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4.4.20

《小学数学不同课型之教学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每一个教师教学中必须思考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的制约和影响。20xx年,我们走进新一轮课改,我们面对新课改的理念和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我们在思考,随着教材的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该作怎样的变化?如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化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问题。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及小学数学内容是以计算为中心,提出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对于加强基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数学素养难以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丰富生动的学习过程,平等合作的伙伴学习关系,这就要求新理念下的教学要加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研究,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发使用具有时代特征和江苏特色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使用符合教材和学生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利于让数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达到全面提升小学数学学习的品质和水平。

二、课题界定

1、对“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认识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应运而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有很多版本,我们采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我们从研究教材开始,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研究。

2、对“不同课型”的认识

我们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的研究不是静态的文本的研究,而是在利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研究,所以这种研究是基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在开展的每一节课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从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预设到实施,从实施的情况到反思调整的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对教材认识的过程,是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过程。 1

3、对“教学方法”的认识

《小学教学全书》上这样描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自学辅导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操作法。

分析这里所阐述的教学方法,我们发现这些方法的目的性非常强,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痕迹比较明显,对学生的关注较少,缺少人文的关怀。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特别组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成套化、系列化的总称。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从新知学习课来开展研究,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这两个概念中,我们更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并趋向于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发现法、接受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尝试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我们确定我们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着力点在教师的引导,用引导来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快乐前行。

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获得生动活泼的成长。

三、研究的理论支撑

1、杜威说:“思维起源于疑难”,就是说人在生活中遭逢难题而从事解决,才进行思维,不是为思维而思维和为真理而真理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体验。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②。

3、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有效教学不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师怎么样引导学生的学习。有效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来到学校接受数学教育,不仅是思维参与了学习的过 2

程,学生的身心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所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的学习着,生活着,成长着,学生在全面参与的同时,应当过一种快乐的数学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之中,获得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

(一)深刻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的一般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材在面向学生方面体现了以下的特点:(1)通过主题图创设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通过提示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3)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努力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通过试一试,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5)多样化的分层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和拓展能力。

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而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体现出先有过程才有结果的特点。教材面向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较全面安排了学习内容的产生和进展过程,展示了课堂教学的流程。(2)通过开展一个个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突出了获取知识的过程。(3)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发现、抽象概括、类比推理等,重视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获得。(4)重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老师正确地把握数学教材,在“引导”上做文章,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前行。

(二)根据不同课型,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不同。我们大致总结如下:

1、参与活动法

这种方法般适用于概念教学和几何图形的认识课。

一般步骤:(以直线与射线一课为例)

(1)生活引入,参与感悟

教师打开红外线,光线射向教室对面的墙壁上。

师:在墙上你能看到什么?这个光点是从哪里发出的?如果把手中的红外线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两个端点,那么中间的一条光线可以用我们学过么图形来表示呢?(根据学生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

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红外线放射引入,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从具体的生活实例转化为数学中抽象的线段表示方式,有机孕伏与复习了线段的特点,为射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参与操作,初步认识

3

师:想象一下,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会得到怎样的一条线呢?你会画一画吗?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说说直线有哪些特点?

在对射线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画图描述直线,这样对直线的认识就比较清晰明朗。同时,要求学生将射线变成直线,无形中让学生体会射线与直线都是能“无限延长”的,又初步感知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3)参与比较,形成概念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在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又认识了射线和直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三种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小组内成员互相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板书。 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采用放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在归纳中有效区分三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对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也从表象上升概念。

(4)参与实践,知识延伸

如果老师要你画一条线段、射线、直线,你会画吗?如果老师要你以一个点为端点画一条射线,你会画吗?想一想从这个端点能画几条这样的射线?学生尝试。

出示结论1:从一点起能画出无数条射线。

出示结论2: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出示结论3: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让学生在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问答、实践过程中,既巧妙复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的关系,又适时归纳出“经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并有效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A (如左图)请你说说小明选择哪条路回家最近? 学校 生:小明选择B路线回家最近。

师:这只是我们用眼睛、凭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如果量一量呢?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学生反馈测量结果。

师: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练习:在纸上画两个点,量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评析:教师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并实际测量,明确两点间所有连中线段最短,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

(5)参与反思,课后延伸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学习的有关内容都 4 生活再现: 师:小明从学校回家有A、B、C三条路线可以走,

