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4.5.13

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技术说课稿

“表格设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word这个主题的展开。学生在学习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后,继续学习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们对于word的了解,更能体现word的 “所见即所得”的特点。本课是word中的“表格设计”,具有6个部分组成,上一节课已经讲解了前4个部分,这节课主要再深入讲解一些word中对于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设计”这一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内容慢慢深层,从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润色,十分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新内容的同时,更加加深了对于word的“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教学,重在对表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润色。基于以上认识和教材前后联系和意图,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个方面。

⑴.认知结构目标,获取表格的新知识,并让学生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能为他们平时生活常用的表格来建一张表格。

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培养科学素质中提高计算机能力,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努力实现知识上的迁移。

2. 重、难点

⑴.掌握表格的合并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练掌握对于表格的润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恰当,才会有效。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从“感知 模仿 迁移 运用”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运用操作方法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复习。指定学生进行操作演示,了解学生对于上一节课的掌握程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回忆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把机会尽量让给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鼓励他们一开始就尽可能的参与课堂教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输入。也就是直观教学法,详细地对学生讲解对于表格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积极思考。

1.表格的合并及拆分

选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然后选主菜单上“视图”—“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打开浮动工具条,单击“合并单元格”,这样,这两个单元格就合二为一了。

同样将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单元格合并,再将第一行的五、六列合并。 2.拆分,操作步骤基本同上。

3.表格的润色。

⑴设置表格线颜色

为了显示出表头部分的表格线,可以将表头的表格线设置为与斜线相同的绿色。选定表头的所有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然后在“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中选择“鲜绿”。接下来注意要点击右边预览图的中心,使方框中纵横的两条线变成绿色,才能使选定的颜色更新。

注意:现在的“应用范围”是“单元格”。完成后,单击“确定”。

⑵.设置表格的底纹

选定单元格,打开“格式”菜单,单击“边框和底纹”。选择底纹选项,然后选择所需要的颜色,完成后,单击“确定”。

第三步:实践。学生在掌握了具体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训练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及时发现知识上的漏洞,并及时加以补充。

第四步:反馈。学生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做到用详细,带有鼓励的话语去讲解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轻松的对话中,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了解学生的在实践中的困难,为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获得成功的结果奠定基础,特别是对于后进生,采取具体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极态度。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自然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巧用文本框》说课稿

一、 设计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信息科技的兴趣,让学生逐步掌握有关计算机操作知识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工具。

二、 设计意图

我设计的《小小名片设计师-----巧用文本框》这节课,是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下第六单元我的家乡宣传板报中的内容。本课是在设置艺术基础上,是板报制作中不可少的内容,为后面制作板报做了铺垫。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设计名片来掌握文本框的插入,调整大小和位置,及设置颜色。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实际的实践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课的重点是熟练掌握插入文本框,难点是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本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自主探索式学习方法,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和协作学习教学。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对新知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给学生为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设计名片这个任务,使新知进一步在实际中应用。

四、 设计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设情激趣,给学生发名片,以谈话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借机引出课题。

第二个环节利用闯关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插入文本框,调整文本框的大小、位置和设置文本框的格式,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智慧包资料,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出闯关的方法。从而掌握这三个知识点。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说给大家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个环节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名片,可以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设计,有的孩子想到给自己设计。这是对本课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能力提高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个环节本节课的升华,作品的展示,让学生自己评,学生互评,师生评,把好的作品打印出来,送给学生,给好的学生发“名片设计大师”奖卡。最后老师建议学生课后利用本课学的知识来做一些贺卡、板报等。

五、 成功之举

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同学协作为主,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自己领悟,自己动手、尝试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通过介绍自己的情况,发名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种和谐,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了,提高了能力。

六、 败笔之处

1、语言还需进一步的加强,使之更流畅,精练,准确,更具有感染力

2、由于课前没能很好的检查好机器,过程中有个学生的机子死机,而浪费了一些时间。

3、教学过程没能照顾到全部同学,

4、最后作品展示,由于打印机出了问题,没能把学生的作品打印出来。

七、 再教设计

一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首先,继续坚持采用创设情境,营造更为和谐、平等氛围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更慷慨的给予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另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时间和机会去探索,提高学生探究的深度和质量。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双绞线的制作》说课稿

说课人:南宁市一职校 方耀

一、 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

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习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 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 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 +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 练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三、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共45分钟)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 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

计算机 双绞线 交换机 双绞线 计算机

2、 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 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平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 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课 题: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说: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图形图象的浏览,选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第七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的第六节。由于这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也就是在新课标中提到的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课内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也就是说必修课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的发挥。而对于其中选修的本册多媒体知识内容,新课标要求本知识块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和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于这一大章《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提出三个明确目标: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动画等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等;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了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选择适当工具和方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鉴于以上总目标,在前面几次课中,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及几种具体的多媒体素材即声音与视频的基本使用与处理。这次课我就要带领学生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来实现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及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 使学生初步了解图片浏览软件ACDSee的程序界面结构;

b. 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c. 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2.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a. 增强学生祖国河山的热爱

b. 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会用多媒体信息表达思想的意识。 ○说:由于前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这章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加工信息,本次课就是建立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看图软件ACDSee的基础上的,因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ACDSee程序界面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的网页制作及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内容时,(即在有信息呈现需求时)要使用大量的图片,对图片的选择和加工这就是这次课要实现的另外两个知识目标: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及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上两个知识目标为主线,把第一个知识目标融进后两个知识目标中去体现。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我实践与探索,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倡学生主动去发现ACDSee软件的一些其它功能,达到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呈现给学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国风景名胜图,并让学生踊跃识图交流对风景名胜的了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国风光的同时,激起学生浏览图片的欲望,从而推进教学计划,学生在认知与兴趣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同时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以及对更多地了解祖国名胜,感受祖国风情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说:基于上述的新课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这是以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学难点:

用ACDSee转换文件格式。

○说:图形图象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多样,较复杂,怎样在适合自己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文件格式,为什么要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是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

二、 说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为学生学习理请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说:这次课的具体实现我是将学生带在我校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来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说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我认为,学法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言的,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本次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二年级,通过高一年段必修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思维习惯,但这种思维习惯是信息技术课对学生长期要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一再强调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本次课仍旧提倡学生用自主实践探索的方法去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情景导学法)

教师的定位上: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1.创设情境:在教师机上直接用ACDSee软件在查看状态下一幅幅地浏览存放在磁盘某一

位置上的我校的各处风景图。

2.引入课题:“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3.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些图片呢?

○说:首先直接在教师机上用ACDSee图像浏览软件在查看状态下一幅一幅地显示出我校的各处风景图,并借助“深蓝易思”电子教室软件将教师机上显示出的图片内容一一传送到所有学生机的屏幕上。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还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本次课的学习主题上来了。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提出本次课的课题:“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接着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这此图片呢?”,进入正题。

4.示范操作

① 启动程序:

方式一:指向“开始”按钮并单击,指向“程序”菜单项,指向“ACDSee 32 Browser”并单击。

方式二:双击桌面上的图标“ACDSee”。

② 浏览图片:

Ⅰ、在程序窗口的左上窗格中选择存放图形图像文件的磁盘和文件夹,比如:

Ⅱ、用鼠标单击左边文件窗格中的某个文件名,此时在左下角的预览窗格中就显示出相应的图片内容;

(通过以上步骤之后,我们可以一一看到磁盘某一位置下的所有图片。但此时同学们肯定会指出这些图片太小了,怎样出现开始那么大的图片呢?)

Ⅲ、单击“工具栏”中的“查看”按钮(或直接按“Enter”键),便进入到查看图片状态,此时我们看到的图片比刚刚看到的图片就要大很多了;(查看状态)

(那么还有其它的图片怎么去看到呢?)

Ⅳ、单击“下一张图片”按钮(或直接按“PgDn”键)或“上一张图片”按钮(或直接按“PgUp”键)即可向后或向前一张一张地看其余图片;

(注:我们在“查看状态”下看到的图片只是这个图片的实际大小。当这个图片不太大时,我们也只能看到一个比较小的图片,而当这个图片很大时,我们则可能只看到图片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在ACDSee程序中我们能不能将小图片放大或将大图片缩小呢?)

Ⅴ、图片的放大或缩小:单击“工具栏”中的“放大”按钮,可放大图片;单击“工具栏”中的“缩小”按钮,可缩小图片;单击“还原”按钮,可以使图片还原成实际大小。

Ⅵ、自动播放:单击“工具栏”中的“播放幻灯片”按钮,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播放当前位置的所有图片。

Ⅶ、返回预览状态:单击“工具栏”中的“预览”按钮,即可回到预览状态。

③ 退出程序:

当浏览图片结束后,我们便应该退出程序,常用的方式有:

方式一:单击程序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方式二: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说:在“示范操作”这个环节的指导过程中,就其中的“启动程序”与“退出程序”这两步只须简单地向学生提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这些操作与前面学习过的其它应用程序的操作方式是大致相同的,但就“浏览图片”这个步骤要做重点示范与说明。在示范过程中,要适时抓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下一步,向学生解释清楚就ACDSee的使用来看有两种不同的状态:预览状态与查看状态,及两种状态下的不同效果。这些操作过程中的不同现象都是直接作用于同学们的视觉的,再加之适当的语言说明,就可以非常轻松地让学生体会好图片文件的浏览方式与方法。

5.学生练习:

① 试用ACDSee程序在不同状态下浏览“D:\图片\学校风景图”路径下的文件。 ② 简单了解“工具栏”中其它一些按钮的作用。

○说:通过必要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对其它一些工具按钮的作用进行适当的了解,自已去发现、探索与体会ACDSee的一些其它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索创新能力。

6.师生小结

○说:通过小结,点拔实质,突出重点,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二)、用ACDSee转换文件格式 (任务驱动法)

1.分析背景任务:

针对文件格式的多样化和复杂话,怎样在以后的网页及多媒体作品制作需求中,为图形图象的磁盘空间大小以及运行速度等问题进行符合要求的格式转换是此次任务的背景。

○说:。通过任务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问题的实质,从而有目的有方向地在引导中思考和探索

2.给出任务:

用ACDSee将“D:\图片\祖国风景图”路径下位图文件“科教楼”转化为JPEG格式的图片文件。

○说: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从应用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掌握操作且能运用。

3.学生练习:

学生自行完成上述任务,既独立又协作完成,老师做巡回指导(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索会引导学生去接触其他功能)

○说: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并且依学生个性发挥其独立和协作能力。充分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自由施展发挥的空间外还兼顾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的学生要通过协作来更好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4.师生小结:自由论述,做总结交流 我们可以看到转化后得的JPEG格式文件比转化前的BMP格式文件所占磁盘空间要小得多,降低了作品的容量,而加快了作品的运行速度。 ○说:总结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就是要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通过总结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自我探讨总结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来一个整理和补充,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更系统,更完整的构架,便于学生巩固和再探索)

