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报告

时间:2024.4.20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报告

沈阳市部分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素质要求提高的需要和大众迫切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同时,也必然给高等学校本身造成了教育资源日益紧张的矛盾。如何使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如何利用地区教育资源共享优势、打破校际界线,是发展地区高等教育、谋求共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探索的课题。为解决上述矛盾,进一步挖掘我省高校的办学潜力,发挥各高校的办学优势,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广泛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沈阳体育学院联合辽宁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电力专科学校等其他六所沈阳北片地区高等院校于20xx年成立了教学协作区,进行跨校选课的探索。

高校资源共享是一个双向和互动的过程,是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办好大高等教育的有效举措。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包括跨校选课,跨校辅修专业,实验室、图书馆、教室资源共享等项目。跨校选课是高校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必将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学协作区跨校选课迄今已运行两年,有效地发挥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作用,使各校教学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最优化,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各校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辽宁省教育厅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教学协作区各成员学校及其教务处的精诚合作下, 1

通过大胆探索和努力改革,打破了传统的高校办学体制,形成了广泛适应学生跨校求学需要的培养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辟了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新干线,充实了高等教育的创新体系,使知识创新基于有效的体制创新之上,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跨校选课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其地位、作用和形态将具有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我们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1)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办学体制上条块分割,在教学管理上界限森严,不少院校一方面对自己拥有的教学资源存在利用率不高,同时又缺少其他院校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一些相对比较单科性的院校,由于受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很难把学生培养成21世纪所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2)必须打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的人才培养一直被禁锢在一校校园之内,囿于一个专业的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尤其是存在很严重的文理分离现象,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难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3)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凸现出来,如学科专业结构相对滞后,经费缺口继续增大,尤其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长时间的积累。这些制约因素都将或多或少地影响教育质量。 面对挑战,我们与辽宁大学积极探索、联合周边院校组成教学协作区,实施跨校选课的探索。

2

1、跨校选课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为适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许多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与此同时,各高校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内部办学结构,专业数量和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所限,高校尚不能在师资条件、硬件设施、软件条件等方面及时配套,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局限,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跨校选课,实现高校之间资源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高校因扩大办学规模而出现的教学资源暂时短缺的压力。此外,对于高校而言,不同的大学,在学科重点、教学风格及专业优势上不尽相同。如理工科院校偏重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相对不足,而综合类、师范类院校则偏重于人文性质。跨校选课,实行优势互补,可以取长补短,能更大范围地利用师资力量,挖掘教育资源潜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跨校选课是高等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新的突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要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专门人才,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实施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分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而教育资源的多寡,是高校实施学分制能否成功的重要原因。学分制要求高校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学科的课程,部分高校尤其是单科性院校教学资源的紧张状况、开课能力的弱势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跨校选课恰能弥补这一不足,更好地满足学分 3

制的要求。

3、跨校选课有利于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都逐渐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各自特色的课程。跨校选课能充分发挥各校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在调动各校办学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各校教师始终给同一院校具有相同特点的学生授课而形成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观念,从而造成了培养的学生千人一面的局面。跨校选课促使各高校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各高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进而增强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跨校选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跨校选课旨在发挥各高校优势, 使各高校的学生能选修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课程,感受到不同学校的校风校貌、学术氛围、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治学态度,了解更多更广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习空间,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善其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结构更为合理、社会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更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基于以上理念的激励,沈阳市北片高校协作区以相对独立的合作,在有效运行机制、严格管理制度的保障下,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克服了跨校合作办学面临的各种困难,广泛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合作办学的有效运作和高质量的效果,使学生受益、学校受益、国家受益。

4

二、跨校选课的实践

(一)确定跨校选课的指导思想

沈阳市北片高校教学协作区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人才为目标。

(二)建立完整的教学协作质量保障体系

1、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为了及时沟通教学状况,我们坚持每学期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教学协作组成立以来的工作例会累计已达10多次。正是我们坚持了这一例会制度,才使协作组的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教学管理条例。为了有效规范教学管理,使教学协作有章可循,我们制订了具体管理条例。

—质量监控体系。为了保证质量,在各校教务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研讨,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如定期实施上课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和教务处的教学质量评估意见书等评估措施,及时掌握教学质量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实施质量监控。

2、配备优秀的师资力量

沈阳市北片高校合作办学,挖掘了各高校师资的潜力,使各高校将自己的名牌课程拿出来,让学生们进行品评,接受各校乃至全社会的检验,为教学协作区成员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反馈,并起了很大的促动作用。另一方面各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得到了互补。沈阳市北片高校跨校选课得到了各校有关开课院系的积极支持,各院系大都派出了本院系最优秀的教师参加教学工 5

