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思想史作业

时间:2024.4.27

2.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1、“朱子读书法”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①循序渐进。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②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他提出“精思”是一个“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③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虚,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所谓“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④切己体察。朱熹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

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⑤着紧用力。第一,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第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发对松松垮垮。⑥居敬持志。是朱熹最重要的读书法。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启示:朱子读书法是朱熹自己长期读书经验以及对前人读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其中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永、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思想都是在读书治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今天对我们也有借鉴作用。

3、试述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是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他还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并主张世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夸美纽斯要求用班级授课来代替个别教学,即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提出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使传统的个别教学转为集体教学,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这一改革措施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完全符合近代学校教

育,特别是普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后来整个世界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班级授课也存在着某些弊端: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学生动手机会较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它的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固定化、形式化,不能够容纳和适应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它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它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独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符合近代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因而为后世所广泛采用。

4、试述苏格拉底产婆术思想及影响

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教学的创立者——苏格拉底的教育教学手段采用的是一种谈话的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这在西方教育史上是最早的启发教学。后人将他的问答法教学形式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 。而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五义"

和"非正义"的对话,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启发式也是从苏格拉底方法发展而来的。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可取之处,它可以启发人的思想,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他用辩证的方法证明真理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而它的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自觉地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它只适于人们已知的东西,而不适于未知的东西。

苏格拉底“产婆术”(又称为“问答式教学法”)在欧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义,对后世的教学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自它问世以来,曾被世界各国学校广为采用。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5、--1)3、结合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谈谈你对大部分

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的看法。

学生写作文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导致学生作文一层不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现在的语文教学,不是着眼于学生终身的发展,而是为了应试而教学。因此,学生常常就是一学期面对一本教材、学生整天都在学教材、做题目,阅读其他课外书籍的时间很少,很少有机会接触生活这本书,所以知识面极其狭窄,身心极其疲惫,可以说是“死读书、读死书”。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完全背道而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包含三方面涵义:一是生活决定教育。二是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们不能教死书,死教书,学生们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创造,要在用脑的同时,要用手去实验,手脑并用才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改变老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改变写作的“传统模式”。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所以我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谈谈对“作文”的启示:“生活及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而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就是语文,语文

就是生活”,用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并乐于思考、练笔,身边时时有素材,生活处处有文章!

陶行知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语文不能脱离生活,作文不能脱离生活实践。让学生走进生活固然是一种办法,但学校是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场所。要改变一学期一本教材的“死读书”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想方设法是写作内容贴近生活。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在写作中,应该注重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要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造,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感知生活,把生活再现到作文中的能力。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我深深体会到:抓好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只有鼓励学生走向生活,写作面向生活,才能将生活引入作文中。我深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并时刻更正教育方向,反思教育的心得,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只有让生活回归学生的作文中,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开阔生活,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表。因此,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生活、作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那座桥,力求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让作文进入学生生活。

2)结合本课程所学知识,请提出如何促进小学教育与实践更紧密结

合的措施(至少三条)

(1)倡导语文综合性的活动,这其实就是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运用。比如语文综合实践课中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小品、相声、课本剧等,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紧紧抓住综合活动,积极开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整体训练,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3)在校内组织各项活动如开展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比赛人物专访等活动,创办文学社刊物,为学生习作提供一方乐土。

总之,“生活即教育”下的语文观,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她是在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努力让学生在走进生活中学习语文。当然还要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容,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贴近生活。总之,我们应该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作指导,建立开放的语文教育形式,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篇:《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作业1-2


课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 苏格拉底

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一生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他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流传的开创者,他探究事物本性,探讨普遍定义,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3、 双城论

罗马帝国时代神学家奥古斯丁政治思想中最具影响的内容,他把世界区分为“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他认为两个城的分野源于天使的反叛,直接起因则是亚当的堕落。地上之城为自己自豪,天上之城为主自豪。实质上,两个城的区分是依据基督教伦理对人的区分。

4、 神学政治观

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地位。视《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5、 阿奎那

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毕生从事神学的研究和著述,其中《神学大全》是他阐释神学思想最重要、系统的著作,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6、但丁

意大利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光驱者。他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论世界帝国》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材P3-5