ACDSee是一个看图软件,特别是浏览和转换文件格式功能非常实用。它有预览和查看两种状态,在预览状态下,可以快速地浏览和寻找图片;在查看状态下,有放大、缩小和自动播放等多种功能。既可以查看多种格式的图片,也可以进行图片文件的格式转换,还可以在观察图片的同时进行删除、重命名等操作。我们掌握好了ACDSee软件的使用,就会对我们今后的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提供大大的方便。

(四)、思考练习(根据建构主义提出的分层教学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从

而使学生都能怀有成就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也是对层次好的学生的鼓励与推进,以达到培养大家不断探索的目的,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① 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将它设定为桌面图案;

② 用ACDSee编辑校园风貌的电子相册。(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求)

五、说教学设计

抛锚式教学(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教学预期:

○说: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用教学方法为依托,及时引导和推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在过程中提倡协作交流并加以总结归纳,使教学的重点落实地饱满而扎实,使教学难点在学生激起的探索中迎刃而解,并对软件的其他功能有所发现和创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河山,增强热爱祖国以及为祖国的美丽而骄傲的感情。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为自己喜爱的图片做期望中的采集与加工的欲望,以更深入地探索与学习。

自选商场》说课稿

芙蓉区楚怡小学 刘超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二课《自选商场》第一课时。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为了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课题:趣味识字,围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进行研究。下面我结合我的课题说说《自选商场》的教学设计。

自选商场是城市学生十分熟悉的地方,学生在逛超市的时候通过认标志、读标签、看实物可以认识很多字,教材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和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分两课时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和“女字旁”,会写4个字;2、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初步体会它给购物的人带来的方便;3、通过游戏提高识字兴趣。教学的重点是认识14个字和“女字旁”,会写4个字。教学难点是认识14个字。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教材设计恰好体现了这个思想;另外,它建议我们“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我在本课将采用“生活识字”“比较字形”等方法;它还要我们“力求识用结合”,我将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认读;此外,它建议我们“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

境”,我设计了一个动画人物贯穿课的始终,让他和学生对话,并设计了有趣的识字游戏。

三、说学法

我不但注意了教师的“教”,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虽然孩子们年纪小,但我注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采取“学习小组”的形式识字并汇报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跟家长到自选商场购物,观察商场里的商品及顾客购物的方式,还让他们收集一些商品的包装,认读商品名称。

课堂教学程序如下:

1、 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2、 演示课文、了解内容。

3、 巧设问题、学习词语。

4、 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5、 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6、 提示规则、练习写字。

“教师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引进了一个孩子们十分喜爱的动画人物皮卡丘,由他代替我给孩子们提出学习要求、夸奖他们、提醒他们注意书写规则、鼓励他们学会更多的字。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皮卡丘是一个和学生平等的形象,是孩子们的朋友,以他的口吻跟孩子们说话,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接着,我借动画人物皮皮之口揭示了课题:自选商场,并重点拼读“商场”二字的音节,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这两个字是本课最难记住的生字,因此,我在上课伊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出示,给他们强烈的印象。

皮皮讲述了他和妈妈在自选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孩子们也了解了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之后,皮卡丘给孩子们提出了问题:1、皮皮和妈妈挑选了哪些商品?2、请同学们猜三个谜语。3、你能读出这些商品的名称吗?答案就是本课要学的词语。孩子们答对了会得到他的夸奖。这些词语都带拼音,孩子们看文字、拼音节、认事物,可以比较准确地掌握词语。在学到“牛奶”这个词语时,“女字旁”画上了红圈,我告诉孩子们它叫“女字旁”,并提示学生:我们还认识哪些带“女字旁”的字?词语共有9个,分为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皮卡丘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提问,尤其是猜谜语,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牙膏、毛巾、洗衣粉的特点。这是一种综合的识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识字教学也是一样,今天的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枯燥的识记。识字教学追求情趣,从教学的操作层面来看,情趣来自灵活多样、独具匠心的教学形式。这样,不仅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而且也是学生触摸汉字、感受语文的绝好机会,也许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认识的汉字,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应该是更亲切,更有生命力吧!

在巩固生字词这一部分有三个游戏:1、“生字果树”游戏:好大一棵苹果树呀!每一个苹果里都藏着一个字,你能读出来吗?这个游戏用来巩固14个生字。2、“走迷宫”游戏:小猫想到小狗那儿去玩,可是要经过一个迷宫,你能帮帮它吗?“迷宫”的路口由“面包、牛奶、牙齿、包子、东西”等11个词语组成,孩子们要说清路线就必须读出相应的词语。这个游戏引导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的美好愿望中复习词语。3、“识字舞台”游戏把生字放到句子里,鼓励学生认读。在游戏中,当学生的活动到了结束的时间,老师要开始下一个环节时,一种催人振奋的音乐响起,代替了老师“一、二、三”的口令。审美化教学能引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增强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情趣来自于思维的挑战、想象的飞扬和情感的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在跳跃、信心在增长,识字的兴趣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光有游戏是不够的,我还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如在“生字果树”游戏中巩固“笔”字,

引导学生想毛笔的样子,理解这个字的结构;“西”字和“本”字,引导学生用比较法与“四”字和“木”字进行比较。如果把识字学习比作一道菜,那么新奇的内容、直观的形式是这道菜中的调料,而正确的识字方法才是菜的主料,它能让品尝者摄取营养、体会真味。学生只有掌握了识字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才能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才能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自选商场里的东西还有很多,孩子们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人出示自己准备好的商品包装,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商品名称,并用一、两句话介绍这种商品,还可以交换商品包装袋,尝试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学得多。小组活动之后,向全班汇报,汇报采取自愿的形式。有句话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生活的课堂却宽广无垠。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外随时随地主动识字,现在,我让他们把课外认识的字在课堂里进行交流就是对这种做法的肯定,必将引导他们在课外认识更多的字。实验教材的识字量比较大,识字速度比较快,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坚持课堂向生活开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带进课堂是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在写字这个部分,我先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然后由皮卡丘提示写字姿势和书写规则,接着我在黑板上示范书写,最后学生在书上练习写。

课的最后,皮卡丘鼓励孩子们学会更多的字。

这就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在第二课时我将复习生字词、学习课文、指导朗读并巩固写字。 这节课我将紧扣课程标准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求上一堂综合的、开放的识字课。

此文获芙蓉区说课比赛一等奖

《创建索引》说课稿

安溪职业中专 肖永建

一、 教材分析及处理:

1、本节在书中的地位:

索引是使用表数据很重要的基础,本书后面的很多章节如“数据检索”、“多表操作”、“多表查询”、“多表视图”等基本应先对表建立索引,因此,本节将是以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2、教材处理:

在本节教材上,只介绍混合索引的建立而没有介绍单索引的建立,为不引起学生的混淆,因此课堂上只在索引文件类型中对单索引将只顺带提过,不做介绍。但我认为教材中也有三点不足,并做如下处理:

第一、本节书上介绍的顺序为索引的概念、索引的类型、索引的建立、索引文件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索引文件有不同的建立方法,因此,我认为先介绍索引文件的类型,再介绍不同类型索引文件的建立方法,这样更有条理,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第二、在书中,“索引名”和“表达式(关键字)”均用相同的字符,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使用不同的字符来表示它们,使学生加以分清。

第三、教材上没有明确每个混合索引文件可以包含多条索引,在课堂上应强调指出。

3、教学重点处理:

结构索引及一般混合索引的建立,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学生必需掌握的技能目标,在这点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机房演练结合,务必使每个学生都掌握。

4、教学难点处理:

使学生理解索引名和表达式(关键字)的意义,理解索引名和索引文件名的区别与联系。这点可以通过举例,强化学生的理解,如:对xscj01.dbf的德育、语文这两个字段建立索引,

索引名可以用dy和yw,表达式就用这两个字段名使学生理解索引名是该条索引的名称,它与内存变量名基本一致;而对于索引文件名和索引名的区别与联系,可以用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给予指出,如上例,建立了结构索引文件xscj01.cdx,它包含了两条索引,这两条索引的索引名是dy和yw,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基本能够突破这两个难点。

二、 学情、学法、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可以很熟练的使用各种方法、按照各种条件来显示表的数据,学得好一些的学生已经有了“如何按照某一顺序显示表数据”的这种学习欲望。

2、学法教法应用:

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采用理论教学与演练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用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如索引的概念、索引名,索引表达式、索引的类型、索引文件的类型等,,用理论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演练结合用于实践方面的教学,如结构索引及一般索引的创建,由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跟着练习,达到即学即用的效果,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知识,引入新课。

2、索引的概念:强调索引是一种逻辑排序而非物理排序。

3、索引的类型:

主索引:数据库表、值不重复的字段才能建主索引,而且每个表只能建一个主索引。提问:“入学成绩”字段能否建立主索引?

候选索引:值不重复的字段才能建候选索引,每个表可以建立多个候选索引。 普通索引:任何表任何字段都可以建立多个普通索引,它是visual foxpro建立索引的默认类型。

唯一索引:创建条件与普通索引一致,但在唯一索引中,只包含表文件中第一与索引关键字相匹配的记录。举例:若对“性别”字段建唯一索引,则结果索引最多输出两条记录(第一条“男”的记录与第一条“女”的记录)。

4、索引文件的类型:

A) 单索引文件:扩展名idx

B) 复合合索引文件:扩展名cdx

a、结构索引:索引文件名与表名同

b、一般混合索引:索引文件名与表 名不同

5、索引的创建:(电脑演示)

A) 结构索引的创建

a)方法一:使用表设计器。

步骤:打开表;

打开表设计器;

进入“索引”选项卡,输入相应的参数;

(在这一步中强调“索引名”和“表达式”的区别)

保存表结构,索引创建完毕。

提问:创建后磁盘上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是什么?

b)法二:使用命令

index on <表达式> tag <索引名>for<条件> [DESCENDING]

参数说明:

关键字:一般是字段名或与字段有关的表达式

索引名:指该条索引的名字

OF <索引文件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

FOR<条件>:指定索引记录输出的条件

DESCENDING:指定索引顺序为降序,缺省为升序

B) 一般混合索引的创建(使用命令)

index on <表达式> tag <索引名> for <条件> of<索引文件名>for<条件>[descending] 参数说明:

关键字:一般是字段名或与字段有关的表达式

索引名:指该条索引的名字

索引文件名:指定生成的索引文件的文件名

FOR<条件>:指定索引记录输出的条件

DESCENDING:指定索引顺序为降序,缺省为升序

(在这里强调索引名与索引文件名的区别,指出一个索引文件里可以建立多个索引)