作。这些教师以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师德师风吸引了广大学生。

3、开设优质课程

各校均将自己的优质课、特色课开设为跨校选修课,确保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4、吸引了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

实行跨校选课,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面对难得的、在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和专业学习,学生们大都显示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令人感动,他们不仅上课出席率高,认真听讲,善于思考,而且课后也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和涉猎相关知识。

(三)进行专题科学研究

围绕跨校选课我们开展了专题教学研究,申请了沈阳体育学院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并完成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如《沈阳市北片高校跨校选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发表于《辽宁教育研究》 2003.8)、《沈阳市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探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等。

三、跨校选课的效果以及取得的社会效益

教学协作区利用各校特色课程优势,确立品牌地位,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其发展态势,让特色拥有足够的上升空间,从而使各校的教学水平整体提升,形成教学合力,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领略他校教师的授课风格、治学风范,还可以切身感受他校尤其是名校浓厚的学习空气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更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一组数据中窥见一些端倪:20xx年秋季开始试行时选修学生即达到2125人,至20xx年秋季,跨 6

校选课的学生数达19761人次,平均每学期达2470人!

教学协作区实施跨校选课的经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认可:辽宁省教育厅请我院在教务处处长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辽宁日报(20xx年10月7日希望版)做了专题报道:?沈阳北部七所高校打破校际壁垒,实行开放式办学,联合起来为学生开设辅修课—‘单腿’有望变‘双腿’?,沈阳电视台社教部《特别关注》栏目于20xx年10月30日、10月31日采访、编播了两期专题《跨校选课 自我选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今后的探索

沈阳市北片高校跨校选课的探索,为我省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合作办学中,继续坚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努力完善现有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拓宽我们的教学合作领域。

1、开展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学士学位

在跨校选课工作不断推进的基础上,各高校可打破学校在教学管理上的界限,开设跨校辅修第二专业,允许其他高校学生有偿学习本校优势、特色专业。在取得相应的学分或达到规定的成绩后,可颁发所选学校的辅修专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相应的学位。提前修完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学分)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并允许提前报考研究生。使一部分学业优良的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能跨校、跨学科修读另一个专业的主要课程,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2、实行实验室、图书馆资源共享

各高校可在整合和优化、实现校内实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面向其他高校全面开放实验室,采取有偿开放服务的办法,确保实验室的满负荷运转提高使 7

用效率。有条件的高校可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各高校图书资料也可实行开放式管理,允许外校学生通过办理相关手续,自由借阅、就座阅览。

3、 实行教师资源共享

沈阳市高等学校应打破教师一校所有制和只能为本校服务的旧体制、旧观念,积极建立教师人才资源共享机制。高校之间可互聘名师名家授课,开设讲座;进行骨干教师教学交流,提倡教有余力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跨校授课,并由聘请学校按授课时数发放酬金;充分发挥离退休高水平教师的作用,聘请条件允许的离退休名师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发挥他们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其待遇可等同在岗教师;鼓励各高校之间互派访问,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沈阳市北片高校教学协作区跨校选课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它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在打破传统的高校办学体制,却不改变高校原有隶属关系、领导体制和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形成区域大学群,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的的合作办学必将是未来高校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趋势之一,它必将产生人才培养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沈阳市北片的辽宁大学、辽宁中医学院、沈阳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医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共同进行的资源共享、联合办学的跨校选修课程教学成果应用工作所取得的资源利用效益和教育影响效益也充分证明,在现有办学体制和各高校现有办学资源条件下,高校之间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进行的校际间资源共享、联合办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8


第二篇: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报告成果名称


申 报 国 家 级 教 学 成 果 奖

研 究 报 告 成 果 名 称 面向区域经济的化工制药类专业 成 果 完 成 人 于奕峰 胡永琪 戎欣玉 赵 莹

任少锋 袁中凯 李国庭 李会勇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河北科技大学

面向区域经济的化工制药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研 究 报 告

化工制药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课题组

(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一、研究背景及立项结题情况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建设已逐渐引起国内相关高校的关注。一些高校在实践教育 体系建设和研究中有独到见解,并取得进展。但是素质教育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的老问题, 一直没有真正找到很好的解决途径, “高分低能” 、 “眼高手低” 、 “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在许多高校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 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应着力培养国家 后备力量的创新能力,从接受知识为主转向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主。目前在各个层面上已 形成的共识是:影响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实践教学环节亟待突破。

