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段式预习教学初探

时间:2024.4.27

小学语文三段式预习教学初探

张淑爱

随着我校“三段式预习环节教学法”这一课题的深入,我进一步认识到,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应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翰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动权。为了教学生会学,以期达到“教都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风采,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四十分钟一堂课,这是不能改变的,想锻炼学生,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只能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势必冲击原本属于老师的时间,但恰恰是这种模式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说三段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最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学科的三段式学案导学教学呢?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知识体系庞大,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阅读训练,听说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读写要形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而是长年累月的长期积累运用,才能有所提高,增强语文知识的感悟。另外语文教材的选编也有它自身的特点,以单元教学为板块,每册书每一单元的划分依据不统一,每单元又分成各有千秋的几篇课文,每篇课文长短不一,短的文章我们一节课轻松学完,可以在一堂课上体现预习——探究——检测的三段式。但是长的课文比如说三年级下学期的《菩萨兵》,得需要

两节课的时间,所以依据不同篇幅的课文,我们把每堂课的三段式延伸为一篇课文的学习感悟体现预习——探究——检测的三段即可。

一、预习导学阶段

预习导学是“三段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专家曾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上课以前,学生要切实预习”,“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预习的事项一一做完,然后上课。”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既是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又是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而且,学生通过预习,熟悉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进行过探索研究,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合作探究时,学生的“辩解式”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师的“启发式”就不会局限在枝节的问题上,对那些贯穿全文的线索,涉及整篇文章的要旨,尽可随时点拨。在采用理解课文的方法时,如“中间切入”、如“抓两头带中间”、如“中心突破”、如“题目入手”等形式变序讲读时,就能实施得更为顺利。再者,学生通过课堂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经历过自我探索,打好了注意力定向的基础;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自学能力普遍提高。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确切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预习习惯,预习时,我们提倡三问,即问自己、问字典、问别人;提倡边读边想,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批注;提倡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实践证明,通过严要求、重操作、勤检查,学生

良好的预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预习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备教法,备学法。先从学生实际出发,确立不同学生读书的主攻方向,划分不同课型读书的层次要求,在结合教材训练的重点和课后作业编排的意图,精心设计预习题,以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合作探究式”,是一种活跃思维比较有效的形式,有助于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维的僵化或呆滞。它代替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在讲解分析课文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汇报,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进行点拨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由于探究的主要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争先发言、各抒己见,甚至对教师的结论也敢加以补充、否定。对教材内容、语言标题、文章顺序,有时也表示了不同看法。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得以发挥,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理解课文深透,课堂气氛活跃。

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阶段,除了预设一些探究题外,还可以设计问题留白,问学生“有关文章,你还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一方面照顾大多数学生,避免留下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也就是学生的探究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点拨,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评价,不能让学生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调控、作出反应;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优扶差。

三、当堂检测阶段

“当堂检测”,即实践吸收。它是对前面两个阶段的检测,是对本课重点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了应用能力;通过完成当堂检测,反复运用新知,巩固新知,并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将知识逐渐转化为技能。这样,“当堂检测”既是“预习自学”和“合作探究”这两个阶段的消化和深化,又起到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当然,语文课的当堂检测也要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由于检测时间不宜过长,在五分钟左右,所以检测题也不宜过多,以巩固字词、体会文章重点语句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当堂检测后设计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老师在当堂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巡视辅导差生,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课下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纠正学生中出现的偏离和失误现象,实现教学最优化。

总之,这种“自学——探究——检测”的三段式阅读教学法,以自学为基本环节,突出自学为主线,确定了“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熔指导自学方法,检查自学成果,训练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于一炉。这一切,要求我们教师钻研教材更要深透,教学设计更要精细,讲读课文更要灵活,

知识面更要宽广,也就是说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

这些只是我几年来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今后我要实践探究的东西还很多,比如说如何把探究问题设计得更合理、更贴近学生,检测题如何更具代表性,老师的课堂点拨如何和课堂板书结合起来,作文课如何采用三段式等等,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小学语文背诵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背诵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背诵教学初探

工作单位: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作者姓名:戴尚荣

小学语文背诵教学初探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戴尚荣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几个年头,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也都有了提高。但是,语文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却依然被人们所忽视,比如背诵。