6、学生练习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不同类型的索引文件。

7、总结:强调<索引表达式><索引名><索引文件名>的区别;

8、作业:p111 9.6

《使用文本框》说课稿

教材介绍 《使用文本框》一课是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三册(上)word 深入中的第三课,该课要求掌握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图片,学会给文字加上文本框,修改文本框的样式。

本课教材从信息课的角度上培养的是学生word操作的能力,我将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课教材的设计上利用制作名片作为一条主线贯穿40分钟,通过看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合作、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不仅要达到本课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适度的与语文课、科学课等学科有机的整合,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以学生自学的方式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是考虑到授课年级是高年级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另外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齐步走,给每个学生尽量大的空间。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在硬件上主要依托良好正投或计算机广播系统。在软件上教师利用幻灯片Powerpoint演示,最大程度上减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利用查找到的资料自制了一张名片,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使用文本框的几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为后面组织学生的讨论打下了伏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谈话入手以“哪些同学拥有名片?知不知道温州的市树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自主学习阶段由学生利用课件自学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在实践中强化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里安排了填空题。最后观看短片对学生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讨论环节为学生安排了三道讨论题通过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环保意识。

最后布置给学生适当作业(上网查找关于小叶榕树/海鸥的资料,制作温州市树/市鸟的名片)一方面巩固本课学习的技能同时增长学生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

小 学 信 息 课教 案

科目 小学信息

技术 课题 使用文本框 模块 word

日期 2004.11 班级 高 课时 1 教师 夏宪权

教学

目标

1、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图片,学会给文字加上文本框,修改文本框的样式。

2、 利用文本框的方式制作个人名片。

教学

重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

难点 让学生学会全面、客观、整体的分析问题

教学

准备 自制名片、教学用软件、互联网环境

教学过程

阶段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5分钟) 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利用实物平台/幻灯片展示各种名片

师:这是一些名片,谁能说一说名片在日常生活中是用来做什么的?

师:设计精美的名片往往能够给人以良好的印象,哪些同学拥有名片?

(展示教师个人名片、同学的胸卡) 回答问题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互换名片是一种礼貌,名片可以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身份、联系方法等个人信息。)

师: 刚才我们看了很多的名片,其中还有我们同学的个人名片,你想不想利用计算机来制作一张专业水准的个人名片呢?

3、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和制作个人名片。

(出示课题“制作个人名片”)

思考问题 师: 要想制作名片,首先要对名片有所了解,现在我要提问两个问题: ①你知道名片一般包含那些信息吗?

②名片的尺寸一般多大? 思考问题

通过观看“名片介绍”幻灯片回答问题

初次尝试

制作

个人名片

(15分钟) 布置任务1:

制作一张学生自己的名片 (结论:

①名片上一般包含本人的姓名、单位、各种联系方式。

②名片一般长95毫米,宽55毫米。

③有些名片为了进行装饰还加入了一些小的标志。)布置任务: 1、 展示教师展示用

WORD制作的名片:老师根据同学的得出的结论用WORD制作了一张个人名片,请大家看一下,你们知道老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告诉你老师是使用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制作的,不信你们看不同的信息分别采用不同的文本框来实现,你们数一数老师一共用了多少个文本框啊?(教师展示用WORD制作的名片并移动各个文本框)

自主学习 教师简单演示插入文本框的方法。操作步骤,如果不清楚的同学请查阅课本16-21页好,现在请同学们采用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制作试着制作一张个人名片,也许在制作过程中你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请你把问题记录下来我们一会儿由大家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 同学尝试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制作个人名片。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思考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如何设定文本框的尺寸?

2、 如何设定文本框的背景图片?3、 如何使文本框变透明?

4、 如何改变文本框的叠放层次?5、 如何去掉文本框的边框?

谁在操作过程中解决了这些问题请你给大家演示一下解决的方法。

参与学生的讨论 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向同学讲解自己实践过程。教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方法给予补充。

再次

尝试制作

个人名片

(10分钟) 布置任务2:

继续加工完善第一张名片/给温州百里坊口的大榕树制作一张名片 板书:

页面大小 → 插入文本框 → 调整位置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展示和讲评学生作品。(5分钟)

(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评) 完成个人名片的制作,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分钟) 今天我们利用文本框设计了名片,其实文本框的用处远不只这些,我们今后还要用它设计其它的东西,你也可以回去试一试利用文本框制作出其它的作品。

给校园里的一棵榕树制作一张名片

流程:

利用实物平台/幻灯片展示各种名片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制作个人名片”)——〉学生模仿教师/课本内容初次制作自己的名片1 ——〉发现问题——〉小组讨论/看其他同学的操作解决 ——〉再次加工/制作名片2——〉展示成果——〉小结,布置作业

《快速建立秩序册》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快速建立秩序册》,不足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快速建立秩序册》一节是学习电子表格的基本内容,在这节课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利用各种输入技巧熟练将特征信息制作成精美的二维表格,为将来的数据处理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内容,学好此节内容为以后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各种处理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维数据表格的基本结构,能够熟练的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二维数据表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趣味运动会活动方案,建立该活动的秩序册,归纳电子表格的设计和处理方法,根据需求,设计出合适的电子表格方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趣味运动会”活动,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并通过设计电子表格,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电子表格的输入技巧与美化方法。

难点是数据的输入技巧。

二、 说教法、学法

1、 教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讨论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设立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法——通过回顾旧知识,启发学生解答不同的输入方法及美化与修饰方法,掌握各种输入技巧与修饰技巧。

3. 学法:通过创设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实践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手段

利用网络教室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索性学习。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Excel、LanStar VC xp纯软件多媒体教学网系统、电子学习档案袋。

四、 说教学过程

1.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启发、引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应用软件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及挖掘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

2.新课引入

教师提出电子表格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呢?

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并能迅速地处理数据。

为做好“趣味运动会”的报名和组织工作,根据同学们的报名参赛情况设计班级竞赛的秩序册,用电子表格形式制作出精美实用的作品。

4. 教学过程

(1) 首先认识电子表格。通过分析“趣味运动会”报名工作所列项目编制秩序册表格的表头。并分析各项目的数据类型便于输入表格数据。

(2) 在输入电子表格作品中学习输入技巧。通过启发学生回忆电子版报作品中的输入技巧,自己尝试输入数据。

(3) 根据学生输入情况着重讲解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输入技巧。

(4) 学习对特殊数字格式的定制。

(5) 通过启发学生回忆电子版报中的修饰方法,对输入好的电子表格作品进行美化与修饰。通过对比学习新的修饰方法。

(6) 保存工作簿。

最后,教师总结电子表格作品的优势,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5. 重点、难点突破

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对比,引发学生自己发问,努力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印象更深刻。

五、 教学反思

1.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提供学习向导,由学生来完成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予以补充,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2. 加强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思想、方法、经验。充分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的功能,交流一些好的学习技巧与学习方法。

《计算机病毒》说课稿(简稿)

刘国钧职教中心

一、 本课的地位、作用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书中第一章第1.6节《计算机数据的安全》中的第1小节。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这节作为重点讲授课。

二、学习目标(见简案)的提出依据

1、学生的学习现状:计算机知识学的少、用计算机的经验少

2、教材大纲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3、根据新课程理念: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学生将来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求:财经专业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的安全需求

5、计算机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书本知识的落后性

三、重点、难点的安排(根据学习目标的提出依据)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治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办法

研究重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过程设计

1、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采取以问题交流为主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

2、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目标地查阅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培养合作意识、学习方法。

★导入课题:以非典这种生物病毒为例自然引入与它相似的计算机病毒

★新课探讨问题

(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特性

老师给出问题、实例,学生回答问题、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应用问题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二)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给出计算机病毒发作的图片、实例,让学生对病毒危害大胆设想,以此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绪,激起对病毒危害的高度重视及憎恨情绪,为病毒防治做准备。 (新课程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性教学)

(三)计算机病毒的诊治

帮助学生诊症状,给出可操作问题让学生了解类别,联网介绍新病毒,演示查杀病毒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全过程后总结结论,以此突破难点,并为防病毒做准备 (直观性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四)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让学生找出传播途径,分析传播途径的对比图,参考生物病毒,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有用数据两方面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病毒的措施,以此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对比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直观性,化难为易) ★ 巩固练习

给出题目,通过手脑口并用,巩固所学知识

★ 学习总结

能过学生参与总结,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明确本课主旨。

(新课程理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作业布置

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信息技术《彩色世界》说课稿

(武进信息技术说课一等奖)

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 邵胜峰

一、教材分析

《彩色世界》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一些学习网页上的帮助自己研究或通过学习交流中心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了解利用IE浏览器和学习交流中心获取帮助,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制作画图学习网站(网址:,提供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技术帮助以及部分素材、作品上传、学习交流等)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各种“彩色世界”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学习网页解决(提供网址: )。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软盘和书签。

3、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4、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2)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表格制作与处理》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是属于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第四章文字处理中第五节《表格制作与处理》,

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不仅可以巩固前面已经学过的文字编排知识,同时为学习其他图表处理软件打下基础。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学生必须熟练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表格制作与处理恰好是人们直观化、形象化地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加工能力的重要途径。

2、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操作点多,例如表格创建、编辑、修饰、计算和排序等操作,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师拘泥于教材,要求学生掌握表格制作和处理的所有操作点,就无法贯彻新课标精神,所以我把本节课分为两课时,两节课都以案例教学法逐步解决表格编辑、修饰和计算的问题,两节课安排的技能侧重点不一样,前节课侧重学生表格基本编辑能力,后节课侧重表格修饰、计算和排序问题。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避免误入只重专业技能而轻实用这样一种技能脱离实际的怪圈,可以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说学生

职高生的共性是一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高一的学生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学生来源不同,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 于是,我们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本节课是一次校外公开课,面向的对象是自己不熟悉的其他学校高一学生,而对学生个性事先不大了解,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又要考虑到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整体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有可能因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和教材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表格创建、编辑和修饰的意义;

能力目标:

(1)掌握表格的创建和编辑的方法。

(2)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

(3)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表格设计与制作。

四、说教法、手段和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

1、 教学方法

(1)文化熏陶法:为学习表格制作与处理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环保意识;

(3)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有关水体污染的背景材料,指出面临的困境,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处理、分析,最后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4)任务驱动法:在案例中包含一个表格制作与处理的任务,学生以完成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进行完成任务的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以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

新能力的目标。

2、教学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控制和演示。利用职高信息与计算机应用教学支持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采用教学支持网的优点有五:A、对教师和学生来说,资源可以共享,内容可以不断增加,可以逐步完善,不象其他一次性筷子一样的课件;B、开放的资源,开放的学习氛围,开放的教学理念,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C、交互的网络教育,无论是群体化的协作还是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D、网络技术的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定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这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E、这不仅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也会促进教师备课方式和批改作业方式的全新变革,同时,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教学模式:任务—>协作型