要点:(1)政治思想的概念P3 (2)其基本特征P3-5

A、阶级性与社会 B、时代性与继承性 C、民族性与交汇性

2、 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教材P18-20

要点:(1)城邦的概念及其特征P18

(2)城邦的阶级划分及享受政治权利的状况P19

(3)希腊民主制度特别是雅典民主制的概况P19-20

3、 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那些?教材P54-56

要点:(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

(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课二、 名词解释

1、权力政治观:主张国家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就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斗争,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在一个国家内部,权力体现为让人畏惧的实力或暴力;在国与国之间,权力意味着独立,不受外来侵略与暴政的干涉。

2、莫尔:英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著作《乌托邦》在批判现代社会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在乌托邦里,人们消灭了私有制,消除了剥削,削除了贫富分化,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莫尔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以共同劳动为基础的公有制的设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他还明确地提出了要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3、自然状态: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霍布斯假设了一个自然状态,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人们趋利避害的利己本性,这种自由又平等的状态就充满了战争。因此,人们通过自

然法的规诫作为行动指南,走出战争状态,成立国家。

4、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公民自由,宗教宽容和君主立宪是其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他在《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了法治、分权的政治制度设计,总结了英国自中世纪晚期以来形成的宪政与法制权统,对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社会契约论:是法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的政治思想理论。他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及个人权利的保障等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它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他的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6、杰斐逊 :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三、问答题:

1、分析布丹国家概念的主要特征。教材P89—90

要点:(1)国家概念

(2)国家的四个特征:家庭、共同财产、主权、合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教材P168—170

要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在政治方向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法律改革和议会改革,完善政治体制,缓和社会矛盾,扩大和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力。

(1)功利主义成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2)自由主义关注的重心从政治自由转向社会经济领域的自由

(3)保守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批判的空想共产主义对工人阶级产生了重大思想影响

课三、名词解释

1.黑格尔

乔治⊥廉「ダ锏吕锵!黑格尔,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

青年时期的黑格尔在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推崇理性,主张人权,他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制度的黑暗,渴望德意志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与兴盛,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

黑格尔晚年的思想渐趋保守,在继续主张改革和进步精神的同时,极力论证普鲁士专制君主制度的合理性,赞美普鲁士王国。1821年,黑格尔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法哲学原理》一书出版,书中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

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黑格尔明确认为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为了实现德国的统一,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黑格尔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三种,他强调王权的地位和作用。

2.边沁

耶利米”咔撸⒐ㄑЪ摇⒄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

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3.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其三、尊崇孔子。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

4.老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任东周守藏史,为周王室管理图书典籍。老子生活的时代与孔子相同,但年纪要长于孔子。老子的著作有《道德经》,一名《老子》,分为上、下两篇,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老子》全文约五千字,言简意赅,思想深邃而富有智慧,政治主张的核心是无为政治。

5.李斯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曾师从荀子。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统一中国后,任丞相。秦始皇死后,与宦官赵高奉胡亥为帝。后被杀。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6.玄学

玄学产生于汉末,兴盛于魏晋。当时,政治动荡不已,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异常激烈、残酷。士大夫们既热衷名利,又想寻求精神慰藉。思想上,儒家思想衰落,老庄之学复兴。玄学因而得以兴起。玄学推重《老子》、《庄子》、《周易》,称之为“三玄”,又注重对抽象“玄理”的阐发,因而得名“玄学”。玄学不重研究具体政治社会问题,而专心于本体问题上的思辨,但并不脱离政治,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一种政治思潮。

三、问答题

1.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状况如何?

革命后的法国社会,阶级矛盾愈趋尖锐复杂,政局动荡反复,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空前激烈。法国社会长期的政治动荡催生出众多的政治思想流派。

正统主义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它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

自由主义思想反映了19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日益突出,各种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流派广泛流行。19世纪初期产生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四十年代出现了空想共产主义。此外,无政府主义也流行开来。

作为资产阶级抵挡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理论武器,实证主义在19世纪30年代出现。实证主义在追求科学知识的口号下,要求以阶级调和求得社会的改革与进步,反映出面临新的斗争任务的资产阶级的策略变化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秩序的根本目的。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由“应然”向“实然”阶段过渡提供了理论武器。

