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归纳总结 巧解初中物理现象

时间:2024.4.13

作者:李正伟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我们既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强调获得感性材料的重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经常要涉及到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如惯性现象、大气压现象及液化现象等),而有关物理现象的解释,一直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这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掌握好相关的物理知识,同时还要看其语言表达能力如何、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有些学生即使知道是怎么回事,也难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有序地表达出来,往往存在“心里感到明白,但说不清楚的现象”。因此,在我涉足的几年物理教学工作中,我将有关这几类物理现象的解释模式作了如下的归纳总结:

一、 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

所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常会发生如下的一些现象,如:静止的汽车中有一物体,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汽车中的这一物体会向后倾倒;人走路时,如果不小心被石头绊住会向前倾倒。有关这两个惯性现象的解释,我们可按下列模式进行:

1、找到要求解释的惯性现象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如第一个事例中涉及到的是静止的汽车和汽车中的物体;而第二个事例中涉及到的是人身体的上部和身体的下部(下部具体来说就是脚)。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都是这样,涉及到的要么是两个物体,要么是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

2、判断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开始时的运动状态。需要肯定的是,这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开始时的运动状态肯定是一致,要么都是静止,要么都在运动,如果是运动的,其运动方向和速度也肯定一致。如第一个事例中的汽车和其中的物体开始时都是静止的;第二个事例中的人身体的上部和下部(脚)开始时都是向前运动的。

3、找出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其中之一由于发生什么情况而导致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如第一个事例中的汽车突然启动,其已经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第二个事例中的人身体的下部(脚)由于被石头绊住而停止向前运动。

4、判断涉及到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中另一个物体(或另一部分)由于惯性,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才发生要求我们解释的惯性现象。如第一个事例中的汽车中的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第二个事例中的人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要继续向前运动。

依据此模式,上述两个现象可解释为:

事例一:汽车和汽车中的物体开始时都是静止不动的,当汽车突然启动时,其由静止变为运动,而汽车中的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因此就会向后倾倒。

事例二:人开始时是向前运动的,当人身体的下部(脚)被石头绊住后停止向前运动,而人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人就会向前倾倒。

值得一提的是,在惯性现象的解释中,“由于惯性”这四个字必不可少。

二、 有关大气压现象的解释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才会产生如下现象:塑料挂衣钩能紧紧地贴在光滑的墙壁上,我们可以在上面挂衣服;一个塑料瓶,如果我们用嘴对着其瓶口用力吸气时,会发现瓶子变瘪了。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产生的,那么如何解释这些由于大气压强而产生的现象呢?

解释有关大气压强产生的现象,我们可依据以下模式:

1、找出涉及到的处于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此类大气压强现象总是涉及到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如事例一中一方面是塑料挂衣钩皮碗内的空气,另一方面是皮碗外的空气;事例二中一方面是塑料瓶内的空气,另一方面是塑料瓶外的空气。

2、判断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哪一方面发生了变化。其在发生变化的时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消失了,二是减少了。如事例一中当我们将塑料挂衣钩往光滑的墙壁上按的时候其内部空气全部被压出来,已经消失没有了;而事例二中塑料瓶内的空气由于我们用嘴去吸吸掉一部分,是减少了。

3、比较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大气的大小。由于其中之一要么是消失了,要么是减少了,因此不可否定,无疑是这一部分较小。如事例一中塑料挂衣钩皮碗内空气消失,其压强必定小于外部大气压;事例二中由于瓶内空气较少,其压强必定小于外部大气压。我们比较的气压要么是内部和外部,要么是上部和下部。

4、肯定发生的大气压现象。

依据此模式,上述两个现象可以解释为:

事例一:当我们将塑料挂衣钩按在光滑的墙壁上时,将其皮碗内空气挤压出

来,其皮碗内压强消失,小于外部大气压,外部大气压紧紧地将塑料挂衣钩压在墙壁上,因此我们可以在上面挂衣服。

事例二:当我们用嘴朝塑料瓶内吸气时,其瓶内空气被吸走了一部分,致使其瓶内压强减小了,小于外部大气压,外部大气压朝内压着塑料瓶,因此它变瘪了。

三、 有关液化现象的解释

众所周知,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关液化现象的解释,都集中在对水蒸气液化产生的一系列现象上。而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降温(即遇冷放热),二是加压。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求解释的水蒸气液化现象,都是第一种方式的。那么,如何解释这类液化现象呢?我以下面两个现象为例,谈谈液化现象解释的模式。

事例一:当我们从冰箱中拿出一支冰棒时,会看到冰棒纸上有大量水珠。 事例二:当我们在家里用水壶烧水时,拿起壶盖,会看到壶盖上有大量水珠。 要解释这两个液化现象,可依据以下模式:

1、找到水蒸气的存在。既然这类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那么我们就要找到是什么环境中的水蒸气液化。如事例一中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事例二中是加热水时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

2、比较温度的高低。我们要拿上面找到的水蒸气和其他物体比较。需要肯定的是,在这里一定是水蒸气温度较高,因为只有这样水蒸气才能对温度较低的物体放出热量,从而液化,形成我们看到的现象。如事例一中是冰棒包装纸温度较低;而事例二中是壶盖温度相对较低。

3、说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碰到温度较低的某一物体(即我们上面用来和水

蒸气比较温度高低的物体),从而放出热量液化。

4、肯定我们观察到的液化现象。

上述两个现象可解释为:

事例一:当我们将冰棒从冰箱中取出时,空气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碰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冰棒纸,从而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冰棒包装纸上。

事例二:当我们用水壶烧水时,水壶中的水由于受热而汽化成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汽化后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碰到温度相对较低的壶盖,从而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壶盖上。

需要强调的是,在液化现象的解释中,“遇冷放热液化”这几个字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几个字是我们解释液化现象的要点。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液化现象的解释模式也可以用于解释有关水蒸气凝华现象的解释中,只是在解释的过程中需要把“液化”的地方换成“凝华”就可以了。

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要解释的现象还有很多,而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们都有一些固定的模式。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深入研讨发生的各种现象的实质,理清要发生这些物理现象的条件和规律,并在教学中善于归纳和总结,其实物理现象的解释并不难。

作者:李正伟

联系方式:清镇市鸭池河中学

邮编:551408

电话号码:135xxxxxxxx

邮箱:lizhengwei_123@126.com


第二篇:归纳总结 善于联想


—— 一道习题的启发

宁夏 梁晓龙

题目 置换、化合、复分解反应是三种基本反应类型,而H2O在各种化学反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下面围绕水的各个反应全部来自现行教材。下列问题所涉及的答案可能有多种,只需答出一种情况即可:

(1)H2O作反应物的置换反应:

① (填化学式)和H2O能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进行;

②产生O2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

(2)水解反应:

气体产物可用于焊接金属,其化学方程式: 。

(3)化合反应:

①有碱金属元素参与的三物质化合,无电子得失。其化学方程式: 。 ②由电子得失且三物质参与反应的化学反应,其固态产物的颜色是: 。 解析(1)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能和H2O反应的置换反应只有:

C+H2OCO+H2 3Fe+4H2O(g)Fe3O4+4H2

(2)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可用于焊接金属,此反应是:

CaC2+2H2OCa(OH)2 +C2H2↑

(3)三种反应物的化合反应有:

4Fe(OH)2+O2+2H2O=4Fe(OH)3

4NO +3O2+2H2O

4NO2+ O2+2H2O 4HNO3 4HNO3

Na2CO3+CO2+H2O=2NaHCO3

其中无电子得失的为:Na2CO3+CO2+H2O=2NaHCO3

有电子得失且产物为固态的是:4Fe(OH)2+O2+2H2O=4Fe(OH)3

答案 (1)①C(或Fe) ②2F2+2H2O

(2)CaC2+2H2OCa(OH)2 +C2H2↑ 4HF+O2

(3) ① Na2CO3+CO2+H2O=2NaHCO3 ②红褐色

点评 本题围绕有水参加的反应进行命题,有效的考查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灵活应用能力,同时本题又教给我们学习化学反应的一个方法,即归纳总结,善于联想。按本题思路,现将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反应分类归纳如下,期望能对同学们解决物质推断问题有所帮助。

