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幸福和痛苦的思考(读后感)

对幸福和痛苦的思考(读后感)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阅读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和叔本华的《人生的痛苦和无聊》后对幸福和痛苦的思考,其中,前半部分重点在论证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后半部分则针对叔本华的观点提出了个人的赞成和反对意见。作者认为,人生的幸福和痛苦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可以说,两者同根同源,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痛苦时清醒面对现实,不过分欲求的同时不放弃对幸福的憧憬,在不断求索中获得人生的意义。 关键词:无悔、欲求、超脱、清醒认知、直面死亡

我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主要的依据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西弗斯的幸福来自于他的无悔。无论西西弗斯是因为什么被罚入地狱的,他都有着充分的准备为了这一切付出代价,我们不妨就认为西西弗斯是因为对大地的无限热爱而受到了诸神的惩罚。他的受难源于他对生活,对人世间的热情,这种激情和热爱给他带来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西西弗斯是无悔的,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依旧会选择为了这些美好的东西忍受地狱的煎熬。即使他在搬运石头的过程中肯定也并没有为自己感到可悲或是难过,诸神一定希望他会有一丝一毫的悔恨,但很显然,他们是会失望的。西西弗斯的幸福还来自于他的无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着自己对于诸神的蔑视,在他眼里,诸神不可怕,惩罚不可怕,无效无望的劳动也不可怕。西西弗斯接受但没有屈从于自己的命运,他没有恐惧,也没有必要恐惧,神在他的眼中只是被仇视的对象。

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怀有希望但没有过多的欲望。可以想象,西西弗斯在搬运石头的时候,心里始终怀着对人间、对大地的热切希望。他曾经享受过那种自由和快乐,即使现在他不能继续享受,他也依旧可以通过回忆和想象来获得满足,所以西西弗斯从未放弃过对于美好世界的希望,他不会绝望。但是,西西弗斯并没有完全陷入欲望的怪圈中,他没有强求,他满足于现在的状态。正如盲人渴望看见的同时深知黑夜的无穷无尽一样,西西弗斯接受现实,没有过多的欲求,而只是把希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支撑他每天重复无效无望的劳动。

…… …… 余下全文

篇二 :读书笔记

读《等待戈多》有感

《等待戈多》……是……荒诞感的一种形象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隔膜及对人、对自身的生活的迷失这三方面,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形式出现。

首先,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是处地一种无法感知的隔绝状态。在第二幕里,那株枯树一夜之间长出了四、五片绿叶,以至戈戈狄狄无法辨清楚自己是否仍在昨天的地点等待戈多。在作品中,作者多次写到戈戈和狄狄无法辨清楚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和时间,但这外部的客观环境却又给人以一种压迫感。戈戈和狄狄有一段对话很能说明这一点,戈戈:“那么,我们主公儿是在什么地方呢?”狄狄:“你以为我们可能在别的什么地方?你难道认不出这地方?”戈戈:“认不出。有什么可认的?我他妈的这一辈子到处在泥地爬!你却跟我谈起景色来了!瞧这个垃圾堆!我这辈子从来没离开过它!”况且,无论是时间的变化,还是空间的变化,都无助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无论生活在哪里,是麦康地区还是凯康地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一切,都与人的生存状态无关,所以,是否能够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就是无关紧要的。在剧中,波卓说:“你干吗老是用你那混帐的时间来折磨我?这是十分卑鄙的。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有一天,任何一天。有一天,他成了哑巴,有一天我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成聋子,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难道还不能

满足你的要求?”正因为人对外在客观世界毫无所知,正因为外在世界是荒诞不经的,所以,人常常为荒诞的现实所惊吓。在第二幕里,戈戈和狄狄突然精神迷乱,认为戈多来了,认为自己被包围了,而又毫无可以躲藏之处,那种可怜可笑的处境和模样的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无法分开又相互隔膜的状态。戈戈对狄狄多次说:“咱们要分开手,各干各的,是不是会更好一些”……但人类群居的本性又使他们注定无法离开。用狄狄对戈戈的话说就是:“我想念你……可是,(一个人)同时又觉得很快乐,这不是怪事吗?”所以,……尽管他与戈戈狄狄情感上的丝毫不能沟通,但也“倒是想跟你们在一块儿消磨一些时间,随后再赶我的路”。作者用走路象征着人生的历程,而在人生中,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毫无目的,相互之间也无法理解、沟通地聚居在了一起。波卓在第二幕里,搞不清楚来报信的小孩是昨天来报信的那一个,都是用荒诞的手法来突出了这种不能理解、沟通。而且,这种聚居,以是以别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的痛苦的。波卓虐待幸运儿是这样,波卓与戈戈狄狄交谈也是这样:“跟最卑下的人分手后,你就会觉得更聪明,更富足,更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作者反复宣扬的,是人的痛苦不能告别的拯救、安慰或自身的奋斗而解除,只能靠别人的痛苦来解除,人类的生存历来就是如此。戈戈安慰幸运儿,幸运儿就不再哭泣了。“他不哭了,可以说是你(戈戈)接替了他(幸运儿)。世界上的眼泪有固定的量,有一个人哭,就有一个人不哭。笑也一样。因此,我们不必说我们这一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书笔记

