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

时间:2024.5.9

第五章 摄影构图

学习要点

摄影构图

第一节 什么是摄影构图

“构图”乍一听很复杂,其实,你在拍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画面进行取舍,这就是“构图”。当你把镜头对准被摄体,准备把某一对象、某一场景再现到有框架、有一定长宽比的画面上时,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如何安排这些进入画面的视觉元素的位置、大小、疏密、比例等问题,这就是“构图”。构图是发现客观世界中各种视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中富有视觉感染力的部分运用摄影手段提炼出来,或是将各种视觉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最佳的形式表现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

摄影构图研究的范围很广:景物在画面上的布局,拍摄角度的选择;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在画面上的表现;线条、影调、色彩、光线的应用,以及利用它们来构建画面的形式等等。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最有趣的部分。所以,研究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照片的主题思想,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

1

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就是把取景框当作是一种外部世界和框内世界的界限,将框架之内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天地,把摄影者在镜头中所要表达的信息全部组织在画框内,遵循黄金分割法等经典的构图法则,画面上有明确的趣味中心点、完整的视觉形象,给人以统一、完整、和谐、均衡的感觉,这种构图较传统。

开放式的构图有些“反叛”,它只是把取景框作为在画面上的一个窗口,把取景框与外面的环境看作是一个整体,它不讲究画面的均衡、严谨,不讲究画面的完整,而强调显示画面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从而常常出现一些新奇的画面,留给观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还常令人深思。有冲击力,有反传统的一面。

这两种构图各有长处,适合表现的主题也不相同。封闭式构图多用于表现要求和谐、严谨等美感的拍摄题材,或表现严肃庄重、优美、平静、稳健等感情色彩的人物、生活场面。开放式构图在纪实摄影中最常见,它的真实、自然、现场感使观众由被动的接受化为主动地思考,对现场的动作、情节有推理联想,很容易达到拍摄的目的。但开放式构图比封闭式构图更讲究的是摄影者的主观思想,有明确的意图,并需要对摄影的各种手法有相当熟练的运用能力,否则只会弄巧成拙,令人感到画面凌乱不堪。

2

二、决定性瞬间与随意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是由法国抓拍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基于小型相机所倡导的快照美学,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决定性瞬间”指的是:任何发展运动者的事物都有着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最为接近的那一时刻,这是最为真实的一刻,它具有总结了一切和永恒的意义,它暗示者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切。而这一时刻,就是所谓的“决定性瞬间”。摄影师若想抓住这个“决定性瞬间”,首先要挖掘出事物的本质意义,然后才是能否发现最能反映本质的那一瞬间,最后才是能否利用相机抓住这一瞬间。这其中,能否挖掘出事物的本质意义,靠的是观察、思考,是一个人的综合文化素养;而能否意识到“决定性瞬间”

摄影构图

,靠的是直觉的敏感,是较强的造型能力。至于最终能否抓住这一瞬间,才是拍

摄影构图

图5-1-5 卡蒂埃-布列松,《车站后方》,

19xx年

图5-1-6 罗伯特·弗兰克,《美国285号公路,新墨西哥》,19xx年 3

摄技巧问题。所以,卡蒂埃-布列松在其《决定性瞬间》中写道:“摄影,是在一刹那之间同时对两个方面的认知:一方面是认知有关事件的意义;一方面是认知能适当去表达这个事件的精确构成。”卡蒂埃-布列松用数以百计妙趣横生又极富典型意义的照片征服千百万观众,使踏足摄影领域的人都勿庸置疑地认为瞬间的抓取首先应该先确定抓取的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意义,选择决定性的瞬间进行拍摄也就成为许多摄影者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1

决定性瞬间是一种观看之道,包含着深厚的综合修养和敏锐的观察力。它要求摄影者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理解能力,还必须掌握极其熟练的抓拍技巧,使决定性的瞬间在照片中成为典型的永恒。

在决定性瞬间几乎成了摄影者达成的共识时,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有个性的摄影家开始独辟蹊径,一反决定性瞬间的创作方式,通过极其随意的眼光观察这个平凡的世界,以表面上看去不经意的一瞥融入摄影家对生活独特的见解。同时,一些更有胆识的摄影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尝试,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Robot Frank,1924-),他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卡蒂埃-布列松的“瞬间论”。他认为, “摄影不应记录无所为的刹那,摄影不必要摄取情绪最高涨的瞬间2”。他的代表作《美国人》体现了他这种创作理念,并使得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摄影史上耸立了30年的著名纪实摄影家。弗兰克“以一种自然的、随意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风格拍摄,充分表现了那些疏远而孤独的美国人在最普通的公开场合下从事最平庸的活动的瞬间,表现了媒体从未展示过的美国人的忧愁和醒悟。3”影集一出版,美国人无法接受弗兰克运用广角镜头和不完整的构图,打碎了决定性瞬间的决定作用,从琐碎的生活细节中将美国人的生活状态表现得有时甚至是“不堪入目”,从而确立“随意性瞬间”的著名理论和创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弗兰克的深刻之处,看到随意性瞬间对开拓摄影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性,也因此让摄影1

2 窦海军. 理解卡蒂埃-布列松[J].中国摄影,1999(1):27. 转引自冯建国.跟亚当斯学摄影[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51.