背诵,自古有之,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回想古代的教育,头脑中立即呈现这样的情形:一私塾内,一群少年,手捧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正闭目、摇头晃脑、怡然自得地诵读着??作为传统的、主要的启蒙教育方法,背诵造就了大批文学泰斗和科学家,如白居易、鲁迅、胡适、巴金、茅盾、老舍、苏步青等。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背诵可谓简单至极,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常被扣以“死记硬背”的帽子,因此一些教师也不屑于使用。于是,语文课堂上朗朗书声不再多闻,时间多被用于教师的分析、讲解。 “一言堂”、 “填鸭式”这些词汇也就应运而生。

背诵仍在继续,但是,一些教师在具体操作上依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面对这样一个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法多样、信息传递快捷的社会,背诵,作为传统的学习经验如何生存?为什么要让学生去背诵?要背诵哪些内容以及如何背诵?笔者认为这些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去认真思考的。

一、背诵的现实意义

背诵被誉为语文教学的“千古真经” ,是学习语文最实在、最有效的方法。崔峦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一文中这样评价背诵:“背诵是语言和文化储存、积累的好办法,学生不仅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身。” 可见,背诵的确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背诵可以促进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记忆的好坏并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及时训练能够唤醒学生记忆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心理学研究发现,6—13岁是学习母语的黄金阶段,也是记忆的关键期。大概在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最高峰,但往往也只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这一高点上。20岁后,常常会因为种种干扰而造成记忆力衰退。台湾学者王财贵做过一个试验,他将自己的儿女与成人在记忆速度方面做了比较,发现童年是记忆的最佳阶段,

因此他主张背诵经典一定要趁早!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到,她任教的班级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大量背诵、积累,一个个在记忆力方面显示出了令人吃惊的进步,也因此促进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当她不无自豪地说“我抢救了孩子记忆的时代”时,引起了全场与会教师的共鸣。小学生的记忆水平是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过渡,并逐步发展为理解记忆,同时,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尚处起步、不稳定阶段,而巩固强化就成为关键。于是大量背诵,对此时学生的记忆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利用这一关键期,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阶段,不能形成足够丰厚的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背诵若能抓住记忆的关键期,便可促成质的飞跃。

(二)背诵是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

背诵是学习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犹如通过起步、跑步、正步来训练士兵一样,虽然简单却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锻炼思维角度来看,一方面,学生经过大量的背诵之后,一些语言自然会内化。而语言又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语言表达的敏捷性、逻辑性也正体现了思维这方面的品质。另一方面,从小学课文要求背诵的文体来看,有一般性记叙文、散文、诗歌等,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或抽象,或具体,或分析,或综合,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把“积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在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这样描述: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在阶段目标中也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同时,新课标也强调“背诵是积累和培养语感的‘必要途径’和‘好方法’” ,规定整个小学阶段的背诵量不少于160篇或段。如第一学段(1~2年级)是这样规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新课程中的小学语文把“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放在每篇文章的课后练习之首,每一单元的练习中也都安排了“读读背背”,内容有四字成语、歇后语、优秀诗文等。由此可见编者的意图就是要多增加学生的一些积累。所背诵的内容一旦记牢,其词句、章法、思想内涵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其语言能力大大提高。

(四)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是积累的目的之一。以下主要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两方面阐述背诵

的作用。

1、有利于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我们知道,口语的发展要先于书面语。但由于受方言、 表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存在一些问题,语句不完整,罗嗦重复等。小学课文语言规范,也较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自然会用规范的语言改造以前不正确的表达方式,并适时、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背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要想作文写得好,头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优秀的小学生作文,在立意上取胜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绝大部分是因为行文的流畅,语言的优美。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也可以使其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比喻、拟人;《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反复、排比等)、篇章结构的安排(《小镇的早晨》分总、并列等)。平时加强背诵训练,日积月累,习作时,那些适宜的篇章结构,生动的词汇语句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习作练习就能完成由模仿到运用甚至创新的质变的飞跃。学养深厚、笔融文白的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惟,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鲁迅在谈到他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准备工作时说过,大概全是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他们的例子正道出了背诵对于习作的重要作用。

(五)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朱熹云: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都强调了反复诵读对于理解的作用。比如哲理散文《做一片美的叶子》(苏教版第五册第4课)中由对一片叶子的赞美到一个人的赞美,由一片叶子与树的关系联想到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有一些难度,即使老师多番引导。但是,在学生多遍的目视、口诵、心惟直至能够记忆之后,相信他们就一定会有所领悟。

