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xx年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分析的情况汇报[1]

时间:2024.4.27

关于今年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

情况分析的情况汇报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今年仍然按我县新的储备粮管理办法计提储粮费用,每担稻谷年费用补贴8元,月为6.60元/50KG。利息补贴按现行利率计算。今年增加储备油180吨,相对增加储管费用补贴收入。

5、反映本年利润一11.39万元。与去年同期对比减亏35万元,主要是反映销售以前年度购进议价库存稻谷反映销售亏损31.27万元。同时计提折旧,支付人员工资及社保费支出所影响。由于经营单一、储粮任务量少,收入不足,费用方面开支是较为紧缩的,公司人员福利普遍低于其他国有企业,调资压力仍然是公司目前面临一大难题。

当前,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存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储备粮任务量少。总公司4个库区现有可用储粮的库容量达到30万担,而县级储备粮实际库存任务8167吨,约16.33万担。储备粮任务不足,从而构成储粮费用补贴少,影响一些经营费用的减少和不足,也影响储粮安全。随着今后城东库区20万担仓库的建设,全县可用储粮库容达到相当规模,故拓展提高储备粮任务,开展代储、代购、代管的经营业务和深化经营渠道,是今后经营业务主要方向之一。同时县级食用油储备入库将增加 1

一定的费用补贴收入,费用不足的现状有所改观。

二、盘活资产,开源节流。面对企业经营单一、增收渠道窄、收入不足、资金紧缺的困境。企业应积极稳妥开展各种粮食经营活动,进行一对一企业联营以及其他周转粮食的经营活动,充分利用库区的闲置资产出租,增加其他业务收入。

三、加强储粮安全和科学保粮。储粮技术的进步,将会对储粮安全起到较大保证。要整体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教育,加强职工储粮业务和技能的培训,做好收购、储存保管、轮换销售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强化职责管理。通过技术进步,尽量减少储粮过程中药物的耗费,从而确保粮食安全。

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提高。要继续加强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做好费用预测、资金管理和财务核算,强化会计工作的二个职能,监督与核算,同时在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落实责任,落实制度,积极及时了解粮食市场行情,掌握科学、客观第一手信息资料,抓好储粮轮换时机,拓展其他粮食经营渠道,增加企业经济效率和收入。

五、今后粮食经营管理总体形势。

根据目前粮食市场形态和当地粮食生产,总体来说粮食波动不大,但粮源不足,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目前,我县进行部分储粮的轮换工作,计划轮换储粮任务6万多担。今后,及时了解粮食产量、粮食价格升降等市场行情,抓住轮入购进时机是企业经营管理重中之重的经营策略。同时加快建库的进度,增加储粮任务,开拓代购代储等经营业务活动,也是今后企业求生存、求发展主要方面。

2

二0一一年七月五日 3


第二篇: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2012-02-29 09:54:00)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物资。回顾20xx年,在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剧烈波动,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价格在政策引导下“小步慢跑”合理性上涨,植物油价格在政策调控下有效抵御了输入性上涨压力,对于抑制CPI指数过快上涨、管理好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同时,20xx年粮食生产克服了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等灾害影响,在高起点、高基数的情况下“八连增”,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

一、20xx年国家继续提高政策粮收购价,保障种粮收益,维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20xx年,国家继续提高主要粮油作物的政策性收储价格,预防“谷贱伤民”,确保农民丰产也丰收。其中,20xx年白小麦最低收购价较20xx年提高5.6%,混麦和红小麦提高8.1%;20xx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较20xx年提高9.7%,中籼稻提高10.3%,粳稻提高21.9%;20xx年大豆临时收储价较20xx年提高5.3%;而由于20xx年价格一路高涨而暂停的东北地区玉米临时存储政策,在20xx年也重新恢复,临时存储收购价也较往年明显提高。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存储政策的实施,使农民可以不低于国家指导价卖粮,发生在蔬菜市场的卖土豆难、卖萝卜难、卖白菜难等问题并没有在粮食市场出现,农民的种粮收益得到保障。20xx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出台,白麦和混麦/红麦在20xx年基础上分别再提高了7.4%和9.7%,稳步提高的种植收益鼓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使20xx年秋冬播小麦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为20xx年小麦总产量实现“九连增”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人努力、天帮忙,20xx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半个世纪来首个“八连增”

20xx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1424亿斤,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单产和总产均在去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不仅夏粮、秋粮季季增产,小麦、玉米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全都增产,而且基本实现全国均衡增产,这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历史上也不多见。 20xx年粮食生产可以说是人努力,天帮忙。一方面是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在全国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农业“四补贴”规模比去年增加14.7%,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另一方面,虽然遇到历史上少见的冬春连旱,但在小麦反青拔节期喜迎降雨,使墒情有效好转。这也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天吃饭,对中低产田的改造任重而道远。

三、20xx年粮油市场政策市明显,多重调控下粮油价格走势为通胀管理做出贡献

20xx年上半年,我国CPI指数环比上升,国内通胀压力严重,粮油食品类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所占比重最大,它的变化对总指数的升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通过增加市场供应量、低价对大型粮油企业定向销售、价格审批制度等措施,在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居高不下、输入性上涨压力大的情况下,有效的稳定了国内粮油价格,尤其是对外依赖性较高的植物油价格,抑制了上半年CPI指数过快上涨,实现了下半年CPI指数环比下降,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应该看到,20xx年国内粮油市场政策市明显,政府更多的通过行政手段而不是市场手段抑制国内植物油价格,使国内大豆产业在20xx年全年绝大多数时间从进口、压榨到小包装全产业链亏损,其他油脂油料品种也出现相类似的局面,国内油脂油料行业受到伤害,中小企业呼吁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20xx年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深层原因下质量监管任重而道远

20xx年,“染色馒头”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频繁发生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触动了消费者脆弱的神经,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拷问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由于食品行业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依然很大。以“地沟

油”为例,植物油行业有句话“油掺油,鬼见愁”,在某种油中检测是否掺了其他油容易,而在几种油中检测是否掺了其他油很难,尤其是比例得当时。目前在我国植物油市场中调和油占了较大份额,这为“地沟油”精炼后进入餐桌提供了难以检测的渠道,这也是为什么各地“地沟油”案件的发现基本全是由收集提炼环节追踪到植物油销售环节,而不是在销售市场上直接检测发现。而为“地沟油”提供了进入餐桌安全通道的调和油,它的存在是否合理,为了国内植物油食用安全是否应该取消调和油,这不仅仅是几个监管部门的问题,需要国家从植物油产业的角度来考虑了。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消费者关心粮油食品安全,说明我国基本解决了粮油的供给安全和价格安全,普通消费者既有得吃,也吃得起,才能越来越多的关心如何吃得好,吃得放心。

五、20xx年粮食生产持续增长难度较大,粮油价格走势将为经济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展望20xx年,粮食生产在“八连增”之后,继续稳产增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内小麦、稻米价格在我国供需平衡略有盈余的背景下,在政策的引导下,将继续合理小幅上涨。玉米因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旺盛,价格也将在历史高位区间运行,但在20xx年丰产的基础上,20xx年国内玉米价格很难突破20xx年的最高点。我国植物油对外依赖度高达65%,因此在分析国内植物油价格时,将不得不考虑影响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的各种因素。20xx年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地缘政治、欧债危机、美债问题、主要出口国间的汇率变化、主要生产国的天气情况等等,均会影响到国际市场油脂料油价格走势,并传递到国内植物油市场。预计20xx年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震荡仍较剧烈,波动仍较频繁,不过,国内植物油价格在政策调控下,波幅要小于国际市场。

预计20xx年一季度国内植物油价格将远低于20xx年同期,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同比涨幅也小于20xx年同期,考虑到粮油食品价格在CPI指数中所占比重最大,预计20xx年一季度我国CPI指数将环比、同比双双下降,并在二季度低位运行,20xx年我国通胀压力将骤减,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即快又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小麦市场分析

摘要:

20xx年我国小麦夺得“八连增”,总产量达11792万吨,增产的同时,小麦品质也有所改善;国内消费量显著增长,归因于小麦用作饲料替代数量大幅增加;在20xx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未启动的背景下,我国小麦累计收购5731.6万吨,较上年提高10.4%;国家再次提高20xx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水平,三级小麦提高到1.02元/斤;全年市场行情整体涨幅有限,但阶段性明显。展望20xx年,由于我国小麦产量基数大,继续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但在政策扶持、气候稳定的条件下,丰收依旧可期;整体行情将在政策规范下,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价格趋势以稳为主,适度提升,年度平均价格将在2150-2250元/吨区间运行。 一、20xx年我国小麦产需形势回顾

(一)产量增长质量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xx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台阶,总产量达57121万吨,较20xx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1057.2万公顷,较20xx年增加69.6万公顷,增长0.6%。

20xx年,我国小麦总产量为11792万吨,较20xx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小麦播种面积2419万公顷,下降0.3%,其中冬小麦面积2260万公顷,增加7.9万公顷。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

国家粮食局发布的《20xx年全国夏收小麦收获质量调查报告》中称,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湖北、四川、陕西9省小麦平均容重780克/升,中等以上占比93%;千粒重平均值为42.2克,较上年下降0.7克;硬度指数平均值为63。由于受干旱气候影响,9省小麦不完善粒较少,硬度有所增加,但千粒重略有下降,等级比例基本正常。

(二)整体消费显著增长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0/20xx年度我国小麦国内消费量为11049万吨,到2011/20xx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达11720万吨,增长6.1%。其中,制粉消费为83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1%;饲用消费、工业消费分别为1800万吨和1150万吨,各占15.4%和9.8%;种用消费469万吨,占3.8%。

回顾20xx年,小麦消费量呈明显增加态势,原因有三:一是人口刚性增长,而需求弹性较弱;二是由于20xx年我国玉米价格连续走高,造成小麦替代玉米饲料数量急剧增长,部分饲料企业甚至将小麦添加比例由20%提升到80%以上;三是随着对粮食深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小麦深加工的需求也小幅增加。

(三)供需关系紧平衡

自20xx年开始,随着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农民的补贴连年提高,国内小麦产量连续8年提升,种植面积也维持稳定。在经济稳步发展、人均消费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居民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肉禽蛋奶的消费增加使得养殖饲料行业迅猛发展,而人口的刚性增加也促使小麦加工行业持续扩张。

历年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对比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根据测算,目前我国年度小麦消费量已经非常接近我国小麦全年的产量,供需状态也逐步由前几年的“相对宽松”转为“紧张平衡”。尽管我国粮食储备相对充裕,足以应付特殊情况发生,但对于未来粮食生产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四)进口增加出口启动

20xx年,我国小麦进口量继续小幅增加,增幅为2.5%;小麦自20xx年9月开始,恢复了24个月以来的首次出口;面粉出口量保持基本稳定。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从小麦进口数量上来看,尽管国内小麦增产且质量提升,加上宏观收紧流动性等因素导致国内小麦行情维持平稳,但由于国际小麦价格持续走低,且性价比较高,进口总量再次提升。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124.9万吨,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占比分别为51%、34.8%和13.8%。

出口则主要是对于非洲受旱地区的粮食援助,如肯尼亚、津巴布韦等等贫穷国家。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累计出口小麦4万吨。类似于小麦出口,我国面粉出口也有部分属于援助性质,20xx年我国累计出口面粉28.8万吨,其中出口朝鲜12.5万吨。 二、20xx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回顾

(一)整体平稳涨幅有限

回顾20xx年我国小麦的市场行情,虽然涨幅有限,但阶段性明显。整体来看,年内两次行情走高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中后期和四季度前期,两次上涨幅度基本一致,但涨速前慢后快。

数据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第一阶段,1月下旬至3月下旬。在这一时期,我国小麦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过了农历春节以后,价格涨幅持续扩大。

分析认为,结构性矛盾,如地区间存量不均衡的矛盾、数量与品质之间的矛盾、普通麦与优质麦之间的矛盾等,导致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之间价格差距拉大,是推动这一时期价格快速上涨的深层原因。同时,季节性、假日性需求,以及节后的集团消费增加,也推动行情走高。而冬春连旱使得农民惜售心理提升,进一步助涨了市场的看涨预期。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国内小麦市场均价在3月中旬达到2101元/吨,较1月上旬的2026元/吨上涨3.7%,而国内部分区域,如河北、山东等地普麦出库价格达2280元/吨。

但好景不长,4月中旬之后,国内小麦市场进入了一个长达近半年的波动调整时期,整个行情呈现弱势整理态势,个别地区小麦价格甚至回落至年初水平。究其原因:一是国家针对春节后小麦价格连续上涨的情况,通过定向销售政策、约谈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等方式来调控价格;二是随着气温升高,面粉消费稳定,加上国家临储小麦定期大量投放,小麦需求回归平稳;三是夏收小麦再获增产,品质数量双提高,且小麦托市收购预案未启动,使得多元化主体参与收购时供需关系平缓。

第二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由于受到“20xx年最低收购价提价传闻”的影响,市场行情自9月份开始“蠢蠢欲动”,随着传闻进一步落实,各地收购价格已经有40-80元/吨的涨幅。同时,玉米与小麦价格倒挂并愈演愈烈,引发饲料企业纷纷调整配方和加工工艺,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数量大幅增加也导致市场预期空前高涨。

据市场信息,前期出库价格低于2000元/吨的地区,如河南南部、安徽大部等地区,至10月上旬,价格纷纷涨至2040元-2080元/吨。

进入10月中下旬,随着华北新作玉米陆续上市,玉米行情大幅下挫,多数地区玉米开秤价格回落至2040元-2100元/吨,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市场对小麦后期的预期。同时,市场消息称中储粮公司开始大量抛售前期收购的商品小麦,更使得民营仓储贸易企业开始出库小麦及时套现,市场供给压力持续增大,行情由平稳转为趋弱。

(二)收购增长特征明显

据国家粮食局公布数据,截止9月30日,国内11个小麦主产省累计收购20xx年产小麦5731.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40.5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3588.9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436.9万吨,民营企业收购2142.7,同比增加977.4万吨。相比往年,20xx年的小麦收购出现有别于往年的五个主要特点:

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局

一是托市预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但未启动。20xx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正式发布的《20xx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在执行范围、适用时间和执行价格上未作变化,但在启动机制、责任主体设定、收储库点审核和监督处罚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由于在收购期间,市场价格始终高于20xx年的托市收购价格水平,执行托市收购的6个主产省均未启动托市预案。这是自20xx年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6年以来首次全面暂停托市收购。 二是民营企业收购量同比大增,增幅达84%,但国企收购明显下降。由于受到宏观金融调控影响,各类收购企业贷款都遇到困难,特别是对于国有仓储企业,在缺乏国家托市收购的背景下,国企收购困难重重。而民企经营方式灵活,融资渠道多样,再加上不少民营仓储企业积极跨地区开展新的合作模式,尽管对收购质量把控较严,但收购数量大幅增加。同时,民营企业的大量收购对于后期国内小麦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是20xx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提前至9月份公布。在收购期尚未结束就公布次年托市收购价格是自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的首次。公告称,20xx年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为2040元/吨,且白麦、红麦和混麦收购价格相等。适当提高20xx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内粮食安全、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也是顺应国内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之举。

四是小麦收购进度前期平缓,后期加快。从收购进度图上可以看出,7月份以前,收购形势

呈“胶着”状态,主要原因:缺乏托市收购的大头参与是收购进度缓慢的根本原因;企业在前期参与收购时行为谨慎,依旧农民开始惜售心理严重进一步减缓了收购的进度。而到8月份以后,收购进度明显加快。一方面,储备轮换持续收购以及中储粮系统内部的产销衔接收购,在提升收购量上作用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区行情始终保持平稳,农民售粮心理逐渐放宽;同时,仓储设施不完善导致粮食开始出现损耗,加上部分地区由于前期阴雨天气导致小麦水分提升、质量偏差也导致市场供应量增加。

五是收购期间普麦价格相对稳定,优质麦涨幅明显。相比20xx年夏收,20xx年的新麦收购价格平稳,涨幅微小。原因有四:产量增加导致商品量增加,托市预案及临储收购未启动,宏观经济调控使得收购资金偏紧,往年加价抢收造成的教训。但对于优质麦,在20xx年收购期间却表现突出,主要体现在价格涨速快、涨幅大。据市场信息,在6月初河南北部优质小麦开秤价在1.1元/斤,到8月中旬,收购价提升到1.25元/斤,涨幅达13.6%,而部分地区收购更高达1.3元/斤以上。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各类粮食企业对于优质小麦的预期较高,特别是在禁用面粉添加剂之后,优质麦的使用量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国际进口优质麦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而近几年我国优质麦价格明显被低估。

(三)临储交易功能弱化

自20xx年年底临储小麦交易细则调整后,整个20xx年临储小麦竞价交易相比之前大幅萎缩。据统计数据,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周均投放量分别为178万吨、437万吨和401万吨,周均成交量分别为72万吨、73.4万吨和29万吨。

数据来源: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从图中可知,在2月至5月期间,由于当时市场行情走高,成交状况尚处良好;进入6月份以后,成交持续低迷,仅在10月中旬受玉米行情带动,交易状况稍有起色,而进入11月份,成交数量随即回落。可以看出,临储交易受关注程度、对价格的导向作用、作为粮食供应主渠道作用等功能正逐步弱化。

归结原因,“交易细则”调整是导致临储交易成交量降低的关键。由于仅允许有资质的面粉加工企业参与购买,加上定向投放政策,导致参与的交易机构减少,交易量下降。同时,现货市场始终平稳也是导致临储小麦交易清淡的主要原因。

20xx年3月29日,国家开始通过竞价交易方式投放临时收购的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截止12月27日,累计成交146.32万吨,国有临储芽麦库存基本售罄。两次成交高峰期分别在3、4月份和10、11月份,由于参与企业必须是入统的玉米或饲料加工企业,所以两次高成交阶段均属当时市场行情旺盛期的直接反映。

三、国际小麦行情回顾及20xx年展望

CBOT小麦在大幅跌宕起伏中走完了20xx年,和其他大宗农产品一样,全球政治、经济、金融、气候形势共同导演了国际小麦从上半年大踏步的攀升到下半年“三叠泉”般的下跌。 20xx年CBOT小麦走势图

20xx年初,突尼斯因食品价格飙升而引发骚乱后,北非及中东地区加快了对国际小麦的进口,旺盛的市场需求吸引了投机资金大举做多,加上美国、加拿大及中国等小麦主产区恶劣的气候原因,掀起了国际麦价的一波小高潮。继而,受资金获利回吐、日本东部沿海地震造成的海啸打击、主产国气候改善以及机构预计“产量创历史最高”的报告影响,国际小麦快速回落,国际原油期价大幅震荡也拖累了当期小麦价格。3月中旬后,国际小麦利空出尽,价格偏低,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采购良机,国际小麦震荡攀升。期间多空因素相互交织,但趋势坚挺向上,在国际原油价格连续飙升、美元汇率弱势走低的背景下,CBOT小麦于4月末冲至965美分/蒲式耳,创20xx年7月份以来新高。

经历了5月份的箱体震荡后,国际小麦进入下跌通道。第一轮下跌贯穿整个6月份,受季节性收割压力,以及市场担心全球经济疲软将抑制对农产品的需求,加之美元逐步走强影响,当月最大跌幅达32%。深幅下跌使得交易放缓,供应减少,市场价格缓步回升。但好景不长,第二轮下跌从9月份开始。由于欧债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持续加剧,美元指数大幅飙升,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下挫,对债务危机的担忧使得避险情绪急剧升温,投资者大举削减风险敞口,CBOT小麦在此轮的跌幅达28%。短暂的平缓期过后,市场发现欧债危机并未明显改善,加上各国增产势头良好,为拼抢出口份额纷纷压低价格,至12月中旬,CBOT小麦最低跌至577.2美分/蒲式耳,达到20xx年7月中旬水平。

展望20xx年全球小麦市场,在基本面上,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美国、加拿大、黑海地区及中国的小麦生产将维持良好势头,而在产量增加、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背景下,全球需求将维持平稳水平。但依旧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的供需失衡的矛盾依旧存在。在宏观面上,20xx年依旧充满多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欧美债务问题继续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全球经济面临继续衰退的风险,投资者信心或将持续遭受打击;二是金砖四国在经历前两年通胀式发展后,面临的最大威胁依旧是通货膨胀,后期实施的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三是20xx年美、法、俄、韩等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国家将举行大选,而部分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局不稳社会动荡,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平稳运行。综合来看,20xx年国际小麦整体将呈震荡回升态势,整体运行区间将在600-750美分/蒲式耳之间。

四、20xx年我国小麦行情展望

尽管在20xx年12月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要素已比较紧张,种植面积扩大的空间有限,单产提升速度变缓,农业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但在“改造中低产田,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原则下,加上粮食主产区提升的潜力,预计20xx年我国小麦产量依旧有提升空间。 展望20xx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政策搭台,市场唱戏;以稳为主,适度提升”。展开分析:

供需关系将进一步加重对行情的影响。曾经在20xx年导致行情上涨的小麦市场结构性矛盾,随着20xx年我国小麦产量、质量双丰收有了极大的缓解。而在20xx年秋冬种时,主产区底墒良好,全国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如果不出现极端气候灾害,预计20xx年小麦的商品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受整个20xx年小麦行情的影响,收储贸易企业在进行小麦收购时或将更加谨慎,并且可能会为加快资金周转率而采取“短平快”的收购贸易战略。农民售粮心态将相对往年平稳,市场因农民“捂粮惜售”所导致的供应紧缺发生状况将明显减少。在需求层面,制粉依旧是主要的小麦消费出路,饲料替代数量或因玉米行情稳定而同比下降,消费结构单一依旧是制约小麦行情的关键因素。

尽管20xx年我国小麦市场化程度进展显著,但国家政策及宏观调控依旧规范着小麦行情的趋势和范围。这不仅体现在连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有条件启动托市预案、农发行贷款年度“结零”、保障市场供应价格稳定等政令条例上,同时也体现在临储小麦投放、储备小麦轮换等供需层面上。可以预计,20xx年,我国小麦价格不会被政策“栓”的很死,但保证会被“看”的很紧。

“以稳为主”的宏观经济取向也将适用于小麦行情。在20xx年12月中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要求在20xx年我国经济要“稳中求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即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基本取向暂不做大调整,同时明确,稳定物价总水平依旧是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针对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以及并存中的经济增长的上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相邻农产品的比价关系或对小麦行情产生区域性影响。从20xx年小麦玉米的比价关系可以看出,尽管流入饲料领域的小麦数量大增,小麦整体行情并未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小麦总量庞大,市场供应充裕;同样,20xx年早籼稻、中晚籼稻也出现罕有涨幅,小麦并未因此而随之走高,这是因为大米和面粉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下替代性不强。但在部分区域,如南方小麦销区,当南方饲料厂因为玉米价格高企而采购小麦时,或将拉动周边小麦的行情,同样,当大米价格过高时,集团采购如食堂、饭馆或将增加对面粉的采购而减少对大米的采购,以降低成本。

国际行情或导致国内优质麦承压。由于市场对欧债危机酿成的系统性风险的忧虑以成为主流,同时,全球经济依旧处于低迷时期,这种状况预计在20xx年内得到根本改善的可能性较小。加上黑海各国及加拿大、澳洲等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增产前景,使得国际小麦价格竞争加剧。尽管我国小麦并未和国际接轨,进口麦主要以调剂、补充为主,但某些品种的进口小麦性价比依旧有着较大优势。在期货行情上,国内强麦期货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国际行情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产优质麦的现货行情。

整体来看,20xx年我国小麦行情将在“规范”与“调整”中稳步运行。即在粮食流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规范”引领下,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运作“调整”中,行情稳步前行。如气候正常小麦生长良好,政策无大范围变动,预计市场行情底部将是临储小麦成交价加上出库及短途费,年度平均价格将在2150-2250元/吨区间运行。预计市场高点或将出现在20xx年9月底或10月初,届时河北大部、山东大部及河南北部等地区普麦出库价将在2240元-2340元/吨,河南中部、江苏及安徽部分地区在2160元-2260元/吨,其他地区价格在2100元-2200元/吨。

玉米市场分析

摘要:

20xx年,玉米价格屡创新高,小麦和玉米比价关系屡被颠覆,中国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由紧平衡转为出现供给缺口。20xx年国际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库存消费比降到历史低点,进口成本大幅增加。较高的养殖利润对玉米价格的上涨的承受能力较强,支撑起了国内玉米价格。宏观经济方面,通胀预期也对玉米市场也形成了利多因素。20xx年,国内玉米市场利多因素众多,但是利空因素也不能忽视,玉米丰产、小麦替代消费、进口玉米到货、国家政策调控、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等,都对玉米形成利空。预计20xx年,一季度玉米价格震荡整理的局面可能性很大,随后在二季度玉米价格将逐步企稳调整,三季度和四季度进入养殖旺季,饲料和深加工企业的生产量将有提升,玉米行情将进入震荡上行的走势。

一、20xx年国内玉米市场回顾

(一)20xx年玉米市场供应形势

20xx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343万公顷,较上年增加93万公顷,增幅2.9%;全国玉米单产达5.74吨/公顷,较上年增加280公斤/公顷,增幅5.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全国玉米产量达1.92亿吨,较上年增长1450万吨,增幅8.2%。20xx年玉米总产量的增加,改善了国内玉米供求偏紧的局面。

20xx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玉米种植收益好于大豆。以黑龙江省为例,20xx年种植玉米每亩收益在240元以上,而大豆每亩收益仅为104元。农民改种玉米意愿强烈,再加上“增玉米、增水稻、减大豆”两增一减的政策引导,导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增长迅速,产量已经超过吉林省,成为中国玉米产量最高的省份。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

除种植面积增加外,生长期天帮忙也是20xx年玉米产量上升的另一因素。在生长期,东北地区天气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影响外,其他地区均可说是风调雨顺。华北黄淮地区在玉米生长期气候也不错,没有出现严重的洪涝或早霜现象。但是,在收获期之后,华北黄淮地区持续阴雨天气,给玉米的降水和储藏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xx年末,淮北黄淮地区玉米水分普遍偏高,部分地区玉米霉变率增大,黄曲霉素较往年偏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玉米价格起到了压制作用。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

(二) 20xx年国内玉米需求形势

中国玉米消费以饲料用消费为主,玉米饲用消费占国内玉米总消费量的70%左右。20xx年,国内市场对肉制品消费的提升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玉米饲料消费量稳步增长,饲料消费是推动玉米消费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

20xx年10月份,虽然国内生猪屠宰量环比增加,但是生猪存栏量仍在大幅增加,饲料产量此时也创出近三年新高。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9月至12月份,生猪存栏量均超过4.7亿头。春节是传统消费旺季,20xx年末至20xx年初,国内生猪屠宰量将集中释放,春节后生猪存栏压力或将有所减弱,再加上小麦相对于玉米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小麦替代玉米饲用消费稳步增加,而玉米的饲用需求受此影响,在春节后料将有所放缓。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

虽然中国玉米消费以饲用消费为主,需求量较大,但是国内玉米工业消费在玉米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目前,中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占国内玉米总消费量的23%左右,由于最近几年玉米深加工消费发展迅速,玉米的工业用量也快速增多,所以在未来,国内玉米工业消费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很大。在工业消费中,淀粉和淀粉糖的生产是国内市场玉米消费最主要的增长点。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

饲用玉米消费的刚性增长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国内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内玉米消费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也在改变,工业消费玉米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饲用玉米消费比例有所降低。当然,除了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国内玉米消费结构还包含口粮和其他消费,近几年来,食用消费持稳中略增的态势,但增长速度明显慢于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预计未来国内玉米市场对玉米的食用消费比重,或有继续下降的可能。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分析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三) 20xx年玉米进出口状况

近两年来,国内玉米消费数量逐步增加,因此国内开始较大批量的进口玉米,以弥补国内玉米供需平衡,也引发了市场对国内玉米进口数量会大幅增加的预期。但是,虽然近两年国家进口玉米数量增加不少,但和国内的产量和消耗相比仍然不多,再加上国家对转基因玉米进口仍保持谨慎态度,因此,自给自足仍然是现阶段国内玉米市场的主要目标。20xx年9月20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自给率达到100%。由此规划可以看出,国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以发展国内玉米种植为主,进口玉米数量不会大幅增加。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四) 20xx年国内玉米行情回顾