3 冯建国.跟亚当斯学摄影[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51.

4

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决定性瞬间不能每时每刻像绘画那样在画布上惨淡经营地构建完美的典型瞬间,一旦处理不好,过于完美典型的瞬问反而失去摄影所固有的真实、自然、鲜活的个性。随意性瞬间更要注重瞬间事物的选取,众所周知,摄影的可阅读性就在于它曝光的总是些可以辨别的并被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但是随意性瞬间所选择是我们所不熟悉的角度用来表现再熟悉不过的事物才能引起人们对此的共鸣。决定性与随意性,都是一种选择,哪一种选择更适合你的表现对象,这都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

第二节 提炼构成画面的视觉要素

线条、形状、影调、色彩和质感等是构成摄影画面的视觉要素,是传达视觉信息的语汇,摄影者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这些视觉形象的不同组合来表达,了解视觉语言本身的含义及其不同组合给人的不同感受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内容。

1. 线条

被摄体的边缘轮廓、形象与形象的交接处、不同色块之间的分界线、光影的明暗交界处、有一定规律的点的连续等等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线条——垂直线、横线、斜线、曲线、折线以及向各种不同方向延伸的线条。线条在塑造可视形象的同时,还起到引导、分割、联结及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等作用。画面上主要线条的延伸方向还可以影响影像所要传达的气氛和感觉,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关注线条的走向有助于创作出更符合自己所努力营造的氛围的影像。

横向线条能使人联想到地平线、平静的水面、无垠的平原和人平躺着的姿态等等,给人恬静、安宁、沉稳、开阔、平坦的感受和舒展、延伸的稳定感,它们传达和平安宁的气氛。但是,水平线结构由于缺乏透视感,对画面空间深度的表现不利,容易造成画面的单调。

垂直线能使人联想到挺拔的树干、电线杆、纪念碑和人的立正姿势等,由于垂直线引导视线上下移动,给人以高耸、挺拔、雄伟庄严、刚健挺拔和向上升腾的力度感,一般适宜强调建筑物或树木等的高耸、挺拔,人物的庄严、伟大。

斜线能使人联想到各种运动着的生命体、倾倒中的物体等,给人以惊险、奇突和出其不意的感觉,同时,更易于传达出动感,使影像富有生气。

5

而曲线使人联想到袅袅上升的轻烟、飘动的浮云、挥着的飘带、人的舞姿、蜿蜒的小路和溪流、起伏的沙丘等等,给人以自由活泼、优美飘逸、轻灵流畅的运动感。也使画面的节奏韵律感和空间深度感进一步增强,意境也更加深远。

2. 形状

任何一个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它作用于人的视觉是整体的,借助形状眼睛可以迅速地识别不同的物体。因为,观察者首先是被物体的轮廓线条形成的特定形状所吸引,进而才去关注质感、色彩及结构等。

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物体的形状产生很大的差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精练地概括了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同样的对象会呈现不同的外形,而不同的外形又会在欣赏者的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在拍摄时要认真观察,选择最能表现主体特征,使主体呈现最美的外形的角度。或通过改变拍摄角度,强化和突出某些形状以表现主题。

突出形状的有效方法是使主体的影调或色调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在简洁、单调的背景衬托下,具有丰富细节的被摄体的形状就更加醒目。有时,在同一个画面上出现两个不同形状的物体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也会起到相互加强的作用。

光线的处理对于形状的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顺光利于表现受光面的形状,但是物体的轮廓形式比较差;侧光、斜侧光可以形成物体表面的受光面、阴影面、投影,利于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轮廓;侧逆光、逆光是表现物体轮廓的最好光线,剪影、半剪影剔除了被摄体的质感、结构、色彩等信息,是表现形状的最有利的形式。

3. 质感

质感是物体表面的纹理结构,它再现出物体的表面构造的性质,唤起人们与接触那种物体相联系的感觉和知觉,间接引起你的触觉,给照片增强了真实感。无论是光洁的玻璃表面、粗糙的石头,还是小猫头部的细毛,都说明物体有不同质感。质感在给予我们物质印象的同时,还帮助我们感受物体的重量与体积,软度和硬度。在一个二维画面里,质感有助于传达出被摄体的三维空间,使照片中的物体看起来更加生动,给观赏者以更强烈的视觉刺激。