另外,背诵还具有传承历史、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等众多作用。

二、问题呈现与分析

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对每一学段都提出了背诵方面的要求,并规定了背诵的具体数量。但这也仅是一种规定,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去仔细思考这样规定的缘由,即编者的意

图,而只是一味地执行,就容易迷失,甚至背道而驰。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教学中所了解到的一些问题。

问题表现一:对于背诵的认识还不够

自上个世纪末开始,背诵就受到了严峻挑战。一是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法多样、信息传递快捷的社会,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无需再背书;二是学生也没有时间背了。为应对考试,除新授课外,时间被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练习所占据。于是,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背诵要求背诵的篇段,其余则因暂不需要而无暇顾及。学生本就提不起兴趣,再加上老师的不重视,渐渐地,背诵就会成为语文教学可有可无的附庸。 问题表现二: 背诵内容方面,缺少课内外的衔接

案例1:某县的一个教研员去一所镇中心小学督察教学情况,听了一位男教师的语文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的一篇《古诗两首》。教学过程如下:首先,他通过让学生背诵自己所熟悉的古诗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然后学习课文:初读、分析每一句诗、整体分析、总结;最后是练习背诵。大概还剩下十五分钟的时间,他略显慌张,先让学生预习第二首,(看样子,这节课定的任务只是学习第一首,但是,几分钟下来,一些同学也能够将第二首背诵了。)一会儿又让学生去描红(第一首古诗没有生字),时间还是有剩余,然后这位老师又回到第一首古诗??

这节课显然是不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不了解学情及古诗特点。古诗,其特点是语言简洁,且有很强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时间不长学生就能够成诵,这使他们获得了很强的成功感。因此大部分孩子都非常喜欢学习古诗,而该教师事先所定的本节课的任务(只讲一首)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呢?其实,该教师完全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引入相关古诗的诵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积累,而且也提高了课堂效率。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教授《枫桥夜泊》只用了十分钟。她有一条教学经验:教一带一,一学期曾教过95篇课文。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的课堂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只抓教材。教师应积极寻找课内与课外的契合点,适当引入,并努力使学生乐此不疲。

问题表现三:缺少方法指导

多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背诵,特别是课堂上有指导的背诵练习,几乎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而被人们拒之门外。课堂的4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先是用于分析,后来演变成表演、讨论,一些公开课尤甚。而对于要求背诵的内容,一些教师认为那是学生应该在课外完成的,于是,只是在临近下课时才布置:课后要背诵??更有甚者,让学生将背诵的任务当作预习作业来完成!

我们知道,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课文的篇幅越来越长,难度也有相应的提升。对于要求背诵的篇段,如果教师不加指导,就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 问题表现四:评价方式简单粗暴

案例2:某位老师没有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背诵量,只要求他们背诵书本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则要受罚:抄写课文若干遍。 该老师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背诵量,学生的背诵任务似乎减轻了,但罚抄方法的运用也使背诵也变了味儿。许多老师认为写的遍数越多,越容易记住,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一方面,试想谁愿意机械地去做同一件事情,更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孩子。为了完成作业量,学生可以找人代抄,可以两支笔一起写。另一方面学生即使老老实实地抄了,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学习的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变成一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状态,渐渐丢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没有识记与背诵,教学和发展智力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记忆活动,失去了思考与记忆的和谐,我们为孩子埋下的可能就是对语文学习的冷漠态度的种子。

三、探究问题解决

笔者认为,针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认清背诵的重要作用,将背诵放到应有的位置

本文第一部分已详细阐述了背诵在发展学生记忆力、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因背诵而记忆于心的书籍文字,不仅会使我们的学生锦心绣口,而且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他们的思想、情感乃至价值观。比如记住《生命桥》(第九册第17课)、《珍珠鸟》(第八册第20课)等文章,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的观念会长久地留在孩子的内心,并指引他们在行为上努力实践“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观书有感》、《古今贤文》等一些优秀诗文会伴随孩子的一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学习、做人会有更深的认识。这些足以说明背诵不得不予于重视,应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广泛运用。

(二)背诵内容方面,应做好课内外的衔接

小学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的文章,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但是,教师不应只将视线停留在教材上,教材只是一种媒介,教师要学会用教材。

就背诵来说,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好课内外的衔接。一是以课文为跳板,适当引入。对于古诗的学习,试验证明,就背诵速度而言,五年级的学生背诵28字(七言绝句)的古诗,平均用3.4分钟。在学生初步预习的情况下,一首古诗可在20分钟讲授完,

