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万能公式(我的老师总结的)

时间:2024.4.20

高考政治万能公式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

①中国共 产 党的性质;②中国共 产 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 产 党领导;⑤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⑧中国共 产 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⑨我国的政党制度。

(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③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⑥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⑨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⑩坚持科学发展观。 (五)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

?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第二篇: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


1、 意识的本质(唯物论)

⑴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

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3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 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5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7 但其形式是主观的;

8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9 “观念的东西不10 外是移入人脑,11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12 已”(列宁)

2、 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

⑴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⑵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

⑴ 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⑵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⑶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

⑷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⑸ 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

⑴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 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

⑴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1 必然性是指2 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3 确定的趋势;

4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5 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6 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7 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⑶ 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 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2 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3 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4 存在,5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6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7 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

8 在一定条件下,9 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认识的本质(认识论)

⑴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⑵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⑶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⑷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⑸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⑹ 实践是检验反映真实与否的唯一标准。

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认识论)

⑴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有区别的:

1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 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人的感官而3 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4 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5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1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2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3 这是认识的任务。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5 相互渗透的。

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7 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⑶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八、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辨证关系(认识论)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⑴ 二者是有区别的:

① 任何绝对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近似的反映。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⑵ 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

1 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部分;无数相对真理的综合构成绝对真理。

2 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3 任何真理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⑶ 割裂二者的关系会犯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九、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认识论)

⑴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辨证统一,这就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⑵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1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2 准只能是实践,3 这是无条件的,4 绝对的;

5 时间对一切6 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7 没有实践检验不8 了的认识。

⑶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

1 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2 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

3 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4 是一劳永逸的,5 是一个过程;

6 因此,7 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十、认识论相关综合原理(认识论)

⑴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实践决定认识;

3 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发展动力,4 是检验人们认识真理性的标5 准,6 是认识的目的;

7 认识能够指8 导实践,9 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10 导作用;

11 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⑵ 认识是在时间的基础上无限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⑶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⑷ 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十一、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历史观)

⑴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2 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3 维护生态平衡,4 自觉控制人口增长,5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⑵ 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2 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3 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4 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十二、社会基本矛盾(历史观)

⑴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 决定其产生、性质、变化和发展方向。

3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a) 上层建筑必须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b) 务;

c) 上层建筑用政权力量和思想影响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同d) 有害于自己经济基础的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残余作斗争;

e) 上层建筑对自己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作用,f) 也可以起阻碍作用,g) 主要看它是否适合自己经济基础的要求。 4 上层建筑对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5 取决于他所服6 务的经济基础

的性质。服务于先进生产关系时促进生产力及社会发展,反之阻碍。

⑵ 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① 科技转化为直接和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② 科技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推动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③ 在当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 科技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生产者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解放人们的思想、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等表现出来。

十三、社会意识(历史观)

⑴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① 社会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社会意识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其内容、形式和产生、发展。

③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阻碍。

⑵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①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经济关系的反映;

② 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③ 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必须体现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为一定阶级服务。

十四、人的问题(历史观)

⑴ 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①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②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③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④ 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中人”;

⑤ 社会规律具有客观性;

⑥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是统一的。

⑵ 人的本质

①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资产阶级“人性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生物属性。

② 规定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人性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抽象的共性。

③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宣扬永恒不变的人性。

④ 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宣扬超阶级的“人性论”。

⑶ 人的价值

① 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②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③ 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应是两方面内容的结合。唯物史观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首先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⑷ 党群关系综合原理

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a)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推动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

d)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h) 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受社会经济、政治、精神等条件的制约。

②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包括: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b)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中来,到群众中去”。

c)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6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对立的哲学派别和观点:

? 唯物论:

⑴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⑵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⑶ 辨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的对立

⑷ 主观唯心论和客观唯心论的对立

? 辩证法:

⑴ 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的对立: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⑵ 唯心辩证法(黑格尔)和唯物辨证法的对立:都承认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⑶ 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对立:割裂绝对和相对,? 是诡辩论的两种表现

⑷ 决定论(唯物)和非决定论(唯心)的对立: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必然性

⑸ 辨证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对立:夸大因果联系的必然性,? 但都承认之

? 认识论:

⑴ 唯物反映论和唯心先验论的对立:是否承认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⑵ 能动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对立:是否承认实践和辩证法

⑶ 可知论和不? 可知论的对立:思维和存在有无同? 一性

⑷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割裂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⑸ 唯物经验论和唯心经验论的对立:感性认识的来源问题

⑹ 唯物唯理论和唯心唯理论的对立:理性认识的来源问题

⑺ 客观真理观和主观真理观的对立:真理的客观性

⑻ 相对主义真理观和绝对主义真理观的对立: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 历史观:

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对立:割裂了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作用

(唯心史观的两种理论表现)

更多相关推荐: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当爸爸妈妈把我送到这所学校时,我就已经见过了很多老师,他们的身材有的伟岸、有的瘦弱、有的慈祥、有的严厉,但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现在的语文老师——张冷眉老师。她胖胖的,但胖的美…

我的老师作文600字

[我的老师作文600字]老师是园丁,老师是母亲,这话一点也不假,陈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学生既象园丁又像母亲的人,她给我的小学生活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陈老师是再六年级的时候才接手我们班的。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她…

我的老师_作文

我的老师一我的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老师,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老师。她如一位园丁,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献给了他的学生。记得那天,我们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忽然,窗外一个霹雳打破了沉寂,刹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如…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2、领会安妮·莎利文对学生的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感受爱的熏陶与爱的教育…

我的老师五(3)

我的老师我们三、四年级时,班主任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高老师,她同时也是也是我们的英语老师。高老师不但教学有方、风趣幽默,而且对我们严格要求。开学第一天,我走进教室,只见一个女孩一般的老师坐在讲台上。她面如银…

初三800字作文:我的老师

初三800字作文:我的老师早上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老高,透过蚊帐,再晒到身上,觉得热辣辣的。其实我是被太阳晒醒的。昨天晚上,轮到父亲守夜。父亲都喜欢带着我,和他一起到村里的晒谷坪守夜。父亲早上起床,看我睡得正香…

我的老师500字

我的老师500字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想起以前,很多是我已经忘了,唯独我三年级班主任使我记忆深刻。那就是施老师。从外表上看去,她和蔼可亲,可上课时她一丝不苟,春风化雨。一连上好几节课…

我的老师 苏刘阳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连翘、拐杖、女娲、沾起、胳膊、蜈蚣、淳朴、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

我的老师_作文

我的老师一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们哺育了一棵又一棵稚嫩的幼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的人才我的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老师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老师记得那天我们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忽然门外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沉寂望着老...

我的老师_作文

我的老师一我的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老师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老师她如一位园丁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献给了他的学生记得那天我们正等着老师来上课忽然窗外一个霹雳打破了沉寂刹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如黑锅似的天越压越沉仿佛...

我的老师作文

我的老师她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朴素大方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让我们敬佩一听到唯恐天下不乱就怕没笑话看就知道是我现在的数学老师唐老师来了她年近五十个子高挑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炯炯有神中长的头发夹杂了一...

我的一位小学老师范文

范文2我的一位小学老师说到老师很多人会把他们跟春蚕跟蜡烛连在一起古人的诗亦是如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虽然老师的精神跟这些东西很像但老师身上具有的不是某一样东西就能够代替得了的就说我的小学老师吧她和蔼可亲...

我的老师(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