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质地不同,其表面结构特征不同,则其对于光线的反射特性也不同,在摄影过程中表现其质感的方法也不一样。粗糙表面结构的物体,如老年人的皮肤、皮毛、麻布、树皮、黄土的墙面等,可以采用具有一定亮度的、与物体表面呈一 6

定角度的侧光、侧逆光照明,表现出粗糙表面的质地。

而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如金属制品、油漆木器、瓷器、塑料、丝绸、玉器、皮革等,对投射的光线既有各个方向的反射,也有成一定方向的单向反射。在照明光滑表面结构物体时,应当采用倾斜的、从一定角度射向被摄体表面的散射光,并且要注意选择能见到其表面高光的位置拍摄,注意形成其表面高光点。

4. 色彩

色彩是构成画面的另一重要的视觉要素,它不仅可以更真实、准确地再现绚丽多彩的世界,还能引起欣赏者最强烈的情感反应。与其他视觉要素相比,色彩对于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表达摄影者的思想和感情更为有效。和谐悦目的色彩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而不和谐的色彩令人心烦意乱,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在摄影中把握住色彩与情感变化的关系,有利于控制好画面色彩的基调,达到完美的色彩表现。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主要是由于人的感官在受到色彩的刺激后所引起的与温度感觉相联系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说,倾向于红、橙、黄等的色相为暖色,给人以一种热烈、温暖、积极、热情的视觉感受;而倾向于青、蓝、紫等的色相是冷色,给人一种寒冷、严峻、冷静、收缩的视觉感受。

现代艺术对色彩感情的运用更含蓄和寻人耐味,但也必定是按照画面人物的特殊风格或作者的主观感受来配用色彩。如影视中就常常利用服装色彩来暗示人物的性格、心理或心情等。摄影构图时注意运用色彩的感情和象征,有助于画面内容的表达和主题的深化,进一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对比指画面不是以某一种颜色为基调,而是以两种对比色彩为基调,如冷暖色对比、互补色对比、明度的对比、饱和度的对比等。

色彩的感染力在许多时候是利用色彩之间的对比、烘托来增强的。利用互补色等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组成画面,能给观众很强的色彩刺激。因为,这些色光波长的差别相对很大,我们的视觉在感受这些色光时,往往要迅速地从较短的波长移向较长的波长(或者相反),因而受到的视觉刺激比较强烈,使我们产生一种鲜明对比的感觉。摄影者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对比配置色彩的效果,去强调画面色彩的多样性,或用色彩的对比去突出被摄主体。主体的色彩与环境的色彩对比强烈时,主体便鲜明突出,利用色彩对 7

比,能使画面富于变化或产生韵律感。利用色彩对比,也有助于营造画面意境。 色彩的和谐

色彩的和谐指整幅画面上色彩配合的统一、协调、悦目。和谐构成与对比构成的色彩效果相反,它不给人们强烈的色彩刺激,而追求色彩的和谐与协调,即尽量使观者感到优雅、舒展、平静、悦目,以柔和的色调唤起人们的美感。色彩的和谐包括同类色和谐和类似色和谐,明度不同的同一种颜色称作“同类色”,如淡绿、绿、深绿或者浅红、红、暗红等。含有同一种色光成分的一些色彩,称为类似色,如红、红橙、橙、黄橙之中都含红色。

黑、白、灰都不含彩色成分,被称作“消色”,消色在彩色摄影的色彩配置和视觉效果上有很积极的作用,首先,这三色都是调和色,在色彩对比强烈的画面上间之以消色能使对比过于强烈、刺目的色彩显得协调。其次,黑、白、灰三色能以自身的特点来衬托其它色相,从而使该彩色的色彩特征显得格外鲜艳明快。如果邻近黑色的色相是暖色会更增温暖感;邻近白色的色相是冷色则更显冷意。而灰色的衬托能使明度较高的色相显得既鲜明又柔和。在彩色摄影中,如果黑色面积较大,会给人神秘和庄严感;如果白色面积较大,能使画面显得高雅和纯净;而灰色面积大,能使画面朴素与和谐。

第三节 处理好画面的主次

一幅画面的构成,其中必然有主要对象、次要对象和环境背景,在摄影画面中就形成了主体、陪体和环境。它们是构成画面影像的主要成分,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及处理方法。

1. 拍摄主体的确立

主体是吸引摄影者产生拍摄欲望的主要因素,是画面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是整个画面的结构中心,是摄影者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主要形象。作为画面主体的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个体甚至局部。作为画面主体并非一定要具体的人或物,线条、形状、质感、色彩、光影以及由它们所构建的有意味的画面形式都可以成为画面主体。

