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计划

时间:2024.5.8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计划

常安集中学 张金梅

为了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这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共计四个月,大约16周;复习任务有中国历史4本,世界历史2本。综合概括为20个单元内容。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计划复习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牢牢把握教材,系统梳理,巩固基础。计划用两个月时间。 这一阶段是整个复习计划的关键环节,相当于大厦的根基。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周:八年级上册

第二周:八年级下册

(因寒假布置的八年级复习任务)

第三四周: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先秦文明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五六周: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五单元 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六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七八周:九年级上册

第十五单元 世界古代史与古代文明

第十六单元 步入近代

第十七单元 殖民扩张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十八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与近代文化

第九十周 九年级下册

第十九单元 急剧动荡的现代社会

第二十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今世界几世界文化

第十一、十二周 基础知识总复习 查漏补缺

第一阶段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按单元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学生记忆20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3)分析每课中考热点、重点、预测20xx年中考试题走向。

(4)每单元集中测试,总结单元内容,弥补知识漏洞。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计划用一个月

第十三、十四周:中国历史专题如下

一、中国古代政治史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

四、侵略与反抗及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第十五、十六周:世界历史专题如

五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巩固

六 三次科技革命

七 两次世界大战

八 世界格局的变迁

复习的具体步骤

(1)按线索讲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系统化、线索化,清晰明了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2)教师精选本专题知识性试题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线索化。

(3)专题训练时穿插时事政治热点、重点与难点训练与测试。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与模拟训练

时间安排:第十七周至中考:

综合复习与模拟练习、讲练结合重点解剖、重视答题技巧与方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熟悉中考题型,掌握审题解题的方法与规律

进一步查缺补漏


第二篇: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历史复习(人教版)


中大附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历史复习

一、 政治

杨坚(隋文帝)

581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 灭掉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南北。(意义:结束了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隋唐时

期三百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广(隋炀帝)

统治暴虐无道;618年在江都为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李渊(唐高祖)

618 在太原起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世民(唐太宗)

“贞观之治”概念: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

观之治”

原因:1、深刻认识到君民之间就如舟与水间的关系,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2、吸取隋亡教训:政府要轻徭薄赋;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

要廉洁奉公。

政策、措施: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戒奢从俭”,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合并州县,革命“民少吏多”的弊政;

4、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姚崇、送璟等)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李隆基(唐玄宗)

“开元之治”——“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措施:1、任用贤能。(姚崇等)2、“励精为治”;3、

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4、节俭(如,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等)

“开元盛世”概念: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

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辽、宋、夏、金(政权并立)

阿保机 (辽太祖 契丹族;辽)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为上京。

赵匡胤 (宋太祖 汉族;北宋)

960 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了北宋,都开封。

元昊 (党项族;西夏或大夏国)

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大夏国,都兴庆。

阿骨打 (金太祖 女真;金)

12世纪初期,起兵抗辽,建立金朝,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澶渊之盟”——宋辽之间的议和

内容:1、辽撤兵;2、宋朝给辽岁币。

1

意义: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间保持和平局面。

评价:1、对辽: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2、对宋: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3、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

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宋夏议和 内容:1、元昊向宋称臣;2、宋给西夏岁币。

意义: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积极吸取汉文化,如设太学,译汉文书。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人教版

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

赵构 (汉;南宋)

1127年北宋灭亡(靖康之难),赵构建立南宋,都临安。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人教版

岳飞 (汉;抗金英雄)

1、 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2、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3、“岳家军”:纪律严明,

英勇善战;4、以“谋反”罪被秦桧所杀害。

宋金和议 内容:1、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2、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意义: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铁木真 (蒙古族;成吉思汗)

1、 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最终统一了蒙古各部。2、1206,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

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

忽必烈 (蒙古族;元世祖)

1、 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

2、于1272年定都大都。

3、1276年,元占领临安,灭亡南宋。

4、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5、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即设置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6、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即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

文天祥 (汉;南宋抗战派大臣)

南宋灭亡后,继续抗元;后被俘,囚禁于大都;最后被杀害。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歌》。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建立明朝,都应天,改称南京。当年秋天,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统治措施:1、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