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和应用,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看一看,并将你的发现与同学们分享。

理论基础:

参与式课型与以往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探索、主动参与发现、主动参与操作、归纳乃至猜想。学生只有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才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才能获得最真实的知识。

特 点::

(1)自主参与课堂,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小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好新、好胜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嘴,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探索,潜能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并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认识“射线”时,改变以往用说教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射线”,而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光线射向天空,射到很远很远,看不到尽头的现象,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无限”的概念。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自我尝试画射线的活动,再次理解和体会“无限延长”的概念和含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丝毫没有感受到学习的负担,他们在图形的直观变化中轻松有趣地认识了什么是射线。

(2)提供参与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引导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个别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促使其顺利达到知识的彼岸。如在教学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采用放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方法,学生通过参与系统整理的过程,有效区分了三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对射线和直线的认识从表象上升到概念。

(3)参与实践应用,让学生得到持续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本课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红外线放射引入,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同时从具体的生活实例转化为数学中抽象的线段表示方式,有机孕伏与复习了线段的特点,为射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堂中还把有关知识有效拓展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中,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相关现象,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参与实践应用中得到持续发展。

本课型实施中的困惑:

5

(1)参与中如何把握教师的调控作用

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然而,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效参与必须把握好教师在其中的调控作用,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参与活动中出现的不同结果,教师要起到恰到好处的调控作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参与中如何把握学生反馈的效果

学生是个性的,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或讨论时,就会出现意见上的不统一,有时学生思维与思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但大多时候是无谓的争执。在参与课堂集体反馈时,学生的回答也是层次不同,有的答案对学习很有价值,但有很多答案是毫无价值或价值不高的。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不忍割舍任何一个学生的回答,但考虑到课堂上时间宝贵,不容浪费,教师不得不忍痛割爱。我想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处理好这一矛盾,把握学生参与中反馈的效果,才能让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更有效。

2、 探究研讨法

探究—研讨法是建立在现代教育和心理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有结构的材料的操作探究,再进行研讨,共同得出结论。这是按学生认识规律,通过学生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由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过程,适用于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

一般步骤 :

(1)确定教学目标,布置操作内容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而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设计有结构的物质或物质化的材料让儿童去操作探究。所谓有结构的操作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包含了要学的数学概念,这些材料可以是实物、模型或具有象征性的特体、图表等。如形成数“5”概念的材料可以是小木棍、算珠等。在提供材料的同时,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概念,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结构与操作要求。

(2)布置操作任务,进行操作活动

在布置任务之后,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探索数学概念和规律的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 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探究。这时教师应来回巡视,协助学生解决困难,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学生通过感性操作活动逐步形成了表象(即前语言思维),这时可转入组织研讨。在这一教 6

学步骤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去发展所要学习的知识。

(3)组织研讨

研讨的目的是给予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把在探究中获得的前语言思维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发言。要鼓励他们说出不同意见,鼓励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言,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研讨能力,教师最好不要直接去纠正错误或裁断分歧意见,相信学生是有能力自己去解决的。教师还要观察学生在研讨中的表现和反应,以判断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据此引导他们最后形成概念和法则。

(4)共同得出结论

通过充分研讨,学生意见趋于一致,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得出结论。

理论基础 :

探究—研讨方法是基于两点认识:

第一、概念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皮亚杰指出:“我们知道数学上的抽象乃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其最初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动”。

第二、形成概念和概念系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探究--研讨法教学过程是由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获得数学概念的过程,符合维果茨基界定的概念形成的四阶段:外部操作活动(通过有结构材料进行探究)——内部思维活动(将表象转化为数学语言在研讨中表述)——内部思维活动(由于研讨发展了学生思维活动),通过不同的认识水平最后形成了抽象的概念。

特 点 :

局限性是:探究-研讨法局限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不宜在低年级使用。另外,一些数学概念很难设计与之相应的有结构的材料。运用此法所花费的时间较长。这些因素在使用探究—研讨法时应考虑进去。

3、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由中科院心理所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是目前国内影响颇大、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心理学原理提出编写自学课本、练习本、测验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三个本子进行自学、自练、自批作业,又称三本子教学法。其特点是通过一套新的教材与教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

