的动机结构进行

科学研究;

B、需要的排列次序基本符合人类需要的规律;

C、指出了’本能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的不足,强调了动机与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动力作用;

D、提出了自我实现的观点和途径。

不足:

A、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否认了社会存

在的决定作用,体现了他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B、他认为的需要层次上升的固定程序,带有一定的机械

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阿尔得夫的ERG理论

(1)需要的层次: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

需要。

(2)主义观点:

A、满足越少的需要,需求越强烈;

B、低层次越满足,越渴望追求高层次;

C、挫折——倒退趋势。

(3)评价:不仅提出了满足——上升趋势,还提出了挫

折——倒退现象,修正了马斯洛理论的不足。

3、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权利需要、友谊的需要、成就需要。

(2)主义观点:A、成就需要人的特点;B、成就需要人

的测试与培训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这是赫茨伯格和他的同事针对美国工程师和会计师的调查报告中提出的理论。

基本思想:

他发现造成职工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令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

人际关系、工资、工作环境及安全感、地位等;使职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的认可、工作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及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等。并且他将前者归为“保健因素”,即这些因素不具备时,常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意情绪;但即使具备这些条件,只会使职工没有不满意,而不会更满意。他把后者称为“保健因素”,即这些因素改善了,能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不满,但影响不大。

所以,双因素理论特别强调激励因素的激励作用和保健因素基础作用。

应用价值:

1、注意利用保健因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2、采用“工作丰富化”的管理措施,有效激励员工,发挥

潜能;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3、打破“大锅饭”现象,使工资和奖金转化成激励因素。

这是弗鲁姆于19xx年提出的激励模式。

(1)基本公式:M=f(EV)

(2)激励形式:E高×V高=M高E中×V中=M中

E高×V低=M低E低×V低=M低

(3)有关关联性的解释

(4)应用:根据期望理论,为激励职工的动机,应处理

好以下三种关系

A、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

B、工作成绩与奖励的关系;

C、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2、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

M?Vit?Eia?Via?Eia?Eei?Vei

i?1n

(1)M代表某项工作任务的激励水平;Vit代表对该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内酬效价;Eia代表主观上对完成任务可能

性的估计;Via代表完成任务的效价;Eej代表完成任务能否导致获得某项外酬的期望值;Vej代表某项外酬的效价;i表示内在的;e表示外在的;t表示任务本身;a代表完成。

(2)应用:

A、提高外在激励水平,包括提高完成任务的期望值、增

B、提高内在激励水平,内在激励因素包括任务本身的效价、完成工作任务的效价和完成任务的期望值。

C、将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紧密联系起来。强完成任务后获得奖酬的可靠性、提高外在奖酬的效价。

3、

管理心理学一

波特尔和劳勒的激励过程模式4、公平理论

OAOB?IAIB

不公平OAOB?IAIB

公平OAOB?IAIB

不公平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论

1、条件反射理论

*强化的概念:指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联系的增强作用。

*强化的种类: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不予理睬

*强化遵循的原则:目标强化原则、小步子强化原则、及时反馈原则、奖惩结合以奖为主原则、精神与物质相结合原则、因人而异原则、定与不定原则。

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论人的活动的因果关系的理论。*维纳的归因模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因素:努力的程度、能力的大小、机遇的好坏任务的难易程度。*凯利的归因理论:人的行为的原因需要了解三方面的线索:区别性资料、一致性资料和一贯性资料。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学研究报告

心理学研究报告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TheInfluenceOfChildhoodTraumatothepersonalityandmentalhealthofUniversitystude...

心理学研究报告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摘要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

心理学论文之调查报告范文

科大学生挫折现状归因及应对的调查分析与思考摘要中国科大是一所特别的学校科大学生是一个有特色的群体这主要是由科大的理工占优所系结合的特点以及科大生源优秀的特点决定的大学生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方面...

设计心理学调查报告

关于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具体应用的调研蕾丝咖啡厅的应用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designpsychologyininteriordesignApplicationoflaceca...

设计心理学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调查报告大学生笔记本购买心理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笔记本消费现状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笔记本的购买需求与特点探讨影响大学生笔记本购买决策的因素为大学生笔记本电脑的设计提出指导性意见设...

宽恕心理学研究报告

1大学生宽恕心理研究叶彩兰湛江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广东湛江524048摘要采用个体访谈法对4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和自编的大学生宽恕心理问卷对223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综合探讨大学生宽恕心理的现状和特点结果绝大多数人...

心理调查问卷研究报告

心理调查问卷研究报告课题内容大学生学习心理及生涯规划调研形式问卷调查所属课程心理课题负责人宋鑫联系电话159xxxxxxxx学号120xx30212学院专业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年级班级大一测绘二班组员张陆...

大学生心理学调查报告(范例)

大学生心理学调查报告对大学生考前的心理分析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组长组员20xx年7月大学生心理学报告前言选择话题的原因经过整个团队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以考试前夕的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大学生们在考前...

心理学研究小组报告

论文编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小组研究报告大学生害羞心理浅析小组心理学第二小组组长专业导师ampamp时间20xx年6月报告简...

大学生心理学调查报告(范例)

大学生心理学调查报告对大学生考前的心理分析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组长组员20xx年7月大学生心理学报告前言选择话题的原因经过整个团队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以考试前夕的大学生心理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大学生们在考前...

如何选择、阅读和评述心理学研究报告

如何选择阅读和评述研究报告近日有几位问到如何评述那些发表的实验报告就在此作一简单表述1选择什么样的文献来阅读这一问题叫做定与不定所谓定就是不要盲目地选择文献来读而是要选择与自己研究专题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对该...

社会心理学实验报告书

助人行为实践报告书目录一引言二实践目的三实践设计四实践视频五实践分析六总结报告一引言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

心理学研究报告(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