五、说学法:

信息技术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快、分之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即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合作式地、研究性的学习。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提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要求学生自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内容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内容;

2、自主探究法。通过自学表格制作与处理的方法后,尝试运用于案例中表格制作的任务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再进行自学或摸索。

3、知识迁移法。在许多软件中,操作都是大同小异,学习表格编辑方法上要学会举一反三。

4、分工合作法。为了高效和扬长避短,组内既分工又合作,比如,一个组两位学生,分别承担把表格手工设计、数据填写、作业提交、表格制作和文字编排;

六、说教学设计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组织 1、组织学生预习、分组并推选组长;组织学生学习教学媒体(网页和教学软件)的操作。 2、认真预习教材、异质分组,推选组长。3、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 预习为自主探索准备,分组为组内高效地分工协作做准备。

激发主体 利用一组风景图片和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同屏播放,示意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指出我们面临的困境。 学生课前观看演示 情景激发创作欲。以此情景唤醒学生环保意识,酝酿制作报表的热情。 课间

引发主体 引导学生设想为一位环保志愿者,并导出课题: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源采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写出一份以图表为主体的水体污染简报。 开始只置身于环保志愿者行列,明确任务:进行以表格为主的简报制作。 出于主体式教育要求,作为主体的学生,应明确本堂课要做什么。 1分钟

启发主体 展示温州市20xx年度的有关水体污染的环保简报范例。 观摩演示的简报范例。 价值引导意味着教育是有方向有目标的,以范例为蓝本,投射教师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什么样简报才是完整而美观? 4分钟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自主学习 1、利用教学支持网站上的电子教材和操作演示或教材上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表格制作方法。2、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会表格制作。3、教师可以适当演示操作要点,帮助基

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技能这一关。 学生自学电子教材和操作演示或教材,小组协作学习,听教师操作讲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意识 10分钟

自主建构 教师巡视,期间,对个别小组进行技术和协作方面的指导,在此期间,可以演示1-2个优秀简报进行价值引导;教师要科学定位当前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通过“观摩”、“启发讨论”、“小组指导”、“提供特定信息源”等手段引导、帮助学生进行主动探究。 实践探索:分小组进行简报制作,在此期间可以查阅教材或网站上相关部分的操作知识;最后,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表信息,好的学生,据此分析水体污染现象,并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观点。学生根据教师的价值引导进行主动完善。 自主建构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活动,建构基本技能以及其他综合应用能力。在课堂任务驱动下,学生是自觉自愿活动。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项目驱动使教学目标具体化,激发学生努力完成项目。 17分钟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完善主体 对于进程较慢的小组或同学,指导他们降低期望值,保证简报的完整性。 学生个体差异带来的是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有梯度的任务,使每个小组每位学生在不同情景中让自身的“最邻近发展区”得到建构。 5

让部分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组完成简报制作,并把完成的作品发送到网络上,教师监控作品发布情况并督促、安排人员帮助剩余小组完成简报。 发布:通过回忆、小组讨论、相互协作,把完成的简报通过网络发布,然后,组长到教师处领取“项目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 交往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的交往构成了学生的智力背景,通过交往能发现自我和激发探索。发动、引导学生去帮助那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共同完成项目,使这些弱势群体不会孤立无助,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质。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开发主体 教师进行典型评价。课堂小结:知识总结,并启发学生意识到填写两张表格的重要性。布置作业:完成课外任务,填写项目开发监控表、项目量化评价表(进行量化评价、价值引导)。简介“微软项目生存法则” 自我评估:对照“项目开发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进行自我评估。针对表格发表观点。 主体式教育要求在价值引导下有意义建构,主动发展。通过填写“项目量化评价表”、“项目开发监控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对实验报告的填写都有厌倦心理,通过介绍“微软项目生存法则”,使学生了解微软公司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把学生对微软的崇拜心理引导到对自己项目生存的兴趣上来。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格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整。

信息技术《绿色家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绿色家园》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windows画图程序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画图》单元中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

“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目的和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接着出示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学生认识到电子画展中未涂色的作品由于缺乏色彩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我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涂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练习涂色,教师巡回指导色彩搭配。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彩色世界”的意义——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初识Powerpoint2000》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00》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习展示作品、学习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0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00、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00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内容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

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是4人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

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

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

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说课稿_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信息技术

各位同仁领导,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第二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 》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含义、主要要素、作用、分类、起源、发展及进入Internet的一些方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涉及到WWW、URL概念以及浏览器的使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如何从万维网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永久”地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常用的一种要求,因此,在本节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以健康的道德观上健康的网,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和使用习惯。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班级的荣誉感与凝聚力。

力求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3、 认知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保存的方法

现代的教育应该是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培养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从大量未知的信息中寻找并摄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作为重点,因为在茫茫的网络海洋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对每个网络游民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能力;而通过学生寻找并保存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突出重点

难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高速有效的摄取信息的技能作为难点,高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段,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很有欠缺;而教学过程中通过猜想、实践来突破这个难点

关键:文件保存的位置及名称,因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将迎刃而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教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将流动的网络信息变成永久保存的磁盘的信息,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并采用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手段。即: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总结。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 教学程序及设想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植树节快到了,学校团委要求团员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或制作图文并茂的环保小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你作为本班的成员,如果你是一名团员,你要怎么做,如果你不是团员,你又会怎么做?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来,都希望能为班级出一份力,这样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保存和打印网上信息的方法。

2、由此引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是:

如何将获取的信息永久地保存起来。

3、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探索总结。

带着疑问,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很容易地掌握保存网页及图片的方法,这就达到了保存信息,不仅在于怎样保存,更在于为什么这样保存,而及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为什么保存网页会是在文件菜单中,能不能使用选择全部进行复制,而保存图片却只用在图片上右击,选择“图片另存为”。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得出对整个文档(件)进行操作时,一般采用“文件”菜单中的选项,如打印该页时,一般也是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项,而对于其中的一个或一部分对象进行操作时,一般只需要选择对象后,在对象上右击,选择相应的项就可以了。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或者邀请其周围的同学相互探讨乃至帮助他解决问题,实现了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4、在以上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掌握如何保存网页的基础上,提出除了使用“文件”菜单的方法保存网页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个别学生会利用超链接的方法将网页(对象)另存,甚至是使用第三方软件如Flashget下载网页,从而提出质问:Flashget是什么?由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解题方法引出下一知识点:文件的下载。达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及自学的能力。然后指定学生进入http://5566.org,使用自己的方法下载网际快车Flashget。

由于在此操作过程中多了一个文件下载的对话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东西,很多学生对此是束手无策,甚至是停留在这一步上,因此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抓住几个犯代表性错误的学生,然后让他们演示自己的下载方法并检测结论的正确性,最后还是由学生相互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由学生总结,而教师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从而把整堂课都还给学生的教学目的。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掌握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课堂训练

为帮助团员同学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为班级争光。设计一张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并标上每条信息的来源。在这里,特别强调为班级争光,引起学生的共鸣及注意,并通过该训练起到了首尾相应的手法。以手抄报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检验了学生获取并保存信息的能力,并增强了学生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

结束语: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请各位同仁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程序的分支结构》说课稿

张春英

一、 教材分析:

高一学生是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之后进行的学习,在初中多数学生接触了Office系列软件的学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新知识,是高一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VB程序设计中分支结构的使用。在VB程序设计中有三大常见程序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分支结构。前面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分支语句语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本节课是对分支语句的运用,同时在本节课中引入了inputbox函数,可以在运行程序时输入数据。在学习本课之后,学生要进行综合程序的设计,经常是几种结构的互相嵌套或并列存在,因此分支结构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Inputbox函数的用法;

在理解分支语句语法的基础上掌握分支结构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复习分支语句,提出问题,引入inputbox函数,教师展示引导,巩固分支结构的使用,最后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简单的分支程序,调试程序,获得成功的感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和调试程序的习惯。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上节课已经了解了分支语句的语法,但没有实际应用。因此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情况使用分支结构,及确定分支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使学生将数学算法应用到程序设计中是教学的难点。

突出重点:学生通过复习分支语句的语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学生模仿练习三个数中找出最大数的程序设计,小组成员共同调试程序,展示学生设计的程序,巩固分支结构。然后布置任务,学生分析讨论,独立完成一元二次方程求实根程序,教师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的设计思想得到承认,增强学生独立设计程序的积极性。

突破难点:在学生设计中在不同的设计思想,首先在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全班展示不同的设计算法,进行比较,学生评价,找出最佳算法,使学生讲究程序设计的效率。

四、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讨论及时点拨(所谓“点拨法”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热情参与练习,达到知识迁移,乐于动手,不断巩固提高所学知识。课堂教学分五步:导入、实践研究、展示、反馈、迁移。学生在课堂上实践、自读、练习、讨论、答疑、迁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自学,突出学生主体,举一反三,养练能力,让学生先学会知识然后达到会学知识。

五、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讨论”、“实践”、“展示”等方法,掌握分支结构的使用情况,能够分析问题,确定分支结构的条件,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通过练习实践达到认真思考,耐心实践,细心调试,帮助学生

逐渐培养分析和调试程序的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程序:

1、复习:

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复习分支语句的语法,强调条件满足执行的语句与条件不满足执行的语句,使学生注意分支的使用情况,及分支条件的确定。

2、新课:

学生上节课练习了两个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进而分析如何进行三个数中最大数的判断,经过分析讨论,列出程序流程图,分析算法,写出程序代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与学生讨论,及时点拨。

学生展示自己程序,进而提出问题,如何对输入的任何数据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inputbox函数,函数的学习是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基础知识”,学生提出阅读时的疑点,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理解函数inputbox的作用。

学生进行实践,使用inputbox函数修改原来的程序,并调试程序,小组讨论修改程序中的错误。

预计问题:

a、inputbox函数的参数项可以省略哪些项?

b、Inputbox函数中使用标点可用中文标点吗?

c、改变max=c的位置到end if后面,程序运行有什么改变?

d、Print max放到分支语句内结果如何?