读《等待戈多》有感

《等待戈多》??是??荒诞感的一种形象的体现,这主要表现在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隔膜及对人、对自身的生活的迷失这三方面,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形式出现。

首先,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是处地一种无法感知的隔绝状态。在第二幕里,那株枯树一夜之间长出了四、五片绿叶,以至戈戈狄狄无法辨清楚自己是否仍在昨天的地点等待戈多。在作品中,作者多次写到戈戈和狄狄无法辨清楚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和时间,但这外部的客观环境却又给人以一种压迫感。戈戈和狄狄有一段对话很能说明这一点,戈戈:“那么,我们主公儿是在什么地方呢?”狄狄:“你以为我们可能在别的什么地方?你难道认不出这地方?”戈戈:“认不出。有什么可认的?我他妈的这一辈子到处在泥地爬!你却跟我谈起景色来了!瞧这个垃圾堆!我这辈子从来没离开过它!”况且,无论是时间的变化,还是空间的变化,都无助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无论生活在哪里,是麦康地区还是凯康地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一切,都与人的生存状态无关,所以,是否能够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就是无关紧要的。在剧中,波卓说:“你干吗老是用你那混帐的时间来折磨我?这是十分卑鄙的。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有一天,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有一天,任何一天。有一天,他成了哑巴,有一天我成了瞎子,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成聋子,有一天我们诞生,有一天我们死去。同样的一天,同样的一秒钟,难道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正因为人对外在客观世界毫无所知,正因为外在世界是荒诞不经的,所以,人常常为荒诞的现实所惊吓。在第二幕里,戈戈和狄狄突然精神迷乱,认为戈多来了,认为自己被包围了,而又毫无可以躲藏之处,那种可怜可笑的处境和模样的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无法分开又相互隔膜的状态。戈戈对狄狄多次说:“咱们要分开手,各干各的,是不是会更好一些”??但人类群居的本性又使他们注定无法离开。用狄狄对戈戈的话说就是:“我想念你??可是,(一个人)同时又觉得很快乐,这不是怪事吗?”所以,??尽管他与戈戈狄狄情感上的丝毫不能沟通,但也“倒是想跟你们在一块儿消磨一些时间,随后再赶我的路”。作者用走路象征着人生的历程,而在人生中,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毫无目的,相互之间也无法理解、沟通地聚居在了一起。波卓在第二幕里,搞不清楚来报信的小孩是昨天来报信的那一个,都是用荒诞的手法来突出了这种不能理解、沟通。而且,这种聚居,以是以别人的痛苦来减轻自己的痛苦的。波卓虐待幸运儿是这样,波卓与戈戈狄狄交谈也是这样:“跟最卑下的人分手后,你就会觉得更聪明,更富足,更意识到自己的幸福”,作者反复宣扬的,是人的痛苦不能告别的拯救、安慰或自身的奋斗而解除,只能靠别人的痛苦来解除,人类的生存历来就是如此。戈戈安慰幸运儿,幸运儿就不再哭泣了。“他不哭了,可以说是你(戈戈)接替了他(幸运儿)。世界上的眼泪有固定的量,有一个人哭,就有一个人不哭。笑也一样。因此,我们不必说我们这一代的坏话,它并不比它的前几代更不快乐”。波卓的话道出作者眼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后感(安妮日记+希腊神话与传说+论语心得+飞鸟集)

那个暑假,我们一起读过的书

——暑假读书有感

西方文明发源于希腊,这一点似乎已经是个公认的事实。想要了解西方文明,我们就必须从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开始说起。

大概很多人都经过《圣斗士星矢》的熏陶,知道有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冥神哈德斯,但其实在希腊神话中,他们,已是第三代神,在他们之前,还有着第一和第二代神系。