2、中央上,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 2

对皇帝负责。

3、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4、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 职责:监视、侦查臣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

朱允炆 (惠帝,建文帝):实行削藩。

朱棣(明成祖) 燕王,起兵反对建文帝,发动“靖难之役”,而得以称帝。

统治措施:1、改北平为北京;2、1421迁都北京;(目的: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3、继续实行

削藩;4、在锦衣卫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监视、侦查臣民;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

领)。

哈赤 (清太祖)

功绩:1、明后期,统一女真各部;2、1616,自立为汗,建立金,史称后金;3、夺取明朝辽东七

十余城;4、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皇太极(清太宗)

功绩:1、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注意选拔人才;2、联合蒙古各部,势力不断壮大;3、改女

真族名为满洲;4、1636,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顺治帝 1644,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标志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

步强化。)

康、雍、乾 “文字狱”

含义:康雍乾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

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后果:A、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

B、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人教版

3

二、 经济

1、 隋初经济的繁荣

原因:a、隋文帝励精图治;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年间:a、人口激增;b、垦田扩大;c、粮仓丰实。

2、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原因:a、已有的经济实力;b、国家统一;c、有古运河、天然河道为基础。

概况

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是沟通了南北的大动脉,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开元盛世”下经济繁荣的表现

农业上:a、兴修大型水利工程;b、农耕技术的大发展;c、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d、蔬菜新品种(菠菜、茭白、莴苣);e、饮茶之风盛行(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茶神”);f、出现生产工具曲辕犁;g、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h、积极抗旱,治理蝗灾等。

手工业:a、丝织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b、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与城市:A、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B、长安城:a、坊(住宅区)、市(商业区)界限分明;b、市有严格的经营时间限制;

c、街道整齐,棋盘式布局;d、人口上百万,各族、各国人云集——长安城既是各

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最后完成南移)

南方农业:A、发展的原因:a、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政治)

b、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劳动力等等。(人) c、自然条件的优越。(自然)

B、表现:a、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

熟,天下足”);c、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d、棉花的种植,从两广、福建地

区,扩展到了长江流域;e、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南方手工业:a、丝织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蜀锦;江浙丝绸产量高;海南岛棉织业—

—在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

b、瓷器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 哥窑 冰裂纹瓷器。

景德镇,北宋兴起,南宋发展为瓷都。(明清时,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重心) c、造船业 宋朝时居于世界首位。广州、泉州为造船中心。

南方商业:a、商业都市——最大的为开封、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超过北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人教版

4

宋时的开封)

临安(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不绝;小贩、

货郎走街串巷;市场上有全国各地以至国外商品;国内外商人络绎不绝。

b、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海外贸易的大商港;最远可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

海岸;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c、货币——北宋四川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会子,与铜钱并行的

货币。 纸币产生的意义:利于商业的发展。

5、发展经济

农业:a、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b、治理黄河;c、推广棉花种植;d、开通新运

河(通惠河、会通河)——便于南粮北运,使粮船可直接从杭州通往大都。d、开辟海运(粮食运输逐渐以海运为主)

商业:a、元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b、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

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明清

6、发展经济

农业:明代引进新物种——玉米、甘薯(两类高产作物);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手工业:a、棉纺织业——南方推向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b、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

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c、制瓷业——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商业: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商帮:晋商、徽商 b、明中期以后,在苏、松等地,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机户(早期资本家)——机工(早期雇佣工人)

7、“闭关锁国”政策(清朝)

原因:a、以农为本传统,“重本抑末”政策;b、稳定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得统治者认为无需

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c、担心国家领土受到外国侵犯;d、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

危机自己的统治。

政策体现:a、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迁海、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b、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对外通商,但对出口商品

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c、关闭其他口岸,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对外贸易。

评价:A、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B、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

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5

三、 文化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完善

A、 隋文帝 分科考试 +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 →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意义: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真才实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B、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 武则天 开殿试、设武举 +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逐渐完善 (唐朝科举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二)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直至清末才被废除)

A、改善用人制度,有才识的读书人得以进入仕途。

B、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

C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人教版

D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人教版

、新罗、日本等国都曾通过考试选官。E、许多留学生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三)八股取士(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中采取八股取士)