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程序,表扬优秀的程序设计,不成功的程序不点名演示,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程序中的问题,使有问题的同学解决问题。

3、提高练习:

为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好地整合,让学生进行数学中“求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程序设计。学生小组讨论分析问题,画出流程图,然后进行程序的设计,在该过程中教师不进行程序的示范或演示,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程序设计的习惯。

预计问题:

a、判断的条件是什么?

b、实根x1和x2的VB表达式的书写?(如平方根的表达,4*a*c的书写等)

c、表达式中b^2-4*a*c可以用一个变量来代替简化程序。

对于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由学生共同解决,给学生独立思考更多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充分的锻炼。最后在全班进行展示。

4、小结:

练习是培养习惯的方式,希望学生通过程序的设计养成分析和调试程序的习惯,同时养成细心耐心的习惯。

维护数据库说课稿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本节的学习我们采用网络课的形式来组织,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课堂知识容量大,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明确,教学目标也应细分为几个层次,并按这几个层次展开学习,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成不同的学习目标。

一、 说教材

本节学习要点:

l 掌握记录指针的概念

l 学会插入、删除记录

l 学会修改记录中的数据及数据库的结构

在本节的学习安排中,由于学习的命令用法与指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习这些命令之前,先要求学生掌握指针的概念及其相关操作。

但是,课本将范围参数的内容安排在Replace命令的学习之中,我认为不太妥当。因为在这之前学习的delete命令和recall命令就存在一个作用范围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范围参数的内容应该提前到讲delete命令之时来讲。

本节教学的重点当然是以下命令的用法:insert、edit、delete、recall、replace和modify structure。难点却在范围参数和几个命令的比较。我认为让同学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就在于边学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让事实说话,加深同学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讲解delete这个命令的时候,学生将了解到delete命令的基本用法和含义,就是为当前记录打上删除标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我想删除的记录不止一个,应该怎样操作呢?难道删5条记录就得输入5次delete命令吗?当然,这样也太不方便了,系统肯定会提供更方便的操作方式。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过去学过的命令中,可以用For子句来限定命令的生效范围,那么,这个子句是否同样适用于delete呢?试试看。试过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用for子句限定的删除范围,在物理存储上不一定连续,如果需要删除连续的几条记录,该如何处理呢?事实上,教师这时就可以适时引出范围参数的概念来加以讲解。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之中,教师总是加以引导,适时提醒学生去阅读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并加以实践。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和提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尝试解决的方法,并自主阅读相关知识链接寻找解决的思路。

二、 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

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输入过程出现失误,有的数据输入错误了;有的数据在输入过程中看漏了,没有输到数据库中来;有的数据陈旧了,不再需要了;数据库在设计之初考虑不周,字段数量不够或类型设置不合理等等。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库的维护操作。然而,在维护数据库的过程之中,我们如何定位要维护的数据呢?记录指针的引入,大大方便了我们对数据的定位和操作。

2、讲解新课

这一过程,将不再是教师主讲,而是教师让学生打开相关的页面,提醒学生用一定的时间阅读某些知识内容,并在阅读后打开指定的数据库进行练习,以及时巩固这部分知识,加深知识的认识,掌握知识的运用。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也应适时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让问题带领我们继续学习下一部分内容或是让实践来证明自己思考的对于问题解答的思路是否正确。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给记录打上删除标记,可是记录在库中依然存在,是不是这些记录在我们查询的时候会被屏蔽呢?提醒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用相关命令试试看。结果是没有屏蔽,逻辑删除的意义看起来纯粹只为了物理删除,只是因为物理删除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所以需要这一中间步骤来缓冲,以保证不会误删除数据?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会不会相关的命令需要加一个参数之后才能屏蔽这些有删除标记的记录呢?象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并提示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识拓展,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打开相关链接进行自主学习,并进入内网论坛提交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解决的意见和看法。

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图文并茂》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文并茂》,我主要从教材、说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步骤以及内容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图文并茂》这一课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三、四年制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一册,本课围绕WPS2000这个主题展开的,《图文并茂》的学习是为了使文章变得更加漂亮、美观,为文字排版及小报的制作做好准备,其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①认知目标

A、了解WPS2000中插入图片的各种方法;

B、学习调整图片、编辑图片的方法;

C、了解图文混排的各种效果;

D、了解文件图像格式及其来源;

E、会使用屏幕截图的方法得到图像的文件。

②能力目标

A、通过学习WPS2000中插入图片的一种方法,练习其他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B、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B、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陶治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

难点:图片的调整、编辑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为此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授课时教师布置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任务,不强调达到目的方式、方法,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探究风格和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塑造有创意的作品,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本课中创设了孙悟空要与猪八戒进行比赛这一情境(创设情境法),围绕这个故事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任务驱动法),以任务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

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及终结阶段的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引导作为教学的责任。

l、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时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否让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往往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新课开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这一天,八戒想利用前几天学会的WPS2000中学会的文字输入、编辑文字、文字的修饰这三大绝招来与孙悟空进行比赛,此次的比赛项目是在WPS2000中图文并茂。 这次孙悟空无论把什么法宝都使上,就是变不出美丽的图片,这样漂亮文章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带着好奇心,去探索新知识。这是教师讲解:这样既有图片又有文字的美丽文章我们称它为图文并茂,下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神奇的一招吧!不到几分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这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2、布置任务,逐个突破重难点;

任务1:自己动手试—试,如何插入图片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碰到问题以后再来解决,尽量让学生讲解,教师加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因为这部分是新授部分,所以教师首先做一个示范,然后,请同学们去重复做一个插入不同的图片过程,这时候教师可以请能够完成的学生介绍方法并演示,然后点拨小结插入图片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打开WPS2000,单击“插入”菜单栏的“图像”菜单;

第二步:在对话框中,点击“搜索”下拉列表框右边的小三角;

第三步:在列表框内选中需要的文件名;

第四步:单击“打开”按钮。

任务2:孙悟空的烦恼

这一环节从学生都熟悉和喜爱的卡通人物孙悟空入手,激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索图片的大小、图片的位置、图片的复制、删除等,并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除了老师教的以外还可以进行图文混排。

现在孙悟空虽然已经会插入图片了,但是他还遇到了不少困难。

A、孙悟空觉得插入图片的速度不够快,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不知同学们可不可以帮帮他? 此时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发言,并尝试操作,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在插入图片后会出现工具栏(或通过“视图”菜单栏中的“工具栏”菜单,将“图片”一栏选中)它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试试看自己探索出一种方法。教师:谁能勇敢地说一说,你是怎么帮助孙悟空的?你能不能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学生回答并演示操作步骤。操作步骤为:单击“插入图片”按钮,会弹出“插入图片”对话框,选中要插入的图片,单击打开。

教师:你们都和他一样吗?好,现在请你们看看孙司空的第二个烦恼是什么?

B、孙悟空的第二个烦恼:除了插入图片外,我们还可以对图片进行怎样的修改呢?提示:可以改变图片大小、图片的移动、复制、删除。那么就让我们来具体做一下,好吗? 接下来我布置了多个小任务:

a、孙悟空想改变一下图片的大小,但他不知该怎么改,不知同学们可不可以帮帮他? b、孙悟空想把图片挪个位置,但他不知该怎么变,不知同学们可不可以帮帮他? c、孙悟空想将图片复制一个,但他不知该怎么变,不知小朋友可不可以帮帮他?

d、孙悟空还想多学点本领,同学们你们能告诉他图片怎样删除吗?

C、孙悟空在运用前面插入图片的方法中,发现了插入图片使原来整齐的文字发生了变化,而且,插入的图片一般不会恰好被放在理想的位置,有什么办法能让图像和文字重新排列整齐呢?在WPS2000中提供了图文混排的功能,它能调整图片与文字的相对位置。你们来动手试一试。提示:选中图片-“对象”菜单栏-绕排方式。由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感受一下文字和图片的位置变化。

同学经过讨论,摸索,学生当小老师的多种方法,发现了可以改变图片大小,可以改变图片的位置,可以对图片进行复制、删除、混排等等,甚至有的同学发现了图片的处理和文字的处理某些地上是一样的(如移动、复制、删除),有的同学还发现了设置底图的方法。 在这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践,解决了问题,不断获得了成功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觉得这不是教师在强迫他们学,而是让他们置身于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

任务3:巩固练习

孙悟空:看来大家实在是太聪明了,我的烦恼都解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比比,看看谁的本领高,比赛的题目对我们课本中第三课的《》进行输入并图文混排,看看谁做的最好看。比赛规则如下:

①、以组为单位,进行图文混排比赛,组内同学可以互相帮助,用插入图片的形式来表现; ②、每组的图片位置、大小等,要各不相同;

③、以哪一组最漂亮为胜;

在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以前对文字处理不太感兴趣的同学也能加入到这热烈的课堂气氛中,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并认识在集体中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同时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而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游戏的形式,使孩子们的兴奋点又激起高潮,在不知不觉中知识得到巩固。

3、课堂小结

①、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本事?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②、教师帮助学生疏理知识,归纳总结;

③、德育渗透,同学们刚才大家的表观都不错,特别是第几组的同学们获得了图文混排的冠军,因为他们互相协作,团结一气,这样才取得了胜利,希望今后大家在学习或生活中要互相帮助,团结同学。最后我再说一句,在WPS2000中支持的图片格式很多有bmp\pcx\tga\jpg\gif\tif\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书中的介绍。

五、结束语

总之,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程内容切合学生兴趣点,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参与性强,为共同的任务积极协作,整节课充满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谢谢!※

《算法设计》说课稿

信息技术学科 底彤梅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在学习这一章前,很多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程序,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以为只要把问题原封不动的交给计算机,计算机就会解决问题了。计算机之所以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事先给计算机设定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当我们拿到一个问题后,首先要搞清楚做什么,再设计好一步一步怎么做,也就是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最后选择一种适合的计算

机语言编写程序,使计算机工作,得到正确结果。所以,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本章中所涉及的题目都不复杂,算法也比较简单。“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这一节中所涉及到的算法和流程图的知识点很多老师都认为内容难、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经常把这一节教学内容省略或者放在后面简单的讲讲。这样就造成学生拿到题目后,往往不认真考虑算法,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语句上。学习程序设计,如果只知道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知道解决问题的算法,就不能编出好的程序。于是我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先强调算法设计,让学生们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设计的灵魂。只要算法正确,流程图无误,就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编写程序。本节内容难而且枯燥我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多举实践中的例子,多结合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践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设计出算法。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例子,但是算法仍然是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只是开始、只是启蒙,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学生的理解会逐步加深。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表示方法;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2、 了解算法和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分析问题、理解和熟悉用自然语言等清晰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确立算法的概念。

2、 通过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过程,掌握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知道算法对于问题解决、程序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算法描述,锻炼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 分析重、难点

学习内容:了解什么是算法,掌握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学习重点:

l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

l 如何用算法描述问题的解决;

l 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学习难点:

1. 表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算法的描述及表示;

2. 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3. 程序结构的表示、关键性条件的确定以及在流程图中的体现。

二、 说教法

1) 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形象地给同学们演示一些算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教师只讲解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而在学习网站中每一种程序结构都提供了相应的例子,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 说学法