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斗争,成为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2.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一个基本政治主张。墨子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局限于“富贵”、“亲戚”的狭小范围内。他主张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的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要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官员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所谓“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特别提出,选用贤才不拘出身,即使出身低微,只要是贤才,也要选用。他的一句名言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因为在他看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墨子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标准。他认为,作为贤者,要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终于职守,把功劳、安乐留给君主,自己承担怨恨诽谤和忧愁。此外还要能帮助、教育民众,解决民的温饱问题,使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各安其生。墨子所谓的贤能就是既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尚贤的原则确定了,墨子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就是要为贤才“置三本”。墨子认为,使用贤才就要给予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置三本”实际上是要解决贤者的经济、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墨子认为这些是推行尚贤的根本措施。

墨子尚贤主张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3.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晋代政治混乱、战乱不已,社会矛盾激化,弊端丛生。鲍敬言提出了无君思想,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了批判。

鲍敬言认为,君不是从来就有的,历史上存在过一个没有君主的理想社会。君主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繁重的赋役成为人民沉重的经济负担,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者还以刑罚来治理民众,既增加了民众的痛苦,也不能根本消除罪恶,反而使社会更加混乱。甚至,还出现了战争,使人民深受其害。君主制建立在对人的压迫和奴役之上,违背了人的自由本性。因而是不合理的。

鲍敬言对于比较开明,能约束自己贪欲的君主,也表示反对。因为此前本来就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和战争。所以,明君不如无君。返回到无君的社会就是鲍敬言的政治向往,他的思想是对君主政治的否定和批判。

课四、名词解释

1.韩愈

韩愈,邓州南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复兴运动的集大成者。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谥文,故世称韩昌黎、韩文公。他早年境遇艰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在政治漩涡中几起几落,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也是唐中叶著名思想家。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排斥佛老,提出道统论,性品说。有关论著主要收入《韩昌黎文集》。

韩愈以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不遗余力排抑佛老,但对佛老又有借鉴和吸收,用以改造儒学,开理学思潮的先声。在政治上,他较保守,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新,但又重视人才,奖掖后进,关心民生,有积极的一面。

2.民本

民本思想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

3.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

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尽管在守旧

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4.理一分殊

理或称道、天理,是理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最高范畴。理是本体论层次上的范畴,其它范畴均为理所统摄。理学家以理为天地本原,万事万物皆由理派生。

理一分殊的概念是二程率先提出的。二程说,“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同时它们各自的理又都根源于天理,是天理的具体体现。朱熹也说:“伊川说得好,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言,只是一个理,及在人,则又各自有一个理”。理一分殊解决了一与多、同与异的对立统一问题,使儒学理论严密化。

理、理一分殊在政治上的价值就是为儒家伦理纲常和等级秩序提供了精巧论证。

5.朱元璋

原名重八,后改名兴宗,字国瑞,安徽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幼年时因家庭贫困曾出家为僧。后投入濠州郭子兴率领的起义军中。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接管了其部队。至正十六年(1356)攻克集庆,改名应天府,初步建立了政权。至正二十七年(1367),出师北伐,次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当年正月,朱元璋已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章立制,制定了众多政策,以巩固皇权和新王朝。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其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对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治国思想主要有:强权与集权主张、安民思想与人才观、严整吏治思想等。

6.王艮

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少时,因家贫辍学,参加煮盐劳动。十九岁后,开始经商,家境渐宽。王艮也得以专心研究学问。他潜心自学达十年之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并开始讲学。正德十年(1502),王艮赴江西拜谒王阳明,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王阳明卒后,王艮自立门户,授徒讲学。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王艮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清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二、 问答题:

1、如何理解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唐代时期,中国再次实现了大统一。在思想领域,佛、道、儒在竞争发展中也出现了融合趋势。顺应政治大一统的形势和要求,王通提倡中道,致力于儒学的改遣和复兴,又主张三教可一,希望形成以儒学为主干,吸收佛道有益成分的统治思想。

唐代诸帝不仅致力于政治实践,而且注重对统治经验的总结和统治思想的探讨,并多有著述。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政治上他励精图治,以民为本,积极减轻民众负担,缓和与民的关系,又重视政治调节,虚心纳谏,鼓励进谏,从谏如流,形成了比较和谐的君臣关系,凝聚了统治集团的力量.从而保证了政治稳定,推动了社会的复苏繁荣。