由于画面主体可以传达出作者的表现意图,因此,必须用各种手段来突出主体。突出主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主体充满画面,使观众一目了然,这是一种偏重写实的直接处理主体的方法,可以通过靠近拍摄或使用长焦距镜头的方法来实现。

但是,在大多数的摄影画面中,光有主体是不够的,有时要求展示主体与周围环境 8

的关系,表现透视效果和比例大小,或者讲述重大事件。这时,还需要陪体和环境来烘托,对主体的安排就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画面的中间位置往往被认为最容易突出主体的位置,在需要强调秩序、严谨和稳定的时候,这也许是安排主体的最佳位置。但是,主体位于画面的中间位置显得过于均衡稳定,也容易引起人们视觉的疲劳,缺乏生气和变化。要获得更生动的画面效果,你可以借鉴传统绘画构图中的九宫格式(见第二节),把画面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三等分,等分线位置或等分线交叉点位置是处理主体比较优越的位置。这些位置接近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的黄金分割比,实践证明,把主体安排在趣味中心位置可以使画面获得完美的均衡、和谐,以及愉悦的视觉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画面中具有方向性线条或光线的指引,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主体,也可以用以下介绍的对比手法来突出主体。

2. 陪体的处理

有些画面上只有主体而没有陪体,但是,在一些情节性强的画面上,陪体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它和主体互相呼应和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到陪衬、渲染和说明主体的作用,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画面的主题思想。

陪体在画面上能帮助主体更深入地阐发主题,也可以帮助观众理解主体的精神、动作和内在含义。在《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的画面上,一只干瘦如鸟爪的手搭在一只红润的白人的手上,如果没有那红润、宽大的白人的手作为陪体来衬托,黑人那黑瘦、干枯的手就不会给人们那么大的视觉冲击力。画面通过这一细节形象地把由于干旱、饥饿使得乌干达许多人濒临死亡这一灾难传达出来,这远远超过千言万语的描绘。

陪体毕竟是画面上的次要部分,它必须服从主体的需要。陪体的线条结构、方位朝向也必须与主体相呼应,陪体在动作、神情方面要与主体密切配合。总之,陪体要尽可能地配合主体,烘托主体,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画面才能向欣赏者传达明确的主题。当主体本身的表现力已足以说明问题时,可以不要陪体,或陪体不出现在画面上,形成“意在画内,形在画外”的含蓄感。

3. 环境

环境是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包括前景和背景。前景是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背景是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或空间。除了某些特写镜头,一般来说,一幅画面可以没有前景,但背景总是以各种方式存在着,它和主体几乎是不可分割地联系为一个整体。

环境可以说明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的时空条件,渲染画面气氛,同时通过典型环境来表现本质特征和主题意境,并作一定的渲染以加强主体的表现力。环境处理得成功与 9

否,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第四节 选择好拍摄点

相机镜头相对被摄体的方位称为拍摄点。拍摄点是影响摄影构图的首要因素,通常所说的“移步换景”说明了通过改变取景范围、拍摄方位及拍摄高度,同一个场景会拍摄出造型效果完全不同的照片。

选择好拍摄对象以后,照相机与被摄对象间的距离、方位、高度是决定所摄照片画面性质的三要素。其中,距离是一个基本要素,照片画面形式特征一般是由景的大小来决定的,而距离的远近直接关系到景的大小,方位和高度的功能则在于强调、突出或夸张被摄对象的某些特征,而弱化另外一些特征,以强化摄影者主观情感的表达,从而使画面带上鲜明的个性。这也说明了摄影的“纪实性”是有限度的,摄影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前提下,同样可以通过角度的选择对被摄对象进行主观的甚至是歪曲的表现。

通过选择最佳拍摄点使画面以最完美的形式表现主题内容,概括且准确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形态,生动而突出地展示被摄对象的空间位置。

1. 拍摄距离的选择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到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在摄影中通常用专用术语“景别”来表示。根据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被摄主体所占画面面积的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变化规律,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五种。

不同的景别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因此要根据表现意图决定景别,这可以借鉴绘画理论中的“远取其势,近取其神”,当你表现的是辽阔的环境场面,以气势取人,就用远景;表现一定环境中的人物活动全貌,展示一定环境下发生的故事情节,就用全景;中景则重视情节和人物的动作交流;近景和特写则强调了人物面部表情和情绪的细微变化。 远景