课题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教学改革的需要, 从20xx年开始启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及专业建设的系列研究,20xx年开始进行化工制药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系列研究,两个阶段 系列研究课题相辅相成,层次逐渐深入,内容不断拓展,目前相关的研究项目均已结题。其 中《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研究》20xx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化工制药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研究》2009 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本 成果是以上两个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的总和。系列教学研究立项如表1。

表 1

系列教学研究立项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报告成果名称

1?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抓住了理工院校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关键,实现寓教于研,以研促教, 研教融贯,教研相长。通过探索实践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 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实验和技能训练为基 础,以工程训练和专业训练为主线,以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延伸的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 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观念的更新、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改进和实验教学内容的革新。具体构想如下: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用先进教育理念统领实践。力求实现六个“转变” 。即:教育 观念、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2)以面向经济建设的科研推动教改,实现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融贯,教研相长。 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并将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纳入学生修读学分范围。 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 ,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研究 生与本科生“1+3”梯队模式,呈现“高参与率、高获奖率”的良好态势。

(3)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报告成果名称

创建了“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和“工程

2?

实践教学观摩中心”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整合化工制药类实践课程及实验室建设的优势资 源,建设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

(4)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 容,建立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和科学研究多层次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的实 验教学体系。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启发式、发现式教学。 化工原理教师开发计算机仿真实验,让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提高实验效果。化工专业将化工 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引入实习,将现场实习与仿真实习相结合,解决了到工厂只能参观不能动 手操作的问题,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起到的作用。

三、研究的成果:

项目的研究工作五年多,课题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抓住区域经济的特点,研究工作与化 工制药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把研究的成果及时应用于实际。

1、转变教育观念,用先进理念统领实践。提出“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贯通,教 研相长”的教学理念。

在实验教育过程中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 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转变”,即:

教育观念由注重理论的知识传输向面向经济建设的能力培养转变;

知识结构由单一工科模式向理工结合、工管结合的复合模式转变;

教学理念由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型向重实践、重能力的素质型转变;

教学模式由验证式教学的继承型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型转变;

教学手段、方法由单向灌输的传统型向多媒体教学、双向互动的现代型转变;

教学管理模式由墨守成规的封闭式向鼓励创新的开放式转变。

2、形成校内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基地新模式。 首创由 1 个基础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和 3 个专业实验室以及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和 工程实践教学观摩中心组成校内实践平台。 由挂靠本校的河北省高校化工中试基地和10余个 企业组成校外实践平台;由河北省分析测试中心和河北省药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两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组成创新实践平台。

3?

校内实践平台:①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化工原理实验室,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能 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实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建成较完善的化工、制药和药学专业实验室。 ②药物制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典型药物制剂生产环境及设备,使学生熟悉制剂生产工艺, 掌握主要设备操作技能和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对关键工艺过程实训,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 的能力,解决实验与生产实际脱节的弊端,弥补企业实习不能实际操作的缺陷。③工程实践 教学观摩中心通过对来自工厂的反应设备、分离设备、流体输送设备、换热设备、阀门等进 行剖割,展示设备内部结构,通过对 200 余种工业催化剂、300 余种工业填料和合成氨生产 装置动态模型等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工程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理解必要,弥补工厂生产实习 的不足,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

创新实践平台:①河北省药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反应控制与催化研究室、 精细化工研究室、药物合成研究室、药物分离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等。②河北省分析测 试中心。作为科研和校内技能培训基地,已有1200余名学生取得了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 发的《中级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择业、就业竞争力。

校外实践平台建设:①河北省高校化工中试基地;②石家庄制药集团:研究院、维生药 业、远征药业、中润药业等;③华北制药集团:新药开发中心、倍达公司、维尔康公司等; ④石家庄华曙制药集团:土霉素生产基地;⑤神威药业集团: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

3.彰显创新实践平台特色优势,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凭借多年实验教学积淀的管理和教学经验,整合化工 制药类实践课程的优势资源,建设了化工制药实验中心。实验中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6300平 方米,拥有核磁共振波谱仪(NMR 500M)等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十余台,自行设 计的工程应用型综合实验装置78套;实验教学仪器设备2351台(套),固定资产总值3800 余万元。实验中心紧密结合区域化工制药产业特点,以“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不 断完善具有区域性、 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实验教学体系, 形成了独有的药物化工鲜明特色。 2008 年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4、形成全新教学模式,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了“基础—综合—设计—创新”逐步推进、 “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 —研究”方法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实验—实训—实习”相互补充、“课内—课

4?

