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_总结

时间:2024.5.15

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2、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3、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5、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6、膀胱一线1.5寸,膀胱二线3寸。 7、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8、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 肺经与大肠经 食指;心经与小肠经 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 无名指;胃经与脾经 足大趾内侧;膀胱经与肾经 足小趾; 9、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10、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1、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3、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4、十二皮部 六经皮部名称 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

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5、《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6、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 运行气血,调整阴阳 抗御病邪,反应症候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17、《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18、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19、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的称“阿是穴”。 20、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共361个穴位(依据是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21、奇穴,一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中,举例 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 22、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23、《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24、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2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 远道作用 整体作用。

26、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27、特殊作用举例:天枢穴,泄泻时能止泻;便秘时能通便。内关穴,心动过速时,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能加快心率。

28、特定穴,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八脉交脉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 29、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按经气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30、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元气停留的部位,称为“原穴”。原,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31、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 32、原络配穴,十五络穴表

33、郗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34、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位的腧穴。大体位于膀胱一线上。

35、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

36、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聚的八个腧穴,分别对应大的是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绝骨。

37、八脉交会穴: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

38、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39、交会穴: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 40、腧穴定位法: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

41、骨度分寸法需要记忆的地方: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耳后两完骨之间 9寸;天突至岐骨 9寸;岐骨至脐中8寸;脐中至横骨上廉5寸;两乳头之间8寸;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腋以下至季胁12寸;季胁以下至髀枢9寸;腋前横纹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 18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膝中至外踝尖,16寸;外踝尖至足底3寸; 42、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43、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44、


第二篇: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 实验教学指导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专)科使用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经络腧穴学》实验教学指导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本(专)科使用

一、 经络腧穴学总论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掌握腧穴的概念,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定位方法。

[实验内容]

1.经络腧穴的概念。

2.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特点。

3.腧穴的分类及定位方法。

二、 经络腧穴各论

(一)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太阴肺经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手太阴肺经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2.手阳明大肠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

(1)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手阳明大肠经头面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3.足阳明胃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阳明胃经头面部及胸腹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4.足太阴脾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太阴脾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足太阴脾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太阴脾经胸腹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5.手少阴心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6.手太阳小肠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内容]

(1)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手太阳小肠经头面部及肩背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7.足太阳膀胱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太阳膀胱经头面部及背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8.足少阴肾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少阴肾经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9.手厥阴心包经

[目的要求]

掌握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手厥阴心包经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10.手少阳三焦经

3

[目的要求]

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手少阳三焦经头面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11.足少阳胆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少阳胆经头项部及胸胁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12.足厥阴肝经

[目的要求]

掌握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及循行特点。

(2)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3)足厥阴肝经胸胁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奇经八脉

督脉与任脉

[目的要求]

掌握督脉与任脉的体表循行、常用腧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1)督脉与任脉的体表循行。

(2)督脉28个腧穴与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4

(3)督脉与任脉的项后、下腹等部位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经外奇穴

[目的要求]

掌握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及取穴方法。

5

更多相关推荐:
广州中医药大学 经络腧穴学重点

关于考试大题会这样考请根据光明穴的特性归纳其主治请解释为何小腹三阴谋十二经脉病候要很熟悉会考选择单选35多选15全对才得名解5道十分问答34题经络部分原文一题腧穴部分一题25分颈部穴位次序腹部穴位分布规律背部穴...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1掌握经络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2掌握十二经脉的概念名称命名体表分布规律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环流注顺表里关系及与脏腑器官的络属关系3掌握经络学说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4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分布概况及其特...

经 络 腧 穴 学 概 论

经络腧穴学概论第一章经络概述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理论学说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经络腧穴总论重点

经络腧穴总论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蹻阳蹻等8条经脉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的正经六合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脉阴经经别合...

经络腧穴学

经络腧穴学第一章经络概述经络学说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的相互关系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全身的通道2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深而在里贯通上下沟通内外3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浅而在表纵横...

经络腧穴学试题六

ltlt经络腧穴学gtgt试题六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奇经八脉2募穴3气街4一夫法5经络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经原意是纵丝就是的意思络则是的意思2十二经脉者内外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3十二经...

经济学概念总结

微观经济学关键概念中英文对照CHAPTER1scarcity稀缺性economics经济学efficiency效率equity平等opportunitycost机会成本rationalpeople理性人marg...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

20xxCFA一级总结(经济学部分)

经济学部分一微观经济学稳定均衡能够回到均衡和不稳定均衡1拍卖Commonvalueauction拍卖物对任何bidder价值一样但是bidder拍卖时不知道价值eg油田的租约winnerscursePrivat...

信息经济学总结

一马尔萨克阿罗弗兰克奈特阿克洛夫施帝格勒和西蒙对经济学的产生有何贡献1弗兰克奈特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奈特的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涵括了他对当代经济学思想主体的主要贡献关于竞...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导论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1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又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3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

强烈推出!精心整理!!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期末总结!!!笔记版!!!包括名词解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

经络腧穴学总结(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