远景构图多用于描绘某种特定气氛和交代环境概貌特征,主要以它所独有的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和宏大规模来感染读者。在拍摄时要从大处着眼,以气势取胜善于调动一切手段表现出空间深度,如适当安排前景,选择延伸到画面深处的线条,采用侧光或逆光以充分显示空气透视效果等。此外,还要注意利用大自然中的线条表现,包括江湖河道走向,田野地形图案,山岳起伏形状,乡间崎岖小径等,并利用天空的云层彩霞的变化与地面的明暗色块相映成趣,增强画面的形式感。这些都是使远景画面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10

全景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如人的全身,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全景的拍摄距离比远景近,拍摄范围相应地缩小,能够表现出主体的全貌,但是环境特征也能得到一般的交代。全景的范围大小取决于拍摄现场的面积或对象体积的大小,拍摄距离差别很大,一般没有严格统一的规定。

如果拍摄画面以人物为主,全景通常要表现人的全身,表现人物动作、姿势、体态的全貌,全景能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全景画面要确保被摄主体外形轮廓线的完整,但一般不宜顶天立地,要在主体周围保留适当的空间。

中景

中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较小,一般在距离被摄体较近位置表现主体的主要部分,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范围较小。在人物场面中,通常表现人物膝盖或腰部以上的相貌,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中景可以用来表现人际交往或生产活动中的主要情节,交待人物间的感情交流,生产中的动态人物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主体和环境的关系。在拍摄人物中景时要注意保留人物的动作、手势的完整,避免诸如手臂挥出画面,上半身被画框切割等。

近景

近景用以表现物体,只能表现被摄体最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强调出物体的质感特点及结构特点;如表现人,通常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肖像,从而,充分展示人物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内心活动。近景画面上环境和空间的作用降到次要地位,主体形象得到进一步突出。但是,在风光摄影等题材上,中景和近景没有明显的区分界线。近景在人物肖像摄影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它适宜细腻地描绘人物面部特征和内心世界,因此有“近取其神”之说。

特写

照相机只能摄取被摄体的某些局部和细节,或以整个画面去表现某种小的物件,这类效果照片称为特写。

用特写来表现的对象,充分利用了摄影镜头在成像上的纤毫毕露的特点,细致地描绘人物的脸部表情,物体的细部影纹和层次,可以起到突出、强调被摄对象或它的局部 11

的作用。特写把被摄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背景简洁,主体形象鲜明突出,容易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特殊的艺术感染力。《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就是利用特写镜头,通过一只干枯的黑人的手和一只红润宽大的白人的手的对比,表现出干旱的严重性,看后令人触目惊心。

由于各景别强调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必须注意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意图来决定景别。如果要强调整体气势的应用远景;拍摄舞蹈演员旋转动作的要用全景;如果是反映纺织女工熟练操作的画面,应包括她的一双灵巧的手,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刻画应选择近景、特写。摄影者在取景构图时就要确定景别,尽量把构思和景别完成于一次拍摄之中。 2. 拍摄方向的选择

水平围绕一个被摄对象,有很多的拍摄方向可供选择,但一般可分为五个基本方向。五个拍摄方向都有其表现的侧重点,只要摄影方向有了改变,画面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视觉效果也就大不一样。选择拍摄方向,就要寻找到最能表现主体特征,主体和陪体获得和谐统一,并表明主体和环境关系的拍摄位置。

正面拍摄

照相机镜头对着被摄体的正面位置拍摄即正面拍摄,正面拍摄能真实地反映对象的主要外部特征和正面全貌,展示被摄对象的对称结构。从正面方向拍摄人物,可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也能使画内人物和画外观看者的视线产生直接的交流,使人产生一种亲近感,缩短了观者和画面人物的心理距离。从正面方向拍摄国家机关建筑及宗教建筑等突出其雄伟壮观,又能给人一种庄重、严肃和稳定的感觉。拍摄重大会议或重要仪式一般也要以正面角度为主角度。

正面拍摄的缺点是被摄体在画面上只有高度、宽度而没有深度,所以影响了对象的立体感、纵深感的表现,一般适宜于表现静止物而不宜表现具有方向性和动作速度的对象。

正面拍摄的画面因过于对称、缺少变化而显得比较呆板。摄影者必须通过画面造型改变它在视觉上的平淡效果。比如利用深色前景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利用侧光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在彩色摄影时也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来改变画面的视觉效果等等。 斜侧面拍摄

斜侧面方向拍摄就是把摄影位置由正面移向主体左侧或右侧方向拍摄,这些方向可 12

供选择的位置很多,但采用得较为普遍的是相机位于与主体成30至60角的位置上。这些角度拍摄既能表现出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又能表现出它的侧面形态,使被摄对象产生方向性的透视效果,改善了正面构图的平淡和呆板,使画面更富有生气和动感。