20xx年,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总体呈高位震荡的局面,在新季玉米上市后,现货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区间。20xx年12月,玉米收购进度较为迅速,数五年最快,北方玉米主产区价格开始上涨。随后国内玉米现货价格相对趋稳,从20xx年2月持续至5月初,在此期间,一些用粮企业放缓了采购步伐,与此同时,国储玉米收购数量开始逐步增多,一些地区国家收储企业随即下调了玉米收购价格。再加上中粮一些深加工企业陆续停止收购,其他收购主体的收购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一阶段的玉米抢购潮进入尾声。5月末开始至9月中旬,青黄不接,国内现货玉米价格高位坚挺,直至9月末新季玉米即将上市之际,季节性压力和强烈的观望意识止住了玉米价格上涨的步伐,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开始回落,9月至11月玉米价格下跌较为明显。新粮收购价格与上年相比,呈现高开低走之势,但在国家调控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国内物价回落幅度并不大,玉米现货价格也是如此。20xx年12月14日,国家粮食局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和农发行联合下发《关于20xx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等

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内蒙古、辽宁1.00元/斤,吉林0.99元/斤,黑龙江0.98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收购期限为20xx年12月14日至20xx年4月30日;收购入库的玉米为20xx年国产新玉米,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在此收购政策在发布之前,12月初就已经广为流传,成为当时政策面利多消息,玉米价格开始回升。而国家公布的1960-2000元/吨的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给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带来了底部支撑。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

19xx年至今玉米全国均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二、20xx年度玉米加工业形势分析

20xx年养殖业利润丰厚,饲料需求强劲,但由于前期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影响,饲料企业的生产效益普遍不高,尤其是猪饲料的利润空间较低,玉米饲料消费也受到影响。饲用玉米消费量占总消费量比例从20xx年开始回落,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数量的增长,饲用玉米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xx年国内生猪养殖效益很高,生猪存栏量较大,预计在20xx年,国内玉米消费量还将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与饲用玉米消费相对应,工业玉米消费量占总消费量比例在20xx年以后逐年上升,从2001/20xx年度的11%上升到2010/20xx年度的28%。玉米工业消费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饲用消费一家独大的单一消费结构。20xx年,国内淀粉糖总产量在1073万吨,同比增长16%,其中固体糖378万吨,液体糖695万吨。20xx年以来,全球白糖价格涨幅很大,国内白糖价格更是创造了7500元/吨的历史新高,淀粉糖行业受益于此,在白糖价格高于5700元/吨时,淀粉糖就能明显的显现出成本优势,对白糖起到替代效应,20xx年度,白糖价格在5800-7500元/吨之间,这给淀粉糖的需求带来较为有力的支撑。

20xx年,国内变性淀粉产量大概是140万吨,同比增长3.7%,增长速度相比以前有所放缓。变性淀粉用途极广,涵盖了造纸、食品、饲料、医药、纺织、石油、日化等领域,其中食用量最大的是造纸、纺织品和食品等行业。

酒精加工需求是玉米工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中国玉米酒精产量可能是920万吨,同比增长1%。近两年来,国内玉米酒精产量增速有所放缓。燃料酒精行业受国家政策限制,扩张速度减慢,呈稳步增长态势;食用酒精受白酒生产量的增加影响,呈现稳中略涨的行情。 近年来,中国玉米副产品走货速度较为缓慢,淀粉价格跌幅较大,华北黄淮地区淀粉深加工生产效益呈现下降趋势,20xx年新季玉米上市初期,不少中小淀粉加工企业出现亏损状况,一些小企业甚至被迫停产检修。玉米淀粉行业生产效益较低,降低了玉米淀粉生产企业采购玉米的积极性。虽然淀粉和酒精价格一直较为低迷,但是副产品利润都比较好,比如淀粉糖、玉米油、玉米粕和玉米纤维等,这些副产品的利润都可以弥补酒精和淀粉的亏损,因此从整体来看,一些加工能力强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收益还是较为可观的。

20xx年,小麦与玉米的正常比价关系被颠覆,20xx年三四季度,小麦与玉米的比价在0.85附近,远低于1.05-1.1的均值,这使得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的数量和趋势都较为明显。据业内人士称,20xx年下半年饲料行业大多都在用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生产的主要原料,小麦占饲料配方比例高达50-60%,而玉米含量则下降到20-30%。虽然小麦替代玉米会降低饲料营养比例,但饲料企业通过添加油脂满足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使得小麦替代后的饲料营养比例基本无太大变化。在小麦和玉米的比价在1以下时,小麦也开始替代玉米用于乙醇等工业品的生产上。

小麦/玉米价格走势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回顾20xx年玉米工业消费,可以总结为深加工扩张受限,产业调整在即。近几年,随着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飞速发展,工业玉米消费量快速上升,有时甚至发生工业消费与饲用玉米消费争粮现象,这是否会威胁粮食安全,中储粮和中粮也有分歧。玉米需求旺盛,价格持续走高,国家加大了对深加工的限制,20xx年以来,吉林和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核定深加工企业库存量,暂停了部分深加工企业的玉米收购。在现阶段玉米供应量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出台对深加工行业阶段性限制政策来改善玉米的供求关系。为了控制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过快,自20xx年4月20日至6月30日,国家暂停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20xx年4月27日,国家发改委称,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将限制粮食转化乙醇、食用植物油料转化生物燃料等项目。另外,国家为了控制玉米市场,20xx年4月份采取了包括限制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加工量、收紧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信贷资金、调整玉米深加工企业增值税等七条措施,对深加工行业实施专项调控。20xx年6月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乙醇加工等工业项目。

综合本节所述,鉴于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的调控压力,玉米工业消费在慢慢发生变化,较为落后的企业被逐步淘汰。如果国家继续加大调控力度,那么以后玉米工业将势必经历产业的整合调整。

三、全球玉米市场状况

2011/12年度,中国、巴西和阿根廷等过的玉米产量都出现增长,使得本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增至8.59亿吨,增幅5%;同时,全球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增长到了8.69亿吨,增幅3%,这导致2011/12年度玉米期末库存减少到1.27亿吨,减少了108万吨,全球玉米期末库存呈现小幅下降的局面,综合来看,2011/12年度全球玉米供需相比于上一年度来说略微偏紧。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0xx年,中国主产区玉米产量增长已是事实。南半球玉米产量20xx年预期也有大幅增加,巴西和阿根廷玉米产量增幅可能在6%和29%,阿根廷同时又是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因此可以推断20xx年国际市场玉米供应面会相应偏多。

美国由于玉米带的糟糕天气导致玉米产量受损,中国再以低价进口玉米的可能性较低,进口玉米成本或将居高不下,这是国内玉米价格的有力支撑。

期盘方面,20xx年初,CBOT玉米净多单刷新历史高位,高达48万手之多,然后玉米基金多单开始减仓,CBOT玉米期价也在5-6月之间出现走弱迹象。到9月份玉米进入一波较大大规模的下跌行情。预期CBOT玉米期价短期内,延续跌势可能性较大,但下跌空间有限。 CBOT玉米期货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DCE玉米期货指数走势图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四、20xx年玉米市场展望

国内方面:20xx年,中国玉米增产,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效益并不乐观,华北黄淮地区在上市初期雨雾天气频繁,导致该地区低水分玉米价高量少、外运困难;国际方面:南美新玉米增产给国际市场带来压力,全球金融格局动荡不安;政策方面,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施,深加工产业受限。预计20xx年,国内玉米价格在高位区间震荡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进入20xx年后,中国玉米市场仍然面临着供需紧张的局面。这将成为20xx年玉米市场关注的焦点。总结增加玉米供给量的可行性,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增加播种面积。在耕地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增加玉米的播种面积的空间不大。二是提高单产。科学的规模化种植和对低产田地的改造是不错的增产方法,我国玉米的单产提升空间还较为广阔。三是加大玉米进口量。不过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明确小玉、稻米、玉米自给率目标为100%,未来几年大幅提高玉米进口量的可能性不大。在玉米供应相继提升的同时,国内玉米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预计未来我国玉米的饲用需求或将以每年5-6%的速度增加,年需求增量在500-600万吨之间。工业消费方面,预计未来我国玉米的工业消费需求或将以每年3-5%的速度增加,年需求量增加200-300万吨之间。虽然近几年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未来增长空间也较大,但由于受经济、金融、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较大,这种需求量的变化也较大。综合供应和需求的情况来看,中国玉米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质的变化,由最初的供大于求,到供求紧平衡,到现在的供不应求。而解决这种格局变化,只能通过增加产量、控制工业需求量和增加进口来实现。

虽然20xx年中国玉米获得大丰收,使得国内玉米期末库存小幅增多,但是玉米库存用量和上年度比较却有所下降,2011/12年度,中国玉米供需较上年略微偏紧。如何增加我国玉米库存储备,变得至关重要。在我国玉米大丰收时加大储备,在价格合适时适当进口玉米,是增加库存的较好的策略。从12月份的国储收购可以证实这点。同时,由于我国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安全库存储备水平也随之有所上调。由此判断,预计20xx年国储收购活动还会比较活跃,给玉米带来了利多因素。

20xx年,国内玉米市场主要利多因素,一是上半年如无大的疫情发生,国内生猪存栏量仍将居高不下,饲料的需求量将支持国内玉米价格。二是美国玉米的减产给进口玉米带来不少困扰,进口玉米成本或将居高不下,这也将支撑起国内玉米的价格。三是国储收购玉米的出库成本也给国内玉米价格带来了底部支撑,只要国储玉米顺价销售,国内玉米价格低于1960-2000元/吨成本价的可能就微乎其微。

20xx年,国内玉米市场主要利空因素,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秋粮收购政策,都有可能在玉米价格上涨过快时,形成压力。二是因为小麦和玉米的价差不断扩大,小麦对玉米的替代消费必将有增无减,这将减少一部分玉米的需求。三是当新作玉米在20xx年大量上市后,价格也将面临着高位回调的可能,尤其是春节前后传统的售粮高峰,是农民大量卖粮的阶段,将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力。

看全球经济,欧洲债务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越来越大,国内经济体本身面临放缓局势的背景下,玉米工业消费存在较大变数,未来行情受制于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相比20xx年,2011/12年度的玉米市场可能会有以下几点变化:一是价格波动空间缩小,预计20xx年国内玉米的价格依旧高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但像20xx年这样的高价位很难达到,保守估计,2450-2550元/吨是一个较为可靠地高位区间;二是价格底部继续抬升,随着国储收购活动的实施,国内玉米价格底部价位已经显现,在1960-2000元/吨之间;三是上涨高度将很难再达到20xx年度的最高点2700元/吨。

总而言之,20xx年上半年国内玉米的走势很大程度的取决于中国、美国和南美的播种面积

雨天气情况,国际经融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

稻米市场分析

摘要:

20xx年,由于国内水稻主产区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天气状况良好,稻谷总产量实现了连续第八年增加,国内供需环境进一步宽松。国家大幅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加之各项种植成本上涨明显,推高了农民对售粮价格的心理预期。全年稻谷各品种价格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早籼稻涨幅为15.4%,中晚籼稻涨幅为13.1%,粳稻涨幅为3.2%。20xx年稻强米弱现象依然持续,加工企业多数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的局面,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南方销区各级储备库由于补库需求旺盛,入市收购积极,不断推高籼稻价格。东北粳稻由于新增产量较大,市场供给充足,价格较为疲软。预计20xx年,我国稻谷总产量将保持在2亿吨左右,供需保持稳定,年度结余维持不变。由于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债务危机、自然灾害以及不断提高的种植成本,我国稻米市场的运行也将面临诸多挑战。在供需关系、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全年稻米价格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整体波动幅度将超过20xx年。

一、20xx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

(一)国内稻谷总产量实现八连增

在确保主要粮食作物自给率的国家种植业发展目标引导下,国家持续增加对粮食生产直接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效提高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而近年来稻谷收购价格持续上涨,使得农民种粮收益增加,鼓励了农户的粮食种植行为,20xx年国内稻谷种植面积保持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000千公顷,比20xx年增加127千公顷,增幅为0.42%。

20xx年,虽然在种植过程中遭遇了南方稻区的旱情,及东北稻区的持续阴雨,但我国水稻整体生长状况良好,谷单产有望达到6.69吨/公顷的历史新高,较上年增幅2.14%。得益于全国稻谷种植面积小幅增加和全国单产平均水平大幅增加,20xx年全国稻谷总产量实现了八连增。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稻谷总产量达到20078万吨,较上年增幅2.5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xx年数据源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值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xx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20xx年早稻主产区4月份发生了严重的干旱,6月份又出现了旱涝急转,给水稻种植带来了一定影响。但由于作物在生长关键期获得了充足的水分,加上光热条件好与常年,早稻品质明显好于往年。粳稻在国家种植结构调整的政策鼓励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龙江地区增长尤其明显,增幅达15%。20xx年东北粳稻生长期土壤墒情较好,产量较去年增长435万吨。但是由于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出现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20xx年东北粳稻品质较往年有明显下降,出米率大都低于65%。中晚籼稻由于局部地区旱情严重,产量并没有出现增长。

(二)国内稻谷消费量小幅增加,供需整体平衡局部失衡

由于稻谷是我们国家居民的最基本口粮,因此其主要终端消费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稻谷消费近年来呈现了较为缓慢的增长态势。稻谷的工业、饲料消费主要集中在早籼稻品种上,由于其在稻谷总产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对稻谷现货市场影响较小。据相关机构预测数据显示,2010/11年度我国稻谷消费量为19400万吨,较上年度增

加531万吨,其中食用消费为16550万吨(折合大米约为11420万吨),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分别为1630万吨和1100万吨,均较上年略增。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9/10以后后数据源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值

20xx年国内稻谷成功实现八连增,但由于需求出现同步增长,供需总体上仍然呈现紧平衡。在整体平衡的大环境下,品种结构和产销区域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失衡,造成国内稻谷收购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品种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粳稻和籼稻分别出现了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以及普通籼稻供不应求和优质籼稻供过于求的现象;产销区域失衡表现为新扩产区集中在东北地区,所得增产稻谷却无法有效供应南方主销区。导致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人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优质稻米的消费逐渐增长,种植粳稻及优质籼稻可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因此其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相应的挤占了普通稻的种植面积。

中国稻谷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

2009/2010 2010/2011 2011/2012 项目

19,510.4 19,576.1 20,078.0 生产量

55.3 88.9 70.0 进口量

19,565.7 19,664.9 20,148.0 年度总供给

16,150.0 16,550.0 16,900.0 食用消费

11,143.5 11,419.5 11,661.0 大米

5,006.5 5,130.5 5,239.0 糠麸

1,550.0 1,630.0 1,618.0 饲用消费

1,050.0 1,100.0 1,200.0 工业消费

119.0 120.0 122.0 种用消费

18,869.0 19,400.0 19,840.0 年度国内消费

93.1 65.2 600.0 出口量

18,962.1 19,465.2 19,900.0 年度总消费

603.6 199.8 248.0 年度总结余

注:稻谷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至次年9月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预测数据