1) 算法是学生们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而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我想如果让学生单兵作战去理解这些内容的话比较困难。因此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在竞争的氛围中团结协作,更好的激起每个同学的智慧火花。于是课前我将全班35人分为7个小组,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和思考。7个小组互相竞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对于他组的成果懂得鉴别和欣赏。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团队意

识、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2) 由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的题目,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最了解,又要考虑到小组的积分,所以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而且分值较高的题目,这样就达到了每位同学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l 引入:渡河方案的确定

l 算法的概念

l 算法的描述:

u 教师讲解流程图的常用符号及三种程序结构的表示方法,并以“输出两个数中的较小值”为例演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u 学生自选两道题,完成流程图。

u 分析三道题的流程图。

l 算法的择优

2) 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l 多媒体演示动画,展示渡河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l 动态教学网站,整节课的支撑平台,可以发布任务,上传作业等。

3)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

一、算法的概念: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二、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框图

三、算法的择优:

《美化表格》说课稿

东风小学 彭尧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表格》。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美化表格》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第八课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在掌握了制作一个完整的Excel表格之后,学习如何合并、居中单元格,修饰文字,设置边框。这节课为整个表格的美化从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上开好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合并、居中单元格,文字的美化,表格背景的设置以及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我为本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

(教法):对比式导入,以两张六年级的课程表为事件导入新课,把此表的全局设置作为贯穿全课新知识教学的主线,边学边练,教法与学法相渗透。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1、教学重点:表格边框和颜色的设置。这是表格美化的基础,又是整个表格编辑的基础。

2、教学难点:边框设置的过程。其中边框设置的顺序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重难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内容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下简单的介绍。本课分为6个环节,1、复习提问,2、导入新课,3、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4、展示学习成果 5、巩固练习 6、总结本课。

(1) 复习提问(2分钟)

首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行宽和列高的设置进行回顾,复习,并请1位学生展示具体的操作。

(2) 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课程表作为贯穿全节课的操作对象。首先我给他们看了两张六年级课程表,其中一张没有经过任何美化,一张经过了美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文字,边框,背景等几个方面找出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化表格。(课题板书:美化表格)接着,我会把今天要学习的三个知识点板书出来 板书:①合并、居中单元格

②修饰文字

③设置边框 ★

板书重点,难点,是想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学习针对性更强。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边框的设置,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选择学习。

(3) 自主探索,协作学习(9分钟)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后,就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引言“老师今天为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小博士,它能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学习今天的知识”。 出示:“http://10.0.0.10/学习资源/小博士”。

让学生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按照内容的不同把学生分为三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板书: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这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展示学习成果(16分钟)

小组一——合并、居中单元格

① 由第一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 老师及时解决。

② 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学生通过思考,作出自 己风格的东西。

③ 小结本节内容。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明白设置之前,选中对象区域的重要性。 ④ 展示优秀作品。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 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

小组二——修饰文字

① 由二组1~2名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学习的内容,边操作边讲解,遇见问题老师应 及时解决。

② 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测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

常识。

③ 小结本节内容。

④ 展示优秀作品。

背景的设置和文字的修饰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背景的颜色和文字的颜色搭配不好,背景的颜色太深,太艳,文字的颜色相比不突出。此时可对两个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问题,注重颜色的搭配,突出文字,培养学生的美感。

小组三——边框的设置

边框的设置顺序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任务三的这个环节上,我仍然会由第三组的学生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此时,我准备了两套方案,1是如果他们成功设置的方案,二是如果他们没成功设置的方案。对于前者,如果演示的同学成功了,我会引出一个“小迷糊”的卡通人物,把“小迷糊”设置出来的表格展示给学生看,反问“为什么‘小迷糊’没有设置成功呢?”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对于后者,如果演示的学生没有成功,我会提出问题“他为什么没有成功,有谁愿意帮帮他们吗?”让学生思考,引出设置顺序的问题。

然后,由老师综合讲述表格边框的[颜色]、[线型]、[内、外边框]的设置顺序的重要性,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将表格[边框][颜色][线型]设置次序打乱,并一一记录不同次序所对应的结果。 在学生完成任务三后,由“小博士”提出两个问题,学生探讨学习

⑤ 怎么删除表格边框的某些线型?

⑥ 能否设置一种有立体效果的表格?

接下来是小结本节内容。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景颜色和文字颜色搭配,表格边框设置,其他特效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让全班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环节,可按每小组的表现给每组加上红星。并且,我设置了一个奖项,最佳搭配奖,获奖的学生有三名。

6、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打开事先准备的习题,(六年级体检表)进行联系,(教师可在一旁指导)。其中有要求学生做记录的要做好笔记,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双双讨论,尽可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评比,完成好的小组加星。

7、总结。(1分钟)

(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①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我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②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Posted: 2007-04-05 20:13 | IP:222.240.65.244 | 19 楼

《准备好纸、笔》说课稿

教培中心乘风第四小学 夏传军

一、 教材分析

【课题】

《准备好纸、笔》的教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五课第一节,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Win98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用计算机写字的第一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启动WORD,通过认识并熟悉WORD窗口,熟悉windows界面的操作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好助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的】

1、 能熟练掌握启动WORD的方法;

2、 能认识WORD的窗口;

3、 熟练掌握退出WORD的方法。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二、 教学方法

【所用教具】教师机一台,学生机若干,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WORD2000、辅助教学课件及同创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

【所用教法】任务驱动法,以学生练习为本。

三、 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练”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其自由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所发现。如果学生出现偏差,不恰当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一下。本节课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几个环节

A、 出示贺卡作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作品欣赏

利用电子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显示一些电脑贺卡的图片,

问:它们美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

B、 新课导入

他们都是用美国微软公司Office 2000办公软件中的Word 2000制作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Word 2000。

出示课题。

C、 学习新知

任务一:启动Word 2000

1、出示Word 2000的图标

2、小组合作探索

你能在你的电脑中找到Word 2000,并把它打开吗?

3、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4、请一名学生演示,教师适当说明。

第一种方法是: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指向“程序(P)”,单击“Microsoft Word”,出现Word 2000窗口。

第二种方法是:双击桌面上Word 2000快捷方式图标,同样也可以启动Word 2000。

第三种方法是: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指向“新建office文档”,单击“Microsoft Word”空白文档,出现Word 2000窗口。

任务二:认识Word 2000窗口

1、小组合作学习

你能说出Word 2000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吗?

把课件发布到学生机,学生自学。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给以指导。

4、练一练

在文本编辑区中输入一段文字或者是字母。

5、同学演示、评比。

任务三:退出Word 2000

1、出示学习任务

我们已经在文本编辑区输入内容,那么如何退出Word 2000呢?

2、学生演示说明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退出(X)”命令。

第二种方法是:单击窗口右端的“关闭”按钮 , 退出Word 2000。

第三种方法是:将鼠标指针指向“标题栏”空白处,右击,单击下拉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第四种方法是:双击“标题栏”图标。

3、教师提问:

当出现:“是否保存对文档1的修改?”对话框时,单击“是(Y)”按钮或“否(N)按钮,有什么不同?

4、学生自己操作后汇报,教师小结。

整节课在讲述时,力求语言之简捷,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练习、思考、去发挥、去创新。

因为信息技术课重在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而我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整节课的四分之三,这样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D、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

E、 作业

1、 课堂:重新启动Word 2000,在文本编辑区中输入文字,并用自己的名字保存。

2、 大家可登录到学校主页的信息技术专栏中,利用课件进行复习和练习。

《字体魔术大师》说课稿

学 校:中原路小学

姓 名:包卫华

上课年级:五年级

联系电话:7448582-8016

《字体魔术大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对学生的分析:本节课,上课的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是在他们已经熟悉Word2000的设

置,能比较熟练的输入文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学期的知识,生动、实际学生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这节课主要学习Word2000中,字体、字型、字号、位置以及简单介绍字符间距的设置,和字体选项卡中“特殊效果”的运用。

3、教学目的

(1)学会给字体设置特殊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的优秀学习品质。

4、教学重点:字体、字型、字号、位置的设置,和字体选项卡中“特殊效果”的运用。

5、教学难点:字体选项卡**殊效果的设置,尤其是上标、下标、阴文、阳文等特殊设置。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的应用: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演示法、讲授法、实际操作法、讨论法。

2、说学法指导: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这节课,我会把学生每3人结合成为一个小组,每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相互研究,共同完成操作步骤,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积极协作,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三、说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学科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必须考虑到硬件条件的支撑。这节课,需要教师机一台、学生机20台并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和office2000办公软件以及传奇2000或其他软件教学系统。此外,我还为着节课专门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设计了两分文档,第二分队字体进行了设置和美化,一上课就展示给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有两位同学交给我一份作业,都是用Word2000打了一段文章,我们来看一看,咱们大家来当一回小裁判,看看谁的作业完成的好。

学生一定回答第二份好,我接着说:老师也是这么认为,那么谁能说一下,第二份作业,为什么比第一份作业做得好呢?它都有哪些方面比第一份作业更加出色?谁能说一说?看随观察得最仔细!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各抒己见。我继续说: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非常好。那么,你们以后写文章想不想也像第二份作业一样的精彩呢?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请来一位字体魔术大师,帮助大家美化我们的文字。

2、新授

首先,来学习设置字体的大小。Word2000为我们提供了十几种字体的大小,包括初号、小初号、一号、小一号、二号、小二号??等等。Word2000默认的是五号字。下面,我们就以古诗《春晓》为例来设置一下字体的大小。

我们就把这首诗的题目变成二号字,四句诗变成三号字。(教师演示)首先,选中题目“春晓”,然后点击菜单栏字号下拉菜单,选择二号字,这样题目就变成了二号字;接下来选中四句诗,点击菜单栏字号下拉菜单,选择三号字,这样诗句就变成了三号字。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下面,就让同学按照把题目变成小初号字,诗句变成小二号字的要求,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下。这时候我下去巡视并指导学生。

第二、学习设置字体样式。我对学生说:字体大小调整好了,那么如何设置字体样式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汉字字体很多,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Word2000也为我们提供了13种不同的字体,比如楷体、隶书、仿宋体、华文彩云等等,Word2000默认的是宋体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的字体样式,有什么样的效果。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样式的不

同效果。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这回呢,我请咱们同学来做自己的小老师,谁能根据刚才我们所讲的把《春晓》这首诗的题目变成隶书,诗句变成楷体呢?我请2名学生,到教师机上,来给大家演示,便操作边讲述你是怎样做的。然后,让同学们按照刚才的要求自己操作一下。

完成之后,我说:我们把字体大小调整好了,字体也样式也变化了,你们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毛病吗?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发现题目没有居中,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讲述。