目的: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命题范围: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要求: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文体必须用“八股文”。

评价:A、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

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B、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确实有束缚

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标,只知道“四书五经”,而不讲求实际。

古代建筑

(一)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隋朝 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二) A、唐朝都城长安、长安的含元殿

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是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北的大明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B、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莫高窟最为著名。莫高窟位于今甘肃西部的敦煌。

莫高窟的石窟,大部分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如,飞天、反弹琵琶等)和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窟内保存的大量佛经、文书等极为珍贵。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 明朝北京城、紫禁城、长城

明北京城: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而成。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紫禁城: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古代重大发明

(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教、日历和诗集等。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A、北宋,毕升发明。

毕升用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字是活的;版是可排可拆,也是活的。字和版都可以重复 6

利用,既经济又省时。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

B、 宋元时期,出现了套色印刷术。在山西应县的木塔内,发现了辽代的红、黄、蓝三色佛像版画,是

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雕版彩色套印印刷品。

C、 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

(三)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A、 在指南针发明以前,我国古代就存在指南仪器——司南。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磁石有指示南

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B、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运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由于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于航海。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的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四) 火药、火药武器

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唐中期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上。 火药武器: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如: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五) “十二气历”

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当时先进的历法。八百多年后,英国才采用相似的历法。

(六) 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

元朝,郭守敬,在《授时历》一书中,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诗词、戏剧、书法、绘画、乐舞

(一) 诗词、戏剧

1、唐诗 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且想象丰富,

意境奇妙,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等;他的诗,有的气魄雄伟,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他的诗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称为“诗史”。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白居易,唐中期;《秦中吟》《新乐府》等;提倡诗歌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讽喻社会,同情人们。他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2、宋词 唐朝时已出现,且最初流行于民间。经过五代到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又长又短,便于歌唱。

苏轼——北宋;贡献:a、扩展了词的内容;b、着重表达豪放思想,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开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李清照——两宋之交;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婉约派”。前期,词多清新快活;后期,词多含

忧伤之情。 《声声慢》等

辛弃疾——南宋;将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后,一直胸怀

恢复中原的壮志。 《破阵子》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元曲 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关汉卿 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悲剧《窦娥冤》

4、京剧 清朝中后期,北京戏班荟萃,各种地方戏百家争艳。

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京剧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二) 书法

1、隋唐 隋朝书法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基础。

唐朝 颜真卿——“颜体”,雄浑敦厚。他是继王羲之之后,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复习人教版

《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柳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柳公权拥有“笔谏”的美名。代表作《玄

秘塔碑》。

2、宋元 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宋代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书法各有新意。

元代 赵孟頫,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3、明朝 明朝书法比以前普及,明代三尺童子即能挥笔作书。以行书、草书见长。

董其昌 吸收古人书法精华,笔迹上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三) 绘画

1、 隋朝 展子虔 善画山水、台阁、人马 代表作《游春图》

2、 唐朝 阎立本 擅长人物故事画 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像》

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3、宋朝 北宋——郭熙 山水画家 注重画的意境;

宋徽宗 花鸟画相当出色

李公麟 “宋画第一” 人物、山水、花鸟、走兽 自成一格

张择端 风俗画(两宋绘画的一大特色)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

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元代——赵孟頫 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 代

表作《秋郊饮马图》

4、明朝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水墨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徐渭 善用泼墨 代表作《墨葡萄图》

陈洪绶 人物画家 为《西厢记》、《水浒传》等都画过插图

5、清朝 “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徐渭的笔墨纵横手法。 如:郑板桥《兰竹图》

(四) 乐舞

隋唐 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呈现盛世特色。

如:《秦王破阵乐》歌颂唐太宗武功; 《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参与编创; 《霓裳羽衣舞》,唐玄

宗时流行,被白居易称赞:“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西域传来的《胡旋舞》; 公孙大娘善剑器舞。

巨著和巨匠

(一) 医学

1、唐朝 医学家 孙思邈——“药王”,以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

2、明朝 医药学家 李时珍,行医的同时,实地考察、广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进行药物性能试

验,长期努力下,写成了《本草纲目》:a、具有总结性;b、药物学巨著;c、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 此书,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二) 科学