即能使学生读好会背,理解好内容,基本领会其意境。 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剩余的时间里引入其他相关古诗的学习,或是出于同一作者的另一首诗,或是同一主题的其他诗歌。内容可以来源于课标或专家的推荐,也可以是教师本人的筛选。对于适当的现代文的引入也是可以的。比如,学习了《海轮?凯勒》(第十一册第8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选择精彩的片段让他们去背诵。

二是让学生记忆“完整”的古诗文。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练习中均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一项,其中有的是《三字经》等古代优秀诗文的节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完整地记忆这些作品。

对于古代优秀诗文的背诵,至今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的结合,然而优秀诗文一般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很难理解,因此优秀诗文的背诵有悖于现代教育的要求。

笔者则不这样认为。一方面,众所周知,一些距今年代久远的作品,依然被奉为优秀甚至是经典之作,它们历经大浪淘沙,历久弥香,显示出了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它们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历史的长河。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典型性认识。换言之,其所探讨的皆是一些人类永恒的话题。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阐释的是自古难全的悲欢离合以及作者所寄予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朱熹的《观书有感》,则是对学问来源的阐释——“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因此,这些优秀作品本身就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并不因为时代的距离而隔膜。也正因如此,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又是永无止境的。任何人或任何时期的理解都是相对的,孩童、青年和老年对同一部作品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常读常新正是这些作品所具有的独特品质。

另一方面,教师让学生去诵读一些优秀古诗文,不仅有助于开发其记忆潜力,而且能使他们体验到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一些优秀的古诗文虽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却蕴含丰富的内容,且有很强的画面感,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诵读,感受到了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

(三)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背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背诵,教师传授一些背诵方法是必须的。可以是单纯的方法讲授课,也可以在新授课或拓展练习课中逐步渗透一些。下面将列举一些方法,以供参考。

1、理解记忆

这里所说的理解,并不是指教师对文本作大面积的分析。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教师的范读,情境的创设,相似文本的比较,重难点的点拨等形式,都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对于一些课本之外的古诗文的背诵则可以不用这一方法。教师将它们推荐给学生是训练他们记忆力的一种补充,是对学生意志力、品德等方面的培养。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教师不可能每一篇段都帮助学生理解。况且,经过数遍诵读直至背诵后,学生自己也会有一定的领悟。

2、调动多种感观帮助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识记活动如果有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效果要优于单一器官的运用。根据这一道理,背诵时朗读要比默读的效果好。 在诵读过程中,除目视外还有口诵、心惟。如果加上手写,就有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动作则是理解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他们可以边诵读边做动作,如《家》(第一册第5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边读边做相应的动作:小鸟飞翔的样子,种子成长的状态等等。通过利用运动觉来加深记忆,以提高记忆效果。

3、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

“儿童在背诵的过程中,最初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种‘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 它们一般是每一段话中的中心句、句段中的重点词等。先记住这些“支撑点”,然后再扩展成一个句子或一段话,记忆的效果会更佳。

案例3:《二泉映月》(第十册第9课)

文章第 5小节主要是对乐曲《二泉映月》旋律的介绍,篇幅较长,语言也比较丰富,学生背诵起来有一定难度。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通过板书给学生背诵提供了线索,见下表。

表1:

旋律 乐曲特点

起初 委婉连绵

高潮 升腾跌宕 情感表达 赞叹??思念??思索?? 表达??抗争,抒发??向往

尾声 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爱??爱??爱??爱??

表格中的词汇就可以称之为“支撑点”,它们将整段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有序地连在

一起。

4、整体法和部分法结合

整体法是把一篇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每一遍都是整篇诵读,直到会背为止。部分法则是把它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依次背诵,各部分都会背了,再把整篇连起来背诵。一般说,较短的课文宜用整体法,较长的课文可用部分法。此外,还可以采用整体法和部分法相结合的形式,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即开始时,整篇诵读几遍,在诵读中找出文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按照一定关系将课文分为若干部分,接着一部分一部分地诵读记忆,最后再把整篇诵读数遍。背诵那些长且难,又有意义联系的材料,综合法最能显示出它的优势。