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全新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中,贯彻“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融贯、教研相长”理念,将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注重课程体系结构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按照“基础实验— 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的模式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实验管理体 系,并注重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的衔接。形成了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以能力培养为 主线,分层次、分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育体系。所构建的创新实验教育体系 如图1。

根据从基础到创新逐渐深入的实验内容层次,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实验管理模式,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从工程观点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逐渐提升为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报告成果名称

高。实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

5?

实验教学中精选实验内容,控制实验数量,增加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 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模式基本框 架,如表 2。

四、成果的创新点:

1、提出并推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转变” 。即:教育观念由知识传输向能力培养 转变;教学理念应试型向的素质型转变;知识结构由单一工科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变;教学模 式由继承型向创新型转变;教学手段方法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教学管理模式由封闭式向开 放式转变。

2、形成全新教学模式,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综合—设计—创新” 逐步推进、“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研究”方法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 建了“实验—实训—实习”相互补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相结合的 实践教学体系。

3、结合区域经济优势,建立特色实践基地。抓住地方理工科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 发展相结合的关键,在国内高校率先建设了“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践教学观摩 中心”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心,08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本成果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创新。

五、成果应用成效: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报告成果名称

实践证明,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完善,项目研究及成果推广均取得显著成效。

6?

1、充分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取得丰硕教研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参 与教改的教师主编(译)、参编教材14部,自编实验、实习讲义、指导书8部。承担省级 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2项,学校教改项目1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2篇。获省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 5项。

2、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成果已应用于河北科技大学和河 北医科大学2007-2009届化工制药类和药学类专业毕业生,直接受益学生数为2100余人, 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近三年获校级大学生科技立项85项,获经费资助30余万元。获 国家级、省级科技作品竞赛奖励20余项,申请专利29项。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毕业生 追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满意度明显提高,所培养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深受企业欢迎。应届本科毕业生一分就业率从92%提高到97%,考研 录取率由20.3%提高到30.1%。其中70%以上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3、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取得效果显著。 《化 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波谱解析》、《药物合成反应》、《化工原理实验》、《工 业药剂学》6门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药物化工系列课程团队入选河北省教学团 队;生物制药教育入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化学工程与工艺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一 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该专业于20xx年被教育 部批准由本二晋升为本一专业。建设化工制药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化工制药实验教学中 心,20xx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4、创新实践平台起到辐射示范作用。示范中心先后接待了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新 疆大学、江苏工业学院等30余所高校参观学习,石家庄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等 校的学生先后到中心所属化工原理实验室、 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和工程实践教学观摩中心实验、 实习和实训。

该建设成果曾在全国教学会议上报告交流,编写出版的教材和发表的专题论文被十几所 高校使用和引用,为全国地方院校实践平台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受到兄弟院校同行专家 的高度评价和赞誉。在全国地方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7?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报告成果名称

8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报告成果名称

9

更多相关推荐:
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成果名称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成果完成人王庆石葛竞天史达孙磊成果完成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东北财经大学推荐时间20xx年11月25日1...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成果名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申请等级申报时间成果科类代码学校网址渤海大学20xx年12月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成果总结...

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材料

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材料成果名称语境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成果完成人高登亮钟焜茂詹仁美成果完成单位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推荐等级建议二等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龙岩学院推荐时间20xx年x月x日成果科类教育学学校…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之举实施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高职学生整体数理文化素质偏低据统计入学的学生其高考数学成绩优秀率为零及格率不足30即70以上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的学习能力较...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物理实验开放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系统性专业实验的开端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多元化人才的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20xx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20xx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基于网络博客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研究是以天水师范学院教研项目网络博客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研究和全国外语教育资助金项目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资源整合策略研究为依托在构建自主写作课...

20xx绍兴市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新)

20xx绍兴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课题总结机电控制类实验实训项目的创新开发与应用研究总结报告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罗玉元1课题产生的背景11实验设施不全台套数严重不足元培实验室建立之前实验只能在母体学校去做由于教与学脱...

达州市第三届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说明

达州市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说明一档案盒要求1第一个档案盒成果简述书一式五份装在一个档案盒里档案盒用封面1见第3页2第二个档案盒档案盒里包括以下材料档案盒用封面2见第4页成果申奖公示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教育教...

《20xx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等 填 报 说 明

附件320xx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等填报说明20xx年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一封面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申报总结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申报总结材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福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20xx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王瑞芳戴一峰林育兹朱智强苏新春李兰英随...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

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申请人成果总结材料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研究课题组王志瑛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1目录一完成了省内外高职教育考试方法现状调查3二根据研究计划进行了多个专业教育考试改革工作3三进行了考试类型...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