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学案《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5.15

《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学案(六)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须知应会】

一、作家作品 1.关于苏洵: 一、作家作品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苏洵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并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著有《嘉祐集》十五卷。《六国论》是《权书》十篇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课文从通行选本标题为《六国论》。 二、文言常识: 1.辨音识字: 思厥( )先祖父 暴( )霜露 抱薪( )救火 革灭殆( )尽 ....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燕( )赵之君 洎( )牧以谗( )诛 ....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 )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兵: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亏: 道: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 互: ...

率: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之所得 较: .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亡: .诸侯之大患,固不在战矣 固: .思厥先祖父 厥: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举: .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然则: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愈: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宜:然:..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未尝: 继: ....

迁: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 .

斯用兵之效也 效: .

始速祸焉 始: 速: ..洎牧以谗诛 洎: .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 .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 ..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理: ..

或未易量 或: 易: ...

量: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势:劫:..其势弱于秦 势: 于: ..苟以天下之大 苟: .

3.通假字

暴秦之欲无厌 厌:.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 .

4.古今异义: 其实百倍 古: ..

今: 思厥先祖父 古: ..今: 后秦击赵者再 古:.今:

可谓智力 古: ..

今: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 ..今: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 ..

今:

5.词类活用 李牧连却之 却: .以弱天下之民 弱: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 ..月: 小则得邑,大则得城 小、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 .6.文言句式

① 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 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被灭亡)

洎牧以谗诛 (被诛杀)

③省略句: 至丹以(派)荆卿(刺秦王)为计??举(之)以予人 ④ 句: 赵尝五战于秦。 7.一词多义

(1)终

终继五国迁灭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3)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也 较秦之所得 吾得兄事之 (4)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觉今是而昨非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5)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6)犹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良将犹在

(7)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8)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其势弱于秦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第二篇:《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以致 ,以至于,终究 今:表示另提一事

3.可谓智力.. 孤危 古:智慧、智谋、力量 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前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 吞咽

8.其实..百倍 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古:这样以后 今:连词

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可,可以,以,凭借 今:表示认可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7、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8、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9、其势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转折的连词]胜之之势。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连词]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它,代赵国]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1、子孙视之[代词,它,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介词,,跟,和]秦相较,或未易量。

亡: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丧失,丢失,动词)者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

向:1、向(先前,以前)使三国各爱其地

2、并力西向(朝着,动词)

犹:1、以地事秦,犹 (动词,好象)抱薪救火

2、良将犹(副词,还)在

始:1、燕赵之君,始(起初,副词)有远略

2、始(才,副词)速祸焉

终:1、终(终于,副词)继五国迁灭

2、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动词)也。 兵:1、斯用兵(军事行动,名词)之效也.

2、非兵(兵器,名词).不利

3、起视四境,而秦兵(军队,名词)又至矣.

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获得)城

2、此言得(适宜、得当,符合)之

五、文言句式

1、被动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谗诛

2、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3、省略句:较秦之(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4、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于秦五战)

5、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

更多相关推荐: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运数《六国论》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弊在赂(lù)秦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如弃草芥(jiè)洎(jì)牧以谗诛革灭殆(dài)尽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燕(yān)国二、通假…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虚词1、赂秦23、不赂者4、盖失强援二、词类活用1、不能独完第二段一、虚词1、以1)秦以攻取之外2)以有尺寸之地3)举以予人4)以地事秦2、之1)较秦之所得2)诸侯之所亡则秦之所大欲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4)…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如果)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词1.思厥先祖父古:对去世的…

【高考第三轮复习】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一、字音弊在赂(lù)秦思厥(jué)先祖父暴(pù)霜露如弃草芥(jiè)洎(jì)牧以谗诛革灭殆(dài)尽与(yǔ)嬴而不助五国也燕(yān)国二、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3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二、古今异义词1.思厥先祖父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可谓智力孤危4.后秦击赵者再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刺客…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5、故事:古义:旧事,前例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一、一词多类一词多义以:1.秦以攻取之外(用,凭)2、以有尺寸之地(才,可用而代替)3、举以予人(来)4、以地事秦(用)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复习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暴秦之欲无厌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写出这些词语的古义1.思厥先祖父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可谓智力孤危4.后秦击赵者再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1]23]与秦相较二、古今异义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亦百倍。2、思厥先,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得一夕安寝。4、[]颠覆,理固宜然。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

六国论知识总结

《六国论》苏洵一、重点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2、战不善,弊在赂秦(好)(弊端、弊病)....3、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交互)(都,皆)4、破灭之道也(原因)...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援助)(保…

六国论重点知识点

《六国论》重点知识点赂:【。赂:赠送财物,割让土地;贿赂;赠送的财物,割让的土地;财物。贿:财物;赠送财物;用财物收买,行贿或受贿赇:贿赂;受贿。】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或:【有人,有的人,…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一、解释重点词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思厥先祖父5、举以予人6、然则诸侯之地有限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8、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9、此言得之10、理固宜然…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重要知识点整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通“曝”,曝露).(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