(三)我国大米进出口同比减少

20xx年,我国稻米国际贸易一改连续多年的净出口态势,进口量出现明显增加,出口量有所减少,出现了了净进口的现象。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xx年度我国稻米进口数量为57.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8万吨,主要进口国为泰国及越南,其中从越南进口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出口数量为51.6万吨,较上年度减少1.4万吨,主要出口国为韩国、日本和朝鲜。我国20xx年在稻米国际贸易上出现的净进口现象,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多年来的国际贸易顺差,给了人民币较大的升值压力,国家出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目的鼓励进口,支持了包括稻米在内的众多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了进口增长的态势;二是国内稻米价格始终保持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且缺乏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三是今年越南大力拓展稻米的国际贸易,形成了对传统稻米贸易大国泰国的冲击,我国受其影响也增加了对越南米的进口。

(四)国内现货籼稻整体上涨,粳稻表现相对疲软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20xx年,国内稻米价格在国家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政策、天气因素、整体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呈现出稳步上涨的行情。但是由于品种结构失衡以及产销区域失衡的原因,表现出了“籼强粳弱”和“稻强米弱”的显著特点。籼稻在补库需求的支撑下,表现强势。

第一季度,受持续推高的通货膨胀压力、节日需求拉动,以及国家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补贴力度和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因素的支撑,稻米市场价格在上年年末大幅上涨的基础上,继续整体走高。20xx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xx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3月份国内早籼稻(三等、下同)、晚籼稻(三等、下同)和粳稻(二等、下同)的平均收购价格分别达到了2219元/吨、2409元/吨和2805元/吨,比1月份上涨101元/吨、129元/吨和77元/吨,涨幅分别为4.77%、5.66%和2.82%。同时,国家为了缓解国内稻谷供应紧张的状况,同期不断加大临储稻谷拍卖市场的投放量,实际成交量不断放大,成交率不断攀升,交易异常火爆。

第二季度,由于学校开学、工厂开工,集团采购提振了大米消费;而南方地区大范围持续干旱受到市场的炒作,也不断推高南方籼稻的价格;与此同时,运输补贴取消导致东北铁路运输困难问题,造成了市场对粳稻的需求主要转向江苏、安徽出产的2010粳稻。众多利多因素推动国内稻米和稻谷价格继续小幅攀升。此外,由于市场紧俏的品种库存逐渐见底,国家临储投放数量不断减少;同时企业不愿意进场采购20xx年质量较差的陈稻,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稻的生产上,籼强粳弱现象出现苗头。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第三季度,早籼稻喜获丰收,由于陈稻库存早已见底,且品质较低,企业和粮库早已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今年的早稻市场,在强烈的补库需求下,新季稻收购价高开高走。于此同时,中晚籼稻和粳稻则在丰产预期的心理影响下,出现了较为疲软的走势。20xx年,由于早稻收购价格远高于托市收购价,托市未能启动,企业收购积极。而在籼强粳弱的同时,稻强米弱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反映出了大米终端需求开始有所减少。

第四季度,中晚籼稻产量不及预期,粳稻再获丰产,品种市场价格表现差异明显。10月份南方中晚籼稻陆续上市,初期表现的较为平稳,但是随着收购进度的展开,补库用的普通稻开始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价格逐渐抬高。而东北粳稻市场表现却十分低迷,价格不断走低,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去年参与加价收购的企业,库存积压严重,消费不振和资金成本的双重压力限制了企业入市的积极性;第二,今年东北地区连续阴雨天气,造成了新稻品质下降明显,企业处于谨慎不敢贸然入市。由于市场疲软,进而造成了对未来行情的不看好,进一步加深了企业的观望心理。而种粮户在价格不及心理预期的情况下,惜售心态浓重。供需双方都无意进入市场,导致了长时间的市场行情惨淡。直到年末,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种植利益,维持粮价稳定,出台一系列收购政策,而农户迫于变现还贷的压力开始售粮,粳稻市场价格止跌趋稳,市场交易开始活跃。

(五)郑商所早籼稻期货行情回顾

20xx年国内早籼稻现货价格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稳步上涨,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早籼稻期货合约走势却没有出现趋势性上涨的走势,表现为宽幅区间震荡行情。

20xx年初早籼稻期货价格因为旱情及最低收购价提高支撑而逐渐走强,但是由于国家为了抑制通胀压力而实施了紧缩型的货币政策,早籼稻期货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缓慢下跌过程,期间从2625元/吨跌至最低的2406元/吨,跌幅近8.3%。

从5月份开始,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旱情和随后的旱涝急转不利天气影响下,市场参与者开始对今年的新稻产量增长产生了担忧,进而带动早籼稻期货走出一波凌厉的上涨行情,时间短速度快,迅速从底部区域攀升至至2677元/吨的历史新高价位。随着获利盘了结,期价冲高回落,进入了5个月的盘整期,早籼稻指数以2465-2623元/吨为区间进行震荡整理。

进入11月,在欧债危机不断演进、美国宽松政策不及预期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CPI同比出现下降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大宗农产品市场出现了大幅快速的下跌,早籼稻期货合约也跟随下跌,期现倒挂现象出现。早稻指数最低跌至2389元/吨,跌幅近8.9%。

进入12月,在现货价格坚挺的支撑下,早稻期货价格出现反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也开始出现好转,欧债危机解决方案陆续出台,全球六大央行联合对市场注入流动性,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都为反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xx年早籼稻期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网站

(六)托市预案未能启动,收购进度有序展开

20xx年国家继续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并在20xx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继续稳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家最低收购价。由于同期市场收购价格远高于托市价,因此今年托市预案并没能启动,买卖主体主要是依靠市场竞争的手段来参与收购,符合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总体思路,主要是通过影响心理预期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而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安全。

20xx年国家公布粳稻1.28元/斤的最低收购价再创新高。纵向看,较20xx年上提0.23元/斤,涨幅为22%;横向看,粳稻较中晚籼稻高0.21元/斤,较早籼稻高0.26元,品种间价差幅度远超往年。往年粳稻与中晚稻以及早籼稻品种间最低收购价差相对固定,而今年粳稻较中晚籼稻价格上提20%,较早籼稻上提26%。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制定,一方面贯彻了中央关于“进一步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特别是优质稻谷的收购价格”的精神;另一方面,拉大了粳稻与籼稻的价格差,体现了国家发展优质农业的思路。

截至20xx年12月31日,8个早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xx年新产早籼稻866.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71.3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6%;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xx年新产中晚籼稻1999.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50.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48%;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xx年新产粳稻1873.8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108.1万吨,占收购总量的59%。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

二、20xx年国际稻米市场概述

20xx年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走出了“跌-涨-跌”的行情,泰国(5%破碎率)、越南(5%破碎率)大米及美国CBOT稻米价格运行轨迹基本相同。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数据来源:CBOT报价

回顾全年走势,行情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初至6月底。在经过20xx年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后,由于没有更多的消息支撑,20xx年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出现下跌。1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利空,上调了大米产量数据,下调了需求数据,给糙米市场造成了压力。中东和北非地区局势不稳,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及海啸,引起市场担心全球经济发展,农产品市场全线走低,给糙米市场造成了比价压力。亚洲地区,泰国和越南大米价格较为抗跌,但是随着冬春稻米收割工作进入高峰期,孟加拉和印尼的采购暂停,大米价格出现了小幅下跌。

第二阶段:7月份至9月初。这一时期国际大米价格开始上涨,特别是越南大米,曾经一度涨至接近泰国大米价格。6月份的USDA月度报告显示,稻米种植面积有所下调,导致产量水平预期下调,且年终库存也呈现下调格局,整体利多。预测稻米年终库存量较上月预测减少13%。同时,全球 11/12年度稻米供需数据也出现下调,消费量下调80 万吨。预测全球11/12年度稻米年终库存量为9490 万吨,较上月预测减少130万吨。印度六月初以来降雨量偏低,导致印度谷物出口前景减弱。受泰国大选影响,泰国米报价波动明显,米价仍将随大选情况变化而波动。越南国内稻米价格平稳,越南食品协会计划收购稻米,支持了价格。在基本面的支撑下,大米价格始终强势,但是由于主权国家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大宗商品市场整体下跌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

第三阶段:9月底至12月份。这一时期国际大米价格出现连续下跌,特别是CBOT糙米期货走出了连续大幅下跌的行情。欧洲国家爆发出的主权债务危机,由于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极大的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连续下跌。稻米期货也跟随农产品市场出现了急速下跌,下跌幅度接近20xx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期。泰国和越南出口大米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幅度相对较小。

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预计2011/20xx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61亿吨,较2010/20xx年度增长1106万吨,同比增长2.4%,东南亚等国的减产抵消了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增产,泰国由于洪涝天气造成主季稻米减产抵消了北部产区主季稻米重播及旱季稻米丰产的影响,产量下调了近100万吨;预计2011/12年度全球大米需求量为4.58亿吨,较2010/20xx年度有小幅度增长;预测全球2011/12年度结转库存为1亿吨,较2010/20xx年度增加289万吨。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11/12年度产量为4.80亿吨,比20xx年提高1380万吨;供应量为6.21亿吨,消费量为4.71亿吨,贸易量为0.34亿吨,期末库存量为1.50亿吨。全球库存消费比再次回升到30%以上,达到32%,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粮食安全线水平,其中主要出口国库存消费比达到21.3%。

20xx年,全球稻米市场面临着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风险主要是源于全球经济的不明朗,特别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不断演进,引发的对建立在信用体系下的整个经济运行模式的担忧。如果危机进一步发展,有可能造成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农场品市场同样面临流动性的缺失;如果危机没有进一步恶化,则各国央行大量流动性的注入将直接推动市场向上,同时埋下了下一次危机的种子。机遇主要是源于三个客观因素:人口增长、可耕作土地减少以及种植成本的不断上升。虽然当前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国际公认安全水平,但是以上三个客观因素存在一定的不可逆性,因此稻米价格的长期上涨将无法避免。

三、20xx年稻米市场展望

(一)预计稻谷再度增产面临挑战

20xx年,我国稻谷已经连续第八年取得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20xx年继续实现稻谷增产所遇到的挑战也进一步加大。20xx年为稻谷总产量增加做出主要贡献的是单产的增加,主

要得益于作物生长关键期良好的天气状况。种植面积虽然也有小幅增加,但是呈现出了明显的区域分化:南方稻区、特别是早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东北粳稻产区面积继续扩大。由于我国近年来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深入,部分地区的耕地开发呈现出了一定的不可逆性,而地广人稀且土壤品质较好的东北地区成了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的不二选择,建三江地区也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粳稻产区。然而由于直接面着与大豆和玉米争地的现状,并且今年价格始终没有达到农民的心理预期价位,20xx年东北粳稻的生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预计国内稻米消费保持稳定

20xx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伴随着国内人口增长的同时,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大米作为基础口粮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因此大米消费量仍将趋于增长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下,稻谷的工业以及饲料消费增速也将有所放缓。预计20xx年国内稻谷供需关系仍将保持宽松,年度结余预计在240万吨左右。

(三)预计进出口总量保持较低水平

20xx年,由于全球经济动荡和东南亚主要稻谷出口国供给不稳定的影响,国际大米价格剧烈波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主要粮食作物的自给率,因此对国际稻米市场的参与度始终较低。预计20xx年我国大米进口数量仍将保持较低水平,而出口数量同样维持较低水平,预计进口大米在80万吨左右,出口大米将在70万吨左右。

(四)预计稻米价格上涨幅度有限

20xx年,我国经济仍然有望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压力将有所降低。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家紧缩的调控政策开始出现松动,虽然短期内仍然偏紧,但是市场流动性的增加已经开始出现,有利于稻米市场的整体向好。

由于我国稻米政策属性较为浓厚,在看到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的同时,还需要分析国家对稻米市场的政策引导。首先,由于近两年国内物价快速上涨,政府为稳定物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可以预见在20xx年虽然通胀压力有所减弱,但是对于影响国计民生的领域,国家的调控仍将保持一定力度。稻米作为民生必需品,其价格必然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次,国家一直重视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在20xx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可以预计20xx年继续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可能性很大。在种子、化肥、农药、农用机械以及人工费用等环节价格不断上涨的推动下,粮食种植成本不断上涨,上调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可以有效的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综合考虑,预计20xx年稻米市场的整体运行将呈小幅上涨态势。在品种区域种植面积改变、运输补贴取消以及终端消费不振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稻米“籼强粳弱”和“稻强米弱”的格局仍将延续。预计在一季度,稻米价格将保持稳中趋强的态势。如果按照稳步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既定政策执行,预计提价幅度将在0.15-0.20元/斤,市场获得政策利好支撑的可能性较大。进入二季度以后,稻谷主产区的天气状况将是市场价格运行的主导因素,特别是早籼稻期货市场将有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从第三季度开始到年底,市场购销开始活跃,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有可能增大。分品种看,籼稻的现货储备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将弱于20xx年。早籼稻储备轮换将归于平衡,价格将以20xx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为支撑,波动空间预计为2350-2600元/吨;中晚籼稻将参考早籼稻的市场行情,价格波动空间预计为2600-2900元/吨;粳稻连年增产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供给,20xx年粳稻市场价格始终疲软,丰产后又出现了买方入市意愿不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预计20xx年粳稻市场将以稳为主,价格波动空间为2800-3200元/吨。

大豆和豆油市场分析

【摘要】

20xx年“黑天鹅”事件频发,持续打击了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全球农产品进入丰产周期,前苏联(黑海)地区粮食丰收并重返国际粮食出口市场,全球谷物及油料产量创出历史新高。9月秋粮上市之后,受季节性供给压力与宏观面系统性风险的利空冲击,导致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出现了连续大幅度的回调,大豆市场牛熊转换,全年价格呈现先扬后抑,前高后低的走势。国内方面,20xx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下降,国家继续提高大豆临时收储底价,与此同时,政府为抑制通胀而采取了临储大豆定向销售和食用油限价等综合调控措施,国内大豆去库存化趋势明显,20xx年大豆进口量出现近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预计20xx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继续下滑,大豆产量下降。临储大豆收购将令国产大豆的实际供给减少,20xx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有望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宏观经济面将对豆类市场的需求及价格走势继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0xx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对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能否顺利复苏仍待观察。美豆将继续受到南美大豆去库存化的有力冲击,全球大豆期初库存创历史新高也令期价承压。国产大豆将继续跟随CBOT大豆期价走势,呈现低位区间震荡的走势。由于全球高含油率油料进入增产周期,全球食用油供给增加,豆油价格受到的冲击较大,而全球肉制品价格高企令豆粕价格受到支撑,油弱粕强或将持续。

