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4.5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及处理: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预案学习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

2.数学思考

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

3.问题解决

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体验统计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4.情感态度

(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法和学法:启发引导,师生互动,调查,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及过程。


第二篇:《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和反思


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

2.内容解析

《数据的收集》是“统计与概率”第三学段的第一课时,也是统计过程的第一步,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但内容是零散的,初中阶段则按照统计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况,以“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处理分析数据—作出判断”的顺序安排了统计的教学内容,而本章则主要讨论和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这两个环节. 因此作为“统计与概率”的第一章,本章内容既将小学学过的零散的统计知识系统化,又将为整个初中学段统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统计知识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本章的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开端,主要是通过具体问题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统计图,然后从事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通过该活动揭示统计的过程、环节及引出数据如何收集的过程.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这一节的学习中,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使学生充分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基于以上原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经历简单的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如体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真正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对于统计过程的理解比较单一,对于统计知识的学习还不完整.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归纳概括统计的步骤,感悟统计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

2、通过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归纳概括统计活动需要的过程.

3、了解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

4、通过具体活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四、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内容及教法设计: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因为本节课立足于让学生经历一个简单完整的统计过程,同时也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学生身边的调查活动,基于本节课立足于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悟统计的过程,所以本节课采用实习法和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

2、学法指导:因为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来感悟统计的过程,由于统计活动并非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而在归纳概括统计的步骤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我指导学生用合作探究法来学习,在合作交流中,通过相互帮助,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

3、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各小组的答题板能直接观察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真正做到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锻炼了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思维敏捷能力,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查漏补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信息源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一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能够不同程度地体会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激起更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课堂展示等环节,让学生口、手、脑并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一次较好的训练。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去展示、阅读、理解相关知识,一切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回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体验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的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等,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课堂引入提出的问题、课中讨论的问题、课后拓展的问题均围绕“学生喜爱的小吃”这样一个学生身边的话题而展开,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是在教研员王老师的指导下,同组老师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节展示课,在备课和试讲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思维的碰撞,从而也让我对于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主要反思如下:

一、材料选择环节

本节课教材设计的是“节约用水”的问题,我在设计的时候将其换成了“帮助李阿姨调查学生喜爱的小吃”的问题。在上课结束后,也有评委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会觉得完全没有涉及到教材的内容是不是背离了教材,其实不然,首先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从而感悟统计的全过程,而教材在设计“节约用水”问题的同时,已经给出了一些统计图及调查问卷,这样一个“半成品”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导向,思维上必然受到限制,而我选择了一个不同于教材的问题,让学生无从借鉴,那么学生就必须自己动脑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以问题串的形式将整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真正做到了每个人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人,而老师只是组织者。我们再现课堂的一些画面:在出现问题情境以后,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调查“对小吃的喜爱程度”,而是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李阿姨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选择她经营的小吃品种?那么此时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顾客的喜爱、进货是否方便、成本的多少、盈利的情况等等,看似这些问题与本节课内容关系不大,但是恰恰是我们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必要途径。然后我又问学生:如果我们要帮助李阿姨做调查,可以调查哪个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得到了要调查学生“对小吃的喜爱程度”。

二、课堂活动环节

在课堂活动中,是否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呢?显然设计调查问卷会占据很多时间,但是从力求让学生独立解决整个问题,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亲自设计调查问卷,课后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设计问卷是不是会有困难?事实上,我们的学生来自城市,他们在生活中是接触过调查问卷的,所以他们对调查问卷并不是很陌生,事实证明:课堂上虽然设计调查问卷确实多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最后每个小组的问卷都能独立完成,而且他们还可以对自己的问卷与他人的问卷做以比较和评价和修改,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展示是本节课的一个主要的课堂活动方式,整节课一共出现四次小组合作:1、设计调查问卷;2、调查收集数据;3、概况总结统计的步骤;4、提炼收集数据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参与,合作交流并积极展示,通过小组合作展示,让学生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并展示自我的能力。

三、概况总结环节

以往的小结我们只重视知识层面的收获,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学习,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上就非常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收获,本节课在概况总结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总结知识,还总结了归纳概况数学思想方法和与人合作的学习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始终如一的去做,学生一定能有收获。

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反复的打磨,这节课结束以后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我准备的过程,与之相比似乎结果并不那么重要了,通过这节课,使我对于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我期待自己会有更大的突破。

更多相关推荐: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单元以生活实际为背景体现了生活数学以问题为主线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全...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反思1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把课外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

数据的收集与与整理教学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与整理教学反思体现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和新的评价观把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进程利用神舟五号上天了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统计数据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教师出示条...

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反思

经历过程建构知识听高丽老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课反思20xx616方晓斐分类统计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领域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统计知识有了前面的基本统计知识做基础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起来难度不大本节课以我是体育小明...

《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

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反思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尝试我深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那么本节课要充分地让学生动口动手很好地体现研究主题因为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去经历去体验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数据收集与录入》教学反思

数据收集与录入教学反思一内容设计反思数据收集与录入是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单元格地址的表示方法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难点是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分为五个小环节依次为情...

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4.1《收集数据的方式》课后教学反思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41收集数据的方式课后教学反思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用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提出适当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

8下期末复习《数据分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数据的分析是本学段概率与统计的最后一章主要学习分析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知识与方法这也是数据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八年级的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感兴趣不浓介于这种状况教学中注紧以下两个方面一突出统计思想强...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和反思

6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版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2内容解析数据的收集是统计与概率第三学段的第一课时也是统计过程...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和反思

61数据的收集课型新授课备课人路公宝审核时间20xx年12月17日上课时间20xx年12月28日一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2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3初步了解频数频率与实验总次数的关系4学会...

数据的收集教学反思(23篇)