例如,《小镇的早晨》(第七册第18课)可运用部分记忆法。先分别来记忆小镇的早晨是如何的恬静,如何的热闹,又是如何的紧张,然后再将各部分连起来练习背诵。《二泉映月》的第五小节可以运用综合法,几遍朗读之后发现本小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乐曲即将创作时阿炳内心的介绍和对乐曲的开头、高潮、尾声的描写。也可以将第二层再划分为三个小层(即上表)。找清层次以后就可以分开来逐一进行记忆,各部分会背之后,再将它们联合起来背诵。这样一来既轻松又不容易遗忘。

5、结合插图法

苏教版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插图。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大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插图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于要求背诵的篇目,教师更不能忽视,可以带着学生边学习课文边观察,也可以先看图,接着学习文本,然后再看图,结合文本对插图进行想象补充。通过图片信息的刺激,学生的语言就会有所寄托。

案例4:《荷花》(第六册第12课)

其中第二段这样描述: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也不太可能带他们去体验真正的荷花。插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折中方法。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理解“挨挨挤挤”、“冒”、“饱胀”等这些抽象词汇,也能够间接地体验到各种荷花的形状。诵读时,头脑中自然就会浮现一幅荷花图。记忆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也可以采用“尝试回忆法”。具体做法是不等背熟就试着进行回忆,背不下去了,再翻书看,这样背诵,就会更有针对性,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作重点突破。

(四)科学地进行评价

背诵是一种练习,孰练了,才能“信口拈来”。然而,初次识记并不会保持时间太久,因为遗忘是必然的。因此,真正的记忆必须同遗忘作斗争。心理学上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进程是先快后慢。若要记忆地牢,尽早对已识记的材料进行巩固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已记忆的文本进行巩固。在学生初次识记之后,教师可以利用第二天的早读课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两天之后,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默写;学习完本单元后,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集体默写要求背诵的篇目。经过这样三次复习、巩固,学生不仅能轻松、牢固地背诵,而且也可以避免一些错别字的出现,可谓事半功倍。

新课程标准中虽然突出了对背诵的重视,但在一些教学实际中却存在不符合甚至与这一提法相左的现象。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丰富多彩,但背诵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地位却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其实,背诵教学也是有“文章可做”的,只是大家还没有好好地去认识它。愿更多语文教师积极关注背诵这一话题。

参考文献:

毛伟琴:别让“经典”吓坏孩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育文选版)

吉春亚:有效进行语文训练例说,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刘文东:低年级要提倡背诵,小学教学设计

杨丽:“语言储蓄所”:让记忆长上翅膀,中国教育学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作仁等,小学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更多相关推荐:
高考备考写作专题1 三段式作文法

写作专题1三段式作文法重点诠释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就整体篇章结构而言如何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三段式的写作模式为最佳选择三段式的模式写法通常为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观点或...

语文教学中的三段式运用

语文教学中三段式运用杨金菊从新课改开始就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一直以来这似乎只是一个喊得响亮的口号许多老师的课堂仍旧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

“整体性三段式”语文复习指导法

整体性三段式语文复习指导法整体三段式的复习方法是根据学生感知知识的具体过程形成定向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这样一个线性系统定向即揭示复习目标或重点自读即学生按照提示的目标或重点独立阅读这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高考备考写作专题之三段式作文法

备考09写作专题1三段式作文法重点诠释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就整体篇章结构而言如何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三段式的写作模式为最佳选择三段式的模式写法通常为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

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三段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三段式黄薇摘要20xx年10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本文试从课程整合实验中提取一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做法以...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三段式课堂模式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三段式课堂模式道朗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将文章读通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创设情境激趣诱导进入语言学习境地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23引导学生谈对文章内容的初步了解质疑问难合作学习...

三段式作文句式

三段式作文开头部分引出话题1whenaskedaboutquiteafewpeoplebelievewhileotherpeopleregardasiview2Nowitiswidelyacceptedthat...

三段式作文经典表达句型

三段式作文经典表达句型1开头部分引出话题WhenitcomestoTOPICsomethinkholdbelieveThereisapublicdebatetodaythatTOPICRecentlyTOPIC...

高考英语作文满分技巧-三段式作文

写作指导1三段式作文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三段式的模式写法通常为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观点或者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情及时点出2第二段要摆出事实或提出论据或者把事情发展...

三段式作文法

16备考20xx写作专题1三段式作文法重点诠释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就整体篇章结构而言如何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三段式的写作模式为最佳选择三段式的模式写法通常为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

备考09写作专题1+三段式作文法

备考09写作专题1三段式作文法重点诠释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就整体篇章结构而言如何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三段式的写作模式为最佳选择三段式的模式写法通常为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三段式(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