接下来,我想同学们具体介绍字体选项卡。如何设置字体的一些特殊效果呢?这就要请出字体魔术大师的看家法宝——字体选项卡了。我们单击菜单栏格式选项,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单击字体选项,就弹出了字体选项卡了,字体选项卡共分为三个部分:字体、字符间距和文字效果。字体选想从上到下依次为:中、西文字体、字形、字号的选项,下面是对文字颜色、下划线、下划线颜色以及字体是否带着重号的选项,在往下,是对字体效果的设置选项,最下面是预览窗口,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个窗口中可以看到我们对字体所进行的设置效果。我们可以演示几种效果来看一下。(教师演示)接下来,我们来看字符间距选项卡,在这里我们可以设置字体的高矮胖瘦以及每个字之间的距离。不过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量词:磅,这个磅呀既不是英镑,也不是重量单位,它是印刷业中的一种长度单位,1磅大约等于0.35毫米。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文字效果选项卡,它给我们的文字提供了一种魔术般的动态的效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特效吧。

字体选项卡我们介绍完了,这回我们就利用它把《春晓》这首诗的题目变成红颜色。首先选中题目“春晓”,然后点击“格式、字体”选项,弹出“字体选项卡”,在点击字体颜色下拉按钮,选择红色,题目“春晓”就变成红色的了。当然了,在字体选项卡中,还有很多设置字体效果的选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设置一下其他的效果,并预览看一看都各有什么效果。 这时,我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字体选项卡中的各种设置。

3、巩固

我设计了一个“Word小医生”的练习,让学生对一些对文字的效果处理有那些不当的地方进行修改。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练习,请大家根据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每人打一份自我简介,看谁打的最好,把字体选项卡中的特效运用的最合理。在练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走动一下,互相学习、参考一下别的同学的设计,等同学们基本上完成之后,我请几位同学把他打的自我介绍演示给大家看,把他自己介绍给大家,并让他说说为什么这么设置? 附:本节课当中,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的应用:

这节课,在教学上,我注重了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和对话。合理、恰当的运用了探究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在“设置字号”和“居中”这一环节,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之前,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先前经验,并不是盲目的让学生进行探究。在练习的时候,在学生已基本掌握设置方法的同时,合作学习,并做出了有针对性和具操作性的要求,避免了盲目合作、放任合作,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合作的无序性、表层性和低効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师生之间的参与度,学生参与了教,教师也参与进学生的学和练,保持了和学生的亲和度,在练习时,充分把握了学生练习的自由度,做到了放收自如,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练习内容时,注意了课程的整合度。

《全面分析媒体信息》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是对初中几年所学统计知识的一个升华,是对学生学习了基本的统

计知识后如何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如何合情分析,合理质疑等能力方面的提升,是“统计与概率”的点“睛”之处。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体是我们身边最为密切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如何借助媒体作决策,如何全面分析媒体信息是本节的要点也是本章的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后面《亲自调查作决策》、《在理论指导下作决策》提供宝贵的经验,有助于亲自调查中关键的把握及决策中理论的运用。

二、教学目的

1、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2、经历对媒体信息的质疑,分析推理,大胆发表观点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合理质疑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章的特点,确定本节重点为:

1、综合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读取媒体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分析

2、能够对信息中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要求的距离确定本节难点为:

从统计(数学)的角度对媒体信息进行质疑,并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媒体信息,大胆合理进行质疑,因此教法上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性教学模式,学法中应让学生抓住关键: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合理性如何?

五、教学过程:

(一)引题:“一次失败的调查统计”

在19xx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名为Literary Digest 的颇受人尊重的杂志曾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的焦点是谁将成为下一届总统——是挑战者堪斯州州长Alf Landon,还是现任总统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为了了解选民意向,民意调查根据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简单的调查表,发出的调查表大约有一千万张,但回收率不高。调查显示,Alf Landon非常受欢迎,于是,该杂志预测Landon将以370:161的优势击败Franklin Roosevelt。事实表明,最终获胜的是Franklin Roosevelt。那么,这次统计调查为什么会失败?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对故事中问题的深入分析:

①19xx年拥有电话和汽车的并不能很好地代表选民(即样本数据的选择缺乏代表性) ②调查表的发放量虽然比较大,但回收不多(即样本容量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让学生明白借助数据作决策,我们应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进行了解,并合理分析,从而使学生对媒体信息形成质疑的意识,进而突破本节教学难点。

(二)展示课本例题

30%

40%

50%

蛀牙率

图28.1.3

例2.一则广告说:据调查,使用本厂牙可以使蛀牙率减少10%,并以图28.1.3示意其调查得到的数据。你怎样看待这则广告?

本厂牙膏

非本厂牙膏

在例2的教学中主要根据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谈看法,在学生谈看法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统计知识的角度:第一,统计图的纵轴是从30%开始的,它容易给我们一个错误的印象:使用该厂牙膏会使蛀牙率减少一半;第二,我们不知道调查是否有可比性,若使用该厂牙膏的人群是小朋友,而使用非该厂牙膏的人群是成年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就不可信了,第三,我们也不知道样本容量有多大,如果只调查了10个人,那么所得的结论可能就不太可靠了。这里要让学生明白第一点实质上是数据处理的方式不当。第二及第三点实质是数据的代表性,可比性及样本容量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说明:比较规范的统计报告应该说明调查的细节,如调查了多少人,是怎样选取调查对象的等等。

(三)练一练:(书本练习)

以下是一些来自媒体的信息,谈谈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想法。

(1)报纸刊载:高校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5万元(数据来源于对某校校友的一次问卷调查)

(2)某房产广告称:本地区居民年收入6万元(事实上该地区居住

许多普通工人家庭,只有几户富翁家庭)

(3)某杂志刊载消息解释其价格上涨原因:10年来,原材料上涨10%,印刷费增加10%,推销广告费上升10%,这样一来,成本增加30%,零售价格怎能不上涨。

上述练习旨在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读取媒体信息,合理质疑,关键是把握让学生从统计的角度去质疑去发表自己的观点:练习(1)样本缺乏代表性;练习(2)应选择众数作为代表;练习(3)若成本的其他项目不变的话,那么成本的上涨不超过10%。

(四)我是分析家

在练一练后学生对全面分析媒体信息有了一定的认识,具有了初步的合理质疑意识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这时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收集的相关信息广告,由学生对媒体信息进行全面分析进一步落实重点与难点,提升课堂学习气氛。

(五)总结提高

在课堂气氛达到一定高潮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的学习

(1)了解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统计有关,

(2)了解了:媒体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作决策,

(3)明白了借助媒体作决策时我们应对媒体信息作全面的分析,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数据的方法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4)规范的统计报告应该说明调查的细节:如调查了多少人,是怎样选取调查对象的等等。

(六)作业布置

1、作业本相关作业。

2、通过网络再搜集一些媒体信息并进行分析。

《 绘 制 图 画 》说课 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绘制图画 》,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利用画图程序画出色彩丰富的图画并保存。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同时操作技能要求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⑴、认识"画图"程序,熟悉程序界面。

⑵、掌握Shift的妙用。

⑶、掌握绘画的一般常识(如构图 着色 意境等)。

2、能力目标:

⑴、进一步熟悉鼠标的操作。

⑵、能用画图程序绘制简单的图画,并保存起来。

⑶、通过合作和评价"福娃"图片,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录求帮助",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即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上网,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和爱国热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体验目标:

学生通过"寻求帮助",体验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上网看一看,网络上到底有些什么,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

文件的保存,工具箱 颜料盒的使用。

培养学生对信息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素养。

2、难点:文件的保存 信息素养的培养。

3、突破方法: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 、师生讨论。

四、学生分析

学生在知识面、操作技能方面悬殊大。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计算机、因特网和鼠标的操作,这就为更好学习本节课有了基础。但是一部分学生初中甚至在小学学过"绘制图画"的相关内容,对"画图"软件已经非常熟练,而有的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另外一方面,高一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初步成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方法

通常的教法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然后再做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本节课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情况,一直讲下去,基础好学生觉得没意思不愿听,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怎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这节课感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难点。因此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初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步骤;比较"画图"窗口与"纸牌"窗口的异同;不明白的知识点上作出标记。课堂上,教师

要求同存异,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任务驱动,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在小组活动中提高团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和水平。 我把学生分成组协作完成一个"福娃"的创作,通过自学和"录求帮助"解决问题,教师指导和参与评价学生的作品,及时给予纠正 、鼓励和表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福娃"宣传片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体会图画的绘制常识和技巧。

(二)、打开"画图"窗口,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

给出学生的"寻求帮助"方法并作简单的解释:

1、"画图"软件的"帮助功能"; 2、教材; 3、因特网; 4、组员及组长的帮助; 5、教师解答。

(三)、分组,提出学习任务:

全班分成五组(每一列即一组,每一列中单号与双号成立一小分队)并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辅导。提出学习任务----每组分别完成一个"福娃"的创作,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四)、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的活动: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探索有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组内互相协作,同时要关照全体学生。请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教师要关照全体学生,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对于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讲解;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五)、作品评价和本节课总结:

小分队进行作品互评和组内互评,教师把每组推荐的两个作品用投影展示出来,全班同学举手发言互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建议点评作品,并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

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并对学生上机操作情况给予肯定,布置课后作业--复习教材,绘制"希望的田野"图片。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数据的计算-函数的使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章 表格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的第三节内容。它是前面两节课的内容,公式的计算的延伸,并贯穿了EXCEL以后整个的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使用EXCEL数据处理功能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这一节教学安排两课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第一个课时主要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第二个课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学生的练习,并应用于实际。)今天围绕第一课时进行说课。根据这样的教学安排,我确定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函数SUM()和AVERAGE()来求和求平均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重点:使用SUM()和AVERAGE()函数的操作方法;

难点:同上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在练习包括讲解题目的设计中不停的出现利用SUM和AVERAGE函数计算的的习题。

二、 说教法、学法

采取类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只所以说类似任务驱动,是因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放开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思考共同完成的,因为从学生的原由水平来说,并不具备独立完成新任务的能力,开课的班级为108班,虽然该班成绩和纪律比较好,但由于有近一半的学生来源于外岛原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比较差。所以教师的讲解也占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法:相互讨论指导、教师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 说教学过程

1. 通过复习,巧妙导入

注: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函数的功能计算总分和均分,而上节课的内容为利用公式来计算总分和均分

复习:发文件给学生,要求学生完成工作表一的练习

要求、用公式求出总分和平均分

学号姓名语文数学外语总分平均分

1701陈春燕786980

1702卞云才568989

1703葛其伟787878

1704向妮597876

1705李咚咚696879

学生练习、时间约为3分钟利用上节课的公式求法计算总分和平均分

根据结果做适当的点评

确定本节课的总任务:对同学们的期末考试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总成绩的大概情况,了解短腿和优势学科,了解文理科的偏向。

设计得出总表形式:

学号姓名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总分平均分文总理总

1701陈春燕786980798976967887

1702卞云才568989595978769085

1703葛其伟787878787869876169

1704向妮597376907869908687

1705李咚咚696879658974666968

1706徐庆906878985978769086

1707刘柱597xxxxxxxxxxxx59

1708苏圣锋598676716978767878

1709黄华767569907176907690

1710李静597876867490697965

1711韩帝809076907680885977

1712胡晓川597883687269736759

1713王月红626980846959787678

1714王翠梅658169698959787678

1715秦正亮836680835978769089

1716房莉莉638578878769786971

平均分

对该表格与前面简单的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在该表格中利用公式求和的弊端,引出EXCEL中的函数功能。

2.把总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在完成子任务的同时与EXCEL中函数的计算有机结合,把函数使用的各种方式,注意的细节融合到各个子任务中。

(1)子任务1:要了解同学们的总成绩情况------SUM()函数的使用。

一、简单介绍函数

二、利用函数求和必须在注意的两点:选择插入函数的位置、函数参数范围的确定。

三、教师通过SUM()函数的使用方法详细解释如何使用函数

(2)子任务2: 计算各位同学平均分,了解特长学科和不足学科

----―引入average()的使用。

根据教师对SUM的讲解,由一位学生完成(特别提示范围的选择)

(3)子任务3:

了解各学科的平均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薄弱学科,学生完成

特别提示:观察范围选择的变化

(4)子任务4: 确定学生文理成绩的分布情况(计算文理成绩)---对SUM()函数的使用进行扩展,掌握如何在表格中对两块分布不连续的范围中的数据进行求和。

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巧妙分散难点。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适时穿插学生上台操作等交互活动。

操作练习作业:给出一张按周设计的关于班级德育积分表

班级德育管理表

学号姓名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总得分平均得分

1701陈春燕2110117

1702卞云才10126-6

1703葛其伟15-4715

1704向妮179912

1705李咚咚1271113

1706徐庆15-6-414

1707刘柱-315-68

1708苏圣锋15121213

1709黄华12131310

1710李静914-9-6

1711韩帝8-4148

1712胡晓川-515-1012

1713王月红-6-3615

1714王翠梅7118-3

1715秦正亮8151313

1716房莉莉1171012

一:固定表格,使总分和均随各周分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对表格进行修改,使其能够反映各周中每一天的分数情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网上下载与解压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市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把好东西扛回家》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好集学习与练习于一体的教学资源网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三类信息的下载与保存。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分类收集与保存的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如何分类保存下载的信息以及怎样解压缩。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掌握三种资源的下载保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搜狐网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

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搜狐网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

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

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习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中国儿童文学网”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习: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习

进入活动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反思与总结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充分运用了网络技术将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结合在一起,学生可通过网上的教学指导边学边做,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实现分层教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不足之处: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对下载的内容主题没有统一,使学生主要学到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俢。比如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可以将要下载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菊花知识》,图片下载任务中下载小榄菊展的相关图片,网页下载中下载与菊花有关的网页,软件下载中可将一些菊花作品压缩后供学生下载。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了下载与解压缩,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小榄菊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了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过程。

《妙用符号》说课材料

大家好:我是来自抚顺市第三十八中学的教师,我的名字叫刚剑。

我说课的题目是《妙用符号》,是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第四册第5课,其主要内容是:按照输出格式的要求,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二)说大纲

(三)说学生

(四)说教学目标

(五)说重难点、关键

(六)说教学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八)说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教程

(十)说教学效果

(十一)说电子版书

一、说教材:

本册书重点介绍了QBASIC编程语言,它是一种简单、实用、易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用它编写的程序是由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阿拉伯数字及字符构成的一条条指令,初中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号》是本册书第五课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QBASIC窗口组成及简单的操作,对程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习了运用PRINT语句编程,对PIRNT语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较深的了解。在此课之后,学生将学习用循环语句、打印语句,定位语句编程打印图形,在这些程序中,PIRNT语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PIRNT语句在QBASIC编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本节课要研究的《妙用符号》是学习PRINT语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触了编程语言的精妙之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内容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回首页

二、说大纲:

回首页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学生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三、说学生:

回首页

本次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并且有一定的争强好胜心。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多寻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本课是学习QBASIC编程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程序的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并理解什么是程序。所以学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学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没有

明显的层次及优劣的区别,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适当的调节课堂节奏,保证整体的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PRINT语句,学会运用PRINT语句编程;

巧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回首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的意识品质。

五、说重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编程。

教学难点:区别各标点符号的功能。

回首页

教学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多用眼睛观察、多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难点。

回首页

六、说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七、说教法及学法:

A、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课在全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为把重难点分解,我在教法上选择了任务驱动法和讲解演示法,通过这些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更加活跃起来。通过教师的质疑问难,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B、学法指导:

回首页

本课内容并不难理解,在学生掌握PRINT语句的基础上,我运用的学习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通过这些学法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清晰,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回首页

八、说教学模式: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索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

九、说教学过程:

1、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任务驱动的方法导出新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得出新的结论,有助于掌握本课内容。教师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请同学上机操作完成编程。

习题1:编程,运行结果为

1

2

3

4

5

习题2:编程,运行结果为

1

2

3

4

5

请学生演示程序,得出上面的结果。教师小结,出示正确的程序。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输出结果中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来的?

学生对比程序得出:PRINT语句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决定了输出结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课内容“妙用符号”。

2、讲授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通过和学生协作演示讲解PRINT语句后面标点符号的运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充分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师生合作研究的过程中突破本课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1) 教师讲解演示:PRINT语句后没有任何符号,则打印输出完本语句中的各项内容后自动换行。

X

Y

例: PRINT X

PRINT Y

END

2)分别找学生讲解、教师演示: “逗号”——不换行(标准格式输出)

“分号”——不换行(紧凑格式输出)

3)找学生讲解演示:没有指定任何输出项”——输出空行

学生可以举书上的例子,也可以自举简单的例子为其他学生讲解。

4)请学生小结刚才我们研究过的内容,总结出PRINT语句可以输出的四种不同格式,加深学生记忆。

3、课堂练习: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习题的操作,强化符号的运用和操作,在此同时教师做个别指导,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给予有侧重点的讲解。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课后练技能:略)

4、小测试: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特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分组比赛,来测试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程序:

PRINT 1,2;3,4;5;6

PRINT 7;8,9

PRINT

PIRNT 10

END

小测试1:编程使运行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测试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间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协调组织分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回首页

5、小结:在这一环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十、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PRINT语句后符号的使用方法,能顺利完成课后习题,并在测试中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完成编程。少部分学生对逗号和分号的使用还不够明确,容易混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学习中的瓶颈,应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回首页

十一、说电子版书:Word文档

回首页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指正。

《文字修饰》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文字修饰》是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第33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word2000文字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word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改变字体,如何添加艺术字,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是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艺术字。因此,可以利用文字修饰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美育教育。

单就内容,虽然学生只是掌握word的输入文章和段落排版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文字的修饰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课堂上可以以尝试性练习为本,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教师、书本的帮助或通过学习交流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word2000的操作,掌握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和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操练,使学生能熟练的使用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对文章的字体、字号、颜色进行修饰,并能对艺术字进行简单调整。

3、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重点:

文字修饰的基本方法、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调整方法。

四、 教学难点:

在文字修饰时应先选中修饰对象。并要在计算机操作中养成习惯,对对象操作时,要先选中所要操作的对象。

五、 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并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逐步揭示学习内容,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达到课堂教学素质化。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乐学”; “能学”;和“会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得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才得以实现。

六、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七、 教学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安装有word2000的计算机。

八、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二) 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 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展示一份学生手抄报作业,(一份没有修饰),请学生当评委来评一评这张手抄报怎么样?

学生通过已有生活经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修饰的手抄报由于缺乏修饰而显得

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给单调的手抄报打扮一下,使它变 “美”。这是板书:文字修饰。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 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对文字进行修饰:改变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和颜色,以及文字的简单修饰等。 课前把没有经过修饰的文件上传到校园网中,让学生先从校园网中把它找到下载下来,再打开,然后先请学生和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再自己尝试着简单修饰一下文章。这里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老师这个时候可以巡视指导学生,给一些学生一点启示和提醒,在巡视时发现其中好的学生,再接下来就请这些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设置的。这时老师主要是补充说明学生的介绍。之后可以指名一个到两个学生来根据前面同学说的方法,你来做一做,在这里老师应该给学生指出关于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在文字修饰时应先选中修饰对象。

学生在学会了基本操作后,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一些修饰。老师仍然进行巡视。之后再展示几个做的好的作品,进行一些表扬和奖励。这里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

第二层次:插入艺术字并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编辑。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文字修饰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任务: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手抄报打扮得挺漂亮的。不过阿,我还有一个要求的。在我们的word里还有一种修饰文字的方法,看过书的同学已经知道了。是“艺术字”。艺术字一般是用于对文章标题的修饰的。“艺术字”怎样插入呢?

给学生提出问题后,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简介插入艺术字以及艺术字的简单编辑方法。讲解完成后,可让学生自由操作,这里给学生8-10分钟的时间。此时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并鼓励学生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协作解决。教师也走到学生中间,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三层次: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修饰。

学生通过学习对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颜色等的修饰,以及学习了艺术字的插入和简单的编辑后,对文字修饰这一部分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此时可以再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更高的任务。请他们把自己学到的一切计算机知识融合进来,对“江雪”这首诗进行编辑、修饰等。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给予10-15分钟时间。

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进行展示和评价,对创作的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评为“小小电脑文字设计师”,并发奖。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2)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 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

价是必须。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九、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

1. 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主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内部整合。

2. 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 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 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模板《申请电子邮箱》一、说教材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

20xx年吉林省特岗教师面试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

20xx年吉林省特岗教师面试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

信息技术说课稿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胥诗燕计科一班20xx10510135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搜索网上资源》选自江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章。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浏览网站操作…

信息技术面试说课稿模板(超强完整版)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一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X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X年级学生本课的主要内容为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本课的学习将进一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详解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详解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例

小学信息技术面试说课稿各位考官早上好鞠躬我是号考生一说教材分析是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的基础之一是中最常用的工具程序之一学习这一节对于帮助学生以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教学目标根据内容分析结...

信息技术说课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它是省编高一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二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信息信息处理过程认识计算机及因特网的作用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较散看似简单每一部分只是点到为止...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

20xx年吉林省特岗教师面试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范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中公教师吉林分校20xx年吉林省特岗教师面试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范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教材分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实施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如认识Internet利用浏览器浏览...

b5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模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标题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本课是...

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范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范文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教材分析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实施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如认识Internet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信息的检索和信息的下载等操作的基础上设...

信息技术说课稿(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