1、北宋 沈括,科学家,《梦溪笔谈》——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或者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书中:a、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就是由这部书记载下来的。b、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八百多年后,英国才采用相似的历法。c、书中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大行于世”,且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

2、元 郭守敬,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

三百年。 他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3、明 宋应星,科学家,深入到工农业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成《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

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思想上: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启,科学家,《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 8

知识的书籍。

(三) 史学

1、北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近300卷,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宋神宗

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为《资治通鉴》。

(四) 文学

1、元末明初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2、明中期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

勇于反抗的精神。

3、清朝 曹雪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深刻鞭挞

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社会生活(宋代)

(一) 衣

1、 北宋初:崇尚节俭,衣帽不饰珠玉,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

后来: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

受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窄身的短衣。

2、 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3、 宋代,从穿戴上,可以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

4、 宋代女子,多穿轻而薄的衫和裙。 “薄罗衫子薄罗裙”。

妇女的服色多种多样,以红如石榴花的颜色最惹人注目。

农家妇女多穿青裙。

(二) 食

1、 东京城里有二百多种食品,夜市上有很多小吃,夏季有冷饮。

2、 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因为与少数民族互市);

南宋:羊肉价格较高,肉食多以鱼为主。

3、 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苏轼——东坡肉

4、饮茶风气盛行 有提着茶壶沿街卖茶的;有茶馆;有“斗茶”习俗;有“献茶”民俗。

(三) 住

1、 农村百姓:多住低矮的茅屋;稍富裕些的以茅屋和瓦房相结合

2、 城市平民:多为长方形的瓦房;稍讲究些的有四合院。

3、 贵族官僚:前堂后寝,穿廊相连,有耳房和偏院。

4、 起坐方式的改变,尺寸相应增高了,也使得宋代桌椅等日用家具普遍起来;室内家具布置有了一定

格局。

(四) 行

1、 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或者驴车。

2、 达官贵人,出门普遍乘轿。

3、 士大夫,一般骑驴或骡。

4、 随着交通的发达,宋代供住宿的邸店很多,诗中有云:“邸店如云屯”。

(五) 娱乐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出现的原因:a、城市的繁荣;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发展起来。 瓦子中有许多摊位,卖饮料的、卖古玩的、相面的等等。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 “勾栏”——瓦子中圈出来专供演出的圈子。如勾栏内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等。

(六) 节日

1、 元日——今天的春节。是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

迎接元日的活动:节前打扫;

9

除夕夜祭祖、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

元日当天:放鞭炮,穿新衣,拜年;大街上搭彩棚,有各种货物;歌馆、舞场挤

满人,连妇女也出来游乐。

2、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宋代也都有了。

10

四、 民族关系

1、唐与吐蕃(藏族的祖先)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合同 8世纪初,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朱丹。 为一家”

2、回纥(回鹘,维吾尔族祖先)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回鹘人很多到唐朝经商。

3、靺鞨(满族的祖先) “车书本一家”

4、南诏(彝族、白族的祖先)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民族融合的发展 A、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开放边疆。

B、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

C、原先进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什么差别。

D、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

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清 此后,历代达

1、对西藏 赖、班禅都必

须经中央政府 康熙帝,又赐予另一西藏佛教首领班禅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

的册封。 雍正帝,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

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大大加强

了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帝,设置金瓶掣签制度。

2、对新疆地区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维吾尔等族)

清代,常把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称为“回部”,这里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乾隆时期,大小和卓(回部上层贵族)叛乱。

大小和卓:残暴搜刮维吾尔等族人民,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失人心)

杀害清政府派来招降的使者。

清朝:宣布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无罪,不要株连。(得人心)

最终,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B、土尔扈特部回归(蒙古族)

明末:土尔扈特部迁到伏尔加河下游放牧。

回归原因: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清朝的吸引力。

回归:首领——渥巴锡;粉碎沙俄军队的堵截和追击、克服严寒酷暑和疾病等困难;历时八个月,

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乾隆帝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

意义: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1

五、 对外关系

隋唐

隋唐,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长安、洛阳、广州、扬州——外贸频繁 唐朝政府对外政策:1、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2、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 隋唐与日本