联想一 常见的置换反应

Fe+CuSO4

Na+KCl

2H2S+O2

Mg+2HCl

2Na+2H2O

2Mg+CO2

3Fe+4H2O(g)

H2+CuO

C+FeO

2F2+2H2O

2C+SiO2

2Al+Fe2O3

C+H2O

2H2+SiCl4

3H2+Fe2O3

2Al+6HCl

2H2+SiCl4

H2S+Cl2

3Cl2+8NH3

4NH3+3O2

Mg+2HCl

2Al+6HCl △ FeSO4+Cu NaCl+K 2S+2H2O MgCl2+H2 ↑ 2NaOH+H2↑ 2MgO+C Fe3O4+4H2 2O Fe+CO 4HF+O2 Si+2CO Al2O3+2Fe CO+H2 Si+4HCl 2Fe+3H2O 2AlCl3+3H2 ↑ Si+4HCl S+2HCl 6NH4Cl+N2 2N2+6H2O MgCl2+H2 ↑ 2AlCl3+3H2 ↑

联想二 有水参加的反应

2H2O电解

2H2↑+O2↑ CO2+H2 2NaOH+H2↑ CO+H2O(g)2Na+2H2O

3Fe+4H2O(g)

2F2+2H2OFe3O4+4H2 4HF+O2 Cl2+SO2 +2H2O=H2SO4 +2HCl

Si+2NaOH+H2O=Na2SiO3+2H2↑ Cl2+H2O=HCl+HCl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N2O5+H2O=2HNO3

P2O5+H2O(冷)=2HPO3 2Na2O2+2H2O=4NaOH+O2↑

P2O5+3H2O(热)=2H3PO4 +H2O=2NaOH

SO2+2NH3+H2O=(NH4)2SO3 C+H2

O(g) CO+H2

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 联想三 “三合一”特点的化合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4NO +3O2+2H2O

4NO2+ O2+2H2O 4HNO3 4HNO3 Na2CO3+CO2+H2O=2NaHCO3

联想四 “一分三”特点的分解反应

NH4HCO3=NH3+H2O+CO2

2KMnO4 △ K2MnO4+MnO2+O2↑

2CO3+H2O+CO2↑

2NaHCO3

4HNO3 △ 4NO2↑+ O2↑+2H2O

联想五 有O2生成的反应

2H2O电解

2H2↑+O2↑

2KMnO4

2H2

O2 △ K2MnO4+MnO2+O2↑ 2H2O + O2↑

2Na2O2+2H2O=4NaOH+O2↑

4HNO3

2H2

O2 4NO2↑+ O2↑+2H2O 2H2O + O2↑

联想六 条件为“催化剂和加热”的反应 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5N2 + 6H2O

6NO + 4NH3催化剂

联想七 有MnO2

参与的反应

2H2O2 2H2O + O2↑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联想八 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SiO2+CaO高温

CaSiO3

SiO2+Na2CO3 SiO2+CaCO32Al+Fe2O3 高温 Na2SiO3+CO2↑ CaSiO3+CO2↑ 高温 高温 Al2O3+2Fe

2Al2O3+3Mn

Fe3O4+4H2 4Al+3MnO23Fe+4H2O(g)

CaCO3 高温 高温 高温 CaO+CO2↑

2Fe2O3+8SO2

B+H2↑特点的反应 4FeS2+11O2联想九 符合A+H2OCO+H2O(g)

2Na+2H2OCO2+H2 2NaOH+H2↑

3Fe+4H2O(g)Fe3O4+4H2

CO+H2

C+D+H2O特点的反应 C+H2O(g)