斜侧面方向还可以有重点地交代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易于处理画面主次。如两人交谈,斜侧方向拍摄能明显地造成人物的一正一反,突出主体。 o o

正侧面拍摄

相机与主体正面方向成90,就构成了正侧面构图。正侧面拍摄能够表现出被摄对象的侧面特征和外形轮廓,用于拍摄芭蕾舞演员,田径运动员等,可以使人物的姿势动作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正侧方向特别有利于表现运动物体的形态轮廓线,突出动体的速度感。有些物体只有从侧面才能看清它的外貌、例如女性人体的轮廓线条、各种车辆的外貌等都有这种性质,在这种情况下侧面角度就能更好地表现对象的特色。用正侧方向拍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如外事迎送活动中的亲切握手或热情拥抱等镜头,能同时把双方的表情、动作等在同一画面中强调出来,不会发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用正侧方向拍摄建筑物也会产生与正面角度拍摄一样的缺点,由于缺少透视变化而立体感较差。用于表现近景人物,虽然能较好地表现对象脸部的轮廓线条,但是对鼻梁太凸或太凹的人物,用正侧方向拍摄又会使缺点暴露得十分明显。所以用正侧方向构图表现物体或人物都要从实际出发。

o

背面拍摄

背面这个角度常容易被人忽视,实际上背面拍摄对于表现人物以及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有特殊的效果。背面拍摄通过抓住人物背部的一些特殊的动作姿态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使画面显得含蓄,而且容易激发欣赏者的兴趣和想象力。背面拍摄还常常使主体和背景融为一体,使观者能从背景情况中猜测到主体的内心。

从背面角度拍摄事物,主体背面一定要有特点,如人物后背的装饰品,衣着的特殊图案和花纹,以及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体态动作等,比如抓取人物伸在身后的手上动作来吸引观众视线,再把人物背影同环境相结合构成有完整视觉印象的画面。如果人物背面毫无特点、又缺少环境烘托,就不宜采用从背面方向拍摄。

3. 拍摄高度的选择

拍摄高度包括平摄、仰摄、俯摄三个角度的选择。拍摄高度对画面的结构布局有很 13

大的影响,如画面上地平线的高低、景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前后景物的呈现程度、景物的远近距离感等。而且拍摄高度往往还寄托着摄影者褒贬好恶的情感。

平角度拍摄

这是在正常情况下,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使人感到自然、真实和亲切,是被运用得最广泛的拍摄高度。尤其是在人像摄影中,一般采用平角度拍摄,不会使被摄者产生透视变形,还给人以心理上的亲近感。 但是,平角度拍摄往往把同一水平线上的前后景物相对地压缩在一起,容易使主体与背景重叠,也不利于空间感的表现。因此,平角度拍摄要注意选择、简化背景,通过运用景深或镜头的透视等造型手段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俯角度拍摄

俯角度拍摄,如同登高望远一样,视野更加辽阔宽广,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地面上的远近景物、环境特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渲染,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交代被摄景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画面的空间感也能大大增强,从而展示出广阔地面景物的图案美。利用俯角度和远景拍摄,可以描述环境特征及盛大场面,如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广袤的原野等地形、地势及群众集会、游行等壮观的场面。俯角度拍摄还有利于利用一些色调单一的景物如水面、地面等作为背景,具有简洁画面,突出主体的作用。

俯角度拍摄由于透视的变化会使被摄对象产生变形,拍摄人物一般总带有较浓厚的情感色彩,俯拍镜头将人压降到地面,使人显得更渺小,因此在影视摄影中常用于丑化反面角色或表现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

仰角度拍摄

仰角度拍摄拍摄点低于被摄体,改变了画面的透视感和高度感,特别是近距离使用广角镜头仰角度拍摄,被摄体的透视感和高度感会得到明显的增强,有利于表现出挺拔、崇高和伟岸的气势。在影视拍摄中,常用仰角度来表现英雄人物,渲染人物昂扬的精神面貌,使观众产生敬仰之情。拍摄一些跳跃动作,如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跳高、跳远、跨栏、篮球和排球等活动,要使画面形象产生腾空或飞跃之势,也应该用仰角拍摄,这样能使观者产生比实际观看更强烈的高度感觉。在拍摄时装时,经常用仰角度拍摄,使模特身材更加修长。

仰角度拍摄的照片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在风光照片中以大面积的天空为背景,画 14

面显得十分空灵,具有抒情写意的风格,并且在简洁的背景衬托下,主体景物轮廓清晰,十分突出,而大片的天空和云彩令人心旷神怡,给观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确定了拍摄对象之后,应围绕被摄对象多观察一下,看看远近、正侧、高低,哪个角度能取得最好的画面构图,最能体现表现目的。