一、20xx年国内大豆、豆油供求情况分析

(一)大豆生产与消费。

20xx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大幅下滑,单产同比小幅下降,大豆产量同比大幅下滑。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xx年12月预测,20xx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65万公顷,较上年减少10.17%。预计20xx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350万吨,较上年减少10.50%。

20xx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减少,主要原因是大豆的比较种植效益低下,大豆与玉米存在争地关系,近两年玉米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大豆,导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和大豆种植面积缩减。单产为1.76吨/公顷,较20xx年1.77吨/公顷略微下降,仍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

数据来源:20xx年以前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20xx年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xx年12月预测值。

数据来源:20xx年以前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20xx年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xx年12月预测值。

(二)20xx年我国大豆、豆油进出口情况

20xx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同比小幅下降。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5263万吨,较20xx年的5479万吨小幅下降216万吨,降幅为3.94%。20xx年我国累计进口豆油114万吨,较20xx年的134万吨减少20万吨和14.75%。

20xx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同比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国内大豆需求增速放缓,以饲料养殖为例,20xx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因疫病等多种原因下降,导致我国豆类终端需求增长放缓。(2)由于20xx年阿根廷豆油进口限制和国内高通胀预期,导致20xx年大豆进口超预期增长,形成的高库存压力延续至20xx年,港口库存压力居高不下,国内大豆步入去库存化阶段。(3)20xx年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了334万吨临时存储大豆和152万吨食用植物油,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和植物油需求减少。(4)由于临储大豆定向销售和食用油限价令等行政调控措施的实施,加之20xx年前三季度美豆期价维持高位区间震荡走势,四季度更是大幅下挫,企业年内进口大豆亏损几率增加,国内大豆压榨行业20xx年持续11个月亏损,进口积极性大幅下降。

20xx年豆油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14.75%,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压榨产能迅速扩张后,产能过

剩导致油厂恶性竞争,为了争取市场份额,油厂压低了对国产豆油的报价,使得进口豆油到港成本长期高于国产豆油报价,豆油进口贸易商进口无利可图;二是20xx年内外盘豆油价格均呈现震荡走低的态势,贸易商外盘采购后亏损居多,进口豆油的意愿持续低迷。2004-20xx年中国大豆进口量 2006-20xx年中国大豆月进口量 单位:千吨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海关统计 2006-20xx年中国豆油月度进口量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海关统计。 (三)国内大豆、豆油供需平衡分析

2010/20xx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为6742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508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5234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为55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0万吨,

增幅为10%,其中包含500万吨国产大豆及5000万吨进口大豆。年度大豆节余量预计为208万吨。2010/20xx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为1137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1万吨。其中豆油产量为1005万吨,豆油进口量为132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为100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95万吨,年度国内豆油节余量为37万吨。

2010/20xx年度我国大豆及豆油节余量均为正值,说明我国大豆及豆油期末库存仍处于上升周期,虽然国内产量下滑,但进口量大幅增加,使得大豆供需在2010/20xx年度趋于宽松。 2011/12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预计为695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350万吨,进口大豆供应量为5600万吨。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为59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00万吨,增幅为7.3%,其中包含400万吨国产大豆及5500万吨进口大豆。年度大豆供需缺口预计为10万吨。2011/12年度,我国豆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232万吨,较上年度增加95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为1082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为150万吨。该年度豆油食用消费量预计为109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预计为105万吨,年度国内豆油节余量预计为31万吨。

2011/20xx年度我国大豆节余量首度出现负值,说明我国大豆库存进入下降周期,意味着我国大豆库存在连续多年的库存增加后,开始去库存化,国内大豆供需在2011/20xx年度趋于紧张。

2011/20xx年度中国大豆供需平衡分析 单位:千吨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注:大豆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到次年9月。2010/11年度以前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

2011/12年度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xx年1月预测值; 表中USDA预测数据为美国农业部20xx年1月份预测值,“-”号表示未对该项数据进行细分; 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度库存; 2011/20xx年度我国豆油市场综合平衡分析 单位:

20xx年中国粮油市场分析报告

注:局;

2011/12年度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xx年1月预测值;

表中USDA预测数据为美国农业部20xx年1月份预测值,“—”号表示未对该项数据进行细分;

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库存; (四)20xx年国内大豆和豆油市场行情回顾

20xx年国内外大豆和豆油市场行情走势整体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进口大豆到港价和豆油现货价格受到外盘的影响较大,与外盘走势基本一致。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则主要受到国家临储收购价格的影响,走势相对独立。

国际方面,CBOT美豆期价在20xx年1-9月呈现高位区间震荡的走势,中美大豆产量减少预期和南美大豆、美豆生长期旱情炒作支撑美豆期价,期间虽然遭受了3月日本大地震、5月拉登之死、6月前苏联(黑海)地区重返国际粮食市场、8月美债危机的脉冲式利空冲击,但期价基本运行在1260-1470美分/蒲式耳的高位区间。20xx年9月秋粮上市之后,受到季节性供给增加、美豆出口需求疲软与欧债危机的利空冲击,大豆市场牛熊转换,价格出现了连续大幅度的回调,全年价格呈现先扬后抑,前高后低的走势。 20xx年CBOT美豆期价走势图

国内方面,20xx年国家对油脂油料的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在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下降的背景下,国家继续提高大豆临时收储底价,以保护豆农种豆利益,年初至4月底的临储收购期限内,国产大豆收购价格维持在20xx年3800元/吨的托市底价上下浮动,10月之后维持在20xx年4000元/吨的托市底价上下浮动,5-10月价格略有下跌,由于缺乏竞争力,国产大豆基本流入临储库存,其收购价格与外盘价格走势的联动性很小。20xx年,政府为抑制通胀而采取了临储大豆定向销售和食用油限价等行政调控措施,有效增加了食用油的市场供应,对食用油现货价格冲击较大,导致国内豆油现货价格走势明显弱于外盘,基本呈现单边下跌的走势。

20xx年国产大豆收购价及进口大豆到港价走势图

20xx年国内豆油价格走势图

二、20xx年国内大豆、豆油政策评点

20xx年,为了达到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目的,国家对油脂油料市场的调

控力度空前,政策对国内大豆及豆油走势影响力增强。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大豆临储收购、临储大豆定向销售、临储及地储大豆拍卖。

临储收购:20xx年国家继续加大战略收储力度,提升我国食用油安全和谷物安全水平,形成额外的收储需求。2008-20xx年我国大豆储备量持续增加,国家为了保护农户利益,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了大量国产大豆,其中20xx年至20xx年4月底的大豆临储收购数量达1063.2万吨,其中20xx年11月至20xx年4月的临储收购量达307.5万吨。20xx年11月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出台,20xx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一区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收购价为2元/斤(国标三等大豆),收购期限为20xx年11月23日-20xx年4月30日。收购价格较20xx年提高0.1元/斤,同比涨幅5.2%。由于20xx年进口大豆性价比明显高于国产大豆,国内主产区油厂采购国产大豆的积极性受挫,预计后期国产大豆大部仍将流入临储库存。

定向销售:20xx年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了334万吨临时存储大豆和152万吨食用植物油,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其中5月向益海、中粮、中纺、九三等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定向销售临储大豆212万吨,关内定价3300元/吨,关外定价3500元/吨,均低于当时的市场价格,对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该政策只覆盖了食用油市场排名靠前的几个大型企业,因此也导致今年中小油脂价格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加大。

地储、临储拍卖:20xx年12月3日至20xx年6月3日,黑龙江地方储备大豆竞价销售共计举行24次,累计销售地储大豆22.59万吨,平均成交率5.45%,成交主要集中于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后期由于剩余地储大豆改为豆油存储,拍卖于6月开始暂停。从20xx年12月3日至20xx年1月17日,国家临储大豆拍卖总计举行27次,累计销售临储大豆

1.61万吨,平均成交率0.2%,成交主要集中于20xx年1月至2月以及20xx年9月,成交均是在拍卖底价附近。符合20xx年报对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上升至4400元/吨后跨省移库大豆将会突破零成交的预测。20xx年临储和地储大豆拍卖因为拍卖底价过高,对市场形成的有效供给非常有限,因此对大豆市场购销价格的影响很小。

三、20xx年大豆、豆油市场展望

(一)20xx年全球大豆、豆油市场展望

1.全球大豆期初库存高企,去库存化压力较大。由于2010/20xx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增幅大于需求增幅,2011/12年度全球期初库存为6858万吨,创下近11年来的新高。期初库存高企使得美洲地区库存远高于往年水平,2011/20xx年度全球大豆去库存化的持续令大豆期价承压,大豆期价在20xx年的整体运行区间将低于20xx年。

1998/99-2011/12年度全球油料期末库存及库消比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近11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2.全球大豆种植面积继续上升。虽然20xx年美豆期价同比回落,但仍在1100美分/蒲式耳以上的历史高位。对于北美和南美地区土地过剩的国家而言,目前的价格仍能驱使农民放弃土地休耕补贴种植大豆,因此2011/20xx年度全球大豆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但拉尼娜等灾害性天气将导致单产和产量下降,同时,由于消费量继续增加,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同比下降。根据美国农业部20xx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11/12年度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将由102757千公顷增加至103509千公顷,增幅0.73%,产量可能同比减少2.72%。与此同时消费量同比增加3.07%,期末库存同比减少7.51%,这将导致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由27.26%下滑至24.46%,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有进一步向偏紧发展的趋势,基本面偏多。但是全球其他油籽如葵花籽、油菜籽、油棕榈进入增产周期,其他油籽品种大幅增产部分抵消大豆减产,使得油籽整体供需相对宽松。

2.全球豆类需求增长放缓。20xx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同比下降3.94%,说明中国国内大豆去库存令中国需求阶段性放缓。同时由于汇率等因素,中国进口需求重心由美国转向巴西,导致美豆出口进度同比大幅下降,由下图可以看出,美豆占中国大豆进口量的比重由20xx年的51.25%大幅下滑到42.46%,巴西的比重由20xx年的37.59%上升至39.18%。截止20xx年12月29日,美豆2011/20xx年度的出口检验量同比降幅为42.34%,照此趋势,2011/20xx年度美豆出口量将同比大幅下降,美豆出口需求的萎缩将令美豆库存压力加大,利空美豆期价。

2008-20xx年中国进口大豆主要国家占比

3.全球豆油供需偏紧。由于供给增幅不及消费量增幅,豆油期末库存将降至八年新低,库存消费比降至新低。美国农业部20xx年1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2011/12年度全球豆油产量将同比增加3.63%,消费量将同比增加4.48%,双双创出历史新高。豆油产量增幅不及消费量增幅,导致期末库存同比减少12.05%并降至八年新低。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由7.35%下滑至6.19%,创近年新低。但是,由于同期其他高含油率油料增产,全球食用油总体供需好于豆油供需,豆油需求被其他食用植物油替代,市场份额将缩小。

1998/99-2011/12年度全球植物油期末库存及库消比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近11年全球豆油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4.作物比价关系对大豆期价的支撑。由于玉米、棉花、大豆存在争地关系,在种植面积整体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大豆价格表现不及其他农产品,后期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幅将不及预期。根据20xx年和20xx年年终美盘农产品指数收盘价的比值来看,大豆/玉米比值下降,大豆/棉花比值上升说明大豆在与玉米的争地关系中处于下风,而与棉花相比则相对有利,20xx年全球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扩张将获得更多的优势,而棉花面积则将受到挤压。与此同时,由于在比价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大豆期价将在未来的价格运行中较玉米获得更大的支撑,具有较强的抗跌性。

大豆、玉米、棉花三种作物比价

4.欧美债务危机导致全球豆油去能源化。20xx年,欧美债务危机深化,为了应对不可持续的国家和地区债务,发达经济体纷纷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对相关生物能源的补贴也被取消。如美国对玉米生产生物乙醇的财税补贴已于20xx年底被取消,美国20xx年12月出台的生物柴油税收减免政策在20xx年也被取消。全球豆油去能源化将减少豆油的工业和能源需求,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对豆油拉动作用减弱。

5.全球货币政策导向对全球大豆和豆油价格的影响增强。一是20xx年底全球经济深陷放缓的泥潭之中,20xx年欧债危机如得不到顺利解决,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大宗商品需求减少,加大期价下行压力。二是2012“美元元年”或将被动出现,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堪忧。强势美元使得美豆出口受损,美豆将继续受到南美大豆去库存化的有力冲击。但是,20xx年全球经济保增长的需求将优先于抑通胀的需求,美联储实施QE3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后期美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将影响美元指数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与此相对应的,20xx年底中国货币政策由紧缩转为观望,在面临高通胀和增长放缓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是否会放松货币紧缩政策来保增长,也是影响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的重要因素。

(二)20xx年国内大豆、豆油市场展望

1.20xx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将同比下降。由下图可以看出,国内大豆玉米比价自20xx年以

来一直处于历史均值线下方运行,20xx年更是屡创新低,预计20xx年玉米将继续侵占大豆种植面积。

大豆玉米现货价格比值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2.20xx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恢复性增长,豆油进口量可能继续下降。一方面,由于20xx年我国大豆消费量和压榨产能上升,而20xx年国际大豆价格处于近两年的相对低位令临储大豆无法顺价销售,预计国家不会采用定向销售方式轮出临储大豆。同时高于市场价的临储大豆底价使得东北国产大豆大部分流入临储库存,这将导致国产大豆供给减少,我国大豆进口可能出现恢复性增加。另一方面,20xx年央行新规令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融资需求下降,20xx年大豆进口量将恢复至实体需求的正常水平,大豆进口量增幅将小于市场预期,预计将恢复至20xx年的5400万吨水平。由于国内大豆压榨产能持续扩张,受到国内油脂压榨企业的有力竞争,20xx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可能继续呈现下滑趋势。