1、 混沌之神 卡厄斯

希腊神话中最早的神,名字叫卡厄斯。

希腊人认为,宇宙形成之初,是一片混沌。而卡厄斯,便是这个混沌虚空的名字。卡厄斯似乎并没有性别的区分,有人称TA为宙斯的曾祖母,但也有人用“他”来形容卡厄斯。对于卡厄斯,我们可以理解它像哥斯拉一样,巨大,而且雌雄同体。在一些文艺作品中,人们认为,卡厄斯是通过分裂的方式生出了他的子嗣。

2、 大地之母 盖亚

盖亚可以算是希腊神话中有意识的第一位神灵了——之前的混沌之神卡厄斯,并没有意识。虽然盖亚的意识往往是以复仇为主,例如泰坦巨人围攻奥林匹斯山这一幕,便是她的授意。而她所生的孩子,除了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和其他十二位泰坦神外,她的宝贝女儿厄喀德那(蛇尾女身)和宝贝儿子提丰(百首巨龙)两口子,则几乎成为希腊神话里所有怪物的父母。此外,她的另一些比较有名的泰坦族的孩子们,比如扛着天空的阿特拉斯,喜欢跟人角斗只要不离开地面就无限复活的安泰等。也许在艰难生存在自然界的古希腊人看来,代表大地的盖亚,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无数灾难如地震、火山爆发的源头。可以说,盖亚,几乎贯穿了希腊神话与传说的大部分时空,有太多的故事由她而起。

3、 天空之神 乌拉诺斯

乌拉诺斯是由大地之母盖亚身体中轻清的物质上升形成的,是天空。

但是在希腊神话中,乌拉诺斯却有个致命的缺陷。他太过于迷恋自己的权力与强大,他不仅压服了大地之母盖亚,更为了防止他们的孩子比他更强大而把他们锁在地母盖亚的体内。为此,盖亚非常的生气,便让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克罗诺斯,推翻了乌拉诺斯的统治,建立起第二代的神系。

…… …… 余下全文

篇五 :20xx年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讲评

20xx年江西中考语文作文讲评(教案)

四、写作(50分)

24.以“我读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本书的书名,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名师解读】

【命题解码】

从命题形式来说,今年江西中考作文题属半命题作文。命题者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更灵活,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空间留给了考生。

从内容要求来说,今年江西中考作文属读后感写作。读后感要求“读”“感”

结合,从读中引出感想,原文复述为感想服务,但不能处处复述原文。感想应集中一点,不能太散。因为对文体没有限制,可写成议论文,抒情文,也可写成记叙文。

从命题意图来说,今年江西中考作文承载了命题者对语文教学的期待。语文积累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如今的语文教学状况堪忧,其中最大的困扰就是学生不读书。所以今年江西中考作文题的设置无疑起到了引导教学的作用。 以上三点决定了今年江西中考作文构思有足够的驰骋空间,但又必须围绕所读过的书来展开。可以写古今中外的名著,写读名著过程的各种感受。当然要写出上乘之作,最基础的一点就是确实读过一本书,并对这本书有真切的感受,不然任你如何文采斐然也是文不对题。可以针对感受最深的一点,引出原文相关内容,逐层推进,解剖深意,联系其他相关思想或现实,最后作出结论。考生如果具备了这些火候,只要做到合理的谋篇布局,就能写出理想的文章来。

【审题误区】

本次中考,考生作文失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误把要求当题目。不少考生把“在横线上填上一本书的书名”的要求理解错误,在题目上紧跟“我读”后,填上“一本书的书名”几个字;

…… …… 余下全文

篇六 :《春夏秋冬又一春》电影观后感

《春夏秋冬又一春》电影观后感

姓名:赵埌平 学号:1008070202 班级:建筑学101

首先要感谢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春夏秋冬又一春》这部电影,它不仅是一部场景宁静优美,超世脱俗的电影,但是更是一部深刻的人生哲理剧。我个人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不是剧情的新颖,也不是场景的华丽,更不是动作和言语的张杨和夸张,而是整理了生活中感动着人们的碎片,从细节和思想上打动观众的心弦,从人的本性出发,揭示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引发并提示人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真正经典的电影不是很多,而这部电影值得给它冠于“经典”。

一片葱郁的森林,一方沉静的湖水,一座宁静的寺院,一个淡泊的老和尚,一个天真的小和尚。四季轮回,日月变迁,水上寺庙静静的沉浸在岁月的香火佛理中。这就是《春夏秋冬又一春》里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小世界,寺庙生长在湖水之中,如同漂浮在湖水中的一只船,仿佛可以随着波纹一起荡漾。