第五节 摄影构图的造型法则

摄影构图,就是把线条、形状、质感和色彩等各种视觉要素有机地统一在一个画面里,以最简单、清晰、有效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欣赏者。对于这些视觉要素,根据一定的造型法则加以组织,才能把这些要素结合成一个和谐的可以理解的整体,通过美的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给欣赏者以美感和启迪,从而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

1. 对比

在造型艺术中,对比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明暗、虚实、大小、方向、形状、质感、色彩、内容等种种差异,都可以用来对比。一个画面如果缺乏对比,就显得单调、乏味,要使这些照片增色,就应当尽可能多地利用和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强调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把画面所描绘的事物和形象的性质及个性特点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使画面产生更加生动的效果,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也更强。《乌干达干旱的恶果》就是通过对比产生作用,从而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对比,可以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重要部分,并使这些部分成为压倒其它部分的趣味中心。

2. 节奏

摄影中的节奏是是指某些造型形式在画面中有规律地交替,并以一定的间隔重复出现,而形成一定的视觉节奏感。节奏源于生活,它存在于和谐优美的花瓣,冲向岸边的层层浪花之中;在成熟的麦穗中,子粒一个挨着一个地交替排列着;在沙漠里,风把沙子吹成别具一格的皱褶;在犁过的田地里,垄沟一条挨着一条地向地平线伸展而去??善于观察的摄影者能从生活中发现富有节奏感的构图。

形状、线条、影调和质感的重复出现并伴有重复出现的间隔都能构成节奏。篱笆、成排的柱子、长廊、建筑物的窗户都是利用重复形成节奏的明显的例子。只要画面上主体的形状、大小基本统一,主体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画面就会产生重复节奏。此外,透视的远近、色彩的进退、比例的大小、线条的曲直也可以构成视觉上的节奏。

节奏是一种质朴而且容易掌握的组合形式,它给人以明朗、单纯的印象和强烈的秩 15

序感。“通过节奏,观众的注意力从画面上一个物体被引向另外一个物体,像音乐和舞蹈一样,它的运动节奏有时断断续续,有时流畅无阻,有时快,有时慢,有时连绵不断,有时嘎然而止。”但节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它缺少变化,过多的应用画面会显得呆板,因此,对形成节奏的线条、形状等应该从量的方面加以控制,使之适可而止。其次,节奏产生的整齐一律大都没有中心,主次不分,从结构角度看,它缺乏向心力,因此,可以通过将个体单元设计得富有新意,使它的大小、方向、形状、色彩等产生变异,成为画面的结构中心。

3. 对称和均衡

平衡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要求,因为平衡的形式能给人以稳定、和谐、完整和安全的感觉,因此,摄影作品能否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画面是否平衡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称和均衡是使画面取得平衡的具体方法。

对称的构图通常给人的感觉是严谨、庄重和稳定,宗教建筑、政府机关常采用对称的结构布局,这时对称形式传达出庄严和神圣。如北京的故宫,不管是整体布局还是局部建筑都是非常对称的,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象征皇权的尊严。在表现某种庄严、神圣的主题或强调某种形式感的时候,对称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对称又使人们联想到安详、宁静、和谐,在表现抒情、平稳、安静的内容时经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对称构图还有一定的装饰性,在静物摄影中也常采用。

通过对色彩的安排、纹理的刻画、光线的选择等方法,让原先非对称的物体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形成均衡效果,是获取平衡效果的另一个途径。均衡在静中倾向于动,较之对称显得生动、有活力,它不要求画面两侧存在质和量的对等,它们通过一条假想的中轴线存在对等关系。事实上,这类非对称的均衡较之先前的对称平衡更普遍地应用于摄影实践中,而且这种非对称平衡的构图更生动。

起均衡作用的构图成分的选择不单纯指形、影、色等形式上的均衡,还涉及画面内人物之间的关系及运动方向等内在因素,如:在画面人物视线或建筑物朝向的前方,留有足够的空白,这样给观察者的思绪提供回旋的余地,引导观众的视线,有利于画面的均衡。同样,在运动体前方有足够的空白,在观众的视觉心理上产生畅通无阻的感觉,能增强动体的动感,也获得视觉上的均衡。

4. 多样统一

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多样统一所产生的整体效果就是和谐。多样统一体现了生活、自然界中对立统一的规律;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的整体。“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16

多样统一的法则的形成是和人类自由创造内容的日益丰富相联系的,人们在创造一种复杂的产品时要求把多种的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这一基本法则包含了变化以及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比例等因素。所以一般都把“多样统一”作为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摄影创作中要达到多样统一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拍摄对象在主题中统一。这是获得统一感的最简易的方法,只拍摄和中心思想有关的人和物,尽可能地排除和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人或物,整个画面的各个形式因素中有一个中心,各种形式因素都围绕这个中心组织安排,形成一种秩序。