3.临储大豆库存将继续处于历史高位。20xx年11月公布的临储大豆收购底价高于市场价格,2011/20xx年度临储大豆收购量将高于2010/20xx年度的307.5万吨。20xx年底临储大豆库存量在600万吨以上,预计20xx年4月底临储收购结束后的大豆临储库存将接近1000万吨。处于历史高位的临储大豆库存将增加国家调控筹码,也对大豆期价后期上涨产生负面影响。

综合看来,20xx年国产大豆将继续跟随CBOT大豆期价走势,呈现低位区间宽幅震荡的走势。随着20xx年初南美旱情和北半球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炒作的展开,市场在20xx年一季度已经出现一波反弹,但随着南美大豆丰产上市,在新增的供给压力下,美豆出口可能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如果美元指数再出现阶段性的上升,市场或将出现一波修正下跌行情。因此市场在一季度可能出现先扬后抑的走势。二季度美豆种植面积将成为市场的焦点,市场可能炒作大豆在争地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但在北美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体增加的趋势下,价格难有大的起色。三季度美豆生长进入关键期,天气仍将成为美豆期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市场或将获得一定的天气升水。四季度季节性供给压力上升,如果中国需求不给力,美豆期价或将出现季节性回落,并创出年内新低。

20xx年,预计CBOT大豆期价运行区间1000-1350美分/蒲式耳,对应的国产大豆价格价格运行下限为3800元/吨,上限4500元/吨,价格运行区间4000-4400元/吨;预计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价格运行区间3600-4300元/吨。预计一级豆油价格上下限分别在7000元/吨和9800元/吨,集中运行区间7600-9000元/吨。油弱粕强将令油粕比值持续维持低位。由于宏观面对商品价格走势起到主导作用,投资者在操作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宏观大方向,注意品种小细节,防范“黑天鹅”事件的出现。

菜籽及菜油市场分析

摘要:

20xx年,受种植面积下降和冬春连旱的影响,国内油菜籽产量连续第二年下降;国家大幅提高临时收储油菜籽的收购价格,以保护农民种植利益,推高了国产菜油生产成本,加大了企业自主收购的市场风险,20xx年国产菜籽的压榨利润多数时间处于负利润状态,油菜籽压榨企业处境艰难。20xx年,国内菜籽、菜油市场政策市明显,一是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施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中储20xx年新增近百万吨的菜油储备,同时国产菜籽价格在政策引导下多数时间表现平稳;二是上半年国家在新菜籽上市之前,继续低价、定时、定量及定向投放临储菜油,国内菜油价格与其他主要植物油价格关系扭曲,甚至一度与棕榈油价格倒挂,

但到下半年在国内外植物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菜油价格在成本支撑下表现强于豆油和棕榈油,国内植物油价格顺序恢复常态。20xx年,虽然国内菜油新增量因进口菜籽和菜油数量同比下降、国产菜籽产量下降而减少,但因为临储菜油的大量投放,20xx年国内菜油实际供给数量远超历史同期水平,使得20xx年国内菜油消费数量也随之远超历史同期水平。目前,菜油是排位第一的国产植物油品种,在未来提高我国植物油自给率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预计20xx年菜籽临时收购政策将继续实施,收购价也将稳步提高,推动国内菜油价格重心将上移;同时菜油作为主要植物油储备品种,其价格也最易受政策影响,震幅将小于豆油和棕榈油。20xx年国内菜籽和菜油市场仍将是政策市。

一、20xx年国内菜籽、菜油供求情况分析

(一)油菜种植比较效益低,菜籽产量滑坡

20xx年中国油菜籽播种面积710万公顷,较上年减少27万公顷,减幅3.66%;单位产量为234.8斤/亩,基本与上年持平;预计20xx年中国油菜籽产量1250万吨,较上年官方数字减少58.3万吨,减幅4.45%。

资料来源:20xx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其他年份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油菜籽产量连续两年下滑,一方面是20xx年春季江西、湖北、河南等地遭遇严重春旱,虽然同一生长季节的小麦所受影响不大,但因油菜根系浅,易受干旱影响。除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油菜单产较去年稳中有升外,其他夏收油菜主产地单产均较去年下降。另一方面20xx年人工成本、化肥、种子和灌溉成本对总成本形成明显的拉动,长江流域油菜籽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达到580元/亩,比去年提高90元/亩。按20xx年平均单产117.4公斤/亩测算,按4600元/吨的临时收储价出售,农民每亩总收入为540元,减去580元/亩的总成本后,农民种植亏损约为40元/亩。如果按农民580元/亩的保本价格测算,农民出售油菜籽价格应在4940元/吨,但20xx年油菜籽到厂价也未达到这一价格。菜油种植成本上升而种植收益下降,在和小麦的竞地关系中处于劣势,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下降,油菜种植面积同比减少,是20xx年中国油菜籽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河南、安徽、江苏种植面积同比降幅分别为13.54%、13.17%、13.06%,总产量降幅分别为12.23%、16.25%、13.73%。菜籽第一大省湖北油菜种植面积较为稳定,播种面积与20xx年相比降幅不大,但总产因单产下降而出现5.23%的减幅。

(二)20xx年我国菜籽、菜油进出口情况

20xx年,我国菜籽和菜油进口量双双下降。海关统计数字显示, 20xx年我国总计进口菜籽126万吨,较2010 年的160万吨,同比减少21.1%; 20xx年我国总计进口菜油55.1万吨,较2010 年的98.5万吨,同比减少44.09%;菜油总计出口0.33万吨,较20xx年度的0.38万吨,同比减少13.95%,仍处于低水平,在我国菜油消费结构中基本可忽略不计。

20xx年我国菜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xx年10 月下旬以来国家持续竞价销售菜油,国内菜油价格受到抑制,在20xx年多数时间国内外菜油价格呈现倒挂局面,厂商进口积极性明显下降。

20xx年我国菜籽进口数量同比下降,整体呈前低后高局面,主要原因:一是国家继续对进口菜籽进行技术壁垒,使进口菜籽无法进入主消区。二是上半年进口菜籽到港成本与国产菜籽价格相比无优势,进口需求下降。三是国内菜油在政策调控下走势偏弱,同时由于进口菜粕成本低于国内价格,导致厂商进口菜粕积极性提高,国内菜粕价格在进口菜粕的冲击下一直萎靡不振,而国际市场菜籽价格居高不下,进口菜籽压榨利润不理想,需求受抑。四是下半年有进口菜籽权利的港口地区新建菜籽压榨厂投产,当地一些原有的油料压榨企业经改造

也可压榨进口油菜籽,非主产区的菜籽压榨能力大幅提高,同时受宏观经济影响,国际市场菜籽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进口菜籽到港成本也随之下降,而我国国产菜籽在临储政策的扶持下,价格居高不下,进口菜籽到港成本和国产菜籽的比价关系中再次取得优势,非主产区油菜籽压榨企业进口积极性增加。

20xx年菜籽油进口情况

20xx年油菜籽进口情况

(三)国内菜籽、菜油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10/2011 年度,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435 万吨,较上年度减少168 万吨,其中国内油菜籽产量预计下降至1308 万吨,油菜籽进口量预计下降至127 万吨。该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预计为1390 万吨,较上年度下降240 万吨,其中包含1240 万吨国产油菜籽及150 万吨进口油菜籽。供给大于需求,基本面偏空。

2011/2012 年度,我国油菜籽新增供给量预计为1430 万吨,与2010/20xx年度基本持平,其中国内油菜籽产量预计下降至1280 万吨,油菜籽进口量预计为150 万吨。该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预计为1380 万吨,较上年度下降10 万吨,其中包含1240 万吨国产油菜籽及140 万吨进口油菜籽。不过,市场普遍认为2011/20xx年度国内油菜籽实际产量低于1280万吨,在1150万吨上下的可能性较大,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下降和因自然灾害安徽、河南、湖北西北部单产大幅下降。因此,2011/20xx年度国内油菜籽的实际供需基本面应是略微偏紧。

2010/2011 年度,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591 万吨,其中菜籽油产量预计为496 万吨,进口量为96 万吨。该年度菜籽油国内消费量预计为55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00万吨;该年度菜籽油需求总量预计为550 万吨。年度节余量预计为40 万吨,基本面偏空。

2011/2012 年度,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预计为550 万吨,其中菜籽油产量预计为500 万吨,进口量预计为50 万吨。该年度菜籽油国内消费量预计为630 万吨,较上年度增加80万吨;年度缺口预计为81 万吨,基本面偏紧,不过国家储备的轮出可能弥补这一缺口。 在我国菜籽压榨产能增加的情况下,菜籽产量不增反降,产能和产量之间的矛盾突出,一方面将增加对进口菜籽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国内油脂油料的对外依赖度;另一方面使主产区企业与农民的博弈中处于劣势,成为国产菜籽价格长期坚挺的主要原因。

在国产菜籽总产量下降,进口菜籽油增加数量不能抵消进口油菜籽减少数量的情况下,2010/20xx年度国内菜油消费较2009/20xx年度前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近200万吨国家临储菜油通过竞价销售和定向销售进入市场。这也将是2011/20xx年度国内菜油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四)20xx年国内菜籽、菜油市场回顾

20xx年,国内菜籽市场在新菜籽上市前有价无市,保持稳定,在新菜籽集中上市后价格高开高走。一是20xx年下半年国内四级菜油价格大幅走高,菜籽压榨利润上升,企业秋收菜籽收购价提高到4500-4600元/吨,提高了市场对下一年度的菜籽价格预期;二是国内通胀,种植成本提高,加之减产,农民对菜籽收购价预期也提高;三是国家大幅提高20xx年菜籽临时收储价格,同比上升18%。不过,由于20xx年国产菜籽压榨风险较大,企业自主性收购积极性不高,因此,除在临储政策执行期国产菜籽收购价出现了100-200元/吨的上涨,过后国内菜籽市场表现清淡,多有价无市。

20xx年我国油菜籽收购市场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菜籽产量低于去年,而出油于高于去年,水杂含量低于去年。二是国家菜籽临储收购政策出现明显变化的同时,启动时间晚于去

年。三是压榨企业自主性收购积极性下降,今年油菜籽收购进度缓于去年同期。四是一度出现主产区菜籽收购价倒挂,四川地区收购价低于安徽、湖北地区,同样的情况只在20xx年发生过。

近两年油菜籽进厂价走势

20xx年,国内菜油市场政策市明显,价格走势及和其他油品的价差走势也多受调控政策主导,整体上在9600-10500元/吨之间震荡。具体来说,自20xx年12月国内四级菜油和一级豆油价格之间由顺差变为逆差后,今年上半年国内一级豆油价格持续高于四级菜油价格,在6月中旬之后才再次逆转,呈四级菜油价格高于一级豆油价格态势。可以说,上半年国内菜油价格走势弱于豆油和棕榈油价格走势,而下半年国内菜油价格走势强于豆油和棕榈油价格走势。一是国内植物油现货价格在国内外期盘走势的带动下,呈区间震荡态势,由于各植物油品种之间存在替代消费,因此各品种植物油走势联动性较强,国内菜油现货价格更多跟随国内整体植物油走势;二是上半年国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销售价格持续竞价销售临储菜油和两次定向销售菜油,累计近200万吨,使国内菜油供应远超同期水平,大量廉价菜油进入市场,是上半年国内菜油价格走势弱于豆油和棕榈油的主要原因;三是20xx年临储菜籽收购价格大幅提高,推动国内新菜油成本同比大幅上涨,并远高于国内菜油市场价格,在成本支撑下,9月份国内植物油价格随外盘下跌时,菜油表现较豆油和棕榈油抗跌,国内菜油价格走势开始强于棕榈油和豆油。

20xx年国内菜油价格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家通过对国储菜油的竞价销售、定向销售,以及实施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主导了国内菜油价格走势,政策市特征明显。二是国内四级菜油和24度棕榈油价差变化之大历史少见,由一季度的四级菜油价格低于24度棕榈油价格200元/吨左右,出现倒挂现象,到四季菜油较棕榈油价格高2500元/吨以上,是跨品种套利的好时机。三是较往年动辄2500元/吨以上的价格震荡幅度,20xx年不足千元每吨的价格区间波动,可以说国内菜油价格走势较往年相对平稳,国家对菜油市场的调控效果明显;四是在国内植物油消费需求对外依赖度高达66%,在主要植物油品种消费可替代的情况下,虽然菜油消费以国产菜油为主,但国际市场宏观经济面带来的系统风险仍不可避免。 近两年菜籽油出厂价走势

二、国际菜籽、菜油市场状况

20xx年ICE油菜籽价格走势图

20xx年,ICE旗下的加拿大温尼伯商品交易所油菜籽期货价格从年初开始,一路震荡下跌到年尾,下跌幅度达17%,部分原因在于欧洲和美国经济形势暗淡可能制约原料需求。同时相较于国际市场豆类商品和棕榈油价格的下跌幅度,国际市场菜籽、菜油的跌幅明显偏小。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全球菜籽、菜油产量增速放缓,国际市场菜籽和菜油供应趋紧,对国际市场菜籽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20xx年,随着国际市场油期籽价格下跌,油菜籽出口需求增加,20xx年8月到11月期间,加拿大的油菜籽出口量增长了9%,加工量增长了8%。油世界将2011/12年度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和加工数据上调到了1440万吨。

20xx年,全球菜籽、菜油供给偏紧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表示, 2011/12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将从2010/11年度的6070万吨降至5920万吨。全球油菜籽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和欧盟部分成员国的油菜籽减产。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油菜籽丰产,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国家的降幅。

20xx年全球菜籽收获情况如下: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服务中心预计,欧盟2011/12年度(7月至6月)油菜籽产量2080万吨,同比增加50万吨。这一预期增长幅度与欧盟农业分析公

司Copa-Cogeca基本一致,但高于FAO预估。加拿大2011/12年度(9月至8月)油菜籽产量为129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加拿大油菜籽种植收益较高,农民种植积极性较强,春播期间种植面积预计上升,推动产量提高。乌克兰分析机构UkrAgroConsult表示,2011/12年度(9月至8月)乌克兰油菜籽产量有望达到210万吨,同比增加60万吨,乌克兰油菜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收获面积预计由去年的85. 7万公顷增至110万公顷,平均单产由去年的1.72吨/公顷增至1.84吨/公顷。按上述数据相加,欧盟、加拿大和乌克兰油菜籽增产总量超过200万吨。