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代表着小和尚的幼儿时代,还不懂事的他,亲手在鱼儿,青蛙和蛇身上绑上石块,看着它们的不自由和负重的折磨然后开怀大笑。师傅在他的身后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但是却没有制止,因为师傅知道,一个在大山里生长的孩子,没有玩伴,没有乐趣,在天性的驱使下,他的行为可以得到理解,但是却不能放任其放纵。所以师傅选择了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小和尚,让他明白众生平等的道理。并告诉他:“如果鱼儿,青蛙或者是蛇死了,他的心里会永远背负这快沉重的石头。”而终于鱼儿和蛇还是死了,小和尚也许只是出于一种责罚,他第一次哭了,而这哭声里带着悔悟。

夏天,炎热躁动,生机勃勃,代表着小和尚的少年。一个来到寺庙里养病的少女,挑起了小和尚的春心,耐不住欲望的驱使和煎熬,他坠入情欲。寺庙的内部空间是一个矩形,中间是佛堂,两边是卧室,卧室与佛堂之间只是没有墙,也没有帘子一类可以隔断空间的东西,只有一扇立于地面于横梁之间的门作为分割。这样的建筑形式代表着佛门念想精髓,“门”是人出入的导向,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一条道路,如果没有经过门,那就是不被允许或者不光明的方向。在寺庙里面有这样的两扇门分隔了三个空间,而在湖水与大山之间也有这样一扇门分隔了院内与院外两个空间。而小和尚在那个欲望驱使下的夜晚,因为害怕弄醒师傅,他没能打开卧室于佛堂之间的那扇门,于是便从另外一个方向走出了他的卧室,同时也没有通过另外一扇门进入少女的房间。这样一个细节深深的震动了我的心弦。是的,这意味着他没有按照对的方向走,也暗示着,他走的不是一条正确的路,不是光明之道,所以,他必然会碰壁,一时的贪恋蒙蔽了他的双眼,也许只有真的感受到了疼痛,他才会知道回头。少女离开后,为了红尘的声色,他毅然离开了寺院,背着佛像,投入了大千世界的欲海之中,这时的师傅只是假装熟睡,因为他知道,佛度有缘人,要走的始终要走,留住了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只会让他更加痛苦。但是,小和尚带走了佛像,这证明他其实是迷茫的,他也不知道前途如何,他无法取舍。也许,尘世可以告诉他答案,离开,也未必不好。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

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生机勃勃,奥妙无穷。人类对宇宙的不懈探索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宇宙是什么?人与宇宙有什么关系?这是人类不能不回答的问题。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不仅能更仔细、更清晰、更完整地去观察这个创造了人类的物质系统,而且还能弄清楚这个物质系统是怎样操作的。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可以了解这浩然的宇宙有着多少我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色彩。以前总是很疑惑,为什么人类的产生会与马克思的唯物精神有关系,可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诞生是物质一点一滴的积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量变从而形成的质变过程,一次次的进化,都为我们展现了唯物主义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从没有生命到产生地球这个生命星球,再到诞生了生物,诞生了人,上百亿年的宇宙物质运动的种种细节都被前所未有地"缝合"起来,并且始终追究着人类的存在和这些物质运动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头绪。我们不难发现,事物都是联系的,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单独存在的个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点一点的量变的积累,一次一次质变的飞跃,才造就了我们人类如此辉煌的今天。

至此,我由衷的相信马克思的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鉴于这些事实,我们坚信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剩下的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然而,这并不能让我产生“人类是万物之灵”这样的观点。虽然人类拥有智慧,拥有思维,但这也无法改变人类不过是庞大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一事实。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就连地球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沙!滥用上天赋予人类的智慧去破坏生态,最终将遭到我们所在的宇宙无情的报复!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同学傅明漪“《一年级的小朵朵》读后感”的读后感

读同学傅明漪“《一年级的小朵朵》读后感”的读后感

一(3)班蔡宇涵

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网络作文”的作业,要我们读一个故事写读后感。

回到家,我让爸爸帮我完成作业。以前奶奶给我读了许多《一年级的小豆豆》的故事,可是我现在一个也想不起来了。妈妈又重新给我读了其中两个故事,问我有什么想法,我一个也说不出来。爸爸用电脑在学校的邮箱里看到了同学傅明漪写的《一年级的小朵朵》读后感。爸爸把读后感给我读了一遍,告诉我什么是读后感。我想起来在学校里看到傅明漪同学在课间读书的事情。

为什么她会写读后感,我不会写呢?爸爸告诉我,那是因为我平时课外书读的少,读过的故事又不去思考,所以写不出读后感。

我和爸爸约好以后要多读书,多思考,写好自己的读后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