(2)通过组合获得画面的统一感。这种关系就像树根和树干、树枝、树叶的关系,很多东西都是由一个形象生发出来的。前面所讨论的节奏中,把相似的形状放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间隔的组合,这种组合的重复可以产生出一种节奏,表现出动感,又把整个画面中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多样统一形成了整体的和谐,一切局部都从属于整体,局部的魅力在整体中显示出来,同时在整体中又保持了局部的相对独立性。

摄影构图的造型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观念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特别在形式美的运用上需要结合具体内容灵活地掌握,形式美运用应当有助于美的创造,而不是束缚美和艺术家的创造。石涛曾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是说高明的艺术家不是把形式法则看作凝固不变的东西,而是善于根据创作的具体要求灵活运用形式法则。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曾经说过:“好的构图只是一种观察被摄物的有效途径。它是无法教给人的,像创造性一样,它是一种个人逐渐形成的素质。”

摄影做为一门艺术,艺术家应追求自己的个性化表现形式。而构图原理的应用,可以把各种视觉要素加以组织,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艺术家对现实的见解和看法作为一种思想向观众表达清楚。运用构图原理,能把具有不同大小和不同吸引力的形状,不同的色调和质感以及形形色色的拍摄对象联系起来,使中心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把你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形象,使摄影师的感受得到充分的表现。

17

更多相关推荐:
摄影构图总结

相信大家听过黄金分割或者黄金分割点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

摄影构图的技巧与心得

嫁啦啦结婚网摄影构图新观念1向绘画学习构图的原因摄影与绘画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不能用绘画的标准来衡量摄影但我们可以从绘画艺术中找到很多艺术手段应用于摄影上尤其是摄影构图上绘画发...

学习总结的关于风光摄影构图十技巧

学习总结的关于风光摄影构图十技巧风光摄影构图十技巧对于摄影,我小时候挺陌生的,但是还是挺喜欢的,我没有相机的我觉得每一个瞬间都是美丽的,我知道摄影能把美好的记忆留下,使我对摄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以前对摄影的了…

摄影总结原版

名词解释1仰拍平拍俯拍1平拍就是指拍摄点与被摄对象在同一水平线上拍摄平拍所构成的画面效果接近于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它所形成的透视感比较正常不会使被摄对象因透视变形而遭到歪曲和损害平拍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是往往把处...

浅谈摄影构图技巧

浅谈摄影构图技巧罗谦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哈尔滨巧0000摘要就像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一样构图就是摄影表达的工具日常交际离不开语言摄影表达离不开构图构图有很多种形式很多因素都影响构图本文主要从摄点的画面...

摄影艺术总结

摄影艺术课程学习小结摄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一学期我们的摄影艺术课程快结束了,回想起来,我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发现与留住生活中的美。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摄影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

《摄影构图圣经》读后心得

摄影构图圣经读后心得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相机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一个必需品人人都爱拍照摄影也随之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摄影技术同时也提高了摄影艺术水平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手中拿着一台不错的相机却拍出很普通的相片没有体现...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摄影构图是电视系各专业的基础课主要以固定画面为基础研究摄影画面构成的技巧和影视摄影画面创作的基本规律编导摄像灯光剪辑制作主持人都需要讲课大纲出自郭艳民的摄影构图第一章摄影构图的概念及其创作规律第一节摄影...

摄影构图常用方法

浅谈摄影构图常用方法同绘画一样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摄影构图起着突出主体吸引视线简化杂乱给出均衡和谐画面的作用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常能给人以满足的感觉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还决定着构思的实现构图往往是摄影作品成败的...

摄影构图的五种常用方式

摄影构图的五种常用方式教学目标1学会并了解摄影的构图概念及其重要性2了解常用的五种构图手法3学会如何在相应的场景下运用相应的构图手法4感受摄影的魅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摄影的五种构图手法及其合适的运用技巧难点如何在相...

再谈风光摄影构图技巧

再谈风光摄影构图技巧构图是摄影第一步虽然摄影构图的规则不是死的但了解构图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在观赏好作品的时候也可以了解拍摄者为什么要这样拍对自己的提高也很有帮助本文就摄影的构图做一个介绍虽然本文只要是着重在...

风光摄影器材光线构图技法

风光摄影器材光线构图技法风景摄影是最受欢迎的摄影主题之一细腻的画质清晰的细节表现纯净的色彩表现稳定而耐看的构图是理想的风景摄影的要素风景摄影的构图主要在于画面形式感上将景物抽象成点线面从中寻找规律便能组成具有形...

摄影构图总结(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