澳大利亚油菜籽于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份收获,归2010/11年度,澳大利亚油籽联盟预计产量为212万吨,同比增产22万吨。印度油菜籽于今年1-2月份收获,归2010/11年度,美国农业部预计印度油菜籽产量为700万吨,同比增加60万吨。

三、20xx年国内菜籽、菜油政策

20xx年国家继续出台菜籽临时收储政策,以保护农民菜籽种植利益,同时通过竞价销售和定向销售,提高市场菜油供应量,稳定国内油脂油料市场,国内菜籽、菜油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其中影响较大的政策有以下两项。

一是继续出台菜籽临时收购政策,并对收购政策加以完善。20xx年6月初,20xx年夏收油菜籽临时收购政策出台,国标三等油菜籽托市价格为4600元/吨,油脂加工企业不再参与托市收购,取消200元/吨收购补贴,收购主体仅为中储粮。

20xx年的夏收油菜籽托市收购与往年相比,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大幅提高托市收购价。我国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已连续实施三年, 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国标三等油菜籽的托市收购价分别为4400元/吨、3700元/吨和3900元/吨,20xx年4600元/吨的托市价较20xx年提高18%,幅度之大出乎市场预期,并突破20xx年的纪录创历史新高。二是在将代收代加工费从过去的200元/吨提高至220元/吨的同时,从实践出发取消200元/吨的收购补贴。当初国家实施200元/吨收购补贴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企业进入收购市场,增加企业的收购积极性,使农民在油菜籽集中上市时不会卖油菜籽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按政策收购油菜籽的真实情况难以有效监督,国家有可能承担着一些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同时,我国夏收油菜籽连续两年减产,国内油菜籽压榨产能是油菜籽总产量的2.5倍,油菜籽收购市场面临的情况不是供过于求,而是严重的供不应求。与时俱进,适时取消200元/吨的收购补贴,是对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的完善。

二是延续20xx年的政策,继续进行临储菜油竞价销售,同时进行定向销售,以抑制国内植物油价格。临储菜油的存在,对国内菜油价格一直是个双刃剑,即在植物油市场疲软时,临储菜油的成本成为国内菜油价格的有利支撑,使国内菜油价格抗跌;而在国内植物油市场暴涨时,临储菜油的销售有对国内菜油价格形成有效打压。国家临储菜油的拍卖和定向销售,使20xx年国内菜油伙食费量远超历史平均水平;同时,由于拍卖菜油底价和定向销售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大量低价菜油的供应,有效压制了国内菜油价格,使国内菜油价格和棕榈油价格一度倒挂,也使得国内菜油价格走势波动幅度远小于前两年水平,取得了良好的调控效果。

2010-20xx年临储菜油竞价销售情况汇总

时间 计划销售(万吨) 实际成交(万吨) 成交率(%) 平均价(元/吨)

29.98 29.90 99.73 9181 10月20日

10.04 7.03 70.0 9237 11月26日

9.96 7.53 75.6 9223 12月7日

9.97 5.76 57.77 12月21日 9264元

9.8334 9.0683 92.22 9682 1月18日

9.9626 9.2795 93.11 9688 2月15日

10.0101 10.0101 100 9600 3月1日

10.0615 6.5729 65.33 9285 3月15日

9.9197 9.1586 92.33 9281 3月28日

9.9668 9.9668 100 9600 4月12日

10.0219 9.716 96.95 9417 4月26日

9.9838 8.9719 89.86 9252 5月10日

10.0749 9.0138 89.47 9370 5月24日

159.5477 140.6922 88.18 竞价销售合计

6.46 77.37 9456 中储油竞价销售菜油8 .35

45.0 8900 2月定向销售菜油

6.0 8900 5月定向销售菜油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交易中心

另外,20xx年为防通胀,国家对包括菜油在内的小包装油实施价格审批制度,以稳定国内油价,放缓7月份以前的CPI指数上升速度。

四、20xx年国内菜籽、菜油市场展望

20xx年菜籽价格将多数时间表现平稳,新菜籽批量上市后价格平开并有200-400元/吨的上升,价格集中运行区间在4400-4900元/吨。一是根据政策的连贯性,20xx年我国继续实施菜油临时收储政策的可能较大,同时根据20xx年12月14日中央关于20xx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xx年将继续提高我国政策收储价格,预计20xx年菜籽的政策性指导价在4800-5000元/吨的可能性较大。二是20xx年菜籽实际产量难有提高,存在继续减产的可能。虽然农业部农情调度显示,20xx年冬油菜面积1.02亿亩,增加170多万亩。“双低”油菜面积进一步扩大,增加300万亩,占冬油菜总面积的92%。截止到20xx年12月底,油菜主产区的大部分油菜出苗整齐,长势较好,湖南油菜一、二类苗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江西油菜一类苗比例提高9个百分点。但据笔者了解,由于油菜籽种植收益持续低于其他作物,油菜籽机械化作业难以大面积推广,20xx年农民种植秋植秋冬播油菜籽积极性总体不高,除了类似于江汉平原这些地区,为了保证油菜收获后下一季作物能按时播种而不得不固守油菜种植外,存在竞地关系作物的地区,种植面积多是稳中有减,业内普遍认为20xx年秋冬播油菜面积难同比上升。因此,即使20xx年1至5月天气正常,单产保持较好水平,20xx年的油菜籽总产量维稳或略有下降的可能性也较大。三是由于20xx年9月份后,国际市场油菜籽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进口油菜籽到港成本也随之回落,并存在较为丰厚的压榨利润,20xx年10月份后,国内压榨企业菜购进口油菜籽积极性大增,预计20xx年1-4月油菜籽进口数量较20xx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届时将冲击国内菜籽和菜油价格,使国产菜籽市场清淡,增加国内菜油供给,抑制国内菜油价格涨幅。四是我国菜籽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会改变。20xx年我国菜籽压榨产能是菜籽供应量的2.5倍,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担心会出现无料可加工的情况,因此在与农民收购博弈过程中,企业处于弱势,不过,由于菜粕价格受廉价进口菜粕的影响越来越大,菜油因政策调控影响也愈加不可预期,压榨企业为规避风险,收购态度仍以谨慎为主。预计20xx年我国菜籽收购价在政策指导下走势与20xx年类似,多数时间平淡,在政策出台后有一定上移,价格集中运行区间在4400-4900元/吨。

20xx年国内菜油价格运行区间将继续小于豆油和棕榈油,在不考虑世界主国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预计 20xx年国内四级菜油价格运行区间集中在9300-11200元/吨。一是虽然经过20xx年的拍卖和定向销售,国家菜油储备有所下降,但加上20xx年加工的临储菜油,

估计国家还有近130万吨的临储菜油,国内菜油价格还将深受政策影响。二是虽然因成本倒挂,20xx年进口菜籽油数量将较20xx年同期有可能下降,但进口菜籽丰厚的压榨利润,将促使大量的进口油菜籽到港,由此折成的成本相对较低的菜油将供应市场,并抑制国内菜油价格。此外,菜油将由非主产港口向主产区流动,进口菜籽和由其折成的菜油将挤占国产菜籽和菜油的市场空间,及国产油菜籽的压榨利润,使国产菜籽压榨企业生存艰难。三是20xx年收储的临时储备菜油成本在10500元/吨以上,远高于20xx年底时9500-9900元/吨的国内市场价格,因此,虽然由于植物油之间的替代消费,国内菜油价格难有独立行情,但在成本支撑下,国内菜油价格较为抗跌,在市场上的低价菜油消费殆尽后,市场心理会转强。四是预计20xx年上半年,国内CPI将呈环比下降低位俳佪态势,国内通胀压力下降,国家对国内植物油价格的调控力度将减弱。

总体来说,影响国内菜油价格的重要因素有自身成本、国家调控政策、国际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这其中,引发菜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是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这样的外围因素。自20xx年12月开始的欧债危机阴云仍在,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更深层较量也仍在持续,20xx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和世界主要结算货币的走势也不明。不过,20xx年12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金砖四国之一巴西均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欧洲中央银行下调利率,美联储20xx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表示20xx年继续宽松货币政策不变,这都意味着20xx年的紧缩政策已到头,20xx年面临政策转型。最后,无论是欧债危机还是美债危机,作为主权债务,虽减少赤字能延缓危机爆发,但危机最终必然是通过多印钞票、稀释债务来解决,农产品的抗经济周期性,保值增值的优良属性将会体现,成为投机资金的避风港,推动包括油脂油料价格在内的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震荡,这在20xx年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一旦有QE3出现,国内菜籽、菜油也会因输入性上涨的推动而出现偏离基本面和成本的价格走势。

花生及花生油市场分析

摘要:

20xx年,国内花生价格一枝独秀,创历史新高,并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被称为“花你钱”。花生种植效益也随之大幅提高,加之政策扶持,农民种植花生积极性增加, 20xx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双双增长。相较于花生仁市场的强劲表现,20xx年国内花生油市场较为平稳,花生油和花生粕的累积上涨幅度远远小于花生的上涨幅度,花生压榨企业长时间严重亏损,加之国家为管控通胀,对包括花生油在内的小包装油实施价格审批制度,花生油厂生存艰难,开工率降到近几年最低水平。20xx年花生消费结构发生较大改变,食用需求明显超过油厂需求,由花生油厂主导价格的局面改变,食用需求成为支撑国内花价格的主要因素。在20xx年国内植物油价格震荡下跌的背景下,国内花生油和豆油、棕榈油的价差不断扩大,调和花生油的泛滥,也使得纯花生油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挤占。此外,节日礼品趋于多元化,也使得花生油的节日集中消费特征弱化,节日行情越来越短,越来越小。作为高产和高出油率油料,花生和花生油在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所能起到的作用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随着良种繁育和推广,预计今后几年,我国花生单产和总产量将稳步增加。

一、20xx年国内花生、花生油供求情况分析

(一)20xx年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同比略增,但质量存在隐忧

我国花生主要是春播花生和麦茬花生,春播花生在春天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收获;麦岔

夏季麦收后播种,在9月中、下旬收获。由于今年春播前,我国花生价格已突破20xx年的高点,在夏播时更是不断刷新历史新高,花生种植效益明显好转。以亩产花生700斤、出果420斤为例,毛收益在2300元/亩左右,扣除种子、农药、地膜、人工费用,每亩花生的种植净收益也在1600左右,远高于其他粮油作物的种植收益。因此,2011/20xx年度,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恢复性增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70万公顷,同比增幅

3.82%;花生总产量为162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幅3.55%。布瑞克咨询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05万公顷,同比增加3.8%;花生总产量为1251万吨,同比增幅2.9%.虽然各机构数据不尽一致,但均呈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同比恢复性上升态势。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主要由辽宁省这样的新兴花生种植地贡献,20xx年度,辽宁花生种植面积同比增幅达14.33%;而传统的花生主产地河南、山东同比增幅仅为1.06%和1.86%,基本与上一年度持平。

在花生主产区山东、河南省,过去,花生种植收益远高于粮食,花生一直是作为经济作物出现。不过,由于花生收获属于半机械化,需人工拾果。随着近年来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昔日花生作为经济作物的高收益优势不再。尤其2010/20xx年度,与花生存在竞地关系的作物,玉米价格大幅上涨,虽然花生的种植收益略好于玉米,但由于玉米种植和收获省时省力,农民弃花生而改种玉米的意愿增强。这一因素是传统花生种植地区花生种植面积减少或俳佪不前的主因。“出去打点零工,比在家种地强”,这是目前年轻农民的共识。

今年9月份以来,花生主产省河南、山东一直处于连绵秋雨中。河南省气象局提供的气象数据表明,今年 9月4日-19日,河南的降水是19xx年以来同期最多的,这期间平均气温是19℃,比常年同其偏低2.8℃,为19xx年以来同期最冷的半个月。由于阴雨,早收的春播花生如没能及时拾果入库,存在发芽、霉变现象,影响花生质量。

数据来源:20xx年以前来源于《2010中国统计年鉴》,20xx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二)20xx年我国花生、花生油进出口继续萎缩

20xx年,花生出口企业生存艰难。由于国内花生价格持续大幅上涨,20xx年花生仁出口报价也随之大幅上涨,远高于同期国际市场报价,除山东产的大粒花生因在国际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还有出口外,白沙这些品种在阿根廷花生的冲击下已无市场。

海关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出口花生仁11.57万吨,较20xx年12.66万吨的出口量,同比减少8.61%;出口花生果5万吨,较20xx年6.5万吨的出口量,同比减少23.1%,与几年前60-80万吨的出口量更不可同日而语。20xx年,我国进口花生仁7.5万吨,较20xx年的1.4万吨的进口量,同比增加436%。20xx年我国进口花生油6.1万吨,较20xx年6.84万吨的进口量,同比减少10.82 %;出口花生油0.87 万吨,较20xx年0.77万吨的出口量,同比增长12.99 %。

我国一直是花生净出口国,企业也一直在花生出口中寻找获利机会,但应看到,随着国内花生价格的上涨,花生国际贸易获利形势已发生变化,由出口获利转为进口获利。例如,20xx年9月下旬,非洲塞内加尔(当地花生也在十月上市)花生C&F报价为600美元/吨,加上运费、关税、增值税后到港成本不超过6000元/吨,远低于同期国内10000-11500元/吨的花生收购价格;以此折算的花生油进口成本在11000元/吨左右,即使加上精炼费用也远低于同期国内17500-18500元/吨的花生油价格。花生和花生油进口存在较大获得利空间,做进口花生贸易的收益普遍在2000元/吨以上。不过,由于非洲产花生黄曲霉素普遍超标,存在报关难问题,企业多进口花生油来避开技术壁垒,寻求高回报。

(三)花生、花生油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0/11年度,我国花生年度总供应量为1572万吨,同比增长

6.79%;我国花生需求总量为1521万吨,同比增长7.49%,需求增速略快于供给增速,2010/11年度国内花生供需基本平衡,略有盈余。不过,由于对2010/11年度花生的产量存在争议,花生的实际供应总量很可能低于国家官方数据,国内花生市场紧平衡状态,有利于国内花生价格。其中用于榨油的花生数量为745万吨,同比增长9.2%;用于食用消费的花生数量为690万吨,同比增长6.2%,油用花生需求仍大于食用花生需求。2010/11年度,我国花生油总预计为242万吨,花生油年度需求总量预计为231万吨,年度结余近11万吨,供给远大于需求,这是2011花生油价格在花生仁价格大幅爆涨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时间保持相对平衡,涨幅远小于花生仁价格涨幅,花生压榨企业压榨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的主要原因。