联想十 符合A+B

S+6HNO3(浓)=H2SO4+6NO2↑+2H2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S+6NaOH △

2Na2S+Na2SO3+3H2O

4HCl(浓)+MnO2

2H2SO4(浓)+Cu

4HNO3(浓)+CMnCl2+Cl2+2H2O △ CuSO4+SO2↑+2H2O △

CO2↑+4NO2↑+2H2O

4HNO3+Fe=Fe(NO3)3+NO↑+2H2O AlCl3 + 4NaOH = NaAlO2 + 3NaCl +2H2O 联想十一 无机化工中的主要反应 CaCO3高温 CaO+CO2↑

电解

高温

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SiO2+Na2CO3SiO2+CaCO3Na2SiO3+CO2↑ 高温 CaSiO3+CO2↑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

联想十二 条件为“光照”的反应 2HClO2HCl+O2↑

4HNO3

H2 + Cl2

2AgX

4NO2↑+ O2↑+2H2O 2HCl 2Ag+X2(X为除F外的卤素)

更多相关推荐:
善于归纳总结——寻找不同题目的内在联系(新)

惠东高级中学参评论文题目:善于归纳总结——寻找不同题目的内在联系作者:陈贵学校:惠东高级中学科目:物理任教年级:高一年级职称:物理中学一级教师毕业院校: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学院20xx-5-31善于归纳…

学英语要善于归纳总结

作者:inQ老师来源:本站原创适用年级:初中英语适用单元:全部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语法点众多,既要学习音标、词汇,又要掌握语法和写作知识,此外,阅读和听力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特别是初三学生,面临中考,需要系统…

文言文学习要善于归纳总结

教学叙事文言文学习要善于归纳总结张晓宁教学叙事文言文学习要善于归纳总结记得今年十月份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一篇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我按照以往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教学计划并布置了预习任务打算一节课完成本课的...

勤于思索 善于总结

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学好数学,首先要让自己喜欢数学,欣赏数学,因为数学是美的。数学的美在于它的精妙。精,是指它的严格和精确,严格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计算的精细和精确。妙,在于神机妙算,在于思考联想,在…

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一位外国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时曾经以生动的生活小事说明要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意义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

考研数学要善于归纳总结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考研数学要善于归纳总结1以前总结的错题和不会的题目要经常看前期我们强调过一定要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注意把错题和不会的题做好标记这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就派上了大用场因为到后...

勤于思索善于总结

适用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版习题延伸勤于思索善于总结郎宏琪江苏省兴化市新垛中学225747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现数学规律题由于发现数学规律题能够增强创造意识提高创...

归纳总结 善于联想

——一道习题的启发宁夏梁晓龙题目置换、化合、复分解反应是三种基本反应类型,而H2O在各种化学反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下面围绕水的各个反应全部来自现行教材。下列问题所涉及的答案可能有多种,只需答出一种情况即可:…

20xx太极考研培训机构:学会总结,善于归纳

20xx太极考研培训机构:学会总结,善于归纳数学相对于政治、英语来说要难得多,因此大家在复习时最好把数学单列出一个阶段进行复习,不要和政治、英语抢时间.同时,备考数学要以研究基础题为重点,不要扣难题怪题.大部分…

文都卫生职称老师告诉您—复习要善于总结归纳5.7

www.wendu.com文都卫生职称老师告诉您—复习要善于总结归纳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而是要在整理出知识点后,然后把知识点连成线,再由知识线编制成知识网,将知识网按着其内在联系从纵横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形成…

浙大经济学考研学习要善于归纳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浙大经济学考研学习要善于归纳昨天的每一天都是为了要让自己到明天更勇敢一些下面凯程浙大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考研所遇到的问题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一浙大经济学考研的一些学...

作业和总结+归纳+战略

第一章内容归纳总结(阅读理解)?Firmsusethestrategicmanagementprocesstoachievestrategiccompetitivenessandearnabove-averag…

善于归纳总结(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