1、 隋与日本 遣隋使

2、 日本人来唐朝 遣唐使(从贞观年间开始,遣唐使有十多批)、留学生、留学僧等。

特点:a、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至五六百人);b、使团成员素质高(能

更好地吸收唐朝文化);c、往来次数多;d、组织完备。

对日本的影响:a、模范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b、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c、社会生活上学习唐朝。(如建筑样式、铜钱样式、唐诗流传、中国书法、唐式菜

肴、节日习俗、茶道等等)

3、 中国人去日本——最有影响的——鉴真东渡

A、 唐玄宗时,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东渡日本;

B、 前后六次,直至第6次才成功。(出生入死,双目失明。他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等精神值得敬佩)

C、 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

a、 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b、带去大量书籍文物和药方;c、用鼻嗅的方法,帮日本人辨别了许多药物,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D、雕塑、建筑。

(二) 隋唐与新罗

隋唐时,就往来频繁,特别是唐朝时。

表现:1、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仿唐制建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员。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

4、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在宫廷、民间都流行。

典型代表:崔致远 还曾考中进士 《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三) 唐朝与天竺

最杰出代表——高僧玄奘

1、 玄奘西游 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历经艰险;

访遍天竺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佛学大师。

2、贞观后期,玄奘回到长安 携带了大量佛教

A、专心翻译佛教;

B、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意义: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明朝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明代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目的:1、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最主要);2、寻找失踪的建文帝;3、炫耀国威。

条件:1、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2、郑和具备优秀的素质;(如,有航海经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熟悉伊斯兰教、佛教教义等)

3、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等。

过程:1405-1433年;先后7次;最大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共200多艘;每次航

行人数2.7-2.8万;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1、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 12

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抗倭原因:烧杀掳掠,给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过程:戚继光组建“戚家军”。 1、台州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2、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

肩作战——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

评价:1、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

2、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清朝

(一)收复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来到台湾,1662年被郑成功赶出台湾。

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梳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1、三国 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夷洲;

2、隋朝 隋炀帝曾三次派人至流求;

3、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和澎湖列岛;

4、清朝 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二)抗击沙俄

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盘踞于雅克萨和尼布楚。在中国烧杀抢掠。

1、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康熙帝,1685、1686年进行两次自卫反击战,最终将沙俄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击毙,沙俄军队仅剩六十多人。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2、《尼布楚条约》1689年

平等协商;第一个边界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3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前郭一中20xx年中考九年级历史教学复习计划今年初三毕业班共十六个教学班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备课组集体商定共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进行基础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构建专题体系将零散的知识...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几年来一直担任初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回顾以往有得有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为提高历史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本人借鉴他人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几年历史中考...

20xx年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

20xx年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大布中心学校本学期是学生升学关键的一学期,九年级历史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扎实搞好中考复习,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是取得理想成绩…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计划福禄乡中心学校于庆有为了莘莘学子实现九年以来的伟大理想与报复为了父母谆谆教导与期望为了欢中教育教学事业的蒸蒸日上我作为九年级的历史老师制定了如下的总复习计划我希望在我的勤恳勤奋敬业与智慧之下...

初中历史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屯昌县南坤镇加握学校何郁丹一复习指导思想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依据课程标准命题为了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学习方法与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年...

20xx年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20xx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一学情分析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计划向志红第一阶段复习计划完成教材夯实基础一时间安排第1周中国历史上册第1单元第2单元第2周中国历史上册第3单元第4单元第3周中国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单元第4周中国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4单元第5周...

20xx年迟营一中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20xx年迟营一中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宋融一指导思想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说明与检测进行组织复习备考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有效复习着重于双基立足课本提高学生能力为中考服务二基本情况我校九年级共有3个教学班...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计划永州泓文实验学校李少峰一复习目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复习使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更加清晰并且对新课标的思想有所领悟同时也要使学生把以前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能与现实生活中现象联系...

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

九年级历史复习备考计划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大纲为导向以训练为主线精心组织夯实基础面向全体重点突破二时间安排复习采取分阶段分课时进行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

20xx年初三历史复习计划

20xx年中考历史复习计划东台市台东学校历史备课组一学情分析1我校这届毕业班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马虎应付的现象2大部...

九年级历史复习计划(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