预计2011/12年度,我国花生年度总供应量为1628万吨,同比增长3.56%;我国花生需求总量为1574万吨,同比增长3.48%,国内花生供需基本平衡。2011/12年度,我国花生油总预计为244万吨,花生油年度需求总量预计为241万吨,由于2010/11年度花生油结转到2011/12年度的数量近11万吨,占到花生年需求量的5%,因此2011/12年度国内花生油供需基本平衡略有盈余,基本面较2010/11年度好转。

国内花生油供应分为大型加工厂供应,中、小型加工厂供应,手工作坊供应。大型加工厂供应和中、小加工厂供应为有效商品供应,手工作坊多为农民自己消费。20xx年,国内花生压榨能力继续扩张,产能进一步集中到大型加工厂。

另外,由于近几年花生油价格作为高端油,价格一直在9元/斤以上,而传统花生种植地也是传统的花生油消费地,针对高油价,许多农民之所以种花生,多是为了满足自己家里榨油吃,这部分油的压榨多是在小油作坊里进行,因此国内花生的商品率有可能降低。 2011/12年度中国花生供需平衡分析

单位:千吨

2007/2008 2008/2009 2009/2010 2010/2011 2011/2012 2011/2012 项目

12预计 USDA预测

13,027 14,286 14,708 15,644 16,200 16,200 生产量

2 2 14 75 80 5 进口量

13,029 14,288 14,722 15,719 16,280 16,605 年度供给量

6,000 6,300 6,500 6,900 7,300 6,325 食用消费量

5,700 6,500 6,820 7,450 7,560 8,130 榨油消费量

6,500 6,800 7,400 7,500 其中:国产花生 5,700

0 0 20 50 60 : 进口花生

610 630 650 670 680 - 种用量

200 200 180 190 200 950 损耗量及其他

13,630 14,150 15,210 15,740 15,405 年度国内消费量 12,510

550 600 500 450 500 800 出口量

13,060 14,230 14,650 15,660 16,240 16,205 年度需求总量

-31 58 72 59 40 0 年度节余量

1/ 花生的市场年度为当年10月到次年9月,2009/10年度以前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

2/ 2011/12年度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xx年12月预测值;

3/ 表中数据为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预测,“—”号表示未对

4/ 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库存;

2011/12年度中国花生油供需平衡分析

单位:千吨

2006/07 2007/08 2008/09 2009/10 2010/11 2011/12 2011/12 项目 1/

12月预测 USDA预测

1,796 1,796 2,048 2,148 2,347 2,381 2,544 生产量

2 1 20 48 68 60 30 进口量

1,798 1,797 2,067 2,196 2,415 2,441 2,574 年度供给量

1,850 1,950 2,300 2,400 2,564 食用消费量 1,790 1,840

1,950 2,300 2,400 2,564 年度国内消费量 1,850 1,790 1,840

20 10 10 9 10 10 10 出口量

1,870 1,959 2,310 2,410 2,574 年度需求总量 1,800 1,850

-73 -4 217 237 105 31 0 年度节余量 5/

1/ 花生油的市场年度均为当年10月到次年9月。

2/ 2011/12年度数据为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xx年11月预测值;

3/ 表中数据为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预测,“—”号表示未对该项数据进行细分; 4/ 花生的平均出油率以39%计算;

5/ 结余量为当年新增供给量与年度需求总量间的差额,不包括上年库存;

二、20xx年国内花生、花生油市场回顾

(一)20xx年国内花生仁行情回顾及分析

20xx年,国内农产品市场表现最为强劲的莫过于花生,在2月下旬突破20xx年的历史最高点后,更是快速上涨,在20xx年3月份至20xx年6月份四个月内累积上涨44%,持续刷新历史纪录,而从20xx年8月到20xx年6月,十一个月内累积涨幅超过100%,“花你钱”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20xx年上半年花生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是2010/20xx年度花生产量下降。虽然官方数据显示2010/20xx年度花生总产量为1564万吨,较上一年度增产6.5%,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由于20xx年辣椒等农副产品价格涨速远远快于花生价格,种植效益也好于花生,部分传统花生种植地区农民改种小品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较高,致使这些地区花生种植面积下降,抵消了如辽宁省这样的新兴花生种植地花生种植面积的增加,由于新兴花生种植地的花生单产要远低于传统种植地区,因此2010/20xx年底花生实际总产量很可能远低于官方数据

二是农民惜售和资金推动。国内花生仁价格在20xx年触底后,在20xx年持续回升后,加之通胀,农民对花生收购价的心理预期提高;同时贸易商在经过20xx年成功运作后,收购和囤货需求增加,加之社会资本充裕,使贸易商能早早备足货款积极抢收,从而使2010/20xx年度产花生仁相当一部分进入贸易商手中,停留在中间环节,随着农民手中花生消耗殆尽,掌握大部分货源的贸易商和游资推动国内花生仁价格持续向上。

三是国内花生仁市场与其他油脂油料相对独立,替代作用较弱;国内花生仁供需基本自给自足,受外盘影响也较小;国内花生仁总量有限,所需资金量可预期;花生仁作为经济作物,国家没有花生仁储备这些特性,也是资本能够推动国内花生仁价格持续向上的前提条件。 四是国内花生压榨能力继续增加。国内花生压榨产能过剩,而新增的花生压榨产能仍不断在投建,在食用需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国内花生压榨需求增加而近几年花生供给能力持续徘徊不前,使得花生油压榨企业和供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这也使得国内花生仁价格持续上涨得以实现。

20xx年7月份后至年底,国内花生仁需求因价格的暴涨而下滑,加之春播花生和夏播花生

陆续丰收上市,国内花生供给压力好转,花生价格持续回落,下半年累积跌幅达25%,但价格仍是在历史高位区间,接近20xx年行情的顶部。

(二)20xx年国内花生油行情回顾及分析

20xx年,相对于国内花生仁市场的强劲表现,国内花生油市场走势较为平稳,集中在16500-19000元/吨之间窄幅运行。一是原料价格大涨,国内花生油成本快速上升,一度达到24000元/吨以上,成本支撑下,国内花生油厂无下调花生油价格意愿。二是国内主要植物油品种棕榈油、豆油价格在年初见顶后,全年整体呈震荡下跌态势,与花生油之间的价差不断扩大,在调和油市场份额上升,植物油之间可替代消费的情况下,国内花生油价受其他油品下拉,难以向上。三是为管理通胀,国家对花生油在内的小包装油实施价格审批制度,花生油厂也无法随意上调小包装油价格来拉动散油价格。

20xx年国内花生、花生油市场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花生油压榨行业全线严重亏损。主要原因是原料成本和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不同步,花生仁价格涨速远远快速于花生油和花生粕。20xx年8月至20xx年6月底,国内花生仁价格在11个月内翻一翻,而国内花生油价格同期仅上涨40%左右,花生粕价格同期仅上涨16%,上半年,国内花生油压榨亏损幅度不断扩大,到6、7月份按当前国内花生仁、花生油和花生粕计算,花生压榨企业每压榨一吨花生一度要亏损2200-2900元,8月份后,随着国内花生后价格的回落,花生油价格的小幅上涨,花生油厂的压榨亏损幅度不断缩小,到年底时已接近盈亏边缘。二是花生油厂失去定价权,食用花生主导市场价格走向。过去,花生油厂的收购意愿和收购价格,基本决定了国内花生价格的走向,而从20xx年度来看,虽然花生油厂仍是影响国内花生价格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却失去了国内花生价格的定价权。这在今年上半年花生油厂因亏损退出收购市场,而花生价格仍一路高歌猛进中就可看出。主要原因是国内花生仁的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即油用消费减少,食用消费增加,由几年前的花生油用消费占六成食用消费占四成,变为花生食用消费占六成而油用消费占四成。

三、20xx年花生和花生油市场展望

1、20xx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有望增加。一是20xx年各主产省继续推广良种花生种植,良种花生种植面积将继续提高,即使花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花生总产也会因单产提高而提高;二是20xx年花生收购价创历史新高,花生种植毛收入达2300元/亩,而同期辣椒等经济作物的价格因产量增加而快速下跌,并出现销售难问题,花生的竞地优势上升,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将上升,预计20xx年花生种植面积将稳中有升。

2、20xx年花生和花生油的供需基本平衡,结转库存可能下降。一是虽然花生植种效益提高将促进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良种的推广将使花生单产有望提高,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20xx年花生总产将很可能继续增长,不过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我国花生产量增长很难有大的提高,而国内花生消费在压榨需求和食用需求的拉动下刚性增长,呈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局面;二是近两年国内花生仁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即由几年前油用消费和食用消费呈六四开,转变为四六开,更多的花生进入利润更高的食品行业,加之花生油市场价格远高于其他常见植物油价格,属于高价油,传统的花生消费地农民近两年愈来愈倾向于将自种花生通过小作坊榨油自用,油用花生的商品率很有可能下降,预计20xx年花生压榨消费增速将慢于花生产量增速,花生油产量增速将小于需求增速。因此,虽然有上一年花生油库存结余存在,有利于改善国内新花生油的供给缺口,但20xx年国内花生油供给压力较20xx年明显下降,这将是支持20xx年国内花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3、20xx年国内花生油震幅仍远小于豆油和棕榈油,绝大部分时间整体走势仍较平稳。一是

花生油作为自给率较高的植物油,作为没有上市的品种,直接受外盘影响较弱,金融属性也弱于豆油和棕榈油,因此花生油价格的震荡幅度和震荡频率也将会较小。二是由于调和花生油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在国内花生油和豆油、棕榈油价差处于历史高位的情况下,国内花生油价格难以大幅向下。三是在原料成本支撑下,花生油压榨企业向下调花生油价的意愿较弱,国内花生油价格也难以大幅向下。

4、20xx年产新花生收购价将较20xx年低开,集中上市后出现回落。利多因素:一是经历20xx年的行情后,农民对花生收购价的心理预期提高;二是人工费用的提高,花生种植成本的上升,也将支撑国内花生收购价格;三是国内花生需求更多转用食用而不是油用,食用花生的较高利润有助于拉动花生收购价格。利空因素:一是20xx年上半年CPI将环比下降并低位运行,国内不再面临通胀而是通缩或是滞涨, 20xx年上半年国内花生价格弱势震荡可能性较大,为规避风险,贸易商囤货积极性不强。二是在纯花生油价格与豆油价差在历史高位水平下,国内纯花生油价格难以向上,花生油厂的压榨利润改善更多是原料花生价格的下跌来实现,花生油厂更倾向于在成本价以下收购花生,一旦超过成本线,花生油厂大部分将退出收购市场。三是20xx年花生的种植面积预期和产量预期,也不支持花生价格再次大幅向上。

5、20xx年花生油走势仍将以稳为主,多数时间区间震荡,节日消费作用减弱。一是植物油品种之间的替代消费,花生油调和油对纯花生油市场的挤占,都使豆油等其他油品的价格走势对花生油价起到影响,因此,虽然花生油完全靠自给,对外无依赖性,但外围因素仍将间接影响花生油价格。到20xx年底,国内花生油与豆油、棕榈油之间的价差已创新历史新高,对纯花生油价格的抑制作用继续存在。二是花生油压榨企业压榨利润在经历20xx年的全线亏损后,20xx年将逐步好,花生油厂下调花生油价格不强。三是20xx年通胀压力下降,国家对包括花生油在内植物油价格调控力度将减弱。此外,纯花生油作为高端油,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的的行情,春节和中秋的节日消费特征明显,但随着节日福利的多元化,这种特征也在减弱。

综上所述,国内花生、花生油市场在产量上升,需求增加,政策扶持及国内植物油整体行情共同作用下,预计20xx年国内花生价格整体运行区间较20xx年下移,为8000-11000元/吨;预计20xx年国内花生油价格绝大部分时间仍较平稳,一级花生油出厂价运行区间为14500-18500元/吨。

更多相关推荐:
集团公司20xx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加强经营管理,遵循“品牌、责任、规范、服务、效率、细节”的经营思路,加大项目投资,拓展服务范围,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提升集…

20xx年度公司经营状况财务分析报告 2

20xx年度公司经营状况财务分析报告第一部损益状况相关财务指标公司分公司利润表编制单位20xx1130单位元说明调整额为减少增加申报新增项目的成本增加减少拨款收入13年度财务部退税收入为万减少增加减少申报新增项...

20xx年度公司经营状况财务分析报告

20xx年度公司经营状况财务分析报告第一部损益状况相关财务指标公司子公司说明调整额为减少申报项目的成本增加拨款收入08年度财务部退税收入为14529万申报项目收入49738万的20计入补贴收入20xx年度我公司...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xx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xx20xx20xx0828来源ccfa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共同编写的最新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xx20xx报告显示尽管20xx年零售百强销售额突破2万亿但增...

中国零售企业经营分析报告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080920xx521221908评0我要评论行业发展总体情况一年半以来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20xx年初连锁经营受CPI高涨消费旺盛等因素影响销售和利润均有大幅增长但...

XX公司经营情况分析及自查报告(增值税税负自查)

XX公司经营情况分析及自查报告纳税人识别号加盖企业公章法人XXX联系电话财务负责人XXX联系电话一经营情况总体介绍一生产的产品有哪些产品各项产品的主要销售对象若产品属于工业产品非消费品请说明产品有什么用途二耗用...

对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社会调查报告对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状况的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我国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特点发现我国运输企业物流经营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对运输企业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对于运输企...

20xx年清远工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报告

20xx年清远工业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报告为了解工业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全年工业经济走势预测4月下旬市统计局与市经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对全市...

关于我县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近期我局组织有关科室的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绿香源果业有限公司圣康食品有限公司2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三九味精集团鼎海食品兴国棉纺信鸽面粉恒源食品信利达木业...

我县棉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县棉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当前我县棉纺企业总体情况当前我县棉纺企业年纺纱能力为220万纱锭截止6月底我县棉纺企业127家其中盈利企业16处保本经营企业的38处亏损企业的43处当前我县从事混纺的企业效益...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0809行业发展总体情况一年半以来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20xx年初连锁经营受CPI高涨消费旺盛等因素影响销售和利润均有大幅增长但进入第...

财务公司运营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财务公司运营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内容介绍1调查报告通过对企业财务公司的特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政策环境公司的组织结构等等方面来对目前我国的信托公司进行调查和分析2在文章的最后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对公司今后是否可与财务公司...

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报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