唐代佛道兴盛,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引发了许多问题。韩愈对佛道与儒学争夺统治地位和它们造成的政治经济弊端十分不满,因而大力树儒排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借鉴佛遭的方法,提出道统说,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以提高儒学的理论水平,与佛道抗衡,并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作更好地论证。

唐中期,柳宗元积极倡导并投身于政治改革,以革除社会弊端,稳定统治。他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系统地总结了人们在政治体制上的长期争论,肯定了郡县制对维护国家统一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其取代分封制的进步性、必然性。

2、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基本特征?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熙宁变法”的主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

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财政思想

这是王安石改革思想的主要方面。王安石为理财正名,提出以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增加政府收入、解决财政问题的根本途径,并重视节约开支。

(2)立法与变法思想

王安石认为:法包括法律、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法之善恶关系天下之治乱,立善法是致治的关键;鼓吹法令制度的改易更革,并以之为政治上最急迫的任务;法令制度变革的指导思想是法先王,而且必须是法先王之意;制定法令制度要从现实出发。

(3)人才思想

王安石批评国家人才现状,极论人才对改革求治的重要性;提出独特的人才标准和人才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措施。

王安石勇于进取,又非常务实,提出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使北宋时期的改革思潮和实践达到顶峰。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影响巨大,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是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因此,只能缓和社会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他依靠君主和封建管理制度来推进改革,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3、顾炎武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材P378-380

要点:(1)对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的批判:

A、对天下与国家作了区分,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区分公私,以天下为公

C、怀疑和否定君主的尊贵地位

(2)调整、改革集权体制的设想:他认识到君主高度集权体制的弊端,主张对之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权力,以矫治君主过度集权之失。

更多相关推荐:
中外教育思想史课程总结报告

中外教育思想史研究课程总结报告29如何针对21世纪中外教育思想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与趋势这一主题选题与撰写课程论文对中外教育思想史研究的新认识2课堂参与在这一学期中外教育思想史这门课的学习中我每次课都会积极的思考一...

中国思想史总结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总结2月末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通识课中国思想史所谓中国思想史在我上这节课之前我以为思想史无非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罢了但上了第一节课后中国思想史的内容与我所设想的大相径庭我原本认为既...

经济思想史总结

1货币银行金融深化amp监管供给侧改革货币政策新工具弗里德曼关于货币供给及货币需求的看法与美国供给学派有何异同拉弗曲线萨伊定律等2国金人民币相关汇改人民币升贬值离岸市场CAampKA近期状况内外均衡SDR人民币...

外国法律思想史期末总结 张婉怡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法律篇第一部法学专著提出法的正义理论提出法治理论亚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律应是好的法律法律制定后应当为全社会所普遍遵守2斯多葛学派以芝诺为代表的自然法学派将自然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中心将自然法与禁欲...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总结完成版

中国社会思想史复习纲要一理解说明题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答语出礼记大传西周代商以后鉴于殷商的教训正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由此就有了西周的宗法制这个制度是周天子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他是同姓贵族的最高首领故...

中外思想史复习要点20xx

中外思想史20xx复习要点1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19世纪之前关于人类起源的解释经历过传说假说和学说三个阶段英国达尔文Darwin18091882年著物种起源又译物种原始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提出进化论观点说明人从类...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地理学思想史总结长表

中外教育思想史

中外教育思想史txt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不仅是一位...

中外管理思想史(9096)

12

9096中外管理思想史

中外管理思想史1单选题孔子认为靠修身养性讲究礼仪和等级分别而树立起来的威望是A道德之威B暴察之威C狂妄之威参考答案A2单选题最早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并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概括的是A彼得德鲁克B亨利明茨伯格C欧...

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

结合中外园林史展望现代园林发展方向姓名班级学号成绩前言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世界园林有东方西亚和希腊三大系统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东西方园林发展的进程也不相同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已有数千年的...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中外科学家及科学史知识总结必修第一册111邹承鲁19xx20xx江苏无锡人生物化学家19xx年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和B链的拆合这项工作的完成确定了胰岛素全合成线路为人工合...

中外思想史总结(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