一般步骤

使用自学辅导法有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提出课题。

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也可复习有关知识后提出课题,后一种方法更加适合 7

小学生学习特点,通过复习,学生可在自学时产生“迁移”作用,有利于他们理解新知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课题同时,还应提供自学提纲,使其带着问题自学,围绕课题的中心问题边读边想,求得问题的解决。

(2)学生自学。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可以先读后讲,也可教师先略讲后读,或者边读边指导。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难易选用以上方式指导自学,教师的指导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绝不能拖泥带水,占去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解答。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答疑之后,还可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巩固所学内容。

(4)整理和小结。

由教师出题对学生自学效果进行检查,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归纳小结。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5)巩固和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要保证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当堂公布正确答案,使学生当堂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若出现普遍性问题,必须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对后进生,教师要及时辅导,指导他们完成作业,最后可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

特 点 :

优点:自学辅导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独立思考,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全面发展。

局限性是:自学辅导法也有自身的局限:首先,它主要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其次,从教材来看,更适用于新旧知识间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

4、三算结合教学法:

把口算、笔算、珠算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算盘作为直观教具的作用,使三算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

5、反馈教学法:

这是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学生自学研讨贯穿始终的新教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自己学习的成果利用各种通道输送出去,然后收回外界对它的评价,从而检验学习效果进行调节和改进的一种方法。

6、台阶教学法

8

根据认识需要反复深化的规律,将教学单元分为“泛读”、“发疑”、“释疑”三个阶段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方法因素分析

影响有效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很多,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练习巩固、作业批改与辅导、教学反思等等,但最主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正确解读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要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就必需正确解读教材,弄清教材意图,从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只有正确解读教材,才能较好地实现教材意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阅读教材内容,找出教学的着力点。知识点是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教师读教材就要从教材提供的丰富信息中提炼出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形成这些知识的能力点,只有如此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并围绕重点进行教学取得最基本的效果。

——思考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找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直接告知的,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来学习,所以要认真解读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在思考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2、民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师生教学相长的地方,所以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仅是学生活动的场所,课堂的本质应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所以要实现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就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民主课堂的特征是师生都有话语权、思想权、活动权。这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面对同样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有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活动,都有均等的机会获得表达的权利;这样的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好学生的表演场,而是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课堂。

3、精心预设过程。

要使课堂教学生动精彩,使教学策略有效,就要精心预设,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

——充分了解学情。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一次调查了解中,不少老师对学生已有的学习情况不了解,是就书本备书本,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充实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的学习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上升的过程,数学老师要善于从简单中寻找培养学生能力的着力点,要利用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中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面对简单的内容,不能轻易放过,要做足文章,努力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9

(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我校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几年的不断思考与研究,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方法不是单纯课堂教学的实施行为,要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就要对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需要有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管理措施,为此我们形成了新课改下的《凌海市第四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形成了北师大版教材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形成了适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关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悄然发生变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不仅得到知识的发展,而且得到数学能力的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通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数学花园,通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开展校园数学文化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校学校、教师、学生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也推动了本市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近几年来,我校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在逐步提高。在去年举行的六年级数学调研测试中,我校取得了凌海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锦州市《好玩杯》竞赛中,获特等奖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在几年的质量检测中,我校的数学成绩均名列前矛。

本课题自申报立项以来,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采取边研究边推广的方法,不断促进全校小学数学教师关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面向全市的小学开展大型研讨活动,组织优秀老师做观摩课,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这一系列的活动促使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全市小学数学老师的共同关注。

经过三年的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受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限制,课题研究前瞻性不够,创新程度不高,有的停留于浅层次的验证性研究上,未能取得重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今后仍将不断研究,努力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10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龙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明...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熊纪鹏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我们学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生的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为了工作没时间监督和管理孩子贪玩是孩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3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意义极具挑战性的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内容的呈现方式应多种多样才能...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20xx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xx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

小学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资料)

小学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计算课有效课堂教学尝试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XX中心学校一课题的提出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lt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gt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xx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

省课题结题报告(初中数学)

城乡结合学校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学阅读中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同时由于城乡结合学校所处的特...

小课题初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研究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长子四中陈淑田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有意义极具挑战性的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内容的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计算策略课题结题报告文档

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富民县永定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现状分析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多元化解题课题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金孜清摘要本课题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探究模式寻找出解决同一类型问题的不